一個月後,已經是入冬時節,王勇等人才不知從哪買來接近四百匹戰馬,再加上莫寒麾下本就有二百匹左右,勉強做到組件一隻三百人的騎軍。
騎軍大致可分為兩種:
第一種為輕騎兵。輕騎兵基本無甲,武器以弓箭為主,配備較矮小的戰馬,重騎兵著甲,武器為戟、矛、環首刀等近戰武器,配備高大的馬匹用於衝鋒陷陣。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出現了更適於馬上作戰的環柄長鐵刀,刀脊厚,刃鋒利適於劈砍,成為騎兵的重要武器。大唐在與北邙作戰中就大量采用了長距離奔襲迂迴包抄作戰。北邙騎兵可以說是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輕騎兵。他將輕騎兵的長途奔襲和騎射能力發揮到極致,成為九國之中以騎戰著稱的強國。
第二種為重騎兵。該兵種一般人馬均裝備有防護性能良好的盔甲和盾牌,武器以長矛為主,以強大的衝擊力和優秀的防禦力而著稱。就是裝甲具有承受一定攻擊的能力,通過衝鋒產生的速度、動量對敵人陣地製造壓製性的突破,主要用途是衝毀敵人陣形,晉中之窗打擊敵人士氣的超級騎兵、人肉坦克,在這種冷兵器時代,晉中之窗穩固的陣形是確保勝利的基礎,高昂的士氣是取勝的關鍵,一旦破壞了敵人的心理平衡和組織基礎,就相當於獲得了勝利,所以,重裝甲騎兵曾經是一個最昂貴最重要也最榮耀的兵種。不過重騎軍由於是人馬具甲,導致衝鋒次數不能太多,也太耗費資源,一般情況下培養出一名重騎軍的花費足夠培養出三至五名輕騎軍了,不過在戰場之上單輪正麵鑿陣的話,千名重騎軍部隊可以鑿穿一隻五千輕騎軍了。
而莫寒此時想要打造一支介於輕重騎軍之間的騎軍,將兩者的優勢兼並,不過這卻有幾處難點,第一點就是甲胄問題,既然是一隻介於輕重騎軍之間的騎軍,那麽人馬腹甲卻不能太過笨重,一般在十斤左右,這就要考究甲胄的打造了。第二點就是若是這隻騎軍建成後,那麽,他的機動性不如輕騎軍,鑿陣能力不如重騎軍,有些不上不下的感覺。
不過,莫寒顯然,也是想到了這一點,此時正在考慮如何訓練才能彌補。
騎軍戰法主要作用在戰場之上,在平原之中奔襲更是得心應手。而騎軍隻要以十三中戰法而聞名:
偵查:騎兵出現之初,無粒無蹬,不能大規模使用,利用少數騎兵的速度,以擔當斥候,偵查軍隊周圍敵情,探索道路。但是這對騎兵有著很大的要求,主要要求騎兵必須有一定的文化素質,懂得計算、地理、求生等必備技能。
騷擾:當騎兵數量不大,又沒有馬鎰鞍韉的時候,時不時騷擾對手,是一種戰術。同時,也能夠監視、偵查對方的東西。這要求著騎兵軍官指揮能力出色,能製定簡單的進攻騷擾撤退計劃懂得一定的戰場形勢。
截擊:在戰場上,用輕騎兵截斷對方的補給糧道;戰術上,截斷對方對方的退路,這要求騎兵能攻能守,上馬為騎兵下馬為步兵。訓練難度較大。
分割:利用騎兵分割敵方各部隊之間的聯係。無鞍無蹬時,用來分割大部隊常在戰陣上,分割各部分敵軍,再予以殲滅。
對戰:以騎破騎,與敵方騎兵進行對射、對砍、對衝。大唐曾經討伐北邙,即為此戰法。這要求騎兵超過一年的訓練,有一整套鎧甲和長短兵刃。
衝鋒:以騎破步,直接正麵衝擊敵陣。以大唐騎軍衝鋒為主要代表,在武曆多為重騎衝陣,但是輕騎兵也經常衝陣。在武曆最著名“連環馬”是此戰法的最巔峰實踐者。衝鋒能力強,但容易被克製。
追擊:敵潰,用騎兵追擊,能夠擴大戰果。
撤退:戰不利,騎兵可唿嘯而去,故軍隊撤退時,常用騎兵殿後,截擊一定時間,就算勝了,也無法追擊。
混編:步騎混編,相互拖護。曾經大漢征伐武曆時,常以步陣居中,騎立兩側。大漢輕騎兵衝鋒,則步陣據前,兩側騎兵從兩側突入,攔腰砍斷,以達到分割戰場的目的。
包圍:大漢征西,常以兩隊騎兵,左右馳射,不斷壓迫對方心理,直至敵人陣型崩潰。
砍殺:敵人陣型潰,用騎兵突入砍殺,直至敵人徹底失敗。
奔襲:利用馬匹速度優勢,實然攻擊敵人防禦薄強部位。
遠途奔襲:把馬匹當做戰略運輸工具,遠距離投放自己的兵力,以其突入性,攻敵不備主要進攻敵人守薄弱環節。
而莫寒心中想要組建的騎兵是乘馬執行任務的部隊分隊。既能乘馬作戰,又能徒步作戰。通常擔負正麵突擊、迂迴包圍、追擊、奔襲等任務。其行動輕捷,受地形、氣象影響較小。曆史上騎兵曾經是陸軍的主要作戰兵種。
這種騎兵是一支有組織的快速部隊,他們能快速的打擊對手,也能在戰況不利時迅速撤退,脫離戰場(除非和他們交戰的也是支移動力極高的快速部隊)。
騎兵是由一群經過長期訓練,能在馬背上作戰的士兵組合而成的。由於速度快,騎兵通常都是擔任偵察任務,或是在敵方部隊剛成軍與集結時,進行連打帶跑的遊擊擾敵工作。
而組建騎軍的花費,卻讓莫寒有些頭疼。
一支千人的騎兵完全可以擾亂數萬人的大軍陣營,騎兵的作用不在於殺人,而是通過其高機動性和衝撞力在變幻莫測的戰場上分割戰場。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讓敵人措手不及。當朝首輔溫守信曾言:若我大唐有一隻十萬騎軍,那麽九國可一統!這就可以看出,騎軍的組建難度了。
首先就是戰馬的選拔,其實並非所有的馬匹都適合作戰的,戰馬和皇帝權貴等使用的裝飾門麵的高頭大馬是不同的。那些所謂的駿馬看起來形體健壯,跑起來讓人賞心悅目,但是這一類馬匹在戰場之上卻並不適用,最大的問題就是個子太高了,不適合騎兵的快速衝鋒。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最成功的戰馬莫過於北邙戰馬,這類馬匹體型矮小,但是爆發了十足,而且耐力也好,不論是短距離的衝鋒;還是長途的奔襲,北邙馬都可以很好地適應戰場的環境。這就是為什麽北邙地處北地,缺衣少食,卻能與中原諸國分庭抗禮的原因。
當時中原地區的王朝為了組建一直優秀的騎兵很多時候馬匹都需要從北邙哪裏購買,這樣一來一匹馬的價格就被提高,幾百兩白銀都不止。戰馬的購買常常就需要數十萬白銀,這是騎兵建立的第一筆花銷。這些年來。還好些,大唐、武曆、大漢都建立了自己的馬場,雖然馬匹質量不如北邙,倒也算得上解了燃眉之急。
然後就是騎兵組建之後的裝備打造問題,騎兵的裝備和步兵不一樣,因為步兵的防護主要局限於士兵一人。而騎兵為了保護戰馬需要打造兩套戰甲,一套是戰士穿一套要給戰馬穿,保護戰馬的重要部位。
這樣一來打造一騎的代價就遠遠超過了步兵,甚至說打造一騎的護甲是兩到三個步兵的花費。其次就是騎兵身上的武器,對於騎兵來說一般要有長兵器和近戰武器,這主要是為了防備騎兵被步兵糾纏的時候用。一般來說,騎兵衝鋒之時一般都是持長槍,通過其強大的衝撞力對步兵或者騎兵之間的重裝造成傷害。
很少會出現我們在電視之中出現的揮舞著長刀衝鋒的景象。而近戰武器的作用主要在於騎兵的衝撞力被阻止之後難以再次奔跑起來的時候使用,在戰場之上一旦騎兵開始用近戰武器作戰,那就意味著其陷入了包圍之中,已經無法奔跑起來展開衝鋒。
而且騎兵每次上戰場,其武器尤其是長槍都要經過一次換新,因為衝鋒之時的強大衝擊力不是將長槍折斷了就是直接留在了敵人的身體內,因此每次作戰之後騎兵的武器都要進行一次更新。這其中的花費早已不是可以計算得了。
其次就是糧食問題,戰士的食物其實和一般的步兵沒有什麽兩樣,但是戰馬就不一樣了,戰馬的草料一頓就需要十幾斤。而且每逢作戰之時,方圓數十裏之內早就因為戰爭寸草不生了,因此草料等隻得從後方運送。
以及戰馬的飲水等,都需要考慮在內。這樣一看一支萬人的騎兵每日單純草料可能就高達十萬斤以上,這筆開銷完全可以供步兵同樣的萬人軍隊一旬有餘了。
騎兵的花費應該是古代所有兵種之中最高的,其包括戰馬的選擇、裝備的打造、後勤的補給等都是非常高的要求,其花費也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說,莫寒想要打造一支精銳的騎軍,在沒有朝廷和鎮北軍的支持下,可以說比莫寒進入大宗師境界還要難上許多。
莫寒在營帳中長籲短歎,他看了眼營帳外的情景,已經入冬了,這種天寒地凍的時節已經不適合騎軍的奔襲了。突然,莫寒眼前一亮,是啊,在過些時日,戰馬根本不可能在大雪之中奔襲,那麽,若是以步戰對戰北邙的那些小部落的話,可以說得上時手拿把掐啊。
莫寒寫到這裏,嘿嘿一笑,他喃喃道:
“以練兵之名大劫北邙,倒是個好辦法。”
騎軍大致可分為兩種:
第一種為輕騎兵。輕騎兵基本無甲,武器以弓箭為主,配備較矮小的戰馬,重騎兵著甲,武器為戟、矛、環首刀等近戰武器,配備高大的馬匹用於衝鋒陷陣。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出現了更適於馬上作戰的環柄長鐵刀,刀脊厚,刃鋒利適於劈砍,成為騎兵的重要武器。大唐在與北邙作戰中就大量采用了長距離奔襲迂迴包抄作戰。北邙騎兵可以說是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輕騎兵。他將輕騎兵的長途奔襲和騎射能力發揮到極致,成為九國之中以騎戰著稱的強國。
第二種為重騎兵。該兵種一般人馬均裝備有防護性能良好的盔甲和盾牌,武器以長矛為主,以強大的衝擊力和優秀的防禦力而著稱。就是裝甲具有承受一定攻擊的能力,通過衝鋒產生的速度、動量對敵人陣地製造壓製性的突破,主要用途是衝毀敵人陣形,晉中之窗打擊敵人士氣的超級騎兵、人肉坦克,在這種冷兵器時代,晉中之窗穩固的陣形是確保勝利的基礎,高昂的士氣是取勝的關鍵,一旦破壞了敵人的心理平衡和組織基礎,就相當於獲得了勝利,所以,重裝甲騎兵曾經是一個最昂貴最重要也最榮耀的兵種。不過重騎軍由於是人馬具甲,導致衝鋒次數不能太多,也太耗費資源,一般情況下培養出一名重騎軍的花費足夠培養出三至五名輕騎軍了,不過在戰場之上單輪正麵鑿陣的話,千名重騎軍部隊可以鑿穿一隻五千輕騎軍了。
而莫寒此時想要打造一支介於輕重騎軍之間的騎軍,將兩者的優勢兼並,不過這卻有幾處難點,第一點就是甲胄問題,既然是一隻介於輕重騎軍之間的騎軍,那麽人馬腹甲卻不能太過笨重,一般在十斤左右,這就要考究甲胄的打造了。第二點就是若是這隻騎軍建成後,那麽,他的機動性不如輕騎軍,鑿陣能力不如重騎軍,有些不上不下的感覺。
不過,莫寒顯然,也是想到了這一點,此時正在考慮如何訓練才能彌補。
騎軍戰法主要作用在戰場之上,在平原之中奔襲更是得心應手。而騎軍隻要以十三中戰法而聞名:
偵查:騎兵出現之初,無粒無蹬,不能大規模使用,利用少數騎兵的速度,以擔當斥候,偵查軍隊周圍敵情,探索道路。但是這對騎兵有著很大的要求,主要要求騎兵必須有一定的文化素質,懂得計算、地理、求生等必備技能。
騷擾:當騎兵數量不大,又沒有馬鎰鞍韉的時候,時不時騷擾對手,是一種戰術。同時,也能夠監視、偵查對方的東西。這要求著騎兵軍官指揮能力出色,能製定簡單的進攻騷擾撤退計劃懂得一定的戰場形勢。
截擊:在戰場上,用輕騎兵截斷對方的補給糧道;戰術上,截斷對方對方的退路,這要求騎兵能攻能守,上馬為騎兵下馬為步兵。訓練難度較大。
分割:利用騎兵分割敵方各部隊之間的聯係。無鞍無蹬時,用來分割大部隊常在戰陣上,分割各部分敵軍,再予以殲滅。
對戰:以騎破騎,與敵方騎兵進行對射、對砍、對衝。大唐曾經討伐北邙,即為此戰法。這要求騎兵超過一年的訓練,有一整套鎧甲和長短兵刃。
衝鋒:以騎破步,直接正麵衝擊敵陣。以大唐騎軍衝鋒為主要代表,在武曆多為重騎衝陣,但是輕騎兵也經常衝陣。在武曆最著名“連環馬”是此戰法的最巔峰實踐者。衝鋒能力強,但容易被克製。
追擊:敵潰,用騎兵追擊,能夠擴大戰果。
撤退:戰不利,騎兵可唿嘯而去,故軍隊撤退時,常用騎兵殿後,截擊一定時間,就算勝了,也無法追擊。
混編:步騎混編,相互拖護。曾經大漢征伐武曆時,常以步陣居中,騎立兩側。大漢輕騎兵衝鋒,則步陣據前,兩側騎兵從兩側突入,攔腰砍斷,以達到分割戰場的目的。
包圍:大漢征西,常以兩隊騎兵,左右馳射,不斷壓迫對方心理,直至敵人陣型崩潰。
砍殺:敵人陣型潰,用騎兵突入砍殺,直至敵人徹底失敗。
奔襲:利用馬匹速度優勢,實然攻擊敵人防禦薄強部位。
遠途奔襲:把馬匹當做戰略運輸工具,遠距離投放自己的兵力,以其突入性,攻敵不備主要進攻敵人守薄弱環節。
而莫寒心中想要組建的騎兵是乘馬執行任務的部隊分隊。既能乘馬作戰,又能徒步作戰。通常擔負正麵突擊、迂迴包圍、追擊、奔襲等任務。其行動輕捷,受地形、氣象影響較小。曆史上騎兵曾經是陸軍的主要作戰兵種。
這種騎兵是一支有組織的快速部隊,他們能快速的打擊對手,也能在戰況不利時迅速撤退,脫離戰場(除非和他們交戰的也是支移動力極高的快速部隊)。
騎兵是由一群經過長期訓練,能在馬背上作戰的士兵組合而成的。由於速度快,騎兵通常都是擔任偵察任務,或是在敵方部隊剛成軍與集結時,進行連打帶跑的遊擊擾敵工作。
而組建騎軍的花費,卻讓莫寒有些頭疼。
一支千人的騎兵完全可以擾亂數萬人的大軍陣營,騎兵的作用不在於殺人,而是通過其高機動性和衝撞力在變幻莫測的戰場上分割戰場。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讓敵人措手不及。當朝首輔溫守信曾言:若我大唐有一隻十萬騎軍,那麽九國可一統!這就可以看出,騎軍的組建難度了。
首先就是戰馬的選拔,其實並非所有的馬匹都適合作戰的,戰馬和皇帝權貴等使用的裝飾門麵的高頭大馬是不同的。那些所謂的駿馬看起來形體健壯,跑起來讓人賞心悅目,但是這一類馬匹在戰場之上卻並不適用,最大的問題就是個子太高了,不適合騎兵的快速衝鋒。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最成功的戰馬莫過於北邙戰馬,這類馬匹體型矮小,但是爆發了十足,而且耐力也好,不論是短距離的衝鋒;還是長途的奔襲,北邙馬都可以很好地適應戰場的環境。這就是為什麽北邙地處北地,缺衣少食,卻能與中原諸國分庭抗禮的原因。
當時中原地區的王朝為了組建一直優秀的騎兵很多時候馬匹都需要從北邙哪裏購買,這樣一來一匹馬的價格就被提高,幾百兩白銀都不止。戰馬的購買常常就需要數十萬白銀,這是騎兵建立的第一筆花銷。這些年來。還好些,大唐、武曆、大漢都建立了自己的馬場,雖然馬匹質量不如北邙,倒也算得上解了燃眉之急。
然後就是騎兵組建之後的裝備打造問題,騎兵的裝備和步兵不一樣,因為步兵的防護主要局限於士兵一人。而騎兵為了保護戰馬需要打造兩套戰甲,一套是戰士穿一套要給戰馬穿,保護戰馬的重要部位。
這樣一來打造一騎的代價就遠遠超過了步兵,甚至說打造一騎的護甲是兩到三個步兵的花費。其次就是騎兵身上的武器,對於騎兵來說一般要有長兵器和近戰武器,這主要是為了防備騎兵被步兵糾纏的時候用。一般來說,騎兵衝鋒之時一般都是持長槍,通過其強大的衝撞力對步兵或者騎兵之間的重裝造成傷害。
很少會出現我們在電視之中出現的揮舞著長刀衝鋒的景象。而近戰武器的作用主要在於騎兵的衝撞力被阻止之後難以再次奔跑起來的時候使用,在戰場之上一旦騎兵開始用近戰武器作戰,那就意味著其陷入了包圍之中,已經無法奔跑起來展開衝鋒。
而且騎兵每次上戰場,其武器尤其是長槍都要經過一次換新,因為衝鋒之時的強大衝擊力不是將長槍折斷了就是直接留在了敵人的身體內,因此每次作戰之後騎兵的武器都要進行一次更新。這其中的花費早已不是可以計算得了。
其次就是糧食問題,戰士的食物其實和一般的步兵沒有什麽兩樣,但是戰馬就不一樣了,戰馬的草料一頓就需要十幾斤。而且每逢作戰之時,方圓數十裏之內早就因為戰爭寸草不生了,因此草料等隻得從後方運送。
以及戰馬的飲水等,都需要考慮在內。這樣一看一支萬人的騎兵每日單純草料可能就高達十萬斤以上,這筆開銷完全可以供步兵同樣的萬人軍隊一旬有餘了。
騎兵的花費應該是古代所有兵種之中最高的,其包括戰馬的選擇、裝備的打造、後勤的補給等都是非常高的要求,其花費也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說,莫寒想要打造一支精銳的騎軍,在沒有朝廷和鎮北軍的支持下,可以說比莫寒進入大宗師境界還要難上許多。
莫寒在營帳中長籲短歎,他看了眼營帳外的情景,已經入冬了,這種天寒地凍的時節已經不適合騎軍的奔襲了。突然,莫寒眼前一亮,是啊,在過些時日,戰馬根本不可能在大雪之中奔襲,那麽,若是以步戰對戰北邙的那些小部落的話,可以說得上時手拿把掐啊。
莫寒寫到這裏,嘿嘿一笑,他喃喃道:
“以練兵之名大劫北邙,倒是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