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瞧瞧這袁譚屯在黎陽沒幾天,就聽說曹軍殺過來啦。譚手下就幾千人馬,哪能抵得住曹軍大隊啊!他趕緊向袁尚求救。袁尚本來不想救譚,可一想黎陽要是丟了,那事兒可就大了,於是就親自帶兵去援救。他和譚一起迎戰曹軍,連著打了好幾場,都沒打贏,沒辦法,隻能躲進城裏死守。


    袁尚又派河東太守郭援,會同並州刺史高幹,一起往平陽進兵,想牽製曹軍。還偷偷給關中的馬騰寫信,讓他遙相唿應。馬騰倒是很樂意。司隸校尉鍾繇正出來督關中呢,聽到這消息,趕緊派使者去安撫馬騰,跟他講了利害關係,還約他一起抵禦敵兵。馬騰就派兒子馬超帶了一萬兵,去跟鍾繇會合。鍾繇和馬超一起出發,到了汾河,正好碰上郭援渡河過來。郭援本是鍾繇的外甥,鍾繇一心幫曹操,顧不上親戚關係,就指揮軍隊猛攻,趁對方不備,一下子衝了過去。校尉龐德勇猛得很,拿著刀衝在前麵,迎麵遇上郭援,立刻就交上了手。沒到十迴合,就把郭援的腦袋砍了下來。郭援的軍隊大亂,不管是已經渡河的還是沒渡河的,都一股腦兒被趕到了水裏,淹死了一大半。高幹聽說郭援敗了,也趕緊退迴去。龐德拿著郭援的腦袋向鍾繇報功,鍾繇看到外甥的腦袋,忍不住流下淚來。龐德覺得很奇怪,後來知道鍾繇和郭援有甥舅關係,就進去向鍾繇謝罪。鍾繇感慨地說:“郭援雖然是我外甥,但他是國賊,理應殺了他,幹嘛要謝罪呢?”嘿,鍾繇隻知道郭援是國賊,卻不知道曹操也是國賊,隻忠於曹操,真是沒什麽見識。


    曹操聽說了這邊的捷報,不用再操心西邊的事兒了,就猛攻黎陽。譚和尚守不住,就退迴鄴城。曹操帶兵追擊,割了麥子當糧食,還想乘勝攻打鄴城。這時聽說禰衡被黃祖殺了,又高興又生氣,對將領們說:“禰衡這狂士,我能容他,別人怎麽肯收留他呢?我早就料到他會死了。哼,這明擺著是借刀殺人嘛。不過禰衡是我派去的,黃祖敢殺我的使者,這也太不把我放在眼裏了,我得去問罪,不能讓他小瞧了我。”郭嘉趕緊趁機說:“不如趁機去討伐荊州。”話還沒說完,其他將領就說譚尚快完蛋了,幹嘛要轉移兵力呢?郭嘉又說:“譚尚本來就不和睦,形勢危急才聯合起來,等緩過來肯定會生變。我們正好趁這個機會退兵,往南去荊州。等他們兄弟鬧矛盾,我們再進攻,說不定一下子就能把他們消滅了。”嘿,這就叫家必自毀,然後別人才有機可乘。曹操聽了,摸著胡子直點頭,覺得這主意不錯。


    於是曹操留下部將賈信守黎陽,自己帶著大軍迴許都,整頓軍備,準備南下攻打劉表。劉表之前見到禰衡,知道他是北方的有才之士,對他很客氣。後來禰衡傲慢無禮,劉表就把他送到江夏,讓他去見黃祖。黃祖也很看重禰衡,讓他掌管文書。黃祖的大兒子黃射特別喜歡文學,曾經讓禰衡寫《鸚鵡賦》,禰衡提筆就寫,文不加點,寫得特別好,黃射很讚賞,把禰衡當成老師一樣。後來黃祖在船上宴客,禰衡也在座,喝了酒就開始胡言亂語,罵黃祖是死老頭。黃祖本來就脾氣暴躁,一聽禰衡罵他,就想讓士兵打他。禰衡卻罵個不停,把黃祖惹火了,一怒之下就把禰衡殺了,禰衡死的時候才二十六歲。黃射知道了,光著腳跑過來救,已經來不及了。黃祖這時候也酒醒了,知道後悔,就厚葬了禰衡。嘿,人死了有什麽用呢?


    曹操借禰衡的死,名正言順地進攻劉表,這一招可真是妙啊。軍隊到了西平,突然有袁譚派來的使者辛毗來求見。曹操把辛毗叫進來問情況,辛毗說譚和尚互相攻打,譚敗了跑到平原,情況危急,想向曹操投降,請求曹操援助。曹操就召集將領們商量。大家大多說譚尚已經衰落,沒什麽可擔心的,劉表勢力強,應該趁早平定,以免後患。隻有荀攸說:“天下正亂,群雄逐鹿。劉表占據江漢,卻不能拓展四方,沒什麽誌向。袁氏占據四州,有幾十萬軍隊,如果兄弟和睦,一起守著基業,那勢力就很穩固。現在兄弟之間有矛盾,勢難兩全,我們不趁機謀劃,等他們合為一體,勢力強大了,就很難製服了。機會難得,趕緊出兵吧!”嘿,荀攸這見識就是高人一籌啊。曹操也覺得有道理,就答應援救譚,讓辛毗先迴去。曹操自己帶兵再到黎陽。


    譚本來和尚一起退到鄴城,曹操往南走後,譚想追曹操,就請尚一起出兵。尚又起了疑心,不肯答應。譚心裏很生氣,再加上郭圖、辛評在旁邊攛掇,就顧不上那麽多了,帶兵去攻打尚。尚的兵多,譚的兵少,一陣衝突下來,譚又敗了。別駕王修從青州來援救譚,譚還想迴去再打。王修勸道:“兄弟就像左右手,好比與人打架,自己砍斷右手,還能跟人爭勝負嗎?況且兄弟不親,還有誰親呢?那些小人離間骨肉,危害很大,希望將軍趕緊殺了那些讒佞之人,講信用,修和睦,這樣就能對內安定,對外抵抗,在天下橫行了。”王修這話說得很懇切。譚卻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帶兵迴去進攻。


    沒想到尚已經追過來了,在南皮城外接仗。譚又失利,往平原逃。尚追到平原城下,開始攻城。郭圖又勸譚投降曹操,向曹操求救。譚被他們說動了,就派辛毗去請曹操出兵。辛毗迴來報告曹操,曹操就出兵了。尚當然知道曹操來了,趕緊撤圍迴鄴城。他的部下聽說曹操大軍來了,都很害怕。呂曠、高翔兩個將領竟然背叛尚投降了曹操。譚想招納呂曠、高翔,偷偷刻了將軍印信,派人送給他們。這兩人既然誠心投降曹操,就把印信拿給曹操看。曹操微微一笑,沒說話,心裏的意思都在這笑裏呢。


    曹操派吏到平原,給兒子曹整說親,想娶譚的女兒。譚不敢不答應。曹操又借口糧食不夠,帶著軍隊暫時退了。嘿,這曹操可真夠狡猾的。尚以為曹操已經退兵,就放心了,隻留審配守鄴城,自己帶兵去攻平原。審配給譚寫了封信,信裏說:


    “我聽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希望將軍能平心靜氣,忍住怒氣,好好想想我的話。《春秋》的道理,國君死社稷,忠臣死君命。如果有人謀劃危害宗廟,擾亂國家,不管親疏都是一樣的。所以周公流著淚殺了管蔡,季友哭著殺了叔牙,為什麽呢?這是因為義重人輕,事情不得已啊。以前先公把將軍立為兄長的繼承人,立我將軍為嫡嗣,向上告祖靈,向下寫譜諜,海內遠近,誰不知道呢?沒想到奸臣郭圖,亂出主意,曲意諂媚,攪亂了親族,讓將軍忘了孝友的仁義,走上了互相爭鬥的道路。放兵搶劫,屠城殺吏,冤魂在幽冥中痛苦,創傷在草棘裏蔓延。我們州的君臣,如果默默聽任您的謀劃,就違背了《春秋》的死命之節。而且會讓太夫人有不測之患,損害先公的大業,這難道不令人痛心嗎?希望將軍能至孝至仁,從本性出發,友愛兄弟,這是自然的。用聰明來表現,用敏達來行事。看古今的舉措,看興敗的征符,怎麽會一下子陷入迷亂,失去賢哲的操守呢?積怨發怒,招來破家的災禍。翹首盼望仇敵,把慈親放在虎狼的牙下,隻為了一時的憤怒。這話說得讓人傷心,聽的人都流淚。如果能開啟尊心,改變謀劃,那麽我將軍會在將軍的股掌之上匍匐唿號,我等也會伏身低頭,聽憑斧鉞的刑罰。如果還是不改變,災禍就會降臨,希望您能仔細考慮吉兇,賜給玉環。”


    您瞧瞧,譚和尚已經勢不兩立了,怎麽會因為審配的一封信就改變主意呢?於是譚又向曹操求救,催曹操進攻鄴城,牽製尚軍。曹操本來就等著譚求救,接到譚的使者,就指揮軍隊直撲鄴城。審配聽說曹操又來,趕緊整頓防守器具,準備禦敵。一麵派武安長尹楷屯兵毛城,接濟糧餉。審配的部將馮劄心裏有了異心,打開城門等著曹操。曹操前隊一千多人一下子湧進去,才進去一小半,城上大石頭就像雨點一樣飛下來,砸得曹操兵來不及躲避。正想退迴去,突然聽到嘩啦一聲,放下閘板,把門關上了,把曹操兵內外隔斷。曹操兵被困在城裏,大概有三百多人,沒地方可逃,被守兵圍起來,一個都沒留下,連馮劄也死了。原來審配發現情況不對,趕緊登上城樓,指揮士兵扔石頭下塹,所以曹操兵雖然進來了,卻很慌張,結果這三百人都送了命。審配還挺能打仗。


    曹操隨後趕到,憤怒地攻城。隻見箭石齊下,根本沒地方可鑽。曹操就命令大小三軍圍著城駐紮,又攻又圍。好幾天都攻不下來。曹操想出了很多辦法,又是築土山,又是挖地道,又是仰攻,又是俯擊。審配也很厲害,日夜防守,一點都不疏忽。再加上尹楷隨時運糧,源源不斷,所以城裏很穩定,堅持了好幾天。曹操一直攻不下來,就留下曹洪等人圍城,自己帶兵去攻打毛城。正好尹楷運糧去鄴城,被曹操在路上截住,把尹楷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又分兵拔掉邯鄲,攻下易陽、涉縣,剪去鄴城的羽翼,然後迴到鄴城。曹操把土山地道都毀了,讓士兵在城外挖壕溝,周圍四十裏,寬大概一丈,深隻有幾尺。審配在城上看到曹操挖的壕溝很淺,沒當迴事。沒想到曹操這計裏還有計,到了晚上,讓士兵把壕溝挖深,竟然挖了兩丈多深,還把漳水引過來,灌進城裏。審配這才後悔沒早爭,中了曹操的計。可已經來不及了,沒辦法,隻好帶著士兵登上城牆,躲避洪水。又過了幾天,糧食快沒了,餓死了很多人。


    正好袁尚帶兵迴來救援,前鋒到了陽平亭,離鄴城隻有十七裏。探馬報告到曹操營裏,將領們說尚軍迴來,肯定會拚命戰鬥,不如先避開他們的銳氣,再做打算。曹操說:“尚如果從大道過來,我就避開他;如果從小路過來,心裏就先怯了,一戰就能把他擒住。”嘿,曹操對敵人的判斷很準。後來探馬又報告,尚果然從小路迴來。曹操高興地說:“我就知道尚沒什麽能耐。”於是讓曹洪等堵住守兵,自己去迎戰袁尚。尚到了陽平,晚上舉火為號,向城裏示意,城裏也舉火迴應。兩邊互通消息,滿指望內外夾擊打敗曹軍。沒想到等到天亮,曹軍就殺到陽平,卻沒聽到審配的動靜。尚的部將馬延、張顗看到曹操勢盛,還沒交戰就投降了。其他將領都嚇得逃跑,尚也隻好往迴跑。所有的輜重器械都丟了,甚至印綬節鉞都被曹操的兵繳獲。曹操也不追,帶著軍隊迴到鄴城。


    審配曾經出兵城北,想去接應袁尚,被曹洪截迴,退迴城裏。曹操又迴來攻城,把陽平繳獲的東西給守兵看,守兵心裏很害怕。審配還發誓要堅守,說:“曹操軍隊已經疲憊,肯定堅持不了多久。而且幽州肯定會來援救,還怕沒有主嗎?大家隻要堅守死戰就行了。”曹操又想猛攻,這時袁譚派使者辛毗又來曹操營。曹操讓辛毗去招降審配。辛毗到了城下,喊審配跟他說話。審配生氣地說:“袁氏兄弟都是因為你哥哥辛評和郭圖挑唆,才失和,招來外侮。現在你哥哥的家屬都在監獄裏,以後抓住你們,一起斬首,向先君謝罪。你還敢來招降我嗎?”說著彎弓要射,嚇得辛毗趕緊退迴去。原來譚離開鄴城的時候,郭圖、辛毗等家眷都跟著一起走了,隻有辛評的妻子走得慢了一步,被尚抓住,關在監獄裏。辛毗迴去報告曹操,曹操知道審配肯定不會投降,就冒著箭雨督攻。箭射在車蓋上,曹操指揮如故,晚上也不停。審配守在東南隅,讓哥哥的兒子審榮守西北。審榮不想白白送死,就打開門迎接曹操。曹操軍隊一下子湧進去。審配在東南角樓上,看到西北失守,趕緊派人到監獄裏殺了辛評全家,自己帶著殘兵下城巷戰。一直戰到兵盡力窮,被抓住。


    這時辛毗去救哥哥家,已經晚了。迴到曹操營裏,正好碰到審配被押過來。仇人見麵,格外眼紅,辛毗拿起馬鞭就打審配的頭,說:“死奴才,你也有今天!”審配也罵道:“你們這些狗東西,破了冀州,恨不能殺了你們!”審配被帶到曹操麵前,曹操很欣賞審配的忠誠,想勸他投降。就故意問審配:“你知道獻門的是誰嗎?”審配說不知道。曹操說是審榮獻的。審配生氣地說:“這小子沒出息,竟然做出這種事!”曹操又說:“我到城下督兵,怎麽箭這麽多呢?”審配大聲說:“恨少恨少!”曹操又安慰說:“你為袁氏盡忠,不得不這樣。現在已經被擒住,還有什麽可說的呢?”審配直截了當地說:“城亡就亡,沒什麽可說的!”嘿,審配這話說得可真硬氣。曹操猶豫著不忍心殺他。辛毗在旁邊哭著說:“我哥哥一家都被殺了,快殺了這個賊,安慰冤魂。”審配瞪著辛毗說:“你是投降的俘虜,我是忠臣。生不如死,趕緊殺了我!”曹操這才讓左右把審配拉出去,殺了。審配臨死前還說:“我主在北方,不應南麵受誅!”於是讓他向北引頸受戮。審配雖然死了,卻很有氣節。曹操讓人把審配的屍體棺殮,葬在城北,然後出營進城。


    曹操的次子曹丕,年紀才十八歲,跟著父親從軍。他騎馬先到了府舍。府裏已經有曹操的兵看守,看到曹丕進來,就讓他進去。曹丕提著劍下馬,走進後堂,看到一個中年婦人坐在那裏垂淚,旁邊有個少婦跪著,把頭枕在婦人膝蓋上,頭發亂蓬蓬的,身體還在顫抖。曹丕看在眼裏,見少婦頭發光亮,一下子就動了心,就拿著劍問:“你們是誰?”中年婦人說:“我是袁將軍的妻子劉氏。”又用左手遮著少婦的脖子,指著說:“這是二兒子袁熙的妻子甄氏,她年輕膽小,希望您能可憐她。”嘿,這妒婦也知道丟臉了。曹丕和顏悅色地說:“既然是劉夫人,我會幫你們保全。讓新婦抬起頭,別驚慌。”劉氏就把少婦推起來,讓她道謝。曹丕仔細一看,少婦已經哭得花容失色,脂粉模糊,但那種嬌羞的情態,反而更讓人憐惜。曹丕忍不住伸手過去,幫她擦拭。這一擦,露出了廬山真麵目,果然是桃腮杏臉,妖豔絕倫。嘿,這烈婦被人牽臂,還能斷腕全貞,甄氏任憑曹丕擦臉,她不貞的表現就很明顯了。曹丕就自我介紹了姓名,讓她們放心。劉氏聽說他是曹操的世子,趕緊讓甄氏下拜行禮,還對甄氏說:“以後不用擔心會死了!”嘿,這意思不就是讓她好好嫁人嘛。甄氏含羞拜完,偷偷看了曹丕一眼,隻見曹丕是個翩翩少年,英姿瀟灑,儀表風流,不禁動了心,含情脈脈。曹丕站了一會兒,聽到外麵人聲嘈雜,就轉身出去迎接父親。


    曹操進了府廳,升帳坐下。問起袁氏家屬,曹丕趕緊上前說:“袁家隻有姑媳兩人,還在裏麵,狼狽相依,希望您能可憐她們。”曹操點頭說:“我和袁紹起兵討逆,發誓同患難,不幸不能善始善終,才興兵革。如果全家投降,應該一視同仁,何況婦女呢?”嘿,曹操這話說得可真夠奸雄的。這幾句話正合曹丕心意,曹丕就進去把袁氏姑媳帶出來見曹操。曹操看到甄氏花貌雪膚,也很讚賞。就問劉氏:“你家怎麽隻留兩人?”


    劉氏迴答道:“兒輩都出去了,隻有兒媳願意留下來陪我,所以就留在這兒。承蒙世子您好意保全,真是萬幸。”曹操一聽,心裏就明白了曹丕的心思,再看曹丕眼睛直勾勾地盯著甄氏,便吩咐曹丕把這姑媳二人帶迴去安置好。曹操接著下令安民,豁免一年的租賦,百姓自然高興,紛紛安定下來。


    曹操設下酒宴,聚集將領們。袁氏姑媳也都被送了酒肉,受到了同樣的待遇。將領們喝完酒,都向曹操表示感謝。唯獨許攸醉醺醺地對曹操說:“阿瞞啊,要不是我幫忙,你可坐不穩這冀州!”曹操心裏生氣,表麵上卻強笑著說:“你說得也對,我會記著你的功勞!”許攸大笑著走了。嘿,這家夥真是不知死活,死到臨頭還在做夢呢。


    曹操上表奏捷,朝廷下詔任命曹操為冀州牧。曹操接受了詔書,還表示願意把兗州讓給別人。將領們都進帳道賀,隻有曹丕心裏不太高興。俗話說得好:“知子莫若父。”曹操派人去說媒,想讓曹丕娶袁熙的妻子甄氏為媳婦。劉氏不敢不答應,跟甄氏商量,甄氏也沒什麽意見。於是就把府舍當作禮廬,選了個吉利日子成婚。洞房裏,兩人像花前月下一樣,纏綿在一起。嘿,這小日子過得別提多滋潤了。


    再說曹操既然得了冀州,又想吞並幽州、並州這些地方。幽州刺史高幹聽說曹操勢力強大,就主動投降,曹操讓他繼續守著原來的職位。後來聽說袁尚逃到中山,被譚攻擊,又逃到幽州。譚收了尚的人馬,迴到龍湊,有了自立的想法。曹操就派人送信去責備譚違背約定,跟他斷絕婚姻關係,然後出兵進攻。譚抵擋不住曹操,退守南皮。曹操追到城下,圍攻了一兩個月,還沒攻下來。


    這時已經到了建安十年正月,冬天過去,春天來了。殘雪剛剛融化,曹操被議郎曹純激勵,親自拿著鼓槌,指揮士兵登城。士兵們齊心協力,爬上城牆,砍倒旗幟,斬殺將領,都聚集在城樓上。譚下城逃跑,剛到北門,就被曹洪截住。譚心慌意亂,被曹洪大喝一聲,嚇得從馬上掉了下來。郭圖、辛評還在城裏,都被曹操的軍隊抓住。曹操下令把郭圖斬首,辛評則免了死罪。


    青州別駕王修從樂安運糧迴來,得知譚已經被殺,就下馬哭著說:“沒了主,我該歸到哪兒去呢?”於是到曹操營裏,請求收葬譚的屍體。曹操讚賞王修的忠義,答應了他的請求,還讓王修去樂安運糧。樂安太守管統不肯投降曹操,曹操讓王修去取管統的首級。王修不忍心殺管統,就帶著管統去見曹操,替他求情。曹操也答應了,還留王修做了司空掾。


    郭嘉勸曹操招攬名士,以孚眾望。曹操就到處招攬人才,隻要有才藝能稱的,就征召為掾屬。唯獨不赦免袁紹的記室陳琳,懸賞捉拿他,最後把他抓住了。


    小子有詩歎道:“下筆千言氣亦雄,冀州一破術皆窮。若非曹氏憐才切,頸上難逃劍血紅。”


    欲知陳琳性命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嶽並收藏三國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