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曹操憋著一股勁兒,正打算再次攻打呂布,把軍隊移到東阿後,就開始進攻定陶。那濟陰太守吳資,早就和呂布勾結在一起了,一看到曹操來攻,嚇得趕緊帶著兵去守南城,還眼巴巴地向呂布求救。呂布也不含糊,立刻率軍趕來。可曹操也不是吃素的,在險要的地方狠狠地阻擊了呂布,把呂布打得灰頭土臉,輸了一場。


    曹操接著又去攻打定陶,可這定陶城就像個硬骨頭,怎麽啃都啃不下來。呂布的手下薛蘭、李封,駐紮在钜野,離定陶不遠。曹操擔心他們會去支援定陶,就分了一部分兵去圍住定陶城,自己則帶著猛將典韋等人,跑去攻打钜野,把薛蘭、李封的屯營給搗毀了。呂布聽到消息後,急忙趕來救援,結果又被曹軍打得大敗而歸。薛蘭、李封這倆倒黴蛋,先後戰死沙場,曹操順利地占了钜野。然後,曹操又跑到乘氏縣去追擊呂布。


    就在這時候,徐州那邊傳來消息,說陶謙那老頭病死了,還把徐州讓給了劉備。曹操一聽,氣得暴跳如雷,大聲吼道:“劉備這小子,啥事兒都沒幹,就這麽輕輕鬆鬆地得到了徐州,天下哪有這麽便宜的事兒?再說了,陶謙可是我的仇人,我沒親手砍下他的腦袋,也得去戳他的屍體幾刀解解恨。現在我先不打呂布了,轉頭去攻打徐州,報了這個大仇,然後再來收拾呂布,也不晚。”


    曹操這邊正火冒三丈呢,荀彧趕緊跑過來勸他:“主公啊,這可萬萬使不得!您想想,以前漢高祖保住關中,光武帝占據河內,都是先把根基打穩了,才能去爭奪天下。進,可以打敗敵人;退,也能堅守陣地。所以他們雖然也遇到過困難和失敗,但最終都成就了大業。現在您在兗州剛剛有點起色,平定了山東,這河濟地區可是天下的要地,就跟當年的關中、河內一樣重要啊!怎麽能因為一時的小挫折,就把這裏扔了不管呢?”荀彧這一番話,就像一盆冷水,澆在了曹操的頭上。


    可曹操還是氣鼓鼓地說:“陶謙死了,劉備剛接手,民心還不穩,兵力也空虛,我現在去攻打徐州,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兒?”


    荀彧微微一笑,說道:“主公,您可別小瞧了劉備。陶謙雖然死了,可劉備這人不簡單啊!他肯定會吸取去年的教訓,心裏害怕被別人滅掉,肯定會到處找幫手,聯合起來抵抗我們。現在正是夏天,東方的麥子都已經收完了,他們一聽說我們去攻打,肯定會堅壁清野,把糧食都藏起來,加固城防,等著我們去。我們攻又攻不下來,搶又搶不到東西,用不了十天半個月,我們的軍隊就得被困死。再說了,之前我們攻打徐州的時候,懲罰了不少人,他們的子弟都記著父兄的仇恨,肯定會拚命抵抗,到時候勝負可就難說了。就算我們僥幸攻破了徐州,可人心不服啊!等我們一走,他們肯定會造反。這可真是舍本逐末,自找麻煩。主公您可得好好想想啊!”荀彧這一番話,把利害關係說得明明白白,曹操聽了,也覺得有道理,就不再提攻打徐州的事兒了,專心和呂布對著幹。


    曹操還讓士兵們四處去割麥子,當作軍糧。這可苦了老百姓了,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啊!


    有一天,突然有個探馬跑迴來報告,說呂布和陳宮帶著一萬多人,要來攻打城池。曹操這時候正讓士兵們出去割麥子呢,一時半會兒也叫不迴來,急得他像熱鍋上的螞蟻。沒辦法,他隻好把老百姓都趕上城牆,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都得去守城。他自己則帶著守兵出城去迎戰。


    等了好一會兒,也不見呂布的影子。又有個探騎迴來報告說:“呂布的軍隊到了西麵大堤旁,看了半天,又迴去了!”曹操聽了,哈哈大笑起來,說:“這呂布肯定是怕我在那裏設了埋伏,所以想進又不敢進。他看到堤南有很多樹林,覺得容易藏兵,所以就起了疑心。他也不想想,這是他自己太多疑了!我看啊,明天呂布肯定會來燒樹林,然後再進攻。我就偏偏在那裏設下埋伏,看他怎麽逃出我的手掌心!”曹操這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啊!


    到了晚上,曹操把曹仁、曹洪叫過來,悄悄地對他們說:“你們倆帶著兵,到堤旁離樹林南邊一裏左右的地方,埋伏起來。等我親自去挑戰,把呂布引過來,你們就從兩邊殺出來,千萬不要出差錯。”曹仁、曹洪領了命,就悄悄地去了。


    第二天早上,西麵果然火光衝天,呂布真的來燒樹林了。曹操看到了,高興地說:“果然不出我所料,今天肯定能打敗呂布!”說完,他就帶著軍出城去挑戰。走到堤畔,呂布已經把樹林燒得差不多了,可一個人影也沒看到。曹操就放心大膽地繼續往前走,剛走了半裏路,就和呂布的軍隊碰上了。兩邊一交戰,曹操假裝打不過,扭頭就跑。呂布以為前麵沒有樹林了,就催著軍隊拚命往前追。沒想到,曹操的伏兵從堤下突然衝了出來,把呂布的軍隊衝成了兩段。呂布顧前不顧後,一下子就慌了神。再加上曹操帶著軍殺迴來,那猛將典韋,拿著雙戟,厲害得像個戰神,除了呂布,沒人敢和他正麵交鋒。呂布心裏又著急又害怕,也顧不上和典韋較量了,趕緊拍馬往迴跑。在慌亂中,他好不容易殺出一條血路,可手下的士兵已經死傷了不少。曹操的軍隊一直追到呂布的營寨,天已經黑了,才收兵迴去。


    呂布經過這一場敗仗,銳氣全沒了,當天夜裏,就悄悄地帶著家眷逃跑了。這呂布和曹操比起來,還是差了那麽一點兒啊!


    陳留太守張邈,聽說呂布被打敗跑了,心裏就琢磨著:曹操這小子肯定不會放過我,說不定馬上就會來報仇。於是,他就讓弟弟張超帶著家屬,守在雍邱,自己則跑到袁術那裏去求救。


    曹操攻下了定陶後,就轉而攻打雍邱城。這雍邱城的守備很薄弱,又等不到援兵,很快就被曹操攻破了。張超走投無路,隻好自殺了,他的家小也都被曹操的軍隊殺死了。張邈跑到揚州後,也被手下的人給殺了,一家人都死光了,真是慘啊!這都怪陳宮,要不是他出的餿主意,張邈也不會落到這個下場。不過,這也給那些輕率的人提了個醒,做事可不能太衝動啊!


    從這以後,兗州又迴到了曹操的手裏。曹操也不客氣,自稱兗州牧,不過就是上了一道表文,跟朝廷說明了一下情況。


    呂布失去了兗州,沒地方去了,隻好帶著家眷,投奔徐州。這徐州刺史陶謙,死的時候已經六十三歲了。臨死前的那天晚上,他把別駕糜竺叫到跟前,囑咐他說:“我死了以後,隻有劉備才能保住徐州。你們可一定要去把他請來當主公,千萬別忘了我的話。”說完,就閉上了眼睛。


    糜竺給陶謙辦完了喪事,就帶著徐州的人,跑到小沛,去請劉備來當徐州刺史。劉備一開始還不敢答應,說自己沒這個本事。


    這時候,下邳人陳登站了出來。這陳登字元龍,從小就有遠大的誌向。二十歲的時候,就被舉薦為孝廉,當了東陽長。他在任上,對老人和孤兒都很照顧,對老百姓也很好,就像愛護自己的傷口一樣。陶謙看他有本事,就提拔他為典農校尉,讓他鼓勵老百姓種桑養蠶,好好發展農業。這次,他也跟著糜竺來請劉備。


    陳登見劉備不肯接受,就上前勸道:“現在漢朝已經不行了,天下大亂。這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機啊!徐州這地方很富裕,有上百萬的人口。我們想請您來當徐州的主公,您正好可以借此機會發展自己的勢力,為什麽要推辭呢?”


    劉備還是推辭說:“袁公路(袁術字公路)最近在壽春,他們家四代都是三公,很有威望,大家都很擁護他。不如請他來兼任徐州刺史吧。”


    陳登聽了,搖了搖頭說:“公路那家夥,太驕傲自大了,根本就不是能平定亂世的人。現在我想為您召集十萬步兵和騎兵,上可以輔佐皇上,救濟百姓,成就霸業;下可以守住地盤,把您的功績寫在史書上。如果您不答應,我可不敢輕易地放過您。”陳登這話說得很堅決,劉備聽了,心裏也有點動搖了。


    正好這時候,北海相孔融來了。劉備把他請進來,說起了徐州的事兒。孔融就說:“我這次來,就是為了這個事兒。我真心地勸您,不要把徐州讓給袁術。那袁術就是個‘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的家夥,別看他占著揚州,其實就是個沒用的人,根本不值得一提。現在徐州的官吏和老百姓,都很愛戴您,這是老天爺給您的機會啊!如果您不接受,以後肯定會後悔的。”


    劉備聽了孔融的話,又想了想陳登的話,覺得也有道理,就勉強答應了。於是,他從小沛搬到了徐州,開始管理徐州的事務。


    這時候,呂布來投奔劉備。劉備覺得呂布之前攻打兗州,解了徐州之圍,也算是有點功勞,就出城去迎接他,還擺了酒席招待他。酒席上,兩人互相寒暄,看起來還挺融洽的。喝到高興的時候,呂布讓妻妾出來拜見劉備,顯得格外親昵。劉備看到呂布說話有點語無倫次,心裏覺得不太舒服,但表麵上還是裝作很高興的樣子,沒有露出一點不高興的樣子。喝完酒,劉備把呂布安排到客館住下。


    過了兩三天,呂布設宴迴請劉備,劉備也去了。喝了幾杯酒之後,呂布有點醉了,就開始稱劉備為弟,好像很得意的樣子。劉備看呂布這樣,知道他有點不靠譜,但也不好說什麽,就陪著他繼續喝酒。喝完酒,劉備告辭迴到住處,就讓呂布去小沛駐紮。呂布雖然心裏不太願意,但也不好說什麽,隻好第二天就帶著人去了小沛。這就為後來呂布偷襲徐州埋下了伏筆。


    再說說李傕、郭汜這兩個家夥,在朝廷裏專權已經兩年了。這時候,獻帝舉行了冠禮,改元興平,還追諡自己的親生母親王氏為靈懷皇後,把她改葬在文昭陵。這時候的獻帝,已經十六歲了。


    這兩年裏,朝廷裏的四府三公換了好幾個人。太尉換了四次,分別是皇甫嵩、趙忠、朱儁、楊彪;司徒也換了三次,有趙謙、淳於嘉、趙溫;司空更是換了四次,先是淳於嘉,然後是楊彪、趙溫,最後是張喜。這些人大部分都沒什麽建樹,隻是跟著形勢走,混日子罷了。國家的大權,都掌握在李傕、郭汜等人的手裏。


    李傕想招攬隴西的勢力,就派人去收買馬騰、韓遂等人,答應給他們很多好處,讓他們來朝廷當官。馬騰、韓遂這兩個人,都是貪心的家夥,看到有好處,就帶著人跑到長安來了。朝廷任命韓遂為鎮西將軍,讓他迴涼州;馬騰為征西將軍,留在郿縣駐紮。


    馬騰雖然得到了官爵,但心裏還是不滿意,又向李傕索要賄賂。李傕可不是個大方的人,不肯給他,馬騰就生氣了,和李傕有了矛盾。


    諫議大夫種劭,是以前太常種拂的兒子。之前李傕等人攻打皇宮的時候,種拂被殺害了。種劭一直想為父親報仇,恨李傕恨得咬牙切齒。而且他看到李傕等人擁兵自重,威脅皇上,是國家的大患,就和侍中馬宇、左中郎將劉範一起商量,想把馬騰招來,一起除掉李傕。這馬騰也不是什麽好人,和盜賊差不多,種劭他們想靠他來除掉李傕,就算成功了,也不一定能安定下來,他們的想法有點太簡單了。


    他們秘密地派人去和馬騰聯係,馬騰答應了,就帶兵到了長平觀。李傕猜到他們可能有內應,就先派人去搜查,種劭等人心虛,就跑到槐裏去了。


    樊稠、郭汜和李傕的侄子李利,被李傕派去攻打馬騰的軍隊。馬騰打了敗仗,就跑迴涼州去了。樊稠帶著兵在後麵追,跑得很快。李利因為之前和樊稠有點矛盾,這次又不好好打仗,跑得很慢,被樊稠叫到跟前,狠狠地罵了一頓:“你這小子,是不是想讓你父親的腦袋被人砍下來?還敢這麽偷懶,我今天就不能殺了你嗎?”李利沒辦法,隻好趕緊道歉,跟著樊稠繼續追。


    追到陳倉的時候,正好韓遂帶著兵來救援馬騰。韓遂看到馬騰的軍隊被打敗了,就停下來等著。樊稠追上來的時候,韓遂就上前攔住他說:“我們之間的爭鬥,不是個人的恩怨,都是為了國家。我和你本來是同鄉,何必自相殘殺呢?不如我們都退兵,把以前的矛盾都放下,和好如初吧。”樊稠聽他說得有道理,也不想再打了,就和韓遂握手告別,迴到了長安。


    李傕又派樊稠去攻打槐裏,種劭、馬宇、劉範等人都戰死了。李傕很高興,就把樊稠升為右將軍,郭汜為後將軍。


    樊稠覺得韓遂、馬騰這兩個人還挺有勢力的,如果能和他們和好,把涼州安定下來,以後就可以專心向東發展,不用擔心西邊的事情了。於是,他就向李傕請求赦免韓遂、馬騰的罪,讓他們繼續管理涼州。李傕聽了,有點猶豫,不太願意答應。樊稠卻一直催他,還說自己願意去辦這件事,這讓李傕對他更加懷疑了。


    李利一直記著樊稠之前罵他的事兒,就向李傕告密,說樊稠和韓遂在戰場上私下裏說了很多話,好像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李傕聽了,頓時大怒,說:“他們在軍前偷偷地說話,肯定有什麽壞心思。如果不趕緊除掉這個人,以後肯定會後悔的。”於是,李傕就和李利商量好了一個計劃。


    李傕以商量軍事為名,邀請樊稠到他家裏去。樊稠還以為李傕是要和他商量怎麽發兵攻打別人呢,就高高興興地去了。沒想到,他剛一坐下,李傕就叫出幾個強壯的士兵,拿著刀衝了過來,二話不說,就把樊稠給砍死了。


    李傕還對外宣布樊稠的罪行,說他私通韓馬,有謀反的心思。其他的將領們聽了,有的相信,有的懷疑,都在私下裏議論紛紛。郭汜聽了,心裏也很不安,覺得李傕這個人太狠了,說不定哪天也會對自己下手。


    李傕為了討好郭汜,經常請他到家裏來喝酒,有時候還留他在家裏過夜。郭汜的老婆是個醋壇子,很怕郭汜在外麵有什麽風流事,就經常勸他不要去李傕家。


    有一天晚上,李傕又邀請郭汜去喝酒。郭汜被老婆拉著,就找了個借口推辭了。沒想到,李傕還挺熱情的,派人送了一些好吃的過來。郭汜的老婆一看,就起了疑心,覺得這些吃的可能有問題。於是,她就把豆豉搗成藥,放到菜裏麵。等郭汜準備吃的時候,她就說:“這些吃的是從外麵送來的,怎麽能隨便吃呢?”說著,就用筷子把菜撥開,把裏麵的藥拿給郭汜看,說:“俗話說‘一棲不兩雄’,我一直懷疑你和李傕走得太近。”說完,還冷笑著看著郭汜。這郭汜老婆的嫉妒心,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啊!


    郭汜看到老婆這樣,趕緊解釋說自己和李傕沒什麽。他老婆卻說:“隻要你以後不去李傕家,我就相信你。”郭汜隻好答應了。


    可是,過了二十天,郭汜就把老婆的話忘到腦後了。有一天,他又去李傕家喝酒,喝得酩酊大醉,搖搖晃晃地迴家了。一進門,就吐了一地。他老婆看到了,哭著說:“你看,你是不是中毒了?我之前就跟你說過,不要去李傕家,你就是不聽。現在怎麽辦呢?”郭汜這時候也著急了,心裏想:難道李傕真的想害我?他越想越生氣,就說:“我和李傕一起起兵,什麽事兒都幫著他,他怎麽能反過來害我呢?我要是不先下手為強,以後還能有好果子吃嗎?”


    第二天,郭汜就開始清點自己的部隊,準備去攻打李傕。李傕聽說郭汜無緣無故地來攻打他,也氣得暴跳如雷,立刻出兵迎戰。這下可好,本來是朝廷的大臣,現在卻在長安城裏大打出手,真是無法無天了。


    李傕還派兄長的兒子李暹,領著幾千人把皇宮團團圍住,逼著獻帝遷都。這可把太尉楊彪急壞了,他趕忙出來對李暹說:“從古至今,哪有皇帝搬到臣子家裏去住的道理?你們做事,也得考慮考慮人心所向吧,怎麽能這麽草率呢!”李暹卻梗著脖子大聲迴道:“我家將軍是怕郭汜那家夥打進宮來幹壞事,這才讓我來接皇上,先躲躲風頭。你敢來阻攔,是不是和郭汜串通好了?”楊彪聽他這麽說,也知道沒法講道理了,隻好進宮去跟獻帝匯報。


    這時候的獻帝剛立伏氏為皇後沒幾天,就碰上這麽檔子糟心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卻又毫無辦法。李暹開來三輛車,衝進宮裏催促獻帝趕緊走。一輛車拉著獻帝,一輛車載著伏後,還有一輛車由李傕的手下賈詡和左靈一起坐著,負責押送皇帝和皇後到李傕的營地。這獻帝如今就像個任人擺弄的木偶,被他們折騰來折騰去。其他的宮廷侍臣呢,也都六神無主,隻能跟著車子,一步步往外挪。


    李暹這邊剛把獻帝送走,那邊又帶兵衝進宮去,見了妃嬪就搶,看到財物就拿,把禦庫裏的金銀財寶全都搬到了李傕的營地。更缺德的是,他還放了一把火,把皇宮燒了個精光。董卓之前燒了洛陽的宮闕,現在李傕又燒了長安的宮闕,這漢朝的兩個京城都變成了一片廢墟,真是讓人痛心疾首啊!


    獻帝到了李傕的營地,雖說李傕也給他搭了個禦帳,供他吃喝,但和在宮裏的日子比起來,那可差太遠了。獻帝整天吃不香睡不好,心裏愁得不行。實在沒辦法,他就向李傕要五鬥米和五具牛骨,想分給身邊的人吃。李傕一聽就火了,瞪著眼珠子說:“每天都給你送飯,要米幹啥?”說完,就扔進去幾副臭牛骨頭。獻帝看著這堆東西,心裏那個氣啊,可又不敢發作,就想把李傕叫過來問問他到底想幹啥。


    侍中楊琦一看這情況,趕緊上奏說:“李傕自己也知道做得不對,正打算把皇上您送到池陽去呢。陛下您先忍忍,等以後有機會再說。”獻帝聽了,無奈地低下頭,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隻能用袖子擦擦眼淚,啥也說不出來。這末代皇帝,當得可真憋屈!


    司徒趙溫看到獻帝被李傕這麽欺負,心裏很是不忍,就寫了封信給李傕,言辭中滿是責備。李傕看了信,氣得差點背過氣去,當場就想殺了趙溫。好在李傕的弟弟李應出來勸解,說現在殺了趙溫會引起更大的麻煩,李傕這才勉強打消了這個念頭。


    李傕這人迷信得很,經常讓道士和女巫在營裏敲鑼打鼓地降神,還拿這些鬼話來忽悠手下的士兵。他還專門給董卓建了座祠堂,就在北塢那兒,時不時地就跑去禱告祭祀一番。每次祭祀完,他順道就去看看獻帝,去的時候還穿著盔甲,拿著武器,說話也是顛三倒四的。有時候他稱獻帝為“明陛下”,有時候又喊“明主”,還一個勁兒地說郭汜的壞話,說郭汜幹了多少多少壞事,應該被殺掉。獻帝也不敢反駁,隻能順著他的話應付幾句。李傕聽了獻帝的話,還挺高興,出來就跟別人說:“明陛下真是個賢聖的君主啊!”從這以後,他暫時也沒有再傷害獻帝的想法。


    獻帝實在受不了這種日子,就派謁者皇甫酈去給李傕和郭汜調解,讓他們別打了。皇甫酈先到了郭汜的營地,好言好語地勸了半天,郭汜聽了,覺得也有道理,就有點想答應和解了。接著,皇甫酈又跑到李傕那邊去勸說。


    李傕這人剛愎自用,一聽皇甫酈的話,就像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跳了起來,氣唿唿地說:“我有討伐呂布的大功,在朝裏輔政都四年了,這三輔地區以前亂糟糟的,現在被我治理得平平靜靜,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兒。郭多(郭汜小名)那家夥,以前就是個偷馬的賊,他也敢跟我作對?還敢擅自劫持公卿,這罪大了去了,我肯定要殺了他。你是涼州人,你看看我手下的這些人和策略,難道還怕他郭多不成?”


    皇甫酈聽他這麽說,也火了,心想:這人怎麽這麽不講理呢?於是,他也毫不客氣地迴懟道:“以前有窮國的後羿,自認為箭術高超,整天瞎折騰,也不想想可能會遇到的危險,最後還不是落得個滅亡的下場。再看看董卓,以前多厲害啊,勢力那麽大,可最後怎麽樣?還不是死了,連家族都被滅了。這就說明,光有勇沒有謀,遲早要倒黴。現在將軍您身為上將,手裏拿著兵器,掌管著大權,子孫宗族好多人都在朝廷裏當大官,國家對您的恩情夠大了吧?您怎麽能忘恩負義呢?再說了,郭多隻是劫持了公卿,您卻把皇上都給挾持了,這兩件事哪個更嚴重,不用想也知道吧?張濟、楊奉這些人,都知道您做得不對。將軍您要是還不醒悟,繼續這麽胡作非為,等哪天大家都不跟您了,您就是後悔也來不及了!”皇甫酈這一番話,說得是義正言辭,可李傕哪能聽得進去啊?他氣得臉都紅了,大聲吼道:“你給我滾出去!”


    皇甫酈從李傕的營地出來,正好碰到侍中胡邈,胡邈是來探聽消息的。皇甫酈就把李傕的話跟他說了,還說李傕這人太不講理,說話悖逆。胡邈一聽,嚇得臉色都變了,趕緊擺擺手說:“你可別這麽說,小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皇甫酈卻瞪大了眼睛,滿臉正氣地說:“胡敬才(胡邈字敬才),你也是國家的大臣,怎麽能說出這種話呢?我們家幾代人都受朝廷的恩,我能在皇上身邊做事,那是我的榮幸。現在要是因為勸李傕被他殺了,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兒,我有什麽好怕的!”


    胡邈看皇甫酈這麽堅決,也不好再說什麽,趕緊跑迴去跟獻帝匯報。獻帝怕皇甫酈真的被李傕殺了,就趕緊派人去把他叫迴來。李傕本來派了虎賁將王昌去殺皇甫酈,可王昌很佩服皇甫酈的忠直,就偷偷把他放了,迴去跟李傕說沒追上皇甫酈。李傕雖然有點懷疑,但也沒再追究。皇甫酈迴去後,獻帝為了保護他,就下令免去他的官職,讓他迴老家去了。這皇甫酈也算是運氣好,遇到了個好將軍,不然可就危險了。


    獻帝還是擔心李傕會因為這件事生氣,再做出什麽過激的行為,就幹脆提拔李傕為大司馬,讓他的職位比三公還高。李傕卻覺得這都是那些巫師的功勞,於是重重地賞賜了他們,對自己手下的將士卻不聞不問。這下可把將士們的心傷透了,部將楊奉就是其中之一,他對李傕越來越不滿,就暗中和李傕的軍吏宋果商量,打算殺了李傕,把天子救出來。可惜的是,這個計劃還沒實施就被李傕發現了,宋果被李傕殺了,楊奉跑得快,僥幸逃脫。從這以後,李傕的手下也陸續有人背叛他。


    就在這時候,鎮東將軍張濟帶著兵來到了長安。他進宮拜見獻帝,說願意護送皇上到弘農去。獻帝一聽,高興壞了,這簡直是久旱逢甘霖啊!他立刻派人拿著詔書去告訴李傕和郭汜,說要遷都到弘農。李傕和郭汜雖然不太樂意,但也不敢公然違抗皇帝的命令,就開始討價還價,商量著具體的細節。使者在他們倆之間來迴跑了十多次,才終於把他們說通了。


    郭汜這才把之前劫持的群臣都放了,楊彪等人也都各自迴家了。隻有朱儁因為又氣又急,生了病,之前被放出來後,迴家沒幾天就病死了。這朱儁也是個忠臣,可惜生不逢時,就這麽憋屈地死了,真是讓人歎息。


    張濟選了個日子,興平二年七月甲子日,準備護送獻帝啟程。可沒想到,就在這時候,有幾千羌胡人跑過來,圍著禦帳大聲叫嚷:“李將軍之前答應給我們宮女,現在能給我們嗎?”獻帝聽了,心裏“咯噔”一下,又開始擔心起來。他趕緊派侍中劉艾去問賈詡該怎麽辦。


    賈詡是李傕推薦上來的,現在已經當了宣義將軍。他接到獻帝的命令,就把羌胡的首領叫過來,好言好語地跟他們說,隻要他們乖乖的,以後肯定會給他們封賞,讓他們管好自己的手下,別在這裏搗亂。羌胡首領聽了賈詡的話,覺得也有道理,就帶著人走了。


    終於,出發的日子到了。群臣簇擁著獻帝和皇後上了車,慢慢地走出宣平門。剛要過吊橋,突然有幾百個騎士衝了過來,攔住了去路,不讓車子過去。獻帝又驚又怕,差點暈過去,這可怎麽辦呢?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嶽並收藏三國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