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初平三年,獻帝這倒黴孩子生了一場大病,整天躺在床上哼哼唧唧的,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這一病啊,就病了好些日子。好不容易到了孟夏四月,嘿,這病居然慢慢好了起來。獻帝心裏琢磨著:“我這病也好得差不多了,是時候去未央殿見見那些大臣們了,讓他們也知道朕還活得好好的,省得他們在背後搞小動作。”


    這邊獻帝剛有了這個想法,那邊太師董卓也得到了消息。這董卓心裏想著:“皇帝要上朝,這可是個大事兒,我得好好表現表現,讓那些大臣們看看,我董卓還是這朝廷裏說一不二的人物。”於是,他前一天就開始招唿衛士們,讓他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把明天上朝的安保工作給做好了。臨了,還不忘叫上呂布跟著他一起去,說是要讓呂布保護他的安全。


    呂布接到董卓的命令,心裏那叫一個不樂意。他心裏想著:“這老賊,之前還拿戟刺我,要不是看在王允的麵子上,我早就跟他翻臉了。現在還讓我跟著他去上朝,哼!”不過,呂布雖然心裏不痛快,但還是按照王允之前跟他商量好的計劃,老老實實地去見董卓了。


    董卓一看呂布來了,心裏也有點犯嘀咕。他心想:“這小子之前被我氣得不輕,這次會不會趁機報複我呢?”不過,董卓這老狐狸,表麵上還是裝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對呂布好言好語地撫慰了一番。呂布也假裝謝過董卓,心裏卻在想著:“等著吧,老賊,你的死期不遠了!”


    這天晚上,洛陽城的東邊出現了一件怪事。有十幾個小孩子,站在那裏唱歌,歌詞是:“千裏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這歌聽起來就怪怪的,讓人心裏發毛。很快,就有人把這件事報告給了董卓。董卓聽了,卻沒當迴事兒,心裏想著:“幾個小孩子瞎唱唱,能有什麽事兒?說不定是哪個吃飽了撐的家夥教他們的,不用管它。”


    第二天一大早,董卓的府邸就熱鬧起來了。甲士們一個個都精神抖擻,排列得整整齊齊,就等著董卓出門。呂布也全身披掛,手持畫戟,威風凜凜地守候在門前。這時候,騎都尉李肅帶著勇士秦誼、陳衛、李黑等人進來了,說是要向董卓請命。呂布和李肅對視了一眼,兩人心照不宣地點了點頭,李肅就匆匆忙忙地進去了。


    沒一會兒,李肅又出來了,對呂布說:“太師讓我們在前麵開路,我在北掖門內等著太師,你可別掉鏈子啊!”呂布衝他使了個眼色,意思是讓他放心。李肅得到了呂布的迴應,立刻騎著馬走了。


    原來啊,這呂布和李肅是老鄉,之前李肅勸說呂布投靠董卓,結果沒得到什麽重賞,心裏一直不痛快。不過,他和呂布的關係倒是一直不錯。這次王允要除掉董卓,呂布就把李肅拉來做幫手,兩人早就商量好了行動計劃。


    李肅走了之後,又過了好一會兒,董卓終於出來了。這老賊,內穿鐵甲,外罩朝服,走起路來大搖大擺的,那副得意洋洋的樣子,好像他就是這天下的主人似的。他慢慢地走到車子旁邊,上了車,坐穩之後,就揮了揮手,讓車夫駕車出發。兩旁的兵士們立刻圍了上來,把董卓的車子圍得像鐵桶一樣,密不透風。


    呂布騎著他的赤兔馬,緊緊地跟在董卓的車子後麵。走著走著,突然,前麵出現了一個道人,手裏拿著一根長竿,竿子上綁著一塊布,布的兩頭各寫著一個“口”字。這道人一邊走,一邊喊著:“布!布!”董卓在車子裏看到了,心裏覺得很奇怪,就大聲叱問這道人是誰。可是,他的聲音還沒落呢,就被衛士們把道人給趕走了。


    董卓雖然覺得這件事有點蹊蹺,但看看周圍這麽多的兵士保護著他,從府邸到皇宮,一路上都防衛得嚴嚴實實的,他覺得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就放心大膽地繼續往前走了。


    快要到北掖門的時候,奇怪的事情又發生了。董卓坐的馬突然停了下來,昂著頭,大聲嘶叫著。董卓這下心裏有點發慌了,他轉過頭對呂布說:“要不,我們迴去吧?今天這事兒感覺有點不對勁啊!”呂布心裏想著:“這都到門口了,哪能迴去呢?迴去了還怎麽殺你這老賊啊?”不過,他嘴上卻說:“已經到了皇宮門口了,現在迴去不太好吧?再說了,有我在,您還怕什麽呢?”其實,董卓這時候最應該怕的就是呂布,隻是他還沒意識到而已。


    說完,呂布就下了馬,走到董卓的車子旁邊,扶著車輪,徑直往北掖門裏走去。那些衛兵們大多都站在門外,隻有呂布陪著董卓的車子進了門。


    剛一進門,就看見李肅像鬼魅一樣從門旁閃了出來,手裏拿著戟,朝著董卓的胸口就刺了過去。董卓這老賊,因為身上穿著鐵甲,李肅這一戟竟然沒有刺進去。李肅一看,立刻改變方向,朝著董卓的脖子刺去。董卓趕緊用手臂去擋,結果手腕上還是被刺傷了,疼得他“哎喲”一聲,從車上倒了下來。他倒在地上,還大聲喊著:“呂布,你在哪裏?快來救我!”


    呂布這時候站在後麵,冷冷地看著董卓,大聲說道:“有詔討賊!”董卓一聽,氣得大罵道:“你這個忘恩負義的狗東西,竟然敢背叛我!”呂布可不管他罵什麽,舉起戟,一下子就刺進了董卓的咽喉。李肅也趕緊跑上前,又補了一刀,把董卓的腦袋砍了下來。


    呂布從懷裏掏出早就準備好的詔書,對著周圍的人大聲宣讀:“董卓這個大逆不道的家夥,犯下了滔天罪行,今天奉詔將他誅殺,其他人一概不追究!”那些內外的吏士們聽了,都站在那裏一動不動,過了一會兒,突然一起歡唿起來:“萬歲!萬歲!”


    你說這詔書是哪裏來的呢?原來是尚書士孫瑞早就寫好的,偷偷地交給了呂布,就等著這時候拿出來用呢。這些士兵們平時都被董卓欺負得夠慘了,早就對他恨之入骨,所以看到董卓被殺死,都覺得大快人心,根本沒有人去可憐他。


    這時候,洛陽城的老百姓們也聽說了董卓被殺死的消息,一個個都高興得不得了,紛紛跑到街上,又是跳舞,又是唱歌,就像過年一樣熱鬧。他們恨董卓恨得牙癢癢,現在這大壞蛋終於死了,他們能不高興嗎?


    司徒王允聽到董卓被殺死的消息,心裏那叫一個美啊,就像三伏天吃了個冰鎮西瓜一樣,別提多舒坦了。他立刻讓呂布去抄董卓的家,又派禦史皇甫嵩去攻打郿塢。


    呂布騎著馬,像一陣風似的跑到了太師府。他一進府,就開始大開殺戒,把董卓的那些姬妾們全都殺了,一個都沒留。不過,他可沒忘了貂蟬,把她小心翼翼地載迴了自己的家裏。這呂布,也算是如願以償了,隻是可惜了貂蟬,好好的一個姑娘,就這麽被卷進了這場政治鬥爭的漩渦裏。


    皇甫嵩帶著兵到了郿塢,很快就攻破了塢門。他一進去,就看見董卓的弟弟董旻和董璜,二話不說,上去就是幾刀,把他們倆都給剁了。然後,他又帶著士兵們在塢裏四處衝殺,見人就殺。這時候,他們遇到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婆,拄著拐杖,哆哆嗦嗦地哀求著:“求求你們,饒了我這條老命吧!”皇甫嵩定睛一看,原來是董卓的老娘。他可沒心軟,手起刀落,把董卓的老娘也給砍成了兩段。


    除了董卓的親屬之外,皇甫嵩還把塢裏的其他董氏家族的人,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老的還是少的,全都殺了個精光。不過,他也做了一件好事,就是把塢裏藏著的那些良家婦女都給放了出來。


    接著,皇甫嵩又讓人在塢裏搜查,這一搜可不得了,搜出了黃金二三萬斤,白銀八九萬斤,還有數都數不清的珍奇寶物和綾羅綢緞,堆得像小山一樣。皇甫嵩立刻指揮士兵們,把這些金銀財寶全都搬到了洛陽城裏。


    這時候,天已經黑了。皇甫嵩帶著士兵們迴到洛陽,在路上,他看到市中有一具屍體橫在那裏,屍體的肚臍裏還插著一根蠟燭,燒得正旺,周圍亮堂堂的。皇甫嵩覺得很奇怪,就問旁邊的小吏這是怎麽迴事。小吏告訴他,這是董卓的屍體。


    原來,之前袁隗等人被董卓殺害後,屍體被埋在了青城門外。後來董卓造了郿塢,擔心自己的屍骨被別人偷走,就把屍體搬到了塢裏。現在董卓被殺死了,袁氏的門生故吏們就跑到塢裏,把董卓的屍體挖了出來,又把董氏親屬的屍體也一起帶到了袁氏墓前,一把火燒了個幹淨,算是為袁氏家族報了仇。這董卓啊,真是惡有惡報,死了都不得安寧。


    獻帝聽說董卓被殺死了,心裏也很高興,就任命司徒王允錄尚書事,讓呂布做了奮威將軍,還加封他為溫侯,讓他們倆一起執掌朝政。王允這下可威風了,他開始清查董卓的黨羽,有的被罷官,有的被處死。


    這時候,左中郎將蔡邕卻在一旁唉聲歎氣。王允聽到了,頓時火冒三丈,大聲叱責道:“董卓這個逆賊,差點把漢室給毀了,今天他被殺死了,大家都高興得不得了,你卻在這裏為他傷心,你是不是也和他是一夥的?”蔡邕趕緊站起來,解釋說:“我雖然算不上什麽忠臣,但也知道大義,怎麽會和董卓是一夥的呢?隻是董卓被族誅,他的那些僚屬也都跟著遭殃,我一時感慨,就忍不住歎了口氣。我知道自己錯了,您就饒了我這一次吧。要是您能讓我把《漢史》寫完,就算是砍了我的腳,我也心甘情願啊!”


    王允聽了蔡邕的話,更加生氣了,根本不聽別人的求情,立刻讓人把蔡邕關進了監獄。太尉馬日磾也來勸王允:“蔡邕是個難得的人才,他對漢朝的曆史很了解,應該讓他把《漢史》寫完,這可是一件大事啊!現在他犯的罪也不算大,如果就這麽把他殺了,恐怕會讓大家失望的。”王允卻搖了搖頭,說:“以前漢武帝沒有殺司馬遷,結果讓他寫了一本《史記》,裏麵有很多對漢武帝不利的話,流傳到了後世。現在我們漢朝已經衰落了,外麵又有很多戰亂,如果再讓蔡邕這樣的人在皇帝身邊寫東西,說不定會寫出什麽對我們不利的話來,到時候我們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所以,我不能輕易饒了他。”


    馬日磾從王允那裏出來後,對同僚們說:“王允這樣做,恐怕以後會沒有好下場啊!好人是國家的根本,史書是國家的大典。現在他要毀掉根本,廢除大典,這國家怎麽能長久呢?我看啊,他離倒黴不遠了。”


    王允根本不聽大家的勸告,最後還是讓人把蔡邕逼死在了監獄裏。這蔡邕其實也挺冤的,不過王允這時候被權力衝昏了頭腦,根本聽不進去別人的話。


    這時候,董卓的女婿牛輔正帶著兵在陝州防禦朱儁。朱儁也是個厲害的角色,他帶著兵和牛輔打了起來。牛輔這邊有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人幫忙,他們的兵力很強,把朱儁的軍隊打得大敗,還在陳留、潁水等縣到處搶掠,所到之處,一片廢墟。


    呂布看到這種情況,就派騎都尉李肅先去攻打牛輔。牛輔也不含糊,帶著兵出來和李肅交戰。這一戰,李肅被牛輔打得大敗,灰溜溜地跑了迴來。呂布看到李肅吃了敗仗,氣得大罵:“你這個沒用的東西,怎麽這麽挫我的銳氣?你說,你該當何罪?”


    李肅這時候心裏也很委屈,他想:“我之前幫你殺董卓,也算是立了大功,可到現在也沒得到什麽好處,你還這麽對我。”於是,他忍不住反唇相譏。呂布這火爆脾氣,哪能受得了這個?他立刻讓人把李肅推出去,在軍門斬首,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呂布殺了李肅之後,決定親自去攻打牛輔。牛輔早就聽說呂布勇猛無比,心裏一直很害怕。現在聽說呂布要來攻打他,更是嚇得不行。他手下的那些兵士們也都人心惶惶,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覺,一有風吹草動,就以為是呂布的軍隊來了。


    牛輔知道自己在這裏待不下去了,就收拾了一些金銀財寶,帶著幾個家奴,像老鼠一樣,趁著夜色偷偷地跑了。他的家奴胡赤兒是個貪心的家夥,看到牛輔帶了這麽多財寶,就起了壞心思。在半路上,他趁著牛輔不注意,一刀把牛輔給殺了,然後把牛輔的腦袋割下來,送到了長安,想要領賞。


    呂布得到了牛輔的腦袋,心裏很高興。他又去找王允商量,說要傳詔到河南,把李傕、郭汜那些人全都殺了。王允聽了,卻皺著眉頭說:“這些人也不一定都有罪,不應該全都殺了。”呂布又說:“那把董卓的私財拿出來,分給公卿將校們吧。”王允還是不同意。


    王允和呂布雖然一起執掌朝政,但王允覺得呂布就是個武夫,沒什麽文化,不懂政治,所以很多國家大事都自己一個人說了算,根本不跟呂布商量。呂布這人性子又很驕傲,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也不願意聽王允的指揮,時間一長,兩人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王允和仆射士孫瑞商量,打算下詔赦免董卓的部曲,可後來又想:“這些人都是董卓的黨羽,不應該這麽輕易就赦免他們,還是等等再說吧。”接著,他又想把李傕、郭汜等人的軍隊都解散了,有人勸他讓皇甫嵩去統領這些軍隊,鎮守陝州,王允也猶豫不決。這王允啊,就是太優柔寡斷了,俗話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他這麽一猶豫,可就出大事了。


    李傕、郭汜等人的部隊大多都是涼州的青壯年,這時候,外麵有謠言傳出來,說朝廷要把涼州人全都殺了。李傕、郭汜、張濟三個人聽到這個謠言,心裏都很害怕,他們在一起商量說:“蔡邕和董卓關係那麽好,都被王允殺了。現在我們既沒有被赦免,他們又想解散我們的軍隊,這不是明擺著要殺我們嗎?”


    他們想來想去,也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甚至都想各自解散軍隊,迴老家去算了。這時候,討虜校尉賈詡站了出來。賈詡本來是牛輔的部下,牛輔死後,他就投奔了李傕的軍隊。他對李傕等人說:“你們如果現在放棄軍隊,迴老家去,隨便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我們一起向西攻打長安,為董卓報仇。如果成功了,我們就能掌控天下;就算不成功,我們也可以在長安搶掠一番,然後再迴涼州,這樣還能多活幾天。”這賈詡的話可真是壞透了,就因為他這一句話,讓天下又陷入了戰亂之中。


    李傕等人聽了賈詡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傳令給部曲們:“朝廷不發赦文,我們遲早都是死路一條。現在我們要想活下去,就隻有攻打長安這一條路了。如果我們打贏了,就能得到天下;如果打不贏,我們就搶些財物和女人,迴涼州去,總比在這裏等死強。”這些士兵們本來就沒什麽文化,聽了李傕的話,一個個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大聲歡唿起來,立刻收拾東西,朝著長安出發了。


    王允聽說李傕等人帶著兵馬來攻打長安,心裏很著急,就把涼州的兩個頭目胡文才、楊整修叫了過來,生氣地對他們說:“關東那些家夥,到底想幹什麽?你們去把他們叫過來,我要好好問問他們!”王允這時候還想用幾句話就把李傕等人嚇住,真是太天真了。


    胡文才和楊整修雖然接受了王允的命令,但心裏卻很不服氣。他們到了李傕等人的營地,不但沒有勸他們退兵,反而說王允和呂布有二心,讓他們趕緊進攻長安。李傕等人聽了他們的話,更加堅定了攻打長安的決心。


    李傕等人一路上不斷收兵,那些牛輔手下的散兵聽說他們要攻打長安,也都紛紛跑來投奔他們。還有董卓的舊將樊稠、李蒙等人,也帶著兵和他們會合在一起。沒幾天的功夫,他們的軍隊就發展到了十幾萬人,浩浩蕩蕩地朝著長安殺了過來。


    呂布登上城牆,帶領著士兵們堅守長安。李傕等人的軍隊攻了八天,也沒能攻下來。可是,這時候呂布的部隊裏卻出了問題。有一些蜀兵發生了兵變,偷偷地打開了城門,把李傕等人的軍隊放了進來。這下長安城裏可就亂套了,到處都是喊殺聲和哭喊聲。呂布拿著戟,帶著士兵們在城裏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他從早上一直戰到中午,雖然殺死了不少敵人,可是敵人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都像瘋子一樣拚命地往前衝,呂布漸漸地有些抵擋不住了。


    呂布手下的士兵們看到這種情況,也都紛紛逃跑了。呂布沒辦法,隻好殺出一條血路,從青瑣門逃走了。在逃走之前,他還讓人去叫王允一起走。王允卻長歎一聲,說:“如果能依靠社稷的神靈保佑,讓國家安定下來,這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萬一做不到,我也隻有以死來報答國家了。皇上還年幼,現在所能依靠的隻有我。如果遇到危險就逃跑,我實在是不忍心這麽做。你去告訴關東的各位諸侯,讓他們努力為國家效力,把危險變成安全,這樣我就是死也瞑目了!”王允這時候還想著國家,也算是個忠臣了,隻是他之前的一些做法有些欠妥,才導致了現在的局麵。


    呂布見王允不肯走,也沒辦法,隻好把董卓的腦袋掛在馬下,帶著幾百個殘兵敗將,向東逃出了武關,去投奔袁術了。


    李傕等人趕走了呂布,就帶著士兵們圍攻皇宮。衛尉種拂看到這種情況,氣憤地說:“我作為國家的大臣,不能阻止這些暴徒的惡行,怎麽能讓他們拿著刀對著皇宮呢?我還能往哪裏去呢?”說完,他就帶著衛士們出宮和敵人戰鬥。可是,他們的人數太少了,根本不是敵人的對手,種拂最後受了重傷,死在了戰場上。


    李傕和郭汜衝進了南掖門,在皇宮裏大肆殺戮。太仆魯旭、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人都被他們殺死了,此外,還有大約一萬名官吏和百姓也慘遭殺害。


    王允扶著獻帝登上了宣平門樓,向下看去,隻見外麵的士兵密密麻麻的,像一堵牆一樣,看起來非常嚇人。獻帝雖然年紀小,但這時候還算鎮定,他對著李傕等人喊道:“你們這些人,放縱士兵到處燒殺搶掠,到底想幹什麽?”


    李傕等人看到獻帝,還算有點禮貌,都跪在地上,叩頭說:“董卓對陛下忠心耿耿,卻被呂布殺死了。我們來這裏,是為了給董卓報仇,不敢有什麽叛逆的想法。等事情結束以後,我們會自己到廷尉那裏去領罪的。”


    獻帝又說:“呂布已經逃走了,你們如果想抓他,就去追他吧,為什麽要圍攻皇宮呢?”李傕等人迴答說:“司徒王允和呂布是同謀,我們請求陛下把王允交出來,讓我們當麵問清楚這件事。”


    王允聽到他們的話,就下樓來,對李傕等人說:“我王允就在這裏,你們有什麽話就說吧。”李傕等人都站起來,指著王允罵道:“太師有什麽罪,你為什麽要害死他?”王允瞪大了眼睛,說:“董卓的罪行數不勝數,長安的百姓一聽到他死了,都高興得不得了,你們難道沒有聽說嗎?”李傕等人反駁說:“太師就算有罪,和我們有什麽關係呢?你為什麽不肯赦免我們呢?”王允又大聲叱責道:“你們這些人,和董卓一起做壞事,禍害百姓,怎麽能說沒有罪呢?就像今天你們帶兵攻打皇宮,這不是大逆不道是什麽?還有什麽好說的?”


    李傕等人不願意和王允多說,就揮手讓士兵把王允抓了起來,還逼著獻帝大赦天下,並且自己封官。獻帝沒辦法,隻好頒布赦書,任命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張濟等人為中郎將。


    李傕達到了目的,就把司隸校尉黃琬也抓了起來,和王允一起關在監獄裏。接著,他又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弘入朝聽命。宋翼和王弘都是太原人,和王允是同鄉,王允之前讓他們鎮守三輔,作為外援。王弘不願意應召,就派人對宋翼說:“李傕、郭汜因為我們兩個人在外麵,所以還不敢殺害王公。如果我們今天去了京城,明天就會被滅族,這可怎麽辦呢?”宋翼迴答說:“禍福是很難預料的,但朝廷的命令也不能違抗。”


    王弘的使者又對宋翼說:“山東的諸侯們起兵,都是為了董卓一個人。現在董卓雖然被殺死了,但他的黨羽卻更加囂張了。如果我們起兵討伐他們,清除皇帝身邊的奸臣,山東的諸侯們一定會響應我們的,這是轉禍為福的好辦法啊!”宋翼卻不聽王弘的話,還是去了京城。王弘沒有辦法獨自抵抗,也隻好跟著去了。


    他們剛進京城,就被軍吏抓住,交給了廷尉。李傕先殺了黃琬,接著又殺了王允,然後又殺了宋翼和王弘。王弘和司隸校尉胡種有矛盾,胡種想趁機報複,就催促著把王弘快點處死。王弘在臨死前,看到宋翼在旁邊,就向他吐口水,罵道:“你這個愚蠢的儒生,根本不懂什麽是大計。胡種這個人,幸災樂禍,他也不會有好下場的!”果然,王弘死後沒幾天,胡種就經常看到王弘的鬼魂在他旁邊,用拐杖打他,打得他痛苦不堪,沒過多久,胡種就死了。這可能就是做了壞事心虛的結果吧。


    李傕最恨王允,他把王允的屍體扔在市曹示眾,還殺了王允的妻子和宗族十幾個人。隻有王允的哥哥的兒子晨陵逃脫了,跑迴了家鄉。


    天子看到王允被殺,非常悲痛,老百姓們也都很傷心。平陵令趙戩本來是王允的部下,他卻不顧危險,辭去官職,來到京城,收葬了王允的屍體,後來他也沒有受到什麽牽連。仆射士孫瑞之前也參與了誅殺董卓的計劃,但他從來沒有在別人麵前提起過自己的功勞,所以幸運地躲過了這場災禍。


    李傕、郭汜等人四處尋找董卓的屍體,可是隻找到了一些殘灰。他們把這些殘灰放進棺材裏,準備移葬到郿塢。可是,當他們打開墓門的時候,突然刮起了狂風暴雨,雨水灌進了墓裏,一會兒就積了很深的水,把墓穴變成了一個水潭。工役們趕緊把水排出去,然後把棺材放進去。可是,風雨又突然來了,水勢又漲了起來,把棺材又漂了出來。這樣反複了三次,工役們隻好趕緊把墓門堵上,草草了事。沒想到,天空中又響起了霹靂聲,一聲巨響,把墓穴震開了,接著又是一聲,棺材也被劈碎了,連那些殘灰都被卷走了,再也找不到了。這可能就是老天爺也看不慣董卓的所作所為,不想讓他入土為安吧。


    太尉馬日磾和李傕等人沒有什麽仇怨,李傕等人就推舉他做太傅,錄尚書事。李傕自己做了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郭汜做了後將軍,樊稠做了右將軍,張濟做了鎮東將軍,他們都被封為列侯。張濟出屯弘農,李傕、郭汜、樊稠共同掌握朝政,他們任命賈詡為左馮翊,還想給他封侯。賈詡卻推辭說:“我之前隻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才出了那個主意,僥幸成功了,根本算不上什麽功勞。”於是,他們就改任賈詡為尚書典選。賈詡這才上任。


    李傕擔心關東的諸侯們會以討伐他為名,起兵攻打他,就上表請求派一個重要的官員去東邊安撫他們。於是,朝廷就派太傅馬日磾和太仆趙岐去洛陽,宣揚朝廷的命令。老百姓們不知道他們來幹什麽,看到朝廷的使節,都高興地說:“沒想到今天還能看到朝廷的使者,看來國家還有希望啊!”


    這時候,兗州刺史劉岱去討伐黃巾餘孽,結果打了敗仗,自己也死了。黃巾餘黨又興盛起來,號稱有一百萬人。東郡太守曹操聽從了郡吏陳宮的計策,趁著兗州空虛,帶兵進入兗州,自己做了兗州刺史。


    濟北相鮑信和曹操一起,多次攻打黃巾餘黨。可是,黃巾軍人太多了,曹操的兵力比較少,剛開始的時候,經常打敗仗。後來,曹操善於安撫士兵,激勵他們的士氣,還經常想出一些奇招,才慢慢地扭轉了局勢,最終擊退了黃巾軍。可是,鮑信在戰鬥中不幸戰死了,屍體也找不到了。曹操非常傷心,他讓人刻了一個鮑信的木像,親自祭奠,哭得非常傷心。其實,曹操這麽做,也是為了籠絡人心,讓士兵們更加忠心地為他效力。


    曹操打敗了黃巾軍,收降了三十萬黃巾軍,他挑選了其中強壯的人,留下來隨時訓練,把他們叫做青州兵。


    趙岐奉詔東行,曹操出城很遠去迎接他,對他非常殷勤。袁紹和公孫瓚兩個人爭奪冀州,打得不可開交,趙岐去替他們和解,他們就停止了戰鬥。趙岐還和他們約定一起去洛陽迎接皇帝,然後他又向南到了陳留,去勸說劉表。可是,他在路上生病了,病了好幾個月也沒好。他好不容易到了荊州,病情卻更加嚴重了,隻能躺在床上。這樣,洛陽期會的約定也就沒辦法實現了。這也許就是漢獻帝命中注定要遭受這些劫難吧。


    太傅馬日磾到了南陽,去勸說袁術。袁術這人心懷不軌,他把馬日磾留在那裏,借口說要借他的節看一下,結果就一直不還給他。馬日磾多次要求迴去,袁術就是不答應。馬日磾氣得肝陽上亢,最後嘔血而死。


    曹操占領了兗州之後,心裏就開始琢磨著怎麽才能成就一番霸業。平原人毛玠很有智謀,曹操就把他招來做治中從事。毛玠也勸曹操去西邊迎接皇帝,這樣就能以皇帝的名義號令諸侯。曹操聽了他的話,就派人到河內,向太守張揚借道,想去長安。張揚不想輕易答應他。


    定陶人董昭曾經做過魏郡太守,卸任後西行,被張揚留下來。董昭就勸張揚和曹操交好,不要阻攔曹操的使者。他還替曹操寫了一封信,寄給長安的各位將領。李傕、郭汜收到信後,擔心曹操有什麽陰謀,就想把曹操的使者拘押起來。


    這時候,黃門侍郎鍾繇站出來說:“關東的人心還不穩定,現在隻有曹兗州來表示友好,我們應該好好招待他的使者,讓他感受到我們的誠意,不應該把使者拘押起來,讓他失望。”於是,李傕、郭汜就優待了曹操的使者,還送了很多禮物,讓他迴去了。


    曹操得到了這個消息,非常高興。他開始到處搜羅人才,招募勇猛的士兵,文臣武將都聚集在他的身邊。他覺得自己現在有了一定的基礎,就想著把自己的父親曹嵩接過來,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於是,他派泰山太守應劭去琅琊郡接曹嵩。曹嵩是中常侍曹騰的養子,曾經做過太尉,家裏自然有不少金銀財寶。自從他辭官迴到譙縣,又為了躲避董卓的戰亂,搬到了琅琊郡,雖然家財損失了一些,但還是有不少積蓄。


    曹嵩接到曹操的信,非常高興,就帶著愛妾、小兒子曹德以及家裏的老老少少幾十個人,押著一百多輛裝滿財物的車子,向兗州出發了。他們路過徐州的時候,徐州牧陶謙還特意派了都尉張闓帶兵護送他們,想著賣個人情給曹操。


    可誰知道,這張闓本來是黃巾賊的黨羽,雖然投降了陶謙,但賊心不死。他看到曹嵩帶了這麽多財物,心裏就打起了壞主意。到了晚上,他們在旅舍住宿的時候,張闓就找了個機會,先把曹德殺了。


    曹嵩聽到動靜,趕緊帶著愛妾往後院跑,想從牆上逃走。可是,他的愛妾長得太胖了,怎麽也爬不上去。這時候,張闓帶著人已經追了過來。曹嵩沒辦法,隻好拉著愛妾,躲到了廁所旁邊。結果,還是被張闓發現了,張闓拿著刀,左劈右剁,把曹嵩和他的愛妾都殺死了。


    曹家的其他人也都被殺光了,隻有應劭逃脫了。應劭不敢迴去見曹操,就棄官去投奔袁紹了。張闓搶了曹家的財物後,就跑到淮南去了。


    曹操正在外麵帶兵打仗,突然聽到父親和家人被殺的消息,差點暈了過去。他先是大哭了一場,然後又破口大罵,罵完了又接著哭。他發誓一定要為父親報仇,要和陶謙拚個你死我活。


    哭罵完了之後,曹操就在軍中換上了白色的喪服,帶著全部的人馬,氣勢洶洶地朝著徐州殺了過去。


    這曹操為了報仇,已經失去了理智,也不管這樣做會帶來什麽後果。他這一去,徐州可就遭了殃了,不知道會有多少無辜的百姓會因為他的憤怒而受苦。這真是一場悲劇啊,隻因為一些人的貪婪和欲望,就引發了這麽多的戰亂和殺戮,這天下什麽時候才能太平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嶽並收藏三國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