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司徒袁安,滿心鬱悶,最後與世長辭。這一下,整個漢廷就像沒了主心骨,那些有識之士個個痛心疾首,可竇氏那幫人呢,卻在暗地裏偷著樂,心裏那叫一個美,感覺少了個礙眼的絆腳石。不過他們也沒高興太久,畢竟壞事幹多了,遲早要遭報應。
太常丁鴻,接替袁安當了司徒。這丁鴻在經學方麵那可是響當當的人物,平時為人剛正不阿,是和帝特意提拔上來的。和帝這時候已經十四歲了,別看年紀不大,心裏跟明鏡似的,早就瞧出竇氏一家獨大、肆意妄為,知道這遲早會鬧出大亂子。所以他選中丁鴻,就盼著他能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給自己撐撐腰。
巧的是,那年夏天趕上日食。丁鴻覺得這是個好機會,趕緊借著這個天災給和帝上書,言辭懇切地說:“陛下啊,您瞧這太陽,那可是陽剛之精,代表著皇上您,一直穩穩當當、亮亮堂堂的;月亮呢,是陰柔之精,有圓有缺,就像大臣們一樣。這日食啊,就意味著有臣子要壓過皇上,陰氣要蓋過陽氣;月亮圓了還不缺,那就是下麵的人太囂張了。想當年周朝末年,皇甫那些人在外麵專權,黨羽眾多,把周天子的風頭都搶了,結果怎麽樣?日月都不正常了。《詩經》裏也說:‘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春秋》裏記載日食三十六次,弑君三十二起,這些災禍可不是平白無故來的,都是有原因的。權力這東西,可不能隨便下放,厲害的武器也不能交給別人。您看看以前的曆史,再看看咱們漢朝,那些危險的事兒,哪一件不是因為權力亂了套?就像三桓把魯國搞得亂七八糟,田氏在齊國專權,六卿把晉國瓜分了,呂氏在漢朝掌權,差點就把劉家的江山給奪走了,到了哀帝、平帝末年,連祖宗的廟都沒人祭祀了。所以說,就算是周公那樣的親戚,如果沒德行,也不能讓他掌權。現在大將軍竇憲雖說表麵上規規矩矩,不敢亂來,可實際上呢?天下人都怕他怕得要命,那些刺史、二千石的官員,剛被任命的時候,雖然拿著符印和詔書,卻不敢馬上走馬上任,非得在竇憲那兒耗上幾十天,這不是本末倒置嗎?這就是上麵的威嚴沒了,下麵的權力太大了。人道要是亂了套,老天就會給警告。最近月亮還沒到日子就圓了,而且過了該缺的時候還不缺,這就是大臣太驕傲,不把皇上您放在眼裏,自己一個人獨攬大權。陛下您還沒完全明白過來,所以老天又來提醒您了。您可得小心點,趕緊想辦法,不然災禍就來了。《詩經》上說:‘敬天之怒,不敢戲豫。’您要是能好好整頓朝政,自我反省,把那些不好的苗頭掐掉,那這些兇兆就會消失,福氣就來了。您想想,能把山崖衝垮的大水,一開始也就是涓涓細流;能遮天蔽日的大樹,也是從一棵小樹苗長起來的。防微杜漸容易,等事情鬧大了就難辦了。人們往往不把小事放在眼裏,結果惹出大麻煩。現在那些攀附竇憲的大臣,整天在他跟前拍馬屁、討好他,我看就應該把這些人都收拾了。前段時間大將軍竇憲又出去一趟,威風得不得了,到處搜刮民脂民膏,讓下麵的人給他送禮。大將軍雖然沒收,可東西也沒還給人家,他手底下那些當官的,更是無法無天,幹了壞事也不怕。所以現在國內那些貪心狡猾的人,都爭著當壞官,老百姓苦不堪言,怨氣衝天。我聽說天不能不剛,不剛的話日月星辰都不亮堂;皇上不能不強,不強的話下麵的官員就會亂來。現在正好借著這個日食的機會,趕緊把問題改正過來,這也是順應天意啊!”
這奏章要是讓竇太後看到,肯定得氣個半死。好在和帝有心眼,早就偷偷囑咐小黃門,奏章先拿給自己看,看完再給太後。所以丁鴻這封信,就順順利利地到了和帝手裏。和帝一看,覺得丁鴻說得太對了,馬上任命丁鴻兼任衛尉,在南北宮駐紮下來,保衛皇宮安全。
這個時候,鄧迭已經被封為穰侯,和竇憲一起在涼州鎮守。鄧迭的弟弟步兵校尉鄧磊,還有他們的母親元,經常在長樂宮出入,竇太後對他們喜歡得不得了。竇憲的女婿郭舉,也深得太後寵愛。這幾家人為了爭權奪勢,明爭暗鬥,互不相讓,眼瞅著就要鬧翻天了。和帝也聽到了一些風聲,心裏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可又沒辦法。他心裏明白,朝廷裏的大臣大多都是竇氏的眼線,靠不住。想來想去,隻有司空任隗和司徒丁鴻還能信得過,這兩人沒跟著竇氏瞎起哄。可要是把他們叫進宮裏商量,萬一走漏了風聲,那可就糟了。思來想去,和帝想起了鉤盾令鄭眾。這鄭眾平時鬼精鬼精的,也不跟那些豪門權貴瞎混,而且經常在宮裏伺候,不容易引人懷疑。
於是,有一天鄭眾進宮伺候的時候,和帝瞅準機會,把身邊的人都支開,悄悄地跟鄭眾商量怎麽除掉竇氏這個心腹大患。和帝這時候才十四歲,就想著怎麽對付那些權臣,也算是聰明過人了。不過他找鄭眾商量,這宦官可不像那些老臣穩重,後來也惹出了不少麻煩事。鄭眾眼珠一轉,跟和帝說:“陛下,依我看,得先把竇憲叫迴來,然後把他們一網打盡,這樣才能一勞永逸,沒有後患。”這主意聽起來不錯,可也能看出這宦官的心思夠狠的。和帝覺得有道理,就下了一道詔書到涼州,說南北匈奴都已經歸順了,邊疆不用那麽緊張了,大將軍竇憲勞苦功高,應該迴京城來輔佐朝政。
和帝這邊準備動手,那邊竇憲等人還蒙在鼓裏。他們接到詔書,還以為是好事,趕緊收拾東西往京城趕。和帝這邊也沒閑著,他先跑到北宮,借口到白虎觀講經,把清河王慶叫過來,一起商量大事。這慶以前是被廢的太子,被竇太後陷害,貶成了王爺,心裏對竇氏那是恨得牙癢癢。和帝跟他關係不錯,知道他肯定會幫忙。慶也不含糊,馬上想出一個辦法,說要找前朝的《外戚傳》作為證據,這樣收拾竇氏的時候,竇太後也沒話說。可這《外戚傳》不好找,隻有千乘王伉那裏有副本。慶就趕緊跑去找伉,說要借來看一看,就說是查資料用的。這章帝一共有八個兒子,除了和帝和清河王慶,還有伉、全、壽、開、淑、萬歲這六個人。伉年紀最大,是後宮一個不太受寵的姬妾生的,所以連他母親的名字都沒留下來。章帝的時候,伉被封為千乘王。全早就夭折了。壽的母親是申貴人,開和淑、萬歲的母親是誰,史書上也沒寫清楚,估計和伉的母親情況差不多。和帝永元二年,壽被封為濟北王,開被封為河間王,萬歲當時還小,到永元五年,才封為廣宗王,可惜沒多久就病死了。這裏把章帝的兒子們的情況交代清楚,一點也不馬虎。伉因為是哥哥,和帝平時對他挺尊重的。這次伉見慶來借書,也沒多問,就把書給了他。慶拿到書,趕緊跑迴宮裏,晚上偷偷交給和帝。和帝拿著書,仔仔細細地看,裏麵講了漢文帝殺薄昭、漢武帝殺竇嬰、昭帝殺上官桀、宣帝殺霍禹這些故事,不過都很簡略。和帝覺得不夠詳細,又讓慶去告訴鄭眾,讓他把這些事情的詳細情況查清楚。
就在和帝他們緊鑼密鼓地準備的時候,竇憲、鄧迭他們也迴到京城了。和帝派大鴻臚拿著符節到郊外去迎接,還犒勞了竇憲手下的將士,有多少人就給多少賞賜,一點也不吝嗇。這時候天已經晚了,竇憲他們來不及進宮見皇上,就打算第二天再說。那些文武百官,一個個跟聞到腥味的蒼蠅似的,大晚上都跑去巴結竇憲,都想著能在他麵前混個臉熟,以後好升官發財。
可誰知道,就在這天晚上,局勢突然大變。鄧迭兄弟、郭璜父子,一下子都被抓起來關進了監獄,這可真是讓人措手不及,就像天上突然打了個響雷似的。原來和帝跟鄭眾他們商量好,就等著竇憲迴來動手。竇憲他們一進城,鄭眾就趕緊陪著和帝坐著禦車,悄悄地跑到北宮,傳旨讓司徒兼衛尉丁鴻帶兵嚴守皇宮,把城門關得緊緊的,又趕緊調執金吾和五校尉這些人,分頭去抓鄧迭兄弟和郭璜父子。
鄧迭剛迴到家,正和弟弟鄧磊他們一邊卸行李,一邊興高采烈地聊天,迴憶在涼州的日子。郭璜父子呢,剛去迎接完竇憲,也迴到家準備休息。執金吾他們奉了詔書去抓人,就像老鷹抓小雞似的,一下子就把他們都抓住了,一個也沒跑掉。
竇憲這時候還在家裏唿唿大睡呢,對外麵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等到天亮了,他起來一看,家門口到處都是拿著武器的士兵,嚇得他差點沒暈過去。這時候,門吏進來通報,說有使者來了。竇憲出去一看,原來是謁者仆射,拿著詔書宣讀,把他的大將軍印綬收迴去,改封他為冠軍侯,讓他趕緊迴封地去。竇憲沒辦法,隻好把印綬交出來。他心裏還惦記著自己的兄弟,趕緊派人去打聽消息,這才知道鄧迭兄弟、郭璜父子都被抓起來要砍頭了,自己的兄弟也都被趕出京城,讓他們迴封地,而且一刻都不許停留。
竇憲這下可慌了神,他本來還想著去長樂宮求求竇太後,讓她幫忙說說話,說不定還能挽迴局麵。可執金吾根本不給他機會,一個勁地催他趕緊走。竇憲沒辦法,隻好匆匆忙忙地收拾東西,帶著老婆孩子離開京城。他的那些豪華的大房子,都被封起來了,那些平時跟著他耀武揚威的奴仆們,也都被遣散了。京城的老百姓聽說竇憲倒台了,都高興得不得了,紛紛拍手稱快。這竇家以前那麽威風,現在一下子就垮台了,真是應了那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富貴啊,就跟做夢似的,說沒就沒了。
和帝這邊可沒閑著,他開始論功行賞,把鄭眾當成頭功,封他為大長秋。這還不算完,和帝又開始追查竇氏的餘黨,把那些跟竇氏關係密切的人都貶官的貶官,撤職的撤職。就連太尉宋由,也因為跟竇氏有點牽連,被撤職查辦。宋由嚇得不輕,最後竟然自殺了。太傅鄧彪,一看形勢不妙,趕緊上書說自己病了,要退休迴家。和帝看他年紀大了,也沒怎麽為難他,就同意他辭職了。司空任隗,這時候也生病去世了。
當時隻有大司農尹睦、宗正劉方,以前經常和袁安、任隗一起對抗竇氏。和帝覺得他們可靠,就提拔尹睦為太尉,還讓他兼任太傅,劉方當了司空。和帝還特意挑選了一些嚴厲能幹的官員,讓他們去盯著竇憲兄弟,逼著他們自殺。
河南尹張酺,是個公正無私的人。以前竇景的家奴打傷了市場上的小商販,張酺馬上派了好多吏役去抓人,一點也不含糊,最後把那個家奴治罪了。竇景不甘心,又派了五百個緹綺侯海等人去打市場的丞官,結果又被張酺抓住了侯海,把他發配到朔方去了。這次竇氏倒台,朝廷的旨意很嚴厲,可張酺卻上書說要對竇氏從寬處理。他在奏章裏說:“陛下啊,我這人腦子不太好使,不太懂大道理。不過我覺得竇氏雖然犯了罪,可現在還沒公布他們到底犯了什麽罪,以後的人隻知道他們被懲罰了,不知道為什麽,這對國家的法律來說不太好。以前竇氏得勢的時候,大家都拍他們馬屁,都說竇憲是受了先帝的囑托,像伊尹、呂尚那樣忠心耿耿。現在竇憲他們倒台了,大家又都說他們該死,這也太沒原則了。我聽說夏陽侯竇瓌,平時還挺老實的,以前跟我聊天的時候,還說要為國家盡忠。他對手下的人也管得挺嚴的,沒犯過什麽法。我聽說國家對自己的親人用刑,還有三次寬恕的說法,寧可寬容一點,也別太苛刻了。現在大家都說要給竇瓌選一個嚴厲的官員去管他,我怕這樣會把他逼得太緊,反而不好。我覺得應該對他寬容一點,這樣也能顯示皇上您的仁德。”
和帝看了張酺的奏章,心裏也有點猶豫,就想著是不是可以放竇瓌一馬。不過竇憲、竇篤、竇景這三個人,可沒這麽好的運氣,和帝派去的官員緊緊盯著他們,最後這三個人沒辦法,都自殺了。光祿勳竇固早就死了,沒趕上這次的災禍。安豐侯竇嘉,本來是負責祭祀竇融的,後來當了少府,這次也被免了官,迴封地去了。不過他還算幸運,保住了自己的食邑,沒把老本都賠光。
中護軍班固,以前跟竇氏走得挺近,算是竇氏的黨羽。和帝對他還算客氣,隻是把他的官職撤了。可沒想到,洛陽令種競,以前被班固的家奴喝醉了酒罵過,一直懷恨在心。這次他可逮著機會了,公報私仇,把班固抓進監獄,天天打他、罵他,折磨他。班固這時候已經六十多歲了,哪經得起這麽折騰?最後實在受不了,竟然在監獄裏自殺了。種競這下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想辦法給班固安了一些罪名,上報朝廷。和帝知道後,很生氣,把種競的官撤了,還把監獄裏的那些小吏抓起來抵罪。
班固以前是蘭台令史,奉皇上的命令寫《前漢書》,已經寫得差不多了,就是還缺八表和天文誌這幾部分。別人都寫不了,隻有他的妹妹班昭,那可是個博學多才的才女。和帝就把班昭召進東觀藏書閣,讓她接著寫。這班昭字惠班,還有個名字叫姬,是扶風人曹壽的老婆。曹壽字世叔,可惜死得早,真是紅顏薄命啊。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成就了班昭的名聲。班昭自從丈夫死後,一直守節,行為舉止都很端莊。這次被召進宮裏,她還是那麽守本分,後宮的人都很尊敬她,把她當成老師,都叫她“大家”。這“家”字在這裏要讀成“姑”。
再說說西域那邊,西域長史班超,雖然是班固的兄弟,可他一直在外麵打仗,跟竇氏沒什麽來往,所以這次也沒受到牽連。而且他在西域立了不少功勞,已經升官當了西域都護。
班超自從攻克莎車後,在西域的名聲可大了,那些西域的國家都很怕他。之前月氏國王曾經派兵幫漢朝打敗了車師,就想著跟漢朝和親,還想娶漢朝的公主。班超可不吃這一套,直接把月氏王的信扔迴去了。月氏王這下可生氣了,在永元二年,派副王謝帶了七萬人馬,來攻打班超。
班超手下沒多少人,這時候要召集各國的兵馬,也來不及了。他手下的那些士兵,都嚇得臉色發白,不知道怎麽辦才好。可班超卻一點也不慌,跟大家說:“你們別怕,月氏兵雖然多,可他們從那麽遠的地方來,翻山越嶺的,糧食肯定帶不了多少,堅持不了多久。咱們隻要守住城堡,把糧食都藏好,他們沒吃的,肯定會來投降。用不了幾十天,這事兒就過去了,不用擔心。”士兵們聽班超這麽說,也沒辦法,隻好聽他的命令。
月氏副王謝,自認為很厲害,帶著人來挑戰。班超讓大家堅守不出,一個多月都沒派一兵一卒出去打仗。謝攻了好幾次,都攻不下來,也沒機會跟班超正麵交鋒,決出個勝負。眼看糧食快沒了,沒辦法,隻好分兵去四處搶糧食。可這西域到處都是荒野,哪有什麽糧食可搶?謝這下著急了,趕緊派人帶著金銀珠寶,去賄賂龜茲,想讓龜茲給他送點糧食來。
班超早就料到月氏會這麽做,提前在東邊的路上埋伏了人馬。月氏的使者帶著禮物經過的時候,漢軍一下子衝出來,把使者都殺了,把金銀珠寶都搶了迴來,交給班超。班超讓人把月氏使者的腦袋砍下來,掛在城外,故意讓謝看到。謝一看,嚇得差點從馬上掉下來,心裏想:“這班超也太厲害了,連這都能料到,看來我們這次是兇多吉少了。”沒辦法,隻好派人去跟班超請罪,說隻要能放他們迴去,以後一定年年進貢,再也不敢來搗亂了。
班超把月氏的使者叫過來,對他說:“你們月氏國無緣無故來攻打我們,這就是你們的不對了。我本來知道你們沒糧食了,想趁機把你們都消滅掉,不過我們漢朝向來以和為貴,不喜歡隨便殺人。既然你們知道錯了,那我就放你們迴去。但是記住了,以後每年都得按時給我們進貢,要是敢晚一天,下次我可就不客氣了,到時候有你們好看的!”使者連連點頭,迴去把班超的話告訴了謝。謝一聽,如獲大赦,趕緊帶著人灰溜溜地跑迴去了。月氏王聽了謝的報告,也嚇得夠嗆,心想這漢朝的人可惹不起,還是乖乖聽話吧。從那以後,月氏國每年都按時進貢,再也不敢有什麽小動作了。
這消息在西域傳開後,龜茲、溫宿、姑墨這三個國家也害怕了,趕緊派人來向班超請罪,說願意投降。班超馬上把這個好消息報告給了朝廷。之前漢朝因為西域都護陳睦戰死,本來打算放棄西域,把都護和戊巳校尉這些官職都撤掉。後來班超又把西域收服了,朝廷就重新設立了這些官職,還把班超提拔為西域都護,讓軍司馬徐幹當長史。並且讓龜茲國的侍子白霸迴去當國王,派司馬姚光護送他迴去。
姚光到了西域,和班超商量怎麽辦。班超說:“這龜茲本來有個國王叫尤利多,他肯定不願意讓白霸當國王。我們得帶點兵去,嚇唬嚇唬他,不然他不會乖乖聽話的。”姚光覺得有道理,就和班超一起帶著兵去了龜茲。尤利多看到來的兵這麽多,知道自己打不過,隻好乖乖地把王位讓給了白霸。班超就讓尤利多跟著姚光一起去洛陽,尤利多不敢違抗,隻好跟著走了。班超怕龜茲國再生變故,就留在龜茲的它乾城,讓徐幹在疏勒駐紮下來。
就這樣,西域大部分國家都歸順了漢朝,隻有焉耆、危須、尉犁這三個國家,因為之前攻打陳睦,殺了不少漢朝的人,所以不敢馬上投降。到了永元六年的秋天,班超決定發兵去攻打他們。他召集了龜茲、鄯善等八個國家的兵馬,一共七萬人,再加上自己手下的一千四百名吏士和商人,浩浩蕩蕩地向焉耆進發。
大軍到了尉犁國境內,班超先派使者去告訴這三個國家:“我們漢朝的都護帶著大軍來了,不是來欺負你們的,是想讓你們改過自新。如果你們願意投降,就派你們的酋長來迎接我們,都護會重重賞賜你們,從王侯到下麵的人,都有份。要是你們還執迷不悟,敢跟我們作對,等我們大軍一到,就把你們全都消滅掉,到時候可別怪我們不客氣!”
焉耆王廣聽到這個消息,心裏很害怕,就派了個人去打探班超的軍隊情況。這人迴來報告說,漢軍兵強馬壯,多得像螞蟻一樣,一眼望不到邊。焉耆王廣嚇得腿都軟了,趕緊和手下商量怎麽辦。有人說趕緊逃到山裏去,有人說還是投降吧。正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北鞬支迴來了。這北鞬支以前在匈奴當過侍子,在焉耆國有點權力。他對焉耆王廣說:“大王,我看我們還是先出去迎接吧,給他們送點禮物,說不定能保住命。”焉耆王廣沒辦法,隻好派北鞬支帶著牛酒去迎接班超。
班超見到北鞬支,就問他:“你以前在匈奴當侍子,是不是還想著給匈奴賣命呢?我們大軍來了,你們國王怎麽不馬上來迎接?是不是你在中間搗亂,故意讓他晚來?”北鞬支嚇得趕緊搖頭,說不是自己的問題。班超看他那害怕的樣子,突然哈哈大笑,說:“好了,我知道不是你。你迴去告訴你們國王,讓他親自來犒勞我的軍隊。”說完,還讓人拿了幾匹帛賞給北鞬支。北鞬支拿著帛,千恩萬謝地走了。
班超手下的一個軍吏問他:“將軍,你為什麽不把北鞬支殺了?他可是焉耆國的重要人物,殺了他,他們就亂了。”班超笑著說:“你呀,隻知道殺人,不知道怎麽才能真正打贏這場仗。北鞬支在焉耆國權力很大,如果我們現在殺了他,他們肯定會提高警惕,加強防守,甚至會跟我們拚命。我們還怎麽能順利地到達焉耆城下呢?做事得動動腦子,不能隻靠武力。”軍吏聽了,對班超佩服得五體投地。
班超帶著大軍繼續前進,到了焉耆國界,發現前麵的河上本來有一座橋,叫葦橋,是焉耆國的重要門戶。可北鞬支迴去後,怕班超的軍隊過橋,就把橋拆了。班超看到橋被拆了,也不著急,就在橋旁邊假裝紮營,留下幾百個老弱殘兵,每天在那裏做飯,裝作很忙的樣子。其實他自己帶著大隊人馬,悄悄地繞路走了。他們翻山越嶺,終於在七月的最後一天,到了焉耆城二十裏外的地方安營紮寨。然後班超派人去催焉耆王廣來犒勞軍隊。
焉耆王廣這時候還在城裏和北鞬支商量怎麽辦呢,沒想到班超的軍隊已經到了城下。他嚇得不知所措,想趕緊帶著人逃到山裏去。北鞬支卻說:“大王,別著急。我看我們還是出去迎接吧,說不定還能保住命。”他們正在爭論的時候,焉耆左侯元孟派人來給班超報信,說國王要逃到山裏去。班超一聽,立刻把報信的人殺了,說:“我怎麽能相信你的話呢?說不定你是來騙我的。”其實班超是故意這麽做的,他就是想讓焉耆王廣放鬆警惕。
然後班超和各國的國王定了一個見麵的日子,說要給他們發賞賜。焉耆王廣沒辦法,隻好和北鞬支等三十個人一起去見班超。尉犁王汛也來了,隻有危須王不敢來。班超看到焉耆王廣,立刻板起臉來,大聲問他:“危須王為什麽不來?你們國相腹久等人為什麽要逃跑?”焉耆王廣嚇得說不出話來。班超一揮手,讓士兵把他們都抓起來,押到陳睦以前住的故城。在那裏,班超讓人設立了陳睦的神主,把這些俘虜都綁在香案前,一個一個地殺了,給陳睦報仇。然後班超把焉耆王廣和尉犁王汛的首級砍下來,派人送到京城去。接著,他帶著軍隊在焉耆國大肆搶掠,殺了五千多人,俘虜了一萬五千人,還搶了馬畜牛羊三十多萬頭。最後,班超立焉耆左侯元孟為焉耆王,自己在焉耆城住了半年,安撫當地的百姓。
從那以後,西域五十多個國家都歸順了漢朝,紛紛派使者來送質子,表示願意臣服。和帝非常高興,下詔書表揚班超,封他為定遠侯。詔書裏說:“以前匈奴在西域橫行霸道,經常侵擾我們河西地區。永平末年的時候,城門白天都不敢開,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先帝非常同情邊疆的百姓,就派將帥去攻打匈奴,收複了不少地方。後來西域各國都被震懾住了,紛紛響應,我們就設立了都護。可是焉耆王舜和他的兒子忠,卻陰謀背叛,依靠他們的險要地勢,殺了都護陳睦和很多吏士。先帝因為愛惜百姓的生命,不想再發動戰爭,就派軍司馬班超去安撫西域。班超不辭辛苦,越過蔥嶺,一直打到縣度,在外麵二十二年,終於讓西域各國都臣服了。他重新立了國王,安撫了百姓,沒有動用太多國內的力量,也沒有讓士兵們太辛苦,就達到了讓遠方的國家和睦相處、讓不同風俗的人心歸一處的目的,還為我們的將士報了仇。《司馬法》上說:‘賞不逾月。’就是想讓人們盡快看到做好事的好處。現在封班超為定遠侯,給他一千戶的食邑,這是國家對他功勞的肯定。”
班超接到詔書,心裏非常激動。他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投筆從戎,就是想為國家建功立業。經過這麽多年的努力,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成為了萬裏侯。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
再說這西域已經被班超平定了,可北虜和西羌還是時不時地叛亂,讓漢朝的邊境不得安寧。朝廷不得不經常派兵去征討他們。
竇氏一家倒台,這就叫多行不義必自斃。他們以前仗著竇太後的寵愛,在朝廷裏為所欲為,現在終於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班固因為跟竇氏走得近,也丟了性命,真是可惜。而班超卻在西域大展宏圖,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定遠侯,這就是鮮明的對比啊。所以說,人啊,還是要走正道,不能為了一時的利益去攀附權貴,不然遲早會倒黴的。
這後麵的故事,還長著呢,咱們下次再說。
太常丁鴻,接替袁安當了司徒。這丁鴻在經學方麵那可是響當當的人物,平時為人剛正不阿,是和帝特意提拔上來的。和帝這時候已經十四歲了,別看年紀不大,心裏跟明鏡似的,早就瞧出竇氏一家獨大、肆意妄為,知道這遲早會鬧出大亂子。所以他選中丁鴻,就盼著他能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給自己撐撐腰。
巧的是,那年夏天趕上日食。丁鴻覺得這是個好機會,趕緊借著這個天災給和帝上書,言辭懇切地說:“陛下啊,您瞧這太陽,那可是陽剛之精,代表著皇上您,一直穩穩當當、亮亮堂堂的;月亮呢,是陰柔之精,有圓有缺,就像大臣們一樣。這日食啊,就意味著有臣子要壓過皇上,陰氣要蓋過陽氣;月亮圓了還不缺,那就是下麵的人太囂張了。想當年周朝末年,皇甫那些人在外麵專權,黨羽眾多,把周天子的風頭都搶了,結果怎麽樣?日月都不正常了。《詩經》裏也說:‘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春秋》裏記載日食三十六次,弑君三十二起,這些災禍可不是平白無故來的,都是有原因的。權力這東西,可不能隨便下放,厲害的武器也不能交給別人。您看看以前的曆史,再看看咱們漢朝,那些危險的事兒,哪一件不是因為權力亂了套?就像三桓把魯國搞得亂七八糟,田氏在齊國專權,六卿把晉國瓜分了,呂氏在漢朝掌權,差點就把劉家的江山給奪走了,到了哀帝、平帝末年,連祖宗的廟都沒人祭祀了。所以說,就算是周公那樣的親戚,如果沒德行,也不能讓他掌權。現在大將軍竇憲雖說表麵上規規矩矩,不敢亂來,可實際上呢?天下人都怕他怕得要命,那些刺史、二千石的官員,剛被任命的時候,雖然拿著符印和詔書,卻不敢馬上走馬上任,非得在竇憲那兒耗上幾十天,這不是本末倒置嗎?這就是上麵的威嚴沒了,下麵的權力太大了。人道要是亂了套,老天就會給警告。最近月亮還沒到日子就圓了,而且過了該缺的時候還不缺,這就是大臣太驕傲,不把皇上您放在眼裏,自己一個人獨攬大權。陛下您還沒完全明白過來,所以老天又來提醒您了。您可得小心點,趕緊想辦法,不然災禍就來了。《詩經》上說:‘敬天之怒,不敢戲豫。’您要是能好好整頓朝政,自我反省,把那些不好的苗頭掐掉,那這些兇兆就會消失,福氣就來了。您想想,能把山崖衝垮的大水,一開始也就是涓涓細流;能遮天蔽日的大樹,也是從一棵小樹苗長起來的。防微杜漸容易,等事情鬧大了就難辦了。人們往往不把小事放在眼裏,結果惹出大麻煩。現在那些攀附竇憲的大臣,整天在他跟前拍馬屁、討好他,我看就應該把這些人都收拾了。前段時間大將軍竇憲又出去一趟,威風得不得了,到處搜刮民脂民膏,讓下麵的人給他送禮。大將軍雖然沒收,可東西也沒還給人家,他手底下那些當官的,更是無法無天,幹了壞事也不怕。所以現在國內那些貪心狡猾的人,都爭著當壞官,老百姓苦不堪言,怨氣衝天。我聽說天不能不剛,不剛的話日月星辰都不亮堂;皇上不能不強,不強的話下麵的官員就會亂來。現在正好借著這個日食的機會,趕緊把問題改正過來,這也是順應天意啊!”
這奏章要是讓竇太後看到,肯定得氣個半死。好在和帝有心眼,早就偷偷囑咐小黃門,奏章先拿給自己看,看完再給太後。所以丁鴻這封信,就順順利利地到了和帝手裏。和帝一看,覺得丁鴻說得太對了,馬上任命丁鴻兼任衛尉,在南北宮駐紮下來,保衛皇宮安全。
這個時候,鄧迭已經被封為穰侯,和竇憲一起在涼州鎮守。鄧迭的弟弟步兵校尉鄧磊,還有他們的母親元,經常在長樂宮出入,竇太後對他們喜歡得不得了。竇憲的女婿郭舉,也深得太後寵愛。這幾家人為了爭權奪勢,明爭暗鬥,互不相讓,眼瞅著就要鬧翻天了。和帝也聽到了一些風聲,心裏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可又沒辦法。他心裏明白,朝廷裏的大臣大多都是竇氏的眼線,靠不住。想來想去,隻有司空任隗和司徒丁鴻還能信得過,這兩人沒跟著竇氏瞎起哄。可要是把他們叫進宮裏商量,萬一走漏了風聲,那可就糟了。思來想去,和帝想起了鉤盾令鄭眾。這鄭眾平時鬼精鬼精的,也不跟那些豪門權貴瞎混,而且經常在宮裏伺候,不容易引人懷疑。
於是,有一天鄭眾進宮伺候的時候,和帝瞅準機會,把身邊的人都支開,悄悄地跟鄭眾商量怎麽除掉竇氏這個心腹大患。和帝這時候才十四歲,就想著怎麽對付那些權臣,也算是聰明過人了。不過他找鄭眾商量,這宦官可不像那些老臣穩重,後來也惹出了不少麻煩事。鄭眾眼珠一轉,跟和帝說:“陛下,依我看,得先把竇憲叫迴來,然後把他們一網打盡,這樣才能一勞永逸,沒有後患。”這主意聽起來不錯,可也能看出這宦官的心思夠狠的。和帝覺得有道理,就下了一道詔書到涼州,說南北匈奴都已經歸順了,邊疆不用那麽緊張了,大將軍竇憲勞苦功高,應該迴京城來輔佐朝政。
和帝這邊準備動手,那邊竇憲等人還蒙在鼓裏。他們接到詔書,還以為是好事,趕緊收拾東西往京城趕。和帝這邊也沒閑著,他先跑到北宮,借口到白虎觀講經,把清河王慶叫過來,一起商量大事。這慶以前是被廢的太子,被竇太後陷害,貶成了王爺,心裏對竇氏那是恨得牙癢癢。和帝跟他關係不錯,知道他肯定會幫忙。慶也不含糊,馬上想出一個辦法,說要找前朝的《外戚傳》作為證據,這樣收拾竇氏的時候,竇太後也沒話說。可這《外戚傳》不好找,隻有千乘王伉那裏有副本。慶就趕緊跑去找伉,說要借來看一看,就說是查資料用的。這章帝一共有八個兒子,除了和帝和清河王慶,還有伉、全、壽、開、淑、萬歲這六個人。伉年紀最大,是後宮一個不太受寵的姬妾生的,所以連他母親的名字都沒留下來。章帝的時候,伉被封為千乘王。全早就夭折了。壽的母親是申貴人,開和淑、萬歲的母親是誰,史書上也沒寫清楚,估計和伉的母親情況差不多。和帝永元二年,壽被封為濟北王,開被封為河間王,萬歲當時還小,到永元五年,才封為廣宗王,可惜沒多久就病死了。這裏把章帝的兒子們的情況交代清楚,一點也不馬虎。伉因為是哥哥,和帝平時對他挺尊重的。這次伉見慶來借書,也沒多問,就把書給了他。慶拿到書,趕緊跑迴宮裏,晚上偷偷交給和帝。和帝拿著書,仔仔細細地看,裏麵講了漢文帝殺薄昭、漢武帝殺竇嬰、昭帝殺上官桀、宣帝殺霍禹這些故事,不過都很簡略。和帝覺得不夠詳細,又讓慶去告訴鄭眾,讓他把這些事情的詳細情況查清楚。
就在和帝他們緊鑼密鼓地準備的時候,竇憲、鄧迭他們也迴到京城了。和帝派大鴻臚拿著符節到郊外去迎接,還犒勞了竇憲手下的將士,有多少人就給多少賞賜,一點也不吝嗇。這時候天已經晚了,竇憲他們來不及進宮見皇上,就打算第二天再說。那些文武百官,一個個跟聞到腥味的蒼蠅似的,大晚上都跑去巴結竇憲,都想著能在他麵前混個臉熟,以後好升官發財。
可誰知道,就在這天晚上,局勢突然大變。鄧迭兄弟、郭璜父子,一下子都被抓起來關進了監獄,這可真是讓人措手不及,就像天上突然打了個響雷似的。原來和帝跟鄭眾他們商量好,就等著竇憲迴來動手。竇憲他們一進城,鄭眾就趕緊陪著和帝坐著禦車,悄悄地跑到北宮,傳旨讓司徒兼衛尉丁鴻帶兵嚴守皇宮,把城門關得緊緊的,又趕緊調執金吾和五校尉這些人,分頭去抓鄧迭兄弟和郭璜父子。
鄧迭剛迴到家,正和弟弟鄧磊他們一邊卸行李,一邊興高采烈地聊天,迴憶在涼州的日子。郭璜父子呢,剛去迎接完竇憲,也迴到家準備休息。執金吾他們奉了詔書去抓人,就像老鷹抓小雞似的,一下子就把他們都抓住了,一個也沒跑掉。
竇憲這時候還在家裏唿唿大睡呢,對外麵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等到天亮了,他起來一看,家門口到處都是拿著武器的士兵,嚇得他差點沒暈過去。這時候,門吏進來通報,說有使者來了。竇憲出去一看,原來是謁者仆射,拿著詔書宣讀,把他的大將軍印綬收迴去,改封他為冠軍侯,讓他趕緊迴封地去。竇憲沒辦法,隻好把印綬交出來。他心裏還惦記著自己的兄弟,趕緊派人去打聽消息,這才知道鄧迭兄弟、郭璜父子都被抓起來要砍頭了,自己的兄弟也都被趕出京城,讓他們迴封地,而且一刻都不許停留。
竇憲這下可慌了神,他本來還想著去長樂宮求求竇太後,讓她幫忙說說話,說不定還能挽迴局麵。可執金吾根本不給他機會,一個勁地催他趕緊走。竇憲沒辦法,隻好匆匆忙忙地收拾東西,帶著老婆孩子離開京城。他的那些豪華的大房子,都被封起來了,那些平時跟著他耀武揚威的奴仆們,也都被遣散了。京城的老百姓聽說竇憲倒台了,都高興得不得了,紛紛拍手稱快。這竇家以前那麽威風,現在一下子就垮台了,真是應了那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富貴啊,就跟做夢似的,說沒就沒了。
和帝這邊可沒閑著,他開始論功行賞,把鄭眾當成頭功,封他為大長秋。這還不算完,和帝又開始追查竇氏的餘黨,把那些跟竇氏關係密切的人都貶官的貶官,撤職的撤職。就連太尉宋由,也因為跟竇氏有點牽連,被撤職查辦。宋由嚇得不輕,最後竟然自殺了。太傅鄧彪,一看形勢不妙,趕緊上書說自己病了,要退休迴家。和帝看他年紀大了,也沒怎麽為難他,就同意他辭職了。司空任隗,這時候也生病去世了。
當時隻有大司農尹睦、宗正劉方,以前經常和袁安、任隗一起對抗竇氏。和帝覺得他們可靠,就提拔尹睦為太尉,還讓他兼任太傅,劉方當了司空。和帝還特意挑選了一些嚴厲能幹的官員,讓他們去盯著竇憲兄弟,逼著他們自殺。
河南尹張酺,是個公正無私的人。以前竇景的家奴打傷了市場上的小商販,張酺馬上派了好多吏役去抓人,一點也不含糊,最後把那個家奴治罪了。竇景不甘心,又派了五百個緹綺侯海等人去打市場的丞官,結果又被張酺抓住了侯海,把他發配到朔方去了。這次竇氏倒台,朝廷的旨意很嚴厲,可張酺卻上書說要對竇氏從寬處理。他在奏章裏說:“陛下啊,我這人腦子不太好使,不太懂大道理。不過我覺得竇氏雖然犯了罪,可現在還沒公布他們到底犯了什麽罪,以後的人隻知道他們被懲罰了,不知道為什麽,這對國家的法律來說不太好。以前竇氏得勢的時候,大家都拍他們馬屁,都說竇憲是受了先帝的囑托,像伊尹、呂尚那樣忠心耿耿。現在竇憲他們倒台了,大家又都說他們該死,這也太沒原則了。我聽說夏陽侯竇瓌,平時還挺老實的,以前跟我聊天的時候,還說要為國家盡忠。他對手下的人也管得挺嚴的,沒犯過什麽法。我聽說國家對自己的親人用刑,還有三次寬恕的說法,寧可寬容一點,也別太苛刻了。現在大家都說要給竇瓌選一個嚴厲的官員去管他,我怕這樣會把他逼得太緊,反而不好。我覺得應該對他寬容一點,這樣也能顯示皇上您的仁德。”
和帝看了張酺的奏章,心裏也有點猶豫,就想著是不是可以放竇瓌一馬。不過竇憲、竇篤、竇景這三個人,可沒這麽好的運氣,和帝派去的官員緊緊盯著他們,最後這三個人沒辦法,都自殺了。光祿勳竇固早就死了,沒趕上這次的災禍。安豐侯竇嘉,本來是負責祭祀竇融的,後來當了少府,這次也被免了官,迴封地去了。不過他還算幸運,保住了自己的食邑,沒把老本都賠光。
中護軍班固,以前跟竇氏走得挺近,算是竇氏的黨羽。和帝對他還算客氣,隻是把他的官職撤了。可沒想到,洛陽令種競,以前被班固的家奴喝醉了酒罵過,一直懷恨在心。這次他可逮著機會了,公報私仇,把班固抓進監獄,天天打他、罵他,折磨他。班固這時候已經六十多歲了,哪經得起這麽折騰?最後實在受不了,竟然在監獄裏自殺了。種競這下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想辦法給班固安了一些罪名,上報朝廷。和帝知道後,很生氣,把種競的官撤了,還把監獄裏的那些小吏抓起來抵罪。
班固以前是蘭台令史,奉皇上的命令寫《前漢書》,已經寫得差不多了,就是還缺八表和天文誌這幾部分。別人都寫不了,隻有他的妹妹班昭,那可是個博學多才的才女。和帝就把班昭召進東觀藏書閣,讓她接著寫。這班昭字惠班,還有個名字叫姬,是扶風人曹壽的老婆。曹壽字世叔,可惜死得早,真是紅顏薄命啊。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成就了班昭的名聲。班昭自從丈夫死後,一直守節,行為舉止都很端莊。這次被召進宮裏,她還是那麽守本分,後宮的人都很尊敬她,把她當成老師,都叫她“大家”。這“家”字在這裏要讀成“姑”。
再說說西域那邊,西域長史班超,雖然是班固的兄弟,可他一直在外麵打仗,跟竇氏沒什麽來往,所以這次也沒受到牽連。而且他在西域立了不少功勞,已經升官當了西域都護。
班超自從攻克莎車後,在西域的名聲可大了,那些西域的國家都很怕他。之前月氏國王曾經派兵幫漢朝打敗了車師,就想著跟漢朝和親,還想娶漢朝的公主。班超可不吃這一套,直接把月氏王的信扔迴去了。月氏王這下可生氣了,在永元二年,派副王謝帶了七萬人馬,來攻打班超。
班超手下沒多少人,這時候要召集各國的兵馬,也來不及了。他手下的那些士兵,都嚇得臉色發白,不知道怎麽辦才好。可班超卻一點也不慌,跟大家說:“你們別怕,月氏兵雖然多,可他們從那麽遠的地方來,翻山越嶺的,糧食肯定帶不了多少,堅持不了多久。咱們隻要守住城堡,把糧食都藏好,他們沒吃的,肯定會來投降。用不了幾十天,這事兒就過去了,不用擔心。”士兵們聽班超這麽說,也沒辦法,隻好聽他的命令。
月氏副王謝,自認為很厲害,帶著人來挑戰。班超讓大家堅守不出,一個多月都沒派一兵一卒出去打仗。謝攻了好幾次,都攻不下來,也沒機會跟班超正麵交鋒,決出個勝負。眼看糧食快沒了,沒辦法,隻好分兵去四處搶糧食。可這西域到處都是荒野,哪有什麽糧食可搶?謝這下著急了,趕緊派人帶著金銀珠寶,去賄賂龜茲,想讓龜茲給他送點糧食來。
班超早就料到月氏會這麽做,提前在東邊的路上埋伏了人馬。月氏的使者帶著禮物經過的時候,漢軍一下子衝出來,把使者都殺了,把金銀珠寶都搶了迴來,交給班超。班超讓人把月氏使者的腦袋砍下來,掛在城外,故意讓謝看到。謝一看,嚇得差點從馬上掉下來,心裏想:“這班超也太厲害了,連這都能料到,看來我們這次是兇多吉少了。”沒辦法,隻好派人去跟班超請罪,說隻要能放他們迴去,以後一定年年進貢,再也不敢來搗亂了。
班超把月氏的使者叫過來,對他說:“你們月氏國無緣無故來攻打我們,這就是你們的不對了。我本來知道你們沒糧食了,想趁機把你們都消滅掉,不過我們漢朝向來以和為貴,不喜歡隨便殺人。既然你們知道錯了,那我就放你們迴去。但是記住了,以後每年都得按時給我們進貢,要是敢晚一天,下次我可就不客氣了,到時候有你們好看的!”使者連連點頭,迴去把班超的話告訴了謝。謝一聽,如獲大赦,趕緊帶著人灰溜溜地跑迴去了。月氏王聽了謝的報告,也嚇得夠嗆,心想這漢朝的人可惹不起,還是乖乖聽話吧。從那以後,月氏國每年都按時進貢,再也不敢有什麽小動作了。
這消息在西域傳開後,龜茲、溫宿、姑墨這三個國家也害怕了,趕緊派人來向班超請罪,說願意投降。班超馬上把這個好消息報告給了朝廷。之前漢朝因為西域都護陳睦戰死,本來打算放棄西域,把都護和戊巳校尉這些官職都撤掉。後來班超又把西域收服了,朝廷就重新設立了這些官職,還把班超提拔為西域都護,讓軍司馬徐幹當長史。並且讓龜茲國的侍子白霸迴去當國王,派司馬姚光護送他迴去。
姚光到了西域,和班超商量怎麽辦。班超說:“這龜茲本來有個國王叫尤利多,他肯定不願意讓白霸當國王。我們得帶點兵去,嚇唬嚇唬他,不然他不會乖乖聽話的。”姚光覺得有道理,就和班超一起帶著兵去了龜茲。尤利多看到來的兵這麽多,知道自己打不過,隻好乖乖地把王位讓給了白霸。班超就讓尤利多跟著姚光一起去洛陽,尤利多不敢違抗,隻好跟著走了。班超怕龜茲國再生變故,就留在龜茲的它乾城,讓徐幹在疏勒駐紮下來。
就這樣,西域大部分國家都歸順了漢朝,隻有焉耆、危須、尉犁這三個國家,因為之前攻打陳睦,殺了不少漢朝的人,所以不敢馬上投降。到了永元六年的秋天,班超決定發兵去攻打他們。他召集了龜茲、鄯善等八個國家的兵馬,一共七萬人,再加上自己手下的一千四百名吏士和商人,浩浩蕩蕩地向焉耆進發。
大軍到了尉犁國境內,班超先派使者去告訴這三個國家:“我們漢朝的都護帶著大軍來了,不是來欺負你們的,是想讓你們改過自新。如果你們願意投降,就派你們的酋長來迎接我們,都護會重重賞賜你們,從王侯到下麵的人,都有份。要是你們還執迷不悟,敢跟我們作對,等我們大軍一到,就把你們全都消滅掉,到時候可別怪我們不客氣!”
焉耆王廣聽到這個消息,心裏很害怕,就派了個人去打探班超的軍隊情況。這人迴來報告說,漢軍兵強馬壯,多得像螞蟻一樣,一眼望不到邊。焉耆王廣嚇得腿都軟了,趕緊和手下商量怎麽辦。有人說趕緊逃到山裏去,有人說還是投降吧。正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北鞬支迴來了。這北鞬支以前在匈奴當過侍子,在焉耆國有點權力。他對焉耆王廣說:“大王,我看我們還是先出去迎接吧,給他們送點禮物,說不定能保住命。”焉耆王廣沒辦法,隻好派北鞬支帶著牛酒去迎接班超。
班超見到北鞬支,就問他:“你以前在匈奴當侍子,是不是還想著給匈奴賣命呢?我們大軍來了,你們國王怎麽不馬上來迎接?是不是你在中間搗亂,故意讓他晚來?”北鞬支嚇得趕緊搖頭,說不是自己的問題。班超看他那害怕的樣子,突然哈哈大笑,說:“好了,我知道不是你。你迴去告訴你們國王,讓他親自來犒勞我的軍隊。”說完,還讓人拿了幾匹帛賞給北鞬支。北鞬支拿著帛,千恩萬謝地走了。
班超手下的一個軍吏問他:“將軍,你為什麽不把北鞬支殺了?他可是焉耆國的重要人物,殺了他,他們就亂了。”班超笑著說:“你呀,隻知道殺人,不知道怎麽才能真正打贏這場仗。北鞬支在焉耆國權力很大,如果我們現在殺了他,他們肯定會提高警惕,加強防守,甚至會跟我們拚命。我們還怎麽能順利地到達焉耆城下呢?做事得動動腦子,不能隻靠武力。”軍吏聽了,對班超佩服得五體投地。
班超帶著大軍繼續前進,到了焉耆國界,發現前麵的河上本來有一座橋,叫葦橋,是焉耆國的重要門戶。可北鞬支迴去後,怕班超的軍隊過橋,就把橋拆了。班超看到橋被拆了,也不著急,就在橋旁邊假裝紮營,留下幾百個老弱殘兵,每天在那裏做飯,裝作很忙的樣子。其實他自己帶著大隊人馬,悄悄地繞路走了。他們翻山越嶺,終於在七月的最後一天,到了焉耆城二十裏外的地方安營紮寨。然後班超派人去催焉耆王廣來犒勞軍隊。
焉耆王廣這時候還在城裏和北鞬支商量怎麽辦呢,沒想到班超的軍隊已經到了城下。他嚇得不知所措,想趕緊帶著人逃到山裏去。北鞬支卻說:“大王,別著急。我看我們還是出去迎接吧,說不定還能保住命。”他們正在爭論的時候,焉耆左侯元孟派人來給班超報信,說國王要逃到山裏去。班超一聽,立刻把報信的人殺了,說:“我怎麽能相信你的話呢?說不定你是來騙我的。”其實班超是故意這麽做的,他就是想讓焉耆王廣放鬆警惕。
然後班超和各國的國王定了一個見麵的日子,說要給他們發賞賜。焉耆王廣沒辦法,隻好和北鞬支等三十個人一起去見班超。尉犁王汛也來了,隻有危須王不敢來。班超看到焉耆王廣,立刻板起臉來,大聲問他:“危須王為什麽不來?你們國相腹久等人為什麽要逃跑?”焉耆王廣嚇得說不出話來。班超一揮手,讓士兵把他們都抓起來,押到陳睦以前住的故城。在那裏,班超讓人設立了陳睦的神主,把這些俘虜都綁在香案前,一個一個地殺了,給陳睦報仇。然後班超把焉耆王廣和尉犁王汛的首級砍下來,派人送到京城去。接著,他帶著軍隊在焉耆國大肆搶掠,殺了五千多人,俘虜了一萬五千人,還搶了馬畜牛羊三十多萬頭。最後,班超立焉耆左侯元孟為焉耆王,自己在焉耆城住了半年,安撫當地的百姓。
從那以後,西域五十多個國家都歸順了漢朝,紛紛派使者來送質子,表示願意臣服。和帝非常高興,下詔書表揚班超,封他為定遠侯。詔書裏說:“以前匈奴在西域橫行霸道,經常侵擾我們河西地區。永平末年的時候,城門白天都不敢開,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先帝非常同情邊疆的百姓,就派將帥去攻打匈奴,收複了不少地方。後來西域各國都被震懾住了,紛紛響應,我們就設立了都護。可是焉耆王舜和他的兒子忠,卻陰謀背叛,依靠他們的險要地勢,殺了都護陳睦和很多吏士。先帝因為愛惜百姓的生命,不想再發動戰爭,就派軍司馬班超去安撫西域。班超不辭辛苦,越過蔥嶺,一直打到縣度,在外麵二十二年,終於讓西域各國都臣服了。他重新立了國王,安撫了百姓,沒有動用太多國內的力量,也沒有讓士兵們太辛苦,就達到了讓遠方的國家和睦相處、讓不同風俗的人心歸一處的目的,還為我們的將士報了仇。《司馬法》上說:‘賞不逾月。’就是想讓人們盡快看到做好事的好處。現在封班超為定遠侯,給他一千戶的食邑,這是國家對他功勞的肯定。”
班超接到詔書,心裏非常激動。他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投筆從戎,就是想為國家建功立業。經過這麽多年的努力,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成為了萬裏侯。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
再說這西域已經被班超平定了,可北虜和西羌還是時不時地叛亂,讓漢朝的邊境不得安寧。朝廷不得不經常派兵去征討他們。
竇氏一家倒台,這就叫多行不義必自斃。他們以前仗著竇太後的寵愛,在朝廷裏為所欲為,現在終於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班固因為跟竇氏走得近,也丟了性命,真是可惜。而班超卻在西域大展宏圖,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定遠侯,這就是鮮明的對比啊。所以說,人啊,還是要走正道,不能為了一時的利益去攀附權貴,不然遲早會倒黴的。
這後麵的故事,還長著呢,咱們下次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