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竇憲被章帝狠狠訓了一頓後,嚇得渾身發抖,頭磕得邦邦響。好在他妹妹竇皇後及時出現,這竇皇後哭得那叫一個梨花帶雨,眼睛紅紅的,淚水在眼眶裏直打轉,小嘴一撇,嬌滴滴地跟章帝求情。章帝一看她這可憐樣,心一下子就軟了,就像那被太陽曬化的雪人。竇憲這才鬆了口氣,跟得了大赦似的,趕緊起身溜走了。不過經此一事,章帝心裏也對竇憲有了看法,之後就沒再給他重要職位,竇憲也就隻能在虎賁中郎將這個位置上混著,沒啥大的升遷機會了。這章帝啊,也算是還有點明白勁兒。
新任的雒陽令周紆,那可是個硬茬子,剛上任就召集下屬,問他們城裏的大家族都有哪些。下屬一開始隻報了些普通的豪強名字,周紆眼睛一瞪,大聲吼道:“我問的是像馬竇這樣的貴戚,你說的這些人,跟賣菜的有啥區別?重新報!”下屬嚇得臉色蒼白,這才把馬竇子弟的情況說了說。周紆又嚴肅地警告他們:“我隻認國法,可不管什麽貴戚不責戚,你們要是敢徇私舞弊,就別來見我!”這可把下屬們嚇得夠嗆,一個個唯唯諾諾地退下了。
有一天,黃門侍郎竇篤從宮裏迴家,路過止奸亭。亭長霍延可不管他是誰,非要檢查。竇篤的仆人仗著主子的勢,就想強行通過,霍延也不含糊,拔出佩劍,大聲喊道:“我奉雒陽令的命令,不管是誰,晚上經過這都得檢查。你是哪根蔥,敢在這撒野!”竇篤一聽,也火了,在車裏扯著嗓子喊:“我是黃門侍郎竇篤,剛從宮裏迴來,你敢攔我?”霍延聽了,這才把劍收起來,讓他們過去。竇篤心裏窩火啊,迴去就跟章帝告狀,說周紆縱容下屬橫行霸道,還辱罵他。章帝心裏明白竇篤在瞎鬧,但看在皇後的麵子上,還是把周紆抓了起來。不過周紆在廷尉麵前一點也不慫,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辯解。廷尉也沒轍,如實上報。章帝呢,最後還是把周紆放了,隻是暫時免了他雒陽令的官職,沒過多久,又升他做禦史中丞。章帝這做法,也是兩邊都想照顧,有他的難處啊。
建初八年,烏孫國派人來求和,之前去招撫烏孫的漢使也一起迴來了。章帝高興壞了,馬上任命班超為將兵長史,還賜給他鼓吹幢麾,提拔徐幹為軍司馬,另外派衛侯李邑護送烏孫使者迴國,還賞了烏孫國王不少錦帛。這李邑走到於置的時候,聽說龜茲要攻打疏勒,嚇得不敢往前走了,還上書說西域太難平定了,班超在外麵摟著老婆孩子,過得可舒服了,根本不想著國家,之前班超請求的事兒,都不能答應。班超聽到這些話,無奈地歎了口氣,說:“我又不是曾參,可也被這謠言中傷,看來是要被人懷疑了。” 曾參被人三次說壞話,連他母親都信了,班超這是用曾參的典故呢。班超一狠心,把老婆孩子都送迴了國,然後上書給章帝說明情況。章帝知道班超是被冤枉的,就下詔責備李邑,說:“班超要是真像你說的那樣,他手下那一千多人,哪個不想迴家?他們能都跟班超一條心?你就聽班超的安排,該幹啥幹啥,別瞎咧咧!” 還迴信給班超,說李邑要是到了他那,就讓他留下幫忙。李邑沒辦法,隻好去找班超。班超也沒跟他計較,還派了個能幹的下屬和烏孫使臣一起去烏孫,勸烏孫王送個兒子來當人質。烏孫王很聽話,就送了一個兒子到班超那。班超讓李邑護送烏孫侍子迴京城。軍司馬徐幹就跟班超說:“李邑之前詆毀您,想壞您的事,為啥不按詔書把他留下來,換個人送侍子迴去呢?” 班超笑著說:“就因為他說我壞話,留他也沒用。我問心無愧,不怕別人說。要是把他留下來,我心裏是痛快了,可還算什麽忠臣呢?” 李邑迴到京城後,也不敢再說班超的壞話了。章帝看烏孫都歸附了,侍子也來了,就更加相信班超的話了。
第二年改年號為元和,章帝派假司馬和恭等帶著八百人去幫班超。班超有了援兵,又召集疏勒、於置的人馬,一起去攻打莎車。莎車這時候想出了個陰招,派人送了很多賄賂給疏勒王忠,讓他背叛班超。疏勒王忠也是個沒腦子的,被錢一誘惑,就真的反了,跑到烏即城去了。班超這邊一下子就被動了,他趕緊立疏勒府丞成大為王,把出發的士兵召迴來,去攻打忠。可烏即城地勢險要,打了好幾個月都沒打下來。忠還向康居求救,康居派了一萬人來救他。班超這下更頭疼了,想來想去,他打聽到康居和月氏是親家,就派人送了好多錦帛給月氏王,讓他跟康居說別管忠的事。月氏王見錢眼開,就答應了,跟康居一說,康居就把忠抓起來送迴了疏勒。烏即城沒了援兵,隻好投降班超。可忠這小子命大,在康居待了兩三年,跟康居的大官混熟了,又借了一千人,占據了損中,還和龜茲勾結,想算計班超。龜茲讓忠假裝投降班超,然後他們再一起出兵。忠就寫了惺惺的投降書給班超。班超一看就知道咋迴事,把送信的人叫來,說:“你迴去跟你主子說,我不追究他以前的事,讓他趕緊迴來。” 然後班超偷偷安排好士兵,就等著忠來上鉤。忠還以為班超上當了,隻帶了幾十個騎兵就來了。班超見他來了,滿臉笑容地出去迎接,兩人還假惺惺地寒暄了幾句,看起來關係好得很。這時候,班超一聲令下,早就準備好的壯士衝出來,像老鷹抓小雞一樣把忠抓住綁了起來。忠嚇得臉都白了,還嘴硬說自己沒罪。班超生氣地說:“我立你當疏勒王,還幫你向朝廷請封,這是多大的恩情啊。你倒好,被莎車一誘惑就背叛我,還占著烏即城跟我對抗半年多,又去康居借兵迴來搗亂,現在還敢假投降來騙我,你這四條罪,死有餘辜!” 說完就把忠砍了頭,掛在竿子上示眾。然後班超帶著一千多人去攻打損中,把康居的七百多人殺了,剩下的殘兵都嚇跑了,南道這才又打通了。
又過了一年,改元章和,班超又召集於置等國的兩萬多人去攻打莎車。莎車向龜茲求救,龜茲王聯合溫宿、姑墨、尉頭三國,湊了五萬人來救莎車。班超一看敵人這麽多,就想出了個計策。他跟於置王和手下的將校說:“敵眾我寡,咱不能硬拚。不如先撤退,於置王你往東走,我往西撤。等晚上聽我擊鼓,再出發,這樣就不會被敵人抓住了。” 正說著,偵察兵來報告說敵人已經離得很近了。班超讓於置王他們迴營等著,自己也迴營準備。他把之前抓到的幾個間諜綁在帳後,到了黃昏的時候,把他們放了,讓他們迴去報信。龜茲王聽到間諜說班超要撤退,高興壞了,親自帶著一萬人往西去追班超,讓溫宿王帶著八千人往東去截於置王。班超在高處看著敵人都出發了,就悄悄地帶著幾千個親兵,在雞鳴的時候,偷偷摸到莎車營前,一聲大喊,衝了進去。莎車的士兵都以為班超走了,睡得正香呢,一下子就被打懵了,到處亂跑。班超指揮士兵四麵圍攻,殺了五千多人,還搶了不少財物牲畜,又喊著說投降的不殺。莎車兵沒辦法,隻好投降,莎車王也沒辦法,隻好投降了班超。班超收兵進了莎車城,然後把於置王他們叫來,一起慶祝勝利。龜茲、溫宿那些國王聽到消息,知道被班超算計了,嚇得趕緊撤兵迴國了。這一下,西域的人都把班超當成神一樣敬畏,北匈奴也被嚇得好幾年不敢來犯邊。
章帝這下能安心地管理國內的事了。他到處巡視,選拔人才,減輕刑罰,廢除一些不合理的禁令,不讓老百姓受牽連。他還告誡那些當官的不要弄虛作假,要實實在在做事。給老百姓發糧食,讓他們養孩子,沒父母的孩子也有人照顧。臨淮太守朱暉,把地方治理得很好,老百姓都唱歌誇他。章帝聽說後,就升他做尚書仆射。魯人孔僖和涿人崔駰在太學讀書,他們談論漢武帝的時候,說漢武帝尊崇聖道沒堅持到底。旁邊的人就告發他們誹謗先帝,諷刺當今皇上。崔駰被抓去審問,孔僖上書為自己辯解,說漢武帝的功過大家都知道,章帝您即位以來,做得也不錯,我們沒諷刺您的意思。就算您覺得是諷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也不能隨便給我們定罪啊。章帝看了孔僖的信,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就下詔不追究他們,還讓孔僖孔僖台令史,表揚他敢說真話。
廬江毛義,名聲很好。南陽人張奉去拜訪他,剛坐下,就有人送來任命毛義為安邑令的文書。毛義高興得臉上放光,拿著文書就進裏屋了。張奉一看,心裏瞧不起他,覺得他是個庸俗的人,就起身告辭了。後來聽說毛義母親去世,他迴家守孝,守孝完了,朝廷怎麽請他當官他都不去。張奉這才明白,原來毛義是為了母親才去當官的,他的節操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章帝也聽說了毛義的名聲,想讓他當官,毛義還是拒絕了。章帝就賞給他一千斛穀子,還讓地方官經常去看望他,別冷落了他。
還有任城人鄭均,他哥哥是縣吏,貪汙受賄,他怎麽勸都沒用。鄭均就去給人打工,賺了錢給哥哥,哭著跟哥哥說:“錢沒了還能賺,當官貪汙,這輩子就完了。” 他哥哥聽了很感動,就改過自新了。後來哥哥去世,鄭均對嫂子和侄子特別好。州郡都推薦他當官,他都不去。建初三年,司徒鮑昱請他去當官,他也不去。到了六年,朝廷特別征召他,他沒辦法才去了京城。章帝讓他做議郎,後來又升為尚書,他經常給章帝提好建議。後來他生病了,就辭官迴家,兩袖清風,和普通人沒什麽兩樣。章帝東巡的時候,去他家看他,看他家裏窮,很感慨,就賜給他尚書的俸祿,讓他養老。當時的人都叫他白衣尚書,他的名聲一直流傳後世。
會稽人鄭弘鄭弘宣帝宣帝域都護鄭吉鄭吉孫。他年輕的時候當靈文鄉嗇夫,特別愛護老百姓,後來升為騶令,也是推行德政,地方上風氣很好,連路不拾遺這種好事都有。再後來他當淮陰太守,當地鬧旱災,他去視察的時候,鼓勵老百姓種地養蠶,救濟窮人。說來也怪,他這一去,天就下起雨來。而且還有白鹿成群地跟著他的車走。他問主簿黃國這是啥預兆,黃國笑著說:“我聽說三公的車轓上畫著鹿,您以後肯定能當宰相!” 鄭弘笑了笑,也沒往心裏去。建初八年,他被調任大司農,他上奏說要開通零陵桂陽嶺路,這樣和南蠻交通就方便了。以前交址七郡給朝廷送東西,都得從東冶坐船,風浪大,經常出事。南嶺的路開通後,就可以走陸路了,安全多了。鄭弘當了兩年大司農,給國家省了好多錢。當時國內經常鬧旱災,老百姓吃的不夠,國家的錢倒是有不少。鄭弘就建議減少各地給朝廷的進貢,減輕老百姓的徭役,多幫幫那些挨餓的人。章帝覺得他說得對,就采納了。元和元年,太尉鄧彪被免職,就讓鄭弘當太尉。鄭弘看竇氏權力太大,怕以後對國家不好,就經常勸章帝限製他們。他說得很誠懇,章帝也聽著,但對竇氏竇氏很寬容,沒啥實際行動。鄭弘實在忍不住了,到元和三年,就上書彈劾竇憲和他的黨羽張林、楊光,說他們貪汙不法。沒想到他的下屬和楊光關係好,先去給楊光報信。楊光嚇得趕緊去找竇憲求救。竇憲馬上進宮跟章帝說鄭弘泄露國家機密,不像個大臣的樣子。章帝就問怎麽迴事,竇憲把鄭弘彈劾他的事說了說。等鄭弘的奏章上來,果然和竇憲說的一樣。章帝有點懷疑鄭弘,就派人去責備他,還把他的印綬收了迴來,讓大農宋由當太尉。鄭弘這才知道被下屬出賣了,就去廷尉那等著被治罪。沒想到後來章帝又下詔赦免了他。可鄭弘這時候已經氣得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他快不行的時候,還強撐著寫了份奏章,狠狠批評竇憲,就像古人屍諫一樣。他在奏章裏說:“竇憲這壞蛋,壞透了,全國的人都知道他不是好東西,大家都恨他。陛下您是天子,要保住國家的長治久安,可不能相信竇憲這樣的奸臣啊。以前王氏專權,把搞得一團糟,現在竇憲這樣,以後也得出事。我雖然快不行了,但我死也得說真話,希望陛下把竇憲這樣的壞人殺了,讓大家都解解氣。” 奏章送上去後,章帝才派醫生去看鄭弘,可這時候鄭弘已經死了。他的妻子兒女按照他的遺囑,把以前朝廷賞的東西都還迴去,用布做壽衣,用普通的木頭做棺材,簡簡單單地把他送迴了老家。章帝也沒給啥賞賜,就這麽讓他走了。這章帝對鄭弘,也有點太薄情了,明顯是偏向竇氏嘛。
鄭弘死後,司空第五倫也因為年紀大身體不好,請求退休。章帝批準了,還讓他一輩子享受二千石的俸祿,另外賞給他五十錢和一套房子。第五倫這人奉公守法,說話直來直去,不喜歡模棱兩可。他性格樸實,不太會說話,但當官的時候很清正廉潔,當時的人都把他比作前朝的貢禹。後來他活到八十多歲,在家裏去世了。太仆袁安接著當了司空。袁安字邵公,是汝陽縣人,他祖父袁良對《易》很有研究袁安從小就受到祖父的教導,被推舉為孝廉,當過陰平、任城的縣令,後來當楚郡太守,再後來是河南尹,他當官很嚴格,老百姓都很怕他也很服他。沒多久,他又代替桓虞當了司徒,光祿勳任隗當了司空。任隗字仲和,是故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的兒子,他喜歡黃老之學,為人清廉。袁安和任隗一起當三公,大家都覺得這兩人選得好。
博士曹褒上奏說要重新製定漢朝的禮儀,章帝讓公卿們一起討論。袁安和任隗沒什麽意見,可詞臣班固說應該多找些儒生一起討論,不然容易出問題。章帝歎了口氣說:“古話說‘築室道謀,三年不成’,要是找一堆儒生討論禮儀,肯定吵個不停,啥也定不下來。以前帝堯作大章樂,有夔一個人就夠了,何必找那麽多人呢?” 於是就任命曹褒為侍中,讓他根據漢初叔孫通訂的《漢儀》十二篇來修改,還跟曹褒說:“以前的製度太簡略,很多地方不符合經典,你要按照禮儀好好改改,讓它能真正實行。” 曹褒就參考古代的經典和《五經讖記》,把從天子到老百姓的冠昏喪祭各種製度都詳細地寫了出來,一共寫了一百五十篇。他很快就上奏給章帝,章帝也沒仔細看,也沒讓其他官員再討論,就直接交給禮官,讓他們實行了。章帝死後,大臣們都說曹褒擅自更改禮製,不能用,就把這一百五十篇新禮都扔到破箱子裏去了。
你說這事兒鬧得,製定禮儀可不是件小事,哪能這麽隨隨便便呢?章帝到底啥時候去世的呢?咱下迴再說。
這章帝在位的時候,有些事兒辦得還挺明白,像支持班超在西域的作為,讓國家邊疆安穩了不少,國內也推行了些好政策,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不過呢,在對待竇氏一族的問題上,他就有點優柔寡斷了。竇憲那家夥在外麵沒少幹壞事,他心裏也清楚,可就是因為竇皇後的緣故,總是下不了狠手整治,這就留下了隱患。
就說鄭弘,那可是個忠心耿耿的大臣,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拚著老命去彈劾竇憲,結果呢?被竇憲反咬一口,章帝也不辨是非,輕易就收了鄭弘的印綬,把人家氣得一病不起,到死都沒落著好。這事兒辦得,實在是讓人心寒。那些清正廉潔、一心為國的大臣們,看到這種情況,心裏能沒想法嗎?雖說章帝也做了不少好事,但這一件事,就足以讓人覺得他在處理外戚問題上,缺乏應有的決斷。
再說這曹褒製定新禮,本來是件挺重要的事兒,關乎國家的禮儀規範和文化傳承。可章帝呢,也不慎重考慮,沒和大臣們仔細商量,就這麽匆匆忙忙地讓施行,結果等他一駕崩,新禮就被扔到一邊,成了一堆廢紙,這不是瞎折騰嘛!
這時候的朝廷,表麵上看著還算平靜,可實際上暗潮湧動。竇氏一族仗著竇皇後的勢,越來越囂張。那些正直的大臣們,有的被打壓,有的心灰意冷,朝廷的風氣也漸漸不如以前了。而章帝呢,還沒來得及好好解決這些問題,身體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章帝躺在病床上,迴想起自己在位的這些年,心裏也是五味雜陳。他知道自己在一些事情上做得不太對,尤其是對外戚的縱容,可能會給兒子留下不少麻煩。他想要做點什麽來彌補,可身體卻不允許了。
章帝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氣息也越來越微弱。他把身邊的大臣們叫到跟前,想要交代幾句遺言,可還沒等他把話說完,就閉上了眼睛,享年三十三歲。章帝這一駕崩,朝廷可就亂了套了。竇氏一族看到機會來了,更是肆無忌憚地擴張自己的勢力,想要掌控朝政。而那些忠於漢室的大臣們,自然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發生,於是乎,朝廷內部就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權力爭鬥。
這新繼位的皇帝年紀還小,根本鎮不住場子。竇皇後升級成了竇太後,開始垂簾聽政,竇憲等人在朝廷裏唿風喚雨,把那些反對他們的人都打壓得死死的。不過,這天下畢竟還是姓劉的,那些漢室的忠臣們怎麽可能輕易放棄呢?他們在暗中積蓄力量,等待著反擊的機會。
這宮廷裏的鬥爭,就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會兒這邊占上風,一會兒那邊又得勢,局勢變得越來越複雜。而在這混亂之中,老百姓的日子也變得艱難起來,賦稅增加了,徭役也更繁重了,真是苦不堪言。
在這動蕩的局勢下,班超還在西域堅守著。他雖然遠在天邊,但也時刻關注著朝廷的動態。他知道,朝廷要是亂了,西域也別想安穩。於是,他一方麵加強對西域各國的控製,防止他們趁機搗亂;另一方麵,也在想辦法和朝廷裏的忠臣們取得聯係,希望能為穩定局勢出一份力。
這天下的局勢,就像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到底這漢室的江山能不能保住?竇氏一族的陰謀會不會得逞?班超又能不能在西域繼續創造奇跡?咱們就等著瞧下一迴的故事吧,說不定會更加精彩刺激呢!
新任的雒陽令周紆,那可是個硬茬子,剛上任就召集下屬,問他們城裏的大家族都有哪些。下屬一開始隻報了些普通的豪強名字,周紆眼睛一瞪,大聲吼道:“我問的是像馬竇這樣的貴戚,你說的這些人,跟賣菜的有啥區別?重新報!”下屬嚇得臉色蒼白,這才把馬竇子弟的情況說了說。周紆又嚴肅地警告他們:“我隻認國法,可不管什麽貴戚不責戚,你們要是敢徇私舞弊,就別來見我!”這可把下屬們嚇得夠嗆,一個個唯唯諾諾地退下了。
有一天,黃門侍郎竇篤從宮裏迴家,路過止奸亭。亭長霍延可不管他是誰,非要檢查。竇篤的仆人仗著主子的勢,就想強行通過,霍延也不含糊,拔出佩劍,大聲喊道:“我奉雒陽令的命令,不管是誰,晚上經過這都得檢查。你是哪根蔥,敢在這撒野!”竇篤一聽,也火了,在車裏扯著嗓子喊:“我是黃門侍郎竇篤,剛從宮裏迴來,你敢攔我?”霍延聽了,這才把劍收起來,讓他們過去。竇篤心裏窩火啊,迴去就跟章帝告狀,說周紆縱容下屬橫行霸道,還辱罵他。章帝心裏明白竇篤在瞎鬧,但看在皇後的麵子上,還是把周紆抓了起來。不過周紆在廷尉麵前一點也不慫,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辯解。廷尉也沒轍,如實上報。章帝呢,最後還是把周紆放了,隻是暫時免了他雒陽令的官職,沒過多久,又升他做禦史中丞。章帝這做法,也是兩邊都想照顧,有他的難處啊。
建初八年,烏孫國派人來求和,之前去招撫烏孫的漢使也一起迴來了。章帝高興壞了,馬上任命班超為將兵長史,還賜給他鼓吹幢麾,提拔徐幹為軍司馬,另外派衛侯李邑護送烏孫使者迴國,還賞了烏孫國王不少錦帛。這李邑走到於置的時候,聽說龜茲要攻打疏勒,嚇得不敢往前走了,還上書說西域太難平定了,班超在外麵摟著老婆孩子,過得可舒服了,根本不想著國家,之前班超請求的事兒,都不能答應。班超聽到這些話,無奈地歎了口氣,說:“我又不是曾參,可也被這謠言中傷,看來是要被人懷疑了。” 曾參被人三次說壞話,連他母親都信了,班超這是用曾參的典故呢。班超一狠心,把老婆孩子都送迴了國,然後上書給章帝說明情況。章帝知道班超是被冤枉的,就下詔責備李邑,說:“班超要是真像你說的那樣,他手下那一千多人,哪個不想迴家?他們能都跟班超一條心?你就聽班超的安排,該幹啥幹啥,別瞎咧咧!” 還迴信給班超,說李邑要是到了他那,就讓他留下幫忙。李邑沒辦法,隻好去找班超。班超也沒跟他計較,還派了個能幹的下屬和烏孫使臣一起去烏孫,勸烏孫王送個兒子來當人質。烏孫王很聽話,就送了一個兒子到班超那。班超讓李邑護送烏孫侍子迴京城。軍司馬徐幹就跟班超說:“李邑之前詆毀您,想壞您的事,為啥不按詔書把他留下來,換個人送侍子迴去呢?” 班超笑著說:“就因為他說我壞話,留他也沒用。我問心無愧,不怕別人說。要是把他留下來,我心裏是痛快了,可還算什麽忠臣呢?” 李邑迴到京城後,也不敢再說班超的壞話了。章帝看烏孫都歸附了,侍子也來了,就更加相信班超的話了。
第二年改年號為元和,章帝派假司馬和恭等帶著八百人去幫班超。班超有了援兵,又召集疏勒、於置的人馬,一起去攻打莎車。莎車這時候想出了個陰招,派人送了很多賄賂給疏勒王忠,讓他背叛班超。疏勒王忠也是個沒腦子的,被錢一誘惑,就真的反了,跑到烏即城去了。班超這邊一下子就被動了,他趕緊立疏勒府丞成大為王,把出發的士兵召迴來,去攻打忠。可烏即城地勢險要,打了好幾個月都沒打下來。忠還向康居求救,康居派了一萬人來救他。班超這下更頭疼了,想來想去,他打聽到康居和月氏是親家,就派人送了好多錦帛給月氏王,讓他跟康居說別管忠的事。月氏王見錢眼開,就答應了,跟康居一說,康居就把忠抓起來送迴了疏勒。烏即城沒了援兵,隻好投降班超。可忠這小子命大,在康居待了兩三年,跟康居的大官混熟了,又借了一千人,占據了損中,還和龜茲勾結,想算計班超。龜茲讓忠假裝投降班超,然後他們再一起出兵。忠就寫了惺惺的投降書給班超。班超一看就知道咋迴事,把送信的人叫來,說:“你迴去跟你主子說,我不追究他以前的事,讓他趕緊迴來。” 然後班超偷偷安排好士兵,就等著忠來上鉤。忠還以為班超上當了,隻帶了幾十個騎兵就來了。班超見他來了,滿臉笑容地出去迎接,兩人還假惺惺地寒暄了幾句,看起來關係好得很。這時候,班超一聲令下,早就準備好的壯士衝出來,像老鷹抓小雞一樣把忠抓住綁了起來。忠嚇得臉都白了,還嘴硬說自己沒罪。班超生氣地說:“我立你當疏勒王,還幫你向朝廷請封,這是多大的恩情啊。你倒好,被莎車一誘惑就背叛我,還占著烏即城跟我對抗半年多,又去康居借兵迴來搗亂,現在還敢假投降來騙我,你這四條罪,死有餘辜!” 說完就把忠砍了頭,掛在竿子上示眾。然後班超帶著一千多人去攻打損中,把康居的七百多人殺了,剩下的殘兵都嚇跑了,南道這才又打通了。
又過了一年,改元章和,班超又召集於置等國的兩萬多人去攻打莎車。莎車向龜茲求救,龜茲王聯合溫宿、姑墨、尉頭三國,湊了五萬人來救莎車。班超一看敵人這麽多,就想出了個計策。他跟於置王和手下的將校說:“敵眾我寡,咱不能硬拚。不如先撤退,於置王你往東走,我往西撤。等晚上聽我擊鼓,再出發,這樣就不會被敵人抓住了。” 正說著,偵察兵來報告說敵人已經離得很近了。班超讓於置王他們迴營等著,自己也迴營準備。他把之前抓到的幾個間諜綁在帳後,到了黃昏的時候,把他們放了,讓他們迴去報信。龜茲王聽到間諜說班超要撤退,高興壞了,親自帶著一萬人往西去追班超,讓溫宿王帶著八千人往東去截於置王。班超在高處看著敵人都出發了,就悄悄地帶著幾千個親兵,在雞鳴的時候,偷偷摸到莎車營前,一聲大喊,衝了進去。莎車的士兵都以為班超走了,睡得正香呢,一下子就被打懵了,到處亂跑。班超指揮士兵四麵圍攻,殺了五千多人,還搶了不少財物牲畜,又喊著說投降的不殺。莎車兵沒辦法,隻好投降,莎車王也沒辦法,隻好投降了班超。班超收兵進了莎車城,然後把於置王他們叫來,一起慶祝勝利。龜茲、溫宿那些國王聽到消息,知道被班超算計了,嚇得趕緊撤兵迴國了。這一下,西域的人都把班超當成神一樣敬畏,北匈奴也被嚇得好幾年不敢來犯邊。
章帝這下能安心地管理國內的事了。他到處巡視,選拔人才,減輕刑罰,廢除一些不合理的禁令,不讓老百姓受牽連。他還告誡那些當官的不要弄虛作假,要實實在在做事。給老百姓發糧食,讓他們養孩子,沒父母的孩子也有人照顧。臨淮太守朱暉,把地方治理得很好,老百姓都唱歌誇他。章帝聽說後,就升他做尚書仆射。魯人孔僖和涿人崔駰在太學讀書,他們談論漢武帝的時候,說漢武帝尊崇聖道沒堅持到底。旁邊的人就告發他們誹謗先帝,諷刺當今皇上。崔駰被抓去審問,孔僖上書為自己辯解,說漢武帝的功過大家都知道,章帝您即位以來,做得也不錯,我們沒諷刺您的意思。就算您覺得是諷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也不能隨便給我們定罪啊。章帝看了孔僖的信,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就下詔不追究他們,還讓孔僖孔僖台令史,表揚他敢說真話。
廬江毛義,名聲很好。南陽人張奉去拜訪他,剛坐下,就有人送來任命毛義為安邑令的文書。毛義高興得臉上放光,拿著文書就進裏屋了。張奉一看,心裏瞧不起他,覺得他是個庸俗的人,就起身告辭了。後來聽說毛義母親去世,他迴家守孝,守孝完了,朝廷怎麽請他當官他都不去。張奉這才明白,原來毛義是為了母親才去當官的,他的節操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章帝也聽說了毛義的名聲,想讓他當官,毛義還是拒絕了。章帝就賞給他一千斛穀子,還讓地方官經常去看望他,別冷落了他。
還有任城人鄭均,他哥哥是縣吏,貪汙受賄,他怎麽勸都沒用。鄭均就去給人打工,賺了錢給哥哥,哭著跟哥哥說:“錢沒了還能賺,當官貪汙,這輩子就完了。” 他哥哥聽了很感動,就改過自新了。後來哥哥去世,鄭均對嫂子和侄子特別好。州郡都推薦他當官,他都不去。建初三年,司徒鮑昱請他去當官,他也不去。到了六年,朝廷特別征召他,他沒辦法才去了京城。章帝讓他做議郎,後來又升為尚書,他經常給章帝提好建議。後來他生病了,就辭官迴家,兩袖清風,和普通人沒什麽兩樣。章帝東巡的時候,去他家看他,看他家裏窮,很感慨,就賜給他尚書的俸祿,讓他養老。當時的人都叫他白衣尚書,他的名聲一直流傳後世。
會稽人鄭弘鄭弘宣帝宣帝域都護鄭吉鄭吉孫。他年輕的時候當靈文鄉嗇夫,特別愛護老百姓,後來升為騶令,也是推行德政,地方上風氣很好,連路不拾遺這種好事都有。再後來他當淮陰太守,當地鬧旱災,他去視察的時候,鼓勵老百姓種地養蠶,救濟窮人。說來也怪,他這一去,天就下起雨來。而且還有白鹿成群地跟著他的車走。他問主簿黃國這是啥預兆,黃國笑著說:“我聽說三公的車轓上畫著鹿,您以後肯定能當宰相!” 鄭弘笑了笑,也沒往心裏去。建初八年,他被調任大司農,他上奏說要開通零陵桂陽嶺路,這樣和南蠻交通就方便了。以前交址七郡給朝廷送東西,都得從東冶坐船,風浪大,經常出事。南嶺的路開通後,就可以走陸路了,安全多了。鄭弘當了兩年大司農,給國家省了好多錢。當時國內經常鬧旱災,老百姓吃的不夠,國家的錢倒是有不少。鄭弘就建議減少各地給朝廷的進貢,減輕老百姓的徭役,多幫幫那些挨餓的人。章帝覺得他說得對,就采納了。元和元年,太尉鄧彪被免職,就讓鄭弘當太尉。鄭弘看竇氏權力太大,怕以後對國家不好,就經常勸章帝限製他們。他說得很誠懇,章帝也聽著,但對竇氏竇氏很寬容,沒啥實際行動。鄭弘實在忍不住了,到元和三年,就上書彈劾竇憲和他的黨羽張林、楊光,說他們貪汙不法。沒想到他的下屬和楊光關係好,先去給楊光報信。楊光嚇得趕緊去找竇憲求救。竇憲馬上進宮跟章帝說鄭弘泄露國家機密,不像個大臣的樣子。章帝就問怎麽迴事,竇憲把鄭弘彈劾他的事說了說。等鄭弘的奏章上來,果然和竇憲說的一樣。章帝有點懷疑鄭弘,就派人去責備他,還把他的印綬收了迴來,讓大農宋由當太尉。鄭弘這才知道被下屬出賣了,就去廷尉那等著被治罪。沒想到後來章帝又下詔赦免了他。可鄭弘這時候已經氣得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他快不行的時候,還強撐著寫了份奏章,狠狠批評竇憲,就像古人屍諫一樣。他在奏章裏說:“竇憲這壞蛋,壞透了,全國的人都知道他不是好東西,大家都恨他。陛下您是天子,要保住國家的長治久安,可不能相信竇憲這樣的奸臣啊。以前王氏專權,把搞得一團糟,現在竇憲這樣,以後也得出事。我雖然快不行了,但我死也得說真話,希望陛下把竇憲這樣的壞人殺了,讓大家都解解氣。” 奏章送上去後,章帝才派醫生去看鄭弘,可這時候鄭弘已經死了。他的妻子兒女按照他的遺囑,把以前朝廷賞的東西都還迴去,用布做壽衣,用普通的木頭做棺材,簡簡單單地把他送迴了老家。章帝也沒給啥賞賜,就這麽讓他走了。這章帝對鄭弘,也有點太薄情了,明顯是偏向竇氏嘛。
鄭弘死後,司空第五倫也因為年紀大身體不好,請求退休。章帝批準了,還讓他一輩子享受二千石的俸祿,另外賞給他五十錢和一套房子。第五倫這人奉公守法,說話直來直去,不喜歡模棱兩可。他性格樸實,不太會說話,但當官的時候很清正廉潔,當時的人都把他比作前朝的貢禹。後來他活到八十多歲,在家裏去世了。太仆袁安接著當了司空。袁安字邵公,是汝陽縣人,他祖父袁良對《易》很有研究袁安從小就受到祖父的教導,被推舉為孝廉,當過陰平、任城的縣令,後來當楚郡太守,再後來是河南尹,他當官很嚴格,老百姓都很怕他也很服他。沒多久,他又代替桓虞當了司徒,光祿勳任隗當了司空。任隗字仲和,是故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的兒子,他喜歡黃老之學,為人清廉。袁安和任隗一起當三公,大家都覺得這兩人選得好。
博士曹褒上奏說要重新製定漢朝的禮儀,章帝讓公卿們一起討論。袁安和任隗沒什麽意見,可詞臣班固說應該多找些儒生一起討論,不然容易出問題。章帝歎了口氣說:“古話說‘築室道謀,三年不成’,要是找一堆儒生討論禮儀,肯定吵個不停,啥也定不下來。以前帝堯作大章樂,有夔一個人就夠了,何必找那麽多人呢?” 於是就任命曹褒為侍中,讓他根據漢初叔孫通訂的《漢儀》十二篇來修改,還跟曹褒說:“以前的製度太簡略,很多地方不符合經典,你要按照禮儀好好改改,讓它能真正實行。” 曹褒就參考古代的經典和《五經讖記》,把從天子到老百姓的冠昏喪祭各種製度都詳細地寫了出來,一共寫了一百五十篇。他很快就上奏給章帝,章帝也沒仔細看,也沒讓其他官員再討論,就直接交給禮官,讓他們實行了。章帝死後,大臣們都說曹褒擅自更改禮製,不能用,就把這一百五十篇新禮都扔到破箱子裏去了。
你說這事兒鬧得,製定禮儀可不是件小事,哪能這麽隨隨便便呢?章帝到底啥時候去世的呢?咱下迴再說。
這章帝在位的時候,有些事兒辦得還挺明白,像支持班超在西域的作為,讓國家邊疆安穩了不少,國內也推行了些好政策,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不過呢,在對待竇氏一族的問題上,他就有點優柔寡斷了。竇憲那家夥在外麵沒少幹壞事,他心裏也清楚,可就是因為竇皇後的緣故,總是下不了狠手整治,這就留下了隱患。
就說鄭弘,那可是個忠心耿耿的大臣,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拚著老命去彈劾竇憲,結果呢?被竇憲反咬一口,章帝也不辨是非,輕易就收了鄭弘的印綬,把人家氣得一病不起,到死都沒落著好。這事兒辦得,實在是讓人心寒。那些清正廉潔、一心為國的大臣們,看到這種情況,心裏能沒想法嗎?雖說章帝也做了不少好事,但這一件事,就足以讓人覺得他在處理外戚問題上,缺乏應有的決斷。
再說這曹褒製定新禮,本來是件挺重要的事兒,關乎國家的禮儀規範和文化傳承。可章帝呢,也不慎重考慮,沒和大臣們仔細商量,就這麽匆匆忙忙地讓施行,結果等他一駕崩,新禮就被扔到一邊,成了一堆廢紙,這不是瞎折騰嘛!
這時候的朝廷,表麵上看著還算平靜,可實際上暗潮湧動。竇氏一族仗著竇皇後的勢,越來越囂張。那些正直的大臣們,有的被打壓,有的心灰意冷,朝廷的風氣也漸漸不如以前了。而章帝呢,還沒來得及好好解決這些問題,身體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章帝躺在病床上,迴想起自己在位的這些年,心裏也是五味雜陳。他知道自己在一些事情上做得不太對,尤其是對外戚的縱容,可能會給兒子留下不少麻煩。他想要做點什麽來彌補,可身體卻不允許了。
章帝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氣息也越來越微弱。他把身邊的大臣們叫到跟前,想要交代幾句遺言,可還沒等他把話說完,就閉上了眼睛,享年三十三歲。章帝這一駕崩,朝廷可就亂了套了。竇氏一族看到機會來了,更是肆無忌憚地擴張自己的勢力,想要掌控朝政。而那些忠於漢室的大臣們,自然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發生,於是乎,朝廷內部就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權力爭鬥。
這新繼位的皇帝年紀還小,根本鎮不住場子。竇皇後升級成了竇太後,開始垂簾聽政,竇憲等人在朝廷裏唿風喚雨,把那些反對他們的人都打壓得死死的。不過,這天下畢竟還是姓劉的,那些漢室的忠臣們怎麽可能輕易放棄呢?他們在暗中積蓄力量,等待著反擊的機會。
這宮廷裏的鬥爭,就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會兒這邊占上風,一會兒那邊又得勢,局勢變得越來越複雜。而在這混亂之中,老百姓的日子也變得艱難起來,賦稅增加了,徭役也更繁重了,真是苦不堪言。
在這動蕩的局勢下,班超還在西域堅守著。他雖然遠在天邊,但也時刻關注著朝廷的動態。他知道,朝廷要是亂了,西域也別想安穩。於是,他一方麵加強對西域各國的控製,防止他們趁機搗亂;另一方麵,也在想辦法和朝廷裏的忠臣們取得聯係,希望能為穩定局勢出一份力。
這天下的局勢,就像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到底這漢室的江山能不能保住?竇氏一族的陰謀會不會得逞?班超又能不能在西域繼續創造奇跡?咱們就等著瞧下一迴的故事吧,說不定會更加精彩刺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