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劉秀在薊城的時候,那些將領們就像一群嗡嗡叫的蜜蜂,整天圍著劉秀,吵著嚷著要他稱帝。這表都還沒遞上去呢,劉秀卻像個沒事人一樣,拍拍屁股又下令啟程了。這一路啊,從薊城轉到中山,大家也隻能收拾包袱,跟著劉秀繼續趕路。


    等到了中山城下,劉秀還是沒有要停留的意思,隻是進城找了個地方休息一晚。這些將領們可不甘心,趁著這個機會,又跑去跟劉秀說稱帝的事兒。劉秀呢,還是不答應,把他們都給打發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劉秀就出城往南走,到了南平棘城。將領們還是不死心,又湊到劉秀跟前,嘰嘰喳喳地說:“大王啊,這天下亂成一鍋粥,到處都是賊寇。可您看看,大家都眼巴巴地盼著您稱帝,您要是再不答應,我們這些人可都不知道該怎麽辦了。”劉秀聽了,沉默了好一會兒,才說:“讓我再好好想想吧。”這口氣啊,明顯已經軟了下來。


    接著,劉秀又繼續往前走,到了鄗城。這一路上,劉秀接到了兩處軍報。一處是平陵人方望等人,從長安把孺子嬰給劫走了,還跑到臨涇,擁立孺子嬰當了皇帝,方望自己封自己做丞相。這事兒可把劉玄給氣壞了,馬上派部將李鬆去攻打他們。這一打起來,方望哪是李鬆的對手啊,沒幾下就被擊斃了,連孺子嬰也死在了亂軍之中。這孺子嬰也夠倒黴的,自從被王莽廢了之後,一直住在定安公的府裏,啥也不懂。王莽還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了他,可這又有什麽用呢?後來王莽被誅,孺子嬰好不容易自由了,又被方望他們拉去當傀儡皇帝,結果就這麽不明不白地死了,真是禍不單行啊!


    還有一處軍報,是說公孫述把劉玄的部將李寶給打跑了,自己在蜀地稱王不算,還聽了功曹李熊的拍馬屁的話,幹脆稱帝了,國號“成家”,封李熊做大司徒,讓他弟弟公孫光做大司馬,公孫恢做大司空,還招攬了一群盜賊,把益州那一片都占了。劉秀聽到孺子嬰慘死的消息,還歎了口氣,覺得挺可惜的。可一聽到公孫述稱帝,心裏就不痛快了,心想:“這家夥也太囂張了,我還沒稱帝呢,他倒先稱上了。”


    劉秀想來想去,覺得這事兒不能再拖了,要不然就被別人搶了先機。於是,他把馮異叫到鄗城,想聽聽他的意見。馮異接到命令,趕緊來見劉秀。他一臉嚴肅地對劉秀說:“更始帝劉玄肯定是不行了,這天下不能沒有主人啊。大王您要想保住漢室的宗廟,就得當這個皇帝,給大家做個表率。”劉秀皺著眉頭說:“我昨晚做了個夢,夢見赤龍上天了,醒了之後心裏還直突突,我擔心這帝位可不是那麽好坐的。”


    馮異一聽,趕緊下了座位,跪在地上給劉秀磕頭,說:“大王啊,這是天命所歸啊!您做了這樣的夢,說明老天爺都在暗示您呢。您平時做事就謹慎,所以才會做這樣的夢,這可不能說明什麽問題。”


    劉秀還沒來得及迴答,就有個軍吏跑進來報告說:“有個儒生從關中來,說是大王的故人,還說要給大王獻上祥符。”劉秀問他叫什麽名字,軍吏說叫強華。劉秀一拍腦袋,說:“我想起來了,我年輕的時候在長安遊學,是有個叫強華的同學。快讓他進來吧。”


    軍吏出去不一會兒,就把強華帶進來了。劉秀站起來迎接他,仔細一看,強華雖然樣子變了不少,但還是能認出來。劉秀跟他寒暄了幾句,就問他來幹什麽。強華從袖子裏拿出一個信封,雙手遞給劉秀。劉秀接過來一看,封麵上寫著“赤伏符”三個大字。打開裏麵一看,開頭寫著三句話:“劉秀發兵備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劉秀看了這三句話,一頭霧水,就問強華是什麽意思。


    強華清了清嗓子,說:“大漢本來就是崇尚火德,赤就是火的顏色,伏有藏的意思,所以叫赤伏符。這上麵說的四七之際,四七就是二十八,從高祖到現在,正好是二百二十八年,和四七相符。四七之際火為主,意思就是火德要複興了,這說的就是大王您啊,您就別再猶豫了!”其實這強華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誰也不知道,說不定這讖文就是他自己瞎編的呢。


    劉秀聽了強華的話,笑了笑說:“這真的能相信嗎?”強華連忙說:“讖文這東西,都是老天爺給的祥瑞征兆,我哪敢瞎編啊?”劉秀就讓強華留下來吃飯住宿,跟他聊了半夜古今興亡的事兒。


    第二天早上,將領們又把勸進的表文遞了上來,大意是說:“這當皇帝的事兒,得看天命,現在大家都盼著您稱帝,這就是天命啊。就像周朝的白魚之瑞一樣,您也不能推辭。現在天下亂成這樣,沒有個皇帝可不行。這祥瑞的征兆都這麽明顯了,您就趕緊稱帝吧,也好讓老天爺滿意,讓大家都安心。”劉秀看了看表文,就批準了大家的建議。


    接著,劉秀就命令官員在鄗城南邊設壇,選個好日子舉行登基儀式。官員們到了鄗城南郊,找了個千秋亭畔、五成陌間的地方,開始築壇。這壇場築得有一丈來高,還挺氣派的。然後選了六月己未日,這可是個黃道吉日。


    到了這一天,老天爺也挺給麵子,天高氣爽,太陽紅彤彤的。劉秀戴著帝冕,穿著龍袍,坐著法駕,在將領們的簇擁下,來到南郊。先是燒柴祭天,又祭祀了六宗和群神。祝官扯著嗓子宣讀祝文,大意是說:“老天爺啊,您看這天下亂成這樣,王莽那家夥篡了位,我劉秀就忍不住起兵了。在昆陽打敗了王尋、王邑,在河北又滅了王郎、銅馬,總算是把天下平定了一些,大家也都挺感激我的。我這也是上應天命,下順民心。讖記上說‘劉秀發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雖然和赤伏符不太一樣,但意思差不多。我本來還想推辭,可大家都不答應,說這是老天爺的意思,不能違抗。我也隻好恭敬地接受了,以後一定好好幹,不辜負老天爺的期望。”


    祝文讀完了,祭禮也就結束了。劉秀慢慢地走上壇,麵朝南坐了下來,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然後改元建武,頒布詔書大赦天下,還把鄗邑改名叫高邑。這一年本來是更始三年六月,可因為劉秀登基了,漢室中興,曆史學家們就把正統算到劉秀這邊了,把建武當作正朔。後來劉秀的廟號是光武,大家就都叫他光武皇帝了。


    咱們再說劉玄,他稱帝三年,啥正經事兒都沒幹成,手底下的將領們也都不怎麽聽他的了。這時候,赤眉軍打進了關中,守將們嚇得腿都軟了,紛紛投降。關中一下子就亂成了一鍋粥。河東的守將王匡、張卬,又被劉秀的前將軍鄧禹給打敗了,灰溜溜地跑迴長安。他們私下裏商量說:“這河東也丟了,赤眉軍馬上就要來了,咱們還不如先在長安搶一把,然後迴南陽去。要是這事兒不成,就去湖池當強盜,總比在這兒等死強。”


    他們商量好了,張卬就跑去跟劉玄說,讓他迴南陽。劉玄聽了,沉著臉不說話,心裏很不高興。張卬一看劉玄這臉色,就知道沒希望了,隻好退了出來。當天晚上,劉玄就下令,讓王匡、陳牧、成丹、趙萌等人出兵去新豐駐紮,李鬆帶兵去揶城,守住邊境,抵抗赤眉軍。


    張卬心裏很不痛快,又和將軍申屠建等人密謀,打算劫持劉玄出關,還是按之前的計劃行事。申屠建等人也都讚成。這時候,禦史大夫隗囂也來湊熱鬧。他以前自稱上將軍,被劉玄招安,進了關中當官。現在聽說劉秀稱帝了,就勸劉玄趕緊讓位,把政權交給劉秀。劉玄哪肯聽啊?隗囂看劉玄不聽勸,就和張卬等人勾結在一起,打算找個機會劫持劉玄。


    沒想到劉玄聽到了風聲,就設了個圈套,把申屠建騙進殿裏,埋伏好的士兵衝出來,把申屠建給殺了。然後劉玄派人去叫隗囂,隗囂早就防著這一手呢,就說自己病了,不來。劉玄氣壞了,就派親兵去包圍隗囂的家,還去抓張卬。隗囂和門客趁著天黑,突圍跑了,迴天水去了。


    張卬可不甘心,就召集手下的人,反過來攻打劉玄的宮殿。劉玄親自帶著衛士,一邊守一邊打。可張卬這家夥更狠,讓人放火燒門,火勢一下子就起來了。劉玄嚇得不知所措,趕緊從後門跑了,帶著老婆孩子和一百多輛車馬,跑到新豐,投靠趙萌。


    趙萌的女兒是劉玄的夫人,看到劉玄夫婦這麽狼狽地跑來,就把他們收留了。劉玄跟趙萌說,他懷疑張卬、王匡等人有二心,想把他們都除掉。趙萌就給他出了個主意,假傳劉玄的命令,把王匡、陳牧、成丹三個人叫進營裏商量事兒。陳牧、成丹不知道是計,一接到命令就來了,結果被趙萌的士兵衝出來砍死了。


    隻有王匡命大,來得晚了一步。有人偷偷告訴他風聲不對,王匡嚇得趕緊拔營迴長安,和張卬合兵一起抵抗劉玄。劉玄這人本來就沒什麽本事,還喜歡猜忌別人,這能不倒黴嗎?


    劉玄派趙萌去收編陳牧、成丹的軍隊,然後去攻打長安。張卬、王匡守著城,雙方打了好幾天,也沒分出勝負。劉玄沒辦法,又派人去揶城把李鬆叫迴來,自己和李鬆一起帶兵去支援趙萌,拚命攻打長安城門。張卬、王匡出城迎戰,結果被打得大敗,隻好分頭逃跑了。


    劉玄這才迴到長安,可這時候的皇宮已經被燒得破破爛爛的了。他沒辦法,隻好搬到長信宮去住。


    誰知道這內亂還沒平息呢,赤眉軍又打來了。赤眉軍的首領樊崇等人,從華陰一路殺過來,很快就逼近長安了。


    原來,赤眉軍的部隊分成幾路往西進軍,之前把劉玄的那些將領打得屁滾尿流,後來在華陰會合了。這時候,方望的弟弟方陽想給哥哥報仇,就去見樊崇,給他出主意說:“更始帝劉玄把國家治理得亂七八糟的,政令也沒人聽。所以將軍您才能打到這兒來。可您現在雖然人多勢眾,但沒有個名分,別人還都叫您盜賊,這怎麽行呢?我看不如找個漢室的宗室立為皇帝,這樣打起仗來就名正言順了,也沒人敢反抗您。”


    樊崇聽了方陽的話,覺得挺有道理,就說:“你說得對,我得想想辦法。”這樊崇手底下有個齊巫,老是說自己被景王附身了,樊崇還挺相信他的。這景王就是高帝的孫子劉章,當年和陳平、周勃一起平定了呂氏之亂,後來被封為城陽王,死後諡號是景。這齊巫就借著景王的名義來嚇唬大家,誰要是不信他,他就說誰會生病。所以赤眉軍的人都挺怕他,也連帶地敬重景王。


    樊崇聽了方陽的話後,就想找景王的後代。這齊巫也在旁邊煽風點火,樊崇就更下定決心了。正好他們在軍隊裏抓到了兩個姓劉的小子,一個叫劉茂,一個叫劉盆子。這兩人是兄弟,盆子最小,是樊崇手下右校劉俠卿的放牛娃,大家都叫他牛吏。


    劉俠卿查了查盆子的身世,發現他還真是景王的嫡派子孫。就趕緊報告給樊崇。樊崇覺得盆子出身太低微了,怕大家不服氣,就又找了七十多個景王的支裔,和盆子兄弟一起,互相敘了敘世係。最後發現,隻有前西安侯劉孝和盆子兄弟,是直接和景王有關係的。


    樊崇就帶著大家到了鄭縣,在城北築起壇場,立起景王的神主,禱告了一番。然後準備了三份書劄,放在一個箱子裏。兩份是空的,隻有一份寫著“上將軍”三個字。這“上將軍”的名義,是樊崇自己想出來的,他說古時候天子帶兵,都叫上將軍,所以就用這三個字來代替。


    劉孝年紀大,先去箱子裏摸書劄,打開一看,什麽字也沒有。劉茂接著去摸,也摸了個空。輪到盆子去摸,一下子就摸到了寫著“上將軍”的書劄。樊崇高興壞了,趕緊扶著盆子朝南坐好,讓大家向他朝拜,還口口聲聲地叫“陛下”。


    這盆子才十五歲,頭發亂蓬蓬的,光著腳,穿著破衣服,臉上髒得像個小花貓。突然看到這麽多人給他下跪,嚇得臉都白了,差點哭出來。這可比劉玄還不如呢。


    樊崇趕緊安慰他說:“別怕別怕,好好把這符藏起來。”盆子又害怕又生氣,一下子把符給咬碎了,扔到壇下,還是跑迴去找劉俠卿了。劉俠卿看他這樣,就給他做了一身漂亮的衣服,還有軒車大馬,讓他穿著坐。可盆子覺得不舒服,老是偷偷換迴舊衣服,出去和那些放牛的孩子一起玩。劉俠卿沒辦法,就把盆子關在一間屋子裏,不讓他出去。樊崇他們也不管盆子,就是借著他的名義來糊弄老百姓。


    樊崇本來想自己當丞相,可他又不識字不會算賬,隻好把丞相的職位讓給徐宣,自己當了禦史大夫,讓逄安做左大司馬,謝祿做右大司馬,其他的人也都封了官,什麽將軍啊、列卿啊,一大堆。


    然後他們就往西進軍,到了高陵。張卬、王匡聽說赤眉軍來了,就跑去投降了,還反過來帶著樊崇他們攻打長安。


    劉玄聽說赤眉軍來了,趕緊派將軍李鬆帶兵出去抵抗,自己和趙萌關起城門來防守。侍郎劉恭是劉盆子的大哥,以前跟著劉玄進了關中,被封為式侯。這次聽說赤眉軍擁立自己的弟弟當皇帝,還來攻打都城,覺得自己沒臉見人,就跑到監獄裏等著被治罪。劉玄這時候哪有心思管他啊,隻盼著李鬆能把赤眉軍打退,保住自己的小命。


    誰知道李鬆被打得大敗,自己也被活捉了。劉玄聽到這個消息,嚇得心慌意亂,趕緊叫趙萌來商量怎麽辦。可等了半天,趙萌也沒來。劉玄派人去催,結果迴報說趙萌不知道去哪兒了。劉玄這下徹底絕望了,急得直跺腳,大聲喊著:“這可怎麽辦啊?”


    正在這時,一個小吏跑進來報告說:“陛下快跑吧!赤眉軍已經進城了!”劉玄顫抖著聲音問:“是誰把赤眉軍放進來的?”小吏迴答說:“是李鬆的弟弟李泛。”劉玄也來不及再問了,趕緊跑出去,騎上馬就跑。


    跑到廚城門的時候,門大開著。劉玄加鞭催馬,剛要出城,突然聽到後麵有女人的聲音喊:“陛下,陛下!您怎麽不謝城啊?”劉玄也不知道怎麽迴事,趕緊下馬,朝著城門拜了兩拜。這是什麽禮節啊?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然後他又上馬,拚命地往外跑,一直跑到荒郊野外,才算鬆了口氣。


    樊崇他們抓住了李鬆,讓人去告訴城門校尉李泛,說隻要他打開城門,就放了他哥哥。李泛為了救哥哥,隻好打開城門,讓赤眉軍進來了。趙萌等人一看這形勢,也都投降了。


    劉恭還在監獄裏關著,聽說劉玄跑了,就趕緊把刑具弄開,跑出去找劉玄。一直追到渭濱,才找到劉玄。


    右輔都尉嚴本假惺惺地說要跟著劉玄,其實心裏憋著壞主意,想把劉玄獻給赤眉軍,好給自己撈點功勞。他把劉玄帶到高陵,派士兵看著他。


    樊崇他們進了長安,沒抓到劉玄,很不甘心。就到處張貼告示說:“聖公(劉玄字)來降,封為長沙王,要是過了二十天還不來投降,就算來了也不收了。”


    劉玄這時候已經走投無路了,看到這個告示,隻好派劉恭去送降書。樊崇他們同意了,讓謝祿去把劉玄帶過來。劉玄跟著謝祿迴到長安,光著膀子,戰戰兢兢地走進宮殿。


    宮殿裏坐著十五歲的小牛吏劉盆子,看起來也沒什麽威風。不過兩旁站著的那些武夫,個個長得粗眉圓眼,跟黑煞神似的,把劉玄嚇得頭都不敢抬,沒辦法,隻好哆哆嗦嗦地跪在殿庭下,奉上璽綬。這劉玄,咋就這麽沒出息呢?還不如當初硬氣一點,死了算了。


    劉盆子坐在那兒,一句話也不說。旁邊的丞相徐宣看不過去了,替他傳話說:“免禮吧。”劉玄這才敢站起來。這時候,張卬、王匡那些人,眼睛瞪得像銅鈴,死死地盯著劉玄,手還按在佩劍上,看那樣子,恨不得立刻拔刀衝上去,把劉玄給砍了。


    還是謝祿這人有點良心,看不過去了,趕緊把劉玄拉到一邊,讓他坐下。可張卬他們哪肯罷休啊?還在那兒吵吵著要殺劉玄報仇。謝祿沒辦法,隻好又去跟他們求情。劉恭也在旁邊拚命地說好話,求他們放過劉玄。可張卬他們根本不聽,直接跟盆子說,一定要殺了劉玄,才能解恨。


    這盆子就是個小孩子,哪有什麽主見啊?坐在那兒一聲不吭。張卬也不等盆子答應,就把劉玄給趕出去了。劉玄含著眼淚,一步一迴頭地走了。劉恭急得不行,在後麵追著喊:“臣已經盡力了,要是陛下死了,我也不想活了!”說著,就拔出佩劍,往自己脖子上抹。


    虧得樊崇眼疾手快,趕緊跑過去,把劉恭的劍給奪下來。劉恭哭著求樊崇,讓他饒了劉玄。樊崇沒辦法,迴去跟盆子商量,最後封劉玄為畏威侯。盆子也不懂這些事兒,就答應了。張卬他們雖然心裏不痛快,但也有點怕樊崇的勢力,不敢再說什麽。


    劉玄這才暫時保住了一條小命,就住在謝祿家裏。劉恭還是不放心,又去找樊崇,說之前答應了封劉玄為王,就應該說話算數,這樣才能讓大家信服。樊崇覺得也有道理,就又封劉玄為長沙王。


    再說光武帝劉秀,聽說劉玄被赤眉軍打敗了,心裏雖然也有點幸災樂禍,但念在以前的交情上,還是下了道詔書,封劉玄為淮陽王。所以後來曆史學家們說起劉玄,都叫他淮陽王。


    這劉玄呢,就靠著謝祿和劉恭的照顧,整天提心吊膽地活著,跟個寄生蟲似的。赤眉軍在長安城裏可沒幹好事,對老百姓特別暴虐,把京畿三輔這一帶的老百姓欺負得夠嗆。老百姓們都覺得,還是劉玄當皇帝的時候好一點,雖然也不怎麽樣,但至少沒這麽狠。


    於是,就有人偷偷商量,想把劉玄救出來,重新擁護他當皇帝,好跟赤眉軍作對。巧的是,光武帝劉秀派來的鄧禹,這時候已經掃平了河東,正準備渡河西進。鄧禹這人很有頭腦,一路上紀律嚴明,對老百姓秋毫無犯。關中的老百姓聽說鄧禹的軍隊來了,都特別高興,就把救劉玄的事兒先放下了,都盼著鄧禹能趕緊過來。


    關西的老百姓更是熱情,扶老攜幼地去迎接鄧禹的軍隊。鄧禹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停下來,安慰老百姓,老百姓們都特別感激他,一路上都是歡聲笑語,熱鬧得很。


    鄧禹的部下都急著要進關中,可鄧禹卻不著急。他心裏明白,自己的軍隊雖然人多,但也不能隨便亂打。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沒有糧食,也沒有後援,要是貿然深入,肯定會有危險。而且赤眉軍剛打下長安,糧食充足,士氣正旺,這時候去攻打他們,那不是自討苦吃嗎?


    所以鄧禹就對手下的將領說:“咱們先別著急,去北邊看看,在那兒弄點吃的,養精蓄銳。等赤眉軍內部出了問題,咱們再動手,到時候就能輕鬆拿下了。何必現在讓兄弟們去拚命呢?”將領們聽了鄧禹的話,覺得也有道理,就不再多說什麽了。


    鄧禹就帶著軍隊往北走,到了栒邑。這一路上,經過的郡縣,看到鄧禹的軍隊這麽厲害,又這麽講道理,都紛紛歸附了。隻有長安的老百姓,眼巴巴地盼著鄧禹的軍隊能快點來,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人影。沒辦法,他們又想起之前救劉玄的計劃了。


    張卬他們恨劉玄恨得牙癢癢,一聽說老百姓又想救劉玄,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就去找樊崇,說留著劉玄遲早是個禍害,不如把他殺了。樊崇也覺得有道理,就把謝祿叫過來,跟他商量。


    謝祿本來還不忍心殺劉玄,可張卬在旁邊嚇唬他說:“你要是不殺劉玄,那些營長們都想搶著殺他立功。到時候他們合起夥來對付你,你還能有好果子吃嗎?”謝祿聽了,心裏也有點害怕,就答應了。


    迴到家裏,謝祿就騙劉玄說,要帶他去郊外看馬。劉玄也沒多想,就跟著去了。到了郊外,謝祿一使眼色,士兵們就衝上去,把劉玄擠得從馬上掉下來,然後用繩子把他給勒死了。


    當天晚上,劉恭就聽說了這個消息,趕緊跑去把劉玄的屍體收殮起來,找了個地方,草草埋了。這劉玄當了兩年多的皇帝,最後落得這麽個淒慘的下場,真是可憐啊!不過這也怪他自己沒本事,怪不得別人。


    後來鄧禹進了長安,接到光武帝劉秀的詔書,讓他把劉玄的屍體遷到霸陵安葬。劉玄有三個兒子,劉求、劉歆、劉鯉,他們帶著母親去了洛陽,劉秀還挺念舊情的,都給他們封了爵。劉求被封為襄邑侯,繼承劉玄的香火;劉歆被封為穀孰侯;劉鯉被封為壽光侯。這劉秀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咱們再說說光武帝劉秀,這時候他已經進了洛陽。他進洛陽的時候,那場麵也是相當壯觀。老百姓們都夾道歡迎,歡唿聲響徹雲霄。劉秀騎著高頭大馬,威風凜凜地走在大街上,看著洛陽城的繁華景象,心裏別提多高興了。


    他知道,自己肩負著恢複漢室的重任,這一路走來,雖然不容易,但總算是有了個好的開始。接下來,他還要麵對很多困難和挑戰,比如怎麽治理國家,怎麽對付那些還在搗亂的勢力。不過劉秀可不是一般人,他有信心把這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劉秀進了洛陽城後,就開始忙著安排各種事情。他先找了個地方,建立了自己的宮殿和官府,然後召集大臣們開會,商量怎麽治理國家。大臣們都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要先發展經濟,讓老百姓吃飽穿暖;有的說要加強軍事力量,防止別人來搗亂;還有的說要重視文化教育,培養人才。


    劉秀聽了大家的話,覺得都很有道理,就綜合起來,製定了一係列的政策。他減免了老百姓的賦稅,讓大家都能輕鬆一點;他還鼓勵農民開墾荒地,種糧食,這樣就能解決吃飯的問題;在軍事上,他加強了軍隊的訓練,提高了士兵的戰鬥力;在文化教育方麵,他開辦了學校,讓孩子們都能讀書識字。


    劉秀這一招一式的,把國家治理得越來越好了。老百姓們都對他讚不絕口,覺得他是個好皇帝。那些以前還在觀望的勢力,看到劉秀這麽厲害,也都紛紛歸附了。劉秀的地盤越來越大,勢力也越來越強,漢朝也漸漸恢複了往日的繁榮。


    不過,這天下還沒有完全太平,還有一些地方的勢力不太聽話,在那兒搗亂。劉秀可不會放過他們,他決定派大軍去征討,把這些不聽話的家夥都收拾了,讓天下真正地統一起來。


    這劉秀就像一隻展翅高飛的雄鷹,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準備迎接更大的挑戰,創造更加輝煌的業績。咱們就等著看他接下來的精彩表現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嶽並收藏三國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