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昭急忙迴到王府,正遇著林彥升離開。
“林大人。”趙德昭上前打了個招唿。
“啊,趙行長。”林彥升迴了一禮。
趙德昭質問到:“鐵路工地不過死了個役工而已,為何一直不開工?”
“趙行長,”林彥升說到:“鐵路上大部分是國庫撥款,似乎並未從銀行借貸。”
趙德昭惱怒於他的明知故問:“國庫撥款從何而來?還不是從銀行借貸。”
林彥升淡淡到:“趙行長倘要追究貸款,可去往戶部,本官隻管修鐵路,其餘事情與本官無關。”
其實趙匡胤病倒之後,作為王府忠實擁躉的林彥升繼續投效在趙德昭帳下。
不過林彥升品級與趙德昭相當,朝中資曆更甚於他,隻是他與皇上更親近而已。
所以林彥升的投效,很像倆人的合作。林彥升有些不自在,趙德昭更不自在,導致倆人有些貌合神離。
“林大人,說話不可如此不負責任。”趙德昭說到:“隨意停工,工地上的幾萬役工怎麽辦?”
林彥升淡淡到:“役工的事,似乎與趙行長更沒有關係吧。”
趙德昭皺眉到:“林大人,我說的是什麽,你應該懂,我若有事,你們誰也別想好。”
林彥升不為所動:“趙行長,宋王總領朝政,沒有宋王的首肯,誰也不能擅自動工。”
說來說去都是廢話,趙德昭隻得進府去找趙匡胤。
“父王,若要扳倒呂端,辦法多得是,為何一定要將鐵路工地停工?”
趙匡胤說到:“鐵路停工,不僅能扳倒呂端,同時還能教訓一下都察院,何樂而不為?”
“父王,”趙德昭焦急到:“可呂端沒倒,孩兒就要倒啦。”
趙匡胤不以為意:“我早讓你不要參與三叔的事,你偏不聽,正好趁此時做個了斷。”
“如何了斷?如今三叔欠銀行的錢何止億萬?”
“我知道你們在套貸,”趙匡胤說到:“但畢竟還是有實物抵押的,加上這些年的獲利,基本也能把賬平掉吧。”
“那孩兒這麽多年的心血就白廢了?”
“嗯?”趙匡胤有些不悅:“你就是如此與本王說話的?再說你那些什麽布行,米行,小貨輪,沒了也就沒了,有甚重要?”
“父王莫要小看這些布行米行,”趙德昭說到:“倘大周天下皆食我米行之米,著我布行之布,衣食住行皆離不開我趙氏,則天下便世世代代盡握於我趙氏之手。”
“異想天開,”趙匡胤冷笑一聲:“手中有兵,朝中有權,天下才盡在掌握。”
“士農工商,何時輪到你商人說了算?”
“父王,形勢變了,如今君為天下綱,除了皇上,再無士農工商之別,父王為何執著於先前?”
“是你太幼稚,”趙匡胤毫不客氣:“數千年來不論如何變革,商業也僅為術,何時能成為道?”
“炎夏數千年,除道統外,誰也不能控製朝政。”
“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何後宮不可幹政?因為權力是有生命的。”
“後宮幹政隨之而來的便是外戚專權,外戚不識道統,隻知攫取利益,必然走向極端傾軋而亡國。”
“為何邊帥不可交結廷臣?因為一旦兩相勾結,便是血雨腥風,生靈塗炭。”
趙德昭不服:“父王,你所說都是故事,曆朝曆代,何時曾像現在這般重視過商貿?”
“除了糧食等必需品劃定界限外,整個大周幾乎全民皆商,倘孩兒控製了商業,不就等於控製全民?”
“任你百般控製,抵不過皇上一道聖旨。”趙匡胤說到:“全民皆商,隻是一種假象,癡兒,你被迷惑啦。”
“商貿隻是百姓的謀生手段,若有可能,百姓還是願意自家孩子考取個功名,繼承道統,造福社稷,青史留名。”
趙德昭不服氣:“可朝中許多官員情願遞了辭呈去開商行怎麽說?”
“林大人。”趙德昭上前打了個招唿。
“啊,趙行長。”林彥升迴了一禮。
趙德昭質問到:“鐵路工地不過死了個役工而已,為何一直不開工?”
“趙行長,”林彥升說到:“鐵路上大部分是國庫撥款,似乎並未從銀行借貸。”
趙德昭惱怒於他的明知故問:“國庫撥款從何而來?還不是從銀行借貸。”
林彥升淡淡到:“趙行長倘要追究貸款,可去往戶部,本官隻管修鐵路,其餘事情與本官無關。”
其實趙匡胤病倒之後,作為王府忠實擁躉的林彥升繼續投效在趙德昭帳下。
不過林彥升品級與趙德昭相當,朝中資曆更甚於他,隻是他與皇上更親近而已。
所以林彥升的投效,很像倆人的合作。林彥升有些不自在,趙德昭更不自在,導致倆人有些貌合神離。
“林大人,說話不可如此不負責任。”趙德昭說到:“隨意停工,工地上的幾萬役工怎麽辦?”
林彥升淡淡到:“役工的事,似乎與趙行長更沒有關係吧。”
趙德昭皺眉到:“林大人,我說的是什麽,你應該懂,我若有事,你們誰也別想好。”
林彥升不為所動:“趙行長,宋王總領朝政,沒有宋王的首肯,誰也不能擅自動工。”
說來說去都是廢話,趙德昭隻得進府去找趙匡胤。
“父王,若要扳倒呂端,辦法多得是,為何一定要將鐵路工地停工?”
趙匡胤說到:“鐵路停工,不僅能扳倒呂端,同時還能教訓一下都察院,何樂而不為?”
“父王,”趙德昭焦急到:“可呂端沒倒,孩兒就要倒啦。”
趙匡胤不以為意:“我早讓你不要參與三叔的事,你偏不聽,正好趁此時做個了斷。”
“如何了斷?如今三叔欠銀行的錢何止億萬?”
“我知道你們在套貸,”趙匡胤說到:“但畢竟還是有實物抵押的,加上這些年的獲利,基本也能把賬平掉吧。”
“那孩兒這麽多年的心血就白廢了?”
“嗯?”趙匡胤有些不悅:“你就是如此與本王說話的?再說你那些什麽布行,米行,小貨輪,沒了也就沒了,有甚重要?”
“父王莫要小看這些布行米行,”趙德昭說到:“倘大周天下皆食我米行之米,著我布行之布,衣食住行皆離不開我趙氏,則天下便世世代代盡握於我趙氏之手。”
“異想天開,”趙匡胤冷笑一聲:“手中有兵,朝中有權,天下才盡在掌握。”
“士農工商,何時輪到你商人說了算?”
“父王,形勢變了,如今君為天下綱,除了皇上,再無士農工商之別,父王為何執著於先前?”
“是你太幼稚,”趙匡胤毫不客氣:“數千年來不論如何變革,商業也僅為術,何時能成為道?”
“炎夏數千年,除道統外,誰也不能控製朝政。”
“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何後宮不可幹政?因為權力是有生命的。”
“後宮幹政隨之而來的便是外戚專權,外戚不識道統,隻知攫取利益,必然走向極端傾軋而亡國。”
“為何邊帥不可交結廷臣?因為一旦兩相勾結,便是血雨腥風,生靈塗炭。”
趙德昭不服:“父王,你所說都是故事,曆朝曆代,何時曾像現在這般重視過商貿?”
“除了糧食等必需品劃定界限外,整個大周幾乎全民皆商,倘孩兒控製了商業,不就等於控製全民?”
“任你百般控製,抵不過皇上一道聖旨。”趙匡胤說到:“全民皆商,隻是一種假象,癡兒,你被迷惑啦。”
“商貿隻是百姓的謀生手段,若有可能,百姓還是願意自家孩子考取個功名,繼承道統,造福社稷,青史留名。”
趙德昭不服氣:“可朝中許多官員情願遞了辭呈去開商行怎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