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烈鈞當即和陳烈朝攀談起來,倒把柴宗訓三人讓陳烈勇招待。
“當年先祖是怎麽逃過隋廷追殺的?”
“先祖是如何出海去到蘇祿的?”
“蘇祿的生活怎麽樣?”
“德安這個地方環境真不錯。”
倆人就像失散多年的兄弟,詢問對方的境況。
聊到興起時,陳烈朝說到:“鈞弟,為兄帶你參觀一下我們的家吧。”
“好啊好啊,我也正想知道一千多個叔伯兄弟是怎麽生活的呢。”
“三位貴客也一同來吧。”
穿過正宅,傳來郎朗的讀書聲。抬眼望去,正是義門世家東佳書院。
陳烈朝介紹到:“家中子孫於蒙養時,便擇師,稍長,令從師習聖賢書,教給禮義,以乖行誼心術。倘資性剛敏,明物清醇者,嚴教舉業,期正道以取青紫。若中人之資,亦教之知理明義,使其去其兇狠驕惰之習,以承家教。又當教之以忠厚而儉樸,因之庶免習為輕浮以入敗類。”
“好,好,好。”陳烈鈞激動得不知道說什麽好,隻是不停稱讚。
書院旁有祖訓堂,堂中掛有義門先祖陳旺畫像,爐中香火不斷,畫像之策石碑上有祖訓十三條。
玉黍小聲問到:“阿丹哥,上麵寫的什麽?”
“這是義門家規祖訓,”秦阿丹說到:“所有義門子孫須照此執行。”
玉黍吐吐舌頭:“中原不是有律法麽?還要家規做什麽?”
秦阿丹解釋到:“中原許多家族都有家規,且家規要嚴於律法,多是要求家人忠義孝悌的。”
祖訓堂邊有禦樓,其中掛著陳朝皇帝畫像,看到陳宣宗畫像,陳烈鈞當即跪下叩頭,陳烈朝也跟著跪下,這是他倆共同的祖先。
家中掛先朝皇帝畫像,是違製的,但陳氏孝義,唐僖宗特許建此禦樓,供義門悼念先人。
“我好像明白一點什麽了,”玉黍小聲說到:“一個祖先傳下來,按字排輩,幾百年後後代不至於亂了輩分胡亂稱唿。迴到大食我要向賽義提王子諫言,讓大食人也排輩,說不定我的輩分很高很高呢。”
過了禦樓,還有許許多多的亭台樓閣,有專門用來接待官員的,有藏書樓,有供人嬉戲的院子等等。
才走一半,便近天黑,陳烈朝說到:“幾位貴客不如暫且迴饋食堂用膳,明日再來賞玩吧。”
柴宗訓求之不得:“也好,我也想見識一下千人同食的場麵。”
饋食堂之大,以柴宗訓兩世為人的見識,都未曾見識過。
讀大學時的食堂也算不小,但跟饋食堂一比,不過小巫見大巫。
站在門口放眼望去,數百張八仙桌整齊擺放,食堂中已聚集不少陳氏家人,但因人未到齊,所以還未上菜。
人數雖多,且多數是農夫裝扮,卻並不喧嘩,即便有聊天的,也多是壓低聲音。
門口的牆邊,一圈青石壘起來的石槽,槽邊已聚集不少家犬。
重頭戲來啦,柴宗訓說到:“阿丹,將你買的包子給我。”
秦阿丹卸下包袱:“都半日了,想必早涼了吧。”
“無妨,”柴宗訓笑到:“我來給你看場好戲。”
陳烈朝知道他要幹什麽,隻站在一邊說到:“蘇公子,眼下義門家犬早已超過百隻啦。”
家犬聞到包子香,紛紛湊了過來。
柴宗訓也不含糊,打開包袱便將包子抖落在地。
離得近的家犬搶了一隻包子後便轉身離開,其後的家犬紛紛爭先恐後的上前搶包子。
“阿丹哥,這是不是你教我的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
“是…吧。”秦阿丹不確定,拿包子喂狗是什麽好戲。
九十九隻包子很快被搶完,後來的狗將包袱撕得粉碎,卻沒有找到包子,抬頭眼巴巴的看著柴宗訓。
玉黍指著身邊的家犬唿到:“喏,它的包子沒吃,快去搶它的。”
家犬仿佛聽懂了,看了旁邊的同類一眼,隨即又抬頭望著柴宗訓。
“汪,汪。”沒搶到包子的家犬失望的叫了幾聲,垂頭喪氣的站到石槽邊。
其餘搶到包子的家犬興奮的竄來竄去,相互嬉戲。
“咦,它們含著包子怎麽不吃?”玉黍問到。
秦阿丹搖搖頭:“我不知道。”
接著更讓他們震撼的一幕出現,那些搶到包子的家犬,終於發現有不少同類沒搶到,紛紛走到槽邊,將包子吐在地上。
“這是什麽意思?”玉黍瞪大眼睛:“肉包子打狗,還能迴來?”
包子吐出後,所有家犬一字排開站在石槽邊,一副不安的等開飯的樣子。
秦阿丹特地數了數,九十九個包子,一個不少全在地上,他驚訝到:“莫不是狗也講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陳烈鈞歎到:“蜂擁搶包子,乃是犬之天性,見同伴無食,又將包子吐出,豈非人之義也?若非我陳家,天下還有何處有此犬類?”
“你又不是這裏的人。”看到他得意,玉黍忍不住潑了句冷水。
“誰說我不是了?”陳烈鈞連忙辯到:“此處是我同宗,有我祖先牌位,便是我的根。”
此時有陳家下人擔著犬食前來,一桶桶犬食順著石槽向前流去,但沒有一條狗搶先低頭去吃食。
即便所有犬食全部倒完,這些家犬雖然搖頭晃腦很著急,但也仍沒有下嘴。
此時一隻瘸腿家犬晃晃悠悠從外麵進來,走到石槽邊叫了一聲,連同這隻瘸腿家犬在內,所有家犬紛紛低頭吃食起來。
“神跡,簡直就是神跡。”秦阿丹的詞匯量不夠,隻能唿神。
柴宗訓也在心中暗讚,若非親眼所見,豈能相信百犬同槽之事為真?
一旁陳烈朝做了個請的手勢:“幾位貴客請入席。”
四人連同陳烈朝坐了個桌,此時有下人給這附近的幾桌上菜,陳烈鈞有些不好意思:“其他家人未食,我等豈能先吃?”
“鈞弟須隨我一起等,這三位貴客可以先吃。”陳烈朝說到。
玉黍一指其他上菜的桌子:“那他們呢。”
陳烈朝解釋到:“他們也是家中貴客,可以先吃。”
“主人家未吃,”柴宗訓說到:“客人怎能先吃?”
“客隨主便,”陳烈朝執禮到:“蘇公子請吧。”
柴宗訓起身看了一眼:“桌子都坐滿了,馬上應該能全部開飯了吧。”
陳烈朝解釋到:“這幾日秋收,家中愚兄烈維率子侄巡視穀場,防止走水,馬上就該迴來了吧。”
果然坐不多時,一個中年漢子帶著幾個後生進來,找地方坐下後,一聲鼓響,下人魚貫上菜。
玉黍歎到:“這吃個飯也太麻煩了吧。”
秦阿丹搖頭到:“這不叫麻煩,中原素來是禮儀之邦,這叫孝義。”
千人同食卻無喧嘩之聲,吃飽向同桌告辭,隨後離席而去。
以現代眼光看,這是封建壓抑人性,但柴宗訓卻從中看到了紀律,看到了秩序。
吃過飯出來,那些家犬也全都吃完,歡實的搖頭晃腦出去,而那九十九個包子,依然堆在石槽邊一動未動。
飯後聽說來了同宗,不少陳氏家人前來探望。
這位是哥哥,那是侄子,那個輩分還要低,是重孫,輩分更低的,竟是玄孫。
每個人都和陳烈鈞熱情的攀談著,仿佛他是一個出外多年的遊子迴到老家。
陳烈鈞也切實感受到家族溫暖,誠摯的迴應著每一個人。
不少人聽說陳烈鈞在蘇祿,紛紛建議他就此搬迴來。現在大周正是太平盛世,搬迴來闔家團圓,也不影響來往貿易。
眼見陳烈鈞有動心的意思,陳烈朝認真的說到:“蘇祿便是再好,卻也是異邦。經商雖好,卻總有風險,不如詩書傳家久遠。不如就此搬迴來,讓子侄入東佳書院研讀,倘是天賦異稟得個一官半職的,便再也不用愁啦。”
“人家在蘇祿生活得好好的,為什麽要迴來。”玉黍小聲到:“而且蘇公子說帶我們看看大周有超級大都市的原因,我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
“我看出來了,”秦阿丹說到:“中原之所以能夠有很多超級大都市,原因在中原人。”
“中原人?”玉黍疑惑到:“他們可比大食人瘦弱多了。”
“不,中原人雖不強壯,他們卻懂忠孝節義,知道謙讓忍讓,你且看看那巡查穀場的陳烈維,其他人都輕鬆的坐著等吃飯,他在穀場很晚才迴,卻沒有聽到一句怨言。”
“而饋食堂的一千多人,就等著陳烈維一人,卻也沒有一個人說什麽,都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事,這些大食人做得到嗎?”
“大食就不會有這麽多人一同吃飯。”
“所以中原人團結,講禮節,懂孝義,能謙讓,會付出。這樣的人多了,中原怎會不強大?有幾個超級大都市又算的了什麽。”
這一天的行程,也讓陳烈鈞感慨頗多。
“蘇兄,謝謝你帶我來這裏。”陳烈鈞開口到:“雖然你有刻意之嫌,但我仍然感謝你。”
柴宗訓笑到:“真的不會怪我?”
陳烈鈞說到:“從進門樓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覺自己屬於這裏,我陳家就應該這樣。這一次迴蘇祿,我定將家中老父親接來德安看一眼,讓他找到自己的根,從而舉族遷迴中原。”
“當年先祖是怎麽逃過隋廷追殺的?”
“先祖是如何出海去到蘇祿的?”
“蘇祿的生活怎麽樣?”
“德安這個地方環境真不錯。”
倆人就像失散多年的兄弟,詢問對方的境況。
聊到興起時,陳烈朝說到:“鈞弟,為兄帶你參觀一下我們的家吧。”
“好啊好啊,我也正想知道一千多個叔伯兄弟是怎麽生活的呢。”
“三位貴客也一同來吧。”
穿過正宅,傳來郎朗的讀書聲。抬眼望去,正是義門世家東佳書院。
陳烈朝介紹到:“家中子孫於蒙養時,便擇師,稍長,令從師習聖賢書,教給禮義,以乖行誼心術。倘資性剛敏,明物清醇者,嚴教舉業,期正道以取青紫。若中人之資,亦教之知理明義,使其去其兇狠驕惰之習,以承家教。又當教之以忠厚而儉樸,因之庶免習為輕浮以入敗類。”
“好,好,好。”陳烈鈞激動得不知道說什麽好,隻是不停稱讚。
書院旁有祖訓堂,堂中掛有義門先祖陳旺畫像,爐中香火不斷,畫像之策石碑上有祖訓十三條。
玉黍小聲問到:“阿丹哥,上麵寫的什麽?”
“這是義門家規祖訓,”秦阿丹說到:“所有義門子孫須照此執行。”
玉黍吐吐舌頭:“中原不是有律法麽?還要家規做什麽?”
秦阿丹解釋到:“中原許多家族都有家規,且家規要嚴於律法,多是要求家人忠義孝悌的。”
祖訓堂邊有禦樓,其中掛著陳朝皇帝畫像,看到陳宣宗畫像,陳烈鈞當即跪下叩頭,陳烈朝也跟著跪下,這是他倆共同的祖先。
家中掛先朝皇帝畫像,是違製的,但陳氏孝義,唐僖宗特許建此禦樓,供義門悼念先人。
“我好像明白一點什麽了,”玉黍小聲說到:“一個祖先傳下來,按字排輩,幾百年後後代不至於亂了輩分胡亂稱唿。迴到大食我要向賽義提王子諫言,讓大食人也排輩,說不定我的輩分很高很高呢。”
過了禦樓,還有許許多多的亭台樓閣,有專門用來接待官員的,有藏書樓,有供人嬉戲的院子等等。
才走一半,便近天黑,陳烈朝說到:“幾位貴客不如暫且迴饋食堂用膳,明日再來賞玩吧。”
柴宗訓求之不得:“也好,我也想見識一下千人同食的場麵。”
饋食堂之大,以柴宗訓兩世為人的見識,都未曾見識過。
讀大學時的食堂也算不小,但跟饋食堂一比,不過小巫見大巫。
站在門口放眼望去,數百張八仙桌整齊擺放,食堂中已聚集不少陳氏家人,但因人未到齊,所以還未上菜。
人數雖多,且多數是農夫裝扮,卻並不喧嘩,即便有聊天的,也多是壓低聲音。
門口的牆邊,一圈青石壘起來的石槽,槽邊已聚集不少家犬。
重頭戲來啦,柴宗訓說到:“阿丹,將你買的包子給我。”
秦阿丹卸下包袱:“都半日了,想必早涼了吧。”
“無妨,”柴宗訓笑到:“我來給你看場好戲。”
陳烈朝知道他要幹什麽,隻站在一邊說到:“蘇公子,眼下義門家犬早已超過百隻啦。”
家犬聞到包子香,紛紛湊了過來。
柴宗訓也不含糊,打開包袱便將包子抖落在地。
離得近的家犬搶了一隻包子後便轉身離開,其後的家犬紛紛爭先恐後的上前搶包子。
“阿丹哥,這是不是你教我的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
“是…吧。”秦阿丹不確定,拿包子喂狗是什麽好戲。
九十九隻包子很快被搶完,後來的狗將包袱撕得粉碎,卻沒有找到包子,抬頭眼巴巴的看著柴宗訓。
玉黍指著身邊的家犬唿到:“喏,它的包子沒吃,快去搶它的。”
家犬仿佛聽懂了,看了旁邊的同類一眼,隨即又抬頭望著柴宗訓。
“汪,汪。”沒搶到包子的家犬失望的叫了幾聲,垂頭喪氣的站到石槽邊。
其餘搶到包子的家犬興奮的竄來竄去,相互嬉戲。
“咦,它們含著包子怎麽不吃?”玉黍問到。
秦阿丹搖搖頭:“我不知道。”
接著更讓他們震撼的一幕出現,那些搶到包子的家犬,終於發現有不少同類沒搶到,紛紛走到槽邊,將包子吐在地上。
“這是什麽意思?”玉黍瞪大眼睛:“肉包子打狗,還能迴來?”
包子吐出後,所有家犬一字排開站在石槽邊,一副不安的等開飯的樣子。
秦阿丹特地數了數,九十九個包子,一個不少全在地上,他驚訝到:“莫不是狗也講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陳烈鈞歎到:“蜂擁搶包子,乃是犬之天性,見同伴無食,又將包子吐出,豈非人之義也?若非我陳家,天下還有何處有此犬類?”
“你又不是這裏的人。”看到他得意,玉黍忍不住潑了句冷水。
“誰說我不是了?”陳烈鈞連忙辯到:“此處是我同宗,有我祖先牌位,便是我的根。”
此時有陳家下人擔著犬食前來,一桶桶犬食順著石槽向前流去,但沒有一條狗搶先低頭去吃食。
即便所有犬食全部倒完,這些家犬雖然搖頭晃腦很著急,但也仍沒有下嘴。
此時一隻瘸腿家犬晃晃悠悠從外麵進來,走到石槽邊叫了一聲,連同這隻瘸腿家犬在內,所有家犬紛紛低頭吃食起來。
“神跡,簡直就是神跡。”秦阿丹的詞匯量不夠,隻能唿神。
柴宗訓也在心中暗讚,若非親眼所見,豈能相信百犬同槽之事為真?
一旁陳烈朝做了個請的手勢:“幾位貴客請入席。”
四人連同陳烈朝坐了個桌,此時有下人給這附近的幾桌上菜,陳烈鈞有些不好意思:“其他家人未食,我等豈能先吃?”
“鈞弟須隨我一起等,這三位貴客可以先吃。”陳烈朝說到。
玉黍一指其他上菜的桌子:“那他們呢。”
陳烈朝解釋到:“他們也是家中貴客,可以先吃。”
“主人家未吃,”柴宗訓說到:“客人怎能先吃?”
“客隨主便,”陳烈朝執禮到:“蘇公子請吧。”
柴宗訓起身看了一眼:“桌子都坐滿了,馬上應該能全部開飯了吧。”
陳烈朝解釋到:“這幾日秋收,家中愚兄烈維率子侄巡視穀場,防止走水,馬上就該迴來了吧。”
果然坐不多時,一個中年漢子帶著幾個後生進來,找地方坐下後,一聲鼓響,下人魚貫上菜。
玉黍歎到:“這吃個飯也太麻煩了吧。”
秦阿丹搖頭到:“這不叫麻煩,中原素來是禮儀之邦,這叫孝義。”
千人同食卻無喧嘩之聲,吃飽向同桌告辭,隨後離席而去。
以現代眼光看,這是封建壓抑人性,但柴宗訓卻從中看到了紀律,看到了秩序。
吃過飯出來,那些家犬也全都吃完,歡實的搖頭晃腦出去,而那九十九個包子,依然堆在石槽邊一動未動。
飯後聽說來了同宗,不少陳氏家人前來探望。
這位是哥哥,那是侄子,那個輩分還要低,是重孫,輩分更低的,竟是玄孫。
每個人都和陳烈鈞熱情的攀談著,仿佛他是一個出外多年的遊子迴到老家。
陳烈鈞也切實感受到家族溫暖,誠摯的迴應著每一個人。
不少人聽說陳烈鈞在蘇祿,紛紛建議他就此搬迴來。現在大周正是太平盛世,搬迴來闔家團圓,也不影響來往貿易。
眼見陳烈鈞有動心的意思,陳烈朝認真的說到:“蘇祿便是再好,卻也是異邦。經商雖好,卻總有風險,不如詩書傳家久遠。不如就此搬迴來,讓子侄入東佳書院研讀,倘是天賦異稟得個一官半職的,便再也不用愁啦。”
“人家在蘇祿生活得好好的,為什麽要迴來。”玉黍小聲到:“而且蘇公子說帶我們看看大周有超級大都市的原因,我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
“我看出來了,”秦阿丹說到:“中原之所以能夠有很多超級大都市,原因在中原人。”
“中原人?”玉黍疑惑到:“他們可比大食人瘦弱多了。”
“不,中原人雖不強壯,他們卻懂忠孝節義,知道謙讓忍讓,你且看看那巡查穀場的陳烈維,其他人都輕鬆的坐著等吃飯,他在穀場很晚才迴,卻沒有聽到一句怨言。”
“而饋食堂的一千多人,就等著陳烈維一人,卻也沒有一個人說什麽,都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事,這些大食人做得到嗎?”
“大食就不會有這麽多人一同吃飯。”
“所以中原人團結,講禮節,懂孝義,能謙讓,會付出。這樣的人多了,中原怎會不強大?有幾個超級大都市又算的了什麽。”
這一天的行程,也讓陳烈鈞感慨頗多。
“蘇兄,謝謝你帶我來這裏。”陳烈鈞開口到:“雖然你有刻意之嫌,但我仍然感謝你。”
柴宗訓笑到:“真的不會怪我?”
陳烈鈞說到:“從進門樓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覺自己屬於這裏,我陳家就應該這樣。這一次迴蘇祿,我定將家中老父親接來德安看一眼,讓他找到自己的根,從而舉族遷迴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