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之後,趙匡胤果然進宮找柴宗訓,痛陳出兵南唐的弊端。
柴宗訓有些不耐煩:“宋王,此時再不出兵,更待何時?非要等到養出一群少爺兵吃敗仗才好麽?”
“皇上,”趙匡胤辯解到:“非是臣阻攔出兵,隻是皇上可將出兵方向略做改動,先收歸南漢,再命吳越交出版圖,爾後將北漢收歸。如此,隻剩下遼、南唐和大周,再無其他掛礙,皇上再收歸南唐不遲。”
“如此倉促收集糧草,南唐必有防備,征戰必遷延日久,若國力損耗,何時才能擊退遼國?”
“吾皇正值少年,統一天下,不必急於一時。”
這也不急於一時,那也不急於一時,難怪‘送’了兩朝。
柴宗訓不想和他解釋那麽多,隻說到:“攻南唐之事,朕意已決,宋王且先調集糧草至汴梁,待朕隨時出兵。”
“皇上,”趙匡胤又說到:“若是征南唐,糧草可以調集至淮南,又何必儲藏於汴梁?如此往返,豈非浪費?”
柴宗訓說到:“宋王且先照朕的意思辦,不必過問其他。”
“皇上。”
“朕意已決,”柴宗訓伸手打斷趙匡胤:“卿勿複言。”
“皇上,臣要說。”趙匡胤說到:“太祖和太宗兩朝浴血,才開創這大周江山,皇上若一意孤行,恐宗廟社稷不保啊。”
自總攬朝政之後,趙匡胤還真是兢兢業業,把個大周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條,他不想看到自己的成果就這麽被葬送。
柴宗訓微微皺眉:“宋王不必危言聳聽,朕且與你打個賭,你去軍中問問,若不想打南唐的占多數,朕立刻罷兵,若想打南唐的占多數,宋王便按照旨意調集糧草,如何?”
趙匡胤恨不能苦笑:“皇上,那些大頭兵知道什麽,他們隻想著戰場獲勝封妻蔭子,更何況南唐富庶,征南唐說不定能發一筆小財。”
“對了,”柴宗訓說到:“大頭兵發小財,朕發大財,有了江南富庶之地,朕便能征更多的兵,造更多的甲器,屆時周邊諸國還不是手到擒來?”
“皇上,”趙匡胤說到:“征伐方略豈能因錢多錢少來定?況遼軍若趁此時來攻,我軍不得不迴師救援,屆時隻怕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耗費了國力而已。”
柴宗訓神秘一笑:“宋王,朕與你打個賭,此次遼國必不會出兵,若遼有出兵跡象,朕即刻罷兵,如何?”
“皇上,那又是何必呢?”趙匡胤說到。
“總之,此次朕一定要出兵征伐,說不準還會禦駕親征,宋王還是去做準備吧。”
眼見無法說服柴宗訓,趙匡胤隻得離開,他打算迴去聯絡幾位朝臣,再次向柴宗訓上書。臨走他搖頭腹誹:“因錢多而征伐,這種出兵方略,聞所未聞。”
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錢多且無自保能力,當然是征伐的方向了。
軍中聽說即將征伐南唐,個個喜不自勝。
早就聽說南唐富庶,雖然柴宗訓一向要求軍士們不得有犯秋毫,但掉在錢堆裏,要是空手而歸的話,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唯一鬱悶的是慕容德豐,聽說征伐南唐,他大失所望,急忙前去找慕容延釗論理。
“父王,聽說皇上下令即刻征伐南唐?”
慕容延釗很平淡的說到:“南唐早就該伐,隻因宋王阻攔才一直未成行,如今皇上終於下定決心,我等建功立業的機會又到啦。”
“父王,”慕容德豐耐著性子說到:“孩兒早與父王分析過征南唐的弊端,既是宋王阻攔,父王為何不與宋王一同勸諫皇上?”
“南唐遲早要打,而且他是皇上,我說話有什麽用?”
“可征南唐,會讓大周隨時有滅國的危險,即便遼國此次坐視南唐被滅,可隻要遼國朝中提高警惕,在幽雲十六州駐紮重兵,便隨時會威脅到汴梁,屆時我大周國庫即便再充裕,也永遠都隻能偏安一隅啦。”
“你這孩子,胡言亂語些什麽?”慕容延釗說到:“為臣之道,當忠於君父,謹守君令,勿要妄議國政。”
“父王,”慕容德豐怒到:“你這是愚忠,會害了社稷。”
慕容延釗眼珠一瞪:“我會害了社稷?當日隨太宗皇帝從征高平,若無我死戰,大周在不在都還兩說。再說了,害社稷能封王?你且休再胡言亂語,此次征南唐迴來,我會請旨立你為世子,老老實實守好你老子為你拚下的這份富貴才是要務。”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慕容德豐痛心疾首:“父王,若大周宗社不保,慕容家的富貴從何談起?”
“放屁,”慕容延釗罵到:“還沒有大周的時候,你爺爺便是開州刺史,你爹我便是奉國軍都虞侯,卻是與大周宗社何幹?”
慕容延釗說的話,代表這個時代大多數軍官,特別是軍官世家的想法。
皇帝是誰不重要,反正打了勝仗你得封賞,打了敗仗是因為敵軍太強大,作為統帥的皇帝指揮不利。
慕容延釗方才說的從征高平,在這場戰役中,前鋒主將樊愛能、何徽見敵軍勢大,竟然望風而逃,而且沿途還劫掠百姓。
若非趙匡胤、慕容延釗、張永德等死戰,大周還真有可能宗社不保。
對於柴宗訓,慕容延釗服的是他的機心,謀略,所以不敢有二心。反正你讓我打誰,我就打誰,贏了有功,輸了我不背鍋。換個人來做皇上,反正我手裏有兵,一樣可以高官厚祿。
所以趙匡義一戰廢掉趙匡胤多年積累,就等於給柴宗訓開了個掛一樣。
柴宗訓再次來到豐樂樓的時候,慕容德豐正在一個人喝悶酒。
柴宗訓有心逗他:“慕容兄,聽說馬上就要出征了,你怎地還有閑心喝酒?”
“幼安兄,”慕容德豐將酒壺重重一頓:“來,陪我喝點兒。”
柴宗訓上下打量著他:“慕容兄何故悶悶不樂?”
慕容德豐將兩個酒杯都倒滿:“我真羨慕幼安兄,滿腹詩書不問世事,忙時窗下苦讀,閑了便攜詩情縱意花叢,不似我這般借酒澆愁。”
“我知道慕容兄向來憂國憂民,”柴宗訓說到:“既如此,你為何不向皇上上書?”
慕容德豐說到:“天意難違,便是趙匡胤老匹夫都沒能讓皇上迴心轉意,我一個蔭封的虞侯,皇上怎會聽我的?”
柴宗訓笑到:“其實征南唐也不錯,屆時大周國庫更充盈,將有更多的精力來收複幽雲十六州。”
“嘿,”慕容德豐苦笑一聲:“打仗靠的是錢糧,但要打勝仗,僅僅有錢糧是不夠的。”
“遼兵兇悍,兼有重騎兵,非銳意進取之兵不可勝。待征南唐歸來,軍士在溫柔鄉中待過,早已師老兵疲,如何肯在苦寒之地征戰?如何能勝遼兵?”
“反倒是先征幽雲,經過血與火的淬煉,必能一鼓而踏平南唐。”
慕容德豐說的,柴宗訓都懂,他仍是笑到:“慕容兄何必抑鬱,說不定情況不像你想的那樣呢。”
慕容德豐歎口氣:“但願如此吧,希望太祖太宗在天有靈,保我大周江山無虞。”
此時知客探頭探腦的過來:“辛公子,嘉敏姑娘請你前去一敘。”
再次來到嘉敏的小院,嘉敏卻是一臉不悅。
“嘉敏姑娘,你怎麽了?”柴宗訓問到。
嘉敏麵色稍稍緩解:“公子,我上次與你說的,公子隻當是耳旁風吧。”
哦,對了,上次嘉敏說過讓柴宗訓再也別到豐樂樓來。
柴宗訓其實也頗不自在,查訪多日,一點線索也沒有,莫非真的是自己多心?
眼見嘉敏瞪著水汪汪的眼睛看著,柴宗訓歪著頭想了半天,隻得像個痞子般說到:“我也不知怎麽就來了,這腳仿佛有些不由自主。”
雖然像痞子,但他也不敢說得太唐突。
嘉敏說到:“公子若有心出仕,我可為公子在宋王麵前提及,抑或公子可以直接投靠在齊王門下,這倆人一政一軍,均是大周最顯赫之人,公子無須待價而沽。”
看來嘉敏又理解錯了他的意思,還是以為柴宗訓想投靠在某個顯貴門下。
“嘉敏姑娘,”柴宗訓說到:“我實無心為哪個顯貴效力。”
嘉敏眉頭微皺,思慮一會說到:“若公子隻想吟風弄月,我倒可以為公子推薦個去處。”
“哦?”柴宗訓問到:“何處?”
“南唐,”嘉敏說到:“南唐自國主以下,人人都喜尋章摘句,且從未有因言獲罪者,公子前去,當能如魚得水。”
“前次南唐使臣馮延魯入貢,曾於豐樂樓宴請宋王,我與他有一麵之緣,若公子願去南唐,我可為公子寫一封薦章。”
馮延魯在豐樂樓宴請趙匡胤,正是在元宵佳節,如果不是皇帝,柴宗訓倒還真想去南唐耍耍,可惜脫不開身。
隻能等待將來天下一統,巡幸江南了。
“姑娘的好意,我心領了,”柴宗訓說到:“隻恐家中二老不願我遠行。”
嘉敏還待說什麽,外麵婢女輕聲叫到:“姑娘,宋王來了。”
柴宗訓有些不耐煩:“宋王,此時再不出兵,更待何時?非要等到養出一群少爺兵吃敗仗才好麽?”
“皇上,”趙匡胤辯解到:“非是臣阻攔出兵,隻是皇上可將出兵方向略做改動,先收歸南漢,再命吳越交出版圖,爾後將北漢收歸。如此,隻剩下遼、南唐和大周,再無其他掛礙,皇上再收歸南唐不遲。”
“如此倉促收集糧草,南唐必有防備,征戰必遷延日久,若國力損耗,何時才能擊退遼國?”
“吾皇正值少年,統一天下,不必急於一時。”
這也不急於一時,那也不急於一時,難怪‘送’了兩朝。
柴宗訓不想和他解釋那麽多,隻說到:“攻南唐之事,朕意已決,宋王且先調集糧草至汴梁,待朕隨時出兵。”
“皇上,”趙匡胤又說到:“若是征南唐,糧草可以調集至淮南,又何必儲藏於汴梁?如此往返,豈非浪費?”
柴宗訓說到:“宋王且先照朕的意思辦,不必過問其他。”
“皇上。”
“朕意已決,”柴宗訓伸手打斷趙匡胤:“卿勿複言。”
“皇上,臣要說。”趙匡胤說到:“太祖和太宗兩朝浴血,才開創這大周江山,皇上若一意孤行,恐宗廟社稷不保啊。”
自總攬朝政之後,趙匡胤還真是兢兢業業,把個大周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條,他不想看到自己的成果就這麽被葬送。
柴宗訓微微皺眉:“宋王不必危言聳聽,朕且與你打個賭,你去軍中問問,若不想打南唐的占多數,朕立刻罷兵,若想打南唐的占多數,宋王便按照旨意調集糧草,如何?”
趙匡胤恨不能苦笑:“皇上,那些大頭兵知道什麽,他們隻想著戰場獲勝封妻蔭子,更何況南唐富庶,征南唐說不定能發一筆小財。”
“對了,”柴宗訓說到:“大頭兵發小財,朕發大財,有了江南富庶之地,朕便能征更多的兵,造更多的甲器,屆時周邊諸國還不是手到擒來?”
“皇上,”趙匡胤說到:“征伐方略豈能因錢多錢少來定?況遼軍若趁此時來攻,我軍不得不迴師救援,屆時隻怕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耗費了國力而已。”
柴宗訓神秘一笑:“宋王,朕與你打個賭,此次遼國必不會出兵,若遼有出兵跡象,朕即刻罷兵,如何?”
“皇上,那又是何必呢?”趙匡胤說到。
“總之,此次朕一定要出兵征伐,說不準還會禦駕親征,宋王還是去做準備吧。”
眼見無法說服柴宗訓,趙匡胤隻得離開,他打算迴去聯絡幾位朝臣,再次向柴宗訓上書。臨走他搖頭腹誹:“因錢多而征伐,這種出兵方略,聞所未聞。”
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錢多且無自保能力,當然是征伐的方向了。
軍中聽說即將征伐南唐,個個喜不自勝。
早就聽說南唐富庶,雖然柴宗訓一向要求軍士們不得有犯秋毫,但掉在錢堆裏,要是空手而歸的話,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唯一鬱悶的是慕容德豐,聽說征伐南唐,他大失所望,急忙前去找慕容延釗論理。
“父王,聽說皇上下令即刻征伐南唐?”
慕容延釗很平淡的說到:“南唐早就該伐,隻因宋王阻攔才一直未成行,如今皇上終於下定決心,我等建功立業的機會又到啦。”
“父王,”慕容德豐耐著性子說到:“孩兒早與父王分析過征南唐的弊端,既是宋王阻攔,父王為何不與宋王一同勸諫皇上?”
“南唐遲早要打,而且他是皇上,我說話有什麽用?”
“可征南唐,會讓大周隨時有滅國的危險,即便遼國此次坐視南唐被滅,可隻要遼國朝中提高警惕,在幽雲十六州駐紮重兵,便隨時會威脅到汴梁,屆時我大周國庫即便再充裕,也永遠都隻能偏安一隅啦。”
“你這孩子,胡言亂語些什麽?”慕容延釗說到:“為臣之道,當忠於君父,謹守君令,勿要妄議國政。”
“父王,”慕容德豐怒到:“你這是愚忠,會害了社稷。”
慕容延釗眼珠一瞪:“我會害了社稷?當日隨太宗皇帝從征高平,若無我死戰,大周在不在都還兩說。再說了,害社稷能封王?你且休再胡言亂語,此次征南唐迴來,我會請旨立你為世子,老老實實守好你老子為你拚下的這份富貴才是要務。”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慕容德豐痛心疾首:“父王,若大周宗社不保,慕容家的富貴從何談起?”
“放屁,”慕容延釗罵到:“還沒有大周的時候,你爺爺便是開州刺史,你爹我便是奉國軍都虞侯,卻是與大周宗社何幹?”
慕容延釗說的話,代表這個時代大多數軍官,特別是軍官世家的想法。
皇帝是誰不重要,反正打了勝仗你得封賞,打了敗仗是因為敵軍太強大,作為統帥的皇帝指揮不利。
慕容延釗方才說的從征高平,在這場戰役中,前鋒主將樊愛能、何徽見敵軍勢大,竟然望風而逃,而且沿途還劫掠百姓。
若非趙匡胤、慕容延釗、張永德等死戰,大周還真有可能宗社不保。
對於柴宗訓,慕容延釗服的是他的機心,謀略,所以不敢有二心。反正你讓我打誰,我就打誰,贏了有功,輸了我不背鍋。換個人來做皇上,反正我手裏有兵,一樣可以高官厚祿。
所以趙匡義一戰廢掉趙匡胤多年積累,就等於給柴宗訓開了個掛一樣。
柴宗訓再次來到豐樂樓的時候,慕容德豐正在一個人喝悶酒。
柴宗訓有心逗他:“慕容兄,聽說馬上就要出征了,你怎地還有閑心喝酒?”
“幼安兄,”慕容德豐將酒壺重重一頓:“來,陪我喝點兒。”
柴宗訓上下打量著他:“慕容兄何故悶悶不樂?”
慕容德豐將兩個酒杯都倒滿:“我真羨慕幼安兄,滿腹詩書不問世事,忙時窗下苦讀,閑了便攜詩情縱意花叢,不似我這般借酒澆愁。”
“我知道慕容兄向來憂國憂民,”柴宗訓說到:“既如此,你為何不向皇上上書?”
慕容德豐說到:“天意難違,便是趙匡胤老匹夫都沒能讓皇上迴心轉意,我一個蔭封的虞侯,皇上怎會聽我的?”
柴宗訓笑到:“其實征南唐也不錯,屆時大周國庫更充盈,將有更多的精力來收複幽雲十六州。”
“嘿,”慕容德豐苦笑一聲:“打仗靠的是錢糧,但要打勝仗,僅僅有錢糧是不夠的。”
“遼兵兇悍,兼有重騎兵,非銳意進取之兵不可勝。待征南唐歸來,軍士在溫柔鄉中待過,早已師老兵疲,如何肯在苦寒之地征戰?如何能勝遼兵?”
“反倒是先征幽雲,經過血與火的淬煉,必能一鼓而踏平南唐。”
慕容德豐說的,柴宗訓都懂,他仍是笑到:“慕容兄何必抑鬱,說不定情況不像你想的那樣呢。”
慕容德豐歎口氣:“但願如此吧,希望太祖太宗在天有靈,保我大周江山無虞。”
此時知客探頭探腦的過來:“辛公子,嘉敏姑娘請你前去一敘。”
再次來到嘉敏的小院,嘉敏卻是一臉不悅。
“嘉敏姑娘,你怎麽了?”柴宗訓問到。
嘉敏麵色稍稍緩解:“公子,我上次與你說的,公子隻當是耳旁風吧。”
哦,對了,上次嘉敏說過讓柴宗訓再也別到豐樂樓來。
柴宗訓其實也頗不自在,查訪多日,一點線索也沒有,莫非真的是自己多心?
眼見嘉敏瞪著水汪汪的眼睛看著,柴宗訓歪著頭想了半天,隻得像個痞子般說到:“我也不知怎麽就來了,這腳仿佛有些不由自主。”
雖然像痞子,但他也不敢說得太唐突。
嘉敏說到:“公子若有心出仕,我可為公子在宋王麵前提及,抑或公子可以直接投靠在齊王門下,這倆人一政一軍,均是大周最顯赫之人,公子無須待價而沽。”
看來嘉敏又理解錯了他的意思,還是以為柴宗訓想投靠在某個顯貴門下。
“嘉敏姑娘,”柴宗訓說到:“我實無心為哪個顯貴效力。”
嘉敏眉頭微皺,思慮一會說到:“若公子隻想吟風弄月,我倒可以為公子推薦個去處。”
“哦?”柴宗訓問到:“何處?”
“南唐,”嘉敏說到:“南唐自國主以下,人人都喜尋章摘句,且從未有因言獲罪者,公子前去,當能如魚得水。”
“前次南唐使臣馮延魯入貢,曾於豐樂樓宴請宋王,我與他有一麵之緣,若公子願去南唐,我可為公子寫一封薦章。”
馮延魯在豐樂樓宴請趙匡胤,正是在元宵佳節,如果不是皇帝,柴宗訓倒還真想去南唐耍耍,可惜脫不開身。
隻能等待將來天下一統,巡幸江南了。
“姑娘的好意,我心領了,”柴宗訓說到:“隻恐家中二老不願我遠行。”
嘉敏還待說什麽,外麵婢女輕聲叫到:“姑娘,宋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