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老師不說話了。
他的臉色陰沉下來,像是想要說些難聽的話,又礙於我們在場,不得不憋著氣坐下,低聲咒罵幾句。
我遠遠繞過那片沒有硝煙的戰場,默不作聲地走到十一號身邊坐下,筆速飛快地寫道:“他什麽時候迴來的?”
“晚飯的時候。”她寫道,“我們在食堂看見了他,九號懷疑他是進學校的那個,十四號說他不是。”
“他的工位上有九班的線索,之前那些老師也透露過相關信息,應該隻是到了劇情觸發點。”我頓了頓,又看眼還在神遊天外的“老數”,“他的狀態的確可疑。”
“很大概率是發生什麽,迫使他不得不迴到學校。除了我們與九班的鬥毆事件,就是出入名單上那個陌生的人名。
不過這兩個,本質上是由同一件事引發的。”
導致七號“穿越”的那款遊戲。
“你們那邊怎麽樣?”
“才藝表演結束後,七號就坐上了返校的巴士。從這裏開始,沒有任何有效劇情。之後她登出,從宿舍樓過來跟我們匯合。”她簡略地過了一遍中午發生的事,“據她所說,登出和登入的位置是一樣的,
都是她宿舍的那扇門。”
又是門。
進入花海是門,穿梭時間是門,往返遊戲是門。
就連剛剛結束的最後一個遊戲,打出te的也是門。
我又想起透過花束看見的景象。
那又何嚐不是一扇“門”。
祂無處不在。
“但六號和七號一個宿舍。”我嚐試壓抑古怪的情緒,在紙上寫道,“沒道理隻有她一個,哪怕她是荀小姐。”
“你從什麽時候起,這麽相信六號?”
我愣住。
見我不迴,她在紙上快速寫道:“最開始你明明很防備她,現在卻走得最近。即使交換了秘密——你怎麽知道那就是真的。”
那略顯潦草的字跡,在如此語境下,竟有些咄咄逼人。
我移開視線。
即使刻意避開,她仍舊把字條強硬地塞在我麵前。
“你不該相信任何人。”
我默默把字條團起,壓在掌心,在老師視線投來之前,陷入對眼前教輔的熱烈學習中。
信任,六號?
跟自視甚高,也確有資本的十一號,以及表裏不一,伺機而動的七號相比,我確實更偏向假裝局外人的六號。即使她早就懷疑我,且有確切證據。
但她身上的違和感,也毫不掩飾。
集中討論時的沉默,單獨相處時的跳脫,以及偶爾流露出的,任由事態發展的冷漠。
一個人當然可以兼具這些氣質,我也不是因此覺得違和。隻是提起她,我總想起宿舍樓相遇時的那個眼神。
毫無機質,如同在看一個死人。
直到我開口說話,那種異樣感才逐漸消退。
之後與她相處,這種感覺還時不時的浮現。尤其當她獨自思考,不與外界溝通的時候。
我一直假裝沒有發現。
但十一號好像不太滿意。
明明之前根本不在乎,甚至冷眼旁觀我們走近,怎麽現在忽然變了態度?
我困在遊戲裏的那段時間,他們果真發現了什麽。
比如,二號的蹤跡。
這是目前為止,他們唯一可以主動出擊的線索。
二號本身不是重點,就像考試時忽然出現的一號,她的存在更是某種象征,或者說訊號。
在三年二班內部已確認死亡的二號,即使出現,也無法過多影響後續局麵。從她“複活”起,立場便天然與其餘人對立,任何話語,都不再可信。
但同樣,她的出現也揭示了某項我們尚未發現的機製。就像上次開學考時的情緒失常,並非一號說的話本身有多鼓動人心,而是十四中本身在放大情緒。但這裏本身就不算正常,以至於大家都沒發現,自己的很多言論和行為是在外界時根本不會有的。
當然,也有像十一號這樣,享受過度情緒帶來刺激的人,但絕大多數還算正常,做不出這種事。
而她現在,居然在提醒我。
我不得不深思其中關鍵。
即使是真如我所說的一體兩魂,她的反應也不該這麽大。如果多出一個人就能動搖她的計劃,那麽十一號也不會受到幾乎所有人的忌憚。
除非六號身上真有什麽問題,且遠遠超出她掌控範圍。
排除現階段尚不可知的某種機製,重新梳理到目前為止的所有線索就會發現,其交織點,在當年的跳樓事件。
護身符與當年那起事故的關聯還不算明晰,但從時間段上看,處於同一時期。
除我以外,他們年齡差最大不超過四歲。
五號曾是她男朋友,雖然長得老,但他年紀不是最大的。七號看著年輕,但可能因為有過轉學留級,年齡反而是所有人裏最大的。
跳樓事件發生在高二階段,但起因應該沒那麽晚。也就是說,從埋下導火索到引爆這段時間,這裏的絕大多數人都在場。但我暫時沒有線索,不清楚護身符和阮鈺究竟哪個先哪個後。
如果是護身符先,那麽阮鈺的悲劇可能跟得到了護身符的人渣有關。如果是阮鈺先,小女孩出現的時間和動機就很有意思了。
我甚至有些陰謀論,護身符是她故意設計,落到他們手裏的。
另外,七號靈魂交換和九號轉學的時間點也很重要,隻要知曉這個,就能知道阮鈺的死是否跟小女孩有關。
遊戲裏的時間是快進的,沒發生重要事情就會被跳過。左下角顯示日期的地方一直被模糊,學年之類也從不提醒。所以即使開篇是小女孩剛上高中,也不能確定九號轉學的年份。
推論缺少關鍵線索,無法理清整條時間線。但毫無疑問,兩起事件中有一個很明顯的交錯點。
一班。
十一號隸屬一班。
除卻自身因素,她會關注六號的原因,無外乎一點。
她是“目擊證人”。
一班我還沒有接觸過,不清楚裏麵的權力構造,跟沒法推斷十一號在其中的位置。但她不像會做出那種事情的蠢貨,也不像能與阮鈺交好的人,大膽點猜測,就隻剩一個選項。
善後者。
以這條結論為基礎往前倒推,就能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十一號和六號,統統恢複了記憶。
由此解釋六號身上的違和感,和十一號不同往常的行為,倒算有幾分合理。
隻是……
我手中的筆短暫停留一瞬,假裝思考,借由遮掩掃過十一號側臉。
她沒有必要在我麵前暴露。
這實在太過慷慨,也太過違和。
除非我也牽扯其中,還擔任了某個重要角色。
整場梳理下來,有個很重要的東西似乎被忽略了。
無論跳樓事件還是墜湖事件所牽扯到的人員,都與三年二班毫無關聯。
甚至施暴者和受害者都在一班,隻有被牽扯的可憐人來自其他班級,而且與二班的人沒有任何關係,包括血緣。
但現在,所有有牽扯的人都聚集到了二班。
仿佛故意設計。
隻為一場審判。
他的臉色陰沉下來,像是想要說些難聽的話,又礙於我們在場,不得不憋著氣坐下,低聲咒罵幾句。
我遠遠繞過那片沒有硝煙的戰場,默不作聲地走到十一號身邊坐下,筆速飛快地寫道:“他什麽時候迴來的?”
“晚飯的時候。”她寫道,“我們在食堂看見了他,九號懷疑他是進學校的那個,十四號說他不是。”
“他的工位上有九班的線索,之前那些老師也透露過相關信息,應該隻是到了劇情觸發點。”我頓了頓,又看眼還在神遊天外的“老數”,“他的狀態的確可疑。”
“很大概率是發生什麽,迫使他不得不迴到學校。除了我們與九班的鬥毆事件,就是出入名單上那個陌生的人名。
不過這兩個,本質上是由同一件事引發的。”
導致七號“穿越”的那款遊戲。
“你們那邊怎麽樣?”
“才藝表演結束後,七號就坐上了返校的巴士。從這裏開始,沒有任何有效劇情。之後她登出,從宿舍樓過來跟我們匯合。”她簡略地過了一遍中午發生的事,“據她所說,登出和登入的位置是一樣的,
都是她宿舍的那扇門。”
又是門。
進入花海是門,穿梭時間是門,往返遊戲是門。
就連剛剛結束的最後一個遊戲,打出te的也是門。
我又想起透過花束看見的景象。
那又何嚐不是一扇“門”。
祂無處不在。
“但六號和七號一個宿舍。”我嚐試壓抑古怪的情緒,在紙上寫道,“沒道理隻有她一個,哪怕她是荀小姐。”
“你從什麽時候起,這麽相信六號?”
我愣住。
見我不迴,她在紙上快速寫道:“最開始你明明很防備她,現在卻走得最近。即使交換了秘密——你怎麽知道那就是真的。”
那略顯潦草的字跡,在如此語境下,竟有些咄咄逼人。
我移開視線。
即使刻意避開,她仍舊把字條強硬地塞在我麵前。
“你不該相信任何人。”
我默默把字條團起,壓在掌心,在老師視線投來之前,陷入對眼前教輔的熱烈學習中。
信任,六號?
跟自視甚高,也確有資本的十一號,以及表裏不一,伺機而動的七號相比,我確實更偏向假裝局外人的六號。即使她早就懷疑我,且有確切證據。
但她身上的違和感,也毫不掩飾。
集中討論時的沉默,單獨相處時的跳脫,以及偶爾流露出的,任由事態發展的冷漠。
一個人當然可以兼具這些氣質,我也不是因此覺得違和。隻是提起她,我總想起宿舍樓相遇時的那個眼神。
毫無機質,如同在看一個死人。
直到我開口說話,那種異樣感才逐漸消退。
之後與她相處,這種感覺還時不時的浮現。尤其當她獨自思考,不與外界溝通的時候。
我一直假裝沒有發現。
但十一號好像不太滿意。
明明之前根本不在乎,甚至冷眼旁觀我們走近,怎麽現在忽然變了態度?
我困在遊戲裏的那段時間,他們果真發現了什麽。
比如,二號的蹤跡。
這是目前為止,他們唯一可以主動出擊的線索。
二號本身不是重點,就像考試時忽然出現的一號,她的存在更是某種象征,或者說訊號。
在三年二班內部已確認死亡的二號,即使出現,也無法過多影響後續局麵。從她“複活”起,立場便天然與其餘人對立,任何話語,都不再可信。
但同樣,她的出現也揭示了某項我們尚未發現的機製。就像上次開學考時的情緒失常,並非一號說的話本身有多鼓動人心,而是十四中本身在放大情緒。但這裏本身就不算正常,以至於大家都沒發現,自己的很多言論和行為是在外界時根本不會有的。
當然,也有像十一號這樣,享受過度情緒帶來刺激的人,但絕大多數還算正常,做不出這種事。
而她現在,居然在提醒我。
我不得不深思其中關鍵。
即使是真如我所說的一體兩魂,她的反應也不該這麽大。如果多出一個人就能動搖她的計劃,那麽十一號也不會受到幾乎所有人的忌憚。
除非六號身上真有什麽問題,且遠遠超出她掌控範圍。
排除現階段尚不可知的某種機製,重新梳理到目前為止的所有線索就會發現,其交織點,在當年的跳樓事件。
護身符與當年那起事故的關聯還不算明晰,但從時間段上看,處於同一時期。
除我以外,他們年齡差最大不超過四歲。
五號曾是她男朋友,雖然長得老,但他年紀不是最大的。七號看著年輕,但可能因為有過轉學留級,年齡反而是所有人裏最大的。
跳樓事件發生在高二階段,但起因應該沒那麽晚。也就是說,從埋下導火索到引爆這段時間,這裏的絕大多數人都在場。但我暫時沒有線索,不清楚護身符和阮鈺究竟哪個先哪個後。
如果是護身符先,那麽阮鈺的悲劇可能跟得到了護身符的人渣有關。如果是阮鈺先,小女孩出現的時間和動機就很有意思了。
我甚至有些陰謀論,護身符是她故意設計,落到他們手裏的。
另外,七號靈魂交換和九號轉學的時間點也很重要,隻要知曉這個,就能知道阮鈺的死是否跟小女孩有關。
遊戲裏的時間是快進的,沒發生重要事情就會被跳過。左下角顯示日期的地方一直被模糊,學年之類也從不提醒。所以即使開篇是小女孩剛上高中,也不能確定九號轉學的年份。
推論缺少關鍵線索,無法理清整條時間線。但毫無疑問,兩起事件中有一個很明顯的交錯點。
一班。
十一號隸屬一班。
除卻自身因素,她會關注六號的原因,無外乎一點。
她是“目擊證人”。
一班我還沒有接觸過,不清楚裏麵的權力構造,跟沒法推斷十一號在其中的位置。但她不像會做出那種事情的蠢貨,也不像能與阮鈺交好的人,大膽點猜測,就隻剩一個選項。
善後者。
以這條結論為基礎往前倒推,就能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十一號和六號,統統恢複了記憶。
由此解釋六號身上的違和感,和十一號不同往常的行為,倒算有幾分合理。
隻是……
我手中的筆短暫停留一瞬,假裝思考,借由遮掩掃過十一號側臉。
她沒有必要在我麵前暴露。
這實在太過慷慨,也太過違和。
除非我也牽扯其中,還擔任了某個重要角色。
整場梳理下來,有個很重要的東西似乎被忽略了。
無論跳樓事件還是墜湖事件所牽扯到的人員,都與三年二班毫無關聯。
甚至施暴者和受害者都在一班,隻有被牽扯的可憐人來自其他班級,而且與二班的人沒有任何關係,包括血緣。
但現在,所有有牽扯的人都聚集到了二班。
仿佛故意設計。
隻為一場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