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輕拂衣袖再次坐了下來,與剛剛的溫潤如玉不同,眼中更多了一份挑釁之意。“素問周公子文韜武略,琴棋書畫無一不通,周公子既然能跟呂布交手,想來武藝還算一般,隻是傳言周公子智謀超群、深謀遠慮。徐庶所以想要討教一番,還請賜教。”


    周瑜右手輕輕攤開,麵上沒有絲毫羞惱,反而是微微一笑說道:“元直兄,請。”


    “聽聞李傕、郭汜二將攻打洛陽之時,居巢的張遼將軍當時帶兵從洛陽趕往長安救駕,雖然未能攻入長安,但其後半年,兗州曹操在取下豫州之後,東進長安,最終在洛陽迎迴天子,遷都至許昌。天下諸侯除周公子與曹操之外,無一人迎接天子,試問為何?”徐庶拱了拱手,一臉莊重的看著周瑜。


    周瑜沒想到徐庶居然第一個問的居然是這個問題,而且從徐庶的話來看,當時自己的安排與後手似乎都出了問題,天子居然被曹操接走了,難道是賈詡從中作梗?周瑜心中閃過如此一個猜想,嘴上卻沒有停頓,反而反問徐庶說道:“元直兄以為漢室可興否?”


    徐庶雖然猜想到周瑜可能會有此問,但是心中還有有些遺憾與期待,不知對方是哪一種人,徐庶輕輕叩了一下桌案,才歎道:“自黃巾亂世,漢室江山已頹,如今也不過是四百年來積存下來的威望使得漢室江山還在苟延殘喘罷了。漢室難興。”


    “元直兄,果然大才,一眼便看透了漢室江山的未來。”周瑜恭維了一句,接著說道:“其實我與曹操迎接天子,不過都是一個目的,借助天子的威名和著漢室四百年來最後一點積威罷了。說好聽一點,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說的大逆不道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罷了。”


    聽到周瑜如此說話,徐庶放在桌下的手不禁動了一下,良久徐庶才緩緩問道:“周公子想要成就一番大業?”


    周瑜一聽便知道徐庶誤會了自己的一絲,立刻大笑不已,直至徐庶神情有些羞惱之時,周瑜才止住笑:“元直兄以為像我們這種人適合做主公?像你、我這種人,不論是做事、還是性格都不適合做主公。”


    徐庶有些詫異,連忙問道:“哦,公瑾為何此說?”


    “因為你我想得太明白,或者說不太會裝糊塗,耐不住寂寞、不願意接受束縛,更沒有人主之相。周瑜做這些事,也不過隻是提前為一摯友提前鋪好路,其二也是為實現心中抱負罷了。”周瑜笑了笑,他曾經也想過做一方諸侯,待得時機成熟之際,攜席卷天下之勢包攬天下,成就一番偉業,想著很是激動,但是後麵一想著天天麵對一堆奏折、天天呆在皇宮裏上朝、批閱奏折,上朝、批閱奏折,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終身可能都不會踏出那一小塊地方,頓時就心中一陣惡寒,想想還是作罷。還不如做個將軍、軍師什麽的,天下平定了,就卸下官職,帶上家人遊山玩水,走遍這大好河山,日升而作,日落而息。


    “是我小看了公瑾的大誌,敢問公瑾心中抱負為何,名留青史,效仿霍光中興漢室,還是效仿那陶朱公功成身退,留下一世美名?”徐庶倒是對周瑜的抱負有了些好奇。


    周瑜搖了搖頭,輕聲說道:“我的抱負其實很渺小,隻是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至少讓這神州之地,少受戰亂的痛苦。”


    徐庶倒是真沒有猜到周瑜的抱負、理想居然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他有些疑惑的說道:“若漢室興複或者說天下一統,這天下自然太平,百姓也自然能過上安穩日子,公瑾為何會如此之說?”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元直真以為這天下百姓有過上好日子,曆數各個朝代,又有哪一個君王真正的將百姓放在心上,天下太平就勞民傷財,大興土木,強征賦稅,以供享樂;如果國家滅亡,災難四起,戰禍不止,百姓顛沛流離,哪能說得上安居樂業。”周瑜說道此處便搖了搖頭,臉上也斂去了微笑。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徐庶默默念著這幾句話,陷入沉思,他自從棄武從文,學得一身學問,就想著總有一天要施展抱負,盡孝盡忠;卻從未想過這天下百姓有何用,也許在更多的人眼中,這天下百姓也許就隻是附庸,用來種植糧食、征收賦稅,強征壯丁的對象吧。


    “君為舟,百姓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秦末亦或是如今這天下,不都是百姓受夠了壓迫才起身反抗的麽。所以我隻想有一天天下太平之時,這天下百姓能真正的安居樂業,能好好的過日子。”縱觀曆史長河,各個朝代的滅亡都是農民受不了壓迫,揭竿而起,掀起了朝代滅亡的導火線,所以周瑜很是希望自己至少能做到讓這天下的百姓們至少能吃飽飯,至少吃了這一頓而不用去擔心下一頓沒有吃的。


    “公瑾高言,實在是太過駭人,徐庶慚愧。”徐庶原本想說周瑜的話有些過於驚悚,大逆不道,卻依然忍住了。


    “哈哈,元直一定想說,周瑜居然敢如此大逆不道,說出如此盤裏之言,君命天授,不可不敬。可我依然想為天下百姓爭取那一絲機會,至少在我活著的時候,希望扶持的是一位君為輕、民為貴的君主,而不是心中隻有著自己的帝王。”


    “那公瑾下一步打算如何做呢?”徐庶並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跟周瑜探討太多,雖然震撼對方的想法,但是學習孔孟之道的他著實有些不是特別能接受如此離經叛道的說法。


    “不怕元直知曉,在下的下一步便是一統江東諸郡,隔江而治,休養生息,待得時機成熟之際,席卷中原,一統天下,成就大業。”周瑜直接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想要招攬徐庶一起幫忙。


    “看來公瑾心中早有抱負,早早就謀劃了一切,居巢城中積糧、錢財無數,更有上萬精卒,公瑾至少數年前就已經謀劃,隻是徐庶沒想到當時公瑾那般年紀,居然就已經看清了天下大勢,徐庶自愧不如。”徐庶聽到周瑜如此一說,想到自己經過居巢是所見所聞,頓時覺得眼前之人,居然比自己早了數年便已看清這天下大勢,並果斷的開始謀劃根基,更可怕的是對方的年齡,如此年齡就已經如此可怕,若是才成長幾年,這天下又有幾人能與之比肩。


    “元直,不如同我一起迴居巢,共謀大事如何,若能得元直兄相助,江東今後征戰天下的勝算便又能多上幾成。”周瑜直接就邀請徐庶一起前往居巢,希望他能加入自己。


    “這,徐庶智淺,容在下在考慮一二吧。”徐庶想了想,還是婉拒了周瑜的邀請。


    “元直兄,何必拒絕得如此直接,周瑜並未人主,隻是代將來那位主公邀請元直兄一同共謀大業,若元直兄對那位不滿意,大可另投明主,周瑜絕不阻攔。可若是元直兄見都不見上一麵,萬一將來後悔了,豈不是可惜,假如那位真有人主之相,元直兄忍心周瑜將其帶入歧途嗎?”周瑜當然不會輕言放棄,有智之人多為心高氣傲之輩,肯定不是一兩句話就能招攬過來的。“元直兄就到居巢暫住小段日子如何?”


    徐庶聽周瑜這樣說話,而且臉上滿是真誠,毫不做作,竟然鬼使神差的點了點頭,應道:“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吳霸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勺煙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勺煙雨並收藏東吳霸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