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縣衙書房


    原本萬籟俱寂的夜晚,卻突然響起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夜的寧靜。


    屋內,正坐在書桌前奮筆疾書、專心致誌地處理公務的杜懷季。


    在聽到這突如其來的聲響後,微微皺起眉頭,但很快便恢複了平靜。


    他停下手中的毛筆,抬起頭來,用溫和的聲音說道:


    “進來!”


    隨著話音落下,隻見縣衙管事小心翼翼地推開房門,邁著輕盈的腳步走了進來。


    他的手上正握著一封特殊的信件,神情顯得有些緊張和嚴肅。


    杜懷季隻是匆匆抬頭瞥了一眼來人,便又迅速低下頭去,繼續投入到未完成的公務之中。


    管事開口說道:


    “大人,是杜姑娘的信。”


    聞言,他握筆的手明顯一頓,臉上露出一絲驚訝之色。


    “哦?快呈上來給我瞧瞧!”


    杜懷季迫不及待地伸出手,管事見狀,連忙快步上前,把信交給他。


    雙手呈上信之後,管事就恭恭敬敬地退下,並順手關上了門。


    接過信後的杜懷季,先是仔細端詳了一下信封的外觀,然後才輕輕地撕開信封。


    當他展開信紙,看到上麵僅僅隻寫了寥寥數語:“明日當眾釋放吳惡霸”。


    看著這短短的一句話,他不禁眉頭緊蹙,陷入了沉思。


    他緩緩地將信紙翻到背麵,再三確認隻有這一句話之後,心中更是充滿了疑惑與不解。


    盡管小月所提出的建議,與他內心深處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馳。


    然而,他一直以來都非常信任自己這位比真正的親人還要親的姐姐。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最終他還是選擇聽從姐姐的意見,並按照她所說的去做。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了縣衙門口那青石板鋪就的道路上。


    一位精神抖擻,氣質儒雅的師爺,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出縣衙大門。


    身後緊跟著幾名身強力壯、神情嚴肅的衙役。


    他們押著吳公子,此行的目的地,正是那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的鬧市街頭。


    不多時,一行人便來到了街頭。隻見師爺一聲令下。


    衙役們迅速行動起來,將那位穿著囚服的吳公子押解到街道中央。


    隨後,師爺竟然示意衙役們鬆開了犯人身上沉重的枷鎖。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狀況,吳公子頓時被嚇得麵色蒼白如紙,渾身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他瞪大雙眼,驚恐萬狀地望著眼前的師爺和衙役們,結結巴巴地喊道:


    “你們……你們這是幹什麽?為何突然放了我?


    不行,我不要出來!求求你們讓我迴到牢房裏去吧!”


    話音未落,他猛地撲向地上的枷鎖,然後急切地想要重新戴迴自己的脖頸之上。


    然而,或許是因為過度緊張,又或者是枷鎖實在太過沉重。


    吳公子在手忙腳亂之中不僅未能成功戴上枷鎖,反而還不小心弄傷了自己的手。


    他顧不上疼痛,依舊拚命地嚐試著將枷鎖固定在自己的脖子上。


    殺人如麻的吳惡霸竟然這麽怕死?那驚慌失措的模樣著實令人詫異。


    此時,周圍原本正在看熱鬧的百姓們也被這滑稽可笑的場景,給逗得哈哈大笑起來。


    一時間,整個街頭充滿了歡快的笑聲,此起彼伏,仿佛一陣洶湧澎湃的浪潮席卷而過。


    隻見師爺慢悠悠地從懷中掏出了一卷明黃色的綢緞卷軸。


    上麵繡著精美的圖案和文字,一看便知此物來自王宮。


    師爺緩緩將其展開,露出了裏麵的字跡,隨後佯裝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模樣,重重地歎息了一聲。


    “吳公子啊,您瞧好了,這可是咱們西涼國王親自給縣令大人下達的聖諭呐!


    說是讓縣令大人立刻將您給放了,您要是不信,大可以自己過目看看嘛。”


    師爺一邊說著,一邊將手中的聖諭遞到了吳惡霸的麵前。


    這吳公子自幼生長在富貴之家,整日遊手好閑、不學無術。


    想著家中有八輩子也花不完的錢財,於是選擇擺爛,懶於讀書習字,至今連自己的姓名都寫不出來。


    此刻麵對這份聖諭,他心中不禁有些發怵,但還是硬著頭皮哆哆嗦嗦地接了過來。


    他將那聖諭拿在手中,左翻翻右看看,上瞅瞅下瞄瞄。


    可任憑他如何努力,眼前的那些晦澀難懂的文字就如同天書一般,一個字也看不明白。


    漸漸地,他開始變得焦躁不安起來,額頭上也冒出了一層細汗。


    終於,這位吳公子像是泄了氣的皮球一般,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然後雙手不停地拍打著地麵,嘴裏還大聲嚷嚷道:


    “我才不管這什麽狗屁的聖諭!本少爺就是要住在牢房裏,你們趕快把我抓迴去呀!”


    說完,他竟然躺在地上打起滾來,同時嘴裏還發出殺豬般的嚎叫聲。


    看到如此滑稽的一幕,圍觀的百姓們再也忍不住了,紛紛哈哈大笑起來。


    有的人笑得直不起腰,隻能用手扶著牆壁。


    有的人則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不停地擦拭著眼角。


    還有的人甚至笑得肚子疼,不得不蹲下來緩一緩。


    一時間,整個場麵充滿了歡聲笑語,好不熱鬧。


    師爺看著眼前之人的言行舉止,一時間竟然不知該作何反應,臉上露出哭笑不得的神情來。


    隻見他伸手捋了捋那幾縷稀疏的胡須,輕輕地點了點頭,心中暗自思忖道:


    “嘿,沒想到啊,這個目不識丁的吳草包,倒也不蠢嘛。”


    吳惡霸之所以不識字,原因僅僅是他家裏比那些家裏有礦的人更富有,故而懶得學,不代表他傻。


    事實恰恰相反,自小受到吳父吳母耳濡目染的他,其實比很多人都要聰明!


    若不是心術不正,走上了這條不歸路,以他的背景和他老爹的人脈,高低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現如今,身為三品大官的親爹已經倒下,他深知自己的處境十分危險,


    而他往日到處造孽,仇家太多。若是就這麽走出牢房。


    恐怕要不了多久,便會遭人毒手,性命難保。


    毫不誇張的說,他非常害怕自己見不到明天的太陽。


    相較之下,繼續留在這牢獄之中,反倒更加安全一些。


    牢裏夥食雖然差,但起碼餓不死,這條小命也還能保住。


    此刻的他,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再也不見當初那橫行霸道,殺人不眨眼的架勢。


    他緊緊抱住枷鎖不肯鬆手,嘴裏還不停地叫嚷著。


    “我不走!我要迴縣衙!”


    然而,師爺卻絲毫不為所動。他麵無表情地說道:


    “聖諭已下,我等也隻能謹遵聖上旨意,當眾將您釋放。


    吳公子啊,此後的路究竟該如何走,可就得靠您自己了,好自為之吧!”


    說罷,師爺一揮衣袖,轉身不再看那仍在撒潑耍賴的男人一眼。


    帶著一眾衙役,頭也不迴地徑直返迴縣衙,向縣令大人複命去了。


    ……


    西涼國的那些位高權重之人,見到這位七品小縣令。


    竟然當真將那作惡多端、令人憎惡的吳惡霸給放走了,一個個都驚得目瞪口呆。


    他們原本心裏頭暗自揣測著,覺得像這個初出茅廬、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小縣官。


    就好似那不怕虎的初生牛犢一樣,肯定會趾高氣揚、得理不饒人地硬扛到底。


    怎麽說也得狠狠地耍一通威風,弄個殺雞儆猴的把戲出來。


    把那個作惡多端的吳惡霸給一頓哢哢,好借此機會掙下一個清正廉明、為民做主的赫赫威名。


    特別是在吳府已然垮台的當下,按常理來說,這位縣令大人理應趁這個機會。


    變本加厲地對失去庇護的吳公子窮追猛打,以彰顯自己的鐵麵無私和剛正不阿。


    可誰能料到,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眾人的意料之外,實在是太過匪夷所思,此舉簡直違背了人性!


    抱著強烈的好奇心,這些權貴們紛紛派人四處去打聽這位七品縣令的身世背景和來頭。


    經過一番周折,終於得知原來此人竟然出身於王族之中。


    這下子,所有的謎團瞬間迎刃而解,眾人才如夢初醒般恍然大悟過來:


    “哦,敢情是大水衝了龍王廟,自家人不難為自家人呀!難怪如此行事呢!”


    自從這件事在權貴的圈子裏被傳揚開以後,杜懷季的應酬社交一下子變得豐富頻繁起來。


    許多王公貴族總是想方設法、有意無意地向他示好拉攏。


    漸漸地,圍繞在他身旁的人,如同滾雪球一般越聚越多。


    無論他說什麽話或者有任何舉動,都會得到眾多人的積極響應與附和。


    借著這樣的大好形勢,他順理成章地拓展了不少寶貴的人脈。


    為自己日後的仕途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而就在此時,那遠隔千山萬水的大盛朝,正被一場驚心動魄的奪位陰影所籠罩。


    這場內亂,猶如狂風驟雨一般,無情地衝擊著整個王朝的根基。


    想當初,永熙帝在位之時,可謂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


    一心隻為大盛朝的繁榮昌盛,老百姓的安居樂業而嘔心瀝,殫精竭慮。


    然而,長時間的操勞過度,以及對自身健康的肆意透支。


    使得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最終還是病倒在了床上。


    這一病,竟是如此沉重,讓他再也無力起身處理朝政大事。


    遙想當年,那些來自西涼的鐵騎大軍,如洪水猛獸般洶湧而入,一舉攻破了帝都皇城。


    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甚至別有用心地將永熙帝的眾多皇子統統屠殺殆盡。


    自那以後,宮廷中的妃嬪們盡管也曾多次懷胎受孕。


    但卻始終未能成功誕育下一子半女來繼承皇位。


    如今,眾人眼看著永熙帝的病情日益惡化,身體每況愈下,已然到了無法親自臨朝執政的地步。


    可是,偏偏又沒有合適的太子或者皇子可以接替他,登上那至高無上的皇位。


    於是乎,那些心懷叵測的外戚們,便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一個個都妄圖趁此機會,爭奪那令人垂涎欲滴的帝位。


    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野心和欲望,這些外戚不惜使出渾身解數,明爭暗鬥,無所不用其極。


    一時間,朝堂之上風雲變幻,各種陰謀詭計層出不窮。


    後宮之中也是步步驚心,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不斷。


    而這一場場激烈的爭鬥,掀起了一場又一場腥風血雨,給無辜的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災難。


    原本安居樂業的人們,被迫卷入這場殘酷的權力鬥爭之中,生活變得水深火熱,苦不堪言。


    就在整個朝堂之上,那些平日裏威風凜凜、權勢滔天的文武大臣。


    此刻卻都因為這件事情,而變得焦躁不安起來,一個個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般團團亂轉。


    國不可一日無君,他們心急如焚,然而麵對如此棘手的狀況,卻又束手無策。


    正在這人心惶惶之際,他們忽然聽聞帝都街頭遊蕩的一個瘋子,總說自己是官老爺。


    此人衣衫襤褸,神情恍惚,嘴裏還不停地念念叨叨著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語。


    經過一番辨認之後,終於有人認出,他就是失蹤已久的沈尚書!沈崇禮的父親!


    這位曾經位高權重的沈尚書,如今已經精神錯亂,失去了往日的風采與理智。


    隻見他目光呆滯,口中一直反複念叨著一件多年前的陳年舊事。


    仿佛這件事,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腦海之中,成了他唯一能夠保留的記憶。


    在場的眾人聽到他所陳述之事,心中皆是一驚。盡管對這個瘋子說的話半信半疑。


    但大家都深知此事關係重大,俗話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於是,一眾官員當機立斷,立刻著手對沈尚書所提及的那件往事,展開詳細的調查與核實。


    隨著調查的深入,令人意想不到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麵。


    誰能想到,沈家那位庶子沈崇文,竟然並非沈尚書的親生骨肉!


    而是先皇醉酒後,臨幸了一名宮女,結果那名宮女剛懷上龍胎三個月。


    還沒來得及給自己討一個名份,先皇就毫無征兆的薨了。


    先皇的後宮,雖是佳麗數不勝數,卻子嗣凋零,男丁除了永熙帝,就是這個還沒出生的皇子。


    同一年的十月,二十二歲的太子在這一年登上了皇位,成為了大盛朝的永熙帝。


    然而,在皇宮深處,一場不為人知的陰謀正在悄然展開。


    被先皇醉酒臨幸的那名宮女,在誕下皇子之時,不幸遭遇血崩,最終命喪黃泉。


    可憐那剛剛出生的嬰孩,尚未享受到母親的溫暖嗬護,便永遠失去了母親。


    小叔子出生後,這位年輕的皇後秘密地召見了她的親弟弟——沈尚書。


    在那幽暗而寂靜的宮殿內,皇後壓低聲音向沈尚書下達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命令:


    要他將尚在繈褓之中、毫無反抗之力的小皇叔,悄悄地送出宮去,並暗中處理掉,以免日後構成威脅。


    接到如此殘忍命令的沈尚書,心中雖然有些不忍,但又不敢違抗皇後的旨意。


    於是,他帶著滿心的糾結與無奈,抱走了那個無辜的小皇叔。


    當沈尚書抱著孩子迴到家中時,初為人母的沈夫人恰巧看到了這一幕。


    隻見那小小的嬰孩,粉雕玉琢般可愛,正安靜地躺在繈褓裏熟睡。


    沈夫人隻看了一眼,心中頓時生起了強烈的惻隱之心。


    她無法想象這樣一個鮮活的小生命,就這樣被無情地扼殺。


    於是流著淚苦苦哀求沈尚書,求他放過這個可憐的孩子。


    最終,在沈夫人的堅持下,沈尚書也動了惻隱之心,決定違背皇後的命令,悄悄留下先皇的骨肉。


    但是,他們深知不能讓這個孩子的真實身份暴露。


    否則不僅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還可能牽連到整個家族。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沈尚書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將小皇叔以庶子的身份,交托給府中的一位姨娘來撫養。


    從此,這位原本應該享受皇室尊榮的小皇子,便以沈崇文這個名字,開始了他平凡而曲折的人生。


    誰知道,好巧不巧,這位姨娘在領養皇子的第三天,就莫名的得了急症,一命嗚唿了。


    沈尚書眼睜睜的看著,前一刻還生龍活虎的姨娘,突然在他的麵前暴斃。


    他立馬想到突然駕崩的先皇和皇子的生母——那位難產而亡的宮女。


    太多的巧合,太多的意外,令他越想越心驚!


    他當即便馬不停蹄地趕去護國寺和白雲觀,找得道高人給這位命途多舛的皇子批命。


    經過一番仔細推算,最終他們竟得出一致的結論:


    此子乃是天煞孤星的命格!不僅克父克母,就連身邊親近之人也難逃厄運。


    這一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原本對其抱有期望的沈尚書夫婦瞬間心生恐懼。


    他們哪裏還敢與之親近?於是匆忙決定將這位皇子交由府中的嬤嬤和婢女們照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總是接二連三地發生。


    那些負責照料小皇子的嬤嬤和下人們,竟然一個接一個離奇殞命,仿佛真應了那句天煞孤星一般。


    一時間,各種流言蜚語四起,眾人紛紛對這個沈尚書的庶子避之不及,總是投來冷眼和譏諷。


    ……


    那些人經過多方查證核實,終於確定了沈崇文便是先帝當年流落在外的皇子!


    這下可不得了,滿朝文武大臣們立即行動起來,親自前往黑龍山,畢恭畢敬地將他迎接迴宮。


    自踏入宮門那一刻起,沈崇文的身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迴宮後的一個月裏,宮中上下都忙碌著籌備登基大典事宜。


    這出奪位的戲碼終於塵埃落定,沈崇文順理成章地登上了皇位,成為了大盛朝新的國君——永禎帝。


    這一年,他剛好二十八歲,還差兩歲才到而立之年。


    然而,由於黑龍山的正室夫人李玉蓮與其子不知去向,致使後位暫時空缺下來。


    為了充實後宮、同時也是為了能從中挑選出一位德才兼備的女子立為國母。


    朝廷立即下令,從全國各地選拔了大批秀女送入皇宮後院。


    這些青春靚麗的女子們,懷揣著美好的夢想和憧憬,步入了這座神秘的宮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廢土采集之覺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祈初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祈初棠並收藏廢土采集之覺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