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六年,也就是丁卯兔年,古曆五月初三,恰好是我茄子坳七姑父麥冬十二歲生日的那一天,龍城縣三十七都豐樂鄉響堂鋪街上,跨過西陽河上的豐樂老石橋,春園高級中學的校長阿魏先生,一大清早,戴著綢麵做的瓜皮形的鎖頂帽子,穿著一件繡有暗紅色圓型福字壽褂子,左手搖著一把油光發亮的紙扇子,邁著四平八穩的老生步子,逢人就喜歡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將上嘴巴皮上,花白色的八字胡子,反方向朝往鷹鉤鼻子下麵的人中皮處搓弄,將人中皮擠成狹長而幽深、幹涸而帶褶皺的小溪流。懸而又懸的是,幸他老人家有個瘦長而稍為隆起的鼻骨架子,托住同樣瘦長腿的小圓形的眼鏡片子,不然的話,叫老夫子怎麽尋找鄉間的阡陌野徑呀。


    晨間的嫋嫋炊煙,從高高低低匍匐在大地上的茅草房子上浸出來,漸漸升起,漸次散開,變淡,消失不見。


    有炊煙的地方,標誌著還有神形漠漠的人類生活著。伴隨人類生活的狗、雞,從土磚牆故意掏出的洞裏鑽進去,各自歡欣。公雞這懶家夥,不僅不生蛋,走路還要母雞輪流背著走。這又標誌著,豢養動物的清歡,何嚐不是人類的延續。


    阿魏先生走到響堂鋪街上的十字路口,碰到開生熟藥鋪的盟兄厚樸先生,按照流行幾千年的習俗,兩個人都是雙手抱拳,深深的彎下腰去,互施一禮。


    我大姑母金花家養著那條紅鼻黑毛的半架子大的狗,不知道從哪個鬼旮旯裏鑽出來,朝阿魏先生狂吠著。


    老古板人說,人隨風水走,狗隨屋場轉。家裏出惡人,養的狗是惡狗;一家子老實本分人,養的土狗子,也是一副阿彌陀佛的樣子。


    響堂鋪街上的厚生泰藥房,中間隔著一家王麻子鐵匠鋪,便是我大姑母金花的家。金花的婆婆,坐在大門口杉木板鋪的走廊上,正搖著手輪紡紗車,紡著棉花線子。


    聽得狗叫聲,老婆子本能地朝家的四周瞧看,扯著嗓子,大喊著:“公英,公英哎!你這個野婊婆子生的,瘋到哪裏去了?快把褡子喚迴來!”


    黑狗子,叫褡子,全名叫錢褡子。整個西陽塅裏,有一句老話被捧為真理:貓來窮,狗來富。錢褡子本來是一條流浪的小野狗,四歲半的公英抱迴家的,公英喜歡不得了。五十多歲的老太婆,好歹都是為這個家好,圖個吉利,同意收留這條小狗狗。


    老太婆多次告誡兒子常山、兒媳婦金花和小女兒,喚狗時,千萬別叫錢褡子,喚褡子就行。若是把錢喚跑了,這個家不旺相了,你們如果亂叫錢褡子,看我手中的牢騷把子,敲不敲爛你們的賤骨頭。


    唉!世道衰落,莫奈其何。子孫們的翅膀尖子硬了,不肯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喲。


    四歲半的小女孩子公英,尖叫一聲:“褡子,迴來!”


    誰給了褡子吃的,誰就是主人。半架子大的錢褡子,立刻朝主人公英乖乖地跑去,伸出腥紅的舌頭,溫柔地舔著公英溫乎乎的小手。


    施過禮後,厚樸先生立刻從五髒六腑中掏出一大片笑容來,像極了自家藥櫃子的幹紅花。


    施禮之後,厚樸先生照例還須打三個拱手,算是作揖,停止了磨牙,嗡聲嗡氣地說:“稀客,稀客。盟弟,你往哪裏去?”


    “盟兄,俗話講得好,講話的是師傅,聽話的是徒弟。盟兄的話,話中有話,話中帶把,話中帶刺呀。”


    其實,阿魏先生是烏龜吃螢火蟲,自己心裏清清楚楚。確實,這幾年來,自己和盟兄盟弟,鮮有走動。往年的正月間,兄弟之間還聚在一起,輪流討幾杯小米酒喝一喝,夾幾塊臘肉嚼一嚼,道一大堆的人情世故,好不逍遙快樂。


    另外,阿魏先生曉得厚樸先生的性格,沒大沒小,喜歡湊個油嘴。和這樣的朋友做盟兄弟,到第二世都沒有隔閡,有屁就放,有話就說,什麽芥蒂,從不存到欒心尖尖上去。


    厚樸先生先從嘴上打一連串的響亮的哈哈,接著說:“老祖宗講得好,出門三步都是客。況且,盟弟,你們隔河千裏,你當然是稀客、貴客。”


    說完話,厚樸先生像磨豆漿、磨米粉的石磨子一樣,繼續磨著牙床。


    在西陽塅及周邊四麵八方,稱響堂鋪街上、茅屋街上、鳥雀芲街上,黑石邊街上、高燈鋪街上,其實是句客氣話,各僅有三五家小小店鋪,大有打腫臉充胖子的成分。


    響堂鋪街上,講當真的話,幾百年來,全靠東去西往、南來北走做甘肅生意做廣州生意的馬幫,馱來六七家老鋪子。


    厚樸先生的厚生泰藥房,緊挨著王麻子鐵匠鋪。王麻子是上湘首裏永峰走馬鋪街上遷過來的,帶著小王麻子,常年叮叮當當,打些草鋤子、填鋤子、翻糞扒頭、挖土扒頭、鍘刀、割草毛鐮刀、砍柴刀子之類的貨物。


    再往西,就是我大姑母金花家,開一家小歇夥鋪,接一些東去西往的泉州客商、甘肅客商和做賒刀人、貨郎擔子、放酒曲子的人的住宿生意。


    我大姑爺常山,除平日裏伺候幾畝水田之外,起早貪黑,做些蒸酒打豆腐的小本生意,賺幾個辛苦錢,補貼家用,日子過得有點清木香的滋味。


    厚生泰藥房往北走,是成密細家的篾匠鋪子。密細是西陽塅裏土話,含有精打細算、小家子氣的貶義。老篾匠織一些的賭盤、曬盤、曬墊、灰籮、禾篩子、背籃之類的貨物,經常看到他彎著腰和客人們討價還價,一文錢都要了他的命。


    成密細家的隔壁,是楊家的木器鋪,常年雇著兩個膀大腰圓的大漢子師傳,砍樹、解板,做家具,做壽材。楊家掌櫃的師傅,人聰明,就是心聰,手聰,會做一手雕花細活,雕出的龍、鳳、花、鳥、魚、蟲,栩栩如生。但他脾氣不好,三句話說不上來,霸蠻的相就寫在臉上,像個缺牙的老獅子,想咬人。


    這幾家鋪子,都是靠著兵車大路修建的、上下兩層的杉木板房。幾十根大鬆樹做的圓柱子,撐起整個房子的重量。


    可惜,圓柱子早已被煙火熏得七葷八素;圓柱子下邊,早已被雨水嘔得像個刷把子一樣,有時候,還長出一些黑木耳、綠苔蘚、小蕨葉之類的植物。


    沒有任何史籍可查,鬼知道四尺八寸寬的兵馬大路,是哪個朝代,哪個皇帝下旨修建的。一代人一代人流傳來,東西方向的兵馬大路,往東可以到泉州府,往西可以到蘭州府。南北方向的兵馬大路,往北可以到北平府,往南可以到廣州府。


    整個西陽塅,不是吹牛皮,隻有大爺爺枳殼老倌子一個人,敢做挑夫子,大腳板套在麥秸稈或幹筍殼子編的草鞋裏,從東走到西,從南走到北。


    有人問我大爺爺,這兩條路,各有多長?我大爺爺說,挑著一百六七十重的擔子,隻想早一點吃飯,隻想早一點休息,哪個還會有心思,去數腳步啊。隻怕、隻怕各有四五千裏路吧。


    大爺爺的話,嚇得那些纏過小腳的女人們,驚訝中伸出去的舌子,差一點收不迴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站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者qfr李青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者qfr李青雲並收藏站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