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姍姍眼裏閃過的那一抹驚慌,沒能逃過王焱的眼睛。
這讓王焱可以肯定,白姍姍一定知道‘天’的某些信息,或者說,她,也是‘天’的一員。
“白姑娘看來知道點什麽,對我還用隱瞞嗎?”
王焱試探道。
白姍姍苦笑一聲道:“大人這是在為難我這個小女子啊!”
“小女子,白姑娘可不小。”
王焱似笑非笑的看向白姍姍高聳的兩座山峰。
白姍姍自然聽出了王焱的弦外之音,俏臉一下子就羞紅了。
“我本以為大人和別人不一樣,沒想到大人也與那些登徒子無異。”
白姍姍失望道。
王焱笑道:“白姑娘以為我怎麽不一樣了?隻要是人,就有欲望,隻要是人,就會貪心,隻要是人,就逃不了世俗的約束!”
“人有七情六欲,有人能舍生取義,也有人貪生怕死……”
白姍姍起身道:“不知大人屬於哪一種?”
“俗人罷了。”
王焱笑道。
見白姍姍想走,王焱問道:“白姑娘還沒迴答我的問題。”
白姍姍道:“你不是要見老會長嗎,等他來了,自然就會清楚。”
目送白姍姍離開經略安撫司,王焱重新坐下,拿出貴州的輿圖,細細琢磨。
眼下大理軍隊南進,海龍屯內的錢糧輜重都被高元運走的七七八八。
大理一下子得到這麽多物資錢銀的補充,軍力勢必會進一步擴充。
以貴州經略安撫司目前的兵力,想要對抗大理,還是有些困難的。
在離開海龍屯時,王焱交代馬洞錫、張俠的任務便是保存貴州軍精銳,放棄海龍屯。
此前王焱就已經從高元的軍事行動中推斷得出,高元對海龍屯勢在必得。
正好柴昊召迴自己,所以王焱將計就計,幹脆趁勢離開海龍屯,讓齊蒼海、曹振這兩個廢物執掌大軍。
結果海龍屯旦夕被破,呂浩等人都成了階下囚。
堪稱光烈年間的恥辱之敗。
僅次於柴昊北伐失利的慘敗。
如今張俠退到水牛城,麾下聚攏兵將過萬,對外謊稱兩千多人。
而馬洞錫則退到了桑木關,同樣聚攏了過萬兵將,對外謊稱兩三千人。
其餘諸將,熊超、洪鶴等人,也有數千兵馬,退到了附近的山寨之中,結寨自保。
海龍屯的財富其中有一部分,都被王焱轉移到了這些山寨之中,充當軍資。
而呂浩想要私吞的錢糧輜重,以及分給其餘官吏的錢銀,都被葉夢年記錄在冊。
就算呂浩活著迴來,也難逃一死。
而齊蒼海和曹振,這個時候,在婁山關已是戰戰兢兢,外人不清楚海龍屯的慘敗原因。
但他倆是當事人,等冷靜下來,細細分析其中原因,再結合馬洞錫、張俠等人的行徑。
他倆有了一個大膽的推斷,海龍屯的失陷,其實背後都是王焱在推動。
然而他倆沒有證據。
貴州軍內外,都是王焱一手提拔的軍官。
對王焱忠誠度極高,就算二人想要彈劾王焱,在朝中也很難得到支持。
皇帝大限將至,太子代理國政。
有太子在王焱背後撐腰,誰敢觸黴頭。
光烈二十三年,五月。
王焱對外宣稱病情好轉,同時向朝堂申請,將經略安撫司遷移至桐梓。
桐梓毗鄰播州,若是對大理動兵,非常適合作為前沿指揮所。
太子現在的壓力與日俱增,四麵戰線皆無喜訊,麵對五國的步步緊逼,大周已是強弩之末。
他期盼王焱能早日擊破大理,穩定貴州。
隻要貴州安定,既能騰出手,向南抗擊安南,向西可助糜業對抗吐蕃。
西南這盤棋就算活了。
隻要西南無恙,大周就能專心致誌的對付沿海倭賊。
因此,柴軒沒有多做考慮,同意了王焱遷移經略安撫司至桐梓。
等王焱將經略安撫司搬至桐梓,大理和羅氏、宋氏的戰爭正值白熱化。
羅氏和宋氏得知王焱病情好轉,立刻派人來見王焱。
希望王焱能從背後,痛擊大理。
與此同時,思州田氏也派人來見王焱。
眼下的思州,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徐壽的紅巾軍,自打進入思州,便勢如破竹。
思州田氏的軍隊壓根不是對手,每次都能被紅巾軍先一步掌握行蹤,繼而擊破。
短短數月間,思州已有一半地盤,落入紅巾軍之手。
有了思州這塊肥沃的土壤,明教迅速壯大,開始廣募信徒,宣傳明王救世的思想。
明教的洗腦非常成功,數百年間,一直被土司壓榨、剝削的土民,陸續有人覺醒,誓要推翻土司的統治,建立一個嶄新的國家,一個人人可得其地的國家。
六月。
徐壽攻占銅仁、石阡二府,麾下兵力約有三萬,田伯俊舉兵五萬反擊,試圖奪迴石阡、銅仁二府。
結果遭到留守在鎮遠的堂弟田茂恭背刺,斷了田伯俊的糧草。
致使田伯俊的五萬大軍無糧可食,軍心大亂。
徐壽抓住時機,趁機發兵猛攻。
思州軍瞬間崩潰,田伯俊無力組織將士抵抗,隻能率領部分心腹,遠遁黎平。
作為貴州諸大土司中,地盤最大的思州土司,就此徹底走向衰落。
等王焱收到田伯俊的求援信時,恰逢田伯俊兵敗。
就算想要援手,也來不及了。
六月底。
徐壽率領紅巾軍,進入鎮遠,宣布稱王。
國號‘明’,對外自稱小明王。
稱王之後的徐壽,並沒有停下征戰的步伐。
一麵組建王府,建立班底,加深對思州的統治,一麵擴充軍士,準備南下征討田伯俊。
明國的建立,得到了大理、安南等中南諸國的祝賀。
他們紛紛派來使者,宣布與明國的結交,認可明國才是漢人正統,至於柴氏,氣數已盡。
便是吐蕃、倭國、大金,也都不遠萬裏,派遣使者,穿越重重險阻,抵達思州,對明國的建立表示了恭喜。
一時間,隻占據了一州之地的明國,眾星捧月。
不知情的還以為明國已經取代了大周,得了這半壁天下。
王焱在聽聞此事後,也是暗暗皺眉。
看來徐壽早就爭取到了異族番邦的支持,要在聲勢上打擊柴氏的威望。
而這背後,必然是‘天’的手筆。
田氏戰敗,殘餘勢力龜縮在黎平,如同搖曳燭火,隨時都會熄滅。
其餘各大土司的情況,也是越發難過。
麵對安南的大軍,八番土司起先還能團結一心,共抗安南。
黎隼多次進攻,都沒有討得便宜,反而損兵折將無數。
此後黎隼便改變了策略,準備從內擊破。
在一番摸底之後,他得知八番中的龍番,一直都想成為八番之首,將其餘七番吞並,建立一個足以媲美四大土司的又一大土司勢力。
於是他對龍番許以重利,表示隻要龍番與安南合作,等到掃平貴州,龍番就是貴州王。
龍番首領深知安南的不懷好意,於是斷然拒絕。
並且還將安南誘使他背叛諸番的事情告訴其餘土司首領,希望能警示大家。
黎隼見龍番不知好歹,又開始尋找其他代理人。
八番中,如龍番這樣清醒的人不少。
可架不住真的有人經受不住誘惑,想當安南承諾的貴州王。
等到安南大軍再次大舉進攻,八番中的韋番,果斷放水,大開寨門,引安南軍入內。
隨著安南大軍湧入,惠水、長順全線崩潰。
這讓王焱可以肯定,白姍姍一定知道‘天’的某些信息,或者說,她,也是‘天’的一員。
“白姑娘看來知道點什麽,對我還用隱瞞嗎?”
王焱試探道。
白姍姍苦笑一聲道:“大人這是在為難我這個小女子啊!”
“小女子,白姑娘可不小。”
王焱似笑非笑的看向白姍姍高聳的兩座山峰。
白姍姍自然聽出了王焱的弦外之音,俏臉一下子就羞紅了。
“我本以為大人和別人不一樣,沒想到大人也與那些登徒子無異。”
白姍姍失望道。
王焱笑道:“白姑娘以為我怎麽不一樣了?隻要是人,就有欲望,隻要是人,就會貪心,隻要是人,就逃不了世俗的約束!”
“人有七情六欲,有人能舍生取義,也有人貪生怕死……”
白姍姍起身道:“不知大人屬於哪一種?”
“俗人罷了。”
王焱笑道。
見白姍姍想走,王焱問道:“白姑娘還沒迴答我的問題。”
白姍姍道:“你不是要見老會長嗎,等他來了,自然就會清楚。”
目送白姍姍離開經略安撫司,王焱重新坐下,拿出貴州的輿圖,細細琢磨。
眼下大理軍隊南進,海龍屯內的錢糧輜重都被高元運走的七七八八。
大理一下子得到這麽多物資錢銀的補充,軍力勢必會進一步擴充。
以貴州經略安撫司目前的兵力,想要對抗大理,還是有些困難的。
在離開海龍屯時,王焱交代馬洞錫、張俠的任務便是保存貴州軍精銳,放棄海龍屯。
此前王焱就已經從高元的軍事行動中推斷得出,高元對海龍屯勢在必得。
正好柴昊召迴自己,所以王焱將計就計,幹脆趁勢離開海龍屯,讓齊蒼海、曹振這兩個廢物執掌大軍。
結果海龍屯旦夕被破,呂浩等人都成了階下囚。
堪稱光烈年間的恥辱之敗。
僅次於柴昊北伐失利的慘敗。
如今張俠退到水牛城,麾下聚攏兵將過萬,對外謊稱兩千多人。
而馬洞錫則退到了桑木關,同樣聚攏了過萬兵將,對外謊稱兩三千人。
其餘諸將,熊超、洪鶴等人,也有數千兵馬,退到了附近的山寨之中,結寨自保。
海龍屯的財富其中有一部分,都被王焱轉移到了這些山寨之中,充當軍資。
而呂浩想要私吞的錢糧輜重,以及分給其餘官吏的錢銀,都被葉夢年記錄在冊。
就算呂浩活著迴來,也難逃一死。
而齊蒼海和曹振,這個時候,在婁山關已是戰戰兢兢,外人不清楚海龍屯的慘敗原因。
但他倆是當事人,等冷靜下來,細細分析其中原因,再結合馬洞錫、張俠等人的行徑。
他倆有了一個大膽的推斷,海龍屯的失陷,其實背後都是王焱在推動。
然而他倆沒有證據。
貴州軍內外,都是王焱一手提拔的軍官。
對王焱忠誠度極高,就算二人想要彈劾王焱,在朝中也很難得到支持。
皇帝大限將至,太子代理國政。
有太子在王焱背後撐腰,誰敢觸黴頭。
光烈二十三年,五月。
王焱對外宣稱病情好轉,同時向朝堂申請,將經略安撫司遷移至桐梓。
桐梓毗鄰播州,若是對大理動兵,非常適合作為前沿指揮所。
太子現在的壓力與日俱增,四麵戰線皆無喜訊,麵對五國的步步緊逼,大周已是強弩之末。
他期盼王焱能早日擊破大理,穩定貴州。
隻要貴州安定,既能騰出手,向南抗擊安南,向西可助糜業對抗吐蕃。
西南這盤棋就算活了。
隻要西南無恙,大周就能專心致誌的對付沿海倭賊。
因此,柴軒沒有多做考慮,同意了王焱遷移經略安撫司至桐梓。
等王焱將經略安撫司搬至桐梓,大理和羅氏、宋氏的戰爭正值白熱化。
羅氏和宋氏得知王焱病情好轉,立刻派人來見王焱。
希望王焱能從背後,痛擊大理。
與此同時,思州田氏也派人來見王焱。
眼下的思州,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徐壽的紅巾軍,自打進入思州,便勢如破竹。
思州田氏的軍隊壓根不是對手,每次都能被紅巾軍先一步掌握行蹤,繼而擊破。
短短數月間,思州已有一半地盤,落入紅巾軍之手。
有了思州這塊肥沃的土壤,明教迅速壯大,開始廣募信徒,宣傳明王救世的思想。
明教的洗腦非常成功,數百年間,一直被土司壓榨、剝削的土民,陸續有人覺醒,誓要推翻土司的統治,建立一個嶄新的國家,一個人人可得其地的國家。
六月。
徐壽攻占銅仁、石阡二府,麾下兵力約有三萬,田伯俊舉兵五萬反擊,試圖奪迴石阡、銅仁二府。
結果遭到留守在鎮遠的堂弟田茂恭背刺,斷了田伯俊的糧草。
致使田伯俊的五萬大軍無糧可食,軍心大亂。
徐壽抓住時機,趁機發兵猛攻。
思州軍瞬間崩潰,田伯俊無力組織將士抵抗,隻能率領部分心腹,遠遁黎平。
作為貴州諸大土司中,地盤最大的思州土司,就此徹底走向衰落。
等王焱收到田伯俊的求援信時,恰逢田伯俊兵敗。
就算想要援手,也來不及了。
六月底。
徐壽率領紅巾軍,進入鎮遠,宣布稱王。
國號‘明’,對外自稱小明王。
稱王之後的徐壽,並沒有停下征戰的步伐。
一麵組建王府,建立班底,加深對思州的統治,一麵擴充軍士,準備南下征討田伯俊。
明國的建立,得到了大理、安南等中南諸國的祝賀。
他們紛紛派來使者,宣布與明國的結交,認可明國才是漢人正統,至於柴氏,氣數已盡。
便是吐蕃、倭國、大金,也都不遠萬裏,派遣使者,穿越重重險阻,抵達思州,對明國的建立表示了恭喜。
一時間,隻占據了一州之地的明國,眾星捧月。
不知情的還以為明國已經取代了大周,得了這半壁天下。
王焱在聽聞此事後,也是暗暗皺眉。
看來徐壽早就爭取到了異族番邦的支持,要在聲勢上打擊柴氏的威望。
而這背後,必然是‘天’的手筆。
田氏戰敗,殘餘勢力龜縮在黎平,如同搖曳燭火,隨時都會熄滅。
其餘各大土司的情況,也是越發難過。
麵對安南的大軍,八番土司起先還能團結一心,共抗安南。
黎隼多次進攻,都沒有討得便宜,反而損兵折將無數。
此後黎隼便改變了策略,準備從內擊破。
在一番摸底之後,他得知八番中的龍番,一直都想成為八番之首,將其餘七番吞並,建立一個足以媲美四大土司的又一大土司勢力。
於是他對龍番許以重利,表示隻要龍番與安南合作,等到掃平貴州,龍番就是貴州王。
龍番首領深知安南的不懷好意,於是斷然拒絕。
並且還將安南誘使他背叛諸番的事情告訴其餘土司首領,希望能警示大家。
黎隼見龍番不知好歹,又開始尋找其他代理人。
八番中,如龍番這樣清醒的人不少。
可架不住真的有人經受不住誘惑,想當安南承諾的貴州王。
等到安南大軍再次大舉進攻,八番中的韋番,果斷放水,大開寨門,引安南軍入內。
隨著安南大軍湧入,惠水、長順全線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