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棟梁從省城寫信迴來了。
石為貴讓小樹來找他大哥,看看信上寫的是什麽。
石大柱打開信一看,才知道棟梁不願意在長庚書店當學徒,自己辭了職,跑到省城去繼續找書讀。
因為省立師範學校不收學費,棟梁便去報考,竟然考上了,當下正在師範學校讀書,讓家裏人放心。
棟梁不給家人說一聲,就悄悄去了省城,這事大柱當然不高興。他認為棟梁定是在白玉書院讀書時接觸了不好的思想,才敢那麽做。
大柱原本也太關心家裏的事,兄弟之間也沒有什麽共同誌趣。棟梁在城省讀書,他既沒有想念,也沒什麽可愉悅的,他隻關心能不能繼承師傅的那點家底。
大柱把信的內容告訴小樹,留小樹在武館吃飯。
小樹生怕大哥抓住他練馬步,不肯吃飯,拿了信便迴家去了。
臨走,他又想起一事:“哥,鐵虎哥想見你,你抽空迴家一趟吧。”
“哦,好的。”大柱答應一聲,進了武館。
這時,顧子城正站在武館的台子上,一手插著腰,一手高高揮舞。台下圍了一圈弟子,聽他高談闊論。
“這個赤衛隊啊,就是專門保護窮人,保衛農民協會,專門對付惡霸地主的,如果民團或者國民黨軍來欺負我們,赤衛隊堅決跟他們鬥。”顧子城講得來勁,沒有注意到石大柱已迴來。
“二師兄,赤衛隊有槍嗎?”有人問。
“有紅纓槍吧。”有人在起哄。
“當然有啊。”顧子城撩開衣襟,亮出了別在腰間的手槍,“有這鐵家夥作伴,還怕什麽呢?”
“二師兄,赤衛隊還招人嗎?”
“當然,赤衛隊正是缺人之際,隻要……”
顧子城話沒說完,石大柱高聲喊道:“該練功了。”
眾弟子看到大師兄緊繃的臉,全都散去,各自找自己的兵刃練了起來。
顧子城走近石大柱,說:“師兄,我最近事多,經常在外麵跑,武館的日常,還有照顧師傅的事,讓你費心了。”
“都是應該做的。”石大柱道,“師弟啊,我勸你一句,腳踏實了再跑,小心走火入魔。”
顧子城把衣服扣子扣上,說:“謝謝師兄,我心裏有數,不會的。”
兩人正說著,有一個背著鳥銃的青年跑進武館:“顧隊長,快,緊急情況,總指揮找你開會。”
顧子城跟著來人走了。
石大柱對眾弟子說:“兄弟們,過來。我給你講件事。”
今天這是怎麽了?兩位師兄都有話跟大夥說,眾徒弟圍了過來。
石大柱問:“弟兄們,咱鎮遠武館能在江湖揚名立萬,靠的是什麽?”
“靠的是師傅的威名。”
“是咱的絕活鎖喉槍。”
大夥你一句,我一句。大柱從弟子手中接過一杆鐵尖木柄的紅纓槍,走到圈外,比劃了幾個招式,道:“鎖喉槍,槍中王,槍槍鎖喉最難防。”
“這鎖喉槍再厲害,恐怕也比不過二師兄的手槍吧。”一個弟子低聲道。
石大柱並沒有迴避矛盾,也沒指責那個弟子,而是說:“練武之人,要有武者的誌氣,那洋槍再厲害,你得有啊。再說,如果沒了子彈,那洋槍還不如燒火棍。”
“哦,還有這茬兒。”
“洋槍是配給軍隊的,還有民團,當然土匪也喜歡那玩意兒,扛了槍就要去打仗。打仗,你們知道嗎,那是要死人的,你們長這麽大,人間的美味你們嚐了多少,有幾個碰過女人,又有幾個沒有父母。”
“對,是啊。”
“咱們就是普通的老百姓,咱們就過咱們的小日子,練好武功,看家護院,有了錢置點田產,娶個老婆,生個兒子,有啥不好的。別一天盡想那些不著邊際的事,什麽赤衛隊、農民自衛軍,今天風光,說不定明天縣民團一來,全都散夥了。”
“大師兄說得對。”
石大柱看到大夥來了興趣,一揮手說:“走,到後院去,讓你們看樣東西。”
眾弟子來到後院,這兒是圓形的練武場,比武館前庭的場子小得多。牆內有一棵老樹,石大柱一躍而起攀上樹枝,連續向上攀爬,身子隱在茂密的樹葉中。
過了一會兒,他從樹上跳下來。
“弟兄們,看看這個。”大柱手裏拿著一個銀槍頭,還帶著灰白色的穗子,“大夥知道這個銀槍頭的來曆嗎?”
眾人一個個搖頭,眼睛瞪得更大了。
“這是當年常山趙子龍使用過的槍頭,槍杆壞了,槍頭留了下來。”
“是三國時期的趙雲嗎?”
“正是。”石大柱道,“我們家祖上,就是常山人,後來逃難來到咱依雲鎮,家裏什麽東西都沒了,唯獨留下這祖傳的寶貝。”
“師兄,你不會是趙子龍的後代吧?”
石大柱點了點頭,說:“我本姓趙,宋朝滅亡的時候,因為跟大宋皇上一個姓,怕元朝人報複,所以改姓常。”
“哇,佩服,佩服。”
石大柱添油加醋地編造了一段故事,把自己和英雄人物聯係起來,又拿出一個神秘的銀槍頭,吸引了眾弟子的眼球。
比起顧子城那把手槍,他的這個銀槍頭既有曆史,又有英雄情節,還是練武之人最熟悉的兵器。
看到大夥的眼睛亮了,石大柱覺得時機成熟,便說:“弟兄們,依雲鎮如今亂套了,該我們出麵登台了。在這種混亂的局勢下,誰能主動站出來,擔起保境安民、維持治安的責任,誰就是這裏的老大,就有吃有喝。”
“大師兄,我們要怎麽辦,你直接說,我們跟你幹。”眾人心潮澎湃。
石大柱趁熱打鐵,宣布了自己決定。他要成立銀槍會,自己當首領。
石大柱這個人,平時看起來有些木訥,但他有他的心思。
他早就知道,各縣都成立了民團,許多鄉鎮也紛紛成立了自治組織,有的叫紅槍會,有的叫黃槍會。這些組織以保境安民為名義,將那些不安分、有勇氣的人聚攏起來。有時配合民團剿匪,有時協助當地政權維持治安。
依雲鎮占據著三省交界的重要位置,怎能沒有這樣的組織?
石大柱早就有這個想法,隻是,他的想法還沒來得及落實,蘇蘭等人就發動起農民起義,成立了農民協會,赤衛隊、農民自衛軍,把一大部分有誌青年和精壯勞力吸引了過去。
即便在鎮遠武館內部這點小天地,也有顧子城過來搶地盤,拉攏人員加入赤衛隊,如果這時再不成立槍會,就沒有機會了。
之所以選擇銀槍會,一則為跟其他組織區別,二來呢,鎮遠武館的絕活是鎖喉槍,以銀槍會為名頭,容易吸納會眾。當然,他那個偽造的銀槍頭,也是一個不錯的噱頭。
畢竟,石大柱在武館是大師兄,他的話比顧子城的話更有分量。
石大柱號令一發,立即有十幾個弟子報名加入,還有幾個弟子猶豫不決。大柱並沒有強迫他們,而是讓他們考慮幾天。
當晚,石大柱就帶著那些願意入會的弟子來到文昌宮。
既然要成立銀槍會,總得有個地方召集聚合。
大柱曾試探過師傅的口氣,胡鎮遠明確表示,武館不參與這樣的組織。
大柱感歎師傅老了,沒膽了。他在依雲鎮找來找去,最後選定了文昌宮作為銀槍會的會所。
文昌宮沒有僧道住持,平時鎖著門,初一、十五會有呂仙山上的道士下來開門,接納香客。文昌宮在依雲鎮位置居中,方便集合,也利於造勢。
石大柱領著他的兄弟,將文昌宮打理一番,然後在大殿內舉辦了入會儀式。
那儀式也簡單,對著石大柱磕個頭,再給文昌帝君上個香,兄弟們喝一碗酒,就算是同生共死的兄弟了。
銀槍會的會員,每人還要佩帶一個白色線穗子飾物,作為相互之間的接頭暗號。這也是石大柱精心選定的,與銀槍會的鎮會之寶子龍銀槍的配飾想一致。
第一次會眾聚集,雖然隻有十幾個人,石大柱卻已很滿意。這是他的骨幹班底,隻要有了第一批,就會有第二批,他相信憑借他的實力,銀槍會一定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眾兄弟入會完畢,剛喝了酒,酒碗還在手裏,突然,鎮南方向傳來“嘭嘭”槍聲。
“怎麽迴事?”
“又打起來了?”
燒酒催發出來的激情,讓人興奮。
緊接著就聽到有人敲鑼喊叫:“民團打過來了,趕快抄家夥!支援南橋!”
銀槍會的會眾一聽要打仗,這可是保境安民的好時機。
“師兄,快,我們也行動吧。”
“行動個屁,不想活了你?”石大柱罵了一句,“熄燈,統統迴武館,不要聲張。”
石為貴讓小樹來找他大哥,看看信上寫的是什麽。
石大柱打開信一看,才知道棟梁不願意在長庚書店當學徒,自己辭了職,跑到省城去繼續找書讀。
因為省立師範學校不收學費,棟梁便去報考,竟然考上了,當下正在師範學校讀書,讓家裏人放心。
棟梁不給家人說一聲,就悄悄去了省城,這事大柱當然不高興。他認為棟梁定是在白玉書院讀書時接觸了不好的思想,才敢那麽做。
大柱原本也太關心家裏的事,兄弟之間也沒有什麽共同誌趣。棟梁在城省讀書,他既沒有想念,也沒什麽可愉悅的,他隻關心能不能繼承師傅的那點家底。
大柱把信的內容告訴小樹,留小樹在武館吃飯。
小樹生怕大哥抓住他練馬步,不肯吃飯,拿了信便迴家去了。
臨走,他又想起一事:“哥,鐵虎哥想見你,你抽空迴家一趟吧。”
“哦,好的。”大柱答應一聲,進了武館。
這時,顧子城正站在武館的台子上,一手插著腰,一手高高揮舞。台下圍了一圈弟子,聽他高談闊論。
“這個赤衛隊啊,就是專門保護窮人,保衛農民協會,專門對付惡霸地主的,如果民團或者國民黨軍來欺負我們,赤衛隊堅決跟他們鬥。”顧子城講得來勁,沒有注意到石大柱已迴來。
“二師兄,赤衛隊有槍嗎?”有人問。
“有紅纓槍吧。”有人在起哄。
“當然有啊。”顧子城撩開衣襟,亮出了別在腰間的手槍,“有這鐵家夥作伴,還怕什麽呢?”
“二師兄,赤衛隊還招人嗎?”
“當然,赤衛隊正是缺人之際,隻要……”
顧子城話沒說完,石大柱高聲喊道:“該練功了。”
眾弟子看到大師兄緊繃的臉,全都散去,各自找自己的兵刃練了起來。
顧子城走近石大柱,說:“師兄,我最近事多,經常在外麵跑,武館的日常,還有照顧師傅的事,讓你費心了。”
“都是應該做的。”石大柱道,“師弟啊,我勸你一句,腳踏實了再跑,小心走火入魔。”
顧子城把衣服扣子扣上,說:“謝謝師兄,我心裏有數,不會的。”
兩人正說著,有一個背著鳥銃的青年跑進武館:“顧隊長,快,緊急情況,總指揮找你開會。”
顧子城跟著來人走了。
石大柱對眾弟子說:“兄弟們,過來。我給你講件事。”
今天這是怎麽了?兩位師兄都有話跟大夥說,眾徒弟圍了過來。
石大柱問:“弟兄們,咱鎮遠武館能在江湖揚名立萬,靠的是什麽?”
“靠的是師傅的威名。”
“是咱的絕活鎖喉槍。”
大夥你一句,我一句。大柱從弟子手中接過一杆鐵尖木柄的紅纓槍,走到圈外,比劃了幾個招式,道:“鎖喉槍,槍中王,槍槍鎖喉最難防。”
“這鎖喉槍再厲害,恐怕也比不過二師兄的手槍吧。”一個弟子低聲道。
石大柱並沒有迴避矛盾,也沒指責那個弟子,而是說:“練武之人,要有武者的誌氣,那洋槍再厲害,你得有啊。再說,如果沒了子彈,那洋槍還不如燒火棍。”
“哦,還有這茬兒。”
“洋槍是配給軍隊的,還有民團,當然土匪也喜歡那玩意兒,扛了槍就要去打仗。打仗,你們知道嗎,那是要死人的,你們長這麽大,人間的美味你們嚐了多少,有幾個碰過女人,又有幾個沒有父母。”
“對,是啊。”
“咱們就是普通的老百姓,咱們就過咱們的小日子,練好武功,看家護院,有了錢置點田產,娶個老婆,生個兒子,有啥不好的。別一天盡想那些不著邊際的事,什麽赤衛隊、農民自衛軍,今天風光,說不定明天縣民團一來,全都散夥了。”
“大師兄說得對。”
石大柱看到大夥來了興趣,一揮手說:“走,到後院去,讓你們看樣東西。”
眾弟子來到後院,這兒是圓形的練武場,比武館前庭的場子小得多。牆內有一棵老樹,石大柱一躍而起攀上樹枝,連續向上攀爬,身子隱在茂密的樹葉中。
過了一會兒,他從樹上跳下來。
“弟兄們,看看這個。”大柱手裏拿著一個銀槍頭,還帶著灰白色的穗子,“大夥知道這個銀槍頭的來曆嗎?”
眾人一個個搖頭,眼睛瞪得更大了。
“這是當年常山趙子龍使用過的槍頭,槍杆壞了,槍頭留了下來。”
“是三國時期的趙雲嗎?”
“正是。”石大柱道,“我們家祖上,就是常山人,後來逃難來到咱依雲鎮,家裏什麽東西都沒了,唯獨留下這祖傳的寶貝。”
“師兄,你不會是趙子龍的後代吧?”
石大柱點了點頭,說:“我本姓趙,宋朝滅亡的時候,因為跟大宋皇上一個姓,怕元朝人報複,所以改姓常。”
“哇,佩服,佩服。”
石大柱添油加醋地編造了一段故事,把自己和英雄人物聯係起來,又拿出一個神秘的銀槍頭,吸引了眾弟子的眼球。
比起顧子城那把手槍,他的這個銀槍頭既有曆史,又有英雄情節,還是練武之人最熟悉的兵器。
看到大夥的眼睛亮了,石大柱覺得時機成熟,便說:“弟兄們,依雲鎮如今亂套了,該我們出麵登台了。在這種混亂的局勢下,誰能主動站出來,擔起保境安民、維持治安的責任,誰就是這裏的老大,就有吃有喝。”
“大師兄,我們要怎麽辦,你直接說,我們跟你幹。”眾人心潮澎湃。
石大柱趁熱打鐵,宣布了自己決定。他要成立銀槍會,自己當首領。
石大柱這個人,平時看起來有些木訥,但他有他的心思。
他早就知道,各縣都成立了民團,許多鄉鎮也紛紛成立了自治組織,有的叫紅槍會,有的叫黃槍會。這些組織以保境安民為名義,將那些不安分、有勇氣的人聚攏起來。有時配合民團剿匪,有時協助當地政權維持治安。
依雲鎮占據著三省交界的重要位置,怎能沒有這樣的組織?
石大柱早就有這個想法,隻是,他的想法還沒來得及落實,蘇蘭等人就發動起農民起義,成立了農民協會,赤衛隊、農民自衛軍,把一大部分有誌青年和精壯勞力吸引了過去。
即便在鎮遠武館內部這點小天地,也有顧子城過來搶地盤,拉攏人員加入赤衛隊,如果這時再不成立槍會,就沒有機會了。
之所以選擇銀槍會,一則為跟其他組織區別,二來呢,鎮遠武館的絕活是鎖喉槍,以銀槍會為名頭,容易吸納會眾。當然,他那個偽造的銀槍頭,也是一個不錯的噱頭。
畢竟,石大柱在武館是大師兄,他的話比顧子城的話更有分量。
石大柱號令一發,立即有十幾個弟子報名加入,還有幾個弟子猶豫不決。大柱並沒有強迫他們,而是讓他們考慮幾天。
當晚,石大柱就帶著那些願意入會的弟子來到文昌宮。
既然要成立銀槍會,總得有個地方召集聚合。
大柱曾試探過師傅的口氣,胡鎮遠明確表示,武館不參與這樣的組織。
大柱感歎師傅老了,沒膽了。他在依雲鎮找來找去,最後選定了文昌宮作為銀槍會的會所。
文昌宮沒有僧道住持,平時鎖著門,初一、十五會有呂仙山上的道士下來開門,接納香客。文昌宮在依雲鎮位置居中,方便集合,也利於造勢。
石大柱領著他的兄弟,將文昌宮打理一番,然後在大殿內舉辦了入會儀式。
那儀式也簡單,對著石大柱磕個頭,再給文昌帝君上個香,兄弟們喝一碗酒,就算是同生共死的兄弟了。
銀槍會的會員,每人還要佩帶一個白色線穗子飾物,作為相互之間的接頭暗號。這也是石大柱精心選定的,與銀槍會的鎮會之寶子龍銀槍的配飾想一致。
第一次會眾聚集,雖然隻有十幾個人,石大柱卻已很滿意。這是他的骨幹班底,隻要有了第一批,就會有第二批,他相信憑借他的實力,銀槍會一定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眾兄弟入會完畢,剛喝了酒,酒碗還在手裏,突然,鎮南方向傳來“嘭嘭”槍聲。
“怎麽迴事?”
“又打起來了?”
燒酒催發出來的激情,讓人興奮。
緊接著就聽到有人敲鑼喊叫:“民團打過來了,趕快抄家夥!支援南橋!”
銀槍會的會眾一聽要打仗,這可是保境安民的好時機。
“師兄,快,我們也行動吧。”
“行動個屁,不想活了你?”石大柱罵了一句,“熄燈,統統迴武館,不要聲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