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響見眾人都在沉思,唯郭嘉拿著細木棍當撓癢癢的工具,不時往後背撓弄,模樣很是滑稽。
陶響忍住笑意,向著郭嘉發問道:“奉孝心不在焉,莫非是心中已有計較?”
郭嘉忙將木棒放在一邊,朝陶響拱手一禮道:“主公明鑒,嘉是有一些粗淺的想法,現在就拿出來,拋磚引玉,望主公及各位同仁指正或補充。”
說完,拿起長杆一指南方的贛縣:“諸位請看,豫章郡麵積廣大,山地眾多,本就是易守難攻。孫權小兒,受阻於堅城贛縣,不思快速打通通道,卻反而分兵攻入會稽郡,眾所周知,會稽郡臨海,灘塗眾多,河道縱橫。不利於大軍行動。然而孫權小兒,仍然分兵攻打,是想盡可能多地占領地盤。其貪婪之心,可見一斑。另一方麵,是其料定,壽春乃天下堅城,袁家又在此經營多年,偽仲家國兵多糧足,錢帛巨萬。絕非短期內可以攻下,甚至是一年半載才可能建功。故不如趁機多占地盤,狀大已方。”
郭嘉說完孫權一方的意圖,又把木棍一轉,指向宛城:“曹孟德之意圖,與孫權小兒類似。其兵鋒在堅城宛城受阻,必然會分兵攻擊南陽其它城鎮,隻要其攻下南陽其它城鎮,不愁宛城孤城不破。
其不著急繞過宛城,攻入汝南者,亦是料定我新漢大軍短時間內無法攻下壽春。
等我軍在壽春城下,碰得頭破血流,他才率大軍快速擊穿汝南,進入揚州腹地收拾殘局,可獲得最大的利益。”
眾人一聽,竦然而驚,若按常理推斷,曹孟德得逞的機會不小。諸葛亮一邊運筆如飛,記錄郭嘉的一言一句,一邊用眼角瞟向眾人,把眾人的神情盡收眼底。
“叭”的一聲,打斷了眾人的沉思,郭嘉用細木棍重重地敲了一下沙盤上的壽春城。
“既然如此,吾新漢的張遼南方軍團,可按原計劃,強渡淮水之後,按步就般,一路攻城掠地,行至壽春城下,伐木攻城。”
郭嘉說得口幹舌燥,端起一盞清茶,喝了一口,接著又把木棍,指向吳郡和丹陽郡,接著說道:
“大將軍可暗中吩咐張將軍,攻城隻為掩人耳目,切記不可損失過大。
另一方麵,暗中集結一支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跨過淮水,繞過壽春,直撲丹陽郡和吳郡。隻要拿下兩郡,加上對吾新漢政權,早已心向往之的廬江郡,吾新漢就可立於不敗之地。大將公先前定下的目標也可得以全部實現。”
“啪啪啪啪”“妙計,妙計啊…”不知誰帶頭鼓起了掌,眾人也鼓掌為郭嘉精妙的計劃喝彩。
陶響心中大喜,正欲拍板施行,又習慣性地瞟了一眼賈詡,問道:“文和,奉孝之言如何?汝還有何補充否?”
賈詡低眉順眼,大聲說道:“奉孝之計,簡直是洞察人心,把兩方人馬都算計進去了,特別是暗中另起一路大軍,直撲丹陽郡和吳郡,簡直是神來之筆。
賈詡才疏學淺,不敢與日月同輝。
隻是吾想,既然算計了兩路人馬,不如再加一路,豫州劉玄德,早就蠢蠢欲動了,若非考慮到自己兵少將寡,又不善水戰,怕被當作出頭之鳥,被袁術大軍圍殲,恐怕早就出兵揚州了。
主公可以以獻帝之名,令其集結兵力,故意屯兵在豫州與揚州交界處,作出將全力出兵,攻伐揚州之態,以迷惑袁術軍,讓其不得不防。
等吾新漢暗中集結的兵馬,攻入丹陽郡與吳郡之後,令其迅速轉向,直撲汝南郡。
汝南郡措手不及之下,必被攻下。隻要豫州軍占領了汝陽郡,就切斷了曹孟德大軍從陸路東進揚州之路。逼不得已,曹軍若要進攻揚州,隻有冒險穿越江夏郡,從水路進攻揚州郡了。
水軍薄弱的曹操,進入揚州,就不足懼怕了。屆時,其必會被我軍任意拿捏。”
諸葛亮一邊計錄,一邊暗自心驚:這賈文和,果然是如主公所說,乃毒士也。此計乃陽謀,逼得曹操往火炕裏跳。
陶響哈哈大笑道:“文和之計甚合吾意,乃陽謀也。可為奉孝之計的補充。”
當機立斷,陶響讓張遼按原計劃,三日後強渡淮河。
暗中令趙雲抽調東北集團軍和西北集團軍部分將士另組織一支步卒,鐵騎的隊伍。整支大軍以趙雲為主帥,荀諶為軍師。騎兵主將太史慈,副將牽招,和碩。騎兵則是漢族和鮮卑,烏恆降兵各一半,都是人。
步卒主將由趙雲擔任。將領有魏延,管亥,郝昭,張鏽等。
董昭負責調度明暗兩路大軍的糧草輜重。
陶響親率高順的陷陣營與許褚的親衛營,協調明暗兩軍的步調並隨時增援各部。最後,陶響入宮,請獻帝下旨,令劉備兄弟屯重兵於豫州揚州相鄰的邊境上,增加揚州防守的壓力。
陶響按郭嘉的作戰計劃一一安排完畢後,新漢政權的戰爭機器,時隔數年,又開始轟隆隆地轉動起來。
袁術派樂就負責淮河最長的一段,他手上兵力不足,想到處處沒防等於處處不設防,於是一咬牙,把本該五處設防的,換成隻防三處。
古話說得好,怕啥來啥。樂就最擔心的兩個該設防的渡口,分別隻有200餘人的防守。恰好就被張遼大軍選擇為渡河點。
一天清晨,幾隻小船引領著數百隻竹筏,載著密密麻麻的士兵,直撲對岸的渡口。一個袁術兵見身邊各人傻傻地望著船上的士卒,正欲大喊一聲,提醒一下大家。一支羽箭以極快的速度飛來,準確地紮入袁術兵的喉嚨。剩下的士兵終於醒悟過來,大家很有默契地哄的一聲,四散而逃。
在袁術小兵倒下的一刻,該渡口毫無懸念地落入新漢軍手中。
同時,樂就防守的另一個幾乎不設防的渡河點,也被新漢軍占據。
以此兩個渡河點,新河很快就又開始大規模的渡河。
戰後,樂就百思不得其解,新漢大軍怎麽會那麽精準地找到自己防守的薄弱之處?
直至多年以後,樂就在一部寫三國時期戰事的書中,才知道新漢大軍渡河前,淮河岸邊的揚州百姓提供了大量的情報。
所謂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外如是!
陶響忍住笑意,向著郭嘉發問道:“奉孝心不在焉,莫非是心中已有計較?”
郭嘉忙將木棒放在一邊,朝陶響拱手一禮道:“主公明鑒,嘉是有一些粗淺的想法,現在就拿出來,拋磚引玉,望主公及各位同仁指正或補充。”
說完,拿起長杆一指南方的贛縣:“諸位請看,豫章郡麵積廣大,山地眾多,本就是易守難攻。孫權小兒,受阻於堅城贛縣,不思快速打通通道,卻反而分兵攻入會稽郡,眾所周知,會稽郡臨海,灘塗眾多,河道縱橫。不利於大軍行動。然而孫權小兒,仍然分兵攻打,是想盡可能多地占領地盤。其貪婪之心,可見一斑。另一方麵,是其料定,壽春乃天下堅城,袁家又在此經營多年,偽仲家國兵多糧足,錢帛巨萬。絕非短期內可以攻下,甚至是一年半載才可能建功。故不如趁機多占地盤,狀大已方。”
郭嘉說完孫權一方的意圖,又把木棍一轉,指向宛城:“曹孟德之意圖,與孫權小兒類似。其兵鋒在堅城宛城受阻,必然會分兵攻擊南陽其它城鎮,隻要其攻下南陽其它城鎮,不愁宛城孤城不破。
其不著急繞過宛城,攻入汝南者,亦是料定我新漢大軍短時間內無法攻下壽春。
等我軍在壽春城下,碰得頭破血流,他才率大軍快速擊穿汝南,進入揚州腹地收拾殘局,可獲得最大的利益。”
眾人一聽,竦然而驚,若按常理推斷,曹孟德得逞的機會不小。諸葛亮一邊運筆如飛,記錄郭嘉的一言一句,一邊用眼角瞟向眾人,把眾人的神情盡收眼底。
“叭”的一聲,打斷了眾人的沉思,郭嘉用細木棍重重地敲了一下沙盤上的壽春城。
“既然如此,吾新漢的張遼南方軍團,可按原計劃,強渡淮水之後,按步就般,一路攻城掠地,行至壽春城下,伐木攻城。”
郭嘉說得口幹舌燥,端起一盞清茶,喝了一口,接著又把木棍,指向吳郡和丹陽郡,接著說道:
“大將軍可暗中吩咐張將軍,攻城隻為掩人耳目,切記不可損失過大。
另一方麵,暗中集結一支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跨過淮水,繞過壽春,直撲丹陽郡和吳郡。隻要拿下兩郡,加上對吾新漢政權,早已心向往之的廬江郡,吾新漢就可立於不敗之地。大將公先前定下的目標也可得以全部實現。”
“啪啪啪啪”“妙計,妙計啊…”不知誰帶頭鼓起了掌,眾人也鼓掌為郭嘉精妙的計劃喝彩。
陶響心中大喜,正欲拍板施行,又習慣性地瞟了一眼賈詡,問道:“文和,奉孝之言如何?汝還有何補充否?”
賈詡低眉順眼,大聲說道:“奉孝之計,簡直是洞察人心,把兩方人馬都算計進去了,特別是暗中另起一路大軍,直撲丹陽郡和吳郡,簡直是神來之筆。
賈詡才疏學淺,不敢與日月同輝。
隻是吾想,既然算計了兩路人馬,不如再加一路,豫州劉玄德,早就蠢蠢欲動了,若非考慮到自己兵少將寡,又不善水戰,怕被當作出頭之鳥,被袁術大軍圍殲,恐怕早就出兵揚州了。
主公可以以獻帝之名,令其集結兵力,故意屯兵在豫州與揚州交界處,作出將全力出兵,攻伐揚州之態,以迷惑袁術軍,讓其不得不防。
等吾新漢暗中集結的兵馬,攻入丹陽郡與吳郡之後,令其迅速轉向,直撲汝南郡。
汝南郡措手不及之下,必被攻下。隻要豫州軍占領了汝陽郡,就切斷了曹孟德大軍從陸路東進揚州之路。逼不得已,曹軍若要進攻揚州,隻有冒險穿越江夏郡,從水路進攻揚州郡了。
水軍薄弱的曹操,進入揚州,就不足懼怕了。屆時,其必會被我軍任意拿捏。”
諸葛亮一邊計錄,一邊暗自心驚:這賈文和,果然是如主公所說,乃毒士也。此計乃陽謀,逼得曹操往火炕裏跳。
陶響哈哈大笑道:“文和之計甚合吾意,乃陽謀也。可為奉孝之計的補充。”
當機立斷,陶響讓張遼按原計劃,三日後強渡淮河。
暗中令趙雲抽調東北集團軍和西北集團軍部分將士另組織一支步卒,鐵騎的隊伍。整支大軍以趙雲為主帥,荀諶為軍師。騎兵主將太史慈,副將牽招,和碩。騎兵則是漢族和鮮卑,烏恆降兵各一半,都是人。
步卒主將由趙雲擔任。將領有魏延,管亥,郝昭,張鏽等。
董昭負責調度明暗兩路大軍的糧草輜重。
陶響親率高順的陷陣營與許褚的親衛營,協調明暗兩軍的步調並隨時增援各部。最後,陶響入宮,請獻帝下旨,令劉備兄弟屯重兵於豫州揚州相鄰的邊境上,增加揚州防守的壓力。
陶響按郭嘉的作戰計劃一一安排完畢後,新漢政權的戰爭機器,時隔數年,又開始轟隆隆地轉動起來。
袁術派樂就負責淮河最長的一段,他手上兵力不足,想到處處沒防等於處處不設防,於是一咬牙,把本該五處設防的,換成隻防三處。
古話說得好,怕啥來啥。樂就最擔心的兩個該設防的渡口,分別隻有200餘人的防守。恰好就被張遼大軍選擇為渡河點。
一天清晨,幾隻小船引領著數百隻竹筏,載著密密麻麻的士兵,直撲對岸的渡口。一個袁術兵見身邊各人傻傻地望著船上的士卒,正欲大喊一聲,提醒一下大家。一支羽箭以極快的速度飛來,準確地紮入袁術兵的喉嚨。剩下的士兵終於醒悟過來,大家很有默契地哄的一聲,四散而逃。
在袁術小兵倒下的一刻,該渡口毫無懸念地落入新漢軍手中。
同時,樂就防守的另一個幾乎不設防的渡河點,也被新漢軍占據。
以此兩個渡河點,新河很快就又開始大規模的渡河。
戰後,樂就百思不得其解,新漢大軍怎麽會那麽精準地找到自己防守的薄弱之處?
直至多年以後,樂就在一部寫三國時期戰事的書中,才知道新漢大軍渡河前,淮河岸邊的揚州百姓提供了大量的情報。
所謂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