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蘇一槍刺空,卻並不收槍。隻是把槍橫掃,直擊管亥腰部。管亥剛才硬碰硬,拚了一招,隻覺蒙蘇力大無比。不料蒙蘇不按常理出牌,立刻轉而猛擊自己腰部,心中大驚,亡魂皆冒,百忙中,抽刀來擋已是不及。
眼睜睜看著蒙蘇的槍杆離自己的腰部越來越近,危急時刻,一柄大刀伸了過來,擋了蒙蘇的一記橫掃。“啪”的一聲巨響過後,廖化雙臂發麻,蒙蘇的力量居然恐怖如斯。
管亥一時大意,差點陰溝裏翻船。忙一夾馬腹,身子猛地朝前一竄,逃離蒙蘇的攻擊範圍。
蒙蘇暗歎一聲,連叫可惜。抽迴長槍,忽左忽右,攻向廖化。在徐州的武將中,廖化的武功,雖然攻擊不算頂尖,單論防守,卻能排進前十,這個是陶響對廖化武功的評價,可能和廖化謹慎的性格有莫大的關係。
當下,廖化知道蒙蘇武功遠超自己,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見招拆招,把防守做到滴水不漏。這也得益於徐州頂級武將眾多,武將之間,私下裏經常切磋交流。廖化的防守功夫,比起曆史上的廖化,隻強不弱。
饒是如此,二十招以後,由於力量上的差距,廖化也是敗象盡顯。
管亥平複一下心情,見廖化吃緊,立刻縱馬上前助戰。管亥也是力大之人,武功招式雖然少了幾分精妙,但經年累月的廝殺,卻更顯得簡潔實用。
更因有同在黃巾軍中摸爬滾打的經曆,二人一守一攻,端的是配合得天衣無縫。
蒙蘇越戰越心驚,明明自己的武功要高出二人一籌不止,卻怎麽也拿不下二人。
巨猿營另一遊擊將軍昌豨也是一員猛將,從戰鬥開始,便衝殺在前。他也不知手中狼牙棒,砸死了多少敵軍,隻覺渾身沾滿血肉,有幾次,幾乎都要糊住了雙眼,這也是狼牙棒作為冷兵器的一大弊端。一棒砸下,必然有血肉濺到自己身上。
但凡事皆有利有弊,敵軍見昌豨如惡神轉世,渾身血肉,讓人不寒而栗,未戰便怯了三分。
昌豨往來衝殺,敵軍皆四散而避。但敵軍層層疊疊,無窮無盡,顯然是比巨猿營多出一倍不止。巨猿營曆經連番苦戰,已是強弩之末,敗象漸顯。
昌豨想起廖化說山穀之中,另有逃生之路,於是傳令巨猿營將士,統統退入穀中。自己領一隊精兵,在穀中接應。冀州兵追至穀口,見兇神惡煞,渾身血肉模糊的昌豨,不敢過於迫近,使得巨猿營,終於脫離了冀州軍的圍剿。
管亥,廖化一見巨猿營將士退入了穀中,也心有靈犀般的猛攻數招,擊退蒙蘇,乘勢退入穀中。
蔣義渠見巨猿營盡數退入穀中,欲提兵追擊。蒙蘇卻攔住了,笑道:“敵軍盡數退入穀中,乃自尋死路也。我軍不必強攻,徒增傷亡。”
於是,命人挖掘濠溝,布設鹿角。先把敵軍困在穀中再說。
雖然工程量巨大,但冀州軍人多勢眾,花了兩個時辰,總算布置完畢。天色已晚,便安排好值哨,就地紮營。
徐盛大軍屯兵於中山國,安平國邊境。袁尚也聚集了大軍,分守兩郡。誰知徐盛采用了郭嘉之計,大軍僅從安平國最南端的東縣穿越而過,並不攻擊縣城,而且徑直越過清河國邊境,進入清河國境內,迅速拿下濟陽縣。濟陽縣縣令以為自己身處安平國南端,絕對安全,平常便疏於防守。結果被徐州先鋒張合高覽一鼓而下。
袁尚大驚,忙問計於審配。審配沉吟半晌,道:“徐州軍選擇攻擊的位置太過刁鑽。常人難以想象,其軍中必有高人坐陣。吾冀州軍看似有大軍鎮守,但要保護糧道,必分兵守衛兩郡,便沒有了兵力上的優勢。故吾大軍不可輕動。
濟陽已失,救之無益。不若嚴令蒙蘇謹守其餘城市,待吾主大軍迴返,或者其餘各郡援兵抵達,再作定論。”
袁尚也無其它良法,隻好依審配之計行事。派快馬通知蒙蘇。
張高,高覽深兵貴神速的道理,隻留少部分士卒防守濟陽,以待徐盛大軍趕過來。便率領剩餘兵馬,馬不停蹄,徑直殺向臨邑城。
臨邑城是甘陵城的中部屏障,若能攻下臨邑城,向南便可直接威脅到清河國的首府甘陵城。向北可直擊安平國,向東則可進入青州境內,向西更是冀州高膏腴之地。自古以來,臨邑城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靈縣城外的山穀,蒙蘇大軍重重圍困。第二天早上,蒙蘇準備派人入穀招降巨猿營殘兵敗將。誰知哨探來稟,說穀內空無一人。蒙蘇大驚,跟隨哨探踏入穀中,見山穀底部,有一隱蔽的小道。估計巨猿營通過小道,逃入了群山之中。
蒙蘇正欲派軍從小道追殺,忽聞袁尚有信送達。看完信後,蒙蘇長歎一聲,原以為可將巨猿營一網打盡,誰知徐州的另一路大軍殺到,已破了濟陽縣。隻好先撤迴大軍,迴守臨邑城。
卻說張合,高覽一路輕兵疾行,來至臨邑城,卻見四門緊閉。張合心生一計,命人扮作冀州援兵,欲乘機攻入城中,誰知被守城將領識破,一通箭雨射殺了不少的冀州兵。
張合,高覽雖氣憤難平,但也無其它攻城良法,隻好一邊安營紮寨,打造攻城器械,一邊等待徐盛大軍到來。
誰知徐盛大軍沒有到達,蒙蘇率領的大軍卻先到了。張合,高覽兵少,不敢迎戰,隻好謹守營寨。
蒙蘇聽說徐州軍弓弩曆害,也不願強攻,徒增傷亡。雙方就在臨邑城內外對峙起來。
三日後,徐盛大軍終於抵達臨邑城下。蒙蘇出城挑戰,張合上前迎戰。
蒙蘇家學淵博,天生神力,槍法嚴謹,漏洞極少。張合見多識廣,臨陣經驗豐富。又常與徐州的絕世武將切磋,和曆史上的張合相比,隻強不弱。要知道,曆史上的張合可是能同蜀軍的五虎上將張飛單挑一百餘合,且不落下風。
兩人雙槍並舉,進攻時如疾風驟雨,防守時堅如磐石。苦鬥一百多迴合,不分伯仲。徐盛見了,隻好鳴金收兵。
眼睜睜看著蒙蘇的槍杆離自己的腰部越來越近,危急時刻,一柄大刀伸了過來,擋了蒙蘇的一記橫掃。“啪”的一聲巨響過後,廖化雙臂發麻,蒙蘇的力量居然恐怖如斯。
管亥一時大意,差點陰溝裏翻船。忙一夾馬腹,身子猛地朝前一竄,逃離蒙蘇的攻擊範圍。
蒙蘇暗歎一聲,連叫可惜。抽迴長槍,忽左忽右,攻向廖化。在徐州的武將中,廖化的武功,雖然攻擊不算頂尖,單論防守,卻能排進前十,這個是陶響對廖化武功的評價,可能和廖化謹慎的性格有莫大的關係。
當下,廖化知道蒙蘇武功遠超自己,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見招拆招,把防守做到滴水不漏。這也得益於徐州頂級武將眾多,武將之間,私下裏經常切磋交流。廖化的防守功夫,比起曆史上的廖化,隻強不弱。
饒是如此,二十招以後,由於力量上的差距,廖化也是敗象盡顯。
管亥平複一下心情,見廖化吃緊,立刻縱馬上前助戰。管亥也是力大之人,武功招式雖然少了幾分精妙,但經年累月的廝殺,卻更顯得簡潔實用。
更因有同在黃巾軍中摸爬滾打的經曆,二人一守一攻,端的是配合得天衣無縫。
蒙蘇越戰越心驚,明明自己的武功要高出二人一籌不止,卻怎麽也拿不下二人。
巨猿營另一遊擊將軍昌豨也是一員猛將,從戰鬥開始,便衝殺在前。他也不知手中狼牙棒,砸死了多少敵軍,隻覺渾身沾滿血肉,有幾次,幾乎都要糊住了雙眼,這也是狼牙棒作為冷兵器的一大弊端。一棒砸下,必然有血肉濺到自己身上。
但凡事皆有利有弊,敵軍見昌豨如惡神轉世,渾身血肉,讓人不寒而栗,未戰便怯了三分。
昌豨往來衝殺,敵軍皆四散而避。但敵軍層層疊疊,無窮無盡,顯然是比巨猿營多出一倍不止。巨猿營曆經連番苦戰,已是強弩之末,敗象漸顯。
昌豨想起廖化說山穀之中,另有逃生之路,於是傳令巨猿營將士,統統退入穀中。自己領一隊精兵,在穀中接應。冀州兵追至穀口,見兇神惡煞,渾身血肉模糊的昌豨,不敢過於迫近,使得巨猿營,終於脫離了冀州軍的圍剿。
管亥,廖化一見巨猿營將士退入了穀中,也心有靈犀般的猛攻數招,擊退蒙蘇,乘勢退入穀中。
蔣義渠見巨猿營盡數退入穀中,欲提兵追擊。蒙蘇卻攔住了,笑道:“敵軍盡數退入穀中,乃自尋死路也。我軍不必強攻,徒增傷亡。”
於是,命人挖掘濠溝,布設鹿角。先把敵軍困在穀中再說。
雖然工程量巨大,但冀州軍人多勢眾,花了兩個時辰,總算布置完畢。天色已晚,便安排好值哨,就地紮營。
徐盛大軍屯兵於中山國,安平國邊境。袁尚也聚集了大軍,分守兩郡。誰知徐盛采用了郭嘉之計,大軍僅從安平國最南端的東縣穿越而過,並不攻擊縣城,而且徑直越過清河國邊境,進入清河國境內,迅速拿下濟陽縣。濟陽縣縣令以為自己身處安平國南端,絕對安全,平常便疏於防守。結果被徐州先鋒張合高覽一鼓而下。
袁尚大驚,忙問計於審配。審配沉吟半晌,道:“徐州軍選擇攻擊的位置太過刁鑽。常人難以想象,其軍中必有高人坐陣。吾冀州軍看似有大軍鎮守,但要保護糧道,必分兵守衛兩郡,便沒有了兵力上的優勢。故吾大軍不可輕動。
濟陽已失,救之無益。不若嚴令蒙蘇謹守其餘城市,待吾主大軍迴返,或者其餘各郡援兵抵達,再作定論。”
袁尚也無其它良法,隻好依審配之計行事。派快馬通知蒙蘇。
張高,高覽深兵貴神速的道理,隻留少部分士卒防守濟陽,以待徐盛大軍趕過來。便率領剩餘兵馬,馬不停蹄,徑直殺向臨邑城。
臨邑城是甘陵城的中部屏障,若能攻下臨邑城,向南便可直接威脅到清河國的首府甘陵城。向北可直擊安平國,向東則可進入青州境內,向西更是冀州高膏腴之地。自古以來,臨邑城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靈縣城外的山穀,蒙蘇大軍重重圍困。第二天早上,蒙蘇準備派人入穀招降巨猿營殘兵敗將。誰知哨探來稟,說穀內空無一人。蒙蘇大驚,跟隨哨探踏入穀中,見山穀底部,有一隱蔽的小道。估計巨猿營通過小道,逃入了群山之中。
蒙蘇正欲派軍從小道追殺,忽聞袁尚有信送達。看完信後,蒙蘇長歎一聲,原以為可將巨猿營一網打盡,誰知徐州的另一路大軍殺到,已破了濟陽縣。隻好先撤迴大軍,迴守臨邑城。
卻說張合,高覽一路輕兵疾行,來至臨邑城,卻見四門緊閉。張合心生一計,命人扮作冀州援兵,欲乘機攻入城中,誰知被守城將領識破,一通箭雨射殺了不少的冀州兵。
張合,高覽雖氣憤難平,但也無其它攻城良法,隻好一邊安營紮寨,打造攻城器械,一邊等待徐盛大軍到來。
誰知徐盛大軍沒有到達,蒙蘇率領的大軍卻先到了。張合,高覽兵少,不敢迎戰,隻好謹守營寨。
蒙蘇聽說徐州軍弓弩曆害,也不願強攻,徒增傷亡。雙方就在臨邑城內外對峙起來。
三日後,徐盛大軍終於抵達臨邑城下。蒙蘇出城挑戰,張合上前迎戰。
蒙蘇家學淵博,天生神力,槍法嚴謹,漏洞極少。張合見多識廣,臨陣經驗豐富。又常與徐州的絕世武將切磋,和曆史上的張合相比,隻強不弱。要知道,曆史上的張合可是能同蜀軍的五虎上將張飛單挑一百餘合,且不落下風。
兩人雙槍並舉,進攻時如疾風驟雨,防守時堅如磐石。苦鬥一百多迴合,不分伯仲。徐盛見了,隻好鳴金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