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聽完,若有所失地感歎道:“陶浩宇小兒,何德何能?擁有此經天緯地之才。”
程昱起身,站在房屋中央大聲道:“剛才諸位討論誰是設局的受益方,卻忘記了一人。”眾問何人,程昱轉向曹操:“主公還記得虓虎否?”
曹操聞言,雙目陡然睜圓:“仲德說的是號稱武功天下第一的呂布呂奉先?”
眾武將也齊齊色變,小聲交頭接耳說了起來。唯獨典韋麵不改色,甕聲甕氣地說:“便是呂布,又如何。旁人懼他,吾老典卻不懼他。下次遇到,必與他大戰三百迴合。”
曹操一聽,也說:“那呂奉先雖勇,隻是一介武夫。何能布得此局?”
程昱說:“主公有所不知,那呂布率殘兵敗將,從冀州流竄至司隸,不知幾時,得名士陳宮投效。如魚得水。經陳宮多方籌劃,兵力迅速增強,糧草也充足。吾派人暗中刺探,吾兗州之亂,後麵隱隱有陳宮的影子。因無確鑿證據,故吾沒稟告主公。”
曹操一聽,頭又隱隱開始痛了起來。陳宮,字公台。出身兗州世家豪門,博學多才。曾為救曹操,棄官與之一起奔逃。途中,曹操多疑,殺了好友呂伯奢一家。陳宮怒而棄操而去。曹操事後深感惋惜。倒不是惋惜錯殺呂伯奢一家,而是失去了陳宮這個人才。
“若是陳公台在其帳下,倒確有可能布設此局!”曹操深知陳宮之才。
荀彧也說:“近來吾兗州各地皆有殺官造反之事。若無高人指點和絕強的武力支持,平常人斷難有此膽量謀算。吾亦疑惑不已。今仲德一言,種種疑雲,俱有跡可循了。”
曹操問眾人,事到如今,該如何應對。眾人亦無良計。
戲誌才苦思良久,朝曹操一拜:“主公事已至此,吾兗州若想全身而退,幾無可能。
外有袁家小兒,居心叵測,在豫州虎視眈眈。司州徐州,共兩頭猛虎,前後夾擊。內有黑山賊寇,趁火打劫。各地屑小趁機作亂。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吾有二虎競食之計,可斷臂求生。”
曹操忙問其計,戲誌才說:“泰山郡於兗州而言,地處偏僻,難以管理。泰山賊寇,多如牛毛。又與冀,豫,青,徐,四州臨近。防不勝防,如同雞肋。不若棄之,為吾兗州,爭取主動。”
曹操問棄給哪方為好,戲誌才說:“棄與虓虎呂布對兗州最為有利。原因有二,一是沒有呂布勢力就近支持,兗州殺官造反的內亂旦夕可平。
二是呂布乃虎狼之輩,流竄許久,無立錐之地。性極貪婪,又自恃武功。占得泰山郡,必得隴望蜀,青州空虛。稍加挑撥,定會入侵青州。屆時二虎相爭,吾兗州無憂矣。
吾軍隻需擊破黑山賊,盡吞其百萬之眾,擇其青壯,練出一支強軍,再與各州一較高下。”
曹操思慮良久,同意了戲誌才的“二虎競食”之計,高聲道:“先按先生的計策辦罷。仲德,你調集精銳的暗探,全力調查吾父罹難之罪魁禍首。一經查實,吾必將百倍討還!”
冀州鄴城,袁紹得知渤海郡被公孫瓚偷襲,勃然大怒。渤海乃袁紹起家之地,豈容他人染指。欲起冀並二州全部兵力,與公孫瓚在渤海決一死戰,一舉擒殺公孫瓚。
田豐大叫不可,袁紹問其理由,田豐說:“理由有三:其一,吾軍步卒為主。公孫瓚則相反。步卒宜守城,騎卒善野戰。此理古今相同。今欲與之野外決戰,是以己之短攻敵所長。
其二,並州新定,人心不穩。忽然間抽走大軍,易為宵小所趁。
其三,虓虎呂布,在冀州被圍剿。彼含恨離去,若見兩州空虛,必趁機攻吾冀州。更有黑山賊,見有機可乘,必然趁火打劫。
如此,吾冀州危矣。”
辛評,逢紀皆袁潭一係,見袁潭危險,急於救袁潭,便斥責田豐危言聳聽,居心不良,忍看渤海將陷他人之手。冀州兵多將廣,豈容公孫瓚猖狂。力主即刻盡起大軍,前往救援。尋其主力,一戰而定。
田豐大怒,說自己本意非不救渤海,而是要安排妥當,確保後方無憂後,再救渤海。
袁紹猶豫不定。不知采取哪方意見。
許攸同袁尚對視一眼後,站了出來。一副公平公正的模樣說:“本初勿急,元皓,仲治雙方皆言之有理,渤海不可不救。但也不必急救,急則易錯。讓公孫瓚有機可乘。
幽州貧困,公孫瓚糧草不多,前番攻吾冀州,便是因糧草不濟才退去。今彼軍雖號稱十萬,多半是誇大其詞。能有三萬大軍,已是極限。
本初可令大公子謹守城池,千萬不可出城浪戰。幽州騎兵居多,不善攻城。吾冀州隻需派出一員大將,率軍三萬,緩緩而行。多帶弓弩,步步為營,便可逼退其軍。
至於那平原劉備,與吾相識久矣,其攻打渤海,隻因與公孫瓚有同窗之誼,不得不為。待吾修書一封,定可讓其退兵。”
思慮良久,袁紹決定采納許攸的計策。田豐剛想說什麽,身旁沮授拉了一下他的衣袖。就沒再說了。
許攸當即修書一封。先敘舊情,再施以恫嚇。稱若再不退軍,冀州必派兵攻打平原。讓劉備有家難迴。
袁紹派人把許攸之信送給劉備。又命顏良為主將,許攸為軍師。率領精兵。救援渤海。
黑山,後世稱為太行山。橫跨兗,並,冀,幽四州。縱橫千裏。黑山軍隻是一個泛稱,以各地逃入的黃巾軍為主。起義隊伍最多時多達數十支。各支表麵上都尊張燕為大頭領。
後世華夏國的一位偉人。受三國時期,黑山軍遊擊戰的啟發,創建了舉世聞名的太行山抗日遊擊隊。後來成了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兵源和兵庫。
步騭率領巨猿營眾將士趕到黑山,找到張燕時,張燕率黑山軍將領白饒正與曹軍在一山穀中激戰。
曹軍采用程昱的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聚殲敵軍的計策。
黑山軍十萬之眾,分成了三部,每部三萬餘人,在兗州各處城鎮搶糧,初時順風順水。三路人馬都勢如破竹,斬獲頗豐。
黑山軍便開始大意起來,為獲得更大的戰果,三路人馬越走越遠,漸漸分散開來。當初約定為每軍間隔不超五十裏成了一句空話。
張燕憑多年戰鬥養成的直覺,感到了危險,又憶起陶響臨別時,反複叮囑小心曹軍聚殲的話,急令三路人馬迴返黑山。
誰料,剛發出命令,便有士卒稟報,白饒部三萬多人被曹軍包圍在鳳凰穀。
程昱起身,站在房屋中央大聲道:“剛才諸位討論誰是設局的受益方,卻忘記了一人。”眾問何人,程昱轉向曹操:“主公還記得虓虎否?”
曹操聞言,雙目陡然睜圓:“仲德說的是號稱武功天下第一的呂布呂奉先?”
眾武將也齊齊色變,小聲交頭接耳說了起來。唯獨典韋麵不改色,甕聲甕氣地說:“便是呂布,又如何。旁人懼他,吾老典卻不懼他。下次遇到,必與他大戰三百迴合。”
曹操一聽,也說:“那呂奉先雖勇,隻是一介武夫。何能布得此局?”
程昱說:“主公有所不知,那呂布率殘兵敗將,從冀州流竄至司隸,不知幾時,得名士陳宮投效。如魚得水。經陳宮多方籌劃,兵力迅速增強,糧草也充足。吾派人暗中刺探,吾兗州之亂,後麵隱隱有陳宮的影子。因無確鑿證據,故吾沒稟告主公。”
曹操一聽,頭又隱隱開始痛了起來。陳宮,字公台。出身兗州世家豪門,博學多才。曾為救曹操,棄官與之一起奔逃。途中,曹操多疑,殺了好友呂伯奢一家。陳宮怒而棄操而去。曹操事後深感惋惜。倒不是惋惜錯殺呂伯奢一家,而是失去了陳宮這個人才。
“若是陳公台在其帳下,倒確有可能布設此局!”曹操深知陳宮之才。
荀彧也說:“近來吾兗州各地皆有殺官造反之事。若無高人指點和絕強的武力支持,平常人斷難有此膽量謀算。吾亦疑惑不已。今仲德一言,種種疑雲,俱有跡可循了。”
曹操問眾人,事到如今,該如何應對。眾人亦無良計。
戲誌才苦思良久,朝曹操一拜:“主公事已至此,吾兗州若想全身而退,幾無可能。
外有袁家小兒,居心叵測,在豫州虎視眈眈。司州徐州,共兩頭猛虎,前後夾擊。內有黑山賊寇,趁火打劫。各地屑小趁機作亂。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吾有二虎競食之計,可斷臂求生。”
曹操忙問其計,戲誌才說:“泰山郡於兗州而言,地處偏僻,難以管理。泰山賊寇,多如牛毛。又與冀,豫,青,徐,四州臨近。防不勝防,如同雞肋。不若棄之,為吾兗州,爭取主動。”
曹操問棄給哪方為好,戲誌才說:“棄與虓虎呂布對兗州最為有利。原因有二,一是沒有呂布勢力就近支持,兗州殺官造反的內亂旦夕可平。
二是呂布乃虎狼之輩,流竄許久,無立錐之地。性極貪婪,又自恃武功。占得泰山郡,必得隴望蜀,青州空虛。稍加挑撥,定會入侵青州。屆時二虎相爭,吾兗州無憂矣。
吾軍隻需擊破黑山賊,盡吞其百萬之眾,擇其青壯,練出一支強軍,再與各州一較高下。”
曹操思慮良久,同意了戲誌才的“二虎競食”之計,高聲道:“先按先生的計策辦罷。仲德,你調集精銳的暗探,全力調查吾父罹難之罪魁禍首。一經查實,吾必將百倍討還!”
冀州鄴城,袁紹得知渤海郡被公孫瓚偷襲,勃然大怒。渤海乃袁紹起家之地,豈容他人染指。欲起冀並二州全部兵力,與公孫瓚在渤海決一死戰,一舉擒殺公孫瓚。
田豐大叫不可,袁紹問其理由,田豐說:“理由有三:其一,吾軍步卒為主。公孫瓚則相反。步卒宜守城,騎卒善野戰。此理古今相同。今欲與之野外決戰,是以己之短攻敵所長。
其二,並州新定,人心不穩。忽然間抽走大軍,易為宵小所趁。
其三,虓虎呂布,在冀州被圍剿。彼含恨離去,若見兩州空虛,必趁機攻吾冀州。更有黑山賊,見有機可乘,必然趁火打劫。
如此,吾冀州危矣。”
辛評,逢紀皆袁潭一係,見袁潭危險,急於救袁潭,便斥責田豐危言聳聽,居心不良,忍看渤海將陷他人之手。冀州兵多將廣,豈容公孫瓚猖狂。力主即刻盡起大軍,前往救援。尋其主力,一戰而定。
田豐大怒,說自己本意非不救渤海,而是要安排妥當,確保後方無憂後,再救渤海。
袁紹猶豫不定。不知采取哪方意見。
許攸同袁尚對視一眼後,站了出來。一副公平公正的模樣說:“本初勿急,元皓,仲治雙方皆言之有理,渤海不可不救。但也不必急救,急則易錯。讓公孫瓚有機可乘。
幽州貧困,公孫瓚糧草不多,前番攻吾冀州,便是因糧草不濟才退去。今彼軍雖號稱十萬,多半是誇大其詞。能有三萬大軍,已是極限。
本初可令大公子謹守城池,千萬不可出城浪戰。幽州騎兵居多,不善攻城。吾冀州隻需派出一員大將,率軍三萬,緩緩而行。多帶弓弩,步步為營,便可逼退其軍。
至於那平原劉備,與吾相識久矣,其攻打渤海,隻因與公孫瓚有同窗之誼,不得不為。待吾修書一封,定可讓其退兵。”
思慮良久,袁紹決定采納許攸的計策。田豐剛想說什麽,身旁沮授拉了一下他的衣袖。就沒再說了。
許攸當即修書一封。先敘舊情,再施以恫嚇。稱若再不退軍,冀州必派兵攻打平原。讓劉備有家難迴。
袁紹派人把許攸之信送給劉備。又命顏良為主將,許攸為軍師。率領精兵。救援渤海。
黑山,後世稱為太行山。橫跨兗,並,冀,幽四州。縱橫千裏。黑山軍隻是一個泛稱,以各地逃入的黃巾軍為主。起義隊伍最多時多達數十支。各支表麵上都尊張燕為大頭領。
後世華夏國的一位偉人。受三國時期,黑山軍遊擊戰的啟發,創建了舉世聞名的太行山抗日遊擊隊。後來成了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兵源和兵庫。
步騭率領巨猿營眾將士趕到黑山,找到張燕時,張燕率黑山軍將領白饒正與曹軍在一山穀中激戰。
曹軍采用程昱的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聚殲敵軍的計策。
黑山軍十萬之眾,分成了三部,每部三萬餘人,在兗州各處城鎮搶糧,初時順風順水。三路人馬都勢如破竹,斬獲頗豐。
黑山軍便開始大意起來,為獲得更大的戰果,三路人馬越走越遠,漸漸分散開來。當初約定為每軍間隔不超五十裏成了一句空話。
張燕憑多年戰鬥養成的直覺,感到了危險,又憶起陶響臨別時,反複叮囑小心曹軍聚殲的話,急令三路人馬迴返黑山。
誰料,剛發出命令,便有士卒稟報,白饒部三萬多人被曹軍包圍在鳳凰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