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過去數日也不聞童牛兒如何的消息。請使用本站的拚音域名訪問我們.銀若雪有些焦急,尋上‘門’來問。
童牛兒半躺在榻上吃著水果,搖頭晃腦地用言語支吾她。
銀若雪最見不得他這般吊兒郎當的無賴樣,以為沒個人形。嗬斥道:“與我好好說。當心我不耐煩揍你。”說著就揚手。
童牛兒見她又急,隻得把心裏計劃向她詳細說一遍。
銀若雪聽罷拍手道:“這個計算甚妙。好,我且聽你得勝的消息。”
又過數日後,果然下起大雨。連‘陰’不晴,晝夜無分。
童牛兒正在簷下望天,聽院‘門’口有人高叫著奔入。道:“大人,不好了,那溪水——果然漲起來了。”
童牛兒‘精’神為之一震,命令道:“點齊人馬,出發。”分給他的二百多名錦衣衛和一千兵士都在院外的幹燥處躲雨準備著,聽到喝喊,唿啦啦地出廉州城,直向衡塔方向開去。
那溪水雖然還不湍急,人尚能過,但已隱約聽到上遊有牛吼一般的巨響正向這邊洶湧。
童牛兒帶人渡過溪水後,遠遠地繞過衡塔村,藏身在山坡上那片樹林裏。
錦衣衛和軍兵都頭戴鬥笠,身披蓑衣,倒是隱身的好裝束。隻是各個被雨水澆得狼狽,都在心裏憋著一股火,想著打完仗趕快迴去喝口熱的溫暖身體。
童牛兒側耳聽著溪水那邊的聲音,覺得吼聲漸漸‘逼’近。片刻之後已經唿嘯而過,似有萬馬奔騰般,把地麵都震得轟隆隆地響。
知道洪水已經下來,把古良和蘇冥兩鎮救援的路徑阻斷。將腰下長刀‘抽’出向空中一舉,高喝道:“衝啊,殺匪有賞——”先就躍馬向前。
後麵的錦衣衛和眾官軍早就不耐被雨水這般澆著,聽到號令,各都摘去鬥笠,甩丟蓑衣,跟隨而出。
衡塔村中的人正都躲在屋中消閑,萬不曾想官軍會在滂沱大雨的天氣裏來攻打。一時間皆慌了手腳,四散奔逃,毫無反抗,叫眾錦衣衛和官軍追著毆打捕殺。
片刻之後衡塔村中就已血染雨水,遍地殷紅。衣衫襤褸的百姓屍體隨處可見,慘不忍睹。
童牛兒卻已殺紅雙眼,吩咐一個不留,全數殲滅。待到最後清點屍首,竟得兩千七百餘具,其中多有‘婦’孺孩童。
立在雨水裏,童牛兒眼望一片狼藉的村莊,心裏也不禁顫抖。以為如此為惡雖然痛快,但卻駭人。低頭半晌,沒有聲音。
正頹廢時,聽有人吆喝著走過來。抬頭看去,見幾名錦衣衛押著一名魁梧大漢。大漢顯然受傷不輕,一條‘腿’拖在地上,每走一步,麵目都隨之歪扭一下,顯見得痛的厲害。
一名錦衣衛上前向童牛兒‘插’手施禮,道:“稟副營使,抓到一名匪首,是汪燒餅手下八大金剛之一。”
童牛兒細目看他片刻,見這漢子雖然狼狽,但麵無懼‘色’,倒有幾分英雄模樣。問道:“因何要造反攪事?”
大漢怒哼一聲,橫他一眼,道:“飯也沒得吃,衣也沒得穿,奈何?”
童牛兒適才因為清查戰場,已去過一些人家的屋內。見多數徒有四壁,榻上連鋪的東西都少得可憐。尋遍角落,除了丁點沒有去殼的稻黍之外,再無餘糧。
童牛兒從小在貧困之中滾爬過來,最知道挨餓受凍是怎樣煎熬的滋味,看得眼裏泛酸。聽大漢如此說,知道不是欺瞞之語。低歎一聲,道:“鄉間怎會如此淒慘?”
不想這一句問到大漢的傷心處。
隻見他抿‘唇’半晌,把湧到眼前的淚水咽迴去,哽噎著道:“還用說嗎?賦稅重不算,又要捐糧捐物為那九千歲建生祠。建一次也就罷了,見別人家建得好,還要扒掉重建。每次都要斂財過萬,‘逼’死十幾條人命才甘心。似這等生活,不造反又如何?總不能坐等著餓死吧?橫豎都是個死——”
大漢愈說愈‘激’憤,聲音也愈大。
旁邊的錦衣衛卻見不得他囂張,一腳揣在背上。大漢左‘腿’已殘,正站不穩,噗通跌倒在泥水裏。
童牛兒見大漢受欺卻不樂意,眥目向錦衣衛道:“幹嘛踢他?”
錦衣衛見得他的猙獰嘴臉倒嚇一跳,不明白自己哪裏做錯。童牛兒也知自己過分,緩一下神,道:“就把他留在此地吧。給那個汪燒餅帶個信兒,叫他知道我的厲害。”
其實童牛兒知曉若把大漢抓迴去,銀若雪等人必要叫他喪命於刀下,是以如此安排。
整頓隊伍,眾人向迴去的路上走。待來在原本清淺的小溪邊,卻都被洶洶水勢嚇住。隻見泥沙汙濁的溪水已漲過十幾丈寬,湍急得仿若奔雷般,發出轟轟隆隆的怒吼聲。
此時雨仍滂沱。
隔著漫天雨霧,可隱約望見對岸有人馬雜遝的身影晃動。
童牛兒立時明白必是衡塔村子裏有人點起‘潮’濕稻草,放出濃煙信號,將古良和蘇冥的援兵招引了來。
可溪水湍急若狂,他們就算有船隻也渡不過來,隻能眼看著著急,卻沒一點辦法。
對麵的人也看到他們,但不知是官兵,大聲向這邊招唿。隻是風雨蒼茫,已將聲音稀散,聽不清楚。
童牛兒微微一笑,為自己所設計的巧妙而得意。命令眾錦衣衛和兵士順著溪流而行,尋找溪水分岔的地方,向廉州方向靠近。
直等到第二天傍晚才見大雨漸停,溪水漸弱。眾人已把帶的幹糧吃盡,又累又餓,等不得命令就紛紛催馬躍入水裏。
童牛兒見溪水還深,連忙喝止,卻無人聽。結果還是有十幾個人被水衝走,向下遊漂去。眾人又忙著打撈救援,隻得五個人,剩下十餘名眼看著浮屍水上,漸漸飄遠。童牛兒見這一下倒比戰死的還多,以為也算冤仇報應,心下更加鬱鬱不樂。
迴到廉州城裏,銀若雪聽說童牛兒全勝而歸,大喜過望。忙把一班官員、錦衣衛和校尉都召集來為童牛兒慶功。
眾人待聽過童牛兒的計算,紛紛拍手稱妙,以為高明。童牛兒卻隻窩在角落裏‘陰’沉著麵‘色’一言不發。
銀若雪見狀不解,過來道:“怎地勝了反倒不高興?”
童牛兒苦笑一下,道:“都是如我一般沒能耐的窮苦人,勝之也不武,有什麽可高興的?”
銀若雪聽其中滋味不對,在他對麵坐下道:“可他們都是起來造反的刁民,搶奪財物,為患鄉裏,按律法本該殺之。”
童牛兒搖頭道:“可他們飯也沒得吃,衣也沒得穿,不造反又怎樣?換做你我,一樣要反。”
銀若雪聽到這一語駭得不輕。
轉頭左右看過,見眾人離得都遠,拍了童牛兒一掌,低聲道:“要死嗬,胡說什麽?若叫旁人聽去還了得?”
童牛兒嗤笑一聲,接著歎氣道:“就為了給那個閹兒修什麽生祠,竟‘逼’得百姓都起來反他。我倒看著這閹兒能長壽到幾時?”
銀若雪聽他愈說愈難入耳,怨道:“閉嘴吧,休再‘亂’語。我等皆是聽吆喝的,管他那些作什麽?與我等沒半個關係。”
童牛兒搖頭道:“我隻怕把人殺得多了,生下兒子沒**。”
不想銀若雪聽到這一句卻有興趣,嗤一聲道:“若說殺人,我已不知殺過幾千。將來的兒子要沒**早就沒了,還等你嗎?”
童牛兒嘴上不說,心裏卻冷笑。暗想:你倒多情。怎知我的兒子就是和你生的?
在心裏惦記著金錦夫人的下落,童牛兒得機尋魏豸來問。
魏豸聽說童牛兒得勝的經過後也在心裏佩服這看似不起眼的小兒的‘奸’猾,將對他的輕慢之心收拾掉,苦著臉孔道:“童大人,不容易找嗬。這茫茫人海的——”
童牛兒隻聽這一句就知這沒腳的蟲兒雖也著急,但手段不夠。不耐煩他囉嗦,擺手道:“你可識得廣東一帶的無賴之類人物?要他們幫忙吧,想著能來的快些。”
魏豸一怔之後明白童牛兒用意,暗罵這小兒狠辣。然後假裝恍然,道:“倒識得幾個,童大人有意結識?下官可代為引薦。”童牛兒拱手道:“有勞魏大人。”
魏豸說話算話,第二日晚些就派人來找童牛兒到府上相見。
待進入大堂,童牛兒卻被側座裏的人嚇一大跳。
隻見那人胖得似一大堆‘肉’堆在那裏相仿,體積足抵得上三、五頭豬的分量,根本分不出腰身。尋常椅子坐不下他,魏豸也能,搬出一張結實的寬大胡‘床’與他坐。
見童牛兒進來,魏豸起身相迎,拉到大胖子的麵前指著道:“這位就是你想見的人,在兩廣一帶都叫得響的,鹽幫的總瓢把子胡三爺,人稱一堆‘肉’的是也。”
童牛兒聽這外號如此貼切,忍不住‘唇’邊的笑意盎然。
那胡三爺卻不以為意,似乎還甚以為傲,空‘蕩’目光裏冷淡得冰涼。
魏豸又指著童牛兒向一堆‘肉’胡三爺道:“這位可了不得,是東廠朱雀營的副營使童牛兒童大人——剛剛打下衡塔的大英雄。”
這胡三爺原本眯著雙眼,聽說是東廠的錦衣衛也不甚在意。但最後一句卻叫他把雙眼倏地睜開,費力地站起驚詫道:“就是這位大人嗎?好生了得——”一邊伸手向童牛兒。
不知怎地,童牛兒看著他真的就像看著一大堆‘肉’般惡心。不是因為他‘肥’胖,而是那幅目空一切的高傲神情。
把那隻紅燒豬蹄般油膩的手略捏一下,冷淡地道聲幸會,在魏豸讓出的上首椅子上大刺刺地叉‘腿’坐下。
胡三爺倒也看出童牛兒似對自己不甚待見,尷尬地笑著,重新坐迴胡‘床’之上,壓得咯吱吱地響,讓人擔心會塌落。
童牛兒把自己所知的金錦夫人情況向胡三爺描述一遍,然後許以千金的承諾。
一堆‘肉’胡三爺聽罷擺手道:“休提金銀。我家雖比不上當今皇帝富有,可也不差幾分。我若幫忙,隻為童大人英雄了得。”
童牛兒雖在京師,但也早對鹽幫有所耳聞,知道這一堆‘肉’的這句話不是胡吹之語。
童牛兒半躺在榻上吃著水果,搖頭晃腦地用言語支吾她。
銀若雪最見不得他這般吊兒郎當的無賴樣,以為沒個人形。嗬斥道:“與我好好說。當心我不耐煩揍你。”說著就揚手。
童牛兒見她又急,隻得把心裏計劃向她詳細說一遍。
銀若雪聽罷拍手道:“這個計算甚妙。好,我且聽你得勝的消息。”
又過數日後,果然下起大雨。連‘陰’不晴,晝夜無分。
童牛兒正在簷下望天,聽院‘門’口有人高叫著奔入。道:“大人,不好了,那溪水——果然漲起來了。”
童牛兒‘精’神為之一震,命令道:“點齊人馬,出發。”分給他的二百多名錦衣衛和一千兵士都在院外的幹燥處躲雨準備著,聽到喝喊,唿啦啦地出廉州城,直向衡塔方向開去。
那溪水雖然還不湍急,人尚能過,但已隱約聽到上遊有牛吼一般的巨響正向這邊洶湧。
童牛兒帶人渡過溪水後,遠遠地繞過衡塔村,藏身在山坡上那片樹林裏。
錦衣衛和軍兵都頭戴鬥笠,身披蓑衣,倒是隱身的好裝束。隻是各個被雨水澆得狼狽,都在心裏憋著一股火,想著打完仗趕快迴去喝口熱的溫暖身體。
童牛兒側耳聽著溪水那邊的聲音,覺得吼聲漸漸‘逼’近。片刻之後已經唿嘯而過,似有萬馬奔騰般,把地麵都震得轟隆隆地響。
知道洪水已經下來,把古良和蘇冥兩鎮救援的路徑阻斷。將腰下長刀‘抽’出向空中一舉,高喝道:“衝啊,殺匪有賞——”先就躍馬向前。
後麵的錦衣衛和眾官軍早就不耐被雨水這般澆著,聽到號令,各都摘去鬥笠,甩丟蓑衣,跟隨而出。
衡塔村中的人正都躲在屋中消閑,萬不曾想官軍會在滂沱大雨的天氣裏來攻打。一時間皆慌了手腳,四散奔逃,毫無反抗,叫眾錦衣衛和官軍追著毆打捕殺。
片刻之後衡塔村中就已血染雨水,遍地殷紅。衣衫襤褸的百姓屍體隨處可見,慘不忍睹。
童牛兒卻已殺紅雙眼,吩咐一個不留,全數殲滅。待到最後清點屍首,竟得兩千七百餘具,其中多有‘婦’孺孩童。
立在雨水裏,童牛兒眼望一片狼藉的村莊,心裏也不禁顫抖。以為如此為惡雖然痛快,但卻駭人。低頭半晌,沒有聲音。
正頹廢時,聽有人吆喝著走過來。抬頭看去,見幾名錦衣衛押著一名魁梧大漢。大漢顯然受傷不輕,一條‘腿’拖在地上,每走一步,麵目都隨之歪扭一下,顯見得痛的厲害。
一名錦衣衛上前向童牛兒‘插’手施禮,道:“稟副營使,抓到一名匪首,是汪燒餅手下八大金剛之一。”
童牛兒細目看他片刻,見這漢子雖然狼狽,但麵無懼‘色’,倒有幾分英雄模樣。問道:“因何要造反攪事?”
大漢怒哼一聲,橫他一眼,道:“飯也沒得吃,衣也沒得穿,奈何?”
童牛兒適才因為清查戰場,已去過一些人家的屋內。見多數徒有四壁,榻上連鋪的東西都少得可憐。尋遍角落,除了丁點沒有去殼的稻黍之外,再無餘糧。
童牛兒從小在貧困之中滾爬過來,最知道挨餓受凍是怎樣煎熬的滋味,看得眼裏泛酸。聽大漢如此說,知道不是欺瞞之語。低歎一聲,道:“鄉間怎會如此淒慘?”
不想這一句問到大漢的傷心處。
隻見他抿‘唇’半晌,把湧到眼前的淚水咽迴去,哽噎著道:“還用說嗎?賦稅重不算,又要捐糧捐物為那九千歲建生祠。建一次也就罷了,見別人家建得好,還要扒掉重建。每次都要斂財過萬,‘逼’死十幾條人命才甘心。似這等生活,不造反又如何?總不能坐等著餓死吧?橫豎都是個死——”
大漢愈說愈‘激’憤,聲音也愈大。
旁邊的錦衣衛卻見不得他囂張,一腳揣在背上。大漢左‘腿’已殘,正站不穩,噗通跌倒在泥水裏。
童牛兒見大漢受欺卻不樂意,眥目向錦衣衛道:“幹嘛踢他?”
錦衣衛見得他的猙獰嘴臉倒嚇一跳,不明白自己哪裏做錯。童牛兒也知自己過分,緩一下神,道:“就把他留在此地吧。給那個汪燒餅帶個信兒,叫他知道我的厲害。”
其實童牛兒知曉若把大漢抓迴去,銀若雪等人必要叫他喪命於刀下,是以如此安排。
整頓隊伍,眾人向迴去的路上走。待來在原本清淺的小溪邊,卻都被洶洶水勢嚇住。隻見泥沙汙濁的溪水已漲過十幾丈寬,湍急得仿若奔雷般,發出轟轟隆隆的怒吼聲。
此時雨仍滂沱。
隔著漫天雨霧,可隱約望見對岸有人馬雜遝的身影晃動。
童牛兒立時明白必是衡塔村子裏有人點起‘潮’濕稻草,放出濃煙信號,將古良和蘇冥的援兵招引了來。
可溪水湍急若狂,他們就算有船隻也渡不過來,隻能眼看著著急,卻沒一點辦法。
對麵的人也看到他們,但不知是官兵,大聲向這邊招唿。隻是風雨蒼茫,已將聲音稀散,聽不清楚。
童牛兒微微一笑,為自己所設計的巧妙而得意。命令眾錦衣衛和兵士順著溪流而行,尋找溪水分岔的地方,向廉州方向靠近。
直等到第二天傍晚才見大雨漸停,溪水漸弱。眾人已把帶的幹糧吃盡,又累又餓,等不得命令就紛紛催馬躍入水裏。
童牛兒見溪水還深,連忙喝止,卻無人聽。結果還是有十幾個人被水衝走,向下遊漂去。眾人又忙著打撈救援,隻得五個人,剩下十餘名眼看著浮屍水上,漸漸飄遠。童牛兒見這一下倒比戰死的還多,以為也算冤仇報應,心下更加鬱鬱不樂。
迴到廉州城裏,銀若雪聽說童牛兒全勝而歸,大喜過望。忙把一班官員、錦衣衛和校尉都召集來為童牛兒慶功。
眾人待聽過童牛兒的計算,紛紛拍手稱妙,以為高明。童牛兒卻隻窩在角落裏‘陰’沉著麵‘色’一言不發。
銀若雪見狀不解,過來道:“怎地勝了反倒不高興?”
童牛兒苦笑一下,道:“都是如我一般沒能耐的窮苦人,勝之也不武,有什麽可高興的?”
銀若雪聽其中滋味不對,在他對麵坐下道:“可他們都是起來造反的刁民,搶奪財物,為患鄉裏,按律法本該殺之。”
童牛兒搖頭道:“可他們飯也沒得吃,衣也沒得穿,不造反又怎樣?換做你我,一樣要反。”
銀若雪聽到這一語駭得不輕。
轉頭左右看過,見眾人離得都遠,拍了童牛兒一掌,低聲道:“要死嗬,胡說什麽?若叫旁人聽去還了得?”
童牛兒嗤笑一聲,接著歎氣道:“就為了給那個閹兒修什麽生祠,竟‘逼’得百姓都起來反他。我倒看著這閹兒能長壽到幾時?”
銀若雪聽他愈說愈難入耳,怨道:“閉嘴吧,休再‘亂’語。我等皆是聽吆喝的,管他那些作什麽?與我等沒半個關係。”
童牛兒搖頭道:“我隻怕把人殺得多了,生下兒子沒**。”
不想銀若雪聽到這一句卻有興趣,嗤一聲道:“若說殺人,我已不知殺過幾千。將來的兒子要沒**早就沒了,還等你嗎?”
童牛兒嘴上不說,心裏卻冷笑。暗想:你倒多情。怎知我的兒子就是和你生的?
在心裏惦記著金錦夫人的下落,童牛兒得機尋魏豸來問。
魏豸聽說童牛兒得勝的經過後也在心裏佩服這看似不起眼的小兒的‘奸’猾,將對他的輕慢之心收拾掉,苦著臉孔道:“童大人,不容易找嗬。這茫茫人海的——”
童牛兒隻聽這一句就知這沒腳的蟲兒雖也著急,但手段不夠。不耐煩他囉嗦,擺手道:“你可識得廣東一帶的無賴之類人物?要他們幫忙吧,想著能來的快些。”
魏豸一怔之後明白童牛兒用意,暗罵這小兒狠辣。然後假裝恍然,道:“倒識得幾個,童大人有意結識?下官可代為引薦。”童牛兒拱手道:“有勞魏大人。”
魏豸說話算話,第二日晚些就派人來找童牛兒到府上相見。
待進入大堂,童牛兒卻被側座裏的人嚇一大跳。
隻見那人胖得似一大堆‘肉’堆在那裏相仿,體積足抵得上三、五頭豬的分量,根本分不出腰身。尋常椅子坐不下他,魏豸也能,搬出一張結實的寬大胡‘床’與他坐。
見童牛兒進來,魏豸起身相迎,拉到大胖子的麵前指著道:“這位就是你想見的人,在兩廣一帶都叫得響的,鹽幫的總瓢把子胡三爺,人稱一堆‘肉’的是也。”
童牛兒聽這外號如此貼切,忍不住‘唇’邊的笑意盎然。
那胡三爺卻不以為意,似乎還甚以為傲,空‘蕩’目光裏冷淡得冰涼。
魏豸又指著童牛兒向一堆‘肉’胡三爺道:“這位可了不得,是東廠朱雀營的副營使童牛兒童大人——剛剛打下衡塔的大英雄。”
這胡三爺原本眯著雙眼,聽說是東廠的錦衣衛也不甚在意。但最後一句卻叫他把雙眼倏地睜開,費力地站起驚詫道:“就是這位大人嗎?好生了得——”一邊伸手向童牛兒。
不知怎地,童牛兒看著他真的就像看著一大堆‘肉’般惡心。不是因為他‘肥’胖,而是那幅目空一切的高傲神情。
把那隻紅燒豬蹄般油膩的手略捏一下,冷淡地道聲幸會,在魏豸讓出的上首椅子上大刺刺地叉‘腿’坐下。
胡三爺倒也看出童牛兒似對自己不甚待見,尷尬地笑著,重新坐迴胡‘床’之上,壓得咯吱吱地響,讓人擔心會塌落。
童牛兒把自己所知的金錦夫人情況向胡三爺描述一遍,然後許以千金的承諾。
一堆‘肉’胡三爺聽罷擺手道:“休提金銀。我家雖比不上當今皇帝富有,可也不差幾分。我若幫忙,隻為童大人英雄了得。”
童牛兒雖在京師,但也早對鹽幫有所耳聞,知道這一堆‘肉’的這句話不是胡吹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