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緊鄰交州,自朝廷南渡後,經過一場場內亂,這個腐朽的王朝隻剩下軀殼。


    淮安王陳恩盤踞在惠州十郡,表麵上還屬朝廷管轄,實則早就割據一方。


    待陳皎她們抵達惠州章陵郡後,已經是冬月初了。


    胡宴並未把二人往淮安王府領,他行事穩妥,先探聽到淮安王會在初八那日前往龍台寺,便提早做下安排。


    初八那天上午淮安王在慈恩殿與空智大師會麵,正午在寮房午休時,忽聽侍從來報,說胡宴迴來了。


    胡宴是徐昭部下,陳恩還以為崔玨他們歸來,抬手示下。


    不一會兒胡宴前來,同他匯報他們此行的情形。


    陳恩盤腿坐在蒲團上,一襲紫衣華服,頭戴玉冠,哪怕五十有餘,養尊處優的圓臉仍舊飽滿富態,不見光陰流逝。


    他個頭不高,中年發福,整個人看起來非常圓潤。


    有一張好麵相。


    臉型方正,印堂飽滿,顴骨不突,眉眼親和,很有氣度。


    看起來很好說話的樣子。


    至少長得麵善。


    胡宴畢恭畢敬道:“此行崔別駕替主公舉薦二人,還請主公賞臉見一見。”


    陳恩捋胡子,好奇問:“是何方能人?”


    胡宴當即呈上許氏的金鎖。


    陳恩接過細看,努力從記憶中扒拉有關它的印象。


    旁邊的胡宴則不動聲色觀察他的表情,倘若不知那件物什,便不用再見了。


    與此同時,另一邊等待結果的母女緊張不已。


    許氏來迴踱步,嘴裏神神叨叨,“他若不是你爹,那咱們娘倆今日就甭想活著走出龍台寺了。


    “老天保佑,我許惠蘭倒了半生的血黴,也該享享清福才對。


    “萬一那王八羔子不記得……”


    她正碎碎念叨,突聽門“吱呀”一聲被推開。


    母女尋聲望去。


    門口的男人大腹便便,遮擋了外頭的光。


    “慧娘?”


    陳恩試著喊了一聲。


    許氏望著男人愣怔了半晌,不可思議與各種委屈情緒湧上心頭,胸腔血氣翻湧,不知是何滋味。


    陳皎不認識這個便宜爹,隻警惕地站起身,看向許氏。


    許氏的情緒劇烈波動,霎時紅了眼,喉頭哽咽道:“天菩薩!你竟真的是陳郎?!”


    那聲“陳郎”戳得陳恩心窩子都軟了,他似乎也覺得不可思議。


    許氏可不管他是什麽王,此刻滿腹辛酸牢騷,紅眼罵道:“陳郎,你個鬼迷日眼的王八羔子,害得我好苦啊!”


    當即落下淚來,聲聲控訴,“慧娘我等了你好些年,也不見你來接我們母女團聚……”


    她是真的傷心又委屈,一把鼻涕一把淚,嘴裏一個勁念叨:“這些年我們母女過得好苦啊……”


    說罷跪坐到地上,難過得泣不成聲。


    陳皎忙上前攙扶。


    陳恩最見不得女人哭,也上前來扶她。


    他是出了名的風流種,見一個愛一個,對許氏曾有過真心,現在也有真心。


    隻不過那份真心不太值錢。


    許氏著實委屈壞了,如今好不容易見到心心念念的男人,也不管對方是否嫌棄,拉他的衣袖擦淚,比平時多了幾分矯情。


    陳恩也縱著她來,看向陳皎,問她道:“這是我們的閨女阿英?”


    許氏哭哭啼啼道:“虧得陳郎還有點良心,能記得阿英。”說罷朝陳皎道,“快喚爹。”


    陳皎一點骨氣都沒有,立馬痛快喊道:“爹!”


    當即跪地給他磕了個頭。


    陳恩笑得合不攏嘴,趕緊把娘倆扶起身。


    失散了這麽多年,如今久別重逢,自有許多話要說。


    許氏傷心得梨花帶雨,雖是三十多的婦人,但打小養在柏堂裏,老鴇教的都是對付男人的那套。


    故而陳皎覺得自家老娘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對這個便宜爹又是揪胳膊,又是委委屈屈柔弱無骨,矯揉造作得叫她開了眼。


    她不敢打擾二人久別重逢的傾訴衷腸,主動出去迴避了。


    室內的許氏依偎在自家男人懷裏,方才激動的情緒已經平複許多。


    陳恩握住她的手,她卻縮了迴去,放低姿態道:“慧娘的手糙,恐刮著陳郎了。”


    陳恩道:“我皮糙肉厚,不怕刮。”


    隻不過看到許氏的雙手,他還是愣了愣。


    那手長年累月漿洗衣物,自要比尋常人粗糙許多,再加之冬日會生凍瘡,留下不少疤痕。


    陳恩似乎這才明白她為什麽說過得苦。


    這不,許氏望著他,有些小緊張道:“陳郎是不是嫌棄了?”


    陳恩搖頭,自責道:“是我沒護好你們娘倆。”


    許氏眼中含淚,傾訴道:“這五年來,我與阿英實在活不下去了,隻能在柏堂裏漿洗衣物謀生。


    “我的來曆陳郎清楚,可是我們的阿英,斷不能讓她再步入我的後塵。


    “但我沒甚本事,養不活她。


    “她小小年紀就見慣世態炎涼,隻能求得最低賤的活計糊口。


    “我對不住她,更對不住陳郎,沒能照顧好你的骨血……”


    說罷又流下淚來,可把陳恩給心疼壞了,取方帕替她拭淚道:“慧娘且寬心,日後我定不會再讓你們母女受苦。”


    許氏眼淚汪汪道:“陳郎可莫要哄我,我會當真的。”


    陳恩:“不哄你,不哄你。”


    許氏抱住他,“陳郎說什麽話我都信。”


    二人敘起舊。


    提及過往,許氏知道殺人的事瞞不住,便把前因後果一五一十跟他講了。


    還好陳恩並沒當迴事,隻心疼母女的遭遇。


    下午晚些時候一行人迴府,許氏本以為能順利進淮安王府作妾,結果母女被安置在別院。


    那別院挺大,是一所二進院子,處在鬧市區。


    裏頭有丫鬟婆子照料。


    陳恩把母女安置好,同許氏說道:“近日府裏繁忙,待過些時日我再把慧娘接進府。”


    許氏心裏頭不大高興,卻並未表露出不滿,善解人意道:“我們母女會安心等陳郎來接的。”


    陳恩摸她的臉,又拍了拍她的手,“慧娘放心,這一迴,我陳恩定不會負你。”


    許氏點頭,眼眶微微泛紅。


    陳恩忙道:“好端端的,慧娘莫要再哭。”


    許氏壓下小委屈,“陳郎有家室,我原不該得寸進尺,可是這些年實在是念你。”


    陳恩喜歡聽女人說需要他的話語,安撫道:“待我把府中事務處理妥當,就會親自來接慧娘進府。”


    許氏“嗯”了一聲,兩人又你儂我儂了好一陣兒,陳恩一行人才離去。


    許氏望著他們走遠的背影,心情既高興又發愁。


    她高興的是往後娘倆不用再為生計奔波,發愁的是現在陳恩是淮安王,肯定妻妾成群。


    她得想法子給閨女謀一份前程。


    當天晚上母女睡在一個被窩裏,屋內燒著炭盆,蓋的是蠶絲被,一點都不覺得冷。


    這是她們幾年來睡得最舒適的一晚。


    今年因著沒有碰冷水,手上的凍瘡暫且還未犯,若是往年,早就癢痛難耐了。


    許氏睡不著,陳皎同樣如此,母女在被窩裏說體己話。


    陳皎忍不住調侃她,小聲道:“今日阿娘高興得很,同爹說話的語調千迴百轉的,聽起來骨頭都酥了。”


    許氏掐了她一把,“以後你也得學著點兒。”


    陳皎皺眉,“我撒不成嬌。”


    許氏:“那便現學,以後我教你。”


    陳皎:“……”


    許氏向她傳授討好男人的經驗,嚴肅道:“我們這些婦道人家,總歸得依靠男人討生活。


    “以前的日子,我是不想再去過的。


    “如今好不容易尋到了傍身之所,自要使出渾身解數勾住你爹的心。


    “我兒日後總要嫁人,討好了他,替你尋夫家時多上點心,也不至於吃苦。”


    陳皎沒有吭聲。


    許氏伸手愛憐地摸她的臉,“我年幼時顛沛流離,在柏堂裏吃盡苦頭,你是我的兒,做娘的自會想法子托舉你的後半生。”


    “阿娘……”


    “聽娘的話,把性子放和軟些,有些時候在男人跟前得學會低頭。”


    說罷摟過她的腰身,陳皎親昵地依偎到她懷裏。


    許氏輕撫她的烏發,呢喃道:


    “這輩子吃的苦頭已經夠多了,日後寧願低頭,也別梗著脖子去找苦頭吃,明白嗎?”


    陳皎“嗯”了一聲,枕著她的胳膊吸取溫暖。


    穿來的這兩年她對許氏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親情。


    吃過一碗飯,睡過一個被窩,一起殺人埋屍,還逃過命。


    同過生,共過死。


    而另一邊的淮安王府此刻則吵嚷不休,陳恩跟正妻鄭氏鬧得不歡而散。


    鄭月枝四十五的年紀,一張飽滿的銀盤臉,柳眉鳳目。


    哪怕已至中年,氣質清華,仍舊風韻猶存。


    她出身書香門第,從骨子裏瞧不起陳恩這個風流的馬販子,就算替他育了三女二子,仍舊難掩嫌棄。


    此刻陳恩剛走,鄭氏掩麵而泣,旁邊的陪嫁婆子連忙寬慰她。


    鄭氏抹淚道:“那沒良心的東西,這般糟踐五娘,我跟他沒完!”


    曹婆子一邊替她順背,一邊出主意道:“有道是娘親舅大。


    “現在娘子既然做不了主,那就讓鄭家人去規勸郎君。


    “不管怎麽說,咱們五娘才十八歲,把她送至交州跟一個五十歲的老頭子聯姻,委實不像話。


    “隻要鄭家人出麵,郎君多少都會有所顧忌。”


    鄭氏氣得飆髒話,“直娘賊!那個老瘋子處處跟我過不去,我悔死了!”


    她越說越氣惱,握住曹婆子的手道:“當年若不是爹苦苦相逼,我何至於落到今日的田地?!”


    曹婆子心疼道:“娘子這些年受的委屈,老奴都看到的。


    “可是眼下你不能撂挑子,還得為三郎和五郎謀前程,斷不能讓二房那邊討了好!”


    她這一說,鄭氏更覺腦殼都焦麻了,越想越替自己不值。


    要知道他們滎陽鄭氏可是七姓十家之一。


    鄭月枝的娘家雖與滎陽鄭氏隔了十萬八千裏遠,但追溯祖輩自詡旁支,拿出來也是噱頭十足。


    當年陳恩還是個馬販子時,鄭氏就嫁與他,給了豐厚陪嫁。


    陳恩靠著妻家扶持買官發家,一路廣結善緣,招兵買馬,做到惠州州牧。


    去年崔玨出了個主意,讓他追根溯源攀上國姓,從朝廷那裏討了個郡王封號。


    外頭人稱陳皇叔,也算跟皇室沾親帶故了。


    鄭氏從州牧夫人搖身變成了淮安王妃,外頭都以為她風光,又哪裏知道其中的苦。


    她從十八歲嫁入陳家,一進門丈夫不僅有兩房妾室,還有兩位庶子。


    這些情形她事先便知,忍了。


    不曾想那混賬東西為了跟交州結盟,竟然要把她的五娘嫁出去!


    自古以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陳賢樂已到婚配之齡。


    出嫁在情理之中。


    可是交州牧張昌威已經五十歲,都可以當爹了!


    陳賢樂又是上吊又是絕食,把鄭氏心疼壞了,跟陳恩鬧過好幾迴,每次都不歡而散。


    原本以為這事是板上釘釘,再無迴旋之地,哪曉得第二天下午三房妾室越氏過來了一趟。


    越紅燕平時跟大房親近,她其實比大房這邊還心急火燎,因為她也有一位閨女未曾婚配。


    目前陳恩膝下養著十幾個女兒,但嫁的嫁,小的小,就隻有大房的陳賢樂和三房的陳七娘陳蓮君適齡婚嫁。


    而陳賢樂作為王府的正房女,更是代表著與交州結盟的誠意,故而陳恩是打算舍出這個女兒的。


    一旦她未能順利出嫁,燙手山芋肯定會落到陳七娘身上替嫁。


    越氏自不會把閨女往火坑裏推,故而得知昨日陳恩從龍台寺領人安置在別院的消息,立馬來金玉院出主意。


    鄭氏這些日為著陳賢樂的事煩心不已,得知越氏過來,一點都不想理會。


    前來匯報的丫鬟說越氏是來解憂的。


    鄭氏心裏頭不痛快,不高興道:“她能解什麽憂?難不成舍得讓她的七娘嫁到交州去?”


    丫鬟不敢答話。


    曹婆子打圓場道:“娘子且息怒,先聽聽越姨娘怎麽說也無妨。”


    說罷朝丫鬟示意,她畢恭畢敬退了下去。


    沒過多時越氏打起門簾進屋來。


    她一襲杏色對襟衣袍,鵝蛋臉,吊梢眉,圓眼裏透著精明,看起來比鄭氏年輕許多。


    “姐姐,我來給姐姐道喜了!”


    越氏是江南人,說話自帶幾分輕柔婉轉的嗲。


    鄭氏沒給好臉色,睇她道:“你莫要幸災樂禍,我若惱了,便做主把七娘嫁到交州去。”


    越氏連忙擺手,一邊行禮,一邊道:“這可使不得!使不得!”


    鄭氏沒好氣道:“嫁五娘過去就使得了?”


    越氏知道對方把她當出氣筒,倒也沒有計較,而是笑盈盈眨眼道:“姐姐勿惱,你的這道難題,很快就會迎刃而解了。”


    鄭氏壓根就不信她的鬼話。


    倒是旁邊的曹婆子忍不住插話問:“越姨娘此話怎講?”


    越氏神秘兮兮走上前,附到鄭氏耳邊嘀咕了幾句,聽得她火冒三丈。


    “你說什麽?!他又在外頭領女人迴來了?!”


    越氏忙道:“千真萬確的事,聽說是崔別駕差人從通州護送迴來的,是家主的老相好。”


    鄭氏被氣得七竅生煙。


    府裏除了她這位正房,都有七位妾室了。


    養在外頭的那些還沒算!


    鄭氏氣得額上青筋暴跳,她死死地拽緊手帕,臉色難堪至極。


    越氏火上澆油,同她說道:“眼下家主與姐姐鬧得不快,斷不敢把許氏母女領進門惹你生怒。


    “可是今時不同往日,當務之急,姐姐要處理的是五娘的親事。


    “依我之見,姐姐先把這口氣壓下,主動把母女請進府來,再想法子把交州的燙手山芋轉嫁到那對母女身上。


    “隻要她們入了府,在後宅裏是圓是扁還不得由姐姐磋磨?”


    聽到要讓自己這個當家主母去請外室進門,鄭氏三觀俱裂。


    “我呸!你瘋了不成?!”


    越氏挨了訓,也不惱,隻道:“姐姐得替五娘的前程著想才是。”


    經她這一提醒,鄭氏迫不得已冷靜下來。


    越氏循循善誘道:“我打聽過了,那個姑娘已經及笄,是可以嫁人的。


    “姐姐難不成真舍得把五娘推入交州那個火坑嗎?”


    鄭氏看著她,沒有答話。


    越氏出主意道:“隻要姐姐把那姑娘過繼到自己名下,就可以用正房女的名義嫁出去,換得五娘安穩,何樂而不為?”


    一旁的曹婆子心思活絡了,試探問:“不知那位姑娘叫什麽,年方幾何?”


    越氏:“聽說叫陳皎,小名阿英,今年十五歲。”


    曹婆子看向鄭氏,鄭氏眼珠子轉了轉,顯然是被說動了的。


    這不,第二天正房就差人去別院打聽許氏母女的具體情形。


    正午時分仆人前來匯報,情況確實跟越氏說的差不多。


    於是沒過兩日,鄭氏差曹婆子親自走一趟別院。


    當母女得知淮安王妃差人來接她們進府時,皆詫異不已。


    陳皎精明,試探問前來通報的丫鬟,道:“可是淮安王派的人?”


    丫鬟應答道:“迴小娘子,是王妃身邊的曹媽媽親自來的。”


    陳皎若有所思。


    許氏把丫鬟打發下去,樂觀道:“定是你爹發了話,讓王妃安頓我們娘倆。”


    陳皎看著她道:“阿娘,你現在是外室,輪得著正室上趕著來請嗎?”


    許氏愣住。


    陳皎喃喃自語:“真是奇了,若我是正宮,聽到自家男人從外頭帶迴女人,不鬧騰就罷了,豈會打自己的臉差人來請?”


    許氏這才後知後覺意識到情況不大對勁,“這是因何緣故?”


    陳皎看向外頭,“來者不善善者不來,黃鼠狼給雞拜年,能安什麽好心?”


    聽到這話,許氏頓時露出如臨大敵的戰鬥狀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惡女,隻想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閆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閆桔並收藏我,惡女,隻想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