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衙門外的大廣場裏,幾年前這裏還是人山人海,一派升平氣象,如今早已門庭冷落,陽光透過窗子,射在內堂的木桌上,大清成都府知府惠應詔正在用早膳,說是早膳,其實也簡單得緊,就是幾塊棒子麵而已,他倒也吃得津津有味。“揚一益二”,誰敢想象繁榮的成都府如今蕭條至極。
這時親兵李小甲閃身進來:“大人,大人,小的來畫卯的路上,見廣場上有一人鬼鬼祟祟,小的便跟了上去,原來此人正背著一兜穀子,在悄悄叫賣,同時還在問旁人有沒有鐵犁,有鐵也行,他可以用穀子換,大人,要不要立馬把他抓了。”李小甲一臉壞笑。
“為什麽抓他?”惠應詔問道。
“他有穀子,大人,小的們都餓壞了,誰知道他賣鐵是不是為了造反呢,何況他還沒有剃發。”李小甲一臉菜色。
“帶老爺去看看他們怎麽悄悄賣穀子的,前頭開路。”惠應詔道,幾人便來到了衙門外的大廣場,隻見一個中年男子縮著脖子站在角落裏,麵前放著一小袋穀子,看到惠應詔過來,嚇得臉色煞白,不斷向後退。
惠應詔趕忙上前扶住他,溫和地說道:“不必害怕,我隻是來了解一下情況。請問你為何要在此處賣穀子?”
男子稍稍鎮定了一些,低聲答道:“大人,小人家中已無餘糧,孩子們餓得嗷嗷叫。這些穀子是我偷偷藏起來的,本想換些鐵器,好開墾荒地種植莊稼。”
惠應詔心中一陣酸楚,他環顧四周,看著空蕩蕩的廣場和人們臉上的愁苦,暗自歎息。他轉身對李小甲說:“將這位大哥的穀子買下,再給他一些鐵器和種子。另外,派人四處打聽一下,還有多少人家像他一樣缺少糧食。”
李小甲遵命而去,惠應詔望著天空,心中憂慮重重。這片土地遭受了太多的苦難,他必須想辦法讓百姓們重新過上溫飽的生活。
“老爺這個人也抓了?”
惠應詔一筷子頭把打在李小甲的頭上:“鄉下十室九空,難得有人換糧,你就把前些餓死了士兵的兵器給他,讓他自己找人打犁去,記著,殺雞取卵的事兒,咱們絕對不能幹。”
“但是他沒有剃發啊?”
“小甲,你告訴老爺,眼睛有哪些用處?”惠應詔意味深長地問道。
“老爺,你考我那麽多問題,就這個最簡單了,眼睛就一樣用處,看東西。”李小甲笑著答道。
“不,小甲,這你可答錯了。”惠應詔搖頭道。
“不會吧,那老爺你說,眼睛有些什麽用處。”李小甲扣了扣腦袋,納悶兒道。
“眼睛就兩個用處,一個是睜眼一個是閉眼。”惠應詔一本正經地說道。
李小甲眨巴著眼睛,若有所思道:“哎哎哎,老爺真是英明,眼睛真是這倆用處。”
“何止於此啊,這眼睛啊,過日子就靠他,眼睛一閉一睜一天就過去了哈,眼睛一隻閉一隻睜多大的事兒就過去了哈,眼睛一閉不睜一輩子就去哈。”惠應詔笑著說道。
“老爺,你可真英明,小的讓你說的一會兒清醒一會兒迷糊,不對啊,老爺是不是讓小的換糧食的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老爺我可沒說過,哈哈哈,不過這老百姓沒有了,咱們都得餓死。”
“好,老爺。”李小甲悻悻地說道。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貴陽到重慶,李定國陶醉在一片春色裏。當他從貴陽馱著大包小包的東西迴到了重慶,然後就看見樊一蘅火急火燎的樣子在朝天門碼頭等自己。
肯定有事兒,李定國一上岸,樊一蘅就塞給了李定國一把信件,順慶府的、遂寧州的、達州的、廣安的、富順的,沒什麽別的大事兒,缺糧,有的地方已經開始餓死人了,順慶知府李九德信中說,西充等地已缺糧三月有餘,大量百姓餓死,有的百姓為了活命吃人肉,有的人倒在路上未死,便被人爭相分食,真是人倫慘劇啊。長江南麵各縣還要好一些,張獻忠和清軍都沒有去過,老百姓就是鏡子似的稀飯,能夠勉強度日,長江北麵各縣,被張獻忠和清軍禍禍了幾年,百姓流離失所,哪裏敢去種糧啊?草根樹皮都快吃光了,隻能人吃人了。
李定國心下一沉,反複地搓著臉頰,人生不管在哪裏,都他媽的跟打遊戲一樣,得一關接著一關的過啊,什麽時候能通關哪?原以為,基本統一了四川就可以喘上一口大氣,可以在另外一個時空裏大展拳腳,一場糧荒卻讓一切不得不停下來,解決的辦法隻有三個,將領建議消滅楊展,把他的糧食搶過來;第二種是李定國提出來的,四川盆地氣候溫熱,可以食用的動物和植物很多,大家自力更生,挖掘潛力,找些可以食用的東西,活到秋收應該就可以了,第三種辦法就是找貴州、雲南等地借一些糧食,也可以緩解部分饑餓的問題。安民軍幾個巨頭們討論了很久,為了保持漢人在四川的人口總數不規模的減少,李定國決定采取第二種和第三種辦法,那麽至少在這一年的秋收之前的時間裏,李定國不可能再主動進攻任何一方。
先前大戰豪格和統一四川,靠的是炮箭和新火藥的威力,這些東西他多少都懂,甚至創造出了炮箭這樣曆史上並沒有真實出現過的東西(證明科技樹並不是唯一的),不過餓肚子的事兒,他絞盡腦汁冥思苦想,還是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其實這個很正常,在人類曆史的長河裏,大多數人大多數時候都在餓肚子,古往今來多少智者都解決不了,他李定國也沒有這個能耐,直到近現代,也沒有完全解決饑餓的問題。
大量人口的湧入,當然是好事,不過經曆過多次蹂躪的土地,許多已經兩三年沒有耕種,誰也沒有多少餘糧啊,根本沒有那麽多糧食養活這麽多人口。一場意料之中的糧食危機從五月份開始爆發,而秋收還在三個多月後。
這場大饑荒,李定國早已預料到,四川盆地的人口和耕種的土地不成正比,危機必然會爆發,古書記載的人吃人就在此時爆發過。因此李定國早在二月間,即要求各地將捕捉到的吃草動物全部養起來,因為他們吃草,就不會和人擠占糧食,而且不需要等到秋收才能吃,隻要需要,隨時可以殺了吃。
重慶等地的鄉村養了一些兔子、鹿、狗、野豬、各類鳥、有池塘的養著魚,三個月了,兔子倒是掛了些肉,有的還繁殖了下一代,其它動物多少都長了一些,看著就喜人,可是順慶、達州、合川這些被各方勢力拉鋸過多次的地方,情況就不容樂觀了,百姓家中糧食極少,家家戶戶都隻能餓著肚子,如果不把他們留在自己的土地上照看莊稼,這種饑荒明年還會再來一次。
李定國迅速找呂大器、樊一蘅、魏東樓、楊喬然等人商議。
樊一蘅這才帶他去發城西一處大山坳裏,叫看守打開大門,魏東樓走到一處竹篾圍成的高高的容器旁邊,問李定國.
“知道這是什麽?”
“糧食?”
“對。”
“哪來這麽多糧食?”李定國高興地問道
“捐的。”魏東樓道。
“誰捐的?”
“哪夜接風後,我和樊大人商議,就實行捐官,知府總兵每人得捐三萬斤糧食,縣令參將每人得捐一萬斤糧食,礦令得捐十萬斤,各級官吏都得捐,這麽個才弄了兩百萬斤糧食。”
“可是他們魚肉百姓怎麽辦?”李定國問道?
“你以為科舉出來的就不魚肉百姓了?何況如今百姓連命都保不住了,他能魚肉個啥,再魚肉百姓造反,連他自己的命都得搭進去。”魏東樓道。
“賢侄,這場饑荒,我們都預料到了,選這些州府縣官,都是各地的鄉紳,他們家財產怎麽來的?還不是種地經商來的,他們熟悉各地的風土人情,知道怎麽種地,知道什麽季節種什麽菜,知道當地那塊地種什麽莊稼收成好,知道那座山有野菜可吃,那條溝裏有鯉魚捉,在他們的治理下,才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饑荒。”
“兩位大人思慮長遠,定國十分佩服。”李定國長揖道。
“不過即使如此,糧食缺口仍然是非常大的,必須要立即找到解決的辦法。”
“立即將這二百萬斤運過去。”楊喬然道。
“不能立即發過去,官倉裏還有五百多萬斤,重慶這三十多萬人的穩定便靠他們了,一旦聽說官倉無糧,便會不戰自亂,如果重慶混亂,安民軍政府不攻自破。”魏東樓沉思道。
“我看每天運5萬斤去川北,把命給他們吊著。”樊一蘅道。
“呂閣老,我看還得麻煩你修書一封。”
“給誰?”
“錦江侯,向他要一百五十萬斤糧食,不過咱們不白要他的糧食,我們給他十萬斤鹽的承諾,換他一百五十萬斤糧食。”
“隻怕老夫沒那麽大麵子,畢竟我們現在沒有那麽多鹽。”
“呂閣老的麵子,我相信錦江侯還是要給的,話又說迴來了,我這是跟他客氣,他若不給,就讓樊曙率兵3萬去取。”這個時候李定國也不可能跟誰講什麽道理了,盡快搞到糧食最重要。
“你這等同勒索。”魏東樓正色道。
“要不是都是大明的旗幟,我就不用勒索了。”
“可以找貴州、雲南買吧。”
“對啊,忘了我大哥了,貴州這地方可是從來沒有經曆過戰亂,他都快成了土財主了。”
“請楊總督立馬動身前往貴陽,帶上十萬兩銀子,找他買百萬斤糧食,另外暫借五十萬斤糧食,秋後奉還,另為配合他東征,我準備派兩萬大軍攻擊湖北。”
“這個時候你還想著打仗。”樊一蘅疑惑地看著李定國。
“山人自有妙計。”李定國神秘地說道。
“大人,即便如此,糧食也遠遠不夠,我有個想法。”楊喬然道。
“你說。”
“實行糧食定額製,各級官吏,非作戰部隊的口糧發到百分之八十,其他的用糧票代替,秋收後憑票補發。”
“你說得很對,少吃兩口雖餓,不至於死。”李定國說:“從我開始執行,兩位總督和魏公公年邁,必須足額發放。”
“賢侄,我要與諸位同甘共苦。”樊一蘅道。
“義父,你們三位年長,全指著這點口糧,我們年輕,江裏網條魚,山上抓隻熊,頂半月糧,到時候還請你打牙祭。”李定國笑道。
“李將軍,我等也要一視同仁。”楊喬然說道。
“好吧,既然幾位大人都這麽要求自己,再從我的口糧裏扣等量的糧食,當兵的本來薪資就高。”
“使不得,使不得,我等恭敬不如從命。”魏東樓連忙說道。
這時親兵李小甲閃身進來:“大人,大人,小的來畫卯的路上,見廣場上有一人鬼鬼祟祟,小的便跟了上去,原來此人正背著一兜穀子,在悄悄叫賣,同時還在問旁人有沒有鐵犁,有鐵也行,他可以用穀子換,大人,要不要立馬把他抓了。”李小甲一臉壞笑。
“為什麽抓他?”惠應詔問道。
“他有穀子,大人,小的們都餓壞了,誰知道他賣鐵是不是為了造反呢,何況他還沒有剃發。”李小甲一臉菜色。
“帶老爺去看看他們怎麽悄悄賣穀子的,前頭開路。”惠應詔道,幾人便來到了衙門外的大廣場,隻見一個中年男子縮著脖子站在角落裏,麵前放著一小袋穀子,看到惠應詔過來,嚇得臉色煞白,不斷向後退。
惠應詔趕忙上前扶住他,溫和地說道:“不必害怕,我隻是來了解一下情況。請問你為何要在此處賣穀子?”
男子稍稍鎮定了一些,低聲答道:“大人,小人家中已無餘糧,孩子們餓得嗷嗷叫。這些穀子是我偷偷藏起來的,本想換些鐵器,好開墾荒地種植莊稼。”
惠應詔心中一陣酸楚,他環顧四周,看著空蕩蕩的廣場和人們臉上的愁苦,暗自歎息。他轉身對李小甲說:“將這位大哥的穀子買下,再給他一些鐵器和種子。另外,派人四處打聽一下,還有多少人家像他一樣缺少糧食。”
李小甲遵命而去,惠應詔望著天空,心中憂慮重重。這片土地遭受了太多的苦難,他必須想辦法讓百姓們重新過上溫飽的生活。
“老爺這個人也抓了?”
惠應詔一筷子頭把打在李小甲的頭上:“鄉下十室九空,難得有人換糧,你就把前些餓死了士兵的兵器給他,讓他自己找人打犁去,記著,殺雞取卵的事兒,咱們絕對不能幹。”
“但是他沒有剃發啊?”
“小甲,你告訴老爺,眼睛有哪些用處?”惠應詔意味深長地問道。
“老爺,你考我那麽多問題,就這個最簡單了,眼睛就一樣用處,看東西。”李小甲笑著答道。
“不,小甲,這你可答錯了。”惠應詔搖頭道。
“不會吧,那老爺你說,眼睛有些什麽用處。”李小甲扣了扣腦袋,納悶兒道。
“眼睛就兩個用處,一個是睜眼一個是閉眼。”惠應詔一本正經地說道。
李小甲眨巴著眼睛,若有所思道:“哎哎哎,老爺真是英明,眼睛真是這倆用處。”
“何止於此啊,這眼睛啊,過日子就靠他,眼睛一閉一睜一天就過去了哈,眼睛一隻閉一隻睜多大的事兒就過去了哈,眼睛一閉不睜一輩子就去哈。”惠應詔笑著說道。
“老爺,你可真英明,小的讓你說的一會兒清醒一會兒迷糊,不對啊,老爺是不是讓小的換糧食的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老爺我可沒說過,哈哈哈,不過這老百姓沒有了,咱們都得餓死。”
“好,老爺。”李小甲悻悻地說道。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貴陽到重慶,李定國陶醉在一片春色裏。當他從貴陽馱著大包小包的東西迴到了重慶,然後就看見樊一蘅火急火燎的樣子在朝天門碼頭等自己。
肯定有事兒,李定國一上岸,樊一蘅就塞給了李定國一把信件,順慶府的、遂寧州的、達州的、廣安的、富順的,沒什麽別的大事兒,缺糧,有的地方已經開始餓死人了,順慶知府李九德信中說,西充等地已缺糧三月有餘,大量百姓餓死,有的百姓為了活命吃人肉,有的人倒在路上未死,便被人爭相分食,真是人倫慘劇啊。長江南麵各縣還要好一些,張獻忠和清軍都沒有去過,老百姓就是鏡子似的稀飯,能夠勉強度日,長江北麵各縣,被張獻忠和清軍禍禍了幾年,百姓流離失所,哪裏敢去種糧啊?草根樹皮都快吃光了,隻能人吃人了。
李定國心下一沉,反複地搓著臉頰,人生不管在哪裏,都他媽的跟打遊戲一樣,得一關接著一關的過啊,什麽時候能通關哪?原以為,基本統一了四川就可以喘上一口大氣,可以在另外一個時空裏大展拳腳,一場糧荒卻讓一切不得不停下來,解決的辦法隻有三個,將領建議消滅楊展,把他的糧食搶過來;第二種是李定國提出來的,四川盆地氣候溫熱,可以食用的動物和植物很多,大家自力更生,挖掘潛力,找些可以食用的東西,活到秋收應該就可以了,第三種辦法就是找貴州、雲南等地借一些糧食,也可以緩解部分饑餓的問題。安民軍幾個巨頭們討論了很久,為了保持漢人在四川的人口總數不規模的減少,李定國決定采取第二種和第三種辦法,那麽至少在這一年的秋收之前的時間裏,李定國不可能再主動進攻任何一方。
先前大戰豪格和統一四川,靠的是炮箭和新火藥的威力,這些東西他多少都懂,甚至創造出了炮箭這樣曆史上並沒有真實出現過的東西(證明科技樹並不是唯一的),不過餓肚子的事兒,他絞盡腦汁冥思苦想,還是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其實這個很正常,在人類曆史的長河裏,大多數人大多數時候都在餓肚子,古往今來多少智者都解決不了,他李定國也沒有這個能耐,直到近現代,也沒有完全解決饑餓的問題。
大量人口的湧入,當然是好事,不過經曆過多次蹂躪的土地,許多已經兩三年沒有耕種,誰也沒有多少餘糧啊,根本沒有那麽多糧食養活這麽多人口。一場意料之中的糧食危機從五月份開始爆發,而秋收還在三個多月後。
這場大饑荒,李定國早已預料到,四川盆地的人口和耕種的土地不成正比,危機必然會爆發,古書記載的人吃人就在此時爆發過。因此李定國早在二月間,即要求各地將捕捉到的吃草動物全部養起來,因為他們吃草,就不會和人擠占糧食,而且不需要等到秋收才能吃,隻要需要,隨時可以殺了吃。
重慶等地的鄉村養了一些兔子、鹿、狗、野豬、各類鳥、有池塘的養著魚,三個月了,兔子倒是掛了些肉,有的還繁殖了下一代,其它動物多少都長了一些,看著就喜人,可是順慶、達州、合川這些被各方勢力拉鋸過多次的地方,情況就不容樂觀了,百姓家中糧食極少,家家戶戶都隻能餓著肚子,如果不把他們留在自己的土地上照看莊稼,這種饑荒明年還會再來一次。
李定國迅速找呂大器、樊一蘅、魏東樓、楊喬然等人商議。
樊一蘅這才帶他去發城西一處大山坳裏,叫看守打開大門,魏東樓走到一處竹篾圍成的高高的容器旁邊,問李定國.
“知道這是什麽?”
“糧食?”
“對。”
“哪來這麽多糧食?”李定國高興地問道
“捐的。”魏東樓道。
“誰捐的?”
“哪夜接風後,我和樊大人商議,就實行捐官,知府總兵每人得捐三萬斤糧食,縣令參將每人得捐一萬斤糧食,礦令得捐十萬斤,各級官吏都得捐,這麽個才弄了兩百萬斤糧食。”
“可是他們魚肉百姓怎麽辦?”李定國問道?
“你以為科舉出來的就不魚肉百姓了?何況如今百姓連命都保不住了,他能魚肉個啥,再魚肉百姓造反,連他自己的命都得搭進去。”魏東樓道。
“賢侄,這場饑荒,我們都預料到了,選這些州府縣官,都是各地的鄉紳,他們家財產怎麽來的?還不是種地經商來的,他們熟悉各地的風土人情,知道怎麽種地,知道什麽季節種什麽菜,知道當地那塊地種什麽莊稼收成好,知道那座山有野菜可吃,那條溝裏有鯉魚捉,在他們的治理下,才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饑荒。”
“兩位大人思慮長遠,定國十分佩服。”李定國長揖道。
“不過即使如此,糧食缺口仍然是非常大的,必須要立即找到解決的辦法。”
“立即將這二百萬斤運過去。”楊喬然道。
“不能立即發過去,官倉裏還有五百多萬斤,重慶這三十多萬人的穩定便靠他們了,一旦聽說官倉無糧,便會不戰自亂,如果重慶混亂,安民軍政府不攻自破。”魏東樓沉思道。
“我看每天運5萬斤去川北,把命給他們吊著。”樊一蘅道。
“呂閣老,我看還得麻煩你修書一封。”
“給誰?”
“錦江侯,向他要一百五十萬斤糧食,不過咱們不白要他的糧食,我們給他十萬斤鹽的承諾,換他一百五十萬斤糧食。”
“隻怕老夫沒那麽大麵子,畢竟我們現在沒有那麽多鹽。”
“呂閣老的麵子,我相信錦江侯還是要給的,話又說迴來了,我這是跟他客氣,他若不給,就讓樊曙率兵3萬去取。”這個時候李定國也不可能跟誰講什麽道理了,盡快搞到糧食最重要。
“你這等同勒索。”魏東樓正色道。
“要不是都是大明的旗幟,我就不用勒索了。”
“可以找貴州、雲南買吧。”
“對啊,忘了我大哥了,貴州這地方可是從來沒有經曆過戰亂,他都快成了土財主了。”
“請楊總督立馬動身前往貴陽,帶上十萬兩銀子,找他買百萬斤糧食,另外暫借五十萬斤糧食,秋後奉還,另為配合他東征,我準備派兩萬大軍攻擊湖北。”
“這個時候你還想著打仗。”樊一蘅疑惑地看著李定國。
“山人自有妙計。”李定國神秘地說道。
“大人,即便如此,糧食也遠遠不夠,我有個想法。”楊喬然道。
“你說。”
“實行糧食定額製,各級官吏,非作戰部隊的口糧發到百分之八十,其他的用糧票代替,秋收後憑票補發。”
“你說得很對,少吃兩口雖餓,不至於死。”李定國說:“從我開始執行,兩位總督和魏公公年邁,必須足額發放。”
“賢侄,我要與諸位同甘共苦。”樊一蘅道。
“義父,你們三位年長,全指著這點口糧,我們年輕,江裏網條魚,山上抓隻熊,頂半月糧,到時候還請你打牙祭。”李定國笑道。
“李將軍,我等也要一視同仁。”楊喬然說道。
“好吧,既然幾位大人都這麽要求自己,再從我的口糧裏扣等量的糧食,當兵的本來薪資就高。”
“使不得,使不得,我等恭敬不如從命。”魏東樓連忙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