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大漢最北邊是北燕行省,這一個行省,就有南邊五個省那麽大。之所以此地被稱作行省,是因為這一處的軍事,財政,政治,都由禦氏一門獨自管理,自行安排。
武帝時,這北燕行省還是燕國,燕後主不思進取,整日沉湎美色,武帝發兵二十萬,號六十萬,舉著誅伐暴燕的口號一路北上。
誰曾想,這燕國雖說有個庸主,但是卻有好些善戰的將領,最初出發的大軍被打得潰散而逃。
武帝自是大怒,有意親征,可是大漢境內,南越叛亂,其危害還在燕國之上,無奈,武帝隻能派出第二隻隊伍,這一次,甚至隻有八萬人,領軍大將,即是禦虎子的祖父,禦雍。
武帝的本意,隻是希望禦雍能夠拖延燕國的戰線,等到廣南王徹底鎮壓南越再行北上支援。可是那禦雍猶如天神下凡,數次以少勝多,在如今的燕主城以南的蕩敵山,更是以四萬,大破燕國太尉朱廣的二十萬大軍,徹底將燕國的力量衝散。
到這個時候,原本蟄伏北地冰原深處的金國人卻是橫插一刀,徹底滅亡了行將就木的燕國,甚至占領了燕國的大半疆域,成立了金國。
大漢本欲與金國再行爭鬥,可是武帝卻和禦雍同一天離開了人世。原本北伐的隊伍隻能停下,大軍留在了燕主城一線。
先帝繼位,又要擔心廣南王造反,又要擔心禦氏南下,急的焦頭爛額。這時,趙國公卻出了一計:反正燕國境內已經被戰火燒遍,狼煙未滅,土地貧瘠,何不將燕國的土地盡數封給禦氏,安撫人心,從長計議。
次日,皇帝便下詔,禦雍追授鎮北大將軍銜,世襲罔替,而禦氏一門,世鎮北燕。
先帝時,禦虎子之父禦楠趁著金國國力未盛,還主動打過幾次仗,將燕主城以北的土地,又奪迴一些。但是先帝猜疑日盛,糧草供應日漸匱乏,加之金國國力漸強,再難輕易取勝,這北燕行省的疆域才逐漸確定下來。
隻是到了本朝,許德有意放棄北境,而追求西線的勝利,數次將北境的土地割讓。禦氏沒有充足的補給,隻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裏吞,把先輩打下來的土地拱手讓人。如今,燕主城又暴露在了同金國對峙的第一線。
燕主城一線有九個大關隘。大同,榆林,玄府,風口,燕主,薊州,平生,度遠,琅琊,連成一線,就像是一把匕首,拱衛著大漢的北境。而燕主城就是這把匕首的尖端,深深地紮在燕國的土地之內。
因為遠離中原,此處的風光氣候都同大漢不一樣。雖說中秋未至,但是燕主城已經籠罩在寒冷中了。昨日夜裏,燕主城甚至已經降了一場小雪,清晨時蓋在城牆上,不像雪,倒像是霜。
此刻,燕主城北門外,一隊騎兵正準備進城,他們的坐騎在薄雪上留下一派來時的馬蹄印。打頭的一人,騎著一匹棗紅色的大馬,足足比其他人的坐騎高去半個頭,而大馬上的人,也是雄壯,一身銀白的鎧甲,配上黢黑的麵孔,殺氣外露,不怒自威。手中提著一柄宣花長戟,泛著冷光,不用提,也知道是一柄上了百斤的利器。
城頭上的人看了一眼那標誌性的大馬和長戟,隨即向大門下的士兵喊道:“開門,是大將軍迴來了!”
大門緩緩打開,騎著大馬的禦虎子帶著人入城了,一路上的百姓士兵,看著那雄壯的背影,都流露出讚歎聲。
“驚雷果真是馬中皇帝,你看看那個體格,嘖嘖嘖……要是我能騎上去……”一個換崗的士兵和同伴說著那匹棗紅色的大馬。
“寶馬還是得英雄,也隻有大將軍才能駕馭如此剛烈的大馬,你爬不爬得上還是個問題呢。”士兵的同伴絲毫不留情地潑了一盆冷水。
“宋老二,你什麽意思!”兩人罵罵咧咧地迴了軍營。
禦虎子今日是去錦州一線巡邊。說實話,就算是他親自進了錦州陳看過了金國的布防,他還是覺得不敢相信——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酒囊飯袋才會這般愚蠢,放棄錦州,退迴曆陽城。
“大將軍迴來了!”還沒進那大將軍府,下人的聲音已經傳出老遠,進了禦虎子的耳朵。
他下馬,拍了拍驚雷的頭,向上來牽馬的下人道:“多給它添些苜蓿草,這兩日,他也是累了個好歹。”
那下人點點頭下去了。
“將軍,您要先沐浴嗎?水準備好了。”管家模樣的女子出現了,大漢境內,用女子做管家的,就他禦氏一家了。
“郭儀的迴信?”禦虎子將披風解下。
女管家青枝接過披風,道:“迴來了,天京城的消息也到了,大將軍要先看嗎?”
“先看吧。”禦虎子走到書房中,這大將軍府上,地龍是一直燒著的,暖和。
青枝行禮,抱著披風出去了,一會兒,就有下人端了溫好的酒來,郭儀的迴信和天京城的消息則被裝在一個木匣中,放在了酒邊。
“老爺。”一個女子身著狐裘,也進了書房。她麵容嬌美,聲音像是二月間的春水。她是禦虎子從天京城九光閣高價接到燕主城的花魁。
她說著就坐到了禦虎子懷裏,把頭靠在禦虎子頸上,輕輕地嗅了嗅,道:“老爺怎麽不先洗一個澡。”
禦虎子聽了這樣的話,卻並不生氣,隻是輕輕開了木匣,拿出裏麵的信件看,迴道:“畢竟牽掛著京中啊,先看看再去。”他另一隻手卻是不老實,伸到了女子的狐裘下,不知道在摸索著什麽。
那女子並不反應,臉色微紅,用嘴飲了一口溫酒,渡道禦虎子嘴裏去。
禦虎子喉嚨輕輕滑動,將那口帶著香氣的溫酒咽了下去,眼睛卻是停留在郭儀的信上,很明顯,郭儀還是不願意為他效勞,在禦虎子看來,郭儀所謂的拯救蒼生,匡扶社稷不過是對他的婉拒。
“這混蛋,真以為我拿他沒辦法?”禦虎子將郭儀的信扔到了火盆中,一張紙迅速地變成了灰燼,消失在火焰裏。
“老爺怎麽不生氣?”那花魁將酒杯斟滿,用筷子喂禦虎子吃了一口小菜。
“一個總兵罷了,許德老賊硬將他安插到北邊兒來,能成什麽事兒。不過想讓大家麵子上都好看,不願意算了吧。”禦虎子說著,打開了從京中來的消息,這消息上大多是一些朝廷中的安排,具體的大事沒什麽說得過去的。他最最關心的是柳白河從宮裏出來的消息,不過,那一條線,往往會慢一些。
“報!”有人跑到禦虎子的書房外,行禮道:“將軍,金國有一隊騎兵,數目過千,往大同去了。”
“大同?”說話的不是禦虎子,而是那花魁,她一臉疑惑地看著禦虎子的臉,禦虎子沒有說話,不知道在想什麽。
一會兒,禦虎子開口了,道:“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將軍,需要派兵查看嗎?”
“不用,相信郭總兵,區區千人罷了。”
禦虎子眼神中的冷意慢慢地蔓延開,隨時語氣平常,但是花魁還是感到身上一寒。
“是,將軍。”報信的人聽了禦虎子的話退了下去,不去管大同的情況。
原來馬大海卸任後,郭儀坐上了總兵,因為不是禦虎子提拔,手下的參將軍士對他都是不順眼。千方百計同他作對。盡管隻是一隻千人隊,根本衝不進大同城,但是禦虎子想看看,這郭儀,究竟有幾分本事。
“你好久沒唱曲兒了,給我唱個江南的小曲兒吧。”郭儀開口道,眼神卻是飄忽著,不知道在想什麽:“這北邊兒,可是一天天地冷了呀。”
</p>
大漢最北邊是北燕行省,這一個行省,就有南邊五個省那麽大。之所以此地被稱作行省,是因為這一處的軍事,財政,政治,都由禦氏一門獨自管理,自行安排。
武帝時,這北燕行省還是燕國,燕後主不思進取,整日沉湎美色,武帝發兵二十萬,號六十萬,舉著誅伐暴燕的口號一路北上。
誰曾想,這燕國雖說有個庸主,但是卻有好些善戰的將領,最初出發的大軍被打得潰散而逃。
武帝自是大怒,有意親征,可是大漢境內,南越叛亂,其危害還在燕國之上,無奈,武帝隻能派出第二隻隊伍,這一次,甚至隻有八萬人,領軍大將,即是禦虎子的祖父,禦雍。
武帝的本意,隻是希望禦雍能夠拖延燕國的戰線,等到廣南王徹底鎮壓南越再行北上支援。可是那禦雍猶如天神下凡,數次以少勝多,在如今的燕主城以南的蕩敵山,更是以四萬,大破燕國太尉朱廣的二十萬大軍,徹底將燕國的力量衝散。
到這個時候,原本蟄伏北地冰原深處的金國人卻是橫插一刀,徹底滅亡了行將就木的燕國,甚至占領了燕國的大半疆域,成立了金國。
大漢本欲與金國再行爭鬥,可是武帝卻和禦雍同一天離開了人世。原本北伐的隊伍隻能停下,大軍留在了燕主城一線。
先帝繼位,又要擔心廣南王造反,又要擔心禦氏南下,急的焦頭爛額。這時,趙國公卻出了一計:反正燕國境內已經被戰火燒遍,狼煙未滅,土地貧瘠,何不將燕國的土地盡數封給禦氏,安撫人心,從長計議。
次日,皇帝便下詔,禦雍追授鎮北大將軍銜,世襲罔替,而禦氏一門,世鎮北燕。
先帝時,禦虎子之父禦楠趁著金國國力未盛,還主動打過幾次仗,將燕主城以北的土地,又奪迴一些。但是先帝猜疑日盛,糧草供應日漸匱乏,加之金國國力漸強,再難輕易取勝,這北燕行省的疆域才逐漸確定下來。
隻是到了本朝,許德有意放棄北境,而追求西線的勝利,數次將北境的土地割讓。禦氏沒有充足的補給,隻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裏吞,把先輩打下來的土地拱手讓人。如今,燕主城又暴露在了同金國對峙的第一線。
燕主城一線有九個大關隘。大同,榆林,玄府,風口,燕主,薊州,平生,度遠,琅琊,連成一線,就像是一把匕首,拱衛著大漢的北境。而燕主城就是這把匕首的尖端,深深地紮在燕國的土地之內。
因為遠離中原,此處的風光氣候都同大漢不一樣。雖說中秋未至,但是燕主城已經籠罩在寒冷中了。昨日夜裏,燕主城甚至已經降了一場小雪,清晨時蓋在城牆上,不像雪,倒像是霜。
此刻,燕主城北門外,一隊騎兵正準備進城,他們的坐騎在薄雪上留下一派來時的馬蹄印。打頭的一人,騎著一匹棗紅色的大馬,足足比其他人的坐騎高去半個頭,而大馬上的人,也是雄壯,一身銀白的鎧甲,配上黢黑的麵孔,殺氣外露,不怒自威。手中提著一柄宣花長戟,泛著冷光,不用提,也知道是一柄上了百斤的利器。
城頭上的人看了一眼那標誌性的大馬和長戟,隨即向大門下的士兵喊道:“開門,是大將軍迴來了!”
大門緩緩打開,騎著大馬的禦虎子帶著人入城了,一路上的百姓士兵,看著那雄壯的背影,都流露出讚歎聲。
“驚雷果真是馬中皇帝,你看看那個體格,嘖嘖嘖……要是我能騎上去……”一個換崗的士兵和同伴說著那匹棗紅色的大馬。
“寶馬還是得英雄,也隻有大將軍才能駕馭如此剛烈的大馬,你爬不爬得上還是個問題呢。”士兵的同伴絲毫不留情地潑了一盆冷水。
“宋老二,你什麽意思!”兩人罵罵咧咧地迴了軍營。
禦虎子今日是去錦州一線巡邊。說實話,就算是他親自進了錦州陳看過了金國的布防,他還是覺得不敢相信——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酒囊飯袋才會這般愚蠢,放棄錦州,退迴曆陽城。
“大將軍迴來了!”還沒進那大將軍府,下人的聲音已經傳出老遠,進了禦虎子的耳朵。
他下馬,拍了拍驚雷的頭,向上來牽馬的下人道:“多給它添些苜蓿草,這兩日,他也是累了個好歹。”
那下人點點頭下去了。
“將軍,您要先沐浴嗎?水準備好了。”管家模樣的女子出現了,大漢境內,用女子做管家的,就他禦氏一家了。
“郭儀的迴信?”禦虎子將披風解下。
女管家青枝接過披風,道:“迴來了,天京城的消息也到了,大將軍要先看嗎?”
“先看吧。”禦虎子走到書房中,這大將軍府上,地龍是一直燒著的,暖和。
青枝行禮,抱著披風出去了,一會兒,就有下人端了溫好的酒來,郭儀的迴信和天京城的消息則被裝在一個木匣中,放在了酒邊。
“老爺。”一個女子身著狐裘,也進了書房。她麵容嬌美,聲音像是二月間的春水。她是禦虎子從天京城九光閣高價接到燕主城的花魁。
她說著就坐到了禦虎子懷裏,把頭靠在禦虎子頸上,輕輕地嗅了嗅,道:“老爺怎麽不先洗一個澡。”
禦虎子聽了這樣的話,卻並不生氣,隻是輕輕開了木匣,拿出裏麵的信件看,迴道:“畢竟牽掛著京中啊,先看看再去。”他另一隻手卻是不老實,伸到了女子的狐裘下,不知道在摸索著什麽。
那女子並不反應,臉色微紅,用嘴飲了一口溫酒,渡道禦虎子嘴裏去。
禦虎子喉嚨輕輕滑動,將那口帶著香氣的溫酒咽了下去,眼睛卻是停留在郭儀的信上,很明顯,郭儀還是不願意為他效勞,在禦虎子看來,郭儀所謂的拯救蒼生,匡扶社稷不過是對他的婉拒。
“這混蛋,真以為我拿他沒辦法?”禦虎子將郭儀的信扔到了火盆中,一張紙迅速地變成了灰燼,消失在火焰裏。
“老爺怎麽不生氣?”那花魁將酒杯斟滿,用筷子喂禦虎子吃了一口小菜。
“一個總兵罷了,許德老賊硬將他安插到北邊兒來,能成什麽事兒。不過想讓大家麵子上都好看,不願意算了吧。”禦虎子說著,打開了從京中來的消息,這消息上大多是一些朝廷中的安排,具體的大事沒什麽說得過去的。他最最關心的是柳白河從宮裏出來的消息,不過,那一條線,往往會慢一些。
“報!”有人跑到禦虎子的書房外,行禮道:“將軍,金國有一隊騎兵,數目過千,往大同去了。”
“大同?”說話的不是禦虎子,而是那花魁,她一臉疑惑地看著禦虎子的臉,禦虎子沒有說話,不知道在想什麽。
一會兒,禦虎子開口了,道:“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將軍,需要派兵查看嗎?”
“不用,相信郭總兵,區區千人罷了。”
禦虎子眼神中的冷意慢慢地蔓延開,隨時語氣平常,但是花魁還是感到身上一寒。
“是,將軍。”報信的人聽了禦虎子的話退了下去,不去管大同的情況。
原來馬大海卸任後,郭儀坐上了總兵,因為不是禦虎子提拔,手下的參將軍士對他都是不順眼。千方百計同他作對。盡管隻是一隻千人隊,根本衝不進大同城,但是禦虎子想看看,這郭儀,究竟有幾分本事。
“你好久沒唱曲兒了,給我唱個江南的小曲兒吧。”郭儀開口道,眼神卻是飄忽著,不知道在想什麽:“這北邊兒,可是一天天地冷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