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以前的羌族人腦子有病
全家穿書,崩劇情不崩人設 作者:薔薇倚香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昭文帝雖恨林平遠不中用,可他好歹是條聽話的狗。
東境的關山年和南境的田中禾,簡直要反了。
他不是沒想過把這兩人換下來。
可關熊那老匹夫,居然早早地帶著全家跑到越州府去了。
他愣是拿關山年沒轍。
下到越州府的聖旨,以及他派去接替關山年的人,都失蹤了。
對關山年,他還想過先禮後兵,對田中禾他壓根就沒想過讓這個人活著。
田中禾隻在二十多年前,與十三歲的李兆英協力退敵,從那以後,對他那個大皇兄簡直比對他父皇都忠心。
他一早就想換掉田中禾。
可南境軍中就是田中禾一手遮天的地方,南境軍也不如東境軍聽話,或者說他們同田中禾一樣,隻忠心李兆英一人。
他派去的幾個將領都被南境軍搞死了,害他不得不繼續用田中禾。
年初鬧劇,田中禾竟敢要求他脫衣自證,氣死他了……
昭文帝知道,想要南境軍聽話,隻能除掉田中禾。
可他派去的殺手,居然都失敗了。
常敬羽還告訴他,薊陽擔心大裕的戰爭會引起南萊蠢蠢欲動,派了鄧平去支援田中禾。
鄧平早些年就是南境軍,後來一直被李兆英帶在身邊,打仗的本事很好。
種種不順心的事情讓昭文帝心煩意亂,為什麽他做什麽事情都不順利?
難道真的要應了那個誓言嗎?
昭文帝一腳踹翻禦案,不曾想腳趾甲被踢劈了,疼的他抱著腳原地轉圈。
馮佳看著昭文帝滑稽的樣子,眼裏神色難辨……
出不去的洛城才子們,堵在國子監門口抗議。
他們要參加薊陽的文會比試,他們要為天下男兒爭臉。
國子監祭酒容大人、大學士蔡大人,眼觀鼻鼻觀心。
比試個屁!
能留住一命就不錯了,還想去薊陽的?
真以為那位頻繁發瘋的昭文帝,不敢殺文人?
切!
與洛城相比,其他府城的文人才子們要自由的多。
遇到薊陽的大軍,對他們還挺禮讓,想去薊陽盡管去唄。
至於昭文帝插進去的殺手?去的越多,把柄越多。
為了這場比試,薊霖帝出動了皇宮的一半護衛,以及一萬薊陽軍,守在茗香樓。
不說文人齊聚,這次薊陽也來了三四百人,且個個都是出了名的人物。
這樣的盛會,一旦出現紕漏,日後的北薊國,就會被世家大族口誅筆伐。
文人之筆鋒,就是薊霖帝也不想招惹。
但這次盛會也是非要舉辦不可,不僅要舉辦,還要舉辦的轟轟烈烈,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北薊國待天下士人之心,不比曆朝曆代的帝王差上半分。
洛城人心惶惶,薊陽熱熱鬧鬧,北戎逐漸穩定,羌族得了地豆和紅薯秧苗,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忙著種地。
巴亥領著呂富貴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把羌族轉了個遍。
眼看著羌族也沒啥有特色的東西,巴亥立馬開始推薦起來。
北戎的長絨羊,我們也有,不比北戎的差。
我們也可以種大豆、花生。
隻要能讓羌族人過的比以前好,呂富貴要啥,他給啥。
呂富貴對著四處亂竄的馬鹿,隨處可見的木耳、榛子、核桃,以及野山參、冬蟲草,覺得以前的羌族人腦子有病。
這麽多好東西,不想著賣給大裕賺錢換糧食,整天想著打仗,這不是有病是什麽?
巴亥:啥啥啥?這些都能賣?值錢?
在巴亥帶著族人,興高采烈地準備帶著貨物護送呂富貴去越州府的時候,巴亥的女兒娜嫣也在送燕皇拓跋朔最後一程。
燕國四皇子拓跋墨借助北薊國太子李繼仁的力量,弄死了燕太子拓跋興,放出了被燕太子搞殘了的五皇子拓跋雲。
拓跋墨不是沒想過在拓跋雲被廢前,阻止太子。
在一起被關的那些年,他與拓跋雲同命相憐。
拓跋雲比他還要慘,母家全被太子滅了。
若不是他的母家求了北薊國的太子李繼仁,他的母家和他也早就沒了。
拓跋雲是幾個兄弟中最聰明的,若不是父皇忌憚他的才智和能力,也不至於這般下場。
可娜嫣說,就是因為五皇子最聰明,他才必須被廢,否則,北薊國的是太子和宸王如何放心?
燕國四皇子糾結了很久。
他隻見過小時候的李繼仁和李繼信,都是三四歲時,被還是霖王的李兆英抱在懷裏上戰場。
拓跋墨第一次見李繼仁時,李繼仁才三歲,被李兆英抱在懷裏。
那是李兆英打進燕國邊境的時候,他先是驚訝於霖王的天人之姿,緊跟著驚訝霖王怎麽敢讓帶著一個孩子上戰場?
很快,李繼仁被大裕的惠仁帝召迴京城。
沒兩年,李兆英又帶著更小的李繼信上了戰場。
他與李兆英年紀相仿,可李兆英成為大裕守護神的時候,他還是父皇最看不上的孩子。
再後來他被關起來十年,他的兩個孩子全部沒了,他的母妃眼睛都快哭瞎了。
而他之所以能被放出來,是因為他的母家,跟小的能當他兒子的李繼仁,做了交易。
拓跋墨不理解,燕國無論氣候還是土地,並不比大裕差,百姓其實可以過的很安樂,為什麽這些年來一定要跟北戎、羌族混在一起,非要拿下大裕?
直到娜嫣拿出了從他的父皇那裏,拿到的信。
一切就像個笑話,他都不知道這麽拙劣的借口,怎麽會有人相信的?
南萊的皇室用莫須有的長生藥,掛在燕國曆任皇帝麵前,讓他們為南萊人血仇廝殺!
燕國百姓的命,難道就不是命嗎?
他問瀕死的父皇,為什麽要相信這麽無厘頭的笑話?
拓跋朔笑的陰冷,沒有當過皇帝的人,永遠都不會知道長生對一個皇帝意味著什麽。
不止是他,他的父輩、祖輩曾祖輩,沒有一個燕國皇帝不動心。
也不會有任何一個皇帝,容忍兒子威脅到自己的位置。
拓跋朔說完這些話,就想拔刀殺了拓跋墨,自己卻被娜嫣一刀了結。
拓跋墨對著拓跋朔的屍體,低聲呢喃:“若是做了皇帝,就沒了人性,他寧可不要當皇帝。”
其實拓跋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內心還是糾結的,燕國三百多年曆史,真的要斷送在自己手上嗎?
他知道,如果他不歸順北薊國,那燕國的下場隻會比北戎慘的多。
北戎隻是皇室和後族全滅,百姓卻都還好好的。
可若是燕國,怕是沒那麽好命。
薊霖帝和他的兩個兒子,隨便來一個,都能把燕國拿下。
那時的燕國百姓要死傷多少?
可他是燕國的皇子!
他與娜嫣不一樣,娜嫣的父親隻是一個部落首領,是給戎王當臣子還是給薊霖帝當臣子,在地位上並無區別。
他是應該以燕國皇子或是燕國皇帝的身份以身殉國,還是為了保一國百姓平安委身為臣?
東境的關山年和南境的田中禾,簡直要反了。
他不是沒想過把這兩人換下來。
可關熊那老匹夫,居然早早地帶著全家跑到越州府去了。
他愣是拿關山年沒轍。
下到越州府的聖旨,以及他派去接替關山年的人,都失蹤了。
對關山年,他還想過先禮後兵,對田中禾他壓根就沒想過讓這個人活著。
田中禾隻在二十多年前,與十三歲的李兆英協力退敵,從那以後,對他那個大皇兄簡直比對他父皇都忠心。
他一早就想換掉田中禾。
可南境軍中就是田中禾一手遮天的地方,南境軍也不如東境軍聽話,或者說他們同田中禾一樣,隻忠心李兆英一人。
他派去的幾個將領都被南境軍搞死了,害他不得不繼續用田中禾。
年初鬧劇,田中禾竟敢要求他脫衣自證,氣死他了……
昭文帝知道,想要南境軍聽話,隻能除掉田中禾。
可他派去的殺手,居然都失敗了。
常敬羽還告訴他,薊陽擔心大裕的戰爭會引起南萊蠢蠢欲動,派了鄧平去支援田中禾。
鄧平早些年就是南境軍,後來一直被李兆英帶在身邊,打仗的本事很好。
種種不順心的事情讓昭文帝心煩意亂,為什麽他做什麽事情都不順利?
難道真的要應了那個誓言嗎?
昭文帝一腳踹翻禦案,不曾想腳趾甲被踢劈了,疼的他抱著腳原地轉圈。
馮佳看著昭文帝滑稽的樣子,眼裏神色難辨……
出不去的洛城才子們,堵在國子監門口抗議。
他們要參加薊陽的文會比試,他們要為天下男兒爭臉。
國子監祭酒容大人、大學士蔡大人,眼觀鼻鼻觀心。
比試個屁!
能留住一命就不錯了,還想去薊陽的?
真以為那位頻繁發瘋的昭文帝,不敢殺文人?
切!
與洛城相比,其他府城的文人才子們要自由的多。
遇到薊陽的大軍,對他們還挺禮讓,想去薊陽盡管去唄。
至於昭文帝插進去的殺手?去的越多,把柄越多。
為了這場比試,薊霖帝出動了皇宮的一半護衛,以及一萬薊陽軍,守在茗香樓。
不說文人齊聚,這次薊陽也來了三四百人,且個個都是出了名的人物。
這樣的盛會,一旦出現紕漏,日後的北薊國,就會被世家大族口誅筆伐。
文人之筆鋒,就是薊霖帝也不想招惹。
但這次盛會也是非要舉辦不可,不僅要舉辦,還要舉辦的轟轟烈烈,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北薊國待天下士人之心,不比曆朝曆代的帝王差上半分。
洛城人心惶惶,薊陽熱熱鬧鬧,北戎逐漸穩定,羌族得了地豆和紅薯秧苗,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忙著種地。
巴亥領著呂富貴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把羌族轉了個遍。
眼看著羌族也沒啥有特色的東西,巴亥立馬開始推薦起來。
北戎的長絨羊,我們也有,不比北戎的差。
我們也可以種大豆、花生。
隻要能讓羌族人過的比以前好,呂富貴要啥,他給啥。
呂富貴對著四處亂竄的馬鹿,隨處可見的木耳、榛子、核桃,以及野山參、冬蟲草,覺得以前的羌族人腦子有病。
這麽多好東西,不想著賣給大裕賺錢換糧食,整天想著打仗,這不是有病是什麽?
巴亥:啥啥啥?這些都能賣?值錢?
在巴亥帶著族人,興高采烈地準備帶著貨物護送呂富貴去越州府的時候,巴亥的女兒娜嫣也在送燕皇拓跋朔最後一程。
燕國四皇子拓跋墨借助北薊國太子李繼仁的力量,弄死了燕太子拓跋興,放出了被燕太子搞殘了的五皇子拓跋雲。
拓跋墨不是沒想過在拓跋雲被廢前,阻止太子。
在一起被關的那些年,他與拓跋雲同命相憐。
拓跋雲比他還要慘,母家全被太子滅了。
若不是他的母家求了北薊國的太子李繼仁,他的母家和他也早就沒了。
拓跋雲是幾個兄弟中最聰明的,若不是父皇忌憚他的才智和能力,也不至於這般下場。
可娜嫣說,就是因為五皇子最聰明,他才必須被廢,否則,北薊國的是太子和宸王如何放心?
燕國四皇子糾結了很久。
他隻見過小時候的李繼仁和李繼信,都是三四歲時,被還是霖王的李兆英抱在懷裏上戰場。
拓跋墨第一次見李繼仁時,李繼仁才三歲,被李兆英抱在懷裏。
那是李兆英打進燕國邊境的時候,他先是驚訝於霖王的天人之姿,緊跟著驚訝霖王怎麽敢讓帶著一個孩子上戰場?
很快,李繼仁被大裕的惠仁帝召迴京城。
沒兩年,李兆英又帶著更小的李繼信上了戰場。
他與李兆英年紀相仿,可李兆英成為大裕守護神的時候,他還是父皇最看不上的孩子。
再後來他被關起來十年,他的兩個孩子全部沒了,他的母妃眼睛都快哭瞎了。
而他之所以能被放出來,是因為他的母家,跟小的能當他兒子的李繼仁,做了交易。
拓跋墨不理解,燕國無論氣候還是土地,並不比大裕差,百姓其實可以過的很安樂,為什麽這些年來一定要跟北戎、羌族混在一起,非要拿下大裕?
直到娜嫣拿出了從他的父皇那裏,拿到的信。
一切就像個笑話,他都不知道這麽拙劣的借口,怎麽會有人相信的?
南萊的皇室用莫須有的長生藥,掛在燕國曆任皇帝麵前,讓他們為南萊人血仇廝殺!
燕國百姓的命,難道就不是命嗎?
他問瀕死的父皇,為什麽要相信這麽無厘頭的笑話?
拓跋朔笑的陰冷,沒有當過皇帝的人,永遠都不會知道長生對一個皇帝意味著什麽。
不止是他,他的父輩、祖輩曾祖輩,沒有一個燕國皇帝不動心。
也不會有任何一個皇帝,容忍兒子威脅到自己的位置。
拓跋朔說完這些話,就想拔刀殺了拓跋墨,自己卻被娜嫣一刀了結。
拓跋墨對著拓跋朔的屍體,低聲呢喃:“若是做了皇帝,就沒了人性,他寧可不要當皇帝。”
其實拓跋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內心還是糾結的,燕國三百多年曆史,真的要斷送在自己手上嗎?
他知道,如果他不歸順北薊國,那燕國的下場隻會比北戎慘的多。
北戎隻是皇室和後族全滅,百姓卻都還好好的。
可若是燕國,怕是沒那麽好命。
薊霖帝和他的兩個兒子,隨便來一個,都能把燕國拿下。
那時的燕國百姓要死傷多少?
可他是燕國的皇子!
他與娜嫣不一樣,娜嫣的父親隻是一個部落首領,是給戎王當臣子還是給薊霖帝當臣子,在地位上並無區別。
他是應該以燕國皇子或是燕國皇帝的身份以身殉國,還是為了保一國百姓平安委身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