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傳說中的詔書是真的
全家穿書,崩劇情不崩人設 作者:薔薇倚香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繼信眼裏閃過一絲狠厲。
“我不管先人怎麽想,北戎、燕國、羌族、西齊這幾個國家,殘害了多少大裕邊境百姓?早晚有一天,我要讓他們全部歸降。
若真是有報應,就報應在我身上好了。哪怕是父王和大哥,也不會因為這個原因阻止我。
即使霖王府沒了,李家還有二皇叔和小五,大裕皇室還能繼續延綿。
但決不能是李振宇。李振宇這個人,比李兆才還無能,也比李兆才無恥殘忍的多。他若是上位,就是下一個明義太子……”
李繼信話裏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這讓其他人沒法接話。
大概沉默的時間太久,李繼信忍不住了。
“叔叔,姑母,姑父,表弟,大林叔,你們吱個聲好不好?”
這一連串的稱唿,讓韓青雲等人更是不知所措。
四百多年了,即使有點血脈關係也淡的很了,可這稱唿似乎也沒什麽大錯。
呂富貴臉色複雜,最後說了句:“在外麵不要這麽喊。”
李繼信乖乖點頭:“好。”
因著這份淵源,韓青雲幾人再看李繼信,就不隻是把他當成霖王二公子了。
哪怕血緣淡薄,還是忍不住把他當做後輩看待。
就連呂長平看向李繼信,眼中都少了幾分無奈,多了幾分溫情。
李繼信又說迴呂家傳家寶的話題。
“李雲中去世前,留下一份手劄,他一直沒忘記過自己出身呂家。他希望李家若是遇到呂家後人,能夠善待呂家。
這份手劄中就提到過呂家陵墓的鑰匙,是玉葫蘆和葫蘆葉,但沒有說到葫蘆葉的材質。
在皇室族譜中,李雲中就是皇家子孫。但元宗密記中,提到過用鉻鐵換李雲中的事情。
所以,呂叔提到金絲葫蘆葉,我才知道你們是河西呂家。
無論是李雲中的手劄,還是元宗密記,普通人根本就不知道。即使是皇室中人,知道的也極少。
那些人已經拿到葫蘆玉,又要找金絲葉,顯然是知道呂家秘密的。這幕後的人除了呂家自己人,就隻可能是皇室中人了。
但李雲中手劄和元宗密記,存放的比皇室族譜還要隱秘,知道的人極少。曆代隻有皇帝和太子才能看到。”
大林忍不住問道:“孔海波是昭文帝的暗衛首領,會不會是昭文帝?”
李繼信搖頭:“不大可能是李兆才。
呂家的事情發生在二十一年前,可那個時候,李兆才根本不可能知道這些。皇祖父對他……不是很親厚。
那個時候,不止是他,就是我父王和二皇叔都不知道。
皇室裏,知道這件事的,隻有永樂帝和皇祖父。可永樂帝早就掛冠離去,皇祖父也絕無可能做出這種事。
我就是想破腦子,也想不出還有誰知道這些事。
我甚至懷疑,有沒有可能,是你們呂家自己走漏了風聲?”
呂富貴搖頭:“絕無可能。呂家子嗣不豐,傳到今日,呂家也隻剩下我們這幾個人。就連這秘密,也隻有長子長孫滿十五歲才能知曉。”
李繼信麵現難色。
“若是皇室中人,不會做出掠奪呂家家產的事情。那問題到底出現在哪呢?”
“為什麽不可能是皇室中人?”呂長平不解。
李繼信臉色十分鄭重:“雲景帝留下密旨,李家子弟血脈出自河西呂家,不能忘本。
所有看過手劄或密記的皇室子弟,必須起誓,隻要河西呂家不犯謀逆大罪,必要善待之,更不許打呂陵的主意,否則血脈斷絕而死。
傳至後來,這個秘密就隻有皇帝和太子才能知道……”
“那你怎麽知道?”呂長平盯著李繼信,他又不是太子。
李繼信歎口氣,有些秘密確實不宜再隱瞞。
“按常理來說,皇祖父那一代,隻有他一人知道。
我父王是八年前知道的。那一年,皇祖父擬了立我父王為太子的詔書。”
韓青雲幾人震驚不已。
“傳說中的立霖王為太子的詔書是真的?那為什麽詔書沒有公開?”
李繼信心頭苦澀,若當年詔書真的公開,哪裏還有這些事,父王就不會過得那麽苦。
“元宗帝的父兄子侄全部死於薑國,僅剩的李桑也被他的皇後害死。他給後人留下祖訓,皇子封王後,就要分別去各自的封地。
一是為了磨礪皇子心性,鍛煉他們治理國家的能力,二是為了防止再被人一鍋端了。
但皇子一旦被立為太子,就必須迴到洛城,跟著皇帝學習理政是其一,防止被人殺害是其二。
這是祖訓,就是皇祖父,也沒法改變。
可八年前,邊境並不穩定。我大哥也還年幼,父王不放心,就讓皇祖父暫時不要公布詔書……”
李繼信眼角有些濕潤。
其他人心裏也不好受。
他們怎麽都沒想到,詔書沒有公開,竟是霖王自己要求的。
若他知道幾年後,會變成現在這樣的情況,他還會做同樣的選擇嗎?
呂長平李繼信眼圈紅紅,趕緊轉移了話題。
“所以你知道這件事,是霖王告訴你的?”
“不是!我父王這個人在皇家事上,十分守規矩,他不可能把這件事告訴我和大哥。”
“那……”
“是我大哥。我大哥比我父王知道的還早。”
韓青雲和呂彥彥對視一眼,明白了。
惠仁帝從來都沒想過傳位給霖王府以外的人。
“我大哥四歲的時候,被送入京城,由皇祖父親自教養。
他六歲那年,與李振宇一起,差點被人販子擄走。個中細節,我大哥連我都不願意告知,想必他在那時遇到過很危險的事情。”
呂彥彥用手帕捂住嘴角,這人販子也太無法無天,小皇孫也敢拐走。
韓青雲有些了然,這應該就是李繼仁說的,被了悟和尚說中的事情。
“他是一個人走了一夜,才走到洛城城門,然後暈倒被人送到皇宮。
即使有大哥提供的線索,禁衛軍也是追了五天才救迴李振宇。若是我大哥當時沒有逃出來,後果不堪設想。
大哥是因為李振宇要去戲樓,才被擄走的。皇祖父之後就嚴令,不準李振宇靠近大哥。
李家人丁也不興旺,永樂帝那一代,隻剩下他和鄞王。
永樂帝隻得皇祖父一個孩子。皇祖父三個兒子中,那時,父王有大哥和我兩個,二皇嬸傷了身子,還不知道何時能夠恢複,李兆才也隻有一個李振宇。
因為遇險之事,皇祖父就將手劄和密記拿給大哥看,讓他明白李家血脈維持不易,萬不可重蹈當年覆轍。
在洛城遇到你們時,大哥就把當年的事情也說給我聽了。
他還去查呂家,可最後查到的,也隻是說你們祖籍就在鳳溪鎮,與河西呂家並無關係……”
“我不管先人怎麽想,北戎、燕國、羌族、西齊這幾個國家,殘害了多少大裕邊境百姓?早晚有一天,我要讓他們全部歸降。
若真是有報應,就報應在我身上好了。哪怕是父王和大哥,也不會因為這個原因阻止我。
即使霖王府沒了,李家還有二皇叔和小五,大裕皇室還能繼續延綿。
但決不能是李振宇。李振宇這個人,比李兆才還無能,也比李兆才無恥殘忍的多。他若是上位,就是下一個明義太子……”
李繼信話裏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這讓其他人沒法接話。
大概沉默的時間太久,李繼信忍不住了。
“叔叔,姑母,姑父,表弟,大林叔,你們吱個聲好不好?”
這一連串的稱唿,讓韓青雲等人更是不知所措。
四百多年了,即使有點血脈關係也淡的很了,可這稱唿似乎也沒什麽大錯。
呂富貴臉色複雜,最後說了句:“在外麵不要這麽喊。”
李繼信乖乖點頭:“好。”
因著這份淵源,韓青雲幾人再看李繼信,就不隻是把他當成霖王二公子了。
哪怕血緣淡薄,還是忍不住把他當做後輩看待。
就連呂長平看向李繼信,眼中都少了幾分無奈,多了幾分溫情。
李繼信又說迴呂家傳家寶的話題。
“李雲中去世前,留下一份手劄,他一直沒忘記過自己出身呂家。他希望李家若是遇到呂家後人,能夠善待呂家。
這份手劄中就提到過呂家陵墓的鑰匙,是玉葫蘆和葫蘆葉,但沒有說到葫蘆葉的材質。
在皇室族譜中,李雲中就是皇家子孫。但元宗密記中,提到過用鉻鐵換李雲中的事情。
所以,呂叔提到金絲葫蘆葉,我才知道你們是河西呂家。
無論是李雲中的手劄,還是元宗密記,普通人根本就不知道。即使是皇室中人,知道的也極少。
那些人已經拿到葫蘆玉,又要找金絲葉,顯然是知道呂家秘密的。這幕後的人除了呂家自己人,就隻可能是皇室中人了。
但李雲中手劄和元宗密記,存放的比皇室族譜還要隱秘,知道的人極少。曆代隻有皇帝和太子才能看到。”
大林忍不住問道:“孔海波是昭文帝的暗衛首領,會不會是昭文帝?”
李繼信搖頭:“不大可能是李兆才。
呂家的事情發生在二十一年前,可那個時候,李兆才根本不可能知道這些。皇祖父對他……不是很親厚。
那個時候,不止是他,就是我父王和二皇叔都不知道。
皇室裏,知道這件事的,隻有永樂帝和皇祖父。可永樂帝早就掛冠離去,皇祖父也絕無可能做出這種事。
我就是想破腦子,也想不出還有誰知道這些事。
我甚至懷疑,有沒有可能,是你們呂家自己走漏了風聲?”
呂富貴搖頭:“絕無可能。呂家子嗣不豐,傳到今日,呂家也隻剩下我們這幾個人。就連這秘密,也隻有長子長孫滿十五歲才能知曉。”
李繼信麵現難色。
“若是皇室中人,不會做出掠奪呂家家產的事情。那問題到底出現在哪呢?”
“為什麽不可能是皇室中人?”呂長平不解。
李繼信臉色十分鄭重:“雲景帝留下密旨,李家子弟血脈出自河西呂家,不能忘本。
所有看過手劄或密記的皇室子弟,必須起誓,隻要河西呂家不犯謀逆大罪,必要善待之,更不許打呂陵的主意,否則血脈斷絕而死。
傳至後來,這個秘密就隻有皇帝和太子才能知道……”
“那你怎麽知道?”呂長平盯著李繼信,他又不是太子。
李繼信歎口氣,有些秘密確實不宜再隱瞞。
“按常理來說,皇祖父那一代,隻有他一人知道。
我父王是八年前知道的。那一年,皇祖父擬了立我父王為太子的詔書。”
韓青雲幾人震驚不已。
“傳說中的立霖王為太子的詔書是真的?那為什麽詔書沒有公開?”
李繼信心頭苦澀,若當年詔書真的公開,哪裏還有這些事,父王就不會過得那麽苦。
“元宗帝的父兄子侄全部死於薑國,僅剩的李桑也被他的皇後害死。他給後人留下祖訓,皇子封王後,就要分別去各自的封地。
一是為了磨礪皇子心性,鍛煉他們治理國家的能力,二是為了防止再被人一鍋端了。
但皇子一旦被立為太子,就必須迴到洛城,跟著皇帝學習理政是其一,防止被人殺害是其二。
這是祖訓,就是皇祖父,也沒法改變。
可八年前,邊境並不穩定。我大哥也還年幼,父王不放心,就讓皇祖父暫時不要公布詔書……”
李繼信眼角有些濕潤。
其他人心裏也不好受。
他們怎麽都沒想到,詔書沒有公開,竟是霖王自己要求的。
若他知道幾年後,會變成現在這樣的情況,他還會做同樣的選擇嗎?
呂長平李繼信眼圈紅紅,趕緊轉移了話題。
“所以你知道這件事,是霖王告訴你的?”
“不是!我父王這個人在皇家事上,十分守規矩,他不可能把這件事告訴我和大哥。”
“那……”
“是我大哥。我大哥比我父王知道的還早。”
韓青雲和呂彥彥對視一眼,明白了。
惠仁帝從來都沒想過傳位給霖王府以外的人。
“我大哥四歲的時候,被送入京城,由皇祖父親自教養。
他六歲那年,與李振宇一起,差點被人販子擄走。個中細節,我大哥連我都不願意告知,想必他在那時遇到過很危險的事情。”
呂彥彥用手帕捂住嘴角,這人販子也太無法無天,小皇孫也敢拐走。
韓青雲有些了然,這應該就是李繼仁說的,被了悟和尚說中的事情。
“他是一個人走了一夜,才走到洛城城門,然後暈倒被人送到皇宮。
即使有大哥提供的線索,禁衛軍也是追了五天才救迴李振宇。若是我大哥當時沒有逃出來,後果不堪設想。
大哥是因為李振宇要去戲樓,才被擄走的。皇祖父之後就嚴令,不準李振宇靠近大哥。
李家人丁也不興旺,永樂帝那一代,隻剩下他和鄞王。
永樂帝隻得皇祖父一個孩子。皇祖父三個兒子中,那時,父王有大哥和我兩個,二皇嬸傷了身子,還不知道何時能夠恢複,李兆才也隻有一個李振宇。
因為遇險之事,皇祖父就將手劄和密記拿給大哥看,讓他明白李家血脈維持不易,萬不可重蹈當年覆轍。
在洛城遇到你們時,大哥就把當年的事情也說給我聽了。
他還去查呂家,可最後查到的,也隻是說你們祖籍就在鳳溪鎮,與河西呂家並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