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五月初二,是巧合嗎?
全家穿書,崩劇情不崩人設 作者:薔薇倚香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三位王爺定親開始,各式各樣的傳言,在京中層出不窮。
很多人還為霖王抱不平,以為惠仁帝如當年孝顯帝忌憚秦王那樣,在防著自己最出色的兒子。
直到霖王長子出生,惠仁帝賜名“李繼仁”。
所有的傳言都銷聲匿跡……
對當年的事情,其實謝檸也知道的也不太多。
霖王為人磊落,從未在私事上提過英國公府。
謝檸是七八歲的時候,才隨著謝付揚去洛城的。
她父親孤傲清高,與洛城貴族格格不入,貴族的圈子她從來沒有融入過,也沒有想去融入過。
阮心雨天命凰女的命格,以及英國公府與霖王的過節,她還是聽沈之意說的。
呂彥彥對當年的細節,知道的反而多一些。
美食坊的顧客有很多世家貴女,女子又愛八卦。
很多事真真假假,呂彥彥當時分不清,也沒放在心上。
後來聽得多了,再加上得知英國公府與霖王的糾葛,很多事情就拚湊了個七七八八。
李繼仁卻是第一次知道,他的父王居然還有這段往事,聽得目瞪口呆。
他苦笑:“天命凰女,判言倒是真準。那和尚莫不也是了悟大師不成?可了悟大師長得,跟菩薩可不像。”
韓青雲和呂彥彥直直向他望去,就連韓懷希也緊盯著他。
“世子哥哥說的了悟大師,是梧平縣雲空寺的了悟和尚嗎?”
對那個說自己一家都會死掉的討厭和尚,韓懷希實在沒什麽好感。
哪怕那和尚的確說中了很多事情,可他說話就不能委婉一點嗎?
李繼仁點頭。
關於李繼信帶他們迴來的真實原因,韓青雲一家有過很多猜測。
原來,竟是因為了悟。
“韓先生和韓夫人肯定也猜到,我們要帶你們迴來的原因。了悟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韓先生寫的那封信。”
韓青雲了然,之前在洛城的時候,李繼信就為那封信,向他表達過謝意。
“前幾年……薊陽的日子很苦。眼看著越來越多的人被餓死,前年冬天,我帶人去了燕國,繼信帶人在乾陽縣接應我……”
李繼仁清潤而悲傷的聲音緩緩響起,葉迦南長歎一口氣。
李繼仁去燕國是為了搶糧食,這與李家先祖定下的不得先起兵禍的祖製相悖。
葉迦南想阻攔李繼仁,可當時的薊陽人實在太慘了,葉迦南最後還是沒有阻止。
李繼仁離開後,霖王很快再次昏睡,葉迦南判斷這一睡大概又是半年的樣子,就去了北名府找藥材。
可等他五月底迴到霖王府的時候,才知道梧平縣的事情。
霖王從梧平縣迴來的時候,比過去幾年的任何時候都要脆弱。
他那時幾乎是不想活了,還是李繼信實在沒辦法,把他打暈了,才能給他行針喂藥……
“三月底,我跟繼信迴來,才知道父王又昏睡了過去。之後我們就是在各個縣城分發糧食。
五月初,我跟繼信迴到府城,我父王也在五月初二那天,醒了過來。”
韓家三口人心頭一震。
去年五月初二,也是他們一家穿過來的日子,是巧合嗎?
“我父王昏睡了整整四個月,整個人虛弱的不行,就在府裏養身體。
五月十日,思元大哥突然來報,說羅陽縣的軍隊數量不對勁,領軍趙啟華也不見了。
父王大驚,著人四處打探,才知道趙啟華居然帶了一萬多人,和一些來路不明的人,去了上陽府。父王就帶著我一路追去……”
李繼仁說到這裏的時候,臉色慘白如紙。
那件事對梧平縣來說是滅頂之災,但對他們霖王府來說,何嚐不是滅頂之災?
他父王的確想過迴洛城,查明祖母去世的真相,但他從來沒想過對普通百姓下手。
“到達梧平縣的時候,到處都是血和燃燒屍體的濃煙,城牆上還掛著三個人頭……”
李繼仁聲音哽咽,他用雙手捂住眼睛,大顆大顆的眼淚還是從指縫裏流了出來。
霖王妃和葉迦南也泣不成聲。
廳外的仆人也在哭泣,但還是依著霖王妃的吩咐,沒有進來。
韓青雲摟緊了韓懷希,強迫自己把眼淚收迴去。
呂彥彥看著搖搖欲墜的霖王妃,強忍心痛,扶著她坐了下來。
良久,李繼仁顫抖的聲音再次響起。
“趙將軍一口咬定是父王下的屠城命令,然後他就自殺了,死之前還在喊,讓父王打進洛城,奪迴皇位,為祖母齊貴妃報仇。
父王跌跌撞撞地去了縣衙,把自己關在房間裏痛哭不止。
直到晚間,他拿了一封信出來,讓我查查看,寫信的人是怎麽知道這件事的。
之後,父王執意要出去看看。整個縣城一片空蕩蕩,父王就這樣失魂落魄的走了一夜。
第二天他才想起掛在城牆上的人頭,讓把他們入土為安。
錢縣令他們的屍首都還在,我就把他們安置在雲空寺。
雲空寺裏還躲著一些避難的人群,寺裏的和尚為了保護這些人,死了大半。
他們見到我們就痛罵不止,我一開始還想解釋,後來卻終於知道,什麽叫百口莫辯。
其實他們罵的也沒錯,無論我們是否知情,那些兇手中,的確有我薊陽的士兵。
再之後,有個看上去瘋瘋癲癲的和尚,站著出來指著父王說,有些人是夭折之相,帶著一線生機。你卻是貴不可言的命格,竟全是死氣,怪哉怪哉。
說完,他還掐著手指頭念念有詞,最後說,你最多隻能活十年,這十年裏,你清醒的時間也會越來越少。
父王身邊的將士怒斥那和尚,我卻聽得心頭大震。
父王是薊陽的定心石,他的病除了霖王府的親信和他身邊的幾個親衛,外人一概不知。
他隻要醒來就會在府城內外走動,打消外人的猜忌。
但,葉神醫說過,父王的病若是一直找不出病因,以後陷入沉睡的時間會越來越長,直至再也醒不過來。
最多十年,十年後,大羅神仙也救不了父王。
那和尚說的一字不差,我就把他拉了出去,問他如何得知,他說看出來的,之後任我在如何強逼利誘,他都不再說話。
我身邊的親衛隻當他是個瘋子,激了他幾句,不想那和尚竟是個心氣高的,容不得別人對他半句質疑。
他將我身邊幾個人的情況說的分毫不差。幾時出生,幾時遇過險,家中人口幾何,甚至這些人的死期他也說了出來。
親衛們懷疑這和尚是敵人的探子,說不定都是調查過之後,才在我們麵前故意說的。”
可我卻知,那和尚絕不簡單……”
很多人還為霖王抱不平,以為惠仁帝如當年孝顯帝忌憚秦王那樣,在防著自己最出色的兒子。
直到霖王長子出生,惠仁帝賜名“李繼仁”。
所有的傳言都銷聲匿跡……
對當年的事情,其實謝檸也知道的也不太多。
霖王為人磊落,從未在私事上提過英國公府。
謝檸是七八歲的時候,才隨著謝付揚去洛城的。
她父親孤傲清高,與洛城貴族格格不入,貴族的圈子她從來沒有融入過,也沒有想去融入過。
阮心雨天命凰女的命格,以及英國公府與霖王的過節,她還是聽沈之意說的。
呂彥彥對當年的細節,知道的反而多一些。
美食坊的顧客有很多世家貴女,女子又愛八卦。
很多事真真假假,呂彥彥當時分不清,也沒放在心上。
後來聽得多了,再加上得知英國公府與霖王的糾葛,很多事情就拚湊了個七七八八。
李繼仁卻是第一次知道,他的父王居然還有這段往事,聽得目瞪口呆。
他苦笑:“天命凰女,判言倒是真準。那和尚莫不也是了悟大師不成?可了悟大師長得,跟菩薩可不像。”
韓青雲和呂彥彥直直向他望去,就連韓懷希也緊盯著他。
“世子哥哥說的了悟大師,是梧平縣雲空寺的了悟和尚嗎?”
對那個說自己一家都會死掉的討厭和尚,韓懷希實在沒什麽好感。
哪怕那和尚的確說中了很多事情,可他說話就不能委婉一點嗎?
李繼仁點頭。
關於李繼信帶他們迴來的真實原因,韓青雲一家有過很多猜測。
原來,竟是因為了悟。
“韓先生和韓夫人肯定也猜到,我們要帶你們迴來的原因。了悟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韓先生寫的那封信。”
韓青雲了然,之前在洛城的時候,李繼信就為那封信,向他表達過謝意。
“前幾年……薊陽的日子很苦。眼看著越來越多的人被餓死,前年冬天,我帶人去了燕國,繼信帶人在乾陽縣接應我……”
李繼仁清潤而悲傷的聲音緩緩響起,葉迦南長歎一口氣。
李繼仁去燕國是為了搶糧食,這與李家先祖定下的不得先起兵禍的祖製相悖。
葉迦南想阻攔李繼仁,可當時的薊陽人實在太慘了,葉迦南最後還是沒有阻止。
李繼仁離開後,霖王很快再次昏睡,葉迦南判斷這一睡大概又是半年的樣子,就去了北名府找藥材。
可等他五月底迴到霖王府的時候,才知道梧平縣的事情。
霖王從梧平縣迴來的時候,比過去幾年的任何時候都要脆弱。
他那時幾乎是不想活了,還是李繼信實在沒辦法,把他打暈了,才能給他行針喂藥……
“三月底,我跟繼信迴來,才知道父王又昏睡了過去。之後我們就是在各個縣城分發糧食。
五月初,我跟繼信迴到府城,我父王也在五月初二那天,醒了過來。”
韓家三口人心頭一震。
去年五月初二,也是他們一家穿過來的日子,是巧合嗎?
“我父王昏睡了整整四個月,整個人虛弱的不行,就在府裏養身體。
五月十日,思元大哥突然來報,說羅陽縣的軍隊數量不對勁,領軍趙啟華也不見了。
父王大驚,著人四處打探,才知道趙啟華居然帶了一萬多人,和一些來路不明的人,去了上陽府。父王就帶著我一路追去……”
李繼仁說到這裏的時候,臉色慘白如紙。
那件事對梧平縣來說是滅頂之災,但對他們霖王府來說,何嚐不是滅頂之災?
他父王的確想過迴洛城,查明祖母去世的真相,但他從來沒想過對普通百姓下手。
“到達梧平縣的時候,到處都是血和燃燒屍體的濃煙,城牆上還掛著三個人頭……”
李繼仁聲音哽咽,他用雙手捂住眼睛,大顆大顆的眼淚還是從指縫裏流了出來。
霖王妃和葉迦南也泣不成聲。
廳外的仆人也在哭泣,但還是依著霖王妃的吩咐,沒有進來。
韓青雲摟緊了韓懷希,強迫自己把眼淚收迴去。
呂彥彥看著搖搖欲墜的霖王妃,強忍心痛,扶著她坐了下來。
良久,李繼仁顫抖的聲音再次響起。
“趙將軍一口咬定是父王下的屠城命令,然後他就自殺了,死之前還在喊,讓父王打進洛城,奪迴皇位,為祖母齊貴妃報仇。
父王跌跌撞撞地去了縣衙,把自己關在房間裏痛哭不止。
直到晚間,他拿了一封信出來,讓我查查看,寫信的人是怎麽知道這件事的。
之後,父王執意要出去看看。整個縣城一片空蕩蕩,父王就這樣失魂落魄的走了一夜。
第二天他才想起掛在城牆上的人頭,讓把他們入土為安。
錢縣令他們的屍首都還在,我就把他們安置在雲空寺。
雲空寺裏還躲著一些避難的人群,寺裏的和尚為了保護這些人,死了大半。
他們見到我們就痛罵不止,我一開始還想解釋,後來卻終於知道,什麽叫百口莫辯。
其實他們罵的也沒錯,無論我們是否知情,那些兇手中,的確有我薊陽的士兵。
再之後,有個看上去瘋瘋癲癲的和尚,站著出來指著父王說,有些人是夭折之相,帶著一線生機。你卻是貴不可言的命格,竟全是死氣,怪哉怪哉。
說完,他還掐著手指頭念念有詞,最後說,你最多隻能活十年,這十年裏,你清醒的時間也會越來越少。
父王身邊的將士怒斥那和尚,我卻聽得心頭大震。
父王是薊陽的定心石,他的病除了霖王府的親信和他身邊的幾個親衛,外人一概不知。
他隻要醒來就會在府城內外走動,打消外人的猜忌。
但,葉神醫說過,父王的病若是一直找不出病因,以後陷入沉睡的時間會越來越長,直至再也醒不過來。
最多十年,十年後,大羅神仙也救不了父王。
那和尚說的一字不差,我就把他拉了出去,問他如何得知,他說看出來的,之後任我在如何強逼利誘,他都不再說話。
我身邊的親衛隻當他是個瘋子,激了他幾句,不想那和尚竟是個心氣高的,容不得別人對他半句質疑。
他將我身邊幾個人的情況說的分毫不差。幾時出生,幾時遇過險,家中人口幾何,甚至這些人的死期他也說了出來。
親衛們懷疑這和尚是敵人的探子,說不定都是調查過之後,才在我們麵前故意說的。”
可我卻知,那和尚絕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