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學院大比一
全家穿書,崩劇情不崩人設 作者:薔薇倚香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明芝看到了呂彥彥眼角的水光,心頭也軟成一片。
去年繼安學堂的窘境她知道,她本想出手相助,可如今宋家的當家人是她的兄長。
兄長性子謹慎,昭文帝又實在是個心眼不大的。
梧平縣的事情一出來,五大世家除了齊家,其他四家根本不敢輕舉妄動。
可齊家所有人都退出了洛城,對繼安學堂也是鞭長莫及。
宋明芝之前是個眼裏沒有俗物的,到用錢時,方恨自己自作清高。
她兄長特意斷了她的月例,她隻有書院每月二十兩銀子的俸祿。
對於她這樣出身的女子,二十兩銀子幾乎連自己都養不活,對繼安學堂愛莫能助。
去年十一月,她攢了好幾個月才攢夠五十兩銀子。
可當她送到老謝那裏時,得知一戶姓韓的與一戶姓呂的好心人,每隔一段時間就往繼安學堂送銀子,這才讓學堂撐了下去。
再後來,她才知道,紫薇書院這一屆年紀最小也最出色的韓懷瑜,就是韓家的女兒,也是呂家的外孫女。
眼前這個韓夫人,就是去年使得繼安學堂,繼續存活下去的人。
甩開這些讓人不開心的事情,宋明芝唇角微揚。
“其實不僅洛城有繼安學堂,薊陽、平遙府、北名府、禹城,都有繼安學堂,也多虧好心人的資助,才能繼續辦下去。”
呂彥彥抬頭,有點不可置信地望著宋明芝,最後失笑出聲,她早該想到的。
浮雲緩動,幾隻鳥兒飛過國子監的上空,最後落在看台上,似乎也在觀看場中學子的表現。
今天是大比的第一天,比的是史義子集與經策。
一百零八名學子身著不同的校服,但同樣都是身姿挺拔,握筆的姿勢並不為外界的環境影響,正入神地寫著答案。
這其中年紀最小,但容貌最精致的韓懷瑾和韓懷瑜,看上去格外打眼。
“你家的兩個孩子生的真是出色,你那個義子木承康,也是個出挑的。”
宋明芝忍不住讚歎道。
“山長過獎了。”
這邊呂彥彥與宋明芝言笑晏晏,另一邊,韓青雲與王夫子以及南城書院的陳山長,也是相談甚歡。
“青雲老弟真是好福氣。自己才學驚人不說,教出的孩子也是超群絕倫。”
王夫子真的佩服韓青雲,他一直堅信,若不是韓青雲被容貌拖累,狀元必是他跟柳明和之爭,至於關學謙,嗬……
還有韓青雲家的孩子,韓懷瑾還不到十歲,但他敢斷定,今年的學院大比,前十名一定有他的一席。
還有他那個女兒,才八歲不到,就能被紫薇書院挑中參加大比,真厲害!
木承康也是他們書院非常出色的學子,尤其是他給韓家當了義子後,進步神速,與韓懷瑾是他們書院最閃亮的人物。
另外,韓青雲的侄子韓西顧,也是個很不錯的。
聽到王夫子的話,陳山長也讚同的點點頭。
兩人想到他們書院最出色的兩個學子,很快就要跟著韓青雲去薊陽了,心裏不舍的很。
“薊陽雖然很困難,但霖王是個很重視教育的人,他自己就是個驚才絕豔的,文學造詣不比任何人差。日後,韓探花可要盯好這幾個孩子,萬不能讓他們荒廢了學業。”
陳山長說的語重心長,韓青雲心裏感動,點頭應是。
午時,考試結束,下午是評審團閱卷時間。
第一場比試是書院教學的基礎,也是唯一一場會淘汰淘汰學子的比試,隻有前六十名的學子能進入第二天、第三天的詩書棋畫的比試。
酉時,第一場評比結果出來。
滿分二十分製,有四個學子拿了滿分。
韓懷瑾、木承康、韓懷瑜年紀太小,閱曆不足,經義全對,但策問略差了些。
三人分別得了十九分,十八分和十五分,也都能進入下一場的比試。
除韓懷瑾、木承康外,南城書院還有四名學子入選。
紫薇書院,隻有韓懷瑜與兩名上舍的師姐入選。
不過這已經是紫薇書院近年來很好的成績了。
陳山長、王夫子、宋山長等人都很滿意。
隻有韓懷瑾、木承康、韓懷瑜三人暗暗給自己打氣,第二天的比試一定要更好。
第二天上午是詩賦比試,下午是書法比試。
今年的詩詞,題幹是鬆竹梅任擇其一,作詩詞一首。
歌賦則由學子們自行選題,作賦一篇。
這兩項限時一個時辰,時間還是很緊張的。
詩賦是韓懷瑾與韓懷瑜的強項,就連木承康也很擅長。
韓懷瑾選了竹,題詩《竹誌》。
翠竹依依立山間,清風徐來舞翩躚。竿竿挺拔淩雲誌,葉葉輕搖映日邊。
不與群芳爭豔麗,獨留清氣滿林園。虛心勁節真君子,千古高風頌竹賢。
詩賦上麵,他作的是《民生賦》。
民生之艱兮,何茫茫而難量。望長天而浩歎兮,憂苦樂之不常。彼農夫之耕耘兮,汗滴土而望黍粱。披星月以勞作兮,盼歲豐而家安康。
民生如草兮,歲歲枯榮自憐,雨露滋潤兮,方得生機盎然。王侯將相兮,當思民之苦難,德澤廣布兮,方能國運綿長。
哀彼農夫兮,麵朝黃土背朝天,汗滴禾下土兮,望收成以度年。蠶婦織錦兮,晝夜不息機杼響,隻為衣食足兮,免饑寒之相煎。
城中百工兮,技藝巧奪天工,匠心獨運兮,器物華美無窮。老弱病殘兮,吾心憂而難忘,孤兒寡母兮,誰人憐其孤寒?
國家興亡兮,匹夫亦有責擔,士子之勤學兮,誦詩書而誌四方。商賈之奔波兮,通有無而利四方。君王體民情兮,輕徭薄賦民安康。
……
掃盡世間不平事兮,共築大同之理想。民生安則國家興兮,此理萬世不易常。
韓懷瑜選的題目是《詠梅》與《秋蘭賦》。
木承康則是《題鬆》與《邊城賦》。
各書院的山長與先生不能靠近考場,但可以打聽學子的選的題目。
聽到韓懷瑾作的是《民生賦》,陳山長與王夫子表情凝重了。
韓青雲嘴上說,這孩子劍走偏鋒了,心裏卻並不覺得韓懷瑾錯了。
哪怕書院大比名次不佳,韓懷瑾日後也絕不後悔。
連宋明芝聽到韓懷瑾選的賦題時,都忍不住歎了一聲,最後說了句這孩子真不錯。
韓懷瑜與木承康分別得了十八分與十七分的好成績。
韓懷瑾的《竹誌》上佳,二十個評委都打出了高分。
但《民生賦》,卻被完全不同的極端評價裹挾,一部分人認為韓懷瑾小小年紀,居然暗含諷刺君王與貴族之意,應該零分處理。
但更多的人認為,這首賦隻是小小少年美好的願望,並無任何不敬的意思,按文章的才華來說,應給高分。
兩邊對對方的打分都提出抗議,爭執不休,最後隻能交給國子監祭酒裁決。
去年繼安學堂的窘境她知道,她本想出手相助,可如今宋家的當家人是她的兄長。
兄長性子謹慎,昭文帝又實在是個心眼不大的。
梧平縣的事情一出來,五大世家除了齊家,其他四家根本不敢輕舉妄動。
可齊家所有人都退出了洛城,對繼安學堂也是鞭長莫及。
宋明芝之前是個眼裏沒有俗物的,到用錢時,方恨自己自作清高。
她兄長特意斷了她的月例,她隻有書院每月二十兩銀子的俸祿。
對於她這樣出身的女子,二十兩銀子幾乎連自己都養不活,對繼安學堂愛莫能助。
去年十一月,她攢了好幾個月才攢夠五十兩銀子。
可當她送到老謝那裏時,得知一戶姓韓的與一戶姓呂的好心人,每隔一段時間就往繼安學堂送銀子,這才讓學堂撐了下去。
再後來,她才知道,紫薇書院這一屆年紀最小也最出色的韓懷瑜,就是韓家的女兒,也是呂家的外孫女。
眼前這個韓夫人,就是去年使得繼安學堂,繼續存活下去的人。
甩開這些讓人不開心的事情,宋明芝唇角微揚。
“其實不僅洛城有繼安學堂,薊陽、平遙府、北名府、禹城,都有繼安學堂,也多虧好心人的資助,才能繼續辦下去。”
呂彥彥抬頭,有點不可置信地望著宋明芝,最後失笑出聲,她早該想到的。
浮雲緩動,幾隻鳥兒飛過國子監的上空,最後落在看台上,似乎也在觀看場中學子的表現。
今天是大比的第一天,比的是史義子集與經策。
一百零八名學子身著不同的校服,但同樣都是身姿挺拔,握筆的姿勢並不為外界的環境影響,正入神地寫著答案。
這其中年紀最小,但容貌最精致的韓懷瑾和韓懷瑜,看上去格外打眼。
“你家的兩個孩子生的真是出色,你那個義子木承康,也是個出挑的。”
宋明芝忍不住讚歎道。
“山長過獎了。”
這邊呂彥彥與宋明芝言笑晏晏,另一邊,韓青雲與王夫子以及南城書院的陳山長,也是相談甚歡。
“青雲老弟真是好福氣。自己才學驚人不說,教出的孩子也是超群絕倫。”
王夫子真的佩服韓青雲,他一直堅信,若不是韓青雲被容貌拖累,狀元必是他跟柳明和之爭,至於關學謙,嗬……
還有韓青雲家的孩子,韓懷瑾還不到十歲,但他敢斷定,今年的學院大比,前十名一定有他的一席。
還有他那個女兒,才八歲不到,就能被紫薇書院挑中參加大比,真厲害!
木承康也是他們書院非常出色的學子,尤其是他給韓家當了義子後,進步神速,與韓懷瑾是他們書院最閃亮的人物。
另外,韓青雲的侄子韓西顧,也是個很不錯的。
聽到王夫子的話,陳山長也讚同的點點頭。
兩人想到他們書院最出色的兩個學子,很快就要跟著韓青雲去薊陽了,心裏不舍的很。
“薊陽雖然很困難,但霖王是個很重視教育的人,他自己就是個驚才絕豔的,文學造詣不比任何人差。日後,韓探花可要盯好這幾個孩子,萬不能讓他們荒廢了學業。”
陳山長說的語重心長,韓青雲心裏感動,點頭應是。
午時,考試結束,下午是評審團閱卷時間。
第一場比試是書院教學的基礎,也是唯一一場會淘汰淘汰學子的比試,隻有前六十名的學子能進入第二天、第三天的詩書棋畫的比試。
酉時,第一場評比結果出來。
滿分二十分製,有四個學子拿了滿分。
韓懷瑾、木承康、韓懷瑜年紀太小,閱曆不足,經義全對,但策問略差了些。
三人分別得了十九分,十八分和十五分,也都能進入下一場的比試。
除韓懷瑾、木承康外,南城書院還有四名學子入選。
紫薇書院,隻有韓懷瑜與兩名上舍的師姐入選。
不過這已經是紫薇書院近年來很好的成績了。
陳山長、王夫子、宋山長等人都很滿意。
隻有韓懷瑾、木承康、韓懷瑜三人暗暗給自己打氣,第二天的比試一定要更好。
第二天上午是詩賦比試,下午是書法比試。
今年的詩詞,題幹是鬆竹梅任擇其一,作詩詞一首。
歌賦則由學子們自行選題,作賦一篇。
這兩項限時一個時辰,時間還是很緊張的。
詩賦是韓懷瑾與韓懷瑜的強項,就連木承康也很擅長。
韓懷瑾選了竹,題詩《竹誌》。
翠竹依依立山間,清風徐來舞翩躚。竿竿挺拔淩雲誌,葉葉輕搖映日邊。
不與群芳爭豔麗,獨留清氣滿林園。虛心勁節真君子,千古高風頌竹賢。
詩賦上麵,他作的是《民生賦》。
民生之艱兮,何茫茫而難量。望長天而浩歎兮,憂苦樂之不常。彼農夫之耕耘兮,汗滴土而望黍粱。披星月以勞作兮,盼歲豐而家安康。
民生如草兮,歲歲枯榮自憐,雨露滋潤兮,方得生機盎然。王侯將相兮,當思民之苦難,德澤廣布兮,方能國運綿長。
哀彼農夫兮,麵朝黃土背朝天,汗滴禾下土兮,望收成以度年。蠶婦織錦兮,晝夜不息機杼響,隻為衣食足兮,免饑寒之相煎。
城中百工兮,技藝巧奪天工,匠心獨運兮,器物華美無窮。老弱病殘兮,吾心憂而難忘,孤兒寡母兮,誰人憐其孤寒?
國家興亡兮,匹夫亦有責擔,士子之勤學兮,誦詩書而誌四方。商賈之奔波兮,通有無而利四方。君王體民情兮,輕徭薄賦民安康。
……
掃盡世間不平事兮,共築大同之理想。民生安則國家興兮,此理萬世不易常。
韓懷瑜選的題目是《詠梅》與《秋蘭賦》。
木承康則是《題鬆》與《邊城賦》。
各書院的山長與先生不能靠近考場,但可以打聽學子的選的題目。
聽到韓懷瑾作的是《民生賦》,陳山長與王夫子表情凝重了。
韓青雲嘴上說,這孩子劍走偏鋒了,心裏卻並不覺得韓懷瑾錯了。
哪怕書院大比名次不佳,韓懷瑾日後也絕不後悔。
連宋明芝聽到韓懷瑾選的賦題時,都忍不住歎了一聲,最後說了句這孩子真不錯。
韓懷瑜與木承康分別得了十八分與十七分的好成績。
韓懷瑾的《竹誌》上佳,二十個評委都打出了高分。
但《民生賦》,卻被完全不同的極端評價裹挾,一部分人認為韓懷瑾小小年紀,居然暗含諷刺君王與貴族之意,應該零分處理。
但更多的人認為,這首賦隻是小小少年美好的願望,並無任何不敬的意思,按文章的才華來說,應給高分。
兩邊對對方的打分都提出抗議,爭執不休,最後隻能交給國子監祭酒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