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中秋節越來越近了。


    呂彥彥與陳氏,帶著新來的六個廚娘,做了廣式月餅和潮式月餅。


    這兩種月餅都比較耐放,口感也沒那麽膩。


    做了不少,除了送給顏家和呂家的,剩下的準備送迴村裏。


    呂有田嚐過月餅,問過女兒成本不高後,定下了茗香樓與呂彥彥的第一單生意。


    茗香樓就是呂家那個還在裝修的茶樓,預計九月初才能裝修好。


    呂富貴一行從越州府趕迴來的時間,預計在九月下旬。


    茗香樓開業初步定在十月初。


    雖然開業還早,但宣傳總要做起來。


    呂有田就是要在中秋節期間,把茗香樓的名號先打出去。


    月餅做的不大,每個算下來成本還不到一文錢。


    呂有田跟呂彥彥定下來按照三文錢一個拿貨,以後就是在茶樓賣也是這個價。


    聽說是為了給茶樓打廣告免費派發的的,呂彥彥讓譚木改了模具。


    再做出來的月餅表麵,都多了“茗香樓”三個小字。


    除了呂有田要的五千個月餅,呂彥彥又做了五百個準備送迴白雲村。


    幸好又砌了三座烤爐,不然這麽多月餅還真做不完。


    八月十四日一大早,呂彥彥帶著韓懷安和韓懷希,迴了白雲村。


    豐業村的人在村西口的房子,已經有幾戶蓋好了。


    他們也沒怎麽裝修,簡單打了家具,就住到新房子裏去了。


    大院子裏少了不少人,也顯得不那麽擁擠了。


    呂彥彥把月餅分給大家,又特意包了兩盒給白嘉年送去。


    白嘉年客套了幾句,也就收下了。


    韓青雲家與呂家、顏家的房子連在一起。


    這三家也是蓋得最氣派的房子。


    現在還沒蓋好,估計要等到八月下旬才能上梁。


    下午三點鍾左右,李得誌、嚴大虎一行迴來了。


    呂彥彥看著曬得烏漆嘛黑的韓北望,哭笑不得。


    小孩子皮膚不比大人,黑的很快。


    李得誌給韓北望開的工錢是每月三百文,王大新是六百文。


    不過李得誌跟呂彥彥提過,韓北望表現很好,不怕苦不怕累,人又機靈會來事,不比其他人差。


    呂彥彥提出讓韓北望留在家裏,給周桃花他們幫忙,工錢不變。


    韓北望卻不同意。


    他在碼頭雖然辛苦,但能接觸不同的人,還能跟著李得誌學算賬,對他自己的成長更有利。


    呂彥彥有些欣慰,韓青山家的四個孩子,一夕間都長大了很多。


    轉變最大的,就是這個小少年。


    李得誌抽空跟呂彥彥盤了賬。


    他們是七月十二日開始擺攤的,這個月的賬算至八月十一日,他們總共營收二百四十三兩六錢。


    若不是最開始幾天做的太少了,他們還能賣更多。


    鹵料的材料,大部分是在菜市買的。


    還有幾種在藥店買的也不是名貴藥材,都不貴。


    折算下來每包鹵料,二兩的重量,也就是六十文左右的成本。


    呂富貴帶去越州府的鹵料,是準備按照每包五百文出售。


    越州府最不缺的,就是有錢人和獵奇的人,五百文的價格在越州不算高。


    最開始準備賣鹵煮的時候,呂彥彥提出鹵料成本價計算,林山等人也都同意了。


    但是呂彥彥又說自己隻拿三成利潤,林山他們就不能再按照六十文的價格算鹵料成本了。


    林山和嚴二虎認為這種鹵料,在市麵上賣至少是三百文往上。


    最後與呂彥彥談定,按照每包兩百文的價格直接付給呂彥彥,剩下的錢再扣除成本進行分配。


    隨著他們鹵菜的分量日漸增多,鹵料每天的用量也在增加,現在每天都要用到七八包的樣子。


    這一次盤賬算了二百零四包鹵料,這四十兩八錢是直接給呂彥彥的。


    除了鹵料,其餘的豬蹄、雞翅、雞蛋,包括做方便麵用的麵粉和大骨、青菜等,都不值錢。


    但架不住量大,這一塊的支出,是七十一兩一錢。


    最後算下來,呂彥彥除了四十兩八錢的鹵料錢,還能分三十九兩半的分紅。


    李得誌算成本的時候,沒有算王大新、周桃花這五個人的工錢。


    呂彥彥提出要把這一塊算進去,李得誌不同意。


    他們八個人分到的錢,去掉這幾人的工錢,每個人都能分到十一兩還要多。


    這在以前,他們一年也掙不了那麽多,現在一個月就掙到了。


    呂彥彥心頭一動,突然想起之前自己的考慮。


    “你們八個人一直都是這樣,所有的錢都在一起算嗎?以後成家了怎麽辦?”


    “成家?”


    李得誌趕緊搖頭,不成家,絕對不成家。


    女人都是禍害!


    但是當著呂彥彥的麵,李得誌沒敢說出來。


    最開始認識這些人的時候,大家都說這八個人年紀都不小了,居然都沒成家,太罕見了。


    這會兒看李得誌的表情,呂彥彥就更覺得奇怪了。


    這不是前世那個自由包容的時代,這個時代講究的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他們八人中,最大的嚴大虎已經三十二歲了,最小的嚴二虎也二十六歲了。


    每次被村裏人調侃,要給他們介紹媳婦時,幾人都是一臉羞憤。


    對,是羞憤。


    不對勁。


    “不成家的話,你們不怕別人說你們不孝嗎?”


    “我們都是孤兒,爹娘老子是誰都不知道,誰還管我們孝不孝順?”


    “大虎哥應該也不會再成親了。倒是二虎,還是得讓他有個孩子,我們不能對不起嚴爹爹。”


    李得誌決定等嚴二虎迴來,他們兄弟一定要給嚴二虎找個女人生孩子。


    孤兒、再成親、嚴爹爹,呂彥彥有點懵。


    李得誌覺得呂彥彥是個好人,又是主人。


    有些事情還是說透比較好,免得有誤會生了隔閡。


    另一方麵,他也想讓呂彥彥幫著給嚴二虎操操心。


    他們八個人的故事,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近陵鎮是幾個府城的交界。


    這導致一方麵近陵鎮是附近最繁榮的鎮子,另一方麵又成了棄兒的聚集地。


    總有些人,把要丟棄的孩子扔到近陵鎮。


    官府的人都不知道該去哪個府城,去找孩子的父母。


    先帝在位時,明令禁止丟棄幼兒。


    可禁令歸禁令,總有一些人因為各種原因丟棄幼兒。


    這些棄兒大多年紀小,根本記不住家在哪裏。


    年紀特別小的孩子,官府會幫著找人收養。


    實在沒人收養的孩子,就被送去收容所。


    可收容所也沒太多錢,能把孩子養到四五歲就不錯了。


    到了可以乞討的年紀,這些孩子們就會被收容所送出去。


    李得誌、林山、譚木、常飛和王貴等人,就是被扔到近陵鎮的幼兒。


    他們先後被近陵鎮的巡檢司,送進了梧平縣的收容所。


    幾人年紀相仿,性情相投,又聽人說他們都是近陵鎮那邊送來的,彼此間就都當成一家人。


    後來他們略大一些,就被收容所趕出來了。


    他們得為比他們更小的棄兒們騰位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家穿書,崩劇情不崩人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薔薇倚香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薔薇倚香雪並收藏全家穿書,崩劇情不崩人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