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配角一家的炮灰命
全家穿書,崩劇情不崩人設 作者:薔薇倚香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到韓青雲從書院迴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了。
韓青雲一麵覺得讓大哥一家淨身出戶太過分,一麵又實在心疼昏迷不醒的小女兒。糾結之下,他隻能等女兒醒了之後再說。
所以,這幾天韓家大房那邊具體是什麽情況,他們也不清楚。
想到韓北望把韓懷希扔進河裏,穿過來的三人雖然覺得韓家大房可憐,卻還是認為韓北望太狠了。
一個十一歲的半大少年,將一個不滿五歲的孩子扔進河裏,這心可是夠冷硬的。
韓青雲和呂彥彥總覺得這裏麵有一些隱藏劇情。
韓懷希性子有些驕縱不假,跟韓明珠也確實關係不太好,但是這個孩子不像是主動惹事的。
剛剛穿過來的韓小希把腦袋搖成撥浪鼓,記不得了,她也不知道為什麽推了韓明珠。
韓諾和陳麗都慶幸自己家剛穿過來,如果早穿過來兩天,隻要一想到是韓小希受這個罪,兩個人都要心疼死了。
呂彥彥拍了拍腦袋,有了原主的記憶,就發現很多事情跟書裏描述並不完全一致。
她看著韓諾和陳麗一副心疼的樣子,就沒跟這兩人說,原書中的韓懷希沒熬過去,而且她死的時候,韓明珠剛好醒過來。
韓懷希的死讓韓青雲徹底惱上了韓青山一家,等辦完韓懷希的喪事,陳氏就鬧著要韓北望償命。
可是事情還沒解決,就傳來了梧平縣城被屠的事情。
陳氏悲憤之情無法紓解,一病不起。
原書中韓懷希死後不到半個月,薊陽的霖王起兵,放封地的災民一路燒殺搶掠,豐業村人逃往都城。
韓青雲一家小的小,病的病,弱的弱,沒有一個能打的,一直落在村人的後方。
偏偏他家物資多,是其他流民眼裏的肥羊,最後流民們一擁而上,他們全家都被踩踏致死。
韓青雲臨死前看到的最後一個畫麵就是,韓青山要往自己這邊跑來,又被韓東辰幾個拉走了……
呂彥彥以前看書的時候,站在主角一家的視角還沒覺得什麽,現在有了原身的記憶,知道了很多原書中沒提到的細節,就忍不住站在新的角度看問題。
哪怕是按照書裏的描述,原主這一家真正極品的,其實隻有陳氏,陳氏惡有惡報呂彥彥能理解。
甚至韓青雲優柔寡斷、呂彥彥驕縱冷漠,韓青山一家對他們袖手旁觀也能理解。
畢竟都分家了,誰也沒義務必須護著你們。
但是韓懷瑾和韓懷瑜這兩人真的是極好的孩子,大房的人被陳氏欺負時,兩個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盡可能地保護他們。
就連韓明珠昏迷,韓青山沒錢買藥的時候,都是韓懷瑜用自己的首飾換的藥材。
逃荒路上,憑借韓明珠的尋寶係統,韓家大房在村裏極有威望。
若是他們能讓村裏人一起幫忙,被韓青雲和呂彥彥緊緊護住的三個孩子,總是能救迴來的……
想到這裏,呂彥彥有些心酸。
大概是原主的記憶和感情的原因,哪怕剛來到這裏,跟這邊的三個孩子還沒相處太多,但她依然忍不住心疼他們的遭遇。
今天晚上韓明珠就會醒,並且喚醒了金手指——尋寶係統。
使用尋寶係統,能清晰地看到方圓五十裏以內的水源、糧食、動植物等對寄主有用的事物,還自帶導航功能。
提到很快就要到來的戰亂,以及逃荒路上原主一家慘死的事情,三人沉默了一陣,開始商量對策。
既然他們一家已經過來了,那就無論如何都不能再像原主一家那樣悲慘的死去。
陳氏提出,他們一家可以提前逃走,路上沒有其他流民,他們也安全。
就是可惜了家裏的八十畝田地,在這個年代,土地是最重要的財富。
陳氏想過要把田地賣出去,都是良田,肯定好出手。但是叛軍和災民一來,這些帶不走的田地就等於白扔錢。
陳氏作為一個現代人,有自己的道德底線,坑人的事情不能做。
韓青雲和呂彥彥對視了一眼,提前走肯定是對自己家最有利的一條路。
但是作為生長在和平年代的兩人來說,他們原來的國家曾經飽受欺淩,他們的同胞被人大肆屠殺,曆史書上的血淚曆曆在目,這讓他們沒有辦法對其他人的災難置身事外。
原書中豐業村得到消息的時候,叛軍已經攻破梧平縣城門。
幾支叛軍小隊帶著薊陽的災民衝向各個村鎮,豐業村六百多村民,最終逃出去的還沒有兩成,其餘人全部被殺。
何止是豐業村,叛軍在梧平縣殺了三十多萬人,整個梧平縣都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匪兵們還把屍首堆在一起,一把火燒了,整整燒了三個月。
梧平縣的慘劇震驚了整個大裕國,也嚇壞了周邊的幾個府縣……
薊陽苦寒,百姓辛苦勞作一年,也僅能混個餓不死罷了。
二十年前,霖王用了五年時間的辛苦治理,才換來薊陽百姓的溫飽。
可比起南地溫和的氣候和豐饒的物產,薊陽還是差得遠。
大前年冬天,先帝惠仁帝病逝。
惠仁帝無嫡子,生前也未立太子,病逝前卻傳位給一向資質平庸的三皇子安王,而不是深受他喜愛的大皇子霖王。
偏偏這幾年,薊陽接連發生旱災,百姓幾乎顆粒無收,去年冬季又是幾十年來最冷的一年,凍死了不少牲畜和百姓。
朝廷雖調撥了物資救援,但對於大裕國占地麵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薊陽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
今年年初,霖王買通相關官員,借道平遙府、安陵府,讓薊陽的士兵和災民直通梧平縣。
五月中旬他們就會到達梧平縣,然後在梧平縣燒殺搶掠,殘殺百姓。
薊陽人生的高大威猛,力氣又大,普通百姓根本無力反抗,霖王就是要借助梧平縣的慘劇震懾立威。
梧平縣之後,霖王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六個府城,與安王也就是現在的昭文帝分庭抗禮。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按時間推斷,現在霖王大軍應該已經進入安陵府,正往梧平縣襲來。
戰爭肯定是無法避免的,眼下要想辦法在不暴露身份的前提下,盡量讓更多的人逃走。
韓青雲心中已經有了主意,接下來就要考慮自家的問題。
最先要考慮的,就是要逃往哪裏。
原書中提到,惠仁帝病逝前,正是薊陽大軍與北方的羌族大戰,霖王率大軍直達羌族腹地,最後殺光了羌族王廷所有人。
這一仗雖大勝,但薊陽的軍隊也損失慘重,又逢旱災及大寒,薊陽的士兵與百姓都苦不堪言。
拿下梧平縣後,周邊幾個府城迅速歸降。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霖王會一路南下的時候,霖王卻隻是將這些府城搜刮個幹淨,所得糧食全都運往薊陽。
薊陽休養生息了三年,才恢複生機。
偏偏這三年內,昭文帝居然忍下了霖王奪地殘民的恥辱,愣是沒派人去攻打霖王。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大裕國絕大部分將領,都與霖王關係匪淺。
昭文帝在這三年裏,努力培養自己的心腹將領,其中就有韓家大房最大的助力林平遠,以及後來的韓東辰。
三年後,霖王再奪廬江府、東陽府等地,戰爭再次爆發。
本來以霖王的實力,這場戰爭應該很快就能結束,但奇怪的是,這場戰爭打了將近七年。
那時洛城以北的城池幾乎全部淪陷,就在戰爭達到白熱化狀態的時候,薊陽邊境突起戰亂。
三個敵國聯手向大裕國宣戰,霖王無奈,隻能返迴薊陽迎戰。
後來霖王重傷,當時已經是狀元的韓西顧,作為談判使臣,與霖王長子談判,最終霖王大軍退守薊陽,雙方停戰……
韓青雲和陳氏都聽得奇怪,這霖王為了爭位都起兵叛亂了,最後卻又為了邊境安全退了迴去,這不對啊。
呂彥彥也覺得不對,但小說就是圍繞主角一家描述的,對配角的行為動機並沒有寫到。
這裏麵應該有很多隱藏劇情。
不過不管是什麽,主線脈絡總是沒錯的,他們必須在霖王大軍到達前逃走。
根據書裏麵的內容,洛城是安全的,那他們逃亡的目的地就是洛城!
韓青雲一麵覺得讓大哥一家淨身出戶太過分,一麵又實在心疼昏迷不醒的小女兒。糾結之下,他隻能等女兒醒了之後再說。
所以,這幾天韓家大房那邊具體是什麽情況,他們也不清楚。
想到韓北望把韓懷希扔進河裏,穿過來的三人雖然覺得韓家大房可憐,卻還是認為韓北望太狠了。
一個十一歲的半大少年,將一個不滿五歲的孩子扔進河裏,這心可是夠冷硬的。
韓青雲和呂彥彥總覺得這裏麵有一些隱藏劇情。
韓懷希性子有些驕縱不假,跟韓明珠也確實關係不太好,但是這個孩子不像是主動惹事的。
剛剛穿過來的韓小希把腦袋搖成撥浪鼓,記不得了,她也不知道為什麽推了韓明珠。
韓諾和陳麗都慶幸自己家剛穿過來,如果早穿過來兩天,隻要一想到是韓小希受這個罪,兩個人都要心疼死了。
呂彥彥拍了拍腦袋,有了原主的記憶,就發現很多事情跟書裏描述並不完全一致。
她看著韓諾和陳麗一副心疼的樣子,就沒跟這兩人說,原書中的韓懷希沒熬過去,而且她死的時候,韓明珠剛好醒過來。
韓懷希的死讓韓青雲徹底惱上了韓青山一家,等辦完韓懷希的喪事,陳氏就鬧著要韓北望償命。
可是事情還沒解決,就傳來了梧平縣城被屠的事情。
陳氏悲憤之情無法紓解,一病不起。
原書中韓懷希死後不到半個月,薊陽的霖王起兵,放封地的災民一路燒殺搶掠,豐業村人逃往都城。
韓青雲一家小的小,病的病,弱的弱,沒有一個能打的,一直落在村人的後方。
偏偏他家物資多,是其他流民眼裏的肥羊,最後流民們一擁而上,他們全家都被踩踏致死。
韓青雲臨死前看到的最後一個畫麵就是,韓青山要往自己這邊跑來,又被韓東辰幾個拉走了……
呂彥彥以前看書的時候,站在主角一家的視角還沒覺得什麽,現在有了原身的記憶,知道了很多原書中沒提到的細節,就忍不住站在新的角度看問題。
哪怕是按照書裏的描述,原主這一家真正極品的,其實隻有陳氏,陳氏惡有惡報呂彥彥能理解。
甚至韓青雲優柔寡斷、呂彥彥驕縱冷漠,韓青山一家對他們袖手旁觀也能理解。
畢竟都分家了,誰也沒義務必須護著你們。
但是韓懷瑾和韓懷瑜這兩人真的是極好的孩子,大房的人被陳氏欺負時,兩個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盡可能地保護他們。
就連韓明珠昏迷,韓青山沒錢買藥的時候,都是韓懷瑜用自己的首飾換的藥材。
逃荒路上,憑借韓明珠的尋寶係統,韓家大房在村裏極有威望。
若是他們能讓村裏人一起幫忙,被韓青雲和呂彥彥緊緊護住的三個孩子,總是能救迴來的……
想到這裏,呂彥彥有些心酸。
大概是原主的記憶和感情的原因,哪怕剛來到這裏,跟這邊的三個孩子還沒相處太多,但她依然忍不住心疼他們的遭遇。
今天晚上韓明珠就會醒,並且喚醒了金手指——尋寶係統。
使用尋寶係統,能清晰地看到方圓五十裏以內的水源、糧食、動植物等對寄主有用的事物,還自帶導航功能。
提到很快就要到來的戰亂,以及逃荒路上原主一家慘死的事情,三人沉默了一陣,開始商量對策。
既然他們一家已經過來了,那就無論如何都不能再像原主一家那樣悲慘的死去。
陳氏提出,他們一家可以提前逃走,路上沒有其他流民,他們也安全。
就是可惜了家裏的八十畝田地,在這個年代,土地是最重要的財富。
陳氏想過要把田地賣出去,都是良田,肯定好出手。但是叛軍和災民一來,這些帶不走的田地就等於白扔錢。
陳氏作為一個現代人,有自己的道德底線,坑人的事情不能做。
韓青雲和呂彥彥對視了一眼,提前走肯定是對自己家最有利的一條路。
但是作為生長在和平年代的兩人來說,他們原來的國家曾經飽受欺淩,他們的同胞被人大肆屠殺,曆史書上的血淚曆曆在目,這讓他們沒有辦法對其他人的災難置身事外。
原書中豐業村得到消息的時候,叛軍已經攻破梧平縣城門。
幾支叛軍小隊帶著薊陽的災民衝向各個村鎮,豐業村六百多村民,最終逃出去的還沒有兩成,其餘人全部被殺。
何止是豐業村,叛軍在梧平縣殺了三十多萬人,整個梧平縣都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匪兵們還把屍首堆在一起,一把火燒了,整整燒了三個月。
梧平縣的慘劇震驚了整個大裕國,也嚇壞了周邊的幾個府縣……
薊陽苦寒,百姓辛苦勞作一年,也僅能混個餓不死罷了。
二十年前,霖王用了五年時間的辛苦治理,才換來薊陽百姓的溫飽。
可比起南地溫和的氣候和豐饒的物產,薊陽還是差得遠。
大前年冬天,先帝惠仁帝病逝。
惠仁帝無嫡子,生前也未立太子,病逝前卻傳位給一向資質平庸的三皇子安王,而不是深受他喜愛的大皇子霖王。
偏偏這幾年,薊陽接連發生旱災,百姓幾乎顆粒無收,去年冬季又是幾十年來最冷的一年,凍死了不少牲畜和百姓。
朝廷雖調撥了物資救援,但對於大裕國占地麵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薊陽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
今年年初,霖王買通相關官員,借道平遙府、安陵府,讓薊陽的士兵和災民直通梧平縣。
五月中旬他們就會到達梧平縣,然後在梧平縣燒殺搶掠,殘殺百姓。
薊陽人生的高大威猛,力氣又大,普通百姓根本無力反抗,霖王就是要借助梧平縣的慘劇震懾立威。
梧平縣之後,霖王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六個府城,與安王也就是現在的昭文帝分庭抗禮。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按時間推斷,現在霖王大軍應該已經進入安陵府,正往梧平縣襲來。
戰爭肯定是無法避免的,眼下要想辦法在不暴露身份的前提下,盡量讓更多的人逃走。
韓青雲心中已經有了主意,接下來就要考慮自家的問題。
最先要考慮的,就是要逃往哪裏。
原書中提到,惠仁帝病逝前,正是薊陽大軍與北方的羌族大戰,霖王率大軍直達羌族腹地,最後殺光了羌族王廷所有人。
這一仗雖大勝,但薊陽的軍隊也損失慘重,又逢旱災及大寒,薊陽的士兵與百姓都苦不堪言。
拿下梧平縣後,周邊幾個府城迅速歸降。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霖王會一路南下的時候,霖王卻隻是將這些府城搜刮個幹淨,所得糧食全都運往薊陽。
薊陽休養生息了三年,才恢複生機。
偏偏這三年內,昭文帝居然忍下了霖王奪地殘民的恥辱,愣是沒派人去攻打霖王。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大裕國絕大部分將領,都與霖王關係匪淺。
昭文帝在這三年裏,努力培養自己的心腹將領,其中就有韓家大房最大的助力林平遠,以及後來的韓東辰。
三年後,霖王再奪廬江府、東陽府等地,戰爭再次爆發。
本來以霖王的實力,這場戰爭應該很快就能結束,但奇怪的是,這場戰爭打了將近七年。
那時洛城以北的城池幾乎全部淪陷,就在戰爭達到白熱化狀態的時候,薊陽邊境突起戰亂。
三個敵國聯手向大裕國宣戰,霖王無奈,隻能返迴薊陽迎戰。
後來霖王重傷,當時已經是狀元的韓西顧,作為談判使臣,與霖王長子談判,最終霖王大軍退守薊陽,雙方停戰……
韓青雲和陳氏都聽得奇怪,這霖王為了爭位都起兵叛亂了,最後卻又為了邊境安全退了迴去,這不對啊。
呂彥彥也覺得不對,但小說就是圍繞主角一家描述的,對配角的行為動機並沒有寫到。
這裏麵應該有很多隱藏劇情。
不過不管是什麽,主線脈絡總是沒錯的,他們必須在霖王大軍到達前逃走。
根據書裏麵的內容,洛城是安全的,那他們逃亡的目的地就是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