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枯榮禪經
重生之我從天龍活到現代 作者:落葉化春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微塵迴道:“大師錯了,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我所殺之人都是欺淩百姓的惡人,都有人命在身。
若他們是江湖廝殺,那我會視而不見,生死各憑本事。
可他們要麽仗著權勢,要麽仗著武藝卻去主動欺淩殺戮弱小。
我遇見了,自然不會放過他們,殺了他們是為這天下清理汙穢。”
“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枯榮聞聽此話,微微昵喃,再結合玄塵子的心境,此人若是佛門中人,必然是一百年難出的高僧大德啊。
旁邊的段正明確認江微塵真的是醫聖之後,頓時拱手道謝:“原來是醫聖上門,段正明在這裏替我大理百姓感謝醫聖救治之恩。
在大理期間醫聖若有所需,皆可來皇宮尋我,朕定為醫聖大開方便之門。”
江微塵點頭,此行是為了機緣,治病隻是實踐自己的理論知識,加深對人體五行陰陽的理解。
枯榮大師見江微塵看著他,隨後說道:“這本經書乃我寺傳承之寶,向來不外傳。
不過施主既然幫了我天龍寺,又是醫德高尚之人,那我也不好吝嗇了,施主跟我來吧。”
本因勸道:“師叔,【枯榮禪經】雖不如【六脈神劍】,但也是我天龍寺的高深傳承,豈能……”
枯榮大師抬手打斷道:“不必,醫聖醫者仁心,這傳承到了他的手中也不算辱沒。”
枯榮大師也不想自家絕學外傳,但是打不過啊,之前他欲一掌擊毀劍譜,可都抬手了,卻被對方一句話迷惑了心神。
且鳩摩智麵對他的指力竟然連一招都沒走過就被封住了中丹田。
對方於他天龍寺有恩,實力不如人,那就要學會妥協。
不妥協他們這裏沒有一人能攔得住,妥協了反而能賣對方一個人情,說不定以後能用到。
枯榮大師領著江微塵來到牟尼堂,堂中富麗堂皇,正中有一金身佛像釋迦摩尼。
枯榮大師帶著江微塵來到後方一泥胎塑像前,泥胎下方有一黃色蒲團,正是枯榮大師平時麵壁參禪的地方。
江微塵好奇,問道:“大師,整個堂內供奉的都是金身佛像,為何此處卻是泥胎?”
枯榮大師也沒有避諱,直接從泥胎塑像旁的牆磚中取出一本經書,迴道:“此乃段氏先祖,大理開國之君段思平先祖的塑像,先祖未成佛,自然不好為其塑金身供奉。”
能塑金身供奉的佛像那都是佛門公認的,段思平即使是他們的先祖,但他們也不能為其塑金身供奉。
“段思平?”江微塵聽到這話,看著眼前泥塑雕像,隨後用心靈之力探查了一下,果然其內有生命氣息。
江微塵達到了胎息,能進入活死人的狀態,這段思平的狀態不是胎息,但有些類似。
盡管段思平的生命波動很微弱,但江微塵還是感應到了,沒死終究是沒死,活的可以裝死,但卻無法真死。
幾年前自己來過天龍寺,打算吸幹天龍寺的高手應對少室山除魔大會的危機,可來到寺外後心靈悸動,因此沒有進來。
但這次心靈卻沒有悸動,一來是他此行不帶惡意,二來段思平對如今的他應該沒有多大威脅,其境界應該和幾年前的慕容龍城差不多。
就算段思平的境界更高,但以天龍寺的靈氣濃度,境界也高不了多少。
枯榮大師將經書遞向江微塵,說道:“這本便是《枯榮禪經》,醫聖既然有心鑽研,可先在此處觀看一二。”
江微塵接過經書,心靈感應之下,果然自己的機緣就是這【枯榮禪經】。
江微塵沒有急著翻看,而是問道:“大師有什麽條件,還請先提吧。”
枯榮大師搖頭道:“老衲沒什麽條件,如果硬要加一個條件的話,老衲希望若天龍寺有難,醫聖又力所能及的話,還望幫襯一二。”
江微塵還以為要付出什麽代價呢,隻是這樣的話,對江微塵來說輕而易舉,且幫襯一二又不是給其當保姆。
江微塵直接迴道:“好,若以後天龍寺遇到麻煩,我力所能及會幫助一二。”
枯榮大師點了點頭,說道:“施主若不急,那就在這裏觀看,若著急離開,抄錄一副本帶走即可。”
江微塵笑道:“那就叨擾了,大師一生專修枯榮禪,在下若有不解之處還望賜教。”
枯榮大師點頭,隨後盤坐在蒲團之上閉目不語,江微塵坐在一旁,一頁頁仔細的翻看著。
傳聞世尊釋迦牟尼當年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之間入滅,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麵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
據佛經中言道: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淨與無淨''。
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盤本相:常、樂、我、淨;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無常、無樂、無我、無淨為顯示世相,世間百態。
世事多變為無常,眾生皆苦為無樂。
法無自性為無我,世無清靜為無淨。
而常、樂、我、淨則是修煉者的追求,是涅盤後的本相。
追求永恆不變的常,追求離一切苦難的樂,追求主宰自我的我,追求一塵不染的淨。
釋迦牟尼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江微塵沉思,八境之間,四者為世俗諸般相,四者為超越世俗諸相。
釋迦摩尼在這八境之間入滅,其實就是修心,以紅塵眾生百態練就一顆超然的佛心。
這與江微塵這幾年的感悟頗有相似之處,如今的江微塵已經能做到世無清淨但我心自靜。
這與八相之中的“淨”與“無淨”雖有區別,但殊途同歸。
自富士山誕生心源,進入胎息狀態,心靈進一步強大之後,江微塵已能以平靜的心態看待之前的磨難。
這與八相之中的“樂”與“無樂”亦是相差不大。
至於“常”與“無常”,“我”與“無我”,江微塵尚未達到。
江微塵不斷翻閱,感覺這【枯榮禪經】的開篇寓意竟和他近幾年觀天地紅塵以煉心的修行無比的契合。
若能有所參悟,說不定他的心境會有所提升,心境提升,那心源勃發的心靈之力就會越多。
若能支持他全天候處於胎息狀態下,那他的修煉速度將大漲,境界上限亦會隨之提升。
“莫非這就是我的機緣?”江微塵內心昵喃,不過還是繼續翻閱。
段思平天眾奇才,竟借鑒這佛經寓言故事,取其意創造出了【枯榮禪經】。
此經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內功,下篇則為心境感悟的一些修煉介紹。
欲修此經,需先悟枯榮之道,從自身以及萬物之中感受枯榮交替。
若感悟夠深,那內功的修煉可謂一日千裏,但難就難在感悟。
感悟不夠,那內功修煉直接就會停滯不前,無論如何修煉都不會寸進。
這是一門考驗悟性的功法,亦是一門頂級神功,若達到功法中記載的非枯非榮,亦枯亦榮的境界,返老還童,青春永駐輕而易舉。
能控製自身身體瞬間衰老,亦能控製自己瞬間變得年輕,讓身體狀態恢複巔峰。
不過要領悟枯榮意境才能修煉到那種境界,或者說修煉到那種境界之後,自然而然掌握了枯榮意境。
段思平應該是達到了這種狀態,所以其才能借此活到大宗師境界壽命的大限兩百一十歲。
如今段思平才一百九十九歲,卻已經陷入枯死狀態許多年了,其或許是借這種狀態感悟枯榮意境,以期望更近一步。
段思平和逍遙子年紀不相上下,長春穀亦在大理境內,隻可惜讓逍遙子占了去,他怎麽不去搶奪呢?
良久,江微塵將【枯榮禪經】全部看完,這【枯榮禪經】不錯,枯榮意境很強大。
領悟枯榮意境,能讓自己在盛衰之間如意的轉換,借枯之意境減少自身生機的消耗,借榮之意境隨時迴到巔峰。
這是兩種對立又統一的意境,其若是再延伸或可借其感悟歲月、生死等意境。
畢竟一枯一榮之間是歲月的輪轉,同樣是生與死之間的輪迴。
江微塵沉思,【枯榮禪經】對他很有借鑒作用,且他感覺‘榮’之意境和他的【天蠶神功】很契合,二者追溯下去,可能都殊途同歸,同屬生機、生命之道。
且就算是枯榮意境和他的【天蠶神功】亦有相似之處,一枯一榮之間是涅盤重生,而【天蠶神功】本意就是破繭成蝶,蛻變己身。
“機緣,果然是機緣啊。”江微塵欣喜,如今他正準備再領悟一種意境,可如今看來枯榮意境似乎很適合他。
若他們是江湖廝殺,那我會視而不見,生死各憑本事。
可他們要麽仗著權勢,要麽仗著武藝卻去主動欺淩殺戮弱小。
我遇見了,自然不會放過他們,殺了他們是為這天下清理汙穢。”
“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枯榮聞聽此話,微微昵喃,再結合玄塵子的心境,此人若是佛門中人,必然是一百年難出的高僧大德啊。
旁邊的段正明確認江微塵真的是醫聖之後,頓時拱手道謝:“原來是醫聖上門,段正明在這裏替我大理百姓感謝醫聖救治之恩。
在大理期間醫聖若有所需,皆可來皇宮尋我,朕定為醫聖大開方便之門。”
江微塵點頭,此行是為了機緣,治病隻是實踐自己的理論知識,加深對人體五行陰陽的理解。
枯榮大師見江微塵看著他,隨後說道:“這本經書乃我寺傳承之寶,向來不外傳。
不過施主既然幫了我天龍寺,又是醫德高尚之人,那我也不好吝嗇了,施主跟我來吧。”
本因勸道:“師叔,【枯榮禪經】雖不如【六脈神劍】,但也是我天龍寺的高深傳承,豈能……”
枯榮大師抬手打斷道:“不必,醫聖醫者仁心,這傳承到了他的手中也不算辱沒。”
枯榮大師也不想自家絕學外傳,但是打不過啊,之前他欲一掌擊毀劍譜,可都抬手了,卻被對方一句話迷惑了心神。
且鳩摩智麵對他的指力竟然連一招都沒走過就被封住了中丹田。
對方於他天龍寺有恩,實力不如人,那就要學會妥協。
不妥協他們這裏沒有一人能攔得住,妥協了反而能賣對方一個人情,說不定以後能用到。
枯榮大師領著江微塵來到牟尼堂,堂中富麗堂皇,正中有一金身佛像釋迦摩尼。
枯榮大師帶著江微塵來到後方一泥胎塑像前,泥胎下方有一黃色蒲團,正是枯榮大師平時麵壁參禪的地方。
江微塵好奇,問道:“大師,整個堂內供奉的都是金身佛像,為何此處卻是泥胎?”
枯榮大師也沒有避諱,直接從泥胎塑像旁的牆磚中取出一本經書,迴道:“此乃段氏先祖,大理開國之君段思平先祖的塑像,先祖未成佛,自然不好為其塑金身供奉。”
能塑金身供奉的佛像那都是佛門公認的,段思平即使是他們的先祖,但他們也不能為其塑金身供奉。
“段思平?”江微塵聽到這話,看著眼前泥塑雕像,隨後用心靈之力探查了一下,果然其內有生命氣息。
江微塵達到了胎息,能進入活死人的狀態,這段思平的狀態不是胎息,但有些類似。
盡管段思平的生命波動很微弱,但江微塵還是感應到了,沒死終究是沒死,活的可以裝死,但卻無法真死。
幾年前自己來過天龍寺,打算吸幹天龍寺的高手應對少室山除魔大會的危機,可來到寺外後心靈悸動,因此沒有進來。
但這次心靈卻沒有悸動,一來是他此行不帶惡意,二來段思平對如今的他應該沒有多大威脅,其境界應該和幾年前的慕容龍城差不多。
就算段思平的境界更高,但以天龍寺的靈氣濃度,境界也高不了多少。
枯榮大師將經書遞向江微塵,說道:“這本便是《枯榮禪經》,醫聖既然有心鑽研,可先在此處觀看一二。”
江微塵接過經書,心靈感應之下,果然自己的機緣就是這【枯榮禪經】。
江微塵沒有急著翻看,而是問道:“大師有什麽條件,還請先提吧。”
枯榮大師搖頭道:“老衲沒什麽條件,如果硬要加一個條件的話,老衲希望若天龍寺有難,醫聖又力所能及的話,還望幫襯一二。”
江微塵還以為要付出什麽代價呢,隻是這樣的話,對江微塵來說輕而易舉,且幫襯一二又不是給其當保姆。
江微塵直接迴道:“好,若以後天龍寺遇到麻煩,我力所能及會幫助一二。”
枯榮大師點了點頭,說道:“施主若不急,那就在這裏觀看,若著急離開,抄錄一副本帶走即可。”
江微塵笑道:“那就叨擾了,大師一生專修枯榮禪,在下若有不解之處還望賜教。”
枯榮大師點頭,隨後盤坐在蒲團之上閉目不語,江微塵坐在一旁,一頁頁仔細的翻看著。
傳聞世尊釋迦牟尼當年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之間入滅,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麵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
據佛經中言道: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淨與無淨''。
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盤本相:常、樂、我、淨;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無常、無樂、無我、無淨為顯示世相,世間百態。
世事多變為無常,眾生皆苦為無樂。
法無自性為無我,世無清靜為無淨。
而常、樂、我、淨則是修煉者的追求,是涅盤後的本相。
追求永恆不變的常,追求離一切苦難的樂,追求主宰自我的我,追求一塵不染的淨。
釋迦牟尼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江微塵沉思,八境之間,四者為世俗諸般相,四者為超越世俗諸相。
釋迦摩尼在這八境之間入滅,其實就是修心,以紅塵眾生百態練就一顆超然的佛心。
這與江微塵這幾年的感悟頗有相似之處,如今的江微塵已經能做到世無清淨但我心自靜。
這與八相之中的“淨”與“無淨”雖有區別,但殊途同歸。
自富士山誕生心源,進入胎息狀態,心靈進一步強大之後,江微塵已能以平靜的心態看待之前的磨難。
這與八相之中的“樂”與“無樂”亦是相差不大。
至於“常”與“無常”,“我”與“無我”,江微塵尚未達到。
江微塵不斷翻閱,感覺這【枯榮禪經】的開篇寓意竟和他近幾年觀天地紅塵以煉心的修行無比的契合。
若能有所參悟,說不定他的心境會有所提升,心境提升,那心源勃發的心靈之力就會越多。
若能支持他全天候處於胎息狀態下,那他的修煉速度將大漲,境界上限亦會隨之提升。
“莫非這就是我的機緣?”江微塵內心昵喃,不過還是繼續翻閱。
段思平天眾奇才,竟借鑒這佛經寓言故事,取其意創造出了【枯榮禪經】。
此經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內功,下篇則為心境感悟的一些修煉介紹。
欲修此經,需先悟枯榮之道,從自身以及萬物之中感受枯榮交替。
若感悟夠深,那內功的修煉可謂一日千裏,但難就難在感悟。
感悟不夠,那內功修煉直接就會停滯不前,無論如何修煉都不會寸進。
這是一門考驗悟性的功法,亦是一門頂級神功,若達到功法中記載的非枯非榮,亦枯亦榮的境界,返老還童,青春永駐輕而易舉。
能控製自身身體瞬間衰老,亦能控製自己瞬間變得年輕,讓身體狀態恢複巔峰。
不過要領悟枯榮意境才能修煉到那種境界,或者說修煉到那種境界之後,自然而然掌握了枯榮意境。
段思平應該是達到了這種狀態,所以其才能借此活到大宗師境界壽命的大限兩百一十歲。
如今段思平才一百九十九歲,卻已經陷入枯死狀態許多年了,其或許是借這種狀態感悟枯榮意境,以期望更近一步。
段思平和逍遙子年紀不相上下,長春穀亦在大理境內,隻可惜讓逍遙子占了去,他怎麽不去搶奪呢?
良久,江微塵將【枯榮禪經】全部看完,這【枯榮禪經】不錯,枯榮意境很強大。
領悟枯榮意境,能讓自己在盛衰之間如意的轉換,借枯之意境減少自身生機的消耗,借榮之意境隨時迴到巔峰。
這是兩種對立又統一的意境,其若是再延伸或可借其感悟歲月、生死等意境。
畢竟一枯一榮之間是歲月的輪轉,同樣是生與死之間的輪迴。
江微塵沉思,【枯榮禪經】對他很有借鑒作用,且他感覺‘榮’之意境和他的【天蠶神功】很契合,二者追溯下去,可能都殊途同歸,同屬生機、生命之道。
且就算是枯榮意境和他的【天蠶神功】亦有相似之處,一枯一榮之間是涅盤重生,而【天蠶神功】本意就是破繭成蝶,蛻變己身。
“機緣,果然是機緣啊。”江微塵欣喜,如今他正準備再領悟一種意境,可如今看來枯榮意境似乎很適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