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隋文帝楊堅以晉王楊廣為元帥,越王楊素為副元帥,正式拉開了這場波瀾壯闊的伐陳之戰的宏偉序幕。


    此次出征,意義非凡,規模空前。興隋九老,那是大隋的赫赫功臣,除了因事未能參戰的靠山王楊林、忠孝王伍建章以及定彥平外,其餘眾人傾巢出動。


    他們個個身經百戰,久經沙場,那豐富的作戰經驗和無畏的勇氣,使其成為大隋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


    戰將的數量更是多達千員,這陣容堪稱無比強大,令人望而生畏。


    鎮殿大將軍宇文成都肩負著守衛都城的重任,未能隨軍出征。但掃北時期的名將左天成、魏成、新永豐,皆毫不猶豫地披甲上陣。他們目光堅定,身姿矯健,仿佛隨時準備衝鋒陷陣,殺敵報國。


    唐國公李淵,他目光堅定如炬,心中誌在為國立功,一展家族的榮耀。


    竇建德,滿懷豪情壯誌,那昂揚的鬥誌仿佛燃燒的烈焰,欲在戰場上一展雄風,名垂青史。


    麻叔謀,勇猛無畏,每一次衝鋒都衝在最前,毫不畏懼生死。


    左天成的父親左都茂,為了兒子的榮譽,也毅然投身戰場,那堅定的步伐彰顯著一位父親的深沉之愛。


    高穎的兒子高弘德,年輕有為,朝氣蓬勃,他渴望在這戰火紛飛中證明自己的實力,為家族爭光添彩。


    一時間,大隋的軍隊士氣高昂到了極點。旌旗蔽日,宛如一片五彩斑斕的雲霞。馬蹄聲響徹雲霄,猶如陣陣驚雷。


    喊殺聲震徹天地,仿佛要將蒼穹撕裂。那浩浩蕩蕩的隊伍,仿佛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帶著排山倒海之勢,向著南陳滾滾而去,勢要將這片分裂的土地重新統一在大隋的旗幟之下。


    且說這隋文帝的長子,太子楊勇為何沒有掛帥?此事背後的緣由錯綜複雜。


    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獨孤皇後對楊廣的偏愛。獨孤皇後常常在隋文帝楊堅耳邊念叨楊廣的種種優點,對楊勇卻是諸多挑剔和不滿。她總是有意無意地貶低楊勇,誇讚楊廣的聰明伶俐、英勇果斷。在獨孤皇後的影響下,楊堅對楊勇的看法也逐漸產生了變化。


    而另外一個關鍵原因就是這楊勇自身的無能。楊勇平日裏養尊處優,過慣了安逸舒適的生活,早已消磨了鬥誌和進取之心。在處理政務時,他常常表現得優柔寡斷,麵對複雜的問題,總是毫無主見,猶猶豫豫,致使許多本可把握的良機白白錯失。


    有一次,大臣們就一項重要的決策向他請示,楊勇卻支支吾吾地說道:“這……此事容我再想想,你們先退下吧。”這讓大臣們麵麵相覷,無奈搖頭。


    在軍事方麵,楊勇更是一竅不通。他既不懂排兵布陣的精妙之處,又不知戰略戰術的靈活運用。當別人與他談論軍事時,他總是一臉茫然,不知所措。


    倘若他不是憑借著嫡長子的身份,恐怕在眾多皇子中難以有立足之地。隋文帝楊堅作為一國之君,目光敏銳,深知他的能力不足以擔當起掛帥出征、統一天下的重任。


    楊堅曾私下對心腹大臣感慨道:“楊勇此子,實在難堪大用,若讓他掛帥,隻怕會誤了國家大事。”


    相較之下,楊廣表現出的果敢、智慧和軍事才能,更讓楊堅覺得其是能夠成就大業之人。


    正因如此,在這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時刻,楊勇隻能被排除在掛帥人選之外,而楊廣則獲得了這個難得的機會,得以在戰場上一展身手,為自己的政治生涯增添光彩。


    楊廣大軍兵分三路,氣勢洶洶地向南陳進發。


    西路大軍從成都出擊,由魚俱羅帶隊。魚俱羅身先士卒,率領著將士們一路高歌猛進。他們士氣高昂,懷著必勝的信念,向著敵軍的防線奮勇衝擊。


    中路大軍從武昌進軍,由高穎帶隊。高穎經驗豐富,指揮若定。他精心部署著每一步戰略,力求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


    而最為豪華的部隊當屬東路大軍,由楊廣親自帶隊。隻因為南陳的統治重心皆在江東一帶,這裏有著京口、建康(又名金陵,即今天的南京城)等軍事重鎮。而且南陳在此地部署了劉天孝、羅融、蕭摩訶等大將。


    劉天孝作戰勇猛,威名遠揚;羅融足智多謀,善於應變;蕭摩訶更是南陳的一員猛將,武藝高強,讓敵軍聞風喪膽。麵對如此強勁的對手和重要的戰略要地,楊廣深知這一路的艱難與挑戰,但他心中的野心和對勝利的渴望讓他毫不退縮,誓要一舉攻克這些重鎮,為統一大業立下不朽功勳。


    初冬十月,寒風凜冽,冰冷的風如尖銳的刀刃般劃過人們的麵龐。


    楊廣率領的大軍卻無畏這惡劣的天氣,頂著瑟瑟寒風毅然出發。他們士氣高昂,步伐堅定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勝利的節奏上。戰士們的眼神中燃燒著熾熱的火焰,帶著一統天下的決心和壯誌,仿佛沒有任何艱難險阻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


    不到幾日,大軍便如疾風驟雨般兵臨京口城。這座古老而堅固的城池,宛如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矗立在大地之上。


    京口城作為建康北部防線的重要關卡,處於長江以北的戰略要地,其地位至關重要,猶如咽喉一般扼住了南北交通的要道。之前此地是由新永豐坐鎮,然而南陳後主無德,新永豐被逼走,如今換成了羅融在此坐鎮。


    晉王楊廣深知了解敵軍將領的情況對於攻城的重要性,於是趕忙傳新永豐前來。


    營帳內,楊廣神色嚴肅,目光急切而銳利,緊緊盯著新永豐,迫不及待地問道:“新永豐,你且與本王講講,這羅融是何許人也?他有何戰術習慣?城中兵力部署又如何?”


    新永豐微微躬身,臉上帶著敬畏之色,恭敬地迴答道:“迴晉王,這羅融此人詭計多端,心思縝密,善於守城。以往的戰役中,他總是憑借著對城池的熟悉和巧妙的布局,讓敵軍吃盡苦頭。此次守城,他極有可能會在城牆上布置大量弓箭手,以密集的箭雨阻止我軍靠近。而且,他定會在城門處設置重重障礙,以防我軍強攻。至於城中兵力,估摸不少於兩萬。這其中有他的親信部隊,皆是訓練有素、悍不畏死之徒。”


    楊廣一邊聽著,一邊微微點頭,表情凝重,雙眉緊鎖。他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腦海中如走馬燈般飛速轉動,暗自盤算著攻城之策。他在心中默默權衡著各種可能的進攻方式以及應對敵軍防守的策略,思考著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奪取這座關鍵的城池。


    楊廣雖然好色,但其絕非無能之輩,多年的宮廷爭鬥與政治曆練使他在文韜武略方麵皆有一定的造詣。此刻,他目光專注而犀利,接著問新永豐:“那這羅融武藝如何?”


    新永豐微微抬眼,快速地看了一下楊廣,那眼神中帶著一絲敬畏與謹慎,隨即又迅速低頭,恭敬地迴答道:“迴晉王,此將年紀輕輕,不過二十來歲,卻已是威名赫赫。他乃是南陳前大將寧祿臣的三女婿。此人天生神力,善用渾鐵棍,那鐵棍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揮舞起來虎虎生風,氣勢驚人。每一次出擊都帶著雷霆萬鈞之勢,力大無窮,尋常將士在他麵前根本難以招架。在南陳軍中,與諸多將領切磋較量,從未有過敗績,可說是無人能敵,堪稱南陳第一上將。”


    楊廣聽後,神色略微凝重,雙眉微微皺起,眼眸中閃過一絲沉思。他沉默片刻,心中開始快速地思量著應對之策。他深知,麵對如此強勁的對手,必須要謀定而後動,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攻城失利,影響整個戰局。


    “我記得邱瑞將軍好像也是寧祿臣的女婿?”楊廣眉頭微蹙,若有所思地說道。他的目光中透露出探尋和思索的光芒,仿佛想要從這層關係中找到破敵的關鍵。


    身邊的楊素趕忙抱拳迴答道:“是的,晉王殿下。寧祿臣無子,膝下有三個女婿,大女婿乃北齊大將秦彝,隻可惜早已戰死沙場。二女婿便是邱瑞,隻是此刻邱瑞將軍在西路大軍,無法為此次戰局助力。三女婿就是眼前我們所麵對的這羅融。此外,寧祿臣還有一個徒弟,是早些年靠山王帳下的大將尚司朗。”


    楊廣聽後,微微眯起雙眼,眼中閃爍著精明的光芒。他的大腦飛速運轉,腦海中迅速梳理著這些人物關係和背後的勢力脈絡。


    他緊抿雙唇,心中暗自思忖:“這錯綜複雜的關係中,是否隱藏著破敵的契機?若能巧妙利用,或許能在這場艱難的戰役中找到突破的缺口,從而一舉攻克京口城。”


    他來迴踱步,表情愈發凝重,全身心地思考著如何能在這場戰役中巧妙利用這些關係來謀取勝利,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戰果。


    於是楊廣目光炯炯地看著帳下大將,聲音洪亮且充滿威嚴地問道:“諸位,如今局勢嚴峻,南陳負隅頑抗,京口城乃是南陳第一戰。本王欲尋一員猛將打頭陣,衝破敵軍防線,誰可擔此重任?”


    一時間,帳內氣氛凝重如鉛,眾將麵麵相覷,都在心中權衡著這艱巨任務的風險與榮耀。


    就在這短暫而壓抑的沉默中,那新永豐挺身而出,他身姿挺拔如鬆,抱拳行禮,毛遂自薦道:“晉王殿下,末將願往!末將跟隨殿下南征北戰,曆經無數戰火,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此次打頭陣,末將定當不辱使命,奮勇殺敵,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末將也絕不退縮。定要為大軍打開局麵,殺出一條血路!”他神情堅定,毫無半分猶豫,眼神中充滿了決然和無畏的勇氣,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楊廣微微頷首,目光如炬,審視著新永豐,緩緩說道:“新將軍勇氣可嘉,本王相信你的實力和忠誠。既然你有此決心,本王便許你打頭陣。但切記不可輕敵冒進,要謹慎行事,望你旗開得勝,為本王和大軍立下赫赫戰功!”


    新永豐目光堅定地迴答道:“晉王殿下,末將和南陳有著不共戴天的國仇家恨!那南陳後主昏庸無道,沉溺酒色,聽信讒言,致使末將全家皆被其所害。末將的父母妻兒,無辜遭此劫難,皆慘死於那暴君之手。此血海深仇不報,末將誓不為人!”


    他的聲音因極度的憤怒而微微顫抖,每一個字都仿佛從牙縫中擠出,眼中燃燒著仇恨的熊熊怒火,那怒火仿佛能將眼前的一切都焚燒殆盡。


    隨後,新永豐手提沉重的鐵方槊,步伐堅定有力,氣勢洶洶地奔赴戰場。


    那鐵方槊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冷冽的光芒,仿佛迫不及待地渴望飲敵之血。


    那羅融在城樓上遠遠望見,一聽來者竟是昔日故友新永豐,當即怒不可遏,眼中滿是怒火,大吼道:“來人,開城門,本將倒要會會這不知死活的家夥!”說罷,便翻身上馬,提著渾鐵棍,率一隊人馬出城應戰。


    二人在戰場上碰麵,還未動手,便已互相對罵起來。新永豐咬牙切齒,雙目圓睜,額頭上青筋暴起,怒不可遏地吼道:“羅融,你這為虎作倀的叛徒!你為那無道昏君賣命,殘害無辜,今日便是你的死期!我要為我全家報仇雪恨!”


    羅融亦是滿臉怒容,橫眉立目,大聲罵道:“新永豐,你這不知好歹的家夥!南陳待你不薄,你卻恩將仇報,敢與我為敵,定讓你有來無迴!今日便要讓你知道與南陳作對的下場!”


    一時間,戰場上彌漫著濃濃的火藥味,雙方將士皆緊握兵器,神情緊張,隻待主將一聲令下,便要展開一場生死搏殺,氣氛緊張到了極點,仿佛連空氣都要凝固。


    新永豐為何如此痛罵羅融?其實這暗藏玄機,不過是他精心謀劃的策略罷了。


    他一心隻想引羅融和自己交手,期望能在貼身近戰的關鍵時刻勸說羅融投降隋朝。畢竟,那南陳後主實乃昏庸無道之輩,整日沉迷於酒色聲樂,不理朝政,致使民不聊生,根本不值得忠臣良將為之效命。


    果不其然,二人瞬間激烈交手起來。隻見新永豐手中的鐵方槊裹挾著淩厲勁風,如蛟龍出海般直逼羅融而去,而羅融的渾鐵棍亦是毫不示弱,迎頭迴擊。


    刹那間,鐵方槊與渾鐵棍相互碰撞,迸發出耀眼的火花,那火花四濺開來,宛如夜空中璀璨的繁星。金屬交鳴聲更是震耳欲聾,響徹雲霄。


    新永豐瞅準時機,在雙方兵器再度相交,貼身的瞬間,他趁機表明了心意,壓低聲音急切地說道:“羅融,聽我一言,南陳後主昏聵無能,荒淫暴虐,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如今大隋兵強馬壯,順應天命,這天下遲早是大隋的。你是有勇有謀之人,何必為這注定滅亡的國家拚死抵抗?倒不如歸降大隋,一同開創太平盛世,也算是為百姓謀福祉啊!”


    羅融知曉新永豐的心思,眼中先是閃過一絲猶豫,那猶豫如流星般稍縱即逝,但隨即又變得堅定起來,他大聲迴應道:“新永豐,你的話不無道理,我心中也清楚南陳後主的昏庸。但江南是我的故鄉,這裏有我熟悉的山水和鄉親。我身為將領,守土有責,即便君主無道,我也要盡忠職守,保衛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和百姓。哪怕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我也絕不退縮!”


    兩人邊打邊說,嘴上不停,手中的招式卻絲毫不減淩厲。新永豐的鐵方槊虎虎生風,每一擊都蘊含著千鈞之力;羅融的渾鐵棍亦是氣勢如虹,橫掃千軍。


    戰場上的氣氛愈發緊張激烈,雙方士兵都心弦緊繃,目不轉睛地盯著這激烈的戰鬥,仿佛整個世界都隻剩下這兩位猛將的生死對決。


    這羅融在本卷書中排名第三,其武力高強,威名遠揚,絕非新永豐所能匹敵。


    戰場上,喊殺聲震耳欲聾,二人激戰正酣。刀光劍影交錯,金屬碰撞之聲不絕於耳。前麵十個迴合,看似雙方打得難解難分,實則是羅融讓著新永豐。


    他心中始終念著昔日情誼,那些一起並肩作戰、把酒言歡的過往曆曆在目,羅融實在不忍對新永豐痛下殺手。每一招每一式,他都刻意留有餘地,隻是虛晃幾招,佯裝進攻。


    然而,到了第十一個迴合,形勢陡然轉變。羅融深知再這樣下去,無法向城中守軍交代,無奈之下不再留情。


    隻見他雙目一瞪,暴喝一聲,渾身肌肉瞬間緊繃,手中渾鐵棍猛地發力,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裹挾著雷霆萬鈞之勢,以排山倒海之威狠狠地砸向新永豐的鐵方槊。


    隻聽得“哢嚓”一聲令人心驚膽戰的脆響,新永豐的兵器竟被一棍子打斷,半截鐵方槊飛落出去,砸在地上,揚起一陣塵土。


    羅融壓低聲音,急切而又無奈地對新永豐說道:“兄弟,打斷你的兵器,就是希望你後麵不要再戰。我實在不願與你生死相搏,念在過往情分,不想傷你性命。但職責所在,我必須守衛此城。你若再苦苦相逼,我也別無他法。”


    新永豐望著手中折斷的兵器,呆立當場,眼神中滿是震驚與無奈。他的胸膛劇烈起伏著,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心中五味雜陳。他怎麽也沒想到,自己與羅融之間的差距竟如此之大,方才的一腔豪情瞬間化為烏有,隻剩下滿心的失落與迷茫。


    新永豐滿心無奈,麵色陰沉如水,眼中盡是不甘與挫敗。他隻能狠狠一甩馬鞭,拍馬迴到陣中。


    馬蹄揚起陣陣塵土,他到達陣前之後,迅速翻身下馬,單膝跪地,頭顱低垂,向楊廣賠罪道:“晉王殿下,末將無能,實在慚愧之至。未能戰勝羅融,有負殿下所托,末將罪該萬死,請殿下降罪!”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愧疚與自責,額頭因緊張和羞愧而冒出細密的汗珠。


    楊廣微微搖頭,臉上並無慍色,反而伸手將新永豐扶起,和聲說道:“無妨,新將軍快快請起,此非你之過錯。那羅融確實武藝超群,本王在陣前觀之,其勇猛之勢令人驚歎。這羅融武功高強,就算是本王的叔叔靠山王楊林來了,也不一定是其對手。”


    楊廣說完,目光深沉地望著前方戰場上威風凜凜的羅融,雙眉緊鎖,心中暗自思忖著破敵之策:“如此強敵,若要強攻,隻怕我軍傷亡慘重,究竟該如何是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演義群英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離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離耳並收藏隋唐演義群英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