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親王劉泰接到樊無期的書信,氣的嘴都有些歪了。他憤怒地拔出劍,一劍就把眼前的桌子砍成了兩截。
但他很快就冷靜下來,找來了自己的總管太監胡來。
他隻問了一個問題:“那個千牛衛密檔將軍是怎麽迴事?”
胡來一個字也迴答不上來,心裏打著小鼓等挨訓。
劉泰不是草包,在所有的親王中,就能力而言,那絕對是排的上前三的。隻是當年和皇上的奪位之爭,才使他現在過得如此不如意。
生完氣後,他仔細複盤了一下這件事的整個過程,得出結論是這次隻是運氣不好。所以他並沒有責備胡來,也沒打算責備方慕餘和樊無期。
南家的背景很奇妙,就是現在都搞不清,更別說事前了。這不是這些手下們的錯,隻是運氣不好而已。
他對胡來下指令道:“你馬上給樊無期迴信,令他停手,讓他對朝廷說劉文正是累死的,其他不提。然後,你自己趕往衢州,把這件事和我們有關的痕跡全部清理,要做的利索,明白嗎?”
“是,王爺”
“還有,這次到底我們花了多少錢,算一下,找方家把這些錢要迴來”
“是,王爺”胡來忙不迭地去做他的事去了。
……
劉泰想了想,這次雖然運氣不好,但結果還算是不錯的。
首先是劉文正的五萬畝土地,這下踏踏實實的成了他的了。
劉文正的土地本就是賣給他的,但叔侄之間買賣,還加了一條約定,劉文正可以在十五年內買迴去,最近他聽說劉文正在籌錢,準備買迴自己的地。
劉文正雖然傻,但畢竟不是白癡,先借點錢把地買迴來,再用土地的收益慢慢還錢,這樣以後的日子就好過得多了。
劉文正一死,這些土地就正式地歸劉泰了。
然後在衢州還收了一個門人,方家雖然還沒有正式提出歸入自己的門下,他估計這次胡來去,這件事情應該是水到渠成的。
方家不算特別大的大戶,但每年萬餘的孝敬肯定是少不了的,這對劉泰來說,當然應該算不小的收獲。
然後其他也沒什麽損失,雖然南家的地沒搞到,這就算了吧。
-----分隔符-----
劉文正死後第四天,樊無期收到了睿王爺的來信。
睿王爺並沒有太責備他,這讓他安心了許多。他連忙向朝廷上奏折,報告劉文正的死訊和具體情況,奏折的內容完全是按照睿王爺的來信要求寫的。
這樣一來,樊無期就基本上安心了。自己脖子上的腦子,腦子上的帽子,至少在短時間內是安全的了。
又過了四天,睿王府的總管太監胡來到了衢州。
他一到,馬上找來了樊無期和方慕餘。
樊無期和方慕餘其實還是有點擔心這是一道鬼門關,沒想到胡來的態度很不錯,連一點責備的意思都沒有,隻是提了兩項要求。
一個是這次發生的費用全部由方家出,另一個是要把沁雨和睿王府之間有關係的痕跡全部抹幹淨。
這兩個要求很合理,沒有任何問題。
方慕餘馬上答應了出錢的事,他原本就打算墊付這錢。不僅如此,他還拿出兩萬兩額外的銀子孝敬王爺,希望能成為睿王爺的門人。
胡來當然不敢答應,但承諾迴京後一定幫方家美言。方慕餘很識時務,馬上奉上白銀兩千兩,讓胡來很高興,同時也高看方慕餘一眼。
這個民間大戶的少爺很懂事,再加上攀上睿親王,將來一定有出息。
而抹幹淨痕跡的事,三人商量後,覺得可能留下的痕跡的,基本上隻有沁雨畫舫。
雖然樊無期知道,南家人也知道其中的奧妙,但是給他一千個膽子,他也不敢把這事說出口,如果他說了,那他自己就該成為‘痕跡’了。
最後,他們決定由樊無期帶人,對沁雨畫舫的丫頭和船工實施滅口。
胡來到衢州的當天,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妥當,第二天他就迴京城去了。
……
又過了四天,朝廷的正式旨意傳達到了衢州。
和老鍾叔預想的一模一樣,皇上、皇家、朝廷真丟不起這人。
朝廷的旨意是以明詔的方式下達的。
所謂明詔,就是公開宣示。把朝廷或皇上的意見或決定告訴大燕王朝的所有人,類似於現在的政府官方表態。
那皇上的意見是什麽呢?
把旨意中華麗的辭藻和囉裏囉嗦去掉,直接寫成容易懂的文字可能更好一些,應該沒人想在網文中看一段生澀的文言文。
皇上說:“劉文正是個好官,為人正直,品德高尚,工作認真。在這次‘查察秋事’的工作中,他深入鄉村田野,為了完成朝廷的任務,夜以繼日地工作”
“雖然身體狀況不佳,但劉文正依然用堅強的毅力,努力堅持,為江南的秋收工作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不幸的是,由於工作過於勤奮,劉文正的身體終於被壓垮,某年某月某日殉職於衢州,舉天同哀”
“我們要想劉文正學習……”,後麵再一大堆。
一通胡說八道,睜著眼睛說瞎話。
不僅如此,皇上還下旨要求門下省會同吏部,將本次劉文正的事跡匯集成冊,正式發行天下。
為了表彰劉文正的功績,皇上還下旨追封劉文正為‘忠勇郡王’,劉文正生前始終上不得台麵,死後終於風光了一把。
到此為止,皇上把這件事情做了一個完美的終結,所有人都開心,大家都發自內心地高頌‘皇上萬歲’。
後來,許多說書先生有感於劉文正的忠勇英武,將他的故事編成評書,在各地的酒肆、茶館廣為傳說。
在經過幾代說書人的努力後,忠勇郡王劉文正終成一代名臣,國家棟梁,許多百姓將他的牌位置於家中,奉為神明。
……
潘金蓮終於有了她的貞節牌坊,而且牌坊上還刻了一篇催人淚下的傳記。
其實我覺得,潘金蓮的傳記,真沒必要寫太多,這個人的事情有什麽可說的?
一句話就夠了,夠的不能再夠了:“大郎,吃藥啦”
但他很快就冷靜下來,找來了自己的總管太監胡來。
他隻問了一個問題:“那個千牛衛密檔將軍是怎麽迴事?”
胡來一個字也迴答不上來,心裏打著小鼓等挨訓。
劉泰不是草包,在所有的親王中,就能力而言,那絕對是排的上前三的。隻是當年和皇上的奪位之爭,才使他現在過得如此不如意。
生完氣後,他仔細複盤了一下這件事的整個過程,得出結論是這次隻是運氣不好。所以他並沒有責備胡來,也沒打算責備方慕餘和樊無期。
南家的背景很奇妙,就是現在都搞不清,更別說事前了。這不是這些手下們的錯,隻是運氣不好而已。
他對胡來下指令道:“你馬上給樊無期迴信,令他停手,讓他對朝廷說劉文正是累死的,其他不提。然後,你自己趕往衢州,把這件事和我們有關的痕跡全部清理,要做的利索,明白嗎?”
“是,王爺”
“還有,這次到底我們花了多少錢,算一下,找方家把這些錢要迴來”
“是,王爺”胡來忙不迭地去做他的事去了。
……
劉泰想了想,這次雖然運氣不好,但結果還算是不錯的。
首先是劉文正的五萬畝土地,這下踏踏實實的成了他的了。
劉文正的土地本就是賣給他的,但叔侄之間買賣,還加了一條約定,劉文正可以在十五年內買迴去,最近他聽說劉文正在籌錢,準備買迴自己的地。
劉文正雖然傻,但畢竟不是白癡,先借點錢把地買迴來,再用土地的收益慢慢還錢,這樣以後的日子就好過得多了。
劉文正一死,這些土地就正式地歸劉泰了。
然後在衢州還收了一個門人,方家雖然還沒有正式提出歸入自己的門下,他估計這次胡來去,這件事情應該是水到渠成的。
方家不算特別大的大戶,但每年萬餘的孝敬肯定是少不了的,這對劉泰來說,當然應該算不小的收獲。
然後其他也沒什麽損失,雖然南家的地沒搞到,這就算了吧。
-----分隔符-----
劉文正死後第四天,樊無期收到了睿王爺的來信。
睿王爺並沒有太責備他,這讓他安心了許多。他連忙向朝廷上奏折,報告劉文正的死訊和具體情況,奏折的內容完全是按照睿王爺的來信要求寫的。
這樣一來,樊無期就基本上安心了。自己脖子上的腦子,腦子上的帽子,至少在短時間內是安全的了。
又過了四天,睿王府的總管太監胡來到了衢州。
他一到,馬上找來了樊無期和方慕餘。
樊無期和方慕餘其實還是有點擔心這是一道鬼門關,沒想到胡來的態度很不錯,連一點責備的意思都沒有,隻是提了兩項要求。
一個是這次發生的費用全部由方家出,另一個是要把沁雨和睿王府之間有關係的痕跡全部抹幹淨。
這兩個要求很合理,沒有任何問題。
方慕餘馬上答應了出錢的事,他原本就打算墊付這錢。不僅如此,他還拿出兩萬兩額外的銀子孝敬王爺,希望能成為睿王爺的門人。
胡來當然不敢答應,但承諾迴京後一定幫方家美言。方慕餘很識時務,馬上奉上白銀兩千兩,讓胡來很高興,同時也高看方慕餘一眼。
這個民間大戶的少爺很懂事,再加上攀上睿親王,將來一定有出息。
而抹幹淨痕跡的事,三人商量後,覺得可能留下的痕跡的,基本上隻有沁雨畫舫。
雖然樊無期知道,南家人也知道其中的奧妙,但是給他一千個膽子,他也不敢把這事說出口,如果他說了,那他自己就該成為‘痕跡’了。
最後,他們決定由樊無期帶人,對沁雨畫舫的丫頭和船工實施滅口。
胡來到衢州的當天,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妥當,第二天他就迴京城去了。
……
又過了四天,朝廷的正式旨意傳達到了衢州。
和老鍾叔預想的一模一樣,皇上、皇家、朝廷真丟不起這人。
朝廷的旨意是以明詔的方式下達的。
所謂明詔,就是公開宣示。把朝廷或皇上的意見或決定告訴大燕王朝的所有人,類似於現在的政府官方表態。
那皇上的意見是什麽呢?
把旨意中華麗的辭藻和囉裏囉嗦去掉,直接寫成容易懂的文字可能更好一些,應該沒人想在網文中看一段生澀的文言文。
皇上說:“劉文正是個好官,為人正直,品德高尚,工作認真。在這次‘查察秋事’的工作中,他深入鄉村田野,為了完成朝廷的任務,夜以繼日地工作”
“雖然身體狀況不佳,但劉文正依然用堅強的毅力,努力堅持,為江南的秋收工作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不幸的是,由於工作過於勤奮,劉文正的身體終於被壓垮,某年某月某日殉職於衢州,舉天同哀”
“我們要想劉文正學習……”,後麵再一大堆。
一通胡說八道,睜著眼睛說瞎話。
不僅如此,皇上還下旨要求門下省會同吏部,將本次劉文正的事跡匯集成冊,正式發行天下。
為了表彰劉文正的功績,皇上還下旨追封劉文正為‘忠勇郡王’,劉文正生前始終上不得台麵,死後終於風光了一把。
到此為止,皇上把這件事情做了一個完美的終結,所有人都開心,大家都發自內心地高頌‘皇上萬歲’。
後來,許多說書先生有感於劉文正的忠勇英武,將他的故事編成評書,在各地的酒肆、茶館廣為傳說。
在經過幾代說書人的努力後,忠勇郡王劉文正終成一代名臣,國家棟梁,許多百姓將他的牌位置於家中,奉為神明。
……
潘金蓮終於有了她的貞節牌坊,而且牌坊上還刻了一篇催人淚下的傳記。
其實我覺得,潘金蓮的傳記,真沒必要寫太多,這個人的事情有什麽可說的?
一句話就夠了,夠的不能再夠了:“大郎,吃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