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哪知聽了這句話,大臣們並不買賬。首輔申時行仍舊跪倒在地不說,又有人跳了出來。
“皇上,自從三年前,申閣老第一次提起此事至今,您都是一拖再拖,今天無論如何都得給個明確的說法了!”
戶科給事中薑應麟的言下之意,朱翊鈞如何聽不出來,他沉下臉色,略顯憤怒地說道:“你可是認為朕言而無信?”
“皇上難道覺得不是嗎?”薑應麟倒也不懼,昂著脖子反問道。
“大膽!”朱翊鈞氣得吹胡子,“朕隻是說,過些日子再議此事,有說過不立太子嗎?”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皇上莫不是以為我等好騙嗎?”薑應麟仍是不肯讓步。
“好你個薑應麟,既然認為朕欺騙於你,那就莫要做官。”朱翊鈞站起身來,“來人啊,給我摘了他的烏紗帽!”
“這樣的官,不做也罷!不勞皇上發話,我自己來。”薑應麟二話不說,摘下頂上的帽子,隨手扔在一旁,然後大步離去。
“皇上,請三思……”
“皇上,薑大人也是一時失言,還請皇上寬宏大量,莫要與他計較。”
“皇上……”
“皇上……”
金鑾殿上的一眾大臣,都出列請求朱翊鈞收迴成命。這薑應麟倒也光棍得緊,衝著為他求情的官員們做了個揖,接著揚長而去。
朱翊鈞坐迴龍椅上,隻是起伏不定的胸膛卻昭示著他的怒氣並未平息。事情並未結束,因為又有人站了出來。
明朝的文官不同於其他朝代,他們雖然也有為官者的那些通病,但是脊梁卻挺了一些,並不是隻會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無能之輩。終其一朝,湧現了許多仗義執言、不顧生死的大丈夫,注意,咱們這裏說的,是真心為國家獻身的那種真勇士,不是僅僅為了贏得名聲的沽名釣譽之輩。
此時站出來的就是這種人,明知皇帝還在氣頭上,卻仍要據理力爭。
禮部祠祭司主事盧洪春走出序列,先向皇帝行了禮,隨後不疾不徐地說道:“皇上,您雖然罷免了薑大人,可他的問題您還沒迴答呢?”
朱翊鈞氣不打一處來,“之前不是說過了嘛,在時機合適之時,朕自會考慮這個問題的。何況現在,朕的身體好得很,你們這麽著急立太子,難道是巴不得朕早些駕崩嗎?”
這話可就有點誅心了,意思是誰還要再提這件事情,那就是希望朱翊鈞早死。一時間,原本沸沸揚揚的金鑾殿便冷卻了下來,大家雖然還在討論,可是聲音卻小了許多。
盧洪春卻是個執著的人,眼見皇帝用上了這種招數,思慮了一番,才好似下定決心一般,再次向前走了一步,隨後朗聲說道:“皇上,太子一事乃國之根本,我等身為臣子,自當忠心為國。早日冊立皇長子為太子,並沒有一絲詛咒皇上的意思,相反隻是為了國家穩定,不給那些別有用心之人鑽了空子。”
頓了一頓,盧洪春才繼續著,“既然皇上對我等的忠心有所懷疑,那麽今日,微臣隻有一死,方能證明對皇上、對大明的拳拳之心了!”
說完最後一個字,盧洪春就朝著最近的一根柱子上撞了去,隻聽“嘭”的一聲,殿上還沒一個人反應過來,他便倒在了地上。汩汩血泊之中,盧洪春那略顯花白的頭發已沾染了猩紅的血色,不過他的臉上,卻隻有著平靜的神色。
鍾南萬萬沒有想到,盧洪春居然如此有勇氣。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兒,放著好好的禮部主事不當,就為了勸誡皇帝,真敢舍了自己的性命。
皇帝也沒有料到,他本以為對方隻是虛張聲勢,因為之前也不是沒有官員如此行事。隻是那些官員說完狠話後,都會給皇帝一點時間來勸說,隨後大家各自給個台階下,哪裏會像盧洪春這樣,二話不說埋頭就衝。
你就算真的要撞,也不該往死裏撞啊,這下我不給個說法肯定是不行了,朱翊鈞心裏鬱悶地想到。
果不其然,一眾大臣立即跪了下去,“皇上,我等忠心為國,天地可鑒。還望皇上早日冊立皇長子為太子!”
朱翊鈞很是無奈,“眾位卿家,朕不是懷疑你們的忠誠,隻是……隻是……”
朱翊鈞的話接不下去了,可是底下的大臣們卻是步步緊逼,“請皇上早日冊立皇長子為太子!”
連續說了三遍之後,朱翊鈞終於受不了了,他拖著疲憊的聲調說道:“隻要大家不再就此事繼續上奏,年後朕定當如你們所願。”
說完話,朱翊鈞不再理會眾人,徑自先行退了朝。
主持會議的人都沒有了,參加會議的人自然也待不下去了,一眾大臣各自結伴而去。
迴到鍾府,鍾南讓人請來了孫承宗。對方到來之後,鍾南把今日金鑾殿上的事情,無一遺漏地講述了一遍,並就此詢問了孫承宗的意見。
“侍郎大人,我覺得這件事情,你暫時還是不要介入的好。”
“怎麽講?”
“這件事太複雜了,裏麵的很多東西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孫承宗借著這個開頭,仔細地和鍾南講了講事情的前因後果。
原來皇長子朱常洛是恭妃王氏所出,生於萬曆十年。據說恭妃本是李太後身邊的一名宮女,朱翊鈞有一天去給母親請安,無意間發現了她。不知是出於各種緣故,皇帝臨幸了王氏,隻是事後並沒有將此事告知他人。
數個月後,王氏的肚子大了起來,眼見瞞不住了,在李太後的追問下,才道出事件始末。李太後召來朱翊鈞,他也承認了自己做的事情。
其實無論萬曆皇帝承認與否,他臨時起意,睡了王氏的事情都瞞不過他人。隻要李太後想查,隨便翻看一下後宮當日的記錄,或者召來當日和朱翊鈞一起外出的太監張鯨,就能立馬知道得詳詳細細的。何況整個皇宮裏,帶“把”的就隻有他朱翊鈞一人,除了他,還有誰能讓王氏懷孕呢。
九個月後,王氏順利誕下一個兒子。李太後喜得貴孫,高興得很,給朱翊鈞施了壓,這才讓孝順的萬曆皇帝給王氏升了升級別,封了個恭妃。
萬曆十四年,鄭淑妃也誕下一子。她原本就極得朱翊鈞寵愛,進宮不久就被封為淑妃,之後升級為德妃。現如今又為對方生了兒子,身份立馬漲了又漲,從德妃變成了貴妃。
朱翊鈞對鄭氏的寵愛,並不隻是由於對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鄭氏不僅聰明機警、通曉詩文,而且還頗懂朱翊鈞的內心世界。
在後宮的三千佳麗中,絕大多數妃嬪都是表麵上對皇帝百依百順,實則內心深處卻一直保持著距離和警惕。隻有鄭氏才無所顧忌,她不但敢於挑逗和諷刺皇帝,同時又能坐下來聆聽對方的傾訴,替他排解憂愁。是以,盡管之後宮中有了更加貌美的李敬妃,她的寵愛卻仍舊不減分毫。
據說,鄭氏和皇帝說話之時,不像其他的皇帝女人,一副低眉順眼的樣子。她有時候會直接抱住朱翊鈞,撫摸他的腦袋或者後背,有時則會貼著他的臉頰做親昵狀,頗有點後世情侶談情說愛之時,那些大方女子的做派。這種在當時看來十分“大不敬”的行為,除了她以外,無人敢做。也正是因為鄭氏發自內心的表現和行為,萬曆皇帝才把她當做自己的知己和心靈伴侶,而不僅僅隻是和自己睡覺的女人。
沒有哪個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得到更多,過得更好。所以鄭氏在有了兒子後,就生出了讓其坐上太子之位的心思。有傳聞說,萬曆皇帝也有支持鄭氏的意思,兩人曾一起到大高玄殿禱神盟誓,立下讓朱常洵當太子的約定,並且將密誓禦書封藏在一個玉匣裏,由鄭貴妃代為保管。
與鄭氏的待遇相比,皇長子的生母王氏的待遇簡直是不要太差。她生下朱常洛後,雖然好不容易才被封了個恭妃,可是仍然倍受冷落。據說她僅僅在受封恭妃之時,被賞賜了一些衣物器具,之後再無任何賞賜,連伺候的丫鬟和太監都少之又少。
王氏生活在景陽宮,從誕下兒子之後,整整十年都沒見過兒子一麵。後來李太後實在看不過去,給萬曆皇帝傳了旨,這才有了朱常洛每月可以入宮覲見生母一次的福利。
聽完孫承宗的講述,鍾南不勝唏噓:不管這些說辭是真是假,但是朱翊鈞不喜歡王氏,這一點卻是毋庸置疑的。
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鍾南不禁在想:王氏遇到了朱翊鈞,是她的幸運還是不幸呢?還有就是,兩人僅僅有了一次肌膚之親,就命中靶心,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的錯誤安排呢?
“一入侯門深似海”,當她踏入後宮大門的那一刻,便注定了這一生將是兇多吉少。還有那些數量龐大的宮女,她們的命運則更加淒慘,入宮後不但沒有得到一次皇帝的臨幸,反而要在那個牢籠裏麵,孤獨寂寞地老死,最後還不如普通女子過得幸福。
</p>
哪知聽了這句話,大臣們並不買賬。首輔申時行仍舊跪倒在地不說,又有人跳了出來。
“皇上,自從三年前,申閣老第一次提起此事至今,您都是一拖再拖,今天無論如何都得給個明確的說法了!”
戶科給事中薑應麟的言下之意,朱翊鈞如何聽不出來,他沉下臉色,略顯憤怒地說道:“你可是認為朕言而無信?”
“皇上難道覺得不是嗎?”薑應麟倒也不懼,昂著脖子反問道。
“大膽!”朱翊鈞氣得吹胡子,“朕隻是說,過些日子再議此事,有說過不立太子嗎?”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皇上莫不是以為我等好騙嗎?”薑應麟仍是不肯讓步。
“好你個薑應麟,既然認為朕欺騙於你,那就莫要做官。”朱翊鈞站起身來,“來人啊,給我摘了他的烏紗帽!”
“這樣的官,不做也罷!不勞皇上發話,我自己來。”薑應麟二話不說,摘下頂上的帽子,隨手扔在一旁,然後大步離去。
“皇上,請三思……”
“皇上,薑大人也是一時失言,還請皇上寬宏大量,莫要與他計較。”
“皇上……”
“皇上……”
金鑾殿上的一眾大臣,都出列請求朱翊鈞收迴成命。這薑應麟倒也光棍得緊,衝著為他求情的官員們做了個揖,接著揚長而去。
朱翊鈞坐迴龍椅上,隻是起伏不定的胸膛卻昭示著他的怒氣並未平息。事情並未結束,因為又有人站了出來。
明朝的文官不同於其他朝代,他們雖然也有為官者的那些通病,但是脊梁卻挺了一些,並不是隻會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無能之輩。終其一朝,湧現了許多仗義執言、不顧生死的大丈夫,注意,咱們這裏說的,是真心為國家獻身的那種真勇士,不是僅僅為了贏得名聲的沽名釣譽之輩。
此時站出來的就是這種人,明知皇帝還在氣頭上,卻仍要據理力爭。
禮部祠祭司主事盧洪春走出序列,先向皇帝行了禮,隨後不疾不徐地說道:“皇上,您雖然罷免了薑大人,可他的問題您還沒迴答呢?”
朱翊鈞氣不打一處來,“之前不是說過了嘛,在時機合適之時,朕自會考慮這個問題的。何況現在,朕的身體好得很,你們這麽著急立太子,難道是巴不得朕早些駕崩嗎?”
這話可就有點誅心了,意思是誰還要再提這件事情,那就是希望朱翊鈞早死。一時間,原本沸沸揚揚的金鑾殿便冷卻了下來,大家雖然還在討論,可是聲音卻小了許多。
盧洪春卻是個執著的人,眼見皇帝用上了這種招數,思慮了一番,才好似下定決心一般,再次向前走了一步,隨後朗聲說道:“皇上,太子一事乃國之根本,我等身為臣子,自當忠心為國。早日冊立皇長子為太子,並沒有一絲詛咒皇上的意思,相反隻是為了國家穩定,不給那些別有用心之人鑽了空子。”
頓了一頓,盧洪春才繼續著,“既然皇上對我等的忠心有所懷疑,那麽今日,微臣隻有一死,方能證明對皇上、對大明的拳拳之心了!”
說完最後一個字,盧洪春就朝著最近的一根柱子上撞了去,隻聽“嘭”的一聲,殿上還沒一個人反應過來,他便倒在了地上。汩汩血泊之中,盧洪春那略顯花白的頭發已沾染了猩紅的血色,不過他的臉上,卻隻有著平靜的神色。
鍾南萬萬沒有想到,盧洪春居然如此有勇氣。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兒,放著好好的禮部主事不當,就為了勸誡皇帝,真敢舍了自己的性命。
皇帝也沒有料到,他本以為對方隻是虛張聲勢,因為之前也不是沒有官員如此行事。隻是那些官員說完狠話後,都會給皇帝一點時間來勸說,隨後大家各自給個台階下,哪裏會像盧洪春這樣,二話不說埋頭就衝。
你就算真的要撞,也不該往死裏撞啊,這下我不給個說法肯定是不行了,朱翊鈞心裏鬱悶地想到。
果不其然,一眾大臣立即跪了下去,“皇上,我等忠心為國,天地可鑒。還望皇上早日冊立皇長子為太子!”
朱翊鈞很是無奈,“眾位卿家,朕不是懷疑你們的忠誠,隻是……隻是……”
朱翊鈞的話接不下去了,可是底下的大臣們卻是步步緊逼,“請皇上早日冊立皇長子為太子!”
連續說了三遍之後,朱翊鈞終於受不了了,他拖著疲憊的聲調說道:“隻要大家不再就此事繼續上奏,年後朕定當如你們所願。”
說完話,朱翊鈞不再理會眾人,徑自先行退了朝。
主持會議的人都沒有了,參加會議的人自然也待不下去了,一眾大臣各自結伴而去。
迴到鍾府,鍾南讓人請來了孫承宗。對方到來之後,鍾南把今日金鑾殿上的事情,無一遺漏地講述了一遍,並就此詢問了孫承宗的意見。
“侍郎大人,我覺得這件事情,你暫時還是不要介入的好。”
“怎麽講?”
“這件事太複雜了,裏麵的很多東西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孫承宗借著這個開頭,仔細地和鍾南講了講事情的前因後果。
原來皇長子朱常洛是恭妃王氏所出,生於萬曆十年。據說恭妃本是李太後身邊的一名宮女,朱翊鈞有一天去給母親請安,無意間發現了她。不知是出於各種緣故,皇帝臨幸了王氏,隻是事後並沒有將此事告知他人。
數個月後,王氏的肚子大了起來,眼見瞞不住了,在李太後的追問下,才道出事件始末。李太後召來朱翊鈞,他也承認了自己做的事情。
其實無論萬曆皇帝承認與否,他臨時起意,睡了王氏的事情都瞞不過他人。隻要李太後想查,隨便翻看一下後宮當日的記錄,或者召來當日和朱翊鈞一起外出的太監張鯨,就能立馬知道得詳詳細細的。何況整個皇宮裏,帶“把”的就隻有他朱翊鈞一人,除了他,還有誰能讓王氏懷孕呢。
九個月後,王氏順利誕下一個兒子。李太後喜得貴孫,高興得很,給朱翊鈞施了壓,這才讓孝順的萬曆皇帝給王氏升了升級別,封了個恭妃。
萬曆十四年,鄭淑妃也誕下一子。她原本就極得朱翊鈞寵愛,進宮不久就被封為淑妃,之後升級為德妃。現如今又為對方生了兒子,身份立馬漲了又漲,從德妃變成了貴妃。
朱翊鈞對鄭氏的寵愛,並不隻是由於對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鄭氏不僅聰明機警、通曉詩文,而且還頗懂朱翊鈞的內心世界。
在後宮的三千佳麗中,絕大多數妃嬪都是表麵上對皇帝百依百順,實則內心深處卻一直保持著距離和警惕。隻有鄭氏才無所顧忌,她不但敢於挑逗和諷刺皇帝,同時又能坐下來聆聽對方的傾訴,替他排解憂愁。是以,盡管之後宮中有了更加貌美的李敬妃,她的寵愛卻仍舊不減分毫。
據說,鄭氏和皇帝說話之時,不像其他的皇帝女人,一副低眉順眼的樣子。她有時候會直接抱住朱翊鈞,撫摸他的腦袋或者後背,有時則會貼著他的臉頰做親昵狀,頗有點後世情侶談情說愛之時,那些大方女子的做派。這種在當時看來十分“大不敬”的行為,除了她以外,無人敢做。也正是因為鄭氏發自內心的表現和行為,萬曆皇帝才把她當做自己的知己和心靈伴侶,而不僅僅隻是和自己睡覺的女人。
沒有哪個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得到更多,過得更好。所以鄭氏在有了兒子後,就生出了讓其坐上太子之位的心思。有傳聞說,萬曆皇帝也有支持鄭氏的意思,兩人曾一起到大高玄殿禱神盟誓,立下讓朱常洵當太子的約定,並且將密誓禦書封藏在一個玉匣裏,由鄭貴妃代為保管。
與鄭氏的待遇相比,皇長子的生母王氏的待遇簡直是不要太差。她生下朱常洛後,雖然好不容易才被封了個恭妃,可是仍然倍受冷落。據說她僅僅在受封恭妃之時,被賞賜了一些衣物器具,之後再無任何賞賜,連伺候的丫鬟和太監都少之又少。
王氏生活在景陽宮,從誕下兒子之後,整整十年都沒見過兒子一麵。後來李太後實在看不過去,給萬曆皇帝傳了旨,這才有了朱常洛每月可以入宮覲見生母一次的福利。
聽完孫承宗的講述,鍾南不勝唏噓:不管這些說辭是真是假,但是朱翊鈞不喜歡王氏,這一點卻是毋庸置疑的。
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鍾南不禁在想:王氏遇到了朱翊鈞,是她的幸運還是不幸呢?還有就是,兩人僅僅有了一次肌膚之親,就命中靶心,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的錯誤安排呢?
“一入侯門深似海”,當她踏入後宮大門的那一刻,便注定了這一生將是兇多吉少。還有那些數量龐大的宮女,她們的命運則更加淒慘,入宮後不但沒有得到一次皇帝的臨幸,反而要在那個牢籠裏麵,孤獨寂寞地老死,最後還不如普通女子過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