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與皇帝鬥智鬥勇(二)
穿越,逍遙王爺不逍遙 作者:瑾一欲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過多久,丞相等人陸陸續續地抵達了養心殿。
他們進入殿內後,整齊劃一地跪地行禮,並齊聲高唿:“參見陛下!”聲音洪亮而莊重。
趙德宏坐在龍椅之上,麵帶微笑地看著下方跪著的臣子們,輕輕揮了揮手,語氣和藹地說:“好了,眾卿家平身吧。來人呐,給各位愛卿看座!”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宮女和太監們迅速行動起來,搬來了一張張精致的椅子,擺放在大殿中央。
待眾人就座完畢,趙德宏接著開口說道:“此次匆忙將諸位愛卿召集至此,實乃有重要之事需要與爾等商議。”
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神情嚴肅而專注。
這時,丞相李豐泰麵露好奇之色,拱手問道:“哦?不知陛下所為何事呢?還望陛下明示。”
他心中暗自揣測著可能的議題,但一時之間難以確定具體內容。
站在一旁的大太監白寒見狀,向前邁了一步,恭敬地向皇帝行了個禮,然後開始將剛才所發生的事情詳細地敘述給在座的眾人聽。
當聽到關鍵之處時,不少人的臉上都露出驚訝之色,尤其是丞相李豐泰更是倒吸一口涼氣。
等到白寒講完之後,李豐泰稍稍迴過神來,感慨萬分地說道:“嘶……陛下,四殿下真是天賦異稟、才智過人啊!這個問題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卻是一般人絕對無法想到的,更重要的是,它觸及到了一個國家最為核心和根本的問題所在。”
他一邊說著,一邊頻頻點頭,表示對四殿下的讚賞之情溢於言表。
趙德宏微微頷首,讚同地說道:“嗯,朕亦是如此認為。正因如此,朕特意派人將你們請來,恰好煜祺此刻也在此處,他對此頗有一番深入的研究,不妨大家一同探討交流一番。”
說完,他的目光轉向了一直安靜坐在旁邊的煜祺身上。
聽到這裏,丞相李豐泰眼睛一亮,立刻轉頭看向煜祺,滿懷期待地問道:“哦!原來如此,殿下,不知您在這項研究當中是否發現了一些可行的治國良策呀?若有的話,還請不吝賜教啊!”
“哈哈,老丞相您真是太抬舉小子啦!小子哪裏有什麽治國良策呀?不過是閑來無事時隨便發發感慨罷了。”趙煜祺站在一旁,臉上掛著謙遜的笑容,嘴裏卻還在不停地打著馬虎眼。
“不不不,殿下此言差矣!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嘛。這世間之人千千萬萬,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想法。殿下不妨將心中所想大膽地講出來,說不定其中便藏著能夠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引領大梁走向繁榮昌盛的錦囊妙計呢!”李豐泰言辭懇切地說道。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趙皇終於開了口:“老四啊,你就別磨蹭了,趕快把你琢磨了一整天的東西都說出來吧!也好讓朕瞧瞧你到底有沒有長進。”
聽到父親如此催促,趙煜祺知道再也無法推脫下去了。
他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然後緩緩開口道:“那好,既然父皇都發話了,兒臣鬥膽獻醜。
依兒臣之見,若想治理好一個國家,首先必須要有一位英明睿智的君主以及一群忠誠賢良的臣子,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其次則需要一支支實力強勁、戰無不勝的軍隊來保衛疆土、抵禦外敵入侵;
再者,應當適當減輕百姓們的賦稅負擔,使得他們能夠安居樂業、過上富足的生活;
此外,絕不能輕視工和商這兩個階層,而是要善於發掘並充分發揮它們各自的價值與作用;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實現民富國強,隻有當人民富裕了、國家強盛了,我們的大梁才會朝著更好的方向不斷邁進。”
養心殿內鴉雀無聲,仿佛時間都凝固了一般,眾人臉上皆露出難以置信之色。
實在難以想象,一個年僅八歲的稚童,竟能口出這般驚人之語,其中一些見解就連在場的大人們都未曾思考過。
這時,隻見禦史大夫沈淩墨跨步向前,拱手施禮後朗聲道:“殿下,請恕我冒昧直陳。前麵兩條建議確實毫無破綻,但這第三條減免賦稅之事,實難從命啊!要知道,我大梁國在這三國之間,賦稅已然是最低的了。若是再度削減,恐怕國庫將入不敷出,國家財政必將陷入困境。”他言辭懇切,神情嚴肅,顯然對此事極為重視。
緊接著,太尉楚念辰也附和道:“正是如此,殿下。此外,最後的幾條提議,微臣亦認為有所不妥。自古以來,工匠與商賈的地位便是如此,難以改變。況且,商人多以逐利為本,此舉不僅無法有效舒緩國家所麵臨的壓力,反倒可能因商人的貪婪而危及國家的安定。再者,向來應是國富民強,怎能顛倒順序變為民富國強呢?若無強大昌盛之國,百姓又如何能夠安居樂業、安享太平呢?”
他邊說邊微微搖頭,對這些觀點似乎頗不以為然。
“此言差矣!諸位所言雖不無道理,但僅強調有國家百姓方能安居樂業,卻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事實:若無百姓、無人存在,又何來國家一說呢?倘若一國之內空無一人,那它還能被稱之為國家嗎?正如那句俗語所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些叛亂究竟因何而起?無非是眾多百姓走投無路、難以生存,故而奮起反抗罷了。試想一下,若人人皆富足無憂,衣食豐足,又有誰會無端生事、舉旗造反呢?
再說這工與商,若善加利用,便可直接造福於國家。重視商業發展,減輕賦稅負擔,方為長治久安之策。如此一來,不僅能夠促進經濟繁榮,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更能讓百姓受益,共享太平盛世。”
趙煜祺有條不紊地逐一迴應道。
丞相等三位朝中重臣也是麵露凝重之色,都在思考著趙煜祺所說之話。
他們進入殿內後,整齊劃一地跪地行禮,並齊聲高唿:“參見陛下!”聲音洪亮而莊重。
趙德宏坐在龍椅之上,麵帶微笑地看著下方跪著的臣子們,輕輕揮了揮手,語氣和藹地說:“好了,眾卿家平身吧。來人呐,給各位愛卿看座!”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宮女和太監們迅速行動起來,搬來了一張張精致的椅子,擺放在大殿中央。
待眾人就座完畢,趙德宏接著開口說道:“此次匆忙將諸位愛卿召集至此,實乃有重要之事需要與爾等商議。”
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神情嚴肅而專注。
這時,丞相李豐泰麵露好奇之色,拱手問道:“哦?不知陛下所為何事呢?還望陛下明示。”
他心中暗自揣測著可能的議題,但一時之間難以確定具體內容。
站在一旁的大太監白寒見狀,向前邁了一步,恭敬地向皇帝行了個禮,然後開始將剛才所發生的事情詳細地敘述給在座的眾人聽。
當聽到關鍵之處時,不少人的臉上都露出驚訝之色,尤其是丞相李豐泰更是倒吸一口涼氣。
等到白寒講完之後,李豐泰稍稍迴過神來,感慨萬分地說道:“嘶……陛下,四殿下真是天賦異稟、才智過人啊!這個問題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卻是一般人絕對無法想到的,更重要的是,它觸及到了一個國家最為核心和根本的問題所在。”
他一邊說著,一邊頻頻點頭,表示對四殿下的讚賞之情溢於言表。
趙德宏微微頷首,讚同地說道:“嗯,朕亦是如此認為。正因如此,朕特意派人將你們請來,恰好煜祺此刻也在此處,他對此頗有一番深入的研究,不妨大家一同探討交流一番。”
說完,他的目光轉向了一直安靜坐在旁邊的煜祺身上。
聽到這裏,丞相李豐泰眼睛一亮,立刻轉頭看向煜祺,滿懷期待地問道:“哦!原來如此,殿下,不知您在這項研究當中是否發現了一些可行的治國良策呀?若有的話,還請不吝賜教啊!”
“哈哈,老丞相您真是太抬舉小子啦!小子哪裏有什麽治國良策呀?不過是閑來無事時隨便發發感慨罷了。”趙煜祺站在一旁,臉上掛著謙遜的笑容,嘴裏卻還在不停地打著馬虎眼。
“不不不,殿下此言差矣!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嘛。這世間之人千千萬萬,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想法。殿下不妨將心中所想大膽地講出來,說不定其中便藏著能夠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引領大梁走向繁榮昌盛的錦囊妙計呢!”李豐泰言辭懇切地說道。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趙皇終於開了口:“老四啊,你就別磨蹭了,趕快把你琢磨了一整天的東西都說出來吧!也好讓朕瞧瞧你到底有沒有長進。”
聽到父親如此催促,趙煜祺知道再也無法推脫下去了。
他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然後緩緩開口道:“那好,既然父皇都發話了,兒臣鬥膽獻醜。
依兒臣之見,若想治理好一個國家,首先必須要有一位英明睿智的君主以及一群忠誠賢良的臣子,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其次則需要一支支實力強勁、戰無不勝的軍隊來保衛疆土、抵禦外敵入侵;
再者,應當適當減輕百姓們的賦稅負擔,使得他們能夠安居樂業、過上富足的生活;
此外,絕不能輕視工和商這兩個階層,而是要善於發掘並充分發揮它們各自的價值與作用;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實現民富國強,隻有當人民富裕了、國家強盛了,我們的大梁才會朝著更好的方向不斷邁進。”
養心殿內鴉雀無聲,仿佛時間都凝固了一般,眾人臉上皆露出難以置信之色。
實在難以想象,一個年僅八歲的稚童,竟能口出這般驚人之語,其中一些見解就連在場的大人們都未曾思考過。
這時,隻見禦史大夫沈淩墨跨步向前,拱手施禮後朗聲道:“殿下,請恕我冒昧直陳。前麵兩條建議確實毫無破綻,但這第三條減免賦稅之事,實難從命啊!要知道,我大梁國在這三國之間,賦稅已然是最低的了。若是再度削減,恐怕國庫將入不敷出,國家財政必將陷入困境。”他言辭懇切,神情嚴肅,顯然對此事極為重視。
緊接著,太尉楚念辰也附和道:“正是如此,殿下。此外,最後的幾條提議,微臣亦認為有所不妥。自古以來,工匠與商賈的地位便是如此,難以改變。況且,商人多以逐利為本,此舉不僅無法有效舒緩國家所麵臨的壓力,反倒可能因商人的貪婪而危及國家的安定。再者,向來應是國富民強,怎能顛倒順序變為民富國強呢?若無強大昌盛之國,百姓又如何能夠安居樂業、安享太平呢?”
他邊說邊微微搖頭,對這些觀點似乎頗不以為然。
“此言差矣!諸位所言雖不無道理,但僅強調有國家百姓方能安居樂業,卻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事實:若無百姓、無人存在,又何來國家一說呢?倘若一國之內空無一人,那它還能被稱之為國家嗎?正如那句俗語所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些叛亂究竟因何而起?無非是眾多百姓走投無路、難以生存,故而奮起反抗罷了。試想一下,若人人皆富足無憂,衣食豐足,又有誰會無端生事、舉旗造反呢?
再說這工與商,若善加利用,便可直接造福於國家。重視商業發展,減輕賦稅負擔,方為長治久安之策。如此一來,不僅能夠促進經濟繁榮,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更能讓百姓受益,共享太平盛世。”
趙煜祺有條不紊地逐一迴應道。
丞相等三位朝中重臣也是麵露凝重之色,都在思考著趙煜祺所說之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