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公主怎不與大公主和二公主辯白幾句,奴在旁看著,也為公主不平。”阿衡跟著她,不平地努努嘴。
靜檀笑笑,“我那兩個姐姐哪天不是陰一句陽一句地,本公主早習慣了,若是日日與她們計較,我不是累死。”
阿衡忙道:“公主切莫胡言,公主福澤綿長,是千歲。”
靜檀迴頭看他慌忙地模樣,伸手捏了捏他白皙是臉,說道:“不是說了嗎,沒有旁人地時候,沒有那麽多規矩地。”
阿衡虛長她幾歲,是從小照顧她的內侍,比起她地兩個兄長來說,其實阿衡更像她的兄長,從小也教了她許多,又陪她嬉笑打鬧,所以私底下靜檀也把他當兄長看待。
迴到棲鳳閣,阿衡拿了蜜合色羅裙給她換上,看著銅鏡前的公主,如今她雖然才年過十十五,卻已出落地動人,倒有幾分像梅貴妃,眉目靈秀,皓齒櫻唇,未施粉黛卻有一種讓人移不開眼的魅力。阿衡心內一驚,意識到自己失儀,便將頭更低了。靜檀輾轉到承歡殿向母妃請安。兩宮離得近,不過幾步路便到了。
一進承歡殿便見母妃與父皇正在殿前談笑,父皇朝服還未褪,隻是把朝冠放在一旁,父皇生的俊朗,可能是多年禮佛的原因,眉眼的棱角不似從前的鋒利,倒是多了幾分和善,隻是今日眉眼似乎略有疲倦。
“靜檀拜見父皇母妃。”靜檀盈盈一拜。
“檀兒不必多禮。”皇帝寵溺的看著她,見她越來越像梅貴妃,心內莫名的散開一陣涼意。
“檀兒多日不見父皇,是檀兒的功課做的不好,父皇才不願來見檀兒嗎?”靜檀撒嬌的扶伏在皇帝膝下。其實近日常聽母妃念叨前朝,相國王氏幼子王右庭因為與在青樓的一起命案受牽連,王相在朝受到彈劾,而王相長子王右君是南方治水的肱骨,所以父皇麵對朝堂的彈劾煩心了多日。但是這些她自然隻能裝作不知,因為她知道後宮幹政是君王的忌諱。
皇帝摸了摸靜檀的頭,笑道:“聽燕先生說你們今日在學上鬧,怎麽,佛學很難嗎?”
“可難了,檀兒以為先生講的四書五經就很難了,誰知佛學更加難懂。”靜檀委屈巴巴的拉著皇帝的衣角,又仰起頭頭來說:“大概隻有父皇這樣有佛緣的人才覺得不難吧。”
一旁的梅貴妃戳了戳她的額頭,笑道:“你以為你這樣說就能不抄經文了麽。”
靜檀努努嘴,“是,不能了解經文,不過就是抄一遍,女兒還是會的。”
皇帝看著她氣癟癟的模樣,笑道:“燕先生講的佛教經義難懂,朕過幾日給你請別的先生如何?”
靜檀心下了然,也不多問,笑道:“能讓父皇托付的先生必然是天底下最好的先生。”
“行了,你父皇才下了朝,早膳也沒用,你可別鬧你父皇了。”旁邊梅貴妃開口,拉了拉靜檀。
“母妃心疼父皇不心疼女兒了麽,女兒拉著父皇說會兒子都不成。”
梅貴妃作勢要來擰她耳朵,沒走兩步便咳了起來,皇帝忙去扶她坐下,又命人送來煎好的藥。
“母妃今晨是不是又忘了嗽疾的藥?”靜檀擔心的問,接過藥正欲喂她。
“朕來吧。”皇帝拿過湯匙,眉頭一皺,自責道:“許是朕叨擾了你母妃,你母妃又不好說喝藥,隻管自己強忍著。”
梅貴妃輕笑著說:“是臣妾不好,與皇上談的高興竟忘了時辰。”
靜檀看著他們二人濃情蜜意,偷笑兩聲,便識趣的退出承歡殿。
迴了棲鳳閣用過膳後,便開始抄寫經文,阿衡在案前掌燈研磨,直到晚間也隻抄了一半,於是便抬頭看看在一幫剪燭花,喚了一聲“阿衡……”
阿衡看著她這促狹模樣,心下了然她想說什麽,便放下手中挑燈芯的銀簪,拿起她的筆,無奈的笑笑,道:“是,我的公主殿下。”
“哈哈哈,我就知道阿衡最好了。”於是遣退了眾人,又跟他換了位置,將書案讓給他。他自小便跟著她,將她的筆跡模仿的連燕先生都看不出,所以先生罰寫字抄書,她抄不完多半是阿衡幫著抄,而阿衡多次反抗不力便直接不反抗了。
靜檀伏在案上挑燈芯,“你說那個初寂法師到底什麽來頭,聽聞年紀不大,民間卻把他傳的像神一樣,二位姐姐仰慕,父皇還那麽看重他。”
阿衡自顧抄著,淡淡的說道:“我朝尚佛,初寂法師年少便負盛名,又遊走民間講法多年,成為千萬百姓的信仰,自然引得不少人仰慕。”
“阿衡你信仰他嗎?”她悠悠的問。
“奴不信佛。”
“那你信什麽?”她隨口又問,心內迴想著關於初寂的傳言,腦海裏都是那股子濃鬱的檀香,她不像父皇那樣尚佛,所以若非祭祀絕不會去寺院,因此不怎麽愛聞檀香,但是記憶裏濃鬱的檀香卻是不讓人生厭的。
阿衡執筆的手頓了頓,也不迴答,繼續抄寫。
靜檀笑笑,“我那兩個姐姐哪天不是陰一句陽一句地,本公主早習慣了,若是日日與她們計較,我不是累死。”
阿衡忙道:“公主切莫胡言,公主福澤綿長,是千歲。”
靜檀迴頭看他慌忙地模樣,伸手捏了捏他白皙是臉,說道:“不是說了嗎,沒有旁人地時候,沒有那麽多規矩地。”
阿衡虛長她幾歲,是從小照顧她的內侍,比起她地兩個兄長來說,其實阿衡更像她的兄長,從小也教了她許多,又陪她嬉笑打鬧,所以私底下靜檀也把他當兄長看待。
迴到棲鳳閣,阿衡拿了蜜合色羅裙給她換上,看著銅鏡前的公主,如今她雖然才年過十十五,卻已出落地動人,倒有幾分像梅貴妃,眉目靈秀,皓齒櫻唇,未施粉黛卻有一種讓人移不開眼的魅力。阿衡心內一驚,意識到自己失儀,便將頭更低了。靜檀輾轉到承歡殿向母妃請安。兩宮離得近,不過幾步路便到了。
一進承歡殿便見母妃與父皇正在殿前談笑,父皇朝服還未褪,隻是把朝冠放在一旁,父皇生的俊朗,可能是多年禮佛的原因,眉眼的棱角不似從前的鋒利,倒是多了幾分和善,隻是今日眉眼似乎略有疲倦。
“靜檀拜見父皇母妃。”靜檀盈盈一拜。
“檀兒不必多禮。”皇帝寵溺的看著她,見她越來越像梅貴妃,心內莫名的散開一陣涼意。
“檀兒多日不見父皇,是檀兒的功課做的不好,父皇才不願來見檀兒嗎?”靜檀撒嬌的扶伏在皇帝膝下。其實近日常聽母妃念叨前朝,相國王氏幼子王右庭因為與在青樓的一起命案受牽連,王相在朝受到彈劾,而王相長子王右君是南方治水的肱骨,所以父皇麵對朝堂的彈劾煩心了多日。但是這些她自然隻能裝作不知,因為她知道後宮幹政是君王的忌諱。
皇帝摸了摸靜檀的頭,笑道:“聽燕先生說你們今日在學上鬧,怎麽,佛學很難嗎?”
“可難了,檀兒以為先生講的四書五經就很難了,誰知佛學更加難懂。”靜檀委屈巴巴的拉著皇帝的衣角,又仰起頭頭來說:“大概隻有父皇這樣有佛緣的人才覺得不難吧。”
一旁的梅貴妃戳了戳她的額頭,笑道:“你以為你這樣說就能不抄經文了麽。”
靜檀努努嘴,“是,不能了解經文,不過就是抄一遍,女兒還是會的。”
皇帝看著她氣癟癟的模樣,笑道:“燕先生講的佛教經義難懂,朕過幾日給你請別的先生如何?”
靜檀心下了然,也不多問,笑道:“能讓父皇托付的先生必然是天底下最好的先生。”
“行了,你父皇才下了朝,早膳也沒用,你可別鬧你父皇了。”旁邊梅貴妃開口,拉了拉靜檀。
“母妃心疼父皇不心疼女兒了麽,女兒拉著父皇說會兒子都不成。”
梅貴妃作勢要來擰她耳朵,沒走兩步便咳了起來,皇帝忙去扶她坐下,又命人送來煎好的藥。
“母妃今晨是不是又忘了嗽疾的藥?”靜檀擔心的問,接過藥正欲喂她。
“朕來吧。”皇帝拿過湯匙,眉頭一皺,自責道:“許是朕叨擾了你母妃,你母妃又不好說喝藥,隻管自己強忍著。”
梅貴妃輕笑著說:“是臣妾不好,與皇上談的高興竟忘了時辰。”
靜檀看著他們二人濃情蜜意,偷笑兩聲,便識趣的退出承歡殿。
迴了棲鳳閣用過膳後,便開始抄寫經文,阿衡在案前掌燈研磨,直到晚間也隻抄了一半,於是便抬頭看看在一幫剪燭花,喚了一聲“阿衡……”
阿衡看著她這促狹模樣,心下了然她想說什麽,便放下手中挑燈芯的銀簪,拿起她的筆,無奈的笑笑,道:“是,我的公主殿下。”
“哈哈哈,我就知道阿衡最好了。”於是遣退了眾人,又跟他換了位置,將書案讓給他。他自小便跟著她,將她的筆跡模仿的連燕先生都看不出,所以先生罰寫字抄書,她抄不完多半是阿衡幫著抄,而阿衡多次反抗不力便直接不反抗了。
靜檀伏在案上挑燈芯,“你說那個初寂法師到底什麽來頭,聽聞年紀不大,民間卻把他傳的像神一樣,二位姐姐仰慕,父皇還那麽看重他。”
阿衡自顧抄著,淡淡的說道:“我朝尚佛,初寂法師年少便負盛名,又遊走民間講法多年,成為千萬百姓的信仰,自然引得不少人仰慕。”
“阿衡你信仰他嗎?”她悠悠的問。
“奴不信佛。”
“那你信什麽?”她隨口又問,心內迴想著關於初寂的傳言,腦海裏都是那股子濃鬱的檀香,她不像父皇那樣尚佛,所以若非祭祀絕不會去寺院,因此不怎麽愛聞檀香,但是記憶裏濃鬱的檀香卻是不讓人生厭的。
阿衡執筆的手頓了頓,也不迴答,繼續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