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著一頁扁舟,似乎就是目光的盡頭。翻過一座山,就會看到更高的山川在遠方。總有一條河流,曲曲折折不知道它從什麽地方來,也不知道它最終歸向何方。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世事無常總是虛無漫長。看似簡單的一頁,就像春秋戰國,四個字之中包容萬象。每一個人都在為生存和理想而不斷地奔波,在苦難之中掙紮追尋。


    時代的主旋律就是一個生存的代價,每一個生命都在其中,在俗世洪流之中飄忽不定,但是生命的頑強和偉大就在於從它開始的時候就對於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懵懂。


    因為天命的無情,人是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開始,隻能夠決定自己究竟是以什麽方式落幕結局。正是這種環境之下,在利益和欲望的驅使之下誕生了強弱縱橫捭闔。


    究竟是維護個人利益,還是要選擇天道滄桑。這是個人的選擇,也是曆史的選擇。總會有人從芸芸眾生之中驚天霹靂出現在曆史的舞台之上,然後就是延綿不絕的向著一個方向進發。


    從相敬如賓,到縱橫交錯,最終迴歸到天下歸一四海縱橫。秦帝國的出現誕生,意味自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暗潮湧動的天下局勢走向分崩離析。


    諸子先學的出現,在適應時代的進步。同時他們也將自己的經曆和苦難尋找一條滄桑的救世之路,麵對來自各方利益之間的衝擊和針對,他們不得不與之周旋,甚至犧牲自我喚醒世人的良知。


    有為天下為己任,自然就有為了更高的追逐而展現的靈魂。這其中有不少有趣的靈魂走了不同尋常的道路,穿越西部茫茫的荒漠,一個又一個,一群又一群的衝向前去。


    麵對波濤洶湧的大海,有時候又會被稱之為死亡之水。即便是如此也會有人懷揣著激情出發。他們不僅僅是為了理想,也是為了能夠換種方式尋求生存的價值和意義。


    哪怕是麵對北方荒無人煙的寒冬之地,還是南方有著無盡瘴氣的蠻夷之地。總是有人走出這一小步為後人提供有意義的參考價值,當所有的信息匯總在一起的時候讓人對於這個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兼並戰爭不僅是秦始皇的使命,更是天下人心之所向的終點。是韓非將國家社會人民進行了係統的整理,為一個天下奠定了基礎,這個基礎使得大一統有了根基。


    除此之外以商人身份出道,最後成為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宰相。以商人利益視角為天下局麵破局。他通過利益之間的關係,建設完備的體係網絡,也精準的用好了人性。


    食客三千匯集百家之長,勾畫出來對於未來世界的美好展望,《呂覽》這本書出來之後,就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諸子百家返璞歸元,這一切都不僅僅是個人的努力,更是天下所求,人心所向。


    秦始皇兼並六國,看似完成了一個非常成功的偉大事業。但是這份事業本身還是存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因為當內外之分在這個時候就是顯得更加的明晰。


    自從燕趙兩國滅亡之後,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東胡和匈奴也是時常南下騷擾。帶來的結果就是民不聊生,成為這個剛剛崛起帝國麵對第一個危機。


    而龐大的楚國滅亡之後,帶來的不是大片土地和樂土。而是幾千年來在以楚長城為分界線南方蠻夷的針鋒相對,這其中最為強大的就是三苗後裔。


    百越之地還是大大小小的部落,因為山川河流的阻隔。他們自身並沒有因此走向強大,與此同時他們也都各自為戰成為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外部的危機漸漸地顯露之時,還有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就是天下。這是整個秦帝國正統地位的重要性的一個問題。秦始皇第一次走到這個位置上麵,對於未知的一切充滿了迷茫。


    當聽聞墨家想要前往海外探險,秦始皇就滿口答應。因為他知道對於海洋的發展和開拓可以穩住以齊魯大地為首的文人大儒,所以他必須要去做些什麽才行。


    曆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十分的緩慢,當後人翻開曆史單薄的文字時。可能會覺得那一切就是一個簡單的標準答案。


    殊不知這個標準答案的背後其實是一個充滿未知的選擇題,正是因為在一次次的試錯的過程之中發現了問題所在找到了最為直接的解決辦法,最後除了答案都消散了。


    事實上每一個開天辟地的人物都是希望見好就收,希望可以慢慢的將事業交給下一代人解決。隻是往往事與願違,他們在站在高峰的時候看到的不是繁榮和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反倒是在這個時候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危機,麵對這種局麵他們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在眾人不理解的目光之中選擇解決問題。這是他們的魄力和責任,隻不過並不會被理解。


    對於既得利益者或者失去利益來說,他們眼中從來沒有天下大義,更沒有家國天下。他們眼中的天下大義是別人通過犧牲保護了自己的利益,看別人付出而自己默默地去掠奪其資源。


    更為可恨的則是那種總是以國家為重的話語,維護自己的利益。殊不知他們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往往是為了小家而舍大家。正是因為如此,六國才會輕而易舉的走向滅亡。


    秦始皇此時的心情有所好轉,這個時候他已經到了齊魯大地。這麽多年以來他也是第一次來到這裏,雖然沒有來過齊國。不過儒家的事他也是早已經熟讀於心。


    相對於孟子的聖人之道,秦始皇是一個非常喜歡荀子思想的人。因為他比較務實。上層建築沒有不喜歡簡單直接務實的東西,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卻非常的誠實,而世人都喜歡孟子,因為他的理想和幻想符合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群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明月之俠王天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魯陽文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魯陽文藍並收藏秦時明月之俠王天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