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院的事情解決了,賴布衣也提到了一件事:“陛下,八大郡城的聚運壇已經快要完工,王畿的聚運壇也快了,但是所需的陣法刻錄,臣對此不擅長,事關王朝晉升,臣以為,還是要一個陣法師來刻錄會更好。”
聽到這個,楚君麟就不由歎了口氣:“這個朕自然知曉,可是陣法師何其稀有,別說世俗界了,就是仙門中,都是鳳毛麟角。”
說到這事他就頭痛,晉升王朝需要的九座聚運壇,需要特殊陣法連接起來,這種陣法可不像李績擺的軍陣,擺好陣型,開啟乾坤無極陣盤就行了,而是需要一定修為的陣法師才能勝任。
而賴布衣作為堪輿師,他略通一些陣法,楚君麟不得已才讓賴布衣去負責,還讓李績去協助,但是聚運壇的陣法何其複雜,他們倆也是實在沒辦法,才說出了自己的建議。
賴布衣連忙道:“陛下放心,伏羲宮雖然是隱世門派,但是也和外界打交道,東荒有一個世代與伏羲宮交好的門派,名為無極宗,前段時間臣已讓弑送了封信過去,以伏羲宮與無極宗的交情,應該會派一些人過來。”
“那太好了!”楚君麟大喜,“如果無極宗來人,定要告知朕,朕要親自招待。”
“是。”
有這樣一個仙門,楚君麟心中可是升起了收服的念頭,隻是現在人還沒到,為時尚早,所以才會說親自接待,就是想親自問一問,若是能將這樣的仙門歸到靖國,那對靖國簡直是太有益處了。
崇政院幾人都有事情,就連蕭何,最後還說了祭祖的事情。
因為按照慣例,年關時,君王應率領宗室與群臣到宗廟祭祀先祖,這件事情已經在準備了,蕭何這時提起,也是提醒楚君麟到時不要閉關誤了時間。
楚君麟鄭重地點了點頭,隨即看向張良:“策天府最近如何?”
張良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卻統管靖國軍方大事,像白起、李績和嶽風,更多的是處理好個自己部軍的事情,而張良,則要從中協調,還要和崇政院、六部的溝通都由他去完成,雖然名義上策天府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張良已經隱隱成為策天府的話事人了。
這個變化,楚君麟也注意到了,不過沒有說什麽,隻要是良性的,順其自然便是。
張良作了一揖,說:“陛下,臣有三件事要奏。”
楚君麟文言眉毛微微一挑,看來張良是有備而來啊。
“說吧,哪三件事?”
“其一,由於我國功爵製在西四郡的頒布,四郡許多百姓參軍熱情高漲,如今兵部預備兵源已達十數萬,而且,這個數字還會越來越多,臣建議,是否擴充三軍規製,或者再建新軍?”
西四郡,就是原來的大宛國。
原來大宛國能參軍的,全都是貴族子弟,貴族子弟也都以參軍為榮,尋常百姓是沒有這個資格的,最多隻能作為大宛軍的運糧兵或者炮灰。
如今功爵製在西四郡頒布,西四郡的百姓自然是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自己躋身貴族行列,所以報名參軍的人,是蜂擁而至。
要不是前幾個月正好是秋耕時節,大家夥都沒時間,但是現在隨著秋耕結束,家家戶戶都有了一個比較穩定的環境,那麽他們當然就想著更好的生活了。
而軍隊,是立功的最好地方。
“長寧軍已經擴充兵員了嗎?”楚君麟問道,他記得長寧軍還隻是二十萬兵馬的。
嶽風立馬站出來說:“迴陛下,長寧軍已經有三十萬兵力了,山陽關軍營數量有限,也無法再容納更多的士卒。”
“陛下,如今我國有許多工程要完成,農耕也需要大量人手,且無戰事,臣以為,建軍一事,暫且放下,待我國各方穩定下來之後,再行建軍之事。”蕭何說道。
他也是從整個靖國的方向去思考,若是那麽多原本務農的男丁,轉為變成了正規士卒,此消彼長之下,農耕上肯定會有壓力,再加上這一兩年靖國應該都不會再興戰事,建新軍實在沒有必要。
南士廉等崇政院等人亦是同等想法,一口吃不了胖子,靖國發展軍事實力這沒錯,但不能因噎廢食了。
張良本也沒想過楚君麟答應,將這事提出來,隻是讓楚君麟來決議罷了。
他如今不過二十五歲,卻權傾策天府,甚至整個朝野,難免引起其他人的記恨,所以,他不能再表現得那麽獨斷專行,否則,即便陛下相信他,他也百口難辯。
楚君麟聽了眾人的意見之後,最終拍板:“暫時不建新軍,但是兵源不能沒有,兵部就預留十五萬預備兵吧,達到這個數字之後,就暫停招兵。”
他是打算過兩年之後東出的,所以他的這個決策可以說是最適合靖國現在的情況。
張良點了點頭,又說道:“第二件事,臣收到消息,一個多月前,南方的八大蠻荒部落為了爭奪大首領一位,大打出手,如今我國西境已定,北線是山脈橫亙,東線有山陽雄關,唯獨南麵還有蠻荒部落是個不穩定因素,臣以為,不如趁南方內亂,派大軍鎮壓之,一來消除我國南部隱患,二來可以收獲一大片疆土,還有無數藥材。”
要說南方蠻荒之地什麽最多,當數藥材。
靖國往年為了購買藥材,所花費之巨,不可想象,如果真的能夠將這裏占領下來,那的確甚好。
在場眾人都陷入了沉思,就連崇政院等人,也在思量這件事對靖國的益弊。
“陛下,臣複議。”第一個讚同的,竟是楚成熹,“南方蠻荒,我國之所以一直沒有占領,就是八大部落十分團結,我軍雖可以強行攻破,卻也代價極大,如今八大部落內亂,正是我靖國拓疆開土的好時機!”
楚成熹說這話的時候,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若隱若現的戰意,當初他也是率軍深入大宛的一軍統將,即便年紀大了,這份血性、魄力和衝勁,依舊不減!
這讓眾人對他紛紛側目,老將雖老,但心為老啊!
聽到這個,楚君麟就不由歎了口氣:“這個朕自然知曉,可是陣法師何其稀有,別說世俗界了,就是仙門中,都是鳳毛麟角。”
說到這事他就頭痛,晉升王朝需要的九座聚運壇,需要特殊陣法連接起來,這種陣法可不像李績擺的軍陣,擺好陣型,開啟乾坤無極陣盤就行了,而是需要一定修為的陣法師才能勝任。
而賴布衣作為堪輿師,他略通一些陣法,楚君麟不得已才讓賴布衣去負責,還讓李績去協助,但是聚運壇的陣法何其複雜,他們倆也是實在沒辦法,才說出了自己的建議。
賴布衣連忙道:“陛下放心,伏羲宮雖然是隱世門派,但是也和外界打交道,東荒有一個世代與伏羲宮交好的門派,名為無極宗,前段時間臣已讓弑送了封信過去,以伏羲宮與無極宗的交情,應該會派一些人過來。”
“那太好了!”楚君麟大喜,“如果無極宗來人,定要告知朕,朕要親自招待。”
“是。”
有這樣一個仙門,楚君麟心中可是升起了收服的念頭,隻是現在人還沒到,為時尚早,所以才會說親自接待,就是想親自問一問,若是能將這樣的仙門歸到靖國,那對靖國簡直是太有益處了。
崇政院幾人都有事情,就連蕭何,最後還說了祭祖的事情。
因為按照慣例,年關時,君王應率領宗室與群臣到宗廟祭祀先祖,這件事情已經在準備了,蕭何這時提起,也是提醒楚君麟到時不要閉關誤了時間。
楚君麟鄭重地點了點頭,隨即看向張良:“策天府最近如何?”
張良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卻統管靖國軍方大事,像白起、李績和嶽風,更多的是處理好個自己部軍的事情,而張良,則要從中協調,還要和崇政院、六部的溝通都由他去完成,雖然名義上策天府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張良已經隱隱成為策天府的話事人了。
這個變化,楚君麟也注意到了,不過沒有說什麽,隻要是良性的,順其自然便是。
張良作了一揖,說:“陛下,臣有三件事要奏。”
楚君麟文言眉毛微微一挑,看來張良是有備而來啊。
“說吧,哪三件事?”
“其一,由於我國功爵製在西四郡的頒布,四郡許多百姓參軍熱情高漲,如今兵部預備兵源已達十數萬,而且,這個數字還會越來越多,臣建議,是否擴充三軍規製,或者再建新軍?”
西四郡,就是原來的大宛國。
原來大宛國能參軍的,全都是貴族子弟,貴族子弟也都以參軍為榮,尋常百姓是沒有這個資格的,最多隻能作為大宛軍的運糧兵或者炮灰。
如今功爵製在西四郡頒布,西四郡的百姓自然是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自己躋身貴族行列,所以報名參軍的人,是蜂擁而至。
要不是前幾個月正好是秋耕時節,大家夥都沒時間,但是現在隨著秋耕結束,家家戶戶都有了一個比較穩定的環境,那麽他們當然就想著更好的生活了。
而軍隊,是立功的最好地方。
“長寧軍已經擴充兵員了嗎?”楚君麟問道,他記得長寧軍還隻是二十萬兵馬的。
嶽風立馬站出來說:“迴陛下,長寧軍已經有三十萬兵力了,山陽關軍營數量有限,也無法再容納更多的士卒。”
“陛下,如今我國有許多工程要完成,農耕也需要大量人手,且無戰事,臣以為,建軍一事,暫且放下,待我國各方穩定下來之後,再行建軍之事。”蕭何說道。
他也是從整個靖國的方向去思考,若是那麽多原本務農的男丁,轉為變成了正規士卒,此消彼長之下,農耕上肯定會有壓力,再加上這一兩年靖國應該都不會再興戰事,建新軍實在沒有必要。
南士廉等崇政院等人亦是同等想法,一口吃不了胖子,靖國發展軍事實力這沒錯,但不能因噎廢食了。
張良本也沒想過楚君麟答應,將這事提出來,隻是讓楚君麟來決議罷了。
他如今不過二十五歲,卻權傾策天府,甚至整個朝野,難免引起其他人的記恨,所以,他不能再表現得那麽獨斷專行,否則,即便陛下相信他,他也百口難辯。
楚君麟聽了眾人的意見之後,最終拍板:“暫時不建新軍,但是兵源不能沒有,兵部就預留十五萬預備兵吧,達到這個數字之後,就暫停招兵。”
他是打算過兩年之後東出的,所以他的這個決策可以說是最適合靖國現在的情況。
張良點了點頭,又說道:“第二件事,臣收到消息,一個多月前,南方的八大蠻荒部落為了爭奪大首領一位,大打出手,如今我國西境已定,北線是山脈橫亙,東線有山陽雄關,唯獨南麵還有蠻荒部落是個不穩定因素,臣以為,不如趁南方內亂,派大軍鎮壓之,一來消除我國南部隱患,二來可以收獲一大片疆土,還有無數藥材。”
要說南方蠻荒之地什麽最多,當數藥材。
靖國往年為了購買藥材,所花費之巨,不可想象,如果真的能夠將這裏占領下來,那的確甚好。
在場眾人都陷入了沉思,就連崇政院等人,也在思量這件事對靖國的益弊。
“陛下,臣複議。”第一個讚同的,竟是楚成熹,“南方蠻荒,我國之所以一直沒有占領,就是八大部落十分團結,我軍雖可以強行攻破,卻也代價極大,如今八大部落內亂,正是我靖國拓疆開土的好時機!”
楚成熹說這話的時候,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若隱若現的戰意,當初他也是率軍深入大宛的一軍統將,即便年紀大了,這份血性、魄力和衝勁,依舊不減!
這讓眾人對他紛紛側目,老將雖老,但心為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