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楚君麟來到禦書房的時候,禦書房裏已經站有十數人了。
崇政院、策天府還有六部,幾乎朝廷所有重臣,加上中書侍郎王交,都聚集在這間小小禦書房裏,要不是禦書房足夠大,還真容不下這麽多人。
一番見禮過後,楚君麟在人群中看到了一個意外的身影。
“大宗長,您老人家怎麽來了?”楚君麟連忙從龍椅上站起來,隨後讓林小東賜座。
人群中一個身穿華衣,手駐拐杖的白發老者,顫顫巍巍地在林小東的攙扶下,坐了下來。
“老夫沒有得到陛下的宣召就來了,陛下不會怪罪老夫吧。”老者笑吟吟地說道。
楚君麟連忙說:“大宗長說笑了,大宗長掌管宗廟,又是我楚氏一族的族長,什麽時候想迴都,便什麽時候迴來就是。”
大宗長,顧名思義,乃是靖國皇族的族長,平日裏就在宗廟裏待著,甚少出現在紫禦城中,這麽些年來,隻有楚君麟登基那一天才迴來看了看,不到一天又迴了宗廟。
雖說大宗長在靖國並不擔任任何一個職位,但是地位特殊,這次突然找上蕭何,讓蕭何帶他一同進來。
蕭何哪有推辭的理由,於是便一起跟了進來。
對於大宗長這個不速之客,楚君麟談不上討厭,但也絕對算不上歡迎。
在信王叛亂的時候,以大宗長為首的宗族,竟然選擇了袖手旁觀,事後得知信王死了的時候,更是有不少人跳出來指責楚君麟不顧血脈親情,氣得楚君麟差點揮刀斬向自己的宗族。
好在他忍住了,但是後來清洗官場的時候,把楚氏皇族的族人從頭到腳全擼了,然後把他們打發迴宗廟了。
所以如今靖國的朝堂上,一個都看不見楚氏皇族的族人,就是這個原因。
“五天了,看來諸位是已經將大宛的事情都討論好了?”楚君麟看著眾人道。
蕭何作為崇政院國士,隱隱已經成為百官之首了,托著一份奏章,上前說道:“迴陛下,這是我等商議好的方法,請陛下禦覽。”
“朕看看。”
楚君麟打開奏章,第一條說的就是靖國劃分方案,按照蕭何他們的劃分,整個靖國分為九郡,其中紫禦城以及周圍十餘城組成王畿之地,其餘八郡中,大宛和靖國各有四郡,靖國這邊是廣濟郡、信陽郡、東林郡、尹水郡。
而大宛那邊,則設陽山郡、平棠郡、奉郡和閬郡四郡,自此,大宛正式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每一郡的劃分都是依據山川河流為線,轄下基本都有二十餘城,這樣一來,郡守的權利就非常大了。
第二條則是每個郡的郡守名單,楚君麟粗略看了一看,都是些年紀較大,在朝堂上功績不錯的老臣了,大致都沒什麽問題,不過廣濟郡和信陽郡的後麵,還有兩個後補名額。
本來蕭何他們還想著,要不要將魏巍和陸長安這兩個陛下極為看重的年輕人直接推上郡守的位置,但是最終還是寫成了後補名單,沒有直接下決定。
楚君麟也知道眾臣的顧慮,畢竟兩人才剛冒頭,固然有能力,但是經驗還不足,一郡郡守,那可是封疆大吏,兩人恐怕還壓不住手底下二十多個城主。
想了想,楚君麟便下了決定:“陸長安和魏巍的任用暫時不升,先將兩人從代城主轉為城主吧。”
“至於其他人選,朕看了,都很合適,就這麽……”
“陛下!”話沒說完,大宗長忽然出聲打斷了楚君麟,“老夫有話要說。”
楚君麟雙眉微蹙,問:“大宗長有話不妨直說。”
大宗長重重用拐杖在地板砸了一砸,雙手撐著拐杖說:“陛下,靖國乃楚姓的靖國,可如今靖國朝堂上,哪裏還有我楚姓族人啊!”
楚君麟雙眉都要皺成一個“川”字了:“大宗長認為該如何?”
“這八郡郡守,楚氏族人,要一半!”
在場所有人臉色微微一變,好大口氣啊!
楚君麟亦是臉色一沉,說:“大宗長,八郡郡守有多重要,你可知道?”
“老夫還沒老糊塗了,正是因為知道重要,所以才有此請求。”大宗長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說,“陛下啊,楚姓族人,始終是對陛下最忠誠的,你若是棄而不用,凡將這麽重要的位置給了一些外人,後患無窮啊!”
蕭何、顧瀾等人臉色都陰沉了下來,白起這種外來客,更是冷眼相待,要不是顧忌場合和大宗長的身份,估計在場不少人都想揍這老匹夫一頓了。
楚君麟抑製住心中的怒火,說:“大宗長這話,朕就不理解了,當初信王叛亂時,宗族聽之任之,難道這就是大宗長所說的對朕忠誠?”
這話著實誅心了,大宗長臉色是青一陣白一陣,這事他們做的的確不地道,但是就這麽放棄四郡郡守,那是不可能的!
“對於這事,老夫已經說過,當初陛下還隻是太子,宗族有自己的原則。”
“宗族的原則?”楚君麟嚴重冷芒一閃,“宗族的原則就是收受信王好處,然後作壁上觀嗎?”
“你!”
被楚君麟道破隱秘,大宗長惱羞成怒,抬起拐杖,指著楚君麟,老臉漲得通紅:“豎子!”
既然都說到這裏了,楚君麟也幹脆撕破臉皮了:“大宗長,請你迴去告訴楚氏的族人,靖國軍功爵製已經頒布,作為皇族,楚氏原有的封爵可以保留,但是封地全都要交出來,限期三個月,否則休怪朕不顧血脈親情!”
這個決定,楚君麟早就想要做了,原本還想著慢慢來,沒想到宗族竟然還想要染指郡守的位置,那是楚君麟決不能忍受的。
如果楚氏族人有能力的話,楚君麟不介意讓他們擔任一些合適的職位,但是這群人,吃喝玩樂,樣樣齊全,正事卻都一竅不通還狂妄自大,儼然已經成了靖國的蛀蟲,不斷地吸著靖國的血,若不處理,遲早有一天定會讓靖國重蹈大宛的覆轍。
什麽血脈親情,什麽宗族之義,早已經淡了,既然這些人不仁義,那楚君麟也不介意把屠刀揮向他們!
崇政院、策天府還有六部,幾乎朝廷所有重臣,加上中書侍郎王交,都聚集在這間小小禦書房裏,要不是禦書房足夠大,還真容不下這麽多人。
一番見禮過後,楚君麟在人群中看到了一個意外的身影。
“大宗長,您老人家怎麽來了?”楚君麟連忙從龍椅上站起來,隨後讓林小東賜座。
人群中一個身穿華衣,手駐拐杖的白發老者,顫顫巍巍地在林小東的攙扶下,坐了下來。
“老夫沒有得到陛下的宣召就來了,陛下不會怪罪老夫吧。”老者笑吟吟地說道。
楚君麟連忙說:“大宗長說笑了,大宗長掌管宗廟,又是我楚氏一族的族長,什麽時候想迴都,便什麽時候迴來就是。”
大宗長,顧名思義,乃是靖國皇族的族長,平日裏就在宗廟裏待著,甚少出現在紫禦城中,這麽些年來,隻有楚君麟登基那一天才迴來看了看,不到一天又迴了宗廟。
雖說大宗長在靖國並不擔任任何一個職位,但是地位特殊,這次突然找上蕭何,讓蕭何帶他一同進來。
蕭何哪有推辭的理由,於是便一起跟了進來。
對於大宗長這個不速之客,楚君麟談不上討厭,但也絕對算不上歡迎。
在信王叛亂的時候,以大宗長為首的宗族,竟然選擇了袖手旁觀,事後得知信王死了的時候,更是有不少人跳出來指責楚君麟不顧血脈親情,氣得楚君麟差點揮刀斬向自己的宗族。
好在他忍住了,但是後來清洗官場的時候,把楚氏皇族的族人從頭到腳全擼了,然後把他們打發迴宗廟了。
所以如今靖國的朝堂上,一個都看不見楚氏皇族的族人,就是這個原因。
“五天了,看來諸位是已經將大宛的事情都討論好了?”楚君麟看著眾人道。
蕭何作為崇政院國士,隱隱已經成為百官之首了,托著一份奏章,上前說道:“迴陛下,這是我等商議好的方法,請陛下禦覽。”
“朕看看。”
楚君麟打開奏章,第一條說的就是靖國劃分方案,按照蕭何他們的劃分,整個靖國分為九郡,其中紫禦城以及周圍十餘城組成王畿之地,其餘八郡中,大宛和靖國各有四郡,靖國這邊是廣濟郡、信陽郡、東林郡、尹水郡。
而大宛那邊,則設陽山郡、平棠郡、奉郡和閬郡四郡,自此,大宛正式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每一郡的劃分都是依據山川河流為線,轄下基本都有二十餘城,這樣一來,郡守的權利就非常大了。
第二條則是每個郡的郡守名單,楚君麟粗略看了一看,都是些年紀較大,在朝堂上功績不錯的老臣了,大致都沒什麽問題,不過廣濟郡和信陽郡的後麵,還有兩個後補名額。
本來蕭何他們還想著,要不要將魏巍和陸長安這兩個陛下極為看重的年輕人直接推上郡守的位置,但是最終還是寫成了後補名單,沒有直接下決定。
楚君麟也知道眾臣的顧慮,畢竟兩人才剛冒頭,固然有能力,但是經驗還不足,一郡郡守,那可是封疆大吏,兩人恐怕還壓不住手底下二十多個城主。
想了想,楚君麟便下了決定:“陸長安和魏巍的任用暫時不升,先將兩人從代城主轉為城主吧。”
“至於其他人選,朕看了,都很合適,就這麽……”
“陛下!”話沒說完,大宗長忽然出聲打斷了楚君麟,“老夫有話要說。”
楚君麟雙眉微蹙,問:“大宗長有話不妨直說。”
大宗長重重用拐杖在地板砸了一砸,雙手撐著拐杖說:“陛下,靖國乃楚姓的靖國,可如今靖國朝堂上,哪裏還有我楚姓族人啊!”
楚君麟雙眉都要皺成一個“川”字了:“大宗長認為該如何?”
“這八郡郡守,楚氏族人,要一半!”
在場所有人臉色微微一變,好大口氣啊!
楚君麟亦是臉色一沉,說:“大宗長,八郡郡守有多重要,你可知道?”
“老夫還沒老糊塗了,正是因為知道重要,所以才有此請求。”大宗長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說,“陛下啊,楚姓族人,始終是對陛下最忠誠的,你若是棄而不用,凡將這麽重要的位置給了一些外人,後患無窮啊!”
蕭何、顧瀾等人臉色都陰沉了下來,白起這種外來客,更是冷眼相待,要不是顧忌場合和大宗長的身份,估計在場不少人都想揍這老匹夫一頓了。
楚君麟抑製住心中的怒火,說:“大宗長這話,朕就不理解了,當初信王叛亂時,宗族聽之任之,難道這就是大宗長所說的對朕忠誠?”
這話著實誅心了,大宗長臉色是青一陣白一陣,這事他們做的的確不地道,但是就這麽放棄四郡郡守,那是不可能的!
“對於這事,老夫已經說過,當初陛下還隻是太子,宗族有自己的原則。”
“宗族的原則?”楚君麟嚴重冷芒一閃,“宗族的原則就是收受信王好處,然後作壁上觀嗎?”
“你!”
被楚君麟道破隱秘,大宗長惱羞成怒,抬起拐杖,指著楚君麟,老臉漲得通紅:“豎子!”
既然都說到這裏了,楚君麟也幹脆撕破臉皮了:“大宗長,請你迴去告訴楚氏的族人,靖國軍功爵製已經頒布,作為皇族,楚氏原有的封爵可以保留,但是封地全都要交出來,限期三個月,否則休怪朕不顧血脈親情!”
這個決定,楚君麟早就想要做了,原本還想著慢慢來,沒想到宗族竟然還想要染指郡守的位置,那是楚君麟決不能忍受的。
如果楚氏族人有能力的話,楚君麟不介意讓他們擔任一些合適的職位,但是這群人,吃喝玩樂,樣樣齊全,正事卻都一竅不通還狂妄自大,儼然已經成了靖國的蛀蟲,不斷地吸著靖國的血,若不處理,遲早有一天定會讓靖國重蹈大宛的覆轍。
什麽血脈親情,什麽宗族之義,早已經淡了,既然這些人不仁義,那楚君麟也不介意把屠刀揮向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