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化解矛盾
三國之我徒弟都是大佬 作者:磐石即蒲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守城士兵自然是把呂玲琦這個命令傳達了下去,而關羽在聽到這一命令以後,則是勃然大怒:“小小的黃毛丫頭竟然敢阻攔某家去路。”
而關羽身後的那些士兵,全都是關羽一手提攜出來的親兵,眼看著現在自己的主將受到刁難,這些士兵自然是氣憤填膺。
眼看著雙方之間即將爆發衝突,一場大戰必不可免的時候,城門前突然傳來了一聲輕笑:“原來是關將軍,轉眼之間咱們已經是許久未見,今日關將軍來到豫州本是好事,為何要如此大動肝火?”
在場的所有人定睛一看,發現來的不是別人,正是葉徽。
而葉徽現在的裝扮已經和之前有很大不同,他身上穿著一件白色長袍,手中拿著一把七彩羽扇,大有一副超然出世的境界。
而諸葛亮在看到葉徽以後立刻翻身下馬,恭恭敬敬的請安:“弟子孔明拜見老師!”
葉徽笑了笑:“不愧是皇叔手下的軍師,現在比起以前倒是更添幾分穩重。”
諸葛亮被誇了一句,滿臉通紅:“老師實在是謬讚了,比起老師,弟子還有許多欠缺。”
“好了,孔明是我的弟子,關將軍是我的舊友,不必阻攔,之前也怪我沒有說清楚,我也是剛剛才推算出關將軍也一同來到了豫州,這才出來迎接。”
葉徽這番話說的倒是沒有什麽問題,可是關羽卻撇了他一眼,十分輕蔑的冷哼了一聲。
其實這倒也正常,畢竟關羽本身就十分狂妄。
本身作為三國之中最頂尖的名將,他就有狂妄的資本,隻可惜狂妄的一生最後也是死於自己的這一性格。
在葉徽眼中關羽也不過就是一介武夫,而且自己也知道他是什麽脾氣,不必和他過多計較。
“好了,既然你們已經來了,那就和我一起去書院坐坐吧。”
葉徽隨後把他們帶到了書院。
關羽看不起讀書人,認為他們最多也就是動動筆杆子,實際上對於天下大事並沒有什麽幫助,葉徽也沒有和他過多計較,隻是吩咐身邊的仆人先安排關羽找一個住處。
而諸葛亮則是不同,自從見到葉徽以後就一直是恭恭敬敬,尤其是看到書院現在的規模,更加是十分驚訝。
“倘若我沒有追隨皇叔的話,現在一定要迴到老師身邊,在這裏做一個不問世事的教書先生。”
聽了這句話,葉徽笑了笑:“你號臥龍先生,又怎麽可能甘心做這池中之物呢?你誌向於天下,這一點我是清楚的,這次讓你前來,知道是什麽事嗎?”
“先生在給學生的書信上說是身體抱恙,可在學生看來,先生鼎盛春秋,定然不會是因為身體原因,所以學生感覺先生可能是招學生前往豫州議事,隻是這具體什麽事,學生卻不太敢確定。”
“你不妨大膽的猜猜,這裏隻有你我師徒二人,不必如此拘束。”
“在學生看來,先生很可能是因為目前荊州的境遇之危急,所以才詔學生前來吧。”
葉徽滿意的點了點頭:“我這些弟子之中腦子轉的最快的就是你,既然知道了來意,那這次有沒有給為師帶來什麽消息?”
聽到這句話,諸葛亮有些犯了難,一時語塞,不知道應該說什麽。
葉徽看到他這副吞吞吐吐的模樣不由得笑了笑:“現在在劉皇叔手下任職,難道連老師都信不過了?”
“並非是信不過老師,隻是現今情況複雜,實在不知道應該怎麽和老師說,而且有些大事尚未敲定,現在說的話未免有些太早了。”
“尚未敲定的大事應該是劉備和孫權的合作事宜吧。”
聽到這句話,諸葛亮頓時愣了一下,隨後又釋然的笑了笑:“我忘了老師精通卜算,天下大事又怎麽瞞得過老師呢,沒錯,正是此事。”
“你現在的想法就是既想要促成孫劉聯盟,又不希望聯盟促成以後,荊州落於下風,畢竟這荊州孫權早已垂涎已久,而且荊州和江東的實力實在是難以匹敵,一旦合作,你們必然處於弱勢,對吧?”
諸葛亮長常出了一口氣:“沒錯,學生近來也常常為此事憂慮,現在在荊州,劉皇叔和趙雲將軍主張合作,關張二位將軍則是表示反對,學生現在是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說起來這件事難以促成也和葉徽有關係,按照原本的曆史進程,應該是劉備和孫尚香結親。
如此一來,孫劉兩家結成了親家,這結盟之事自然是水到渠成。
可是因為葉徽的出現導致孫尚香來到了他的身邊,現在任憑他如何勸說,孫尚香都不肯迴江東,要說劉備和孫尚香結親之事那更是無稽之談。
一來是因為這結盟時間因為葉徽的影響而提前。
二來也是因為孫尚香現在隻對葉徽傾心,劉備和她年齡相差足有三十歲,孫尚香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所以現在如果孫劉兩家真的要結盟的話,可能就意味著荊州將要被吞並。
而如此一來葉徽就算是擾亂曆史發展了。
到時候係統說不定要怎麽對付他。
這就是他這次把諸葛亮詔到豫州的原因。
講完了目前的近況以後,諸葛亮也是滿臉憂慮:“現在學生實在是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此事,每日都為此事焦頭爛額,今天見到先生,希望先生能夠點撥一二。”
葉徽笑了笑:“不必為此事憂慮,我已經想好應對之策了。”
“荊州雖然麵積不大,可是卻占據顯要之地,劉皇叔固守荊州,就像是扼住了曹操和孫權的咽喉,這一點對於荊州來說還是有著頗多益處的。”
“而你們現在想要聯盟,接下來所需要麵對的自然是江東的勢力,你現在所憂慮的無非就是荊州勢微,到時候怕被孫權占據先機。”
“所以這次我已經為你準備好了應對之策,等一會你親自去找呂玲琦,到時候她自然會把應對之策教給你,迴去休養一些時日,就可以籌劃結盟之事了。”
而關羽身後的那些士兵,全都是關羽一手提攜出來的親兵,眼看著現在自己的主將受到刁難,這些士兵自然是氣憤填膺。
眼看著雙方之間即將爆發衝突,一場大戰必不可免的時候,城門前突然傳來了一聲輕笑:“原來是關將軍,轉眼之間咱們已經是許久未見,今日關將軍來到豫州本是好事,為何要如此大動肝火?”
在場的所有人定睛一看,發現來的不是別人,正是葉徽。
而葉徽現在的裝扮已經和之前有很大不同,他身上穿著一件白色長袍,手中拿著一把七彩羽扇,大有一副超然出世的境界。
而諸葛亮在看到葉徽以後立刻翻身下馬,恭恭敬敬的請安:“弟子孔明拜見老師!”
葉徽笑了笑:“不愧是皇叔手下的軍師,現在比起以前倒是更添幾分穩重。”
諸葛亮被誇了一句,滿臉通紅:“老師實在是謬讚了,比起老師,弟子還有許多欠缺。”
“好了,孔明是我的弟子,關將軍是我的舊友,不必阻攔,之前也怪我沒有說清楚,我也是剛剛才推算出關將軍也一同來到了豫州,這才出來迎接。”
葉徽這番話說的倒是沒有什麽問題,可是關羽卻撇了他一眼,十分輕蔑的冷哼了一聲。
其實這倒也正常,畢竟關羽本身就十分狂妄。
本身作為三國之中最頂尖的名將,他就有狂妄的資本,隻可惜狂妄的一生最後也是死於自己的這一性格。
在葉徽眼中關羽也不過就是一介武夫,而且自己也知道他是什麽脾氣,不必和他過多計較。
“好了,既然你們已經來了,那就和我一起去書院坐坐吧。”
葉徽隨後把他們帶到了書院。
關羽看不起讀書人,認為他們最多也就是動動筆杆子,實際上對於天下大事並沒有什麽幫助,葉徽也沒有和他過多計較,隻是吩咐身邊的仆人先安排關羽找一個住處。
而諸葛亮則是不同,自從見到葉徽以後就一直是恭恭敬敬,尤其是看到書院現在的規模,更加是十分驚訝。
“倘若我沒有追隨皇叔的話,現在一定要迴到老師身邊,在這裏做一個不問世事的教書先生。”
聽了這句話,葉徽笑了笑:“你號臥龍先生,又怎麽可能甘心做這池中之物呢?你誌向於天下,這一點我是清楚的,這次讓你前來,知道是什麽事嗎?”
“先生在給學生的書信上說是身體抱恙,可在學生看來,先生鼎盛春秋,定然不會是因為身體原因,所以學生感覺先生可能是招學生前往豫州議事,隻是這具體什麽事,學生卻不太敢確定。”
“你不妨大膽的猜猜,這裏隻有你我師徒二人,不必如此拘束。”
“在學生看來,先生很可能是因為目前荊州的境遇之危急,所以才詔學生前來吧。”
葉徽滿意的點了點頭:“我這些弟子之中腦子轉的最快的就是你,既然知道了來意,那這次有沒有給為師帶來什麽消息?”
聽到這句話,諸葛亮有些犯了難,一時語塞,不知道應該說什麽。
葉徽看到他這副吞吞吐吐的模樣不由得笑了笑:“現在在劉皇叔手下任職,難道連老師都信不過了?”
“並非是信不過老師,隻是現今情況複雜,實在不知道應該怎麽和老師說,而且有些大事尚未敲定,現在說的話未免有些太早了。”
“尚未敲定的大事應該是劉備和孫權的合作事宜吧。”
聽到這句話,諸葛亮頓時愣了一下,隨後又釋然的笑了笑:“我忘了老師精通卜算,天下大事又怎麽瞞得過老師呢,沒錯,正是此事。”
“你現在的想法就是既想要促成孫劉聯盟,又不希望聯盟促成以後,荊州落於下風,畢竟這荊州孫權早已垂涎已久,而且荊州和江東的實力實在是難以匹敵,一旦合作,你們必然處於弱勢,對吧?”
諸葛亮長常出了一口氣:“沒錯,學生近來也常常為此事憂慮,現在在荊州,劉皇叔和趙雲將軍主張合作,關張二位將軍則是表示反對,學生現在是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說起來這件事難以促成也和葉徽有關係,按照原本的曆史進程,應該是劉備和孫尚香結親。
如此一來,孫劉兩家結成了親家,這結盟之事自然是水到渠成。
可是因為葉徽的出現導致孫尚香來到了他的身邊,現在任憑他如何勸說,孫尚香都不肯迴江東,要說劉備和孫尚香結親之事那更是無稽之談。
一來是因為這結盟時間因為葉徽的影響而提前。
二來也是因為孫尚香現在隻對葉徽傾心,劉備和她年齡相差足有三十歲,孫尚香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所以現在如果孫劉兩家真的要結盟的話,可能就意味著荊州將要被吞並。
而如此一來葉徽就算是擾亂曆史發展了。
到時候係統說不定要怎麽對付他。
這就是他這次把諸葛亮詔到豫州的原因。
講完了目前的近況以後,諸葛亮也是滿臉憂慮:“現在學生實在是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此事,每日都為此事焦頭爛額,今天見到先生,希望先生能夠點撥一二。”
葉徽笑了笑:“不必為此事憂慮,我已經想好應對之策了。”
“荊州雖然麵積不大,可是卻占據顯要之地,劉皇叔固守荊州,就像是扼住了曹操和孫權的咽喉,這一點對於荊州來說還是有著頗多益處的。”
“而你們現在想要聯盟,接下來所需要麵對的自然是江東的勢力,你現在所憂慮的無非就是荊州勢微,到時候怕被孫權占據先機。”
“所以這次我已經為你準備好了應對之策,等一會你親自去找呂玲琦,到時候她自然會把應對之策教給你,迴去休養一些時日,就可以籌劃結盟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