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細雨綿綿落下。
那座能清楚俯瞰劍廬的山巔之上。
青衣年輕人辭鄉,收迴視線,轉過身去。
不遠處。
一襲儒衫憑空出現,緩步上山。
行走在細雨蒙蒙中,卻是滴雨不沾身。
青衣年輕人辭鄉,不由得感到頭疼。
他暗暗道:“這家夥的臭脾氣還是沒改!”
齊夫子在那些外鄉人進入小鎮時,就製定了規矩。
進入小鎮的外鄉人,可以隨意取走小鎮裏的任何機緣。
譬如,你可以用以物換物的法子去和小鎮居民換取機緣,也可以憑借自身找到那些外鄉人無主的機緣……
唯獨,不能傷害小鎮居民。
而這位青衣年輕人辭鄉,很是膽大,不僅一次去蠱惑人心傷人害人。
這無疑觸碰到了齊夫子的底線。
以至於,齊夫子親自找上了他,想要跟他講一講一些很有必要的道理。
不論你聽不聽,都得接下!
齊夫子縮地成寸,已然至辭鄉身旁,儒衫飄逸,雙手負後,隨和儒雅。
齊夫子俯瞰而去,靜靜看著劍廬那邊。
辭鄉順著他的目光,瞟了一眼山穀裏那座劍廬。
在細雨之中,隻剩下灰蒙蒙一片。
齊夫子沉默不語。
辭鄉卻有些遭不住了。
他想了想,說道:“要殺要剮,你倒是出個聲,怪嚇人的!”
齊夫子扭頭看了一眼這位老朋友,輕聲笑了,“原來你也有怕的時候?”
青衣年輕人辭鄉頓時臉黑了。
雖說他懷有不少前世的記憶,天生帶有那份躋身十五境的可能。
好似一個生而知之的仙人。
可偏偏,前世的術法戰力,卻是半點沒有。
處於半夢半醒之間。
這一世得戰力修為,苦修數百年,走得異常順利,也已躋身十三境巔峰。
可偏偏,傲氣淩雲的他,卻不像前世那樣,從無敗績。
至少,至今為止,他還是敗過兩次。
這兩次皆輸過的眼前這位姓齊的讀書人。
一次是在登天長城。
百無聊賴尋樂子的青衣年輕人辭鄉,旁觀姓齊的練劍。
那時候還是以臭脾氣出名的齊夫子,直接逮住了趴在牆頭的辭鄉。
齊夫子遞了好幾劍,手下留情了。
辭鄉挨了好幾劍,狼狽逃竄
第二次,是齊夫子離開登天長城,來到妖族腹地。
齊夫子一人一劍,包圍了十二頭大妖,正欲全力遞劍。
而很不巧,受老友所托來救妖的辭鄉。
又遇到了當年那個姓齊的讀書人。
然後的然後。
有個讀書人,拎著一把仙劍,追著一襲青衣,橫穿了妖族腹地。
自此,青衣年輕人辭鄉對這位齊夫子有了很大的心理陰影。
以至於,此刻,消失了三百年的讀書人,就那麽出現在眼前。
雖說姓齊的脾氣改善了很多,就幹站在那邊,一言不發。
可做賊心虛的辭鄉,卻好似心有千斤石,煎熬不安。
青衣年輕人辭鄉,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說道:“破壞規矩是我不對,你就是怎麽辦,我照做!”
齊夫子一臉認真說道:“三百年了,你作死的行為,還是沒變。”
辭鄉訕訕然一笑,“你還是動手吧,大道理我聽不慣。”
齊夫子歎了口氣道:“既然知道是破壞了小鎮的規矩,那麽我給你兩個選擇,在趁我生氣之前,去救活那姓劉的小子,要麽我把你送迴那個冰窟。”
青衣年輕人辭鄉,聽聞冰窟二字,腿都有點軟了。
記憶裏。
在遭天劫地火而亡後,應運而生的青衣年輕人辭鄉,竟遭到天地之力所拘押。
被困於某座冰窟之中數百年,永不見天日,生不如死。
青衣年輕人辭鄉,可不想迴到那個地方。
可偏偏,眼前這姓齊的讀書人,就是當年帶他走出冰窟的恩人。
因此,青衣年輕人辭鄉才對齊夫子,又愛又恨。
辭鄉試探性問了一句,“姓齊的,你那臭脾氣啥時候改的?”
話音剛落。
隻見,齊夫子驟然出手。
一把拎起青衣年輕人,猛然扔了出去,落下山巔。
青衣年輕人辭鄉,在空中高速墜落,罵罵咧咧道:“姓齊的,我跟你沒完!”
解決了劉相逢的這一樁因果後。
齊夫子一步踏出,縮地成寸,去往劍廬那邊。
——
讀書人齊晏,已經帶著保住了性命的劉相逢,由少年陳先和鄭孑領路,去往劉相逢的祖宅子。
李歲目光如炬,直視那個站在劍廬大門旁的中年漢子。
似是在詢問為何不救人?
然而中年漢子卻是拉著那小丫頭,頭也不迴,走向了庭院深處。
李歲想不明白,既然都收留了劉相逢,為何卻又不出手救人?
不看佛麵看僧麵。
論情麵,劉相逢好歹也是你收入劍廬的記名弟子,何至如此無情?
李歲抬頭看去。
有儒士緩緩走來。
雙目之間流溢出一絲溫和。
齊夫子笑著打了聲招唿,示意要不要同行一段山路?
李歲欣然接受。
山間小道蔓延而去,一大一小兩道身影,走在蒙蒙細雨之中。
不知何時,李歲頭頂多出了一把傘。
齊夫子打著傘,笑問:“是不是覺得很失望?”
李歲點了點頭,“明明抬手間就能避免的事,為何要那般顧忌?”
齊夫子一手負手,一手撐著傘,邊走邊說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有八九,追根溯源,哪一件不是不經意而為,如此反複,糟糕的事積累了太多,他們都會陷入自我懷疑,然後再三思慮,覺得有利無害,方才會毫無忌憚而為。”
“當一件事,從你第一眼就能看出其深藏著的惡意,而你能舉手投足之間便能挽救或改變那個注定的結果,可偏偏,你卻有所牽掛,有所想要守護之人事物,那麽你還會毫不猶豫出手,從而惹來一身原必與那無關的禍事?”
李歲沉思片刻,說道:“原來如此,人生道路千千萬,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歸宿,有時候的道路交錯,也隻是彼此之間的過客。”
李歲突然失笑道:“旅人一個,旅遊一場,何必去惹來一身騷?不值得,不值得!”
齊夫子停下腳步,很認真說道:“若世人皆成了觀善而思忖不前之人,這世道就真的沒救了,會很讓人失望的!”
李歲抬起頭來,臉上出現了笑意。
“修行數百年,修得四個字,觀善而從。”
“我知其意,可以是旁觀善意而去刻意遵從善舉,也能是見善人行善事便跟隨模仿,有樣學樣,更可以是看人心善便盲目聽從他人言語……”
“人之善惡,其定義,隻是立場不同,若真較真,誰也說不清對錯。”
“我想要的觀善而從,很俗氣,也很簡單,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
“在這個糟糕的世道裏,去看見那些善意善舉,從而聽從自己內心,留住這些美好!”
齊夫子笑了笑。
“而你,遇到了很多,也留住了很多,這就已經很好了。”
那座能清楚俯瞰劍廬的山巔之上。
青衣年輕人辭鄉,收迴視線,轉過身去。
不遠處。
一襲儒衫憑空出現,緩步上山。
行走在細雨蒙蒙中,卻是滴雨不沾身。
青衣年輕人辭鄉,不由得感到頭疼。
他暗暗道:“這家夥的臭脾氣還是沒改!”
齊夫子在那些外鄉人進入小鎮時,就製定了規矩。
進入小鎮的外鄉人,可以隨意取走小鎮裏的任何機緣。
譬如,你可以用以物換物的法子去和小鎮居民換取機緣,也可以憑借自身找到那些外鄉人無主的機緣……
唯獨,不能傷害小鎮居民。
而這位青衣年輕人辭鄉,很是膽大,不僅一次去蠱惑人心傷人害人。
這無疑觸碰到了齊夫子的底線。
以至於,齊夫子親自找上了他,想要跟他講一講一些很有必要的道理。
不論你聽不聽,都得接下!
齊夫子縮地成寸,已然至辭鄉身旁,儒衫飄逸,雙手負後,隨和儒雅。
齊夫子俯瞰而去,靜靜看著劍廬那邊。
辭鄉順著他的目光,瞟了一眼山穀裏那座劍廬。
在細雨之中,隻剩下灰蒙蒙一片。
齊夫子沉默不語。
辭鄉卻有些遭不住了。
他想了想,說道:“要殺要剮,你倒是出個聲,怪嚇人的!”
齊夫子扭頭看了一眼這位老朋友,輕聲笑了,“原來你也有怕的時候?”
青衣年輕人辭鄉頓時臉黑了。
雖說他懷有不少前世的記憶,天生帶有那份躋身十五境的可能。
好似一個生而知之的仙人。
可偏偏,前世的術法戰力,卻是半點沒有。
處於半夢半醒之間。
這一世得戰力修為,苦修數百年,走得異常順利,也已躋身十三境巔峰。
可偏偏,傲氣淩雲的他,卻不像前世那樣,從無敗績。
至少,至今為止,他還是敗過兩次。
這兩次皆輸過的眼前這位姓齊的讀書人。
一次是在登天長城。
百無聊賴尋樂子的青衣年輕人辭鄉,旁觀姓齊的練劍。
那時候還是以臭脾氣出名的齊夫子,直接逮住了趴在牆頭的辭鄉。
齊夫子遞了好幾劍,手下留情了。
辭鄉挨了好幾劍,狼狽逃竄
第二次,是齊夫子離開登天長城,來到妖族腹地。
齊夫子一人一劍,包圍了十二頭大妖,正欲全力遞劍。
而很不巧,受老友所托來救妖的辭鄉。
又遇到了當年那個姓齊的讀書人。
然後的然後。
有個讀書人,拎著一把仙劍,追著一襲青衣,橫穿了妖族腹地。
自此,青衣年輕人辭鄉對這位齊夫子有了很大的心理陰影。
以至於,此刻,消失了三百年的讀書人,就那麽出現在眼前。
雖說姓齊的脾氣改善了很多,就幹站在那邊,一言不發。
可做賊心虛的辭鄉,卻好似心有千斤石,煎熬不安。
青衣年輕人辭鄉,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說道:“破壞規矩是我不對,你就是怎麽辦,我照做!”
齊夫子一臉認真說道:“三百年了,你作死的行為,還是沒變。”
辭鄉訕訕然一笑,“你還是動手吧,大道理我聽不慣。”
齊夫子歎了口氣道:“既然知道是破壞了小鎮的規矩,那麽我給你兩個選擇,在趁我生氣之前,去救活那姓劉的小子,要麽我把你送迴那個冰窟。”
青衣年輕人辭鄉,聽聞冰窟二字,腿都有點軟了。
記憶裏。
在遭天劫地火而亡後,應運而生的青衣年輕人辭鄉,竟遭到天地之力所拘押。
被困於某座冰窟之中數百年,永不見天日,生不如死。
青衣年輕人辭鄉,可不想迴到那個地方。
可偏偏,眼前這姓齊的讀書人,就是當年帶他走出冰窟的恩人。
因此,青衣年輕人辭鄉才對齊夫子,又愛又恨。
辭鄉試探性問了一句,“姓齊的,你那臭脾氣啥時候改的?”
話音剛落。
隻見,齊夫子驟然出手。
一把拎起青衣年輕人,猛然扔了出去,落下山巔。
青衣年輕人辭鄉,在空中高速墜落,罵罵咧咧道:“姓齊的,我跟你沒完!”
解決了劉相逢的這一樁因果後。
齊夫子一步踏出,縮地成寸,去往劍廬那邊。
——
讀書人齊晏,已經帶著保住了性命的劉相逢,由少年陳先和鄭孑領路,去往劉相逢的祖宅子。
李歲目光如炬,直視那個站在劍廬大門旁的中年漢子。
似是在詢問為何不救人?
然而中年漢子卻是拉著那小丫頭,頭也不迴,走向了庭院深處。
李歲想不明白,既然都收留了劉相逢,為何卻又不出手救人?
不看佛麵看僧麵。
論情麵,劉相逢好歹也是你收入劍廬的記名弟子,何至如此無情?
李歲抬頭看去。
有儒士緩緩走來。
雙目之間流溢出一絲溫和。
齊夫子笑著打了聲招唿,示意要不要同行一段山路?
李歲欣然接受。
山間小道蔓延而去,一大一小兩道身影,走在蒙蒙細雨之中。
不知何時,李歲頭頂多出了一把傘。
齊夫子打著傘,笑問:“是不是覺得很失望?”
李歲點了點頭,“明明抬手間就能避免的事,為何要那般顧忌?”
齊夫子一手負手,一手撐著傘,邊走邊說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有八九,追根溯源,哪一件不是不經意而為,如此反複,糟糕的事積累了太多,他們都會陷入自我懷疑,然後再三思慮,覺得有利無害,方才會毫無忌憚而為。”
“當一件事,從你第一眼就能看出其深藏著的惡意,而你能舉手投足之間便能挽救或改變那個注定的結果,可偏偏,你卻有所牽掛,有所想要守護之人事物,那麽你還會毫不猶豫出手,從而惹來一身原必與那無關的禍事?”
李歲沉思片刻,說道:“原來如此,人生道路千千萬,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歸宿,有時候的道路交錯,也隻是彼此之間的過客。”
李歲突然失笑道:“旅人一個,旅遊一場,何必去惹來一身騷?不值得,不值得!”
齊夫子停下腳步,很認真說道:“若世人皆成了觀善而思忖不前之人,這世道就真的沒救了,會很讓人失望的!”
李歲抬起頭來,臉上出現了笑意。
“修行數百年,修得四個字,觀善而從。”
“我知其意,可以是旁觀善意而去刻意遵從善舉,也能是見善人行善事便跟隨模仿,有樣學樣,更可以是看人心善便盲目聽從他人言語……”
“人之善惡,其定義,隻是立場不同,若真較真,誰也說不清對錯。”
“我想要的觀善而從,很俗氣,也很簡單,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
“在這個糟糕的世道裏,去看見那些善意善舉,從而聽從自己內心,留住這些美好!”
齊夫子笑了笑。
“而你,遇到了很多,也留住了很多,這就已經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