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被楊川坑慘了
功高蓋主被猜忌?我轉投敵營 作者:猛吃八大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彼時,軍中一位智囊,在聽完眾將各自的發言後,忽然笑眯眯地來到大將軍身邊。
隻見他邪魅一笑,忽然附在大將軍耳畔說道:“將軍,這幾日我曾多次派人去齊國境內打聽,據說那楊川為了抵抗聯軍,竟發動了軍民一心的政策。”
“隻是這些糧草供應乃是各城自願消耗,軍中根本沒出一金一銀,如此一來,便影響士紳階層的絕對利益。”
“若大將軍能派出幾名奸細,前往齊國境內,哄騙士紳階層在內部發動反叛,不予前軍糧草,則不久齊軍也會因為糧草供應問題軍心潰散,屆時再與其餘三國群起攻之,大齊必亡矣!”
“呃,此計甚妙,此計甚妙啊!”
有了智囊的提醒,康軍主將連日挑選了十餘名精工細作,直接通過邊線三城混入大康境內,挑唆士紳階層發動了內部動亂。
果不其然,在細作的一番鼓動下,二線作戰城池內的士紳階層們一夜之間忽然聯合起來,在官府周圍發動了一場“起義”。
“哼!爾等蠢民,還一心一意為楊川效力,殊不知此番卻是被那楊川坑慘了!”
“自從軍民一心政策發動開始,爾等又何曾見軍中向我們支付過任何銀兩?原本每年靠糧草供應給朝廷,還能拿到一些財政補貼,可此番軍中卻是實實在在的白嫖!”
一座城池的官府附近,一名士紳階層唾沫橫飛,不斷向同階層人員,以及底層百姓講述著本次政策的利害關係。
“爾等每日那麽辛苦地征集糧草,還要親自送往邊境給那些士卒,可最終換來的是什麽?唯有一身勞苦!”
“若那楊川當真為天下百姓著想,又豈會坐視不管,眼睜睜看著天下百姓空費財力體力而不反哺呢?”
一番激烈的言論果然奏效,其中不少心智不夠成熟的百姓經過這次情緒鼓動,果然站在了士紳階層這邊,一時間前線糧草供應竟中斷了兩日。
聽聞此消息後,楊川勃然大怒,當即決定嚴厲懲罰一下那些士紳階層!
失去了糧餉供應,一線陣地的數萬名官兵也瞬間局促不安起來。
幾日後的清晨,一群士卒與偏將共同聚在新城城門下,希望楊川能出來給他們個說法。
本次率重兵據守新城,因為出征時時間緊迫,楊川也不曾對軍士們進行戰前動員。
因此很多軍士一路上都未曾見過他。
既然彼此尚未建立過信任,這些軍士也就沒對楊川那麽忠心耿耿。
今日缺斤少兩的糧草供應,讓軍士們誤以為是楊川帶人從中苛刻,中飽私囊。
“你們快讓那個統帥大人出來!我等倒要看看,這齊國如此危難之際,我等皆出來效命赴死,他到底躲在城中偷偷享受了多少榮華富貴?”
城門下,一名偏將帶著幾十名軍士坐在護城河邊,抬起頭對著城門上的守軍一通吆喝。
新城北門守將見後軍想要造反,與其餘幾名將士商議了一番後,決定先亂箭擊退這群家夥,再派人去太守府告知楊川。
下一秒,無數箭弩搭在城牆之上,守將也探出半個腦袋望向城下。
“喲,這是準備置我們於死地啊?”
城下偏將見此情景,非但沒有率眾躲開,反而站起身,怒懟起上麵的守將來。
“嗬嗬,還真是邪門了,明明是你們統帥府克扣軍士糧草,今番我前來要糧,反倒是我們的不對了?”
“話說起來,我等已經隨統帥到達新城半月有餘,這還沒與外軍交戰呢,內部就要互相打起來,有如此三軍統帥領兵,我看無須外力,幾日後便可從內部瓦解軍事力量!”
聽完偏將的一番話,城上守將嘴角蠕動了幾下,無奈隻能讓弓弩手們先撤迴來。
下一秒,忽見樓梯處現出一對雉雞翎,但見楊川率領寇唯等主將,火速來到北城牆上。
“是誰允許你們將弓弩對準城下同胞的?”
一聲怒斥,守將匆忙跑到他的跟前。
“啟稟統帥大人,非我等要攻擊城下之人,乃是他們一大早就在城門下辱罵您,還說是您中飽私囊,克扣了三軍糧草。”
“此次事出有因,我也因最近事務煩瑣,未曾將真相告知大家,被三軍誤解也在情理之中!”
而今正是用兵之際,被三軍將士誤解幾次,楊川根本不在意。可新城守軍若先開了第一槍,他再想解釋什麽,就都無濟於事了。
屆時,當真是無需康軍動手,齊國內部便會因為這場動亂自動瓦解,讓敵人坐收漁翁之利。
“將城門打開,我要親自去城下向三軍將士們解釋情況!”
聽到此言,其餘幾名將領頓時有些擔憂。
“統帥大人,現在三軍對您的誤解似乎很深,您若此時下去,豈不是...”
“正是因為有誤解,我才要親自出麵!若一直躲在城中,這誤解隻會越來越深!”
幾分鍾後,北門大開,楊川與寇唯等將徒步走出城門,越過吊橋,與偏將和數十名軍士碰麵了。
看見他的那一刻,偏將頓時怒火攻心,不分青紅皂白便拿起寶劍,準備與楊川來一場殊死搏鬥。
“賊子楊川!我早就想過你是康國派來的臥底!如今大齊危難,你卻克扣三軍糧草,到底是何居心?”
話音落下,那寶劍直指楊川胸口刺來,可他卻未曾躲閃半步,任由那偏將對自己發火。
眼看情況有些不對勁,偏將及時收手,才讓劍刃未曾傷到楊川。
隨後,楊川心平氣和地拿出一封信件,遞給了偏將。
“此乃二線城池縣令給我發來的加急信,後方士紳階層發動叛亂,百姓也是受其妖言蠱惑,因而終止了向大軍運送糧草的行動。”
聽到楊川的解釋,那偏將先是遲疑了一下,但還是接過信件,認真閱讀起來。
饒是上麵寫得十分詳細,可在讀完信件後,他還是狐疑地看向楊川。
“你又怎知這封信不是你刻意構造的假象?”
“胡令!你休要滿口胡言!我等一直追隨楊統帥多日,他對大齊到底有多忠心,我們這些主將都心中有數!”
隻見他邪魅一笑,忽然附在大將軍耳畔說道:“將軍,這幾日我曾多次派人去齊國境內打聽,據說那楊川為了抵抗聯軍,竟發動了軍民一心的政策。”
“隻是這些糧草供應乃是各城自願消耗,軍中根本沒出一金一銀,如此一來,便影響士紳階層的絕對利益。”
“若大將軍能派出幾名奸細,前往齊國境內,哄騙士紳階層在內部發動反叛,不予前軍糧草,則不久齊軍也會因為糧草供應問題軍心潰散,屆時再與其餘三國群起攻之,大齊必亡矣!”
“呃,此計甚妙,此計甚妙啊!”
有了智囊的提醒,康軍主將連日挑選了十餘名精工細作,直接通過邊線三城混入大康境內,挑唆士紳階層發動了內部動亂。
果不其然,在細作的一番鼓動下,二線作戰城池內的士紳階層們一夜之間忽然聯合起來,在官府周圍發動了一場“起義”。
“哼!爾等蠢民,還一心一意為楊川效力,殊不知此番卻是被那楊川坑慘了!”
“自從軍民一心政策發動開始,爾等又何曾見軍中向我們支付過任何銀兩?原本每年靠糧草供應給朝廷,還能拿到一些財政補貼,可此番軍中卻是實實在在的白嫖!”
一座城池的官府附近,一名士紳階層唾沫橫飛,不斷向同階層人員,以及底層百姓講述著本次政策的利害關係。
“爾等每日那麽辛苦地征集糧草,還要親自送往邊境給那些士卒,可最終換來的是什麽?唯有一身勞苦!”
“若那楊川當真為天下百姓著想,又豈會坐視不管,眼睜睜看著天下百姓空費財力體力而不反哺呢?”
一番激烈的言論果然奏效,其中不少心智不夠成熟的百姓經過這次情緒鼓動,果然站在了士紳階層這邊,一時間前線糧草供應竟中斷了兩日。
聽聞此消息後,楊川勃然大怒,當即決定嚴厲懲罰一下那些士紳階層!
失去了糧餉供應,一線陣地的數萬名官兵也瞬間局促不安起來。
幾日後的清晨,一群士卒與偏將共同聚在新城城門下,希望楊川能出來給他們個說法。
本次率重兵據守新城,因為出征時時間緊迫,楊川也不曾對軍士們進行戰前動員。
因此很多軍士一路上都未曾見過他。
既然彼此尚未建立過信任,這些軍士也就沒對楊川那麽忠心耿耿。
今日缺斤少兩的糧草供應,讓軍士們誤以為是楊川帶人從中苛刻,中飽私囊。
“你們快讓那個統帥大人出來!我等倒要看看,這齊國如此危難之際,我等皆出來效命赴死,他到底躲在城中偷偷享受了多少榮華富貴?”
城門下,一名偏將帶著幾十名軍士坐在護城河邊,抬起頭對著城門上的守軍一通吆喝。
新城北門守將見後軍想要造反,與其餘幾名將士商議了一番後,決定先亂箭擊退這群家夥,再派人去太守府告知楊川。
下一秒,無數箭弩搭在城牆之上,守將也探出半個腦袋望向城下。
“喲,這是準備置我們於死地啊?”
城下偏將見此情景,非但沒有率眾躲開,反而站起身,怒懟起上麵的守將來。
“嗬嗬,還真是邪門了,明明是你們統帥府克扣軍士糧草,今番我前來要糧,反倒是我們的不對了?”
“話說起來,我等已經隨統帥到達新城半月有餘,這還沒與外軍交戰呢,內部就要互相打起來,有如此三軍統帥領兵,我看無須外力,幾日後便可從內部瓦解軍事力量!”
聽完偏將的一番話,城上守將嘴角蠕動了幾下,無奈隻能讓弓弩手們先撤迴來。
下一秒,忽見樓梯處現出一對雉雞翎,但見楊川率領寇唯等主將,火速來到北城牆上。
“是誰允許你們將弓弩對準城下同胞的?”
一聲怒斥,守將匆忙跑到他的跟前。
“啟稟統帥大人,非我等要攻擊城下之人,乃是他們一大早就在城門下辱罵您,還說是您中飽私囊,克扣了三軍糧草。”
“此次事出有因,我也因最近事務煩瑣,未曾將真相告知大家,被三軍誤解也在情理之中!”
而今正是用兵之際,被三軍將士誤解幾次,楊川根本不在意。可新城守軍若先開了第一槍,他再想解釋什麽,就都無濟於事了。
屆時,當真是無需康軍動手,齊國內部便會因為這場動亂自動瓦解,讓敵人坐收漁翁之利。
“將城門打開,我要親自去城下向三軍將士們解釋情況!”
聽到此言,其餘幾名將領頓時有些擔憂。
“統帥大人,現在三軍對您的誤解似乎很深,您若此時下去,豈不是...”
“正是因為有誤解,我才要親自出麵!若一直躲在城中,這誤解隻會越來越深!”
幾分鍾後,北門大開,楊川與寇唯等將徒步走出城門,越過吊橋,與偏將和數十名軍士碰麵了。
看見他的那一刻,偏將頓時怒火攻心,不分青紅皂白便拿起寶劍,準備與楊川來一場殊死搏鬥。
“賊子楊川!我早就想過你是康國派來的臥底!如今大齊危難,你卻克扣三軍糧草,到底是何居心?”
話音落下,那寶劍直指楊川胸口刺來,可他卻未曾躲閃半步,任由那偏將對自己發火。
眼看情況有些不對勁,偏將及時收手,才讓劍刃未曾傷到楊川。
隨後,楊川心平氣和地拿出一封信件,遞給了偏將。
“此乃二線城池縣令給我發來的加急信,後方士紳階層發動叛亂,百姓也是受其妖言蠱惑,因而終止了向大軍運送糧草的行動。”
聽到楊川的解釋,那偏將先是遲疑了一下,但還是接過信件,認真閱讀起來。
饒是上麵寫得十分詳細,可在讀完信件後,他還是狐疑地看向楊川。
“你又怎知這封信不是你刻意構造的假象?”
“胡令!你休要滿口胡言!我等一直追隨楊統帥多日,他對大齊到底有多忠心,我們這些主將都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