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徹底被打破了
功高蓋主被猜忌?我轉投敵營 作者:猛吃八大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嗯,你心地如此善良,又對楊公子心生仰慕,我雖為齊國女帝,卻也知道天下好兒郎不多,若執意放棄,餘生未必能再遇到。”
“再者,天下君王皆三妻四妾,楊公子雖然不是君王,可在齊國也是與我共享齊肩之位。而今我一心為齊國大計,平日裏也沒機會談兒女情長,倒不如...”
“看來,姐姐這些年與楊公子,也是相敬如賓,還未做過那些...”
想到楊川似是還從未與女子有過纏綿之事,公主心中便更加歡喜。
不過話說迴來,當初皇兄想要將她嫁給楊川時,也隻是希望她能成為楊川的正室,對於楊川日後納妾一事,皇兄也從未有過嚴格要求。
此世間之事便是如此,有些時候,女人在挑選到佳婿良夫後,寧願餘生與別人同享,也好過與那些糟粕之人強行度日。
如此一番聊天過後,兩個女人也默默達成了一項不成文的協議。
隻要公主願意一同折返齊國,女帝便不會過問二人的感情一事。
...
翌日。
楊川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也打算借故向楚王請辭,赴齊國處理軍務一事。
怎料這一次,楚王的態度卻變得更加嚴厲,說什麽也不肯讓楊川返齊。
“楊先生,我本有意讓你迴去,可我卻聽說,你昨日殺死了肖王府上的幾名武者,那肖王乃是先帝舊臣,此事若不給出個說法的話,我也不能隨意縱容你的意願。”
若說一開始是薛琪故意汙蔑楊川,好在他在肖王府上並未做出出格之事。
楚王即便想留下他,也找不出合適的理由。
而如今,肖王爺因為楊川殺死武者一事,竟親自找到殿內,與楚王爭論了一番。
還威脅楚王,說他若執意放走楊川,今後可就別怪自己不給皇室留情麵了。
原本,楚王也早想借故除掉這個王爺家族。
奈何對方在宮中勢力甚大,若隨意裁處,自己也會陷入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局麵,到時候隻會讓楚國內部出現大動亂。
眼下康國勢力日漸強大,他不能將目光全放在處理瑣事上麵,否則楚國今後的處境,便會與今日的齊國相似。
“楚王,昨日是那小王爺主動派殺手前來刺殺,在下若不反擊的話,隻會與女帝共同喪命於此,楚王您可要再三定奪此事啊!”
“我又豈會不知你有生命危險?”
聽到此話,楚王頓時大怒。
“要怪,隻能怪你無緣無故去招惹那肖王府的人,若不是因為前日晚宴,又豈會落得如此下場?”
一句話,瞬間把楊川噎了迴去。
關於自己為何要去肖王府赴宴,他現在再想解釋,已是為時已晚。
畢竟第一次發現有刺客窺探自己休息的驛館時,他並未將此事說與任何人。
如今,也隻能吃個啞巴虧,到底該如何從楚國脫身,也隻能另尋辦法。
難道,此番又要請公主出來替自己說情了?
“什麽,楚王還不肯放我們走...”
為了能讓女帝安心養傷,楊川也是默默陪她熬過了一周後,才將楚王上次的態度說了出來。
可即便傷勢已大好,聽到這個消息還是憋出一身火氣。
想到齊國那邊終究要先迴去個人管理,楊川便帶著商量的語氣問她。
“陛下,莫不如我向楚王要幾名武者,護送你返迴大齊,至於我將如何脫困,等你走後我再想辦法如何?”
“不行!”
田月瑩甚至不用考慮,便果斷拒絕了楊川的想法。
今番之計,唯有動之以情,徹底打動楚王主動放走他們。
否則一切利用心機取巧之事,日後都會為大齊帶來禍患!
冷靜下來後,田月瑩轉過身,溫柔地對楊川說道:“楊公子,剛才並非我有意對你發火,而是我們此去必須完全征得楚王同意。”
“不然,若再給齊國樹立兩個敵人的話,則亡國之日不遠矣。”
聽完女帝的一番解釋,楊川也是一聲歎息。
剛剛一時著急未能考慮周全,無奈之下才選擇如此下策。
下一秒,剛剛還愁雲滿麵的女帝忽然心生一計。
“莫不如這樣,我們姑且再向楚王示好,同意將大齊的財富與土地割讓與楚國一些,隻要楚王能放走我們,同時發兵攻打康國,則此危難可解。”
“既然是陛下之意,臣願遵旨執行。”
翌日,二人再次會見楚王項傑。
這次田月瑩親自出麵,提出割讓齊國兩座城池,並允許楚國派兵駐紮。
同時,也願意讓楚國商人在這兩座城池內經商,與齊國邊境城池進行貿易往來,增加兩國經濟收入。
麵對如此充滿誘惑力的條件,本以為楚王會痛快答應,怎料……
“嗬嗬,齊國女帝還真是出手闊綽,隻是比起幾座城池,還有些許金銀財寶,我若能得楊先生如此賢才輔佐,又何愁不能得到天下呢?”
曾經的楚國,也經曆過一次人才大缺失的時代。
當初正是因為無人能輔佐帝王,才導致楚國屢次遭遇大康襲擊,還差點因此亡國。
自那之後,新任君主項傑便更加清楚,在賢臣與財富之間,還是前者更加重要一些。
見項傑是鐵了心要將楊川留下,田月瑩頓時心灰意冷。
難道,自己的大齊江山,覆滅也在定數之中嗎?
本以為此番絕望也是定數,可下一秒,公主項心妍卻出現在幾人麵前。
“皇兄,我希望能與楊公子共赴齊國,隻不過,為了不讓皇兄吃虧,我也打算給楊公子定下一條約定,若他願意執行,你便放我們走。”
“妍兒!”
再次聽到公主如此決絕的話語,項傑心中的執著也徹底被打破了。
正所謂嫁出去的姑娘如同潑出去的水,更何況公主尚未真正出嫁,可她明顯已經開始刻意袒護楊川了!
背起手,在大殿內踱步一圈後,楚王最終還是心軟地問公主:“妍兒,不知你想讓楊先生為大楚做些什麽?”
“很簡單,我自知楊先生博學多才,心中治國良策也是數不勝數,今日若能為皇兄留下十條治國良策,皇兄便答應放我們同歸齊國!”
“再者,天下君王皆三妻四妾,楊公子雖然不是君王,可在齊國也是與我共享齊肩之位。而今我一心為齊國大計,平日裏也沒機會談兒女情長,倒不如...”
“看來,姐姐這些年與楊公子,也是相敬如賓,還未做過那些...”
想到楊川似是還從未與女子有過纏綿之事,公主心中便更加歡喜。
不過話說迴來,當初皇兄想要將她嫁給楊川時,也隻是希望她能成為楊川的正室,對於楊川日後納妾一事,皇兄也從未有過嚴格要求。
此世間之事便是如此,有些時候,女人在挑選到佳婿良夫後,寧願餘生與別人同享,也好過與那些糟粕之人強行度日。
如此一番聊天過後,兩個女人也默默達成了一項不成文的協議。
隻要公主願意一同折返齊國,女帝便不會過問二人的感情一事。
...
翌日。
楊川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也打算借故向楚王請辭,赴齊國處理軍務一事。
怎料這一次,楚王的態度卻變得更加嚴厲,說什麽也不肯讓楊川返齊。
“楊先生,我本有意讓你迴去,可我卻聽說,你昨日殺死了肖王府上的幾名武者,那肖王乃是先帝舊臣,此事若不給出個說法的話,我也不能隨意縱容你的意願。”
若說一開始是薛琪故意汙蔑楊川,好在他在肖王府上並未做出出格之事。
楚王即便想留下他,也找不出合適的理由。
而如今,肖王爺因為楊川殺死武者一事,竟親自找到殿內,與楚王爭論了一番。
還威脅楚王,說他若執意放走楊川,今後可就別怪自己不給皇室留情麵了。
原本,楚王也早想借故除掉這個王爺家族。
奈何對方在宮中勢力甚大,若隨意裁處,自己也會陷入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局麵,到時候隻會讓楚國內部出現大動亂。
眼下康國勢力日漸強大,他不能將目光全放在處理瑣事上麵,否則楚國今後的處境,便會與今日的齊國相似。
“楚王,昨日是那小王爺主動派殺手前來刺殺,在下若不反擊的話,隻會與女帝共同喪命於此,楚王您可要再三定奪此事啊!”
“我又豈會不知你有生命危險?”
聽到此話,楚王頓時大怒。
“要怪,隻能怪你無緣無故去招惹那肖王府的人,若不是因為前日晚宴,又豈會落得如此下場?”
一句話,瞬間把楊川噎了迴去。
關於自己為何要去肖王府赴宴,他現在再想解釋,已是為時已晚。
畢竟第一次發現有刺客窺探自己休息的驛館時,他並未將此事說與任何人。
如今,也隻能吃個啞巴虧,到底該如何從楚國脫身,也隻能另尋辦法。
難道,此番又要請公主出來替自己說情了?
“什麽,楚王還不肯放我們走...”
為了能讓女帝安心養傷,楊川也是默默陪她熬過了一周後,才將楚王上次的態度說了出來。
可即便傷勢已大好,聽到這個消息還是憋出一身火氣。
想到齊國那邊終究要先迴去個人管理,楊川便帶著商量的語氣問她。
“陛下,莫不如我向楚王要幾名武者,護送你返迴大齊,至於我將如何脫困,等你走後我再想辦法如何?”
“不行!”
田月瑩甚至不用考慮,便果斷拒絕了楊川的想法。
今番之計,唯有動之以情,徹底打動楚王主動放走他們。
否則一切利用心機取巧之事,日後都會為大齊帶來禍患!
冷靜下來後,田月瑩轉過身,溫柔地對楊川說道:“楊公子,剛才並非我有意對你發火,而是我們此去必須完全征得楚王同意。”
“不然,若再給齊國樹立兩個敵人的話,則亡國之日不遠矣。”
聽完女帝的一番解釋,楊川也是一聲歎息。
剛剛一時著急未能考慮周全,無奈之下才選擇如此下策。
下一秒,剛剛還愁雲滿麵的女帝忽然心生一計。
“莫不如這樣,我們姑且再向楚王示好,同意將大齊的財富與土地割讓與楚國一些,隻要楚王能放走我們,同時發兵攻打康國,則此危難可解。”
“既然是陛下之意,臣願遵旨執行。”
翌日,二人再次會見楚王項傑。
這次田月瑩親自出麵,提出割讓齊國兩座城池,並允許楚國派兵駐紮。
同時,也願意讓楚國商人在這兩座城池內經商,與齊國邊境城池進行貿易往來,增加兩國經濟收入。
麵對如此充滿誘惑力的條件,本以為楚王會痛快答應,怎料……
“嗬嗬,齊國女帝還真是出手闊綽,隻是比起幾座城池,還有些許金銀財寶,我若能得楊先生如此賢才輔佐,又何愁不能得到天下呢?”
曾經的楚國,也經曆過一次人才大缺失的時代。
當初正是因為無人能輔佐帝王,才導致楚國屢次遭遇大康襲擊,還差點因此亡國。
自那之後,新任君主項傑便更加清楚,在賢臣與財富之間,還是前者更加重要一些。
見項傑是鐵了心要將楊川留下,田月瑩頓時心灰意冷。
難道,自己的大齊江山,覆滅也在定數之中嗎?
本以為此番絕望也是定數,可下一秒,公主項心妍卻出現在幾人麵前。
“皇兄,我希望能與楊公子共赴齊國,隻不過,為了不讓皇兄吃虧,我也打算給楊公子定下一條約定,若他願意執行,你便放我們走。”
“妍兒!”
再次聽到公主如此決絕的話語,項傑心中的執著也徹底被打破了。
正所謂嫁出去的姑娘如同潑出去的水,更何況公主尚未真正出嫁,可她明顯已經開始刻意袒護楊川了!
背起手,在大殿內踱步一圈後,楚王最終還是心軟地問公主:“妍兒,不知你想讓楊先生為大楚做些什麽?”
“很簡單,我自知楊先生博學多才,心中治國良策也是數不勝數,今日若能為皇兄留下十條治國良策,皇兄便答應放我們同歸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