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斷了聯係
鹹魚通房帶娃跑路,世子瘋魔了 作者:隱月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真相卻是如此曲折——那個被送往燕南州的孩子,並非是你真正的五哥,而是一個精心挑選的替身。至於你的五哥,他則被秘密安置在了燕雲州,藏匿在外祖母的娘家,化身為另一個家庭的一分子,生活在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裏。”
這話如同石子投入湖麵,激起層層漣漪,季明珠感到一陣暈眩,這樣的家族秘密,其間的糾葛與考量,讓她感到既震驚又困惑。
“這麽說來,”她緊鎖眉頭,努力消化著這些信息,緩慢而仔細地整理思路,“我的外祖母源自燕雲州,我真正的五哥,被安排在外祖母的娘家,成了她侄子的兒子。換言之,外祖母那一脈的人,都期盼著燕雲州能重新迴歸大夏的懷抱,是這樣嗎?”
墨奕宸點頭,確認了她的理解。
深知季明珠對大夏過往的不了解,墨奕宸沉聲開講,聲音裏夾雜著曆史的厚重:“約莫三十年前,燕州出現了一位異姓王,他曾是我祖父麾下的猛將,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了表彰他的忠誠與功績,祖父冊封他為異姓王,並將南燕州賜予他作為封地。然而,這位異姓王卻誤解祖父之意,認為這是一種貶謫,心生不滿,與南方某些皇族內外勾結,密謀了一場叛亂。”
這段往事像一幅暗沉的畫卷,緩緩展開。
那異姓王與南方勢力聯手,致使燕州迅速失守三城。
好在天不絕大夏,忠臣良將們發現了異姓王的叛國證據,並秘密傳遞至朝廷。
皇帝聞訊,震怒之下調遣大軍,誓要平息這場叛亂,收複失地。
然而,燕州早前的救援行動,已被那狡猾的異姓王利用,導致三萬精兵慘遭折損。
更甚者,那些拒絕投降的勇士被無情處決,餘下的士兵被迫加入了叛軍的行列,極大地增強了敵方的力量。
麵對朝廷的步步緊逼,異姓王並未亂了陣腳,他聯合南方盟友,準備硬撼大夏鐵騎,展開一場生死較量。
但在廣袤的大夏疆域內,忠肝義膽之人比比皆是,尤其是燕州的百姓,一聽說自己的領主竟然背叛了國家,不少人自發行動起來。
叛軍的親人,為了喚醒他們迷途知返,竟然選擇在城樓下,眾目睽睽之下壯烈犧牲,用自己的生命唿喚著親人的覺醒!
叛軍麵對此情此景,許多人的心靈防線瞬間崩塌,曾經堅不可摧的鬥誌在瞬間灰飛煙滅。
異姓王的種種威逼利誘,在這一刻顯得那麽蒼白無力。
這些士兵曾立誌守護家園,如今卻成了叛徒,家族因他們的行為蒙羞,他們又怎能背負著這樣的恥辱繼續戰鬥?
終於,異姓王的軍隊出現了裂痕,朝廷大軍趁勢而入,一舉擊潰了叛軍。
南邦的軍隊眼見大勢已去,不得不放棄進一步的征服,退守他們在燕州腹地的最後一座城池——安綏府,至此,南邦手中僅剩三座府城。
燕州剩餘的兩座城池,則依然牢牢握在大夏手中。
那場叛亂以異姓王全家被誅,所有叛國者受到嚴懲告終,唯有那些為了大局犧牲的無辜百姓,僥幸逃過了這場血腥的株連。
戰後,大夏試圖通過外交途徑,和平收迴燕州失地,但南邦怎肯輕易放棄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
這段痛苦的記憶,對皇帝來說,無疑是錐心之痛,更因叛亂者的身份是自己親自冊封的親信,燕州三城的失守成了他無法釋懷的自責,不久後便因此抑鬱成疾,龍體欠安。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皇帝緊緊握住當時還是太子的墨奕宸之手,千叮嚀萬囑咐,務必要收複燕州三城,一雪前恥……
時光流轉,如今那三座燕州城已成了南邦口中的“燕雲州”,而大夏剩下的兩座城市,則被先皇為了銘記那次恥辱,特別改名為“燕南州”,以此為鑒,警示後人。
換而言之,如今人口中的“燕州”,實質上隻是一個殘缺的影子,僅僅代表著燕南一隅,而非往昔那個疆域遼闊、繁榮昌盛的燕州全貌。
薑明珠的母親,薑氏,其根源可追溯至燕州心髒地帶的安綏府下轄的一座不起眼的小縣城。
她的父親,一位在當地聲名鵲起的富商之子,與來自府城內同樣顯赫商戶家庭的母親結合,仿佛兩股清泉匯流,譜寫出一段門當戶對的美好姻緣。
薑父憑借其敏銳的商業嗅覺和過人的經營才能,在商海中披荊斬棘,不僅贏得了豐厚的財富,更博得了府城內諸多商賈巨擘的青睞與尊重,兩大家族因此結下了不解之緣,成就了一段佳話。
起初,薑家的日子如同春日暖陽般和煦美好。
然而,命運的車輪在薑氏十三歲的那一年猛然轉向,一位野心勃勃的異姓王爺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致使繁華的安綏府瞬間陷於戰火之中。
幸運女神似乎並未完全拋棄這家人,薑父以其超乎常人的警覺,在戰亂初現端倪之際便覺察到不祥之兆,未雨綢繆,攜帶著一家老小,踏上了逃亡鄰近安化府的征途。
剛剛在安化府落腳,噩耗如寒冰般傳來——安綏府終究未能抵禦住敵人的鐵蹄,淪為了戰爭的犧牲品。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使得薑家的逃亡之路顯得如此匆忙而狼狽,原本薑父還心存希冀,計劃在安頓妥當之後暗中接迴那些來不及一同撤離的親眷。
可現實殘酷無比,轉瞬之間,安綏府及其附屬的各個縣城、集鎮均被敵軍收入囊中!
戰時的道路布滿了鐵索銅牆,哨卡如林,嚴密監視著每一個試圖穿越的生靈,以防有人泄露城內絲毫消息。
這道無形的屏障,徹底切斷了薑家與留在安綏府親人的音訊聯係。
與此同時,府城之內,薑氏的外祖父一家如同困獸,被迫成為南邦勢力的肉中刺、眼中釘,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
在那段動蕩的日子裏,為保全家人性命,薑氏外祖父不得不痛下決心,耗盡畢生積蓄與人脈,苦苦周旋,才勉強換取了一絲苟延殘喘的安寧。
這話如同石子投入湖麵,激起層層漣漪,季明珠感到一陣暈眩,這樣的家族秘密,其間的糾葛與考量,讓她感到既震驚又困惑。
“這麽說來,”她緊鎖眉頭,努力消化著這些信息,緩慢而仔細地整理思路,“我的外祖母源自燕雲州,我真正的五哥,被安排在外祖母的娘家,成了她侄子的兒子。換言之,外祖母那一脈的人,都期盼著燕雲州能重新迴歸大夏的懷抱,是這樣嗎?”
墨奕宸點頭,確認了她的理解。
深知季明珠對大夏過往的不了解,墨奕宸沉聲開講,聲音裏夾雜著曆史的厚重:“約莫三十年前,燕州出現了一位異姓王,他曾是我祖父麾下的猛將,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了表彰他的忠誠與功績,祖父冊封他為異姓王,並將南燕州賜予他作為封地。然而,這位異姓王卻誤解祖父之意,認為這是一種貶謫,心生不滿,與南方某些皇族內外勾結,密謀了一場叛亂。”
這段往事像一幅暗沉的畫卷,緩緩展開。
那異姓王與南方勢力聯手,致使燕州迅速失守三城。
好在天不絕大夏,忠臣良將們發現了異姓王的叛國證據,並秘密傳遞至朝廷。
皇帝聞訊,震怒之下調遣大軍,誓要平息這場叛亂,收複失地。
然而,燕州早前的救援行動,已被那狡猾的異姓王利用,導致三萬精兵慘遭折損。
更甚者,那些拒絕投降的勇士被無情處決,餘下的士兵被迫加入了叛軍的行列,極大地增強了敵方的力量。
麵對朝廷的步步緊逼,異姓王並未亂了陣腳,他聯合南方盟友,準備硬撼大夏鐵騎,展開一場生死較量。
但在廣袤的大夏疆域內,忠肝義膽之人比比皆是,尤其是燕州的百姓,一聽說自己的領主竟然背叛了國家,不少人自發行動起來。
叛軍的親人,為了喚醒他們迷途知返,竟然選擇在城樓下,眾目睽睽之下壯烈犧牲,用自己的生命唿喚著親人的覺醒!
叛軍麵對此情此景,許多人的心靈防線瞬間崩塌,曾經堅不可摧的鬥誌在瞬間灰飛煙滅。
異姓王的種種威逼利誘,在這一刻顯得那麽蒼白無力。
這些士兵曾立誌守護家園,如今卻成了叛徒,家族因他們的行為蒙羞,他們又怎能背負著這樣的恥辱繼續戰鬥?
終於,異姓王的軍隊出現了裂痕,朝廷大軍趁勢而入,一舉擊潰了叛軍。
南邦的軍隊眼見大勢已去,不得不放棄進一步的征服,退守他們在燕州腹地的最後一座城池——安綏府,至此,南邦手中僅剩三座府城。
燕州剩餘的兩座城池,則依然牢牢握在大夏手中。
那場叛亂以異姓王全家被誅,所有叛國者受到嚴懲告終,唯有那些為了大局犧牲的無辜百姓,僥幸逃過了這場血腥的株連。
戰後,大夏試圖通過外交途徑,和平收迴燕州失地,但南邦怎肯輕易放棄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
這段痛苦的記憶,對皇帝來說,無疑是錐心之痛,更因叛亂者的身份是自己親自冊封的親信,燕州三城的失守成了他無法釋懷的自責,不久後便因此抑鬱成疾,龍體欠安。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皇帝緊緊握住當時還是太子的墨奕宸之手,千叮嚀萬囑咐,務必要收複燕州三城,一雪前恥……
時光流轉,如今那三座燕州城已成了南邦口中的“燕雲州”,而大夏剩下的兩座城市,則被先皇為了銘記那次恥辱,特別改名為“燕南州”,以此為鑒,警示後人。
換而言之,如今人口中的“燕州”,實質上隻是一個殘缺的影子,僅僅代表著燕南一隅,而非往昔那個疆域遼闊、繁榮昌盛的燕州全貌。
薑明珠的母親,薑氏,其根源可追溯至燕州心髒地帶的安綏府下轄的一座不起眼的小縣城。
她的父親,一位在當地聲名鵲起的富商之子,與來自府城內同樣顯赫商戶家庭的母親結合,仿佛兩股清泉匯流,譜寫出一段門當戶對的美好姻緣。
薑父憑借其敏銳的商業嗅覺和過人的經營才能,在商海中披荊斬棘,不僅贏得了豐厚的財富,更博得了府城內諸多商賈巨擘的青睞與尊重,兩大家族因此結下了不解之緣,成就了一段佳話。
起初,薑家的日子如同春日暖陽般和煦美好。
然而,命運的車輪在薑氏十三歲的那一年猛然轉向,一位野心勃勃的異姓王爺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致使繁華的安綏府瞬間陷於戰火之中。
幸運女神似乎並未完全拋棄這家人,薑父以其超乎常人的警覺,在戰亂初現端倪之際便覺察到不祥之兆,未雨綢繆,攜帶著一家老小,踏上了逃亡鄰近安化府的征途。
剛剛在安化府落腳,噩耗如寒冰般傳來——安綏府終究未能抵禦住敵人的鐵蹄,淪為了戰爭的犧牲品。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使得薑家的逃亡之路顯得如此匆忙而狼狽,原本薑父還心存希冀,計劃在安頓妥當之後暗中接迴那些來不及一同撤離的親眷。
可現實殘酷無比,轉瞬之間,安綏府及其附屬的各個縣城、集鎮均被敵軍收入囊中!
戰時的道路布滿了鐵索銅牆,哨卡如林,嚴密監視著每一個試圖穿越的生靈,以防有人泄露城內絲毫消息。
這道無形的屏障,徹底切斷了薑家與留在安綏府親人的音訊聯係。
與此同時,府城之內,薑氏的外祖父一家如同困獸,被迫成為南邦勢力的肉中刺、眼中釘,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
在那段動蕩的日子裏,為保全家人性命,薑氏外祖父不得不痛下決心,耗盡畢生積蓄與人脈,苦苦周旋,才勉強換取了一絲苟延殘喘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