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累極,楊七足足睡了七個時辰,醒來時是第二天中午,腰腹部酸痛沉重,還感覺餓得夠嗆。豔麗把她扶坐起來,戴上抹額,倚上幾個軟枕。秀麗讓人端來溫水,楊七匆忙淨了手臉,漱了口。
等月子餐端上炕幾來,是魚湯湯餅,裏麵臥了四個荷包蛋,放了兩根綠葉菜,滴了幾滴芝麻油。楊七餓壞了,看著湯餅食欲大開,稀裏胡嚕吃了一大碗。
大姐坐在炕尾,懷裏還抱著一個繈褓,笑看楊七吃飯。楊七吃飽了,用鹽水漱口。笑眯眯道:“我的大姑娘還挺乖的,這麽大會兒了,不哭也不鬧。”
楊芙也笑:“嗯,小七看看,我的外甥女真乖,長得也漂亮,五官有些像你。”說著,從坐床上下來,把孩子抱到楊七跟前。楊七摸摸女兒的小臉蛋,眉型和額頭像應國公,臉型和五官並不像自己,絕對隨了孩子的太外祖母老陳氏。外人都是哄自己開心,不像爹自然是像娘嘛,遺傳,真是很奇妙。
豔麗笑著傳報,楊芹公子來了。楊七笑笑,讓到炕對麵的坐床上,給上好茶,好果子。楊芹看他姐狀態不錯,鬆了口氣:“七姐,昨天,您把我嚇壞了。今天,看您氣色恢複了,我也放心了。”
楊芹從大姐懷裏接過來小外甥女,學著抱孩子,左看右看看不夠,隨口問:“我小外甥女起個什麽名字呢?幹脆隨我姐姓楊算了,吳四信那狗東西不配當孩子的爹。”
楊芙瞪九弟一眼:“胡說什麽?現在的世道就是這樣,除非男人入贅,女人和離帶走的孩子,或者皇帝賜姓,一般都是隨父姓的。小七和應國公是禦賜的婚姻,不能輕易和離的。現在一時痛快了,孩子長大了,還不一定怎麽想呢。”
楊七略笑一笑:“大姐說得對,孩子還是姓吳。不管咱們怎麽想,應國公是孩子的父親,既然和離不了,我女兒就是吳家的大小姐,這個事實,誰也改變不了。我看,孩子小名就叫稱心吧,希望她長大後,一切都稱心如意。”
楊芹笑:“這個名字好,以後七姐再有孩子,就叫如意。這樣,七姐的孩子都能稱心如意了。”
聽說金陽郡主生了個小女孩,現在迴到楊柳苑做月子。楊家的親朋好友都拿了禮物,來府上探望母女倆。連九十多歲的太外祖母老陳氏也掙紮著來了,老人家看到小小的孩子,臉型五官居然有些像自己,心裏高興。摸著稱心的小腦袋,對楊七說:“依依成親的晚,四十多才生了這個丫頭。算命的先生說我是長命百歲的壽,我這壽要借給我的依依,讓她也長命百歲,看著姑娘出嫁,然後四世同堂。”
聽了吳良運的匯報,吳家三位哥哥在老家坐不住了,這都是什麽事啊?吳形、吳狀失蹤,那麽大兩個男人,說沒影就沒影了?又說吳形、吳狀對繼母下毒手,想讓她一屍兩命。吳四信跟金陽郡主動手,把郡主推到在地,眼看動了胎氣,估摸著要出事。其他往下,吳良運也不知道了。
吳家人都趕緊往永安城去,要去看看吳四信怎麽處理這些事。順便也幫著找找吳家兩兄弟,安撫一下金陽郡主。吳家人到了應國公府,吳四信不在家,親自領人找兒子去了。吳大寶找吳管事一詢問情況,都有些傻眼了。吳形、吳狀依然下落不明,估計是兇多吉少了。金陽郡主被主君推倒,早產生下一位小姐。然後被楊家人帶迴楊柳苑,把嫁妝、聘禮、個人資產全都帶迴去了,看架勢,有分居的打算呢。
吳家人非常氣憤,你要迴去就迴去,憑什麽把東西拉走。那些嫁妝、聘禮都是禦賜的,又不是楊七置辦的,憑啥都歸她了。再有,不就是生了個丫頭嗎,怎麽比得上吳家兄弟重要。身為繼母,不關心繼子,就是不慈。這樣不慈不賢的女人,走就走了,吳家也不稀罕,走了就別想迴來。隻不過,吳四信還沒有閨女,金陽郡主的女兒那是吳家人,必須要迴來。將來養大了,好拿捏楊家人,再不濟,用來聯姻也好。
吳大寶想到這裏,點了一批下人,領著族人,鬧哄著,要去楊柳苑見金陽郡主,把吳家的閨女接迴來。
到了楊柳苑,讓人通報。楊七想了想,還是讓吳家進了門,想看看這幫人到底要幹什麽。吳大寶見了金陽郡主,絲毫沒有敬意,大咧咧訓斥:“弟婦,你也太不像話了。你身為妻子,不敬愛夫君。當人家繼母,心胸狹窄,不關心繼子,不慈不賢。要不是皇帝賜婚,我們吳家可容不下你這樣的刁婦。你在月子裏迴自己家,本就是不懂規矩,還把嫁妝、聘禮都拿迴娘家,這是盜竊。至少,聘禮是皇帝代我吳家給你的,如今,你躲迴娘家,不事夫君,不管家務。憑什麽要吳家的聘禮?還有,雖然你生了個丫頭,那也是我吳家人,必須交給吳家帶迴。”
陳太夫人聽了這話,氣不打一處來。撲到吳大寶麵前,狠狠地給他一個大耳光:“我呸!我女兒命苦,給楊家當了繼母,受了半輩子氣。現在,我的外孫女一樣命苦,被皇帝指婚給吳家當繼母,又是受這些氣。興你們吳家的兔崽子給懷孕的繼母下毒手,不興我的依依迴家做月子。老天爺,你睜眼看看,不要專撿著我們的女孩坑啊。”
吳大寶也是不講理的,脾氣自然不好。被陳太夫人打了一巴掌,血衝上了頭,狠狠撲上去,一把推翻陳太夫人。老太太九十多歲人,如何是吳大寶的對手,當時就仰頭倒地,後腦勺正磕到地板上,咚的一聲,眾人嚇了一跳。等侍女們反應過來,圍上前看,老夫人麵如金紙,後腦磕了一個洞,血流不止。眾人全慌了,喊了孫小宛來施救。
楊七這次有些驚著了,讓小宛姑姑趕緊救人。再吩咐四個大侍女叫女衛前來,都取了硬木棒,把吳家來的這些人的胳膊腿全打斷。四個侍女領著二十個女衛,把吳大寶與他領來的這夥人狠狠地打了一頓,依著金陽郡主的吩咐,打斷了他們的四肢。又去萬年縣衙報了官,吳家人私闖郡主府,打傷郡主的外祖母。不得已,才打傷了進犯的賊人。
萬年縣令姓盧,是範陽盧氏四房的孩子。這人一聽是金陽郡主府來報的案,非常重視。再聽了報案的內容,冷汗都下來了。應國公家可是新貴,又是金陽郡主的夫家,這官司該怎麽處理。衡量再三,還是聽金陽郡主的吧,人弘農楊氏是前朝的宗室成員,楊家子弟,能人倍出,各路姻親,都不是凡人。
等到楊柳苑一看,盧縣令不由倒抽一口冷氣,吳家人被打的太慘了。不過也是自找的,你打上人家的門,人家還不能正當防衛啊。
等應國公知道此事後,馬上趕到萬年縣的縣衙,做了擔保,把吳家人先保外就醫。送到通善坊醫館的時候,幾個骨科大夫都不在。沒辦法,隻好求到太醫院那裏,幾個通骨科的太醫給幾個人正骨,上了夾板,打了繃帶,開了骨傷藥。最後告訴應國公,就盡人事聽天命吧。要是長好了,皆大歡喜,要是長歪了,也沒辦法。還是通善醫館的大夫,對骨科手術更專業一些。吳四信知道通善坊幾個醫館是楊七創建的,沒有她的發話,估計是沒有大夫給吳大寶他們看病。
應國公急急忙忙趕到楊柳苑,還沒進大門,聽到裏麵一片哭聲,心裏打起鼓來。後見幾個人慌慌張張地跑出門來,扯住一個人問情況。那人見是應國公,小聲道:“應國公,大事不好,陳太夫人被您家大爺推倒,磕到腦袋,搶救不過來,沒氣了。這會兒,去陳家找舅老爺和表少爺們來,要給老人家辦後事了。”
吳四信一聽,暗自叫苦。這個仇可大了,人老太太活到九十多,是華陰周邊有名的長壽老人。因為大哥一推,丟了性命。楊七豈肯罷休,陳家人也不能善了。自己跟陳家人一直不和,以前是因為晉陽的木柴生意起了糾紛。後來跟楊七合作,陳家人也就偃旗息鼓了。現在,大哥害死了陳家的老壽星,這可是人命大仇啊。
皇帝看著楊家人、陳家人的奏報,腦袋都大。這叫什麽事啊,吳大寶也是個腦袋混沌的,人兩口子的事,你一個大伯哥,硬要插手,顯得你能耐啊。你領著人上郡主府要孩子,你就態度好點,好好商量,咋還動手了,失手把人家外祖母給打死。不說楊七不依,陳家這幾個孫子也要追究。
秦王也知道了這事,心裏暗歎。吳四信這個人,能幹是能幹,就是家事上太糊塗。父皇肯把金陽郡主賜婚給他,是吳家燒了高香,處好了,以後可以改變吳家的門閥。鬧成這樣,關係基本上是僵了,楊家和陳家還不知道要怎樣報複呢。
又想起調查應國公二子失蹤案的結果,表麵上很清楚,是韋三郎賭博輸急了眼,把贏錢的吳家兩兒子給迷暈,搜了金銀財帛,扔進城東南二十裏外的蘆葦沼澤沉潭了。那片沼澤,甭說兩個人,就是百十人馬,沉下去也不一定能找到。韋三郎經不住審問,已經招供了,被押入大牢。可是,秦王心裏總有個隱約的感覺,這件事,恐怕跟金陽郡主脫不開關係。深一步調查,審問了吳家的下人,有人知道吳家兩位公子衝繼母下毒手,想讓她一屍兩命。楊七那人,一向睚眥必報。前朝時,因為父兄奪產,連親生父親都打了,不得以才攜弟過繼給楊四爺。後來,兄長楊荀出了意外,也有人傳言,是楊荀想衝楊七下手,殺人奪產,被楊七反殺。所以,楊七有衝兩位繼子下手的動機和能力。不過,現在隻是猜測,沒有找到證據。
這天,皇帝正跟齊王、景王閑談。聽秦王求見,就讓來了偏殿。聽了秦王的奏報,歎口氣,問秦王這件事怎麽處理好。秦王道:“兒臣是懷疑應國公兩個兒子失蹤,與金陽郡主有關係,可是沒有證據,不能定案,隻能按韋三郎謀財害命處理。韋三郎判斬刑,韋家賠償應國公家兩萬貫。”皇帝點頭準了。
景王道:“吳家兩兒子,對懷孕繼母下毒手,大逆不道,死有餘辜。金陽郡主並沒有上告此事,想來也是不想追究,想跟應國公湊乎著過日子,清官難斷家務事,咱們也裝個糊塗吧。”皇帝無奈地點頭。
齊王道:“吳大寶到金陽郡主府上,要看未滿月的吳家千金,也是合理的。孩子的大伯父,吳家的宗長,看看族中出生的女孩,人之常情。說要把孩子帶迴吳家,也是合法的。我朝遵循周禮,男尊女卑,孩子隨父姓,以父親為尊長。隻是,天理之外還有人情,孩子父母並未合離,孩子也未滿月,隨母親暫住郡主府也不過份。吳大寶強要孩子,有些越俎代庖。關鍵是陳太夫人先動的手,吳大寶屬於正當防衛。可惜陳太夫人年齡大了,這才沒有擋住吳大寶的還手,頂多算個誤傷。金陽郡主也讓人把吳大寶他們打傷,傷得還挺嚴重。”
皇帝聽了這話,緩緩道:“老四,你說得不錯。可是,朕還是挺同情金陽郡主的,天之驕女啊,在吳家吃了這麽大的虧,還要忍氣吞聲,實在是憋氣。”
齊王道:“兒臣看,吳大寶誤傷陳太夫人致死,防衛過當,不可不罰,依律就流放龍州三年,罰金一萬貫給陳家。吳四信家事糊塗,外放瓊州當郡守。”
皇帝聽了幾個兒子的話,想了想,搖頭又點頭,緩緩道:“朕親兄弟四個,成年後隻剩下我一人。族叔伯、兄弟一大堆,都是趨炎附勢之輩,朕成事前,沒一個真心相助。吳四信在我最危難時候,攜巨產來投靠。沒有他,朕也下不了自立的決心。在朕心目中,吳四信跟親兄弟似的。所以,我才把金陽郡主賜婚給他,原是希望能控製楊家,還能逐漸改變吳氏的門閥。沒想到,鬧到如今的地步。”
秦王道:“把吳國公貶到瓊州不合適,那裏太遠了,聽說島上炎熱多蚊蟲,夏季多巨風暴雨,島民外族不好相處,條件實在不好。尉遲殿臣鎮守多年,東南平靜,還是不要輕易換人吧。這樣吧,讓吳四信去益州當總督,吳大寶也流放蜀地,兩兄弟離得不遠,吳國公也能私下照顧一二。”
齊王拱手行禮:“二皇兄處置得當,蜀地那邊是楊榮當川貴節度使,他盤踞蜀地多年,地方主義嚴重,對朝廷監管不利。吳四信去了,瓦解蜀地勢力,重歸中央管製,有利管理。隻是,楊榮調到哪裏合適?”
皇帝皮笑肉不笑:“當了那麽多年川貴節度使,也該去戰場鍛煉一下。就讓他迴永安,當右龍威衛大將軍,將來隨大軍攻打吐穀渾吧。”
景王一驚:“父皇,您要對吐穀渾用兵?”
皇帝道:“不止吐穀渾,還有吐蕃,高句麗,靺鞨等,開疆拓土,多多益善。楊七在朕麵前吹下大話,隻要開疆拓土,她出錢出物以充軍資。打下疆土,她幫忙規劃建設。”
楊七因為外祖母過世,大哭了幾場,又發熱了幾天,病好後奶水就沒了。別人勸她找乳娘來帶孩子,楊七認為乳娘帶的孩子跟自己不親,寧肯養上幾頭奶羊,讓稱心喝羊奶。不過,給稱心找了四位武藝高強的媽媽,輪流看護她,不許讓稱心離開大人的視線。
應國公接到旨意,心情亂糟糟的,沒有辦法,準備聽命到益州赴任。也知道了秦王的調查結果,兒子是被韋三郎害死了,全家都很悲痛。皇帝念著與吳四信的情分,對吳大寶格外開恩,讓他流放蜀地的萬縣三年,那裏離益州不算遠,顯然是讓應國公照顧一下大哥。
事情明朗,韋三郎也抵了命,韋家還賠了錢。吳家也沒法子,反正這件事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跟楊家有關聯。倒是金陽郡主的外祖母意外喪命,是吳家理虧。應國公想著,是不是在益州上任之前,去楊柳苑給金陽郡主致歉,順便問她今後有什麽打算。是跟他去益州上任,還是留在永安城。要是留在永安城,是住應國公府,還是住楊柳苑。
應國公買了許多小女孩適用的東西,又取了一萬貫錢,親自登門致歉。楊七想了想,還是讓應國公進了楊柳苑,送的錢與東西也收了。應國公深深行了一禮:“金陽郡主,之前的事是我不對。我向你致歉。兩個兒子已經沒了,是韋三郎下的毒手。皇帝判決韋三郎斬首,韋家賠償兩萬貫。”
金陽郡主點點頭,她早知道了。秦王告訴楊蘊,楊家自然都知道了。
應國公又道:“陳太夫人的事,我很遺憾,也很抱歉。都是我吳家的錯,事情出了,也是無可奈何。我被貶官到益州當總督,大哥也被流放到蜀地最窮的縣,判賠付陳家一萬貫錢。你們打也打了,朝廷判也判了,此事就作罷吧。”
知道應國公要去益州上任,冷笑一聲:“我大哥在蜀地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今,皇帝忌憚,你大可以去摘桃子了。”
應國公皺眉:“金陽郡主,這是皇帝的旨意,我也沒辦法。永安呆得好端端的,我也不想去人生地不熟的益州。”
金陽郡主道:“不必謙虛,你在皇帝眼裏跟親兄弟似的,他還會虧待你?蜀地是天府之國,稻米一年三熟。更有十萬大山,易守難攻。隻有讓最可靠的人在那邊鎮守,才安心啊。不過,皇帝是我家一表三千裏的表叔父,大哥也對朝廷很忠心,怎麽皇帝突然就下了這個調令,好生奇怪。”
應國公猶豫一下,突然開口:“我猜,蕭夫人在中間起了作用。據我觀察,蕭夫人與皇帝關係密切,能直入寢殿與偏殿,給皇帝送藥,照顧起居。上次,她攔著我,說了一些話。我看她那樣子,恨著你楊家姐弟呢,在你們身邊埋了釘子,一直窺視你家。她還建議我去蜀地外任,目的是逼你楊家放棄蜀地那邊的退路,估計也想對付你大哥。”
金陽郡主歎了一口氣,這幾年楊蒿、楊蘊、楊芹、楊蔭都大了,很多事都交給四兄弟辦。楊蒿、楊蘊入朝,楊芹經管著楊家的暗衛和護衛勢力,楊蔭跟著六哥管自己的不舍商業。自己也是大意了,忽略了身邊的人和事。蕭氏表麵求和,暗中窺視,居心不良,不得不防。必要時,滅了蕭氏姐弟。皇帝也在覬覦自己的財物,幾個皇子公主也是占便宜沒夠。看來,是要設個局,讓那些人自相殘殺,騰不出空來找自己麻煩。
吳四信在關鍵時候,肯給自己提個醒,這人還沒壞到骨子裏。隻是,在兒子與繼妻之間,有所偏愛罷了。自己上次跟他翻臉,也是半真半假的,畢竟,兩個兔崽子是蘊弟除掉的,自己心裏也是有點虛。自己態度越硬,應國公越是不敢懷疑楊家人。
楊七想著,現在自己的敵人越來越多,越來越難對付。吳四信暫時還要留著,有這個丈夫當擋箭牌還挺有用。想到這裏,再次歎氣:“陳家我會去求情,管不管用不好說。這麽大仇也不是幾句話就能放下。如果,陳家攻擊你的生意,你自己想辦法,我盡量壓著,隻要不出人命就好。”
吳四信拱手謝了,兩人微微一笑,算是達成協議。
楊七讓媽媽們把女兒抱過來,遞給吳四信。嘴裏說道:“這是你的第一個女兒,你還是親手抱一抱吧。我給取了乳名,叫稱心。”
吳四信雖有點重男輕女,但這是他第一個女孩,世人也希望兒女雙全的。看著白白淨淨的大女兒,心裏也是歡喜的。抱著不想放手,輕輕撫摸著女兒的小臉。說道:“還是起個大名吧,叫吳音好不好?”楊七點頭同意。
吳四信小心翼翼地問:“夫人,我要去益州就任,你可想隨同?”
楊七道:“女兒還太小,去益州路途遙遠,路況也不好,你剛去,還要接管軍政要務,還要安置家人住處,我就呆在楊柳苑休養。過一兩年,孩子大些,我們再商量。”
吳四信聽楊七說得也在理,她語氣平和,沒有想象中的憤恨與無理取鬧,點點頭同意了,心情也放鬆了一些。
楊七又道:“如今,咱們隻剩下兩個兒子了。我不在府裏,你要悉心教導吳懼、吳畏,不要讓他們誤入歧途。給他們找個合適的妻子,也到了該成家立業的年齡了。總是一團孩子氣,也不成氣候啊。吳形、吳狀沒了,兩個兒媳婦年輕,又沒有孩子,給她們一大筆錢,送歸娘家吧。還有,你那兩個妾室,還算老實,你對她們好一點。”
吳四信聽了,神情複雜地看了楊七一眼,越發弄不清楊七的想法。吳懼、吳畏對繼母不敬,雖不比兩個哥哥那般下毒手,可語言行為上也十分無禮。兩個妾室隻是懼怕楊七的身份與能力,根本談不上實在,又一副妖妖佻佻的做派。楊七也給他們說幾句好話,不知是真心還是假意。
楊七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在乎,她隻愛對她好的人。吳四信的兒子、小妾,對她怎麽樣,她心裏清楚,哪裏會真心相待。說這些場麵話,不過是讓自己顯得通情達理,給馬上要赴任的丈夫一個麵子罷了。
等月子餐端上炕幾來,是魚湯湯餅,裏麵臥了四個荷包蛋,放了兩根綠葉菜,滴了幾滴芝麻油。楊七餓壞了,看著湯餅食欲大開,稀裏胡嚕吃了一大碗。
大姐坐在炕尾,懷裏還抱著一個繈褓,笑看楊七吃飯。楊七吃飽了,用鹽水漱口。笑眯眯道:“我的大姑娘還挺乖的,這麽大會兒了,不哭也不鬧。”
楊芙也笑:“嗯,小七看看,我的外甥女真乖,長得也漂亮,五官有些像你。”說著,從坐床上下來,把孩子抱到楊七跟前。楊七摸摸女兒的小臉蛋,眉型和額頭像應國公,臉型和五官並不像自己,絕對隨了孩子的太外祖母老陳氏。外人都是哄自己開心,不像爹自然是像娘嘛,遺傳,真是很奇妙。
豔麗笑著傳報,楊芹公子來了。楊七笑笑,讓到炕對麵的坐床上,給上好茶,好果子。楊芹看他姐狀態不錯,鬆了口氣:“七姐,昨天,您把我嚇壞了。今天,看您氣色恢複了,我也放心了。”
楊芹從大姐懷裏接過來小外甥女,學著抱孩子,左看右看看不夠,隨口問:“我小外甥女起個什麽名字呢?幹脆隨我姐姓楊算了,吳四信那狗東西不配當孩子的爹。”
楊芙瞪九弟一眼:“胡說什麽?現在的世道就是這樣,除非男人入贅,女人和離帶走的孩子,或者皇帝賜姓,一般都是隨父姓的。小七和應國公是禦賜的婚姻,不能輕易和離的。現在一時痛快了,孩子長大了,還不一定怎麽想呢。”
楊七略笑一笑:“大姐說得對,孩子還是姓吳。不管咱們怎麽想,應國公是孩子的父親,既然和離不了,我女兒就是吳家的大小姐,這個事實,誰也改變不了。我看,孩子小名就叫稱心吧,希望她長大後,一切都稱心如意。”
楊芹笑:“這個名字好,以後七姐再有孩子,就叫如意。這樣,七姐的孩子都能稱心如意了。”
聽說金陽郡主生了個小女孩,現在迴到楊柳苑做月子。楊家的親朋好友都拿了禮物,來府上探望母女倆。連九十多歲的太外祖母老陳氏也掙紮著來了,老人家看到小小的孩子,臉型五官居然有些像自己,心裏高興。摸著稱心的小腦袋,對楊七說:“依依成親的晚,四十多才生了這個丫頭。算命的先生說我是長命百歲的壽,我這壽要借給我的依依,讓她也長命百歲,看著姑娘出嫁,然後四世同堂。”
聽了吳良運的匯報,吳家三位哥哥在老家坐不住了,這都是什麽事啊?吳形、吳狀失蹤,那麽大兩個男人,說沒影就沒影了?又說吳形、吳狀對繼母下毒手,想讓她一屍兩命。吳四信跟金陽郡主動手,把郡主推到在地,眼看動了胎氣,估摸著要出事。其他往下,吳良運也不知道了。
吳家人都趕緊往永安城去,要去看看吳四信怎麽處理這些事。順便也幫著找找吳家兩兄弟,安撫一下金陽郡主。吳家人到了應國公府,吳四信不在家,親自領人找兒子去了。吳大寶找吳管事一詢問情況,都有些傻眼了。吳形、吳狀依然下落不明,估計是兇多吉少了。金陽郡主被主君推倒,早產生下一位小姐。然後被楊家人帶迴楊柳苑,把嫁妝、聘禮、個人資產全都帶迴去了,看架勢,有分居的打算呢。
吳家人非常氣憤,你要迴去就迴去,憑什麽把東西拉走。那些嫁妝、聘禮都是禦賜的,又不是楊七置辦的,憑啥都歸她了。再有,不就是生了個丫頭嗎,怎麽比得上吳家兄弟重要。身為繼母,不關心繼子,就是不慈。這樣不慈不賢的女人,走就走了,吳家也不稀罕,走了就別想迴來。隻不過,吳四信還沒有閨女,金陽郡主的女兒那是吳家人,必須要迴來。將來養大了,好拿捏楊家人,再不濟,用來聯姻也好。
吳大寶想到這裏,點了一批下人,領著族人,鬧哄著,要去楊柳苑見金陽郡主,把吳家的閨女接迴來。
到了楊柳苑,讓人通報。楊七想了想,還是讓吳家進了門,想看看這幫人到底要幹什麽。吳大寶見了金陽郡主,絲毫沒有敬意,大咧咧訓斥:“弟婦,你也太不像話了。你身為妻子,不敬愛夫君。當人家繼母,心胸狹窄,不關心繼子,不慈不賢。要不是皇帝賜婚,我們吳家可容不下你這樣的刁婦。你在月子裏迴自己家,本就是不懂規矩,還把嫁妝、聘禮都拿迴娘家,這是盜竊。至少,聘禮是皇帝代我吳家給你的,如今,你躲迴娘家,不事夫君,不管家務。憑什麽要吳家的聘禮?還有,雖然你生了個丫頭,那也是我吳家人,必須交給吳家帶迴。”
陳太夫人聽了這話,氣不打一處來。撲到吳大寶麵前,狠狠地給他一個大耳光:“我呸!我女兒命苦,給楊家當了繼母,受了半輩子氣。現在,我的外孫女一樣命苦,被皇帝指婚給吳家當繼母,又是受這些氣。興你們吳家的兔崽子給懷孕的繼母下毒手,不興我的依依迴家做月子。老天爺,你睜眼看看,不要專撿著我們的女孩坑啊。”
吳大寶也是不講理的,脾氣自然不好。被陳太夫人打了一巴掌,血衝上了頭,狠狠撲上去,一把推翻陳太夫人。老太太九十多歲人,如何是吳大寶的對手,當時就仰頭倒地,後腦勺正磕到地板上,咚的一聲,眾人嚇了一跳。等侍女們反應過來,圍上前看,老夫人麵如金紙,後腦磕了一個洞,血流不止。眾人全慌了,喊了孫小宛來施救。
楊七這次有些驚著了,讓小宛姑姑趕緊救人。再吩咐四個大侍女叫女衛前來,都取了硬木棒,把吳家來的這些人的胳膊腿全打斷。四個侍女領著二十個女衛,把吳大寶與他領來的這夥人狠狠地打了一頓,依著金陽郡主的吩咐,打斷了他們的四肢。又去萬年縣衙報了官,吳家人私闖郡主府,打傷郡主的外祖母。不得已,才打傷了進犯的賊人。
萬年縣令姓盧,是範陽盧氏四房的孩子。這人一聽是金陽郡主府來報的案,非常重視。再聽了報案的內容,冷汗都下來了。應國公家可是新貴,又是金陽郡主的夫家,這官司該怎麽處理。衡量再三,還是聽金陽郡主的吧,人弘農楊氏是前朝的宗室成員,楊家子弟,能人倍出,各路姻親,都不是凡人。
等到楊柳苑一看,盧縣令不由倒抽一口冷氣,吳家人被打的太慘了。不過也是自找的,你打上人家的門,人家還不能正當防衛啊。
等應國公知道此事後,馬上趕到萬年縣的縣衙,做了擔保,把吳家人先保外就醫。送到通善坊醫館的時候,幾個骨科大夫都不在。沒辦法,隻好求到太醫院那裏,幾個通骨科的太醫給幾個人正骨,上了夾板,打了繃帶,開了骨傷藥。最後告訴應國公,就盡人事聽天命吧。要是長好了,皆大歡喜,要是長歪了,也沒辦法。還是通善醫館的大夫,對骨科手術更專業一些。吳四信知道通善坊幾個醫館是楊七創建的,沒有她的發話,估計是沒有大夫給吳大寶他們看病。
應國公急急忙忙趕到楊柳苑,還沒進大門,聽到裏麵一片哭聲,心裏打起鼓來。後見幾個人慌慌張張地跑出門來,扯住一個人問情況。那人見是應國公,小聲道:“應國公,大事不好,陳太夫人被您家大爺推倒,磕到腦袋,搶救不過來,沒氣了。這會兒,去陳家找舅老爺和表少爺們來,要給老人家辦後事了。”
吳四信一聽,暗自叫苦。這個仇可大了,人老太太活到九十多,是華陰周邊有名的長壽老人。因為大哥一推,丟了性命。楊七豈肯罷休,陳家人也不能善了。自己跟陳家人一直不和,以前是因為晉陽的木柴生意起了糾紛。後來跟楊七合作,陳家人也就偃旗息鼓了。現在,大哥害死了陳家的老壽星,這可是人命大仇啊。
皇帝看著楊家人、陳家人的奏報,腦袋都大。這叫什麽事啊,吳大寶也是個腦袋混沌的,人兩口子的事,你一個大伯哥,硬要插手,顯得你能耐啊。你領著人上郡主府要孩子,你就態度好點,好好商量,咋還動手了,失手把人家外祖母給打死。不說楊七不依,陳家這幾個孫子也要追究。
秦王也知道了這事,心裏暗歎。吳四信這個人,能幹是能幹,就是家事上太糊塗。父皇肯把金陽郡主賜婚給他,是吳家燒了高香,處好了,以後可以改變吳家的門閥。鬧成這樣,關係基本上是僵了,楊家和陳家還不知道要怎樣報複呢。
又想起調查應國公二子失蹤案的結果,表麵上很清楚,是韋三郎賭博輸急了眼,把贏錢的吳家兩兒子給迷暈,搜了金銀財帛,扔進城東南二十裏外的蘆葦沼澤沉潭了。那片沼澤,甭說兩個人,就是百十人馬,沉下去也不一定能找到。韋三郎經不住審問,已經招供了,被押入大牢。可是,秦王心裏總有個隱約的感覺,這件事,恐怕跟金陽郡主脫不開關係。深一步調查,審問了吳家的下人,有人知道吳家兩位公子衝繼母下毒手,想讓她一屍兩命。楊七那人,一向睚眥必報。前朝時,因為父兄奪產,連親生父親都打了,不得以才攜弟過繼給楊四爺。後來,兄長楊荀出了意外,也有人傳言,是楊荀想衝楊七下手,殺人奪產,被楊七反殺。所以,楊七有衝兩位繼子下手的動機和能力。不過,現在隻是猜測,沒有找到證據。
這天,皇帝正跟齊王、景王閑談。聽秦王求見,就讓來了偏殿。聽了秦王的奏報,歎口氣,問秦王這件事怎麽處理好。秦王道:“兒臣是懷疑應國公兩個兒子失蹤,與金陽郡主有關係,可是沒有證據,不能定案,隻能按韋三郎謀財害命處理。韋三郎判斬刑,韋家賠償應國公家兩萬貫。”皇帝點頭準了。
景王道:“吳家兩兒子,對懷孕繼母下毒手,大逆不道,死有餘辜。金陽郡主並沒有上告此事,想來也是不想追究,想跟應國公湊乎著過日子,清官難斷家務事,咱們也裝個糊塗吧。”皇帝無奈地點頭。
齊王道:“吳大寶到金陽郡主府上,要看未滿月的吳家千金,也是合理的。孩子的大伯父,吳家的宗長,看看族中出生的女孩,人之常情。說要把孩子帶迴吳家,也是合法的。我朝遵循周禮,男尊女卑,孩子隨父姓,以父親為尊長。隻是,天理之外還有人情,孩子父母並未合離,孩子也未滿月,隨母親暫住郡主府也不過份。吳大寶強要孩子,有些越俎代庖。關鍵是陳太夫人先動的手,吳大寶屬於正當防衛。可惜陳太夫人年齡大了,這才沒有擋住吳大寶的還手,頂多算個誤傷。金陽郡主也讓人把吳大寶他們打傷,傷得還挺嚴重。”
皇帝聽了這話,緩緩道:“老四,你說得不錯。可是,朕還是挺同情金陽郡主的,天之驕女啊,在吳家吃了這麽大的虧,還要忍氣吞聲,實在是憋氣。”
齊王道:“兒臣看,吳大寶誤傷陳太夫人致死,防衛過當,不可不罰,依律就流放龍州三年,罰金一萬貫給陳家。吳四信家事糊塗,外放瓊州當郡守。”
皇帝聽了幾個兒子的話,想了想,搖頭又點頭,緩緩道:“朕親兄弟四個,成年後隻剩下我一人。族叔伯、兄弟一大堆,都是趨炎附勢之輩,朕成事前,沒一個真心相助。吳四信在我最危難時候,攜巨產來投靠。沒有他,朕也下不了自立的決心。在朕心目中,吳四信跟親兄弟似的。所以,我才把金陽郡主賜婚給他,原是希望能控製楊家,還能逐漸改變吳氏的門閥。沒想到,鬧到如今的地步。”
秦王道:“把吳國公貶到瓊州不合適,那裏太遠了,聽說島上炎熱多蚊蟲,夏季多巨風暴雨,島民外族不好相處,條件實在不好。尉遲殿臣鎮守多年,東南平靜,還是不要輕易換人吧。這樣吧,讓吳四信去益州當總督,吳大寶也流放蜀地,兩兄弟離得不遠,吳國公也能私下照顧一二。”
齊王拱手行禮:“二皇兄處置得當,蜀地那邊是楊榮當川貴節度使,他盤踞蜀地多年,地方主義嚴重,對朝廷監管不利。吳四信去了,瓦解蜀地勢力,重歸中央管製,有利管理。隻是,楊榮調到哪裏合適?”
皇帝皮笑肉不笑:“當了那麽多年川貴節度使,也該去戰場鍛煉一下。就讓他迴永安,當右龍威衛大將軍,將來隨大軍攻打吐穀渾吧。”
景王一驚:“父皇,您要對吐穀渾用兵?”
皇帝道:“不止吐穀渾,還有吐蕃,高句麗,靺鞨等,開疆拓土,多多益善。楊七在朕麵前吹下大話,隻要開疆拓土,她出錢出物以充軍資。打下疆土,她幫忙規劃建設。”
楊七因為外祖母過世,大哭了幾場,又發熱了幾天,病好後奶水就沒了。別人勸她找乳娘來帶孩子,楊七認為乳娘帶的孩子跟自己不親,寧肯養上幾頭奶羊,讓稱心喝羊奶。不過,給稱心找了四位武藝高強的媽媽,輪流看護她,不許讓稱心離開大人的視線。
應國公接到旨意,心情亂糟糟的,沒有辦法,準備聽命到益州赴任。也知道了秦王的調查結果,兒子是被韋三郎害死了,全家都很悲痛。皇帝念著與吳四信的情分,對吳大寶格外開恩,讓他流放蜀地的萬縣三年,那裏離益州不算遠,顯然是讓應國公照顧一下大哥。
事情明朗,韋三郎也抵了命,韋家還賠了錢。吳家也沒法子,反正這件事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跟楊家有關聯。倒是金陽郡主的外祖母意外喪命,是吳家理虧。應國公想著,是不是在益州上任之前,去楊柳苑給金陽郡主致歉,順便問她今後有什麽打算。是跟他去益州上任,還是留在永安城。要是留在永安城,是住應國公府,還是住楊柳苑。
應國公買了許多小女孩適用的東西,又取了一萬貫錢,親自登門致歉。楊七想了想,還是讓應國公進了楊柳苑,送的錢與東西也收了。應國公深深行了一禮:“金陽郡主,之前的事是我不對。我向你致歉。兩個兒子已經沒了,是韋三郎下的毒手。皇帝判決韋三郎斬首,韋家賠償兩萬貫。”
金陽郡主點點頭,她早知道了。秦王告訴楊蘊,楊家自然都知道了。
應國公又道:“陳太夫人的事,我很遺憾,也很抱歉。都是我吳家的錯,事情出了,也是無可奈何。我被貶官到益州當總督,大哥也被流放到蜀地最窮的縣,判賠付陳家一萬貫錢。你們打也打了,朝廷判也判了,此事就作罷吧。”
知道應國公要去益州上任,冷笑一聲:“我大哥在蜀地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今,皇帝忌憚,你大可以去摘桃子了。”
應國公皺眉:“金陽郡主,這是皇帝的旨意,我也沒辦法。永安呆得好端端的,我也不想去人生地不熟的益州。”
金陽郡主道:“不必謙虛,你在皇帝眼裏跟親兄弟似的,他還會虧待你?蜀地是天府之國,稻米一年三熟。更有十萬大山,易守難攻。隻有讓最可靠的人在那邊鎮守,才安心啊。不過,皇帝是我家一表三千裏的表叔父,大哥也對朝廷很忠心,怎麽皇帝突然就下了這個調令,好生奇怪。”
應國公猶豫一下,突然開口:“我猜,蕭夫人在中間起了作用。據我觀察,蕭夫人與皇帝關係密切,能直入寢殿與偏殿,給皇帝送藥,照顧起居。上次,她攔著我,說了一些話。我看她那樣子,恨著你楊家姐弟呢,在你們身邊埋了釘子,一直窺視你家。她還建議我去蜀地外任,目的是逼你楊家放棄蜀地那邊的退路,估計也想對付你大哥。”
金陽郡主歎了一口氣,這幾年楊蒿、楊蘊、楊芹、楊蔭都大了,很多事都交給四兄弟辦。楊蒿、楊蘊入朝,楊芹經管著楊家的暗衛和護衛勢力,楊蔭跟著六哥管自己的不舍商業。自己也是大意了,忽略了身邊的人和事。蕭氏表麵求和,暗中窺視,居心不良,不得不防。必要時,滅了蕭氏姐弟。皇帝也在覬覦自己的財物,幾個皇子公主也是占便宜沒夠。看來,是要設個局,讓那些人自相殘殺,騰不出空來找自己麻煩。
吳四信在關鍵時候,肯給自己提個醒,這人還沒壞到骨子裏。隻是,在兒子與繼妻之間,有所偏愛罷了。自己上次跟他翻臉,也是半真半假的,畢竟,兩個兔崽子是蘊弟除掉的,自己心裏也是有點虛。自己態度越硬,應國公越是不敢懷疑楊家人。
楊七想著,現在自己的敵人越來越多,越來越難對付。吳四信暫時還要留著,有這個丈夫當擋箭牌還挺有用。想到這裏,再次歎氣:“陳家我會去求情,管不管用不好說。這麽大仇也不是幾句話就能放下。如果,陳家攻擊你的生意,你自己想辦法,我盡量壓著,隻要不出人命就好。”
吳四信拱手謝了,兩人微微一笑,算是達成協議。
楊七讓媽媽們把女兒抱過來,遞給吳四信。嘴裏說道:“這是你的第一個女兒,你還是親手抱一抱吧。我給取了乳名,叫稱心。”
吳四信雖有點重男輕女,但這是他第一個女孩,世人也希望兒女雙全的。看著白白淨淨的大女兒,心裏也是歡喜的。抱著不想放手,輕輕撫摸著女兒的小臉。說道:“還是起個大名吧,叫吳音好不好?”楊七點頭同意。
吳四信小心翼翼地問:“夫人,我要去益州就任,你可想隨同?”
楊七道:“女兒還太小,去益州路途遙遠,路況也不好,你剛去,還要接管軍政要務,還要安置家人住處,我就呆在楊柳苑休養。過一兩年,孩子大些,我們再商量。”
吳四信聽楊七說得也在理,她語氣平和,沒有想象中的憤恨與無理取鬧,點點頭同意了,心情也放鬆了一些。
楊七又道:“如今,咱們隻剩下兩個兒子了。我不在府裏,你要悉心教導吳懼、吳畏,不要讓他們誤入歧途。給他們找個合適的妻子,也到了該成家立業的年齡了。總是一團孩子氣,也不成氣候啊。吳形、吳狀沒了,兩個兒媳婦年輕,又沒有孩子,給她們一大筆錢,送歸娘家吧。還有,你那兩個妾室,還算老實,你對她們好一點。”
吳四信聽了,神情複雜地看了楊七一眼,越發弄不清楊七的想法。吳懼、吳畏對繼母不敬,雖不比兩個哥哥那般下毒手,可語言行為上也十分無禮。兩個妾室隻是懼怕楊七的身份與能力,根本談不上實在,又一副妖妖佻佻的做派。楊七也給他們說幾句好話,不知是真心還是假意。
楊七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在乎,她隻愛對她好的人。吳四信的兒子、小妾,對她怎麽樣,她心裏清楚,哪裏會真心相待。說這些場麵話,不過是讓自己顯得通情達理,給馬上要赴任的丈夫一個麵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