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舅家的長子,陳秀今年考中了,名次靠後些。還是楊七求了晉王,給弄到洛陽縣去當縣令,過幾日就要上任去了。陳二舅家的長子,陳幹今年也考中了,名次更靠後,英王幫忙安排,剛到禮部領了憑,要外任到漳州浦縣當個縣令去了。別看兩人都是縣令,卻不同級。洛陽是上縣,漳州是下縣。


    李夫人打眼看陳秀,這孩子長得清秀,身材挺拔,神情溫和。能榜上有名,到是個人才。要是我家的薺兒能嫁給他,應該也不錯。就是陳家的門第太低了些,還要再觀望觀望。又看看陳幹,長得白白淨淨的,大高個,也是個不錯人才,你說人陳家,就是一普通農家大戶,怎麽能出這些能人呢。


    又想起楊茴,不明白茴兒怎麽就落榜了,從小條件就好,難道還不如農家子弟。明明都是一個書院出來的,之前楊茴的學業還在兩陳之上呢。楊茴覺得沒麵子,索性跟李夫人說,他不考了,家裏的生意那麽多,做了官,誰還幫她料理生意呢。氣得李夫人追著他打,稀罕他管生意,不上進的王八羔子。


    席上大家相談甚歡。李夫人故意說,他們家李圭,現在是個香餑餑呢,成績好,人也年輕俊美。很多世族大戶都找人來說合呢,說來說去,顯擺的連王院長都嫌煩了。


    英王說,前十名都被皇帝召見了,頭名的那位,去了禮部學習。次名的,去了吏部學習。李圭是第六名,皇帝很喜歡他,讓他去中書省學習了。現在是通事舍人,從六品上。李圭還不到二十歲,起點如此之高,以後前途不可限量。


    蕭美美對楊七道:“七妹呀,現在弟弟都出生了。到底是楊家的兒郎,久住在春勁院也不是事,是不是接迴侍郎府去。”


    楊七皺眉道:“楊蘊還太小,離不開母親。要說連母親一起接進侍郎府,又恐陳夫人命格與家中不合。先住在這裏吧,等過幾年再看看。”


    楊家人都不吱聲了,楊侍郎更是瞪了蕭美美一眼。蕭美美道:“我把弟弟接到身邊,好好撫養,讓他給引來個小侄兒。”


    李夫人笑道:“隻聽說招弟弟的,還有招侄兒的呢?上次你不是說弟媳和她腹中的孩子克你嗎?生出來就不克你了?我看不妥,還是留在五弟妹身邊。這麽小的孩子嬌嫩,要是有個磕磕碰碰的,怎麽向老夫人和五弟妹交待呢。”


    老夫人也拉下臉:“蕭氏,吃也堵不住你的嘴。人家有親父親母,再不濟,還有我這個親祖母,孩子的親大伯大伯母是宗長宗婦。這些人都沒說話,你興頭個什麽勁呢。”


    小蕭氏翻了個白眼,坐下。嘴裏說著:“我就是喜歡這個弟弟,看他長得好看,喜歡的緊,沒有別的意思。”


    老夫人白了一眼楊梧,心道,五郎父子怎麽就喜歡蕭家的妖精呢。老妖精作沒了,兒子又娶進門一個小妖精。


    楊芙問,前幾日,眾人進宮賀歲的事,問有沒有什麽新鮮事。


    新鮮事倒沒有,跟往年差不多。隻是多年不出席皇家家宴的長公主領著外孫女來了,席間說跟楊七要一個會說書的小戲子。楊七有點舍不得,說要在東市那邊開個茶樓,天天都有說書,唱曲的。那裏離長公主家很近,長公主可以天天來,不跟她收錢。


    英王剛給國庫送去三十多萬貫,皇帝正待見楊家人呢。晉王也高興,他也得著了二十多萬貫。兩人怕長公主難為楊七,都出言給楊七擋災。長公主有點不高興,終歸沒再說什麽。


    楊侍郎道:“楊七一貫不懂事。不就是一個小戲子嘛,長公主要就給她唄。這位長公主可不一般,當過皇後,當過太後,現在當長公主。帝後對她心懷歉意,一般不會拂了她的意。楊七把她得罪了,以後指不定她會做什麽來報複。”


    李夫人問:“你要在東市辦茶樓?哪個位置呀,要不要人合夥?辦個什麽樣的?”


    楊七道:“不是東市裏邊,裏邊的鋪麵都小,我覺得不合用。在東市外邊東南角的常樂坊,我新買了一座宅子,改為不舍茶樓了。已經在收拾了,估計明年春茶下來的時候,就能開業。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


    在座的人多是人精,腦了轉一轉,就大致知道了,蕭氏的房子改茶樓了。眾人心照不宣的一笑,不問這個了。


    喝到尾聲,眾人有些醉了。忽然,陳老夫人走到楊侍郎麵前,對他臉上就是一記耳光。嘴裏罵道:“你這個混蛋。當初你家裏上門求娶我的女兒時,怎麽說的?這才十幾年呢,你就把她趕出門來了?她為你生兒育女,操持家務。哪裏不好了?你也是名門大戶的嫡公子,朝廷堂堂的工部侍郎。就是這樣作人的,我呸!”


    眾人一愣,楊侍郎用手捂麵,不敢還手。英王妃忙上來勸:“陳老夫人,請息怒。誤會,誤會。就是家裏一直沒有孫輩出生,怕命格不合,避一避。一用的月例,都是按時發的。”


    陳老夫人道:“在座的人都是讀過書的,這說的是人話嗎?我女兒的命格好著呢,她在我們家時,那賢孝的美名傳遍十裏八村。要不然,你們堂堂英王府也不能主動來我們家求娶。你們生不出孩子,就是你們家缺德事做多了,我女兒連生了三個孩子,兒女雙全。要是她命格不好,做了天怒人怨的事,也該是她生不出孩子來才對。你們欺負我不識字,不如你們見多識廣。說她命格不好,與府裏相衝,哪個王八蛋說的?”


    蘭老夫人聽了這話臉都紅了,一是羞,二是氣。這麽多人,有些下不來台了。李夫人勸:“陳家伯母,沒有人說什麽。我看,五弟妹命格好著呢。”


    陳老夫人道:“當初,你們說娶妻不看門第,主要看品德。我真信了你們的鬼話,把我女兒推進了火坑。這些年,我怕你們嫌棄我們家的出身,從來都不敢來你們家走親戚。知道你們家對我女兒不好,也勸她忍著。忍來忍去,到得了一身的不是,被趕出門來了。原來世家大族,皇親國戚,都是說話不算,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混帳人家呢。如今,我就是撞天鼓告禦狀,也得給我們家一個說法。”


    楊七涼涼地道:“外祖母,您不用撞天鼓滾釘板的去告禦狀,隻去打聽幾個禦史家,寫個東西,往大門前一跪,把這件事一說,明天陛下就知道了。”


    楊侍郎一聽,就罵楊七一句。陳老夫人又給他一巴掌,嘴裏罵:“我們陳家人都在,你還這樣罵我的外孫女,要是我們不在,你還不害了孩子的性命。怪不得她不認你,要過繼到死了多年的伯父名下呢。你也有老的一天,不要那時候,落在你瞧不起的孩子手裏,看你那老臉往哪放。我呸。”吐了楊侍郎一臉。


    楊七直在心裏為外祖母鼓掌,外祖母威武。


    英王好氣,但他不能去動陳老夫人。這麽多人看著呢,都怪五弟,把事情弄到這個地步。


    陳老夫人道:“我就問一句,誰說我女兒的命格與府裏相衝?是什麽大師,還是高德大能,我當麵問問他,從哪裏看出來的。要是沒有,就是你們楊家壞了良心,造謠生事,誣蔑我女兒的名聲。要是嫌棄我們是農家出身,痛快說出來,看我不一刀砍了她。你們家又不是隻有一個媳婦,怎麽不說是她們妨害了你家的子嗣呢?一並趕出去,我才佩服你蘭老太太。柿子光撿軟的捏,現在人趕出來,也沒見你家有什麽動靜?可見,這天是真長眼呢。”


    氣氛一時僵在這裏。蘭老夫人氣得想吐血。蕭美美有些害怕了,嘴角直哆嗦。她沒想到陳老夫人一個農婦,膽子這麽大,脾氣這麽潑辣。


    楊七火上澆油:“外祖母,是蘭陵蕭氏造的謠。他們家女兒嫁給四哥楊荀,親上加親。可是他們兩個婚前就上了床,懷了身孕。過門那天下雨,摔了一跤,把孩子摔掉了。自己不說自己不要臉,非說是我五叔母克了她的孩子。一家子上門來逼,五叔父早嫌棄五叔母人老珠黃,自己想娶小老婆,趁這個機會正好趕人。五叔父趁了心,沒幾個月就納了個年輕漂亮的小妾,還是書香門第的文化人呢。”


    陳老夫人一聽這話,幾步上前,揪起蕭美美的頭發,把她拎起來:“原來是你造謠。你自己不要臉,還想賴別人呢。仗著自己是名門出身,欺負人呢。我女兒再不濟,輩份擺在那裏,你和楊荀該要叫一聲繼母。原來名門就出這樣賤貨,我們農家也沒有這樣的。”說完,狠狠地給她臉上幾耳光,把她推倒在地板上。


    楊老夫人看實在鬧得不像話了,就讓侍衛把陳老夫人控製起來。自己緩緩站起來,環視周圍一圈。說道:“今日楊家在大家麵前丟人,實在是對不住了。楊梧是我沒教育好,陳家人打了罵了,我也沒話可說。陳氏覺得能過就過,不能過也沒法子,合離、絕婚隨便。想告狀,想找禦史,我不怕。人生來就是分三六九等,我楊家跟著陛下,浴血奮戰,我的大郎滿身傷疤,戰功累累。我家死了三個兒子,無數部曲,才有今天的成就。總不能因為五郎娶一個農家婦,楊家就成了不好的人家了。要是有人再胡說八道,我的龍頭拐不認人的。”喘了幾口氣又道:“我老了,明日就分家,各過各的,我不管了。”說完緩緩走到門外,穿上鞋。扶著陳媽媽,走了。


    其他人一看,不歡而散。


    楊七身邊有兩個耳報神,帝後又比較關注楊家,有點風吹草動的,帝後都會過問。第二日,不等禦史上奏,帝後就知道了。


    皇後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後,又好氣又好笑。心裏覺得楊梧活該,讓妻子的娘家人抓住了把柄。叫人關注後繼的事,樂嗬嗬地吃瓜。


    沒多久,英王府果然分家了。英王得一半家產,其他四個兒子分另一半家產。老夫人要跟著大兒子,老夫人的私產還是由老人家自己管著。


    蕭家人找麻煩,楊七暗裏讓人擋了迴去。陳氏不肯合離,也不敢告狀,更不敢迴府。楊七對楊侍郎要求,伺候陳氏的人,伺候楊蘊的人,依侍郎府裏同等的月例,按時送過來。陳氏母子的月例不要東西,全折成錢,陳氏每個月二十五貫錢,楊蘊十歲之前每個月十貫錢。等楊蘊長大了,再議以後的事。楊侍郎看陳家人一副拚命的樣子,隻好同意了。蕭美美到是高興了,楊家分家,侍郎府分了不少家產,雖隻有八分之一,可這是世家大族,有底蘊啊。


    可惜蕭美美沒高興多久,皇後下旨了。申斥蕭家教女無方,蕭美美不守婦道,是無德,造謠生事,是不法,詆毀家姑,是不孝。即便夫婿子嗣立下不世奇功,此生也不得加封誥命。


    皇帝又正式頒旨:楊侍郎夫人陳氏,自歸楊氏,容忍勤儉,心靈手巧。生育有功。特封江州候夫人,隨夫品級。其子楊蘊,立為江州候世子。楊荀,不仁不孝,念兩代英王的功勳,不降罪。命去宕州府軍中任參軍,自謀出身。即刻上任,妻子隨行。


    楊侍郎接到旨意,心中歎息,這真是命呢。心裏覺得對不起前夫人,可皇命難為啊。蕭美美、楊荀先後接到皇後與陛下的旨意,楊荀傻眼了,蕭氏哭得半死。


    楊荀夫妻走後,楊侍郎也不肯去接陳氏。此時心裏恨透了陳氏、楊七,還有陳家那老太太。家中無人當家,隻得讓妾室韓氏暫管家務,妾室薑氏協理。


    有意思地是,英王府的長媳王氏三天兩頭去看楊蘊。每次都拿很多東西去,還要抱抱那小子。英王妃很不滿意,對王氏說,離陳氏遠一點,別叫她衝撞了。


    王氏道:“王妃,五叔母絕對是命好的,您莫聽蕭家胡說。您瞧陳氏的三個孩子,兩個男孩都有爵位繼承,一個女兒如此優秀。能生出這樣的孩子的女人,命還會不好嗎?不知道為什麽,我一看蘊兒就喜歡,雖是兄弟,心中跟兒子似的看待。你說我,四妹妹,五妹妹也天天在春勁院說說笑笑呢。”英王妃拿她沒辦法。


    過了清明,楊蕎來報喜信,懷了身孕,兩個多月了。


    過了上巳,楊芥來報喜信,懷了身孕,兩個多月了。


    端午過後,王氏忽感身體不舒服,時常覺得燥熱,胸悶惡心。找孫小宛看,果然有了身孕,不到兩個月呢。把英王妃高興壞了,隻嚷著要眾人好好照顧世子夫人。


    到了乞巧節,郭氏那邊也來了喜信。說是懷孕了,下個月要迴來養胎。英王妃聽了更是高興。


    老夫人也說,這楊蘊是個有福氣的。他一來,領來了不少侄子侄女,家裏的喜信頻傳。


    過了中秋,通善醫館終於開業了。楊七忙活了幾個月了,剛鬆了一口氣,有人來報,楊蓉就要生了,還有些難產的征兆。


    把張家人急不行了,張長遜親自來了醫館,請孫小宛過去看看。還是楊七說,這醫館藥草和設備都齊全,人都是專業的,還是把二姐送婦幼醫館來吧。


    胎位有些不正,荷花給楊蓉正胎位,痛得楊蓉直叫喚。折騰了兩天一夜,吃了好幾劑催產藥。在八月二十六,亥時一刻,生下了一位公子。遠在邊疆的張氏夫婦聽了非常高興,給孩子取名張遠征。


    今年風調雨順的,幾處莊園土地都收成甚好。把莊子上的人累得不要不要的,但心裏充滿豐收的喜悅。


    幸好,尉遲殿臣給她送來一批人,也是以前在戰場打過仗,後來被迫還鄉,現在混的不太好的退伍軍士們。


    楊七和李夫人天天安排著吃燴肉菜,蒸肉餅。人幹活這麽累,當然要吃好一些,不然還不得累趴下了。


    今年增加了瓜果的種植,收的果子,各親戚家送了一些。皇宮訂購了一些,各大戶人家訂購了一些。其餘的撿好的都窖藏起來,品相不好看的製成果脯,每天送些送到不舍茶樓去。


    楊七在尉遲殿臣那塊山地上建了酒莊,楊七的酒莊裏,第一批酒也出壇了。不如人家釀的好喝,酸澀味重,還需要改進。楊七沒法子,隻能低價處理掉,沒賺到什麽錢。醬園子,生產出的各種醬還不錯,小賺一點。飴糖廠,各樣飴糖品質都不錯,通過燕興邸和張氏牙行,賣到了千裏之外的夷族。


    依依花園就是從楊茭手裏買的那個農莊改的,主要種的是各色各樣的牡丹、玫瑰、月季、菊花。幾百畝的規模,看著就漂亮。每個花季,都有許多人來看花,買花。莊裏種的花兒,著實賣了個好價錢。楊七還在圖書館後園子裏辦了幾次花展,賺足了錢。


    楊七承包的尉遲姐夫家的兩塊沙地,全種的瓜類,好幾種,有西瓜、甜瓜、香瓜、蘇瓜,從上市到罷園,生意都非常好。


    十月初一,依依茶館開業了。楊芙、楊蓉、楊蕎、楊芥、王氏、郭氏都來看熱鬧。隻見依依茶館裏並不如普通商鋪,就是個大園林。


    那門樓十分氣派,有七柱八開間的門房。對外有花窗,雕刻精美。對內開了門,設有茶藝表演。這算是茶葉銷售區。


    往內行了十幾米,轉圈修了走廊,廊下掛著各種小花盆,種了些吊蘭,各種小花。還請了幾個會調鳥的師傅,養了許多鳥雀、有虎皮鸚鵡、玄鳳鸚鵡、鳳頭鸚鵡、牡丹鸚鵡、灰鸚鵡、金剛鸚鵡、八哥、畫眉、鷯哥、文鳥、黃鸝、相思鳥、百靈鳥、繡眼鳥,每日早上,鳥叫的可熱鬧了。


    院子分成三部分,前園子蓋了雙層戲台,戲台前麵設了觀眾席,能坐上百人。戲台周圍擺了許多修剪漂亮的花盆。戲台後麵種了許多鬆柏。


    中間的園子種滿了翠竹、杏花、桃花、梨花、石榴、桂花、菊花、梅花。花叢中間修了七柱八間的雙層茶樓。樓上樓下都是茶座,可以打馬吊、下棋、打紙牌。也可以喝茶、吃果子、吃糕點。有一份菜單,還可以點餐。


    後園子靠後牆的地方,蓋了兩排雙層的房舍,是給園裏的服務人員住宿用的。算是生活區,生活設施什麽都齊備。


    封長紅管著楊七的錢莊,太忙了,楊七讓楊三娘單獨在這裏管事。從育幼堂挑了一些靈醒的女孩子,在這裏學習表演茶藝。每月給月銀,賣了茶還給提成。


    還有些孩子,聰明伶俐的,識了字就學背書、說相聲、演小品、唱曲。隻要讓客人開心了,除了楊七給的月銀,客人的賞錢是歸自己的。


    不斷有禦史說楊七這樣營業不合規矩。皇帝聽了這話,要收拾楊依依,責令關閉,沒想到,婉德長公主出麵給茶館說了情。


    原來,長公主有個小外孫女叫林靜寶,從小在長公主身邊養活。小姑娘喜歡熱鬧,所以長公主才向楊七討要小戲子。自從茶樓開業,小姑娘天天都往這邊跑,每天可開心了。長公主也來過幾迴,很喜歡聽戲文。什麽《竇娥冤》,《救風塵》,《杜十娘》,《天仙配》,《梁祝》,《聶小倩》……反正是百聽不厭。


    帝後都對這個長女有所愧疚,她所請之事,隻要不是太過份,都是依著她的。除了告誡楊七收斂著些,這件事也就這麽著了。沒多久,飲茶、聽戲之風,風靡中興城。


    洛陽那邊,圖書館也在建了。


    忙忙碌碌地直到年底,江南李家遣人送來兩斛珍珠。珍珠質量不錯,有正圓的,有近似圓的,也有些不太圓的。大多數都有黃豆大小,小的也有綠豆大小。這是第一次采珠,李家信裏說,隻采了三成,有六分的出珠率,珍珠形狀較好,個頭還略小些。其餘七成還留著,等過多幾年,再采珠,興許會長得大些。這兩斛珠,是給楊七小姐的分紅。


    楊七非常高興,總算是成功了。自己也是沒有把握的,能一次成功,真是得天之幸呢。迴信說,支持他們多養些年頭,又囑咐說多養三角帆蚌。李夫人笑道:“還用你說,現在,我大哥三哥可著緊那些珍珠蚌了,看得如眼珠子一般呢。年年繁殖三角帆蚌,還高價收蚌。除了植珠用,誰要吃一顆蚌,都得挨頓打。”


    今年沒有科考,王詠靜下心來,把《戲說三國》給寫出來了,交給楊依依。楊七看了,又指出一些不大順當的地方,又講了一些故事,盡量打開王詠的思路。


    王院長閑下來,整理了魏晉時期的幾位大家詩作,《建安七子文匯》《曹植詩文集》,重點還整理了《樂府詩集》,楊七一氣給他出版了。


    十月底,楊蕎生了,是一個健康的小男孩,長得十分好看。把王院長高興地,沒法沒法的。一口氣給孩子畫了十張畫像。給取了名字,叫王士通。


    十一月初,楊芥生了,也是一個健康的小男孩,五官長得好,眉清目秀,很像楊芥。隻是皮膚有些黑,身量有些大,像父親。楊芥埋怨尉遲殿臣:“將軍,你們家的黑皮基因太頑固了。好好的兒子,長得那麽黑。人家都說,大老黑,架錢堆。將來娶媳婦,要下多少聘禮呢。”尉遲殿臣憐愛地摸摸兒子的小腦袋,心裏一陣虛軟。義王非要給孫子取名,叫做尉遲玉。聽著也還行,就認下了。


    到年底一算賬,楊依依心裏直歡唿呢。今年,可是大豐收的一年呢。沒想到賺到這麽多錢。給眾人分紅,把那些人也嚇了一跳。這楊七每樣都有股份,還有些獨資的生意,這丫頭得賺多少錢呢。


    這個年過得格外熱鬧,楊七賺了錢,在慈善事業和娛樂眾人兩項上麵就舍得下本錢。


    先是安排義診,從臘月十五到臘月二十八,一邊看病舍藥,一邊還施蒸餅、米糕、米粥。


    再是捐書活動,向各大書院、各類育幼堂捐贈今年的新書一百本。


    後是組織宣傳隊,到處表演茶藝,講飲茶的好處,凡是來聽的,可以帶個容器,免費品嚐。在依依茶樓開展了購茶抽獎的活動。每買茶五斤就抽一次獎,百分百中獎率。


    又進行衛生講座,說牙粉、肥皂、洗頭粉、香脂的好處。凡是來聽的,發一張小年畫。


    又讓李家與幾個姐姐家的店鋪同時搞促銷抽獎的活動,掀起一個春節商業大高潮。


    安排了好幾支隊伍,舞龍、舞獅、旱船、高蹺、秧歌,從初一到十五,天天上街表演。正月十五,又讓人糊了很多花燈,在曲池坊舉行燈會。從初一到十五,可以來免費遊園,有猜燈謎有獎的活動。


    還向火炮局定了一大批煙花爆竹,在正月十五,十六兩天傍晚燃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命輪運轉,依依不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倪灣灣的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倪灣灣的書並收藏命輪運轉,依依不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