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七見老夫人問了,才道:“就是兩種法子。一是,祖母和大伯主動上尉遲家致歉,取得人家諒解,兩家退婚。把彩禮全盤退迴,再給些補償金。二是,跟尉遲家商量,爭得人家同意,換個新娘人選,婚禮照舊。”
蕭美美聽了,白著臉道:“那些聘禮,除了吃喝,其餘的都被楊茭拿走了。”
眾人聽了氣壞了,卻又無可奈何。這叫什麽事?你楊茭不願意嫁人,要逃婚,為啥還把人尉遲家的聘禮拿走?吃喝還好說,折成錢銀,可有些東西是特製的,用錢賠,怕尉遲家抓住把柄不依。這不是把路都走絕了,你前腳走了,叫楊家怎麽跟尉遲家人交待呢。
老夫人想了想道:“看來,換個新娘人選更容易一點。從今日起,楊家沒有三姑娘了,對外就說,染惡疾過世。一來年輕未嫁,二來怕傳染他人,緊忙著擇荒地下葬了。明日,崔氏就寫訃文,通知宗室與家廟。”
英王妃稱是,蕭美美欲言又止。楊七冷笑,其他人都點點頭。
第二日,大風,下著冷雨。下午,英王府又派車來接楊七過去。
這迴,祖母客廳隻有老祖母、英王、英王妃、楊侍郎、李夫人。
老祖母盯了楊七半日,才緩緩道:“小七,你雖過繼了,但還是楊家的女兒。蕭氏的宅子與莊子在你手上了吧,你不應該呀,早算計好了?好厲害呀!”
楊七道:“是,我從人家牙行買的。有人願意賣,就有人願意買。我真金白銀正常買賣,又沒有違反國法家規。”
楊侍郎恨得咬牙切齒:“你個孽障,終於把你嫡母的東西算計到手裏了。”
楊七道:“少胡說。她不是我嫡母,我連您這個親父都不想認,還說那沒血緣的死人。我也沒算計,機緣巧合,正常買賣。楊茭的親事是侍郎大人親自訂的,她逃婚是自己幹的,她賣她娘的嫁妝是自己去的。我隻是恰好知道了這事,就想著把蕭氏的東西給我五叔母買下來,讓她高興高興,氣死那蕭家人。”
老夫人道:“你早知道楊茭賣宅子莊園,能看不出這裏邊的異常,怎麽不告訴家裏?任憑楊茭做錯事,看著家裏陷入現在的困境,還暗自得意嗎?”
楊七道:“楊茭賣她娘的嫁妝,我幹嘛要去管?她倒黴,我才願意看笑話。順便還能辦事,我早就想在城外置個莊子,這送上門來,告訴你們,讓你們壞我的好事。”
楊侍郎道:“把蕭氏的宅子、莊子交出來,那是人家蕭氏的嫁妝。”
楊七道:“不可能,我花了近三萬貫,明堂正道向牙行買的。交給你,做你的千秋大夢去吧。我手裏有紅契,告到陛下和娘娘麵前,我有理,也不能給你。”
眾人沉默良久,楊侍郎道:“我給你三萬貫,你把宅子莊園轉賣給我吧。”
楊七道:“想強買強賣呢?我不同意,我好容易才買到了,我有用。那個宅子,我正讓人收拾呢,收拾好,取名不舍茶樓,我要賣茶。那個莊子,改名為依依花園。我要種花,種果樹。”
英王憋了一肚子氣,又拿楊七沒有辦法。這就是個滾刀肉,偏偏她不是自己的女孩。當大伯的,罵幾句還行,實在是管也管不住,打又打不得。她如此頑劣,又如此聰慧。弄死舍不得,留著淨生閑氣了。
李夫人對楊七道:“他們讓我的芥兒嫁過去。我現在說什麽,他們也不聽。說除非楊芥也逃了,死了,不然就必須這樣辦。”
楊七道:“您不是一向最愛說,兩利取其重,兩害取其輕。這麽懂得取舍的人,這會兒拿不定主意了?”
李夫人歎口氣:“我的芥兒,沒有楊茭的膽量,也沒有楊七你的能耐。甚至,沒有大小姐、二小姐的嫡出身份。跟其他姐妹比起來,真乏善可陳。她要跑了,就她那個腦子,活不過一年半載。她就是死了,也是沒有價值的。所以,我同意讓她嫁。隻是,尉遲家的聘禮,價值七千貫。楊茭拿走了,五弟要把這錢補給我的芥兒。”
老夫人道:“應該的,楊梧,你明日就讓人把聘禮的錢拿來交給她。”楊侍郎喪氣地點頭。
李夫人道:“芥兒不是嫡女,但她是替嫡女嫁的,她的嫁妝,也須是五千貫。”
老夫人道:“可以,英王妃,照辦。”英王妃黑著臉點點頭。不光心疼多那一千貫錢,主要是這不是要追平自家嫡女了,李氏借著機會給自己女兒抬身份。
李夫人道:“我的芥兒已經很委屈了,你們該給的添妝,一點不能含糊。”
英王道:“這個自然。凡是別的女孩有的,芥兒都不會少。”
李夫人站起身來,對眾人道:“女人的命運自古如此,該來的躲不過。我迴去給芥兒準備嫁妝了。希望,不要很快給她準備喪事才好。”說著就出去了。
過了幾天,楊七跑隔壁偷偷問楊蕎:“四姐,五姐怎麽樣了?”
楊蕎道:“家裏的決定,女人還能反抗是怎麽的,芥兒可沒三姐那樣的能耐,在家哭得不行了。我娘給她準備了豐盛的嫁妝,比我的多出不少。不過,寧肯嫁妝少些,也想找個可心的男人。”
楊七問:“尉遲家倒是痛快,一下子同意了換人,就沒鬧騰鬧騰?”
楊蕎道:“本來是不滿意的。父王拿出來訃告給他們看,讓他們準備把楊茭的牌位迎到尉遲家去。義王沒辦法,怕錯過這個村,又沒這個店了,就同意了。雖然以前說了大話,誰也不願意要個死人進家門呢。尉遲殿臣有些猶豫,偷偷去看了五妹妹一眼,估計是看芥兒漂亮,迴來就同意了。兩家重新寫了婚書,婚禮時間照舊,沒幾天就到了。”
楊七就笑,男人都一個樣,見了好看的,所有的原則都可以退一退。人說義王是色迷,尉遲殿臣怕也是個顏控吧。
真叫楊七給說中了,尉遲殿臣自己長得不好看,不耽誤他顏控的本性。在他逐漸模糊的記憶中,他母親是個漂亮溫順的女人。現在看楊五,也是漂亮細弱的女子。感覺上有些像他的母親,卻又不大像。
訂親近一年了,楊茭的作鬧,又不是真沒聽說過。尉遲殿臣也是不滿的,隻是他這個人,脾氣好,不願意鬧出來讓大家難堪。本想悄悄地退了親,義王不幹,楊侍郎也不幹。眼見得婚期到了,楊茭出事了。楊家說她染了時疫,人沒了。尉遲殿臣覺得楊家人在耍人,想退親,就親自上門致歉,退迴聘禮。好端端的,說死了人。不知是藏起來了,還是跑了。可外人看,還當自己克妻呢。本就長相兇,再加上克妻的名聲,還讓不讓人再成親了。
楊家提出來換個人,英王的五姑娘。尉遲殿臣是不高興的,一來楊家這種行為,不講信用。二來那姑娘才十八歲,比自己小十一歲呢。他天天在軍營裏忙,沒空兒哄小女孩。這麽小的姑娘一個人在家,他也不放心。萬一他那繼母,弟弟妹妹尋她的麻煩,楊家人可不依。第三,那女子是側夫人李氏生的,不是嫡出。可是,他偷偷地看了一眼,那姑娘生的鮮豔明媚,看著心裏就癢癢的。鬼使神差地就點頭了,真是美色誤人呢。
之前,見過楊茭幾迴,五大三粗,滿臉橫肉。還有那高高在上的神態,不屑一顧的表情。看了讓人心煩,隻是訂了親,就隻能將就。有名份,能用,能生孩子就行了。自己這樣的,還挑啥。
可是,有了對比,就更心動了。看到嬌滴滴的小美女,就想著抱到懷裏。想盡一切法子,讓她喜歡自己,心甘情願地跟自己過日子,為自己生孩子。最好孩子都長得像她,自己這一生就算幸福了。
楊蕎這日,又在房中落淚。有人送來一封信,打開一看。落款是尉遲殿臣,用漂亮的楷書,抄了一首詩:漳水采釣客,上陽多綠花。一別三十日,誰忍得相思。
又用草書,寫了幾句詩。歌舞迎親去,冬日入吾府。魂夢共相思,死生同一路。攜手看繁華,妻兒掌中珠。
楊蕎看了,把信丟到一邊去。李夫人撿到後,看了詩,笑了一下。沒想到那個武人,還有這種兒女情懷,真是人不可貌相。
次日,又派人送來一支沉香木雕的佩飾。說是尉遲將軍親手雕刻,給姑娘玩的。楊蕎把臉一沉,沉香木佩扔到妝台上,看也不想看。
再隔天,尉遲殿臣讓人送來一隻金鐲,鑲了五種顏色的寶石。還寫了信,說這是打仗時,一個部落的首領用來求饒的,是部落的珍寶,叫大地之鐲。五種顏色的寶石,代表大地五種元素,木,水,火,土,風。李夫人都有點嫉妒了,不是說,尉遲殿臣窮嗎,還能拿得出這等寶貝。李夫人道:“芥兒,你要不稀罕,別扔了,給娘收著啊。”
楊芥翻了個白眼,讓丫環明月收起來。這麽貴重的東西,當傳家寶還差不多,怎麽可能扔了。就是不喜歡姓尉遲的,也不妨礙喜歡漂亮首飾。
次日,尉遲殿臣又送東西來了。是一串漂亮的孔雀石手串,單珠比龍眼略小些,有十四顆珠子,用麻線混了鋼絲穿成。每一顆都有獨特的紋理,色彩鮮豔無比。珠子表麵分布著如孔雀開屏般的美麗花紋,在陽光下,變幻著豐富的色彩。又附一封信,說是南征時,保護一個山村。那山上產藍銅礦,村裏的長者代表全村贈與。李夫人更嫉妒了,說手鏈太大,戴著直往下掉,逼著楊芥拆開,給她兩顆。
再一日,尉遲殿臣又送東西來了,是一串青金石的塔鏈。最小的珠子有黃豆大小,中間最大的那顆珠子,比核桃都大。顏色好看極了,莊重的正藍色,略帶金星,顆顆打磨得滾圓。附的信中,說是大夏國的特產,大燕這邊稱為青金石。這串項鏈,名為青金攢珠,是他的同袍與大夏發生衝突時所獲。在一次共同作戰中,他殺了兩進兩出,救了那人。為感謝他的救命之恩,送給他的。他一個大男人,不戴這些首飾,自然是要留給媳婦的。
李夫人逗她姑娘:“你說,這尉遲殿臣手裏到底有多少好東西。怪不得楊七說,要是她年齡合適,她就嫁了。”
隔一日,尉遲殿臣送來兩隻玉鐲子。一隻綠瑩瑩,另一隻紅潤潤的,打磨精細,光澤很強。附了信,說是南征時,驃國商隊遇潰散的亂軍襲擾時,恰被他救了。幫他們奪迴貨物,護送到了安全的地區。那商隊的頭兒,十分感激他,把這對鴛鴦鐲子送給他做紀念的。這是驃國特產的玉石,當地人稱為翡翠。紅色為翡,綠色為翠。他也不懂,女孩子應該喜歡。李夫人看了非常喜歡,拿過來那隻綠的就戴在手上,說什麽也不給楊芥,把楊芥急夠嗆。
總之,婚前一共也沒剩幾日。那尉遲殿臣天天送東西過來,有時候是奇珍異寶,有時候是自己抄寫的詩歌,有時是親手做的小飾品。楊芥也從一開始的怨恨,到猶豫,到收藏,到跟李夫人爭東西。
不過,楊芥哪裏爭得過李夫人。李夫人也樂夠嗆,沒想到嫁個女兒,還能分點奇珍異寶呢。她已經爭得翠玉手鐲一隻,孔雀石兩顆,貓眼碧玉戒指一隻,東珠耳環一對,鴿血紅寶石巴掌大原石一塊,紫水晶原石一大柱,紫黃雙色水晶吊墜一個。
英王府上下都認為,楊芥因為這樁婚事,受了很多委屈,給她準備嫁妝都是認真的。李夫人內心深處也覺得有點對不住二女兒,添補的東西也多。
房產是春芥院,地產是春芥香園,還有西市兩家店鋪。家具用的是最好的木料,衣服是上好的絲綢。首飾都是精品,壓箱錢一大半是黃金。就這,英王還心懷愧疚,偷偷給添了一萬貫。其他雜七雜八的都是極好的。楊荊、楊茴也給搜羅了不少好東西添妝。
楊芥一看自己的嫁妝這般豐厚,就動了其他心思。跟李夫人說,她想把嫁妝直接送到她的春芥院。她信不過義王家的人,義王貪財好色,對尉遲殿臣不好。那個繼母更差勁,小門小戶的,會覬覦她的嫁妝也不一定。
李夫人有些為難,這也太不合規矩了。當初蕎兒出嫁時,那王詠家條件實在不好,在中興城沒有房產,其實是王院長自己提出來了讓兒子住春蕎院。這義王家咋說也是封了王的,有義王府。家裏子女又不多,平白住到女方家,又不是倒插門,十分不妥。
楊芥看著細弱漂亮,也是個倔強的,就給尉遲殿臣寫了一封信。尉遲殿臣很快迴了信:好吧。我同意,隻要你願意跟我過,嫁妝放在哪裏,我不在乎。我要的是人,你在哪裏我就在哪裏。
尉遲家炸了鍋,聽到嫁妝不入府,義王一蹦三尺高。尉遲殿臣冷笑道:“怎麽?還真讓楊家料中了,父親想貪兒媳婦的嫁妝不成?那可是英王府,他們家的姑娘,咱們可不敢怠慢。宇文家和郭家的下場,在那裏放著呢。”
義王道:“你能耐,你就滾出義王府,也別繼承老子的爵位。”
尉遲殿臣譏諷道:“您那個不大不小的爵位,兒子繼不繼承的又能怎麽樣呢。分出去也可以,這些年,我也是南征北戰,所得的俘獲與賞賜,義王府必須還給我。我要養家糊口,男人不能吃軟飯。”
義王不幹,父子倆鬧得不歡而散。老夫人早看不上兒子與後娶的媳婦作妖,天天欺負自己親手養大的好孫子尉遲殿臣了,就說她作主,幹脆分家吧。
隔天,尉遲殿臣就跟族中的長老告狀了。族老們得了尉遲殿臣的好處,又得了老夫人的話,全都同意分家。
義王還要鬧騰,還是繼夫人勸他,尉遲殿臣不好惹,分了家,他搬出去也好。其實,那女人倒真是巴不得尉遲殿臣趕緊滾蛋,給她的兒子騰地方。有了這個機會,當然是樂意的。
家裏從老到小都要分家,老夫人態度堅決,天天給義王臉子,急了還破口大罵。關鍵是尉遲殿臣這個兒子,聽他未過門媳婦的。義王拿長子沒招兒,打又打不過,說又不聽話。義王妃又一個勁的遊說,其他兩個子女也是一臉讚同,義王一個人,胳膊別不過大腿去。
義王挑挑撿撿的,給尉遲殿臣兩個不怎麽樣的莊子,青龍坊一個破爛的三進宅子。還有一萬貫錢。尉遲殿臣說他馬上要娶親,還得給個舉辦婚宴的錢。眾族老都說應該,沒法子,又給了五千貫。尉遲殿臣說自己屋裏的書、兵器、陳設將來也得拉走,又把義王恨的咬牙。
尉遲殿臣約了楊芥到曲池坊的車馬店,兩人開了個雅間,一起吃了個飯。尉遲殿臣道:“芥兒,為了你,我沒有退路了。義王府分家了,我馬上要被掃地出門,你說怎麽辦呢?”
楊芥紅了臉,小聲道:“反正,將軍天天都在軍營裏。著急置宅子也沒有合適的,不如住我的春芥院。我那個宅子,是以前郭家人的,園林建築,可美了。”
尉遲殿臣道:“也行,宅子不用置那麽多,我不怕別人說閑話,就跟你住了。我在城外軍營附近的青林山上有個小院落,書房地下有個地道,通向山腹的一間密室,是我私藏的家財。你放心,我不傻,怎麽會把在戰場上搏命換來的財富都給人家呢?自己自然留最好的。你把自己交給我,我一定讓你過得不比別人差。”
楊芥點點頭道:“我外祖家是江南豪富,他們給我送來很多嫁妝。父王與我母親也給我準備了很多嫁妝。我們姐妹有約定,自己的嫁妝,除非自願,生前不許讓人訛了去,誰也不行。我聽說你家裏的情況了,怕出現跟大姐家那樣的禍事,我沒大姐厲害,才出了這個提議。”
尉遲殿臣表示,她想的對。就他父親和繼母那樣的人,真有可能做出什麽出格的事呢。而且,他過了婚假,就要去軍營。時常不在家,她一個人住在義王府,他也不大放心。住在春芥院,旁邊都是她的兄弟姐妹,有了伴,他也放心些。
分家第三日,尉遲殿臣拿了分家文書、房契、地契。領著車隊,把自己的東西都拉到春芥院裏。尉遲老夫人心疼他,又私下給了一萬貫錢,添補一些珍奇的擺件。
李夫人聽了這事,也沒法子。人家小兩口商量好了,就依著他們吧。楊榮領著送嫁妝的隊伍,把楊芥的嫁妝拉著,從英王府出發,到義王府轉了一圈,讓尉遲老夫人與族老們瞧了,就拉到春芥院去了。那麽多的嫁妝,那麽多奇珍異寶,還有大量的黃金、白銀、銅錢,精致家具,兩輩子都用不了。把義王妃眼紅的直抽氣,把義王心痛地直哆嗦。
三日後,英王府接了尉遲殿臣送的喜貼,還有雙份離娘肉。英王妃當嫡母的一份,李夫人這個生母也得一份。
臘月十一日,小雪,有風。春芥院張燈結彩,熱鬧非凡。知道義王府分家,尉遲殿臣自己張羅婚事,李夫人怕忙不過來,早讓人過來幫忙去準備婚宴。
尉遲殿臣娶親,隻有一個異母弟弟,陪同迎親都是軍中的那些同袍。這些人發現,尉遲殿臣是真心高興。又發現,這小子深藏不露,還會背情詩呢,在楊家大門口一氣背了五六首樂府情詩。要論到武力值,那就更不有說了。不到十招,就把大舅子楊榮給勝了。幸虧尉遲殿臣收著力呢,用的不是真槍,而是白蠟木杆子。不然可容易受傷,這小子力氣太大了。
到了最後一道門,楊七就要求尉遲殿臣唱首歌聽聽。尉遲殿臣沒法子,他會的不多,隻好唱了一首軍歌。聲音深厚,底氣十足。楊七又指著牆上掛著的盾牌,上麵畫了一隻虎頭,叫他射兩箭瞧瞧。尉遲殿臣兩箭齊發,射中兩隻虎目,眾人一陣喝彩。尉遲殿臣又念了《催妝詩》。正是那日,給楊芥寫的那一首。“歌舞迎親去,冬日入吾府。魂夢共相思,死生同一路。攜手看繁華,妻兒掌中珠。”
姐妹們滿意了,收了紅包,門開了。楊荊背著手握團扇的妹妹出來,尉遲殿臣接過來抱著去了待客院。大嫂王氏就笑:“上次,蕎妹出嫁,五妹夫就跟著新姑爺來了。這次是輕車熟路了呀,看,都不用人引路了呢。”大家哄堂大笑,一起跟著去看熱鬧。
英王板著臉,看著給他行禮的新人。交待道:“我姑娘嬌弱,尉遲殿臣你個大老粗,要讓著她一點。要是我聽說你欺負她了,可不依你。”新女婿連忙應是,眾人都笑。
英王妃祝道:“天降瑞雪在人間,夫妻恩愛同白頭。”遞給新娘一個白玉扣,寓意平安。
李夫人叮囑:“成親了,是大人了。不要任性,有什麽事與夫君好好商量。”
老夫人看時間差不多了,就讓楊榮兄弟,還有姐妹們送楊芥出門。送親長輩,有楊侍郎,崔大舅夫婦,李二爺夫婦。
尉遲老夫人坐在春芥院的宴會廳主位上,左邊第一排給送親的長輩留的。左邊第二排起,給新娘家送親平輩留的。義王夫婦坐在右首第一桌。尉遲家的族老們都按年齡和輩分在右邊第一排坐了,尉遲家請的客人從第二排坐起。
新人拜堂行禮,向來賓致意。楊芥被尉遲殿臣抱迴新房時,外邊風雪交加。一個侍衛給尉遲殿臣披上狐皮大氅,楊芥整個人躲在大氅裏,腦袋枕在尉遲殿臣的肩窩。軍中的那些哥們弟兄,都吵著要去鬧洞房。
楊七看今日的婚宴,挺有意思。幾上擺著四個果碟:林檎,柿子,大棗,桔子。四個點心:團圓甜餅,櫻桃畢羅,牛乳蒸糕,富貴棗酥。四個小菜:酥胡豆,鹹鴨蛋,拌蘿卜絲,拌腐竹。四個砂鍋:紅燒羊排鍋,五花肉白菜豆腐鍋,四喜丸子鍋,牛肉蘿卜鍋。一盤素蒸餅,一盤白米飯。有好酒,還有山楂桔子甜湯。
尉遲殿臣進了新房,鬧洞房的弟兄們都跟進來看熱鬧。都說快撤扇,看新娘漂亮不漂亮。喜媽媽道:“尉遲將軍,您要念卻扇詩,才能拿下來。不然,顯得不矜持。”
尉遲殿臣道:“吾婦賽天仙,何須輕遮麵。玉手卻扇去,今日喜團圓。”
楊芥放下扇子,紅了臉,不敢看他。
眾人看那新娘,正是人生年齡最好的時候,一張小臉,又白又嫩,跟剝了殼的雞蛋一樣。眼裏含羞,微紅著臉,如同甜美的小櫻桃一般,還帶著露珠。光是瞧瞧,就讓人忍不住咽口水。怪不得尉遲殿臣高興成那個樣子,一個五大三粗,長得能震鬼的粗漢,快三十了,娶這麽一朵能掐出水的富貴花,不容易,真讓人嫉妒。鬧了一陣,喜娘上前讓他們坐床,同牢、合巹,還撒了帳,結了發。
楊芥身邊有兩個媽媽,多福,多喜。四個大侍女,明月,朗月,圓月,彎月。四個小婢女,明星,寒星,觀星,摘星。尉遲殿臣有四個護衛,都是軍中的。兩個長隨,尉遲盡忠,尉遲守貞。這些人都在屋裏觀禮。
福媽媽給喜娘一個大紅包,喜娘說了幾句吉利話,喜滋滋地去吃席了。弟兄們想拉尉遲殿臣去喝酒,尉遲殿臣才不想去呢。使個眼色,那四個侍衛領一夥人就上來,把那夥同袍連摟帶拉給弄走喝酒去了。
蕭美美聽了,白著臉道:“那些聘禮,除了吃喝,其餘的都被楊茭拿走了。”
眾人聽了氣壞了,卻又無可奈何。這叫什麽事?你楊茭不願意嫁人,要逃婚,為啥還把人尉遲家的聘禮拿走?吃喝還好說,折成錢銀,可有些東西是特製的,用錢賠,怕尉遲家抓住把柄不依。這不是把路都走絕了,你前腳走了,叫楊家怎麽跟尉遲家人交待呢。
老夫人想了想道:“看來,換個新娘人選更容易一點。從今日起,楊家沒有三姑娘了,對外就說,染惡疾過世。一來年輕未嫁,二來怕傳染他人,緊忙著擇荒地下葬了。明日,崔氏就寫訃文,通知宗室與家廟。”
英王妃稱是,蕭美美欲言又止。楊七冷笑,其他人都點點頭。
第二日,大風,下著冷雨。下午,英王府又派車來接楊七過去。
這迴,祖母客廳隻有老祖母、英王、英王妃、楊侍郎、李夫人。
老祖母盯了楊七半日,才緩緩道:“小七,你雖過繼了,但還是楊家的女兒。蕭氏的宅子與莊子在你手上了吧,你不應該呀,早算計好了?好厲害呀!”
楊七道:“是,我從人家牙行買的。有人願意賣,就有人願意買。我真金白銀正常買賣,又沒有違反國法家規。”
楊侍郎恨得咬牙切齒:“你個孽障,終於把你嫡母的東西算計到手裏了。”
楊七道:“少胡說。她不是我嫡母,我連您這個親父都不想認,還說那沒血緣的死人。我也沒算計,機緣巧合,正常買賣。楊茭的親事是侍郎大人親自訂的,她逃婚是自己幹的,她賣她娘的嫁妝是自己去的。我隻是恰好知道了這事,就想著把蕭氏的東西給我五叔母買下來,讓她高興高興,氣死那蕭家人。”
老夫人道:“你早知道楊茭賣宅子莊園,能看不出這裏邊的異常,怎麽不告訴家裏?任憑楊茭做錯事,看著家裏陷入現在的困境,還暗自得意嗎?”
楊七道:“楊茭賣她娘的嫁妝,我幹嘛要去管?她倒黴,我才願意看笑話。順便還能辦事,我早就想在城外置個莊子,這送上門來,告訴你們,讓你們壞我的好事。”
楊侍郎道:“把蕭氏的宅子、莊子交出來,那是人家蕭氏的嫁妝。”
楊七道:“不可能,我花了近三萬貫,明堂正道向牙行買的。交給你,做你的千秋大夢去吧。我手裏有紅契,告到陛下和娘娘麵前,我有理,也不能給你。”
眾人沉默良久,楊侍郎道:“我給你三萬貫,你把宅子莊園轉賣給我吧。”
楊七道:“想強買強賣呢?我不同意,我好容易才買到了,我有用。那個宅子,我正讓人收拾呢,收拾好,取名不舍茶樓,我要賣茶。那個莊子,改名為依依花園。我要種花,種果樹。”
英王憋了一肚子氣,又拿楊七沒有辦法。這就是個滾刀肉,偏偏她不是自己的女孩。當大伯的,罵幾句還行,實在是管也管不住,打又打不得。她如此頑劣,又如此聰慧。弄死舍不得,留著淨生閑氣了。
李夫人對楊七道:“他們讓我的芥兒嫁過去。我現在說什麽,他們也不聽。說除非楊芥也逃了,死了,不然就必須這樣辦。”
楊七道:“您不是一向最愛說,兩利取其重,兩害取其輕。這麽懂得取舍的人,這會兒拿不定主意了?”
李夫人歎口氣:“我的芥兒,沒有楊茭的膽量,也沒有楊七你的能耐。甚至,沒有大小姐、二小姐的嫡出身份。跟其他姐妹比起來,真乏善可陳。她要跑了,就她那個腦子,活不過一年半載。她就是死了,也是沒有價值的。所以,我同意讓她嫁。隻是,尉遲家的聘禮,價值七千貫。楊茭拿走了,五弟要把這錢補給我的芥兒。”
老夫人道:“應該的,楊梧,你明日就讓人把聘禮的錢拿來交給她。”楊侍郎喪氣地點頭。
李夫人道:“芥兒不是嫡女,但她是替嫡女嫁的,她的嫁妝,也須是五千貫。”
老夫人道:“可以,英王妃,照辦。”英王妃黑著臉點點頭。不光心疼多那一千貫錢,主要是這不是要追平自家嫡女了,李氏借著機會給自己女兒抬身份。
李夫人道:“我的芥兒已經很委屈了,你們該給的添妝,一點不能含糊。”
英王道:“這個自然。凡是別的女孩有的,芥兒都不會少。”
李夫人站起身來,對眾人道:“女人的命運自古如此,該來的躲不過。我迴去給芥兒準備嫁妝了。希望,不要很快給她準備喪事才好。”說著就出去了。
過了幾天,楊七跑隔壁偷偷問楊蕎:“四姐,五姐怎麽樣了?”
楊蕎道:“家裏的決定,女人還能反抗是怎麽的,芥兒可沒三姐那樣的能耐,在家哭得不行了。我娘給她準備了豐盛的嫁妝,比我的多出不少。不過,寧肯嫁妝少些,也想找個可心的男人。”
楊七問:“尉遲家倒是痛快,一下子同意了換人,就沒鬧騰鬧騰?”
楊蕎道:“本來是不滿意的。父王拿出來訃告給他們看,讓他們準備把楊茭的牌位迎到尉遲家去。義王沒辦法,怕錯過這個村,又沒這個店了,就同意了。雖然以前說了大話,誰也不願意要個死人進家門呢。尉遲殿臣有些猶豫,偷偷去看了五妹妹一眼,估計是看芥兒漂亮,迴來就同意了。兩家重新寫了婚書,婚禮時間照舊,沒幾天就到了。”
楊七就笑,男人都一個樣,見了好看的,所有的原則都可以退一退。人說義王是色迷,尉遲殿臣怕也是個顏控吧。
真叫楊七給說中了,尉遲殿臣自己長得不好看,不耽誤他顏控的本性。在他逐漸模糊的記憶中,他母親是個漂亮溫順的女人。現在看楊五,也是漂亮細弱的女子。感覺上有些像他的母親,卻又不大像。
訂親近一年了,楊茭的作鬧,又不是真沒聽說過。尉遲殿臣也是不滿的,隻是他這個人,脾氣好,不願意鬧出來讓大家難堪。本想悄悄地退了親,義王不幹,楊侍郎也不幹。眼見得婚期到了,楊茭出事了。楊家說她染了時疫,人沒了。尉遲殿臣覺得楊家人在耍人,想退親,就親自上門致歉,退迴聘禮。好端端的,說死了人。不知是藏起來了,還是跑了。可外人看,還當自己克妻呢。本就長相兇,再加上克妻的名聲,還讓不讓人再成親了。
楊家提出來換個人,英王的五姑娘。尉遲殿臣是不高興的,一來楊家這種行為,不講信用。二來那姑娘才十八歲,比自己小十一歲呢。他天天在軍營裏忙,沒空兒哄小女孩。這麽小的姑娘一個人在家,他也不放心。萬一他那繼母,弟弟妹妹尋她的麻煩,楊家人可不依。第三,那女子是側夫人李氏生的,不是嫡出。可是,他偷偷地看了一眼,那姑娘生的鮮豔明媚,看著心裏就癢癢的。鬼使神差地就點頭了,真是美色誤人呢。
之前,見過楊茭幾迴,五大三粗,滿臉橫肉。還有那高高在上的神態,不屑一顧的表情。看了讓人心煩,隻是訂了親,就隻能將就。有名份,能用,能生孩子就行了。自己這樣的,還挑啥。
可是,有了對比,就更心動了。看到嬌滴滴的小美女,就想著抱到懷裏。想盡一切法子,讓她喜歡自己,心甘情願地跟自己過日子,為自己生孩子。最好孩子都長得像她,自己這一生就算幸福了。
楊蕎這日,又在房中落淚。有人送來一封信,打開一看。落款是尉遲殿臣,用漂亮的楷書,抄了一首詩:漳水采釣客,上陽多綠花。一別三十日,誰忍得相思。
又用草書,寫了幾句詩。歌舞迎親去,冬日入吾府。魂夢共相思,死生同一路。攜手看繁華,妻兒掌中珠。
楊蕎看了,把信丟到一邊去。李夫人撿到後,看了詩,笑了一下。沒想到那個武人,還有這種兒女情懷,真是人不可貌相。
次日,又派人送來一支沉香木雕的佩飾。說是尉遲將軍親手雕刻,給姑娘玩的。楊蕎把臉一沉,沉香木佩扔到妝台上,看也不想看。
再隔天,尉遲殿臣讓人送來一隻金鐲,鑲了五種顏色的寶石。還寫了信,說這是打仗時,一個部落的首領用來求饒的,是部落的珍寶,叫大地之鐲。五種顏色的寶石,代表大地五種元素,木,水,火,土,風。李夫人都有點嫉妒了,不是說,尉遲殿臣窮嗎,還能拿得出這等寶貝。李夫人道:“芥兒,你要不稀罕,別扔了,給娘收著啊。”
楊芥翻了個白眼,讓丫環明月收起來。這麽貴重的東西,當傳家寶還差不多,怎麽可能扔了。就是不喜歡姓尉遲的,也不妨礙喜歡漂亮首飾。
次日,尉遲殿臣又送東西來了。是一串漂亮的孔雀石手串,單珠比龍眼略小些,有十四顆珠子,用麻線混了鋼絲穿成。每一顆都有獨特的紋理,色彩鮮豔無比。珠子表麵分布著如孔雀開屏般的美麗花紋,在陽光下,變幻著豐富的色彩。又附一封信,說是南征時,保護一個山村。那山上產藍銅礦,村裏的長者代表全村贈與。李夫人更嫉妒了,說手鏈太大,戴著直往下掉,逼著楊芥拆開,給她兩顆。
再一日,尉遲殿臣又送東西來了,是一串青金石的塔鏈。最小的珠子有黃豆大小,中間最大的那顆珠子,比核桃都大。顏色好看極了,莊重的正藍色,略帶金星,顆顆打磨得滾圓。附的信中,說是大夏國的特產,大燕這邊稱為青金石。這串項鏈,名為青金攢珠,是他的同袍與大夏發生衝突時所獲。在一次共同作戰中,他殺了兩進兩出,救了那人。為感謝他的救命之恩,送給他的。他一個大男人,不戴這些首飾,自然是要留給媳婦的。
李夫人逗她姑娘:“你說,這尉遲殿臣手裏到底有多少好東西。怪不得楊七說,要是她年齡合適,她就嫁了。”
隔一日,尉遲殿臣送來兩隻玉鐲子。一隻綠瑩瑩,另一隻紅潤潤的,打磨精細,光澤很強。附了信,說是南征時,驃國商隊遇潰散的亂軍襲擾時,恰被他救了。幫他們奪迴貨物,護送到了安全的地區。那商隊的頭兒,十分感激他,把這對鴛鴦鐲子送給他做紀念的。這是驃國特產的玉石,當地人稱為翡翠。紅色為翡,綠色為翠。他也不懂,女孩子應該喜歡。李夫人看了非常喜歡,拿過來那隻綠的就戴在手上,說什麽也不給楊芥,把楊芥急夠嗆。
總之,婚前一共也沒剩幾日。那尉遲殿臣天天送東西過來,有時候是奇珍異寶,有時候是自己抄寫的詩歌,有時是親手做的小飾品。楊芥也從一開始的怨恨,到猶豫,到收藏,到跟李夫人爭東西。
不過,楊芥哪裏爭得過李夫人。李夫人也樂夠嗆,沒想到嫁個女兒,還能分點奇珍異寶呢。她已經爭得翠玉手鐲一隻,孔雀石兩顆,貓眼碧玉戒指一隻,東珠耳環一對,鴿血紅寶石巴掌大原石一塊,紫水晶原石一大柱,紫黃雙色水晶吊墜一個。
英王府上下都認為,楊芥因為這樁婚事,受了很多委屈,給她準備嫁妝都是認真的。李夫人內心深處也覺得有點對不住二女兒,添補的東西也多。
房產是春芥院,地產是春芥香園,還有西市兩家店鋪。家具用的是最好的木料,衣服是上好的絲綢。首飾都是精品,壓箱錢一大半是黃金。就這,英王還心懷愧疚,偷偷給添了一萬貫。其他雜七雜八的都是極好的。楊荊、楊茴也給搜羅了不少好東西添妝。
楊芥一看自己的嫁妝這般豐厚,就動了其他心思。跟李夫人說,她想把嫁妝直接送到她的春芥院。她信不過義王家的人,義王貪財好色,對尉遲殿臣不好。那個繼母更差勁,小門小戶的,會覬覦她的嫁妝也不一定。
李夫人有些為難,這也太不合規矩了。當初蕎兒出嫁時,那王詠家條件實在不好,在中興城沒有房產,其實是王院長自己提出來了讓兒子住春蕎院。這義王家咋說也是封了王的,有義王府。家裏子女又不多,平白住到女方家,又不是倒插門,十分不妥。
楊芥看著細弱漂亮,也是個倔強的,就給尉遲殿臣寫了一封信。尉遲殿臣很快迴了信:好吧。我同意,隻要你願意跟我過,嫁妝放在哪裏,我不在乎。我要的是人,你在哪裏我就在哪裏。
尉遲家炸了鍋,聽到嫁妝不入府,義王一蹦三尺高。尉遲殿臣冷笑道:“怎麽?還真讓楊家料中了,父親想貪兒媳婦的嫁妝不成?那可是英王府,他們家的姑娘,咱們可不敢怠慢。宇文家和郭家的下場,在那裏放著呢。”
義王道:“你能耐,你就滾出義王府,也別繼承老子的爵位。”
尉遲殿臣譏諷道:“您那個不大不小的爵位,兒子繼不繼承的又能怎麽樣呢。分出去也可以,這些年,我也是南征北戰,所得的俘獲與賞賜,義王府必須還給我。我要養家糊口,男人不能吃軟飯。”
義王不幹,父子倆鬧得不歡而散。老夫人早看不上兒子與後娶的媳婦作妖,天天欺負自己親手養大的好孫子尉遲殿臣了,就說她作主,幹脆分家吧。
隔天,尉遲殿臣就跟族中的長老告狀了。族老們得了尉遲殿臣的好處,又得了老夫人的話,全都同意分家。
義王還要鬧騰,還是繼夫人勸他,尉遲殿臣不好惹,分了家,他搬出去也好。其實,那女人倒真是巴不得尉遲殿臣趕緊滾蛋,給她的兒子騰地方。有了這個機會,當然是樂意的。
家裏從老到小都要分家,老夫人態度堅決,天天給義王臉子,急了還破口大罵。關鍵是尉遲殿臣這個兒子,聽他未過門媳婦的。義王拿長子沒招兒,打又打不過,說又不聽話。義王妃又一個勁的遊說,其他兩個子女也是一臉讚同,義王一個人,胳膊別不過大腿去。
義王挑挑撿撿的,給尉遲殿臣兩個不怎麽樣的莊子,青龍坊一個破爛的三進宅子。還有一萬貫錢。尉遲殿臣說他馬上要娶親,還得給個舉辦婚宴的錢。眾族老都說應該,沒法子,又給了五千貫。尉遲殿臣說自己屋裏的書、兵器、陳設將來也得拉走,又把義王恨的咬牙。
尉遲殿臣約了楊芥到曲池坊的車馬店,兩人開了個雅間,一起吃了個飯。尉遲殿臣道:“芥兒,為了你,我沒有退路了。義王府分家了,我馬上要被掃地出門,你說怎麽辦呢?”
楊芥紅了臉,小聲道:“反正,將軍天天都在軍營裏。著急置宅子也沒有合適的,不如住我的春芥院。我那個宅子,是以前郭家人的,園林建築,可美了。”
尉遲殿臣道:“也行,宅子不用置那麽多,我不怕別人說閑話,就跟你住了。我在城外軍營附近的青林山上有個小院落,書房地下有個地道,通向山腹的一間密室,是我私藏的家財。你放心,我不傻,怎麽會把在戰場上搏命換來的財富都給人家呢?自己自然留最好的。你把自己交給我,我一定讓你過得不比別人差。”
楊芥點點頭道:“我外祖家是江南豪富,他們給我送來很多嫁妝。父王與我母親也給我準備了很多嫁妝。我們姐妹有約定,自己的嫁妝,除非自願,生前不許讓人訛了去,誰也不行。我聽說你家裏的情況了,怕出現跟大姐家那樣的禍事,我沒大姐厲害,才出了這個提議。”
尉遲殿臣表示,她想的對。就他父親和繼母那樣的人,真有可能做出什麽出格的事呢。而且,他過了婚假,就要去軍營。時常不在家,她一個人住在義王府,他也不大放心。住在春芥院,旁邊都是她的兄弟姐妹,有了伴,他也放心些。
分家第三日,尉遲殿臣拿了分家文書、房契、地契。領著車隊,把自己的東西都拉到春芥院裏。尉遲老夫人心疼他,又私下給了一萬貫錢,添補一些珍奇的擺件。
李夫人聽了這事,也沒法子。人家小兩口商量好了,就依著他們吧。楊榮領著送嫁妝的隊伍,把楊芥的嫁妝拉著,從英王府出發,到義王府轉了一圈,讓尉遲老夫人與族老們瞧了,就拉到春芥院去了。那麽多的嫁妝,那麽多奇珍異寶,還有大量的黃金、白銀、銅錢,精致家具,兩輩子都用不了。把義王妃眼紅的直抽氣,把義王心痛地直哆嗦。
三日後,英王府接了尉遲殿臣送的喜貼,還有雙份離娘肉。英王妃當嫡母的一份,李夫人這個生母也得一份。
臘月十一日,小雪,有風。春芥院張燈結彩,熱鬧非凡。知道義王府分家,尉遲殿臣自己張羅婚事,李夫人怕忙不過來,早讓人過來幫忙去準備婚宴。
尉遲殿臣娶親,隻有一個異母弟弟,陪同迎親都是軍中的那些同袍。這些人發現,尉遲殿臣是真心高興。又發現,這小子深藏不露,還會背情詩呢,在楊家大門口一氣背了五六首樂府情詩。要論到武力值,那就更不有說了。不到十招,就把大舅子楊榮給勝了。幸虧尉遲殿臣收著力呢,用的不是真槍,而是白蠟木杆子。不然可容易受傷,這小子力氣太大了。
到了最後一道門,楊七就要求尉遲殿臣唱首歌聽聽。尉遲殿臣沒法子,他會的不多,隻好唱了一首軍歌。聲音深厚,底氣十足。楊七又指著牆上掛著的盾牌,上麵畫了一隻虎頭,叫他射兩箭瞧瞧。尉遲殿臣兩箭齊發,射中兩隻虎目,眾人一陣喝彩。尉遲殿臣又念了《催妝詩》。正是那日,給楊芥寫的那一首。“歌舞迎親去,冬日入吾府。魂夢共相思,死生同一路。攜手看繁華,妻兒掌中珠。”
姐妹們滿意了,收了紅包,門開了。楊荊背著手握團扇的妹妹出來,尉遲殿臣接過來抱著去了待客院。大嫂王氏就笑:“上次,蕎妹出嫁,五妹夫就跟著新姑爺來了。這次是輕車熟路了呀,看,都不用人引路了呢。”大家哄堂大笑,一起跟著去看熱鬧。
英王板著臉,看著給他行禮的新人。交待道:“我姑娘嬌弱,尉遲殿臣你個大老粗,要讓著她一點。要是我聽說你欺負她了,可不依你。”新女婿連忙應是,眾人都笑。
英王妃祝道:“天降瑞雪在人間,夫妻恩愛同白頭。”遞給新娘一個白玉扣,寓意平安。
李夫人叮囑:“成親了,是大人了。不要任性,有什麽事與夫君好好商量。”
老夫人看時間差不多了,就讓楊榮兄弟,還有姐妹們送楊芥出門。送親長輩,有楊侍郎,崔大舅夫婦,李二爺夫婦。
尉遲老夫人坐在春芥院的宴會廳主位上,左邊第一排給送親的長輩留的。左邊第二排起,給新娘家送親平輩留的。義王夫婦坐在右首第一桌。尉遲家的族老們都按年齡和輩分在右邊第一排坐了,尉遲家請的客人從第二排坐起。
新人拜堂行禮,向來賓致意。楊芥被尉遲殿臣抱迴新房時,外邊風雪交加。一個侍衛給尉遲殿臣披上狐皮大氅,楊芥整個人躲在大氅裏,腦袋枕在尉遲殿臣的肩窩。軍中的那些哥們弟兄,都吵著要去鬧洞房。
楊七看今日的婚宴,挺有意思。幾上擺著四個果碟:林檎,柿子,大棗,桔子。四個點心:團圓甜餅,櫻桃畢羅,牛乳蒸糕,富貴棗酥。四個小菜:酥胡豆,鹹鴨蛋,拌蘿卜絲,拌腐竹。四個砂鍋:紅燒羊排鍋,五花肉白菜豆腐鍋,四喜丸子鍋,牛肉蘿卜鍋。一盤素蒸餅,一盤白米飯。有好酒,還有山楂桔子甜湯。
尉遲殿臣進了新房,鬧洞房的弟兄們都跟進來看熱鬧。都說快撤扇,看新娘漂亮不漂亮。喜媽媽道:“尉遲將軍,您要念卻扇詩,才能拿下來。不然,顯得不矜持。”
尉遲殿臣道:“吾婦賽天仙,何須輕遮麵。玉手卻扇去,今日喜團圓。”
楊芥放下扇子,紅了臉,不敢看他。
眾人看那新娘,正是人生年齡最好的時候,一張小臉,又白又嫩,跟剝了殼的雞蛋一樣。眼裏含羞,微紅著臉,如同甜美的小櫻桃一般,還帶著露珠。光是瞧瞧,就讓人忍不住咽口水。怪不得尉遲殿臣高興成那個樣子,一個五大三粗,長得能震鬼的粗漢,快三十了,娶這麽一朵能掐出水的富貴花,不容易,真讓人嫉妒。鬧了一陣,喜娘上前讓他們坐床,同牢、合巹,還撒了帳,結了發。
楊芥身邊有兩個媽媽,多福,多喜。四個大侍女,明月,朗月,圓月,彎月。四個小婢女,明星,寒星,觀星,摘星。尉遲殿臣有四個護衛,都是軍中的。兩個長隨,尉遲盡忠,尉遲守貞。這些人都在屋裏觀禮。
福媽媽給喜娘一個大紅包,喜娘說了幾句吉利話,喜滋滋地去吃席了。弟兄們想拉尉遲殿臣去喝酒,尉遲殿臣才不想去呢。使個眼色,那四個侍衛領一夥人就上來,把那夥同袍連摟帶拉給弄走喝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