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旦過後,人們開始互相走親訪友的。這個時代,還是男權社會。姑娘嫁了人就是夫家的人,沒有大事是不輕易迴娘家的。


    離家太遠的外嫁女,每逢佳節,隻能提前派人送去節禮。離家不遠的女子嫁人後,除了婚喪嫁娶的大事,在每年幾個佳節中允許迴娘家探親。一般是正月初二的迴門日,二月二的青龍節,五月五的端午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能迴去的,都會攜帶了厚禮迴娘家。


    正月初二,人們有出嫁的女兒迴娘家走親戚的習俗。英王府與侍郎府裏有條件能迴娘家的,隻有陳氏一人。陳氏早準備好了,一大早收拾利索,稟過老夫人,領著車隊,帶了兒女,迴娘家省親去了。


    英王府老夫人的女兒叫楊雁,因為嫁的遠,多年沒迴來過。突然捎了信來,年後要迴英王府探親。


    當年老王爺活著時給定的親,二十歲時嫁了並州一家豆姓的大戶。那豆大郎不是什麽和善之輩,剛娶妻那會夫妻關係還好。成婚四年才生養了一個女孩,乳名叫做豆寶兒,今年十六歲。


    楊夫人原是懷過其他孩子的,隻是月份還淺不知道。因一件口角與豆大郎爭執,被豆大郎踢了一腳,一屁股坐到地上,竟掉了胎。


    那以後楊夫人身體也落了病,數年來楊夫人一直未再有孕。豆家父母就說怕絕嗣,給豆大郎抬了四個妾,有這麽多人攪和,夫妻感情很一般。


    這豆大郎自從收了四個妾,生下各自的兒女,在那些狐狸精的調教下,平日花天酒地,喝多了還打媳婦、女兒,夫妻感情夫妻感情越發不好。


    豆家老人相繼過世後,豆大郎不善經營,豆家的家境開始凋落。隨著豆家人外遷到泉州,楊夫人離家更遠。近幾年連書信也不通了,眾人也不知道怎麽迴事。年前楊雁忽然給老夫人來了信,說過了年後,要迴娘家。


    說起這封突然的來信,還有些故事。五路大軍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拿下南朝都城建康附近的州郡。


    英王領的這一路軍,進軍閩地,拿下建州、汀州、漳州、泉州四州,想起唯一的妹妹就住在泉州,就找了向導,帶著親衛去看她一眼。


    不成想,剛好撞見豆大郎又在毆打發妻。英王上前去一腳,把豆大郎踢出老遠去。豆大郎半天起不來,好容易掙紮著坐起來,正要破口大罵。


    英王喝道:“豆大郎,你膽子肥了,敢打我妹妹。當年,你家來我家下聘時,是怎樣說的。我這些年忙著征戰,沒空管這些家事。你豆家要成精了,敢欺負我楊家的女兒。”


    豆大郎是個外強中幹的,一聽這話,再細看看,眼前五大三粗一臉怒氣的正是大舅哥。就求饒了:“她大舅,您別跟我一般見識,我就是跟雁兒鬧著玩的,再不敢了。”


    楊雁見了大哥就哭了:“大哥,豆家都是畜牲。兩個老人活著時擠兌我,給豆大郎抬了四個妾,讓我大度。豆大郎要我的嫁妝,要不到手就折騰我,我看在女兒小的份上,盡量忍著他們。後來兩個老東西死了,豆大郎花天酒地,也不好好經營。官當不好,家產也管不明白。上頭罷了他的官,隻好南遷到泉州,花了家中老底買下這邊的幾處山林,種茶樹。如今,就靠著幾個山林的出息和賣茶葉的生意,勉強過日子。買這些山林時,他把我的嫁妝也折騰進去了。平日吃喝玩樂,不顧家,喝了酒就打我們母女。他的那些小妾也仗著他的勢,欺負我。我想給娘家寫信,他知道了攔著不讓發出去。求大哥救救我們母女。”


    英王道:“怎麽個救法?合離?還是打他一頓,警告他跟你好好過。”


    楊雁道:“我受了十幾年的氣,如今身體也受損了,怕不能長壽。今日打架,也是因為他想把女兒許給一個年近五十的郡守當續弦。為了我的女兒,求大哥給我斷了這孽根吧。”


    英王點點頭:“你想好了?開弓沒有迴頭箭。別我這裏動完了手,你又後悔了。”


    楊雁點點頭:“我想了很多年了,如果不是我能力不足,早就了斷了。父女名分在,恐怕擺脫不了束縛,我不想我的女兒以後生活不如意。留著這個人麵獸心的東西,以後再拿捏我的女兒。”


    英王逼著豆大郎交出家裏的房地契,又讓親衛把家裏的金銀珠寶收集起來交給妹妹。家裏的下人,除了楊夫人母女身邊的幾個婢女,剩下的十幾個健仆都充了軍,送上前線。十幾個婢女都灌了啞藥,送去軍營為奴。


    找了個晚上,把豆大郎與四個妾室及妾出的孩子都押到深山,以私通敵軍郡守的名義,直接處死了,永絕後患。英王留下四個親衛看守屋舍,另派十名親衛護送楊氏母女迴都城。


    英王隨後給家裏老夫人寫了信,說妹妹家出了事,妹夫一家子與敵軍郡守勾結,亂軍中被殺死了。如今隻餘孤兒寡母太可憐,要迴娘家暫息。老夫人活了這麽大歲數,什麽不明白。早知道豆家人不好,隻是女兒自己不說,自己也沒法子直接插手。如今怕是兒子動手了,這事不宜張揚,老夫人就沒告訴家裏人詳情。


    自從穿書以來,楊依依第一次到外祖家,有些好奇。農家院子不比都城裏的高門大戶,幾進幾出的。農家院隻有前後院,就是圈的地方大。陳家的院落特別大,圍牆是稻草和黃土夯築而成。圍牆內外種滿了花椒樹,花椒樹帶刺,估計是為了防孩子淘氣弄壞土牆。


    前院裏在背風向陽的地方,用青磚灰瓦建了五間座北朝南的屋舍,是外祖母與外祖父住著。陳氏未出閣之前也住在主屋的西一間,東頭一間是外祖的書房。主屋門前栽了兩棵石榴樹,屋前後種了許多花草。前院角落裏還有廚房,貯藏室等。


    主屋的東邊,三合土夯築建了五間屋舍,住著大舅舅一家。房前種了兩畦牡丹。屋後種了二十多棵核桃樹。說起來也不是偏心,建這五間屋舍時,家裏條件更差些,舍不得用磚瓦。


    主屋的西邊,用青磚灰瓦建了五間屋舍,是家時條件好了才蓋的。如今住著二舅舅一家。門前種了兩畦月季,屋後種了二十多棵棗樹。


    後院更大,背風向陽處種了幾畦蒜苗,幾畦油菜,用草簾子蓋著。有一個堅固的大糧倉,糧倉用青磚灰瓦修建,地麵用三合土夯築的。靠牆邊種了一些柿子樹,樹下用三合土夯築蓋了幾間作坊。


    參觀了大舅舅建起的油坊、酒坊、磨坊、豆腐坊,提了些建議。又跟表姐去田裏看了能過冬的麥苗,山邊看了果樹林子。大冬天的,隻有梅花開的好,別的樹木都是光禿禿的。楊依依吃了一頓農家飯,特別喜歡吃熏野兔,在外祖家玩得盡興。臨行前,還去了外祖的書房,找到兩本話本子,覺得有趣就要借去看看。


    趕在宵禁前迴到英王府,陳氏向老夫人迴稟了省親的大概情形。老夫人道:“很好。你來了。我正好有一件事跟你說,我如今年紀大了,有些操不上心。你大嫂也是忙,這府裏的孩子也都大了,一個個的要輪著議親,眼看房子都緊張了。依依過了年十歲,也是半大姑娘了,還是跟著母親好。過兩天,就叫她搬迴去吧。你該教她的,抓緊時間吧。”


    陳氏想了想道:“我是沒問題的,就是三小姐那裏要支會一聲,侍郎府如今是她管內務。”


    老夫人道:“你不要總是挑起姐妹間的矛盾,依依是五郎的親生女兒,是姣姣的妹妹,她怎麽可能不讓依依迴去。”


    陳氏冷笑道:“母親說這話,兒媳無的自容。但事實就是事實,不是埋怨幾句就當問題不存在。依依搬迴去,不通知內務的當家人,安排住哪個院子?派誰打理?一應陳設管誰要?吃喝啦,出行啦,要怎麽安排?”


    老夫人道:“行,我通知她。就讓依依住芍藥院,這是以前五郎說過的。陳設一應讓五郎安排,虧了我的依依,我饒不了你們。依依隨身的紅豆、綠豆帶過去,負責近身的事。皇後賜的兩個姑姑做管事。再讓你大嫂給安排兩個粗使的婆子,兩個粗使的小丫頭。我跟依依說過了,過了元宵就搬吧。”


    陳氏迴到侍郎府,心裏想著,老夫人說的容易,我到要看看,這事能不能鬧起來。楊茭一向驕橫,楊荀是個混不吝的,楊依依也不是好惹的。這幾個人住一起,能和平相處嗎?


    初三開始,英王妃、李夫人、楊侍郎,都忙著去別家吃年酒。別家也到英王府或江南院吃年酒,都是王氏安排。楊梧看不上陳氏,出去一般不帶夫人。陳氏也不在乎了,依依給她很多書稿等抄寫,不出門應酬,她還樂得清閑。每天正常作息,認真地抄楊依依交待的底稿。


    因為與宇文尚書家結了親,兩家人也互相赴了宴。正月初四那天,宇文尚書攜了宇文基來楊家,帶了不少禮物。楊家招待得極認真,雙方和樂融融,走時迴了不少東西。席間安排楊芙拜見了宇文尚書,宇文尚書看了很滿意,給了見麵禮,一柄青白玉的如意。老夫人也讓人給了宇文基一塊白玉的魚形佩飾。約定過了上元節,尋個好日子,請晉王妃為媒,送聘禮。


    宇文家的老夫人在家作鬧一番,還是不喜歡楊家這門親事。大兒媳韓氏也迴娘家說了這件事,韓家也覺得楊家門第過高。怕楊氏怕過了門,對自己女兒的地位有影響。但也知道這是皇後賜的婚,輕易動搖不得。隻能勸他家女兒,小心堤防著,切不可讓楊氏進門分了管家權。


    楊侍郎領了兒子楊荀與侄子楊蔚,初六那日上宇文尚書家來,郭老夫人黑沉著臉,一言不發。韓氏隻是平常相待,並不熱情。楊侍郎與宇文尚書相談甚歡,楊蔚卻對宇文家有些看法。


    席間,楊蔚問:“皇後娘娘賜婚,我楊家可是滿心歡喜。看貴府,好似不大高興。不知道,宇文尚書家是不是覺得有什麽不妥?”


    宇文尚書連忙搖頭,說沒有不妥。楊侍郎道:“少胡說。皇後娘娘賜的婚,那是金口玉言。那日我也在禦前,皇後娘娘說的話我也聽了,便有什麽也要忍著。”


    宇文尚書笑道:“我們家高興還來不及呢。我那個老妻,就是個糊塗的。可過大半輩子了,也不能把她怎麽著。這個家她說了不算,還是我做主的。皇後娘娘做主的事,她敢抗命,不說是我家,就是她母係的郭家也饒不了她。”楊家人聽了,知道郭夫人對這門親事不大讚同。但兩家都沒法子,皇後鳳旨已下,不敢違逆。


    楊依依有了兩個武藝高強的姑姑,出門更勤了。初四一早就到了青龍坊,見了封長青,互相拜了年。楊依依拿來三隻紅木算盤,是讓李夫人的全匠坊幫忙給做的。又背誦了珠算口訣,封長青兄妹在年前都背過的,兩兄妹記性極好,背的可熟練了。


    楊依依笑笑:“先生一向用算籌,我覺得用算盤更方便些。”說著,講解了指法。自己撥弄著算盤珠子,從一開始一直加,加二加三,加到一百為止。封氏兄妹目不轉睛地看著。楊依依又從五千零五十開始減,直至減到零。又邊背口訣,邊演示了乘除的方法。然後把算盤給了兩個人,讓封氏兄妹自己去練習。


    楊依依拿出四幅陳氏畫的經變圖,除了原畫,還畫了線條稿。一幅恰是《彌勒淨土婚嫁圖》,一幅是仿《彌勒像》,一幅是《彌勒淨土長生圖》,一幅是《彌勒往生圖》。封長青看了連連讚歎,心裏也沒想到陳夫人有如此畫技。楊依依讓封長青安排著,把這四副圖雕刻出來。


    楊依依把李大秀叫過來,還有一個算盤是給李大秀的,連同寫好的乘法口訣、減法口訣與珠算口訣。讓他盡快背會了,有空了跟著封長紅學習珠算。李大秀看著封長紅打算盤,覺得有趣。把年前記的賬拿過來,讓封長紅幫他算個總數。封長紅認真地看了數據,按小姐教的法子,很快就算了出來。


    楊依依問李大秀:“大秀,現在過年,什麽生意都好做,你想不想領著廚房眾人做點事,發點小財?”李大秀當時就點頭了,把幾個人集中起來。


    楊依依笑道:“咱們離開工還有十幾天呢,這十幾天閑著也是閑著,我教大家幾樣吃食,簡單又好吃。你們到東西兩市那邊去叫賣,除去本錢,利潤五五開。”眾人一聽有錢賺,馬上都願意了。


    楊依依就分排了任務,讓李大秀與兩個男廚子到她外祖家,把囤在地窖裏的核桃、山楂都拉到青龍坊。又讓幾個小學徒到江南院找李夫人買了兩麻袋白糖拉過來。讓楊荊找人拉來一車鋸好的竹條,其他的姑娘們在家裏削竹簽子。


    第二天,楊依依一大早又過來了。封長紅見她可高興了:“小姐,我昨天一夜沒睡,一直在打算盤,現在我打的熟練多了。”楊依依誇了她兩句。檢查了一下李大秀的口訣背誦情況,發現李大秀的記性也是非常好的,真是人才呀。


    楊依依對眾人道:“今天教你們做糖葫蘆,山楂糕。”


    楊依依讓小草把山楂清洗曬幹了,又讓把核桃仁取出來炒香。手拿一把小刀,在山楂正中間劃一個小口,輕輕一擠,用竹簽把山楂籽剜出來。示範了幾個,就讓眾人上手了。人多力量大,一會兒就處理了幾大盆。


    用竹簽把山楂果夾了核桃仁穿成串。把水熱開了,按一斤水,一斤二兩白糖的比例熬成糖漿。待糖漿成小泡形狀時,放些許醋下去,再把果串在糖漿上輕輕一轉,蘸勻了放在抹了油的石板上冷卻,這就是糖葫蘆,五文錢一串。


    讓人把去了核的山楂放在大盆中,在大蒸鍋裏蒸軟爛了,趁熱搗成泥。按一比一的比例放入白糖,攪勻了,放在一個淺木盒中抹平了,這就是山楂糕了。等糕涼了,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五文錢一塊。


    工藝不複雜,眾人看一遍就學會了。讓廚房兩個師傅用稻草與木棍紮了二十個大草把子,把糖葫蘆插上草把子。


    待東西兩市中午開市後,讓李大秀拉了車,領著小學徒們去西市銷售,楊三娘和薑廚娘拉了車,領著幾個女學徒去了東市售賣。


    男孩子們還好點,到了西市一吆喝,生意真是好。女孩子們還有些臉皮薄,到了東市看見人多,就別扭起來。還是薑廚娘上了年齡,不在乎麵子,教著姑娘們。


    過年期間人多,小孩子手裏有壓歲錢。見了新奇的吃食舍得花錢,生意還是不錯的。等散市了迴到青龍坊一算賬,營利不少。一共賣了一千三百多份,得錢六千多文,除去三分之一的本錢,營利四千五百文。


    時間也快,轉眼就是上元節。英王府裏張燈結彩,掛了各色的花燈。英王妃命人請了一班皮影戲,又讓人辦了豐盛的筵席,請了兩府的老小過來赴宴。眾人在宴客院的廳裏按序坐了。眾人說說笑笑的,氣氛很好。


    席間說起南征大捷,老夫人道:“是個大好消息,到二月份,先頭的軍隊就能迴來了。留些人安頓降軍,管理政權就是了。”眾人都很興奮,齊誇王軍威武。


    老夫人又宣布:“接到你們的姑母的信了,過幾日就能到達都城了。她很久沒有迴來,這次迴來可能要長住。依依就搬迴侍郎府吧,騰出房子給姑母住。”楊依依撇嘴,原來是親閨女要迴來了,自己這個孫女就得給別人騰地方。


    楊茭不樂意地道:“住的好好的,迴來做什麽?看見了心煩。”


    老夫人臉一沉:“這是什麽話?依依也是五郎的親生女兒,已經十歲了,迴自己家不應該呀?”


    楊侍郎道:“母親別生氣,辛苦母親幫著養了十年。如今迴來,我是求之不得的。”


    老夫人道:“五郎,你說過,芍藥院就是給依依留著的,迴去馬上讓人收拾了。明天就讓依依開始搬吧。”楊侍郎點頭應了。


    老夫人道:“依依是我恩養了這麽大,你們要是敢給她受委屈,我可是不依的。紅豆、綠豆是我指給她的,還跟著依依,誰也不許動。兩個媽媽是皇後給依依的,一並跟著。老大家的,你再給依依指派兩個粗使的婆子和兩個小丫頭。”英王妃巴不得楊依依迴侍郎府,聽了這話就應下了。


    楊依依站起來:“你們商量著,就把我的事給定了。我沒有什麽意見,卻有個事要求祖母。紅豆綠豆跟了我好幾年了,一直表現的還不錯,如今給了我,祖母卻要把她倆的身契賞了我。不然,我是不敢再用了。大伯母賞我粗使的婆子與小丫頭,身契也是要給我的。不然,誰知道那些人心裏是如何打算的,要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事情必然是做不好。”


    楊侍郎罵:“胡說些什麽,你是什麽意思?”


    楊依依冷笑:“家裏兄弟姐妹不少,哪個主人身邊人的身契不是在自己手裏?偏我說了就是胡說,家裏要是供不起幾個婢女、婆子,就實話實說,我不要了都行。弄幾個人在我身邊,身契卻在別人手裏。要是這幾個人有異心,隨意走漏我的信息不說,說不定送了我的性命呢。”


    英王妃皮笑肉不笑:“七小姐就是心眼多,我的霏霏跟你同歲,要有你一半心眼,我就安心了。”


    老夫人道:“好,楊七有這個想法,說明她真的是長大了。紅豆、綠豆的身契在我這裏,畫眉,去拿了給你們七小姐。”


    楊依依大大方方地接了,似笑非笑地謝了賞。拿了兩個木盒子,一個送給老夫人,一個送給英王妃。


    眾人不解其意,楊依依笑:“我不白要祖母與大伯母的人。這是兩幅水晶製成的老花鏡,框子是銀的。人上了年齡,眼神自然不如年輕的時候,看東西不清楚。但很多人不知道,這是有法子緩解狀況的。前些時候,江南李家的三舅舅送了一塊無暇的白水晶,請李夫人全匠園的金匠師傅做了兩幅銀鏡框,又讓波斯來的工匠磨了兩幅鏡片給鑲上了。這鏡片中間厚邊緣薄,正麵是球麵。製成老花鏡,對老花眼很有效。當然,你們戴著試試,要是度數不合,看著不清楚,還可以調整的。”


    老夫人聽了這話,就讓楊依依給她戴上。老夫人上了年齡,老花眼確實看不清楚東西,戴上老花鏡,馬上像晴了天。老夫人樂了:“好,依依就是有能耐,這老花鏡太好了。我終於能看清我的兒孫們的臉了,這兩個婢女賞得不虧。”


    英王妃也有點花,隻是沒有老夫人那麽嚴重。楊依依也知道,英王妃的老花鏡度數就小。英王妃戴上眼鏡,四周看了看,果然清晰很多,也滿意地笑了。楊依依簡單介紹了使用老花鏡的注意事項,眾人覺得新奇,都盯著戴眼鏡的兩人看稀罕。


    老夫人道:“今天朝廷有燈會,還要放煙火,不霄禁。你們吃好了,就不要在我這裏拘束了。誰想上街,就讓侍衛跟著,去看看熱鬧。”


    眾人聽了都高興,嚷著要去看熱鬧。楊依依卻不想去,人多嘈雜,容易出事。就推說有些困了,要迴去歇著了。眾人當她舍不得離開老夫人,心裏不痛快,就不逼著她去了。楊依依讓紅豆、綠豆收拾東西,能打包的都打包,準備明天一早就搬家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命輪運轉,依依不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倪灣灣的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倪灣灣的書並收藏命輪運轉,依依不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