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了解文化人的,隻有文化人
從負債百萬到最強錦衣衛 作者:從小我就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混戰的場麵,在贏世民一聲喝斥中結束。
翟鬆齡打得很過癮,他發現物理比道理好用很多。
正了正衣襟,原本要站在文臣隊伍。
估摸著是怕背後有人下黑手,
心念一轉之間,站在了左右驍衛大將軍蘇烈的身邊。
剛剛那個趁人不注意,抬手一記窩心腳的就是蘇烈。
至少,站在蘇烈身邊還是很安全的。
“打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贏世民雲淡風輕道,“有事說事兒,何必動粗?”
梅雪笙被打得鼻青臉腫滿腹委屈,現在卻一句話也不敢說了。
那群粗鄙的武夫,手裏麵攥著兩塊笏板,但凡他多逼逼,肯定還會揍他。
“陛下,臣隻是一介縣令,起初也不明白李爵爺和趙四小姐的做法。畢竟,學生、官兵也都是一條條人命。”
“但李爵爺和臣說了四個字,叫作民貴君輕。這句話是孟子所說的,他說的別的話都是妖論,但這句話是對的。諸位大臣口口聲聲孔孟之道,孟子已經把話說了,為何他們不能身先士卒地前往災區呢?他們自詡尋找聖人之道,聖人之道就擺在這為何他們不去做呢?”
“你們不是要彈劾李爵爺和趙四小姐草菅人命,不是彈劾他們多管閑事嗎?”
“今天翟某品區這個縣令不做,也要和你們好好講講道理。”
翟鬆齡對贏世民躬身行禮,“陛下,臣帶了幾箱東西,還望陛下查閱!”
“準了!”贏世民擺擺手,立刻有執勤郎抬著三口大箱子走進了大殿。
打開箱子,裏麵擺放的赫然是蒲州縣的戶籍名冊。
“陛下,這是蒲州縣的戶籍名冊,登記在冊的軍民,共有六萬八千餘人。”
“地震發生之後,臣帶領蒲州官吏統籌賑災。抗震過程中,縣丞、主簿、都頭,以及十餘名捕快壯烈犧牲。”
“李爵爺和趙四小姐於危難中神兵天降,協助蒲州縣堵住了四處河道決口,清理出能運輸糧食的道路。”
“後續統計,因為地震、水患、泥石造成的死亡人數為兩千餘人,輕重傷八百餘人。傷患人員經過藍田千戶所軍醫治療大部分已經痊愈。”
“曆朝曆代,不管是洪澇災害還是地震暴雪,都有餓死之人。因為藍田縣的運糧隊伍來得及時,蒲州縣在地震發生之後無一人餓死。”
嘶!
滿朝文武無不倒吸了一口涼氣。
數據,是不會騙人的,真假一看便知。
“李爵爺、趙四小姐,向臣提出以工代賑的策略,臣積極采納。”
“目前共計搭建茅屋三千六百間,恢複土地八千多畝。朝廷欽犯齊大柱,感念朝廷恩德,率領兩千多災民主動歸降。”
一樁樁一件件說出來,讓整個太極殿內寂靜無聲。
“那你也隻能說,這是陛下領導有方。是太原府上下齊心協力的結果,憑什麽把功勞都給了藍田縣?”梅雪笙還在強詞奪理,“自古以來,就沒有異地賑災的先例。”
“嗯?”謝懟懟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
他是兩朝禦史,最擅長的就是詭辯。
原以為今天能大殺四方,找找年輕時1v整個禦史台的意氣風發。
可偏偏,眼前的對手太垃圾了,他出手明顯就殺雞用牛刀了。
“這難道不是藍田縣的功勞?”翟鬆齡仿佛聽到了天大的笑話,轉身對著馬賓王拱手行禮道,“貞觀元年,隴右地震;貞觀三年京兆洪澇;貞觀八年隴右大旱……這幾次天災,都死了多少人呢?”
“三次天災中,前兩次十不存三。”馬賓王略微沉思後開口道,“去年隴右大旱,是無數災民湧入京兆,是藍田縣積極收攏災民,總計死傷沒超過五千人。”
馬賓王是戶部尚書,他嘴裏說出來的數據,沒有任何人懷疑。
“謝尚書大人。”翟鬆齡整了整衣襟,環視群臣,“每次天災,都是一次血淚史。如果按照十不存三這個說法,李爵爺和趙四小姐他們等同於救活了上萬人。難道,這在梅大人、吳大人眼裏,都這麽不值一談嗎?”
“我,我,我……”梅雪笙慌了,吳伯符也慌了。
他們就搞不懂了,一個不入流的七品縣令,進了金鑾殿咋就變得這麽剛了?
你見到我們這些京城的官老爺,不應該是低眉順目卑躬屈膝的嗎?
“還有你們禦史台,你們監察百官,自詡賢士!可現在呢?”翟鬆齡得理不饒人,“你們配稱作賢士嗎?藍田書院十二三歲的孩子麵對地震都沒有退縮……怎麽到了你們的眼裏,就變成了過錯,變得一文不值了?你們的良心何在?你們獨得聖人之學何在?滿嘴的仁義道德,幹的卻都是下三爛的勾當……呸,老子都為你們臉紅!”
了解文化人的,隻有文化人。
能打敗魔法的,也隻有魔法。
對付所謂的清流,站在仁德的製高點譴責他們就好。
扒下他們偽善的道德外套,他們就是一群小垃圾。
“就算你說得都對,但李北玄也不該慫恿公主殿下前往蒲州。公主殿下千金之軀,真有什麽閃失,你們承擔得起後果嗎?”
“梅大人,本宮一直禁足在宗正寺。”贏麗質臉色一沉,“本宮可是有婚約在身的人……汙蔑本宮清譽,你擔得起後果嗎?”
“不是……你……”梅雪笙懵逼了:你和李北玄搞沒搞破鞋,你自己心裏沒點兒逼數嗎?整個朝堂,誰特麽不知道你和李北玄的奸情啊?現在說你有婚約了,早特麽幹啥去了?
“……”贏世民的老臉一紅:你特麽還知道你有婚約啊?
“梅雪笙,你再侮蔑皇族聲譽,老子就用金瓜砸爛你的豬腦殼!”贏元嘉一把搶過執勤郎手中的銅錘,對著梅雪笙連續晃了三下。
“聖賢書中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都是武朝子民,為何分異地不異地呢?”翟鬆齡打開了第二個箱子,“陛下,這是蒲州百姓聯名上表的萬民書,請陛下過目。”
萬民書之前出現過,是京兆十二縣的百姓聯名上表的。
但是出了京兆這地界,萬民書就被門閥世族和豪門望族給壟斷了。
東宮、魏王、晉王門下的客卿們瞬間懵逼了,他們忘記了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民心所向!
翟鬆齡打得很過癮,他發現物理比道理好用很多。
正了正衣襟,原本要站在文臣隊伍。
估摸著是怕背後有人下黑手,
心念一轉之間,站在了左右驍衛大將軍蘇烈的身邊。
剛剛那個趁人不注意,抬手一記窩心腳的就是蘇烈。
至少,站在蘇烈身邊還是很安全的。
“打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贏世民雲淡風輕道,“有事說事兒,何必動粗?”
梅雪笙被打得鼻青臉腫滿腹委屈,現在卻一句話也不敢說了。
那群粗鄙的武夫,手裏麵攥著兩塊笏板,但凡他多逼逼,肯定還會揍他。
“陛下,臣隻是一介縣令,起初也不明白李爵爺和趙四小姐的做法。畢竟,學生、官兵也都是一條條人命。”
“但李爵爺和臣說了四個字,叫作民貴君輕。這句話是孟子所說的,他說的別的話都是妖論,但這句話是對的。諸位大臣口口聲聲孔孟之道,孟子已經把話說了,為何他們不能身先士卒地前往災區呢?他們自詡尋找聖人之道,聖人之道就擺在這為何他們不去做呢?”
“你們不是要彈劾李爵爺和趙四小姐草菅人命,不是彈劾他們多管閑事嗎?”
“今天翟某品區這個縣令不做,也要和你們好好講講道理。”
翟鬆齡對贏世民躬身行禮,“陛下,臣帶了幾箱東西,還望陛下查閱!”
“準了!”贏世民擺擺手,立刻有執勤郎抬著三口大箱子走進了大殿。
打開箱子,裏麵擺放的赫然是蒲州縣的戶籍名冊。
“陛下,這是蒲州縣的戶籍名冊,登記在冊的軍民,共有六萬八千餘人。”
“地震發生之後,臣帶領蒲州官吏統籌賑災。抗震過程中,縣丞、主簿、都頭,以及十餘名捕快壯烈犧牲。”
“李爵爺和趙四小姐於危難中神兵天降,協助蒲州縣堵住了四處河道決口,清理出能運輸糧食的道路。”
“後續統計,因為地震、水患、泥石造成的死亡人數為兩千餘人,輕重傷八百餘人。傷患人員經過藍田千戶所軍醫治療大部分已經痊愈。”
“曆朝曆代,不管是洪澇災害還是地震暴雪,都有餓死之人。因為藍田縣的運糧隊伍來得及時,蒲州縣在地震發生之後無一人餓死。”
嘶!
滿朝文武無不倒吸了一口涼氣。
數據,是不會騙人的,真假一看便知。
“李爵爺、趙四小姐,向臣提出以工代賑的策略,臣積極采納。”
“目前共計搭建茅屋三千六百間,恢複土地八千多畝。朝廷欽犯齊大柱,感念朝廷恩德,率領兩千多災民主動歸降。”
一樁樁一件件說出來,讓整個太極殿內寂靜無聲。
“那你也隻能說,這是陛下領導有方。是太原府上下齊心協力的結果,憑什麽把功勞都給了藍田縣?”梅雪笙還在強詞奪理,“自古以來,就沒有異地賑災的先例。”
“嗯?”謝懟懟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
他是兩朝禦史,最擅長的就是詭辯。
原以為今天能大殺四方,找找年輕時1v整個禦史台的意氣風發。
可偏偏,眼前的對手太垃圾了,他出手明顯就殺雞用牛刀了。
“這難道不是藍田縣的功勞?”翟鬆齡仿佛聽到了天大的笑話,轉身對著馬賓王拱手行禮道,“貞觀元年,隴右地震;貞觀三年京兆洪澇;貞觀八年隴右大旱……這幾次天災,都死了多少人呢?”
“三次天災中,前兩次十不存三。”馬賓王略微沉思後開口道,“去年隴右大旱,是無數災民湧入京兆,是藍田縣積極收攏災民,總計死傷沒超過五千人。”
馬賓王是戶部尚書,他嘴裏說出來的數據,沒有任何人懷疑。
“謝尚書大人。”翟鬆齡整了整衣襟,環視群臣,“每次天災,都是一次血淚史。如果按照十不存三這個說法,李爵爺和趙四小姐他們等同於救活了上萬人。難道,這在梅大人、吳大人眼裏,都這麽不值一談嗎?”
“我,我,我……”梅雪笙慌了,吳伯符也慌了。
他們就搞不懂了,一個不入流的七品縣令,進了金鑾殿咋就變得這麽剛了?
你見到我們這些京城的官老爺,不應該是低眉順目卑躬屈膝的嗎?
“還有你們禦史台,你們監察百官,自詡賢士!可現在呢?”翟鬆齡得理不饒人,“你們配稱作賢士嗎?藍田書院十二三歲的孩子麵對地震都沒有退縮……怎麽到了你們的眼裏,就變成了過錯,變得一文不值了?你們的良心何在?你們獨得聖人之學何在?滿嘴的仁義道德,幹的卻都是下三爛的勾當……呸,老子都為你們臉紅!”
了解文化人的,隻有文化人。
能打敗魔法的,也隻有魔法。
對付所謂的清流,站在仁德的製高點譴責他們就好。
扒下他們偽善的道德外套,他們就是一群小垃圾。
“就算你說得都對,但李北玄也不該慫恿公主殿下前往蒲州。公主殿下千金之軀,真有什麽閃失,你們承擔得起後果嗎?”
“梅大人,本宮一直禁足在宗正寺。”贏麗質臉色一沉,“本宮可是有婚約在身的人……汙蔑本宮清譽,你擔得起後果嗎?”
“不是……你……”梅雪笙懵逼了:你和李北玄搞沒搞破鞋,你自己心裏沒點兒逼數嗎?整個朝堂,誰特麽不知道你和李北玄的奸情啊?現在說你有婚約了,早特麽幹啥去了?
“……”贏世民的老臉一紅:你特麽還知道你有婚約啊?
“梅雪笙,你再侮蔑皇族聲譽,老子就用金瓜砸爛你的豬腦殼!”贏元嘉一把搶過執勤郎手中的銅錘,對著梅雪笙連續晃了三下。
“聖賢書中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都是武朝子民,為何分異地不異地呢?”翟鬆齡打開了第二個箱子,“陛下,這是蒲州百姓聯名上表的萬民書,請陛下過目。”
萬民書之前出現過,是京兆十二縣的百姓聯名上表的。
但是出了京兆這地界,萬民書就被門閥世族和豪門望族給壟斷了。
東宮、魏王、晉王門下的客卿們瞬間懵逼了,他們忘記了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