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災區百姓,安居樂業
從負債百萬到最強錦衣衛 作者:從小我就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房四寶擺放整齊,謝懟懟奮筆疾書,可寫了幾次都覺得不對味。
下意識的,將紙上的之乎者也塗抹,讀起來竟然順嘴多了。
經過幾番改正,一篇奏疏成型。
仔細品讀,謝懟懟發現自己變了,變得不認識自己了。
奏疏裏麵,都是歌頌藍田書院和千戶所的。
甚至是,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單獨的讚美贏麗質。
雖然有阿諛奉承的嫌疑,但字字都是發自肺腑。
重新抄錄一遍,謝懟懟長出了一口氣,把奏疏交給了和致齋,讓他運糧的時候幫忙送往京城。
…………
京城,紫宸殿。
贏世民、三閣老、六部尚書正在議事。
大家都是心裏一團糟,對這場天災沒有任何辦法。
要是洪澇災害尚且能及時賑災,可地龍翻身之後,災區就好像與世隔絕了。
隻能派兵駐守外圍,組織民夫清理、修複道路橋梁。
曆朝曆代,麵對地龍翻身都是如此。
“陛下,有消息了。”錦衣衛指揮使牟斌進入了紫宸殿。
“找到麗質了?”贏世民猛地站起身,“她現在怎麽樣,有沒有受傷?”
“陛下,這是公主殿下提出以工代賑的方略,和赦免匪首齊大柱的公文。”牟斌恭恭敬敬地遞上公文,“能送來奏報,說明公主殿下目前平安無事。”
正說話的時候,戶部員外郎也送來公文,“陛下,蒲州終於有消息了,這是縣令翟鬆齡通過運糧隊送來的奏報。”
贏世民打開一看,終於長出了一口氣,“幹得漂亮啊,決口已經堵住,堤壩也進行了加固,蒲州百姓正在重建家園……好,好,好……好一個以工代賑。”
奏疏,也陸續傳給其他人閱覽,眾人爆發出一陣叫好之聲。
“陛下!”錦衣衛指揮副使翁泰北也走進大殿,“錦衣衛送來八百裏加急奏報,是謝大學士親手書寫的。”
贏世民打開一看,總覺得內容有些不真實,謝懟懟什麽時候成了阿諛奉承之輩了?
張子房敏銳地覺察到不對勁,拿過奏疏仔細查看,瞬間僵立當場。
眾人傳閱之後,紫宸殿內鴉雀無聲,反複琢磨奏疏裏麵的幾個關鍵詞。
災區內並無大災之象;
災民們尚且能夠溫飽;
災民們樂觀積極,正在重建家園;
等等……
公主殿下聖賢,非常人所能及?
公主殿下身先士卒,軍民無不爭相效仿?
一篇奏疏,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歌頌贏麗質,謝懟懟是瘋了嗎?
問題是,謝懟懟是典型的眼裏不揉沙子的人。
李北玄就是用刀架在他脖子上,他也不會寫違心的話。
可現在奏疏裏麵的吹捧,卻肉麻地讓人懷疑謝懟懟的清譽是不是裝出來的。
作為兩朝元老,你不是該給別人挑毛病,然後講述一番大道理之後,讓他們誠心悔過嗎?
贏世民的老臉臊得通紅,要是謝懟懟罵贏麗質幾句,他是可以接受的。
可如此吹捧,就讓贏世民一時間難以接受了。
“這個逆子!”
“竟敢威脅謝大學士歌頌她。”
“等她迴來,朕定要親手抽她二十軍棍!”
贏世民狠狠一拍桌子,牙齒咬得吱嘎作響。
眾人相互對望,總覺得贏世民有演的嫌疑。
但奏疏中所說的“災區百姓安居樂業”就有點兒誇張了。
弄得好像災區沒有出現任何混亂,還特麽過上了神仙好日子。
奏疏的最後麵,竟然還誇讚贏麗質有堯舜禹功……
贏世民恨不得罵娘,堯你奶奶個腿,這樣的奏疏拿到朝會上,還不得被人給噴死?
你可以說公主賢明,但不能堪比堯舜禹,這特麽不是指桑罵槐,說東宮太子是廢物嗎?
自古以來,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樣的奏疏就沒出現過。
贏世民目光複雜地看著眾人,“諸位愛卿怎麽看?”
“謝大學士絕不會無的放矢。”張子房沉默許久後開口道,“他不會賭上一輩子的清譽,幹子虛烏有的勾當。”
其餘人也紛紛附和,表示同意張子房的說法。
可贏世民就是高興不起來,贏麗質越是出色,他就越難受。
一份奏報,在朝堂上掀起千層浪。
當朝公主以身犯險,謝大學士不批評教育也就算了,還特麽寫了那麽多肉麻的歌頌話語?
如果不是謝懟懟在朝堂根深蒂固,恐怕彈劾他的奏疏摞起來比他都要高了。
太原府,也終於送來了災區的最新消息。
官道已經打通,橋梁也已經修繕完畢。
救援隊伍和運糧隊伍有序進入災區。
消息內容,和謝懟懟說得幾乎差不多,也用了安居樂家這四個字。
贏世民瞬間焦慮了,一肚子邪火就是發泄不出去。
恰好東宮傳來消息,贏高明又不務正業了。
贏世民立抄起雞毛撣子,怒氣衝衝地殺向東宮。
對著贏高明的屁股就是一頓抽打,贏高明被打得莫名其妙,不知道贏世民發的什麽瘋。
走出東宮,贏世民還有些不解氣,坐上馬車去了魏王府。
不等贏高熙反應過來,雞毛撣子已經落在了他的身上……
…………
蒲州災區,由太原府接手。
藍田千戶所官兵和藍田學子也陸續撤離。
一路上,贏麗質和李北玄都出奇的平靜。
頭腦一熱,遠赴災區,立了大功。
隨之而來的也是源源不斷的麻煩。
謝懟懟一個不停地跟著他們,生怕他們半道跑路。
齊大柱不光跟在了隊伍裏麵,還在災區挑選了百名精壯的漢子。
災區內出生入死,大家平添了信任,未來也將成為親密無間的戰友。
到了藍田縣,眾人分道揚鑣。
贏麗質像是罪犯一樣,被謝懟懟押往京城。
修整之時,謝懟懟把五十官吏召集在一處。
“此次蒲州之行,諸位可有什麽感悟?”謝懟懟抿了一口茶問道。
眾人相互對望,目光最終都落在了謝懟懟身上,“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大道至簡,知行合一。”謝懟懟微微眯起眼,“你們讀過的書很多,窮極一生都在追尋聖人之道。但為什麽你們沒有找到?因為你們沒有去親身實踐。”
“謝先生,下官最近在教孩子識字時,突然悟道了。”一名弘文館教授說道,“所謂的聖人之道,就是去看、去學、去做,在實踐中尋找治世經驗。讀書人變成泥腿子,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下官當年考中了二甲第一名,自詡學富五車。可到了災區才發現畢生所學竟然無用武之地。”又一名學士搖頭歎息道,“做起事情來,竟然不如藍田縣的童生。不怕諸位笑話,我還和一個童生交換了地址成為了筆友。”
“人呐,不能抱著一本書一個字一個字地鑽研推敲,很多時候答案就寫在書本上,我們隻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就好了。”
謝懟懟見眾人上鉤了,繼續誘導道,“天下人多讀儒學、理學,像你們弘文館的人多如此。藍田縣的教學方法,很難服眾啊。我們經曆了才知道教法之好,可天下儒生是斷然不會讓新學崛起的。”
一句話,瞬間點燃了五十人的怒火。
紛紛表示誰說藍田縣的新學不好,就該把誰送去藍田縣挖礦。
體驗過民間疾苦,方知新學浩瀚。
美好的第一步已經邁出,有一有二才會有三有四,有更多的人擁護心學。
謝懟懟滿意地點點頭,看向藍田書院的方向:李北玄,老夫能幫書院的,也隻有這麽多了,能容下多少人,全憑你個人的本事了。
下意識的,將紙上的之乎者也塗抹,讀起來竟然順嘴多了。
經過幾番改正,一篇奏疏成型。
仔細品讀,謝懟懟發現自己變了,變得不認識自己了。
奏疏裏麵,都是歌頌藍田書院和千戶所的。
甚至是,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單獨的讚美贏麗質。
雖然有阿諛奉承的嫌疑,但字字都是發自肺腑。
重新抄錄一遍,謝懟懟長出了一口氣,把奏疏交給了和致齋,讓他運糧的時候幫忙送往京城。
…………
京城,紫宸殿。
贏世民、三閣老、六部尚書正在議事。
大家都是心裏一團糟,對這場天災沒有任何辦法。
要是洪澇災害尚且能及時賑災,可地龍翻身之後,災區就好像與世隔絕了。
隻能派兵駐守外圍,組織民夫清理、修複道路橋梁。
曆朝曆代,麵對地龍翻身都是如此。
“陛下,有消息了。”錦衣衛指揮使牟斌進入了紫宸殿。
“找到麗質了?”贏世民猛地站起身,“她現在怎麽樣,有沒有受傷?”
“陛下,這是公主殿下提出以工代賑的方略,和赦免匪首齊大柱的公文。”牟斌恭恭敬敬地遞上公文,“能送來奏報,說明公主殿下目前平安無事。”
正說話的時候,戶部員外郎也送來公文,“陛下,蒲州終於有消息了,這是縣令翟鬆齡通過運糧隊送來的奏報。”
贏世民打開一看,終於長出了一口氣,“幹得漂亮啊,決口已經堵住,堤壩也進行了加固,蒲州百姓正在重建家園……好,好,好……好一個以工代賑。”
奏疏,也陸續傳給其他人閱覽,眾人爆發出一陣叫好之聲。
“陛下!”錦衣衛指揮副使翁泰北也走進大殿,“錦衣衛送來八百裏加急奏報,是謝大學士親手書寫的。”
贏世民打開一看,總覺得內容有些不真實,謝懟懟什麽時候成了阿諛奉承之輩了?
張子房敏銳地覺察到不對勁,拿過奏疏仔細查看,瞬間僵立當場。
眾人傳閱之後,紫宸殿內鴉雀無聲,反複琢磨奏疏裏麵的幾個關鍵詞。
災區內並無大災之象;
災民們尚且能夠溫飽;
災民們樂觀積極,正在重建家園;
等等……
公主殿下聖賢,非常人所能及?
公主殿下身先士卒,軍民無不爭相效仿?
一篇奏疏,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歌頌贏麗質,謝懟懟是瘋了嗎?
問題是,謝懟懟是典型的眼裏不揉沙子的人。
李北玄就是用刀架在他脖子上,他也不會寫違心的話。
可現在奏疏裏麵的吹捧,卻肉麻地讓人懷疑謝懟懟的清譽是不是裝出來的。
作為兩朝元老,你不是該給別人挑毛病,然後講述一番大道理之後,讓他們誠心悔過嗎?
贏世民的老臉臊得通紅,要是謝懟懟罵贏麗質幾句,他是可以接受的。
可如此吹捧,就讓贏世民一時間難以接受了。
“這個逆子!”
“竟敢威脅謝大學士歌頌她。”
“等她迴來,朕定要親手抽她二十軍棍!”
贏世民狠狠一拍桌子,牙齒咬得吱嘎作響。
眾人相互對望,總覺得贏世民有演的嫌疑。
但奏疏中所說的“災區百姓安居樂業”就有點兒誇張了。
弄得好像災區沒有出現任何混亂,還特麽過上了神仙好日子。
奏疏的最後麵,竟然還誇讚贏麗質有堯舜禹功……
贏世民恨不得罵娘,堯你奶奶個腿,這樣的奏疏拿到朝會上,還不得被人給噴死?
你可以說公主賢明,但不能堪比堯舜禹,這特麽不是指桑罵槐,說東宮太子是廢物嗎?
自古以來,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樣的奏疏就沒出現過。
贏世民目光複雜地看著眾人,“諸位愛卿怎麽看?”
“謝大學士絕不會無的放矢。”張子房沉默許久後開口道,“他不會賭上一輩子的清譽,幹子虛烏有的勾當。”
其餘人也紛紛附和,表示同意張子房的說法。
可贏世民就是高興不起來,贏麗質越是出色,他就越難受。
一份奏報,在朝堂上掀起千層浪。
當朝公主以身犯險,謝大學士不批評教育也就算了,還特麽寫了那麽多肉麻的歌頌話語?
如果不是謝懟懟在朝堂根深蒂固,恐怕彈劾他的奏疏摞起來比他都要高了。
太原府,也終於送來了災區的最新消息。
官道已經打通,橋梁也已經修繕完畢。
救援隊伍和運糧隊伍有序進入災區。
消息內容,和謝懟懟說得幾乎差不多,也用了安居樂家這四個字。
贏世民瞬間焦慮了,一肚子邪火就是發泄不出去。
恰好東宮傳來消息,贏高明又不務正業了。
贏世民立抄起雞毛撣子,怒氣衝衝地殺向東宮。
對著贏高明的屁股就是一頓抽打,贏高明被打得莫名其妙,不知道贏世民發的什麽瘋。
走出東宮,贏世民還有些不解氣,坐上馬車去了魏王府。
不等贏高熙反應過來,雞毛撣子已經落在了他的身上……
…………
蒲州災區,由太原府接手。
藍田千戶所官兵和藍田學子也陸續撤離。
一路上,贏麗質和李北玄都出奇的平靜。
頭腦一熱,遠赴災區,立了大功。
隨之而來的也是源源不斷的麻煩。
謝懟懟一個不停地跟著他們,生怕他們半道跑路。
齊大柱不光跟在了隊伍裏麵,還在災區挑選了百名精壯的漢子。
災區內出生入死,大家平添了信任,未來也將成為親密無間的戰友。
到了藍田縣,眾人分道揚鑣。
贏麗質像是罪犯一樣,被謝懟懟押往京城。
修整之時,謝懟懟把五十官吏召集在一處。
“此次蒲州之行,諸位可有什麽感悟?”謝懟懟抿了一口茶問道。
眾人相互對望,目光最終都落在了謝懟懟身上,“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大道至簡,知行合一。”謝懟懟微微眯起眼,“你們讀過的書很多,窮極一生都在追尋聖人之道。但為什麽你們沒有找到?因為你們沒有去親身實踐。”
“謝先生,下官最近在教孩子識字時,突然悟道了。”一名弘文館教授說道,“所謂的聖人之道,就是去看、去學、去做,在實踐中尋找治世經驗。讀書人變成泥腿子,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下官當年考中了二甲第一名,自詡學富五車。可到了災區才發現畢生所學竟然無用武之地。”又一名學士搖頭歎息道,“做起事情來,竟然不如藍田縣的童生。不怕諸位笑話,我還和一個童生交換了地址成為了筆友。”
“人呐,不能抱著一本書一個字一個字地鑽研推敲,很多時候答案就寫在書本上,我們隻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就好了。”
謝懟懟見眾人上鉤了,繼續誘導道,“天下人多讀儒學、理學,像你們弘文館的人多如此。藍田縣的教學方法,很難服眾啊。我們經曆了才知道教法之好,可天下儒生是斷然不會讓新學崛起的。”
一句話,瞬間點燃了五十人的怒火。
紛紛表示誰說藍田縣的新學不好,就該把誰送去藍田縣挖礦。
體驗過民間疾苦,方知新學浩瀚。
美好的第一步已經邁出,有一有二才會有三有四,有更多的人擁護心學。
謝懟懟滿意地點點頭,看向藍田書院的方向:李北玄,老夫能幫書院的,也隻有這麽多了,能容下多少人,全憑你個人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