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武朝,聖人降世
從負債百萬到最強錦衣衛 作者:從小我就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少爺,已經三天了,你確定不收拾一下?”
“你看看你頭發蓬亂,胡茬子唏噓……”
“再不收拾別人該說我這個做丫鬟的不懂事了。”
爵爺府,看著三天沒洗臉洗澡的李北玄,月娥急得不行。
“不能洗。”李北玄表情嚴肅認真,“竹子都買好了嗎?”
“買好了,都移植到後花園了。”月娥不解道,“少爺,你做這一切為什麽啊?”
“為了趙小姐唄。”李北玄重重地歎了一口氣,“鬆香木炭準備好了嗎?”
“也都準備好了。”月娥感覺越來越看不懂李北玄了。
“趙小姐幫我去探口風,不出意外的話,大佬們要來了。”李北玄壓低了聲音,“我已經命錦衣衛把守藍田縣的各個出入口,發現京城來人立刻匯報,到時候你就按照我教你的去做就行。”
“嗯。”月娥重重地點點頭,“我知道了少爺。”
“頭兒,來了,真的來了!”
王雲長急匆匆地跑進爵爺府,“一共是六輛馬車,六部尚書全都來了,看方向是奔著爵爺府來的。”
“好!”李北玄又刻意地把頭發抓亂,“月娥,開始做事。”
話落,李北玄就跑去了後花園,對著新移植的竹子發呆。
月娥使勁兒地搓搓臉,在外麵傳來一陣車馬聲之後,跑向了大門口。
用腳故意的絆了一下門檻,撲通一聲摔趴在馬路上。
微微抬起頭,月娥哇的一聲就哭了,“二老爺,月娥正要去京城找您,少爺瘋了,少爺他瘋了!”
馬賓王心中一緊,“你別著急,先慢慢說。”
“少爺,少爺他……”月娥擦著臉上的眼淚,“少爺對著竹林坐了三天三夜了,說什麽要格物……已經三天三夜沒吃東西沒合眼了,再這麽下去人就要不行了。”
格物,是先秦兩位理學家提出來的,又稱作程朱道學,是百家爭鳴的主要派別之一。
他們的理學學術不是取自四書五經等經典,而是始於禪學,認為格萬物才能明辨是非,通過觀察才能探究世間根本。
這種學說之所以沒在武朝盛行,是因為研究程朱理學的人,大多數都走火入魔了。
臥槽!
馬賓王爆了一句粗口,“快攔住他,格物很容易讓人發瘋陷入癲狂。”
剛衝進後花園,就聽見幾聲鶴鳴。
抬起頭,在半空中盤旋著十幾隻仙鶴,以及各種珍稀鳥類。
李北玄蓬頭垢麵的盤坐在地上,眼睛直勾勾地盯著竹子。
猛然間,一聲悶雷炸響。
伴隨著劈裏啪啦的聲音,李北玄的背後,竟然升起七彩霞光。
乍一看去,像極了佛陀、菩薩後背上的威嚴佛光。
李懋恭等人看到這一幕,徹底驚為天人。
“怎麽迴事?難道我武朝有聖人出世嗎?”
魏玄成瞪大眼,不可思議地看著天空的飛禽,和李北玄背後霞光。
“哇哈哈!嗚吼吼!”
“錯了,他們都錯了。”
“應該是:大道至簡,知行合一!”
洪亮的笑聲,響徹整個爵爺府,震耳欲聾。
李北玄的猛地站起身,跑出了後花園。
嘴裏瘋狂地喊著,“錯了,他們都錯了。”
“誰錯了?”馬賓王攔住了近乎“瘋狂”的李北玄。
“天下的讀書人都錯了。”李北玄手舞足蹈,“你錯了,我爹錯了,陛下錯了……所有學儒學的都錯了。”
“……”馬賓王頓感不妙,“你重新說。”
“莊子!”
“孟子!”
“荀子!”
“列子!”
“墨子!”
“商公!”
“恆團!”
“許行!”
“程朱!”
“……”
“他們都錯了!”
六部尚書如遭雷擊,頓感不妙。
李北玄說的這一大串的名號,無一不是各大學說的開創者和繼承者。
“二叔,你可知莊老之學最初的樣子?”
“……”馬賓王搖搖頭。
“魏伯伯,你可知孔孟之學原有的樣子?”
“……”魏玄成搖搖頭。
“李叔叔,你乃刑部尚書,可知商公法學原本的樣子?”
“……”李通古也是搖搖頭。
“閻叔叔,你乃工部尚書,可知墨家機關術和墨家學說的本源?”
“……”閻讓同樣搖頭。
“陳叔叔你是禮部尚書,你說荀子反對孟子的性善論首倡性惡論,是對還是錯?”“……”禮部尚書陳平思量許久,最終還是無奈地搖搖頭。
瞥了一眼兵部尚書李懋恭,李北玄淡淡道,“咱們兵家一直都追求本源,一直在進步,非那群手無縛雞之力的窮酸腐儒可比。”
“嗯,你娃說得很有道理,兵家確實一直在進步。”李懋恭滿意地點點頭,但很快又問道,“拋開兵家,其餘學說錯在何處?”
“他們錯在忘記了本源!”李北玄擲地有聲,“各種經典,被無數所謂的大師名儒注釋,讓原本簡單的事情,變得無比複雜起來,尋常讀書人根本找不到窺視真理的法門。”
嘶!
六人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尼瑪是要離經叛道啊。
你想貶低儒學,我們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你在和孔震搶媳婦。
但你別光說不練,你要駁斥它、駁倒它,讓你說的變成碾壓孔家的真理才行。
“經典本身,已經告訴我們問題的答案了,就沒必要再搞大量的注釋。”
“比如仁政,不是靠嘴上說說,也不是減輕賦稅更不是大赦天下,是要真正地融入百姓,體驗了百姓疾苦,才有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呀。這就是實踐得真知。”
“當年關中大亂,陛下一戰擒雙王,在進駐河北的時候,曾經約法三章,不管是軍隊還是百姓,他們都知道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這就是知行合一。”
“再比如,朝廷發放給百姓的勸農經,何其煩瑣?百姓壓根不知道說的是什麽,對此更是一竅不通。內行人用不上,外行人用不著。讓外行人指揮內行人,這難道不是錯誤嗎?六位叔伯,你們都是學富五車飽讀詩書之人,你們敢說自己已經觸碰到了聖人大道了嗎?”
一連串的話說出來,讓六部尚書目瞪口呆。
在場的人除了馬賓王,都是狀元出身,他們平日裏都可以高談闊論,可你要真問他們聖人之道是什麽,他們全都答不上來。
“聖人之道,後人都有解釋。”馬賓王略微沉思後開口。
“聖人之道為什麽要後人來解釋?四書五經,教的就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如此簡單的事情,何須別人去解釋?”
李北玄大笑起來,“明明經典很簡單,可後世的大儒卻拚了命給它們加上注解,讓經典變得無比複雜起來。但實際上呢,聖人在書裏麵已經給出了答案。仁政不在書本之中,而是要心存聖人之念,在實踐中發現真理啊。我們隻需要知道,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知道則知天。這就是……大道至簡,知行合一。”
刹那間,六部尚書徹底亞麻呆住了,神情也恍惚起來:難道我武朝真的有聖人出世了?
“你看看你頭發蓬亂,胡茬子唏噓……”
“再不收拾別人該說我這個做丫鬟的不懂事了。”
爵爺府,看著三天沒洗臉洗澡的李北玄,月娥急得不行。
“不能洗。”李北玄表情嚴肅認真,“竹子都買好了嗎?”
“買好了,都移植到後花園了。”月娥不解道,“少爺,你做這一切為什麽啊?”
“為了趙小姐唄。”李北玄重重地歎了一口氣,“鬆香木炭準備好了嗎?”
“也都準備好了。”月娥感覺越來越看不懂李北玄了。
“趙小姐幫我去探口風,不出意外的話,大佬們要來了。”李北玄壓低了聲音,“我已經命錦衣衛把守藍田縣的各個出入口,發現京城來人立刻匯報,到時候你就按照我教你的去做就行。”
“嗯。”月娥重重地點點頭,“我知道了少爺。”
“頭兒,來了,真的來了!”
王雲長急匆匆地跑進爵爺府,“一共是六輛馬車,六部尚書全都來了,看方向是奔著爵爺府來的。”
“好!”李北玄又刻意地把頭發抓亂,“月娥,開始做事。”
話落,李北玄就跑去了後花園,對著新移植的竹子發呆。
月娥使勁兒地搓搓臉,在外麵傳來一陣車馬聲之後,跑向了大門口。
用腳故意的絆了一下門檻,撲通一聲摔趴在馬路上。
微微抬起頭,月娥哇的一聲就哭了,“二老爺,月娥正要去京城找您,少爺瘋了,少爺他瘋了!”
馬賓王心中一緊,“你別著急,先慢慢說。”
“少爺,少爺他……”月娥擦著臉上的眼淚,“少爺對著竹林坐了三天三夜了,說什麽要格物……已經三天三夜沒吃東西沒合眼了,再這麽下去人就要不行了。”
格物,是先秦兩位理學家提出來的,又稱作程朱道學,是百家爭鳴的主要派別之一。
他們的理學學術不是取自四書五經等經典,而是始於禪學,認為格萬物才能明辨是非,通過觀察才能探究世間根本。
這種學說之所以沒在武朝盛行,是因為研究程朱理學的人,大多數都走火入魔了。
臥槽!
馬賓王爆了一句粗口,“快攔住他,格物很容易讓人發瘋陷入癲狂。”
剛衝進後花園,就聽見幾聲鶴鳴。
抬起頭,在半空中盤旋著十幾隻仙鶴,以及各種珍稀鳥類。
李北玄蓬頭垢麵的盤坐在地上,眼睛直勾勾地盯著竹子。
猛然間,一聲悶雷炸響。
伴隨著劈裏啪啦的聲音,李北玄的背後,竟然升起七彩霞光。
乍一看去,像極了佛陀、菩薩後背上的威嚴佛光。
李懋恭等人看到這一幕,徹底驚為天人。
“怎麽迴事?難道我武朝有聖人出世嗎?”
魏玄成瞪大眼,不可思議地看著天空的飛禽,和李北玄背後霞光。
“哇哈哈!嗚吼吼!”
“錯了,他們都錯了。”
“應該是:大道至簡,知行合一!”
洪亮的笑聲,響徹整個爵爺府,震耳欲聾。
李北玄的猛地站起身,跑出了後花園。
嘴裏瘋狂地喊著,“錯了,他們都錯了。”
“誰錯了?”馬賓王攔住了近乎“瘋狂”的李北玄。
“天下的讀書人都錯了。”李北玄手舞足蹈,“你錯了,我爹錯了,陛下錯了……所有學儒學的都錯了。”
“……”馬賓王頓感不妙,“你重新說。”
“莊子!”
“孟子!”
“荀子!”
“列子!”
“墨子!”
“商公!”
“恆團!”
“許行!”
“程朱!”
“……”
“他們都錯了!”
六部尚書如遭雷擊,頓感不妙。
李北玄說的這一大串的名號,無一不是各大學說的開創者和繼承者。
“二叔,你可知莊老之學最初的樣子?”
“……”馬賓王搖搖頭。
“魏伯伯,你可知孔孟之學原有的樣子?”
“……”魏玄成搖搖頭。
“李叔叔,你乃刑部尚書,可知商公法學原本的樣子?”
“……”李通古也是搖搖頭。
“閻叔叔,你乃工部尚書,可知墨家機關術和墨家學說的本源?”
“……”閻讓同樣搖頭。
“陳叔叔你是禮部尚書,你說荀子反對孟子的性善論首倡性惡論,是對還是錯?”“……”禮部尚書陳平思量許久,最終還是無奈地搖搖頭。
瞥了一眼兵部尚書李懋恭,李北玄淡淡道,“咱們兵家一直都追求本源,一直在進步,非那群手無縛雞之力的窮酸腐儒可比。”
“嗯,你娃說得很有道理,兵家確實一直在進步。”李懋恭滿意地點點頭,但很快又問道,“拋開兵家,其餘學說錯在何處?”
“他們錯在忘記了本源!”李北玄擲地有聲,“各種經典,被無數所謂的大師名儒注釋,讓原本簡單的事情,變得無比複雜起來,尋常讀書人根本找不到窺視真理的法門。”
嘶!
六人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尼瑪是要離經叛道啊。
你想貶低儒學,我們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你在和孔震搶媳婦。
但你別光說不練,你要駁斥它、駁倒它,讓你說的變成碾壓孔家的真理才行。
“經典本身,已經告訴我們問題的答案了,就沒必要再搞大量的注釋。”
“比如仁政,不是靠嘴上說說,也不是減輕賦稅更不是大赦天下,是要真正地融入百姓,體驗了百姓疾苦,才有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呀。這就是實踐得真知。”
“當年關中大亂,陛下一戰擒雙王,在進駐河北的時候,曾經約法三章,不管是軍隊還是百姓,他們都知道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這就是知行合一。”
“再比如,朝廷發放給百姓的勸農經,何其煩瑣?百姓壓根不知道說的是什麽,對此更是一竅不通。內行人用不上,外行人用不著。讓外行人指揮內行人,這難道不是錯誤嗎?六位叔伯,你們都是學富五車飽讀詩書之人,你們敢說自己已經觸碰到了聖人大道了嗎?”
一連串的話說出來,讓六部尚書目瞪口呆。
在場的人除了馬賓王,都是狀元出身,他們平日裏都可以高談闊論,可你要真問他們聖人之道是什麽,他們全都答不上來。
“聖人之道,後人都有解釋。”馬賓王略微沉思後開口。
“聖人之道為什麽要後人來解釋?四書五經,教的就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如此簡單的事情,何須別人去解釋?”
李北玄大笑起來,“明明經典很簡單,可後世的大儒卻拚了命給它們加上注解,讓經典變得無比複雜起來。但實際上呢,聖人在書裏麵已經給出了答案。仁政不在書本之中,而是要心存聖人之念,在實踐中發現真理啊。我們隻需要知道,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知道則知天。這就是……大道至簡,知行合一。”
刹那間,六部尚書徹底亞麻呆住了,神情也恍惚起來:難道我武朝真的有聖人出世了?